赣美版美术九上第6课《方寸之地》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13
6.方寸之间-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寸之间”理念。
2.理解“方寸之间”的内涵与价值,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点滴幸福。
3.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在生命中的感悟。
教学重点1.掌握“方寸之间” 的含义和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2.通过学习与创作,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并能够表达“方寸之间”这一思想精髓。
2.理解并能够通过美术作品展现“方寸之间”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准备1.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教师准备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 (10 min)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方寸之间”主题的美术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方寸之间”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方寸之间”,为什么说“方寸之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2. 了解“方寸之间”思想 (10 min)介绍“方寸之间”的含义、概念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请学生自己评价和感受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3. 观察、分析篆刻之作-齐石会·过零丁洋 (20 min)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篆刻作品《过零丁洋》,分析作品中“方寸之间”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
4. 赏析绘画之作-范宽·溪山行旅图 (20 min)请学生回味绘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借着寻找细节与创作过程,理解创作者是如何在细小的地方展现出“方寸之间”的内涵和价值。
5. 练习 (30 min)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练习,理解“方寸之间”思想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研究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6. 展示 (20 min)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现场互相点评和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会,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展示等环节,全面评价学生在“方寸之间”思想理解、美术创作和表达能力三个方面的综合水平,统计个人的得分以及班级的平均分数,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第一篇:《方寸之地》教案《方寸之地》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邮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
2、丰富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设计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邮票的种类,票面结构,表现的题材,表现形式和绘制的方法步骤。
难点:创新性邮票的立意与票面构图的设计。
课前准备:师生:邮票、课件演示用具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趣(谈话引入)师:我写了一封信,地址、邮编什么都对,可就是寄不出去,不知道为什么,请大家帮忙看看是怎么回事?(通过设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考察学生对通信方面知识的了解。
)生:没有贴邮票。
师:原来是老师忙忘了贴邮票,你对邮票了解多少呢?我找同学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回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邮票方面的知识)师:看来同学们对邮票知识了解的还真很多,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方寸之间——邮票的设计、制作。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邮票的历史(出示课件):邮票是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证明,邮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邮票上表现的人、事、物、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诸方面。
因此,邮票被称作是“国家的名片”。
世界第一枚邮票是1840年5月1日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 岁即位时的侧面像,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是1878年7月发行的大龙邮票。
图案正中为一条腾飞的中国式团龙衬以云彩水浪,称为“神龙戏珠”图,亦称大龙邮票。
三、创作邮票的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通过欣赏和讲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1、构思立意:明确邮票的种类,选择票面内容。
一张小小的邮票,要在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事情,应精心构思,票题要好,主题要突出,要别具创意,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如人物,动物、景物、事物、重大历史事件、故事传说等,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造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装饰。
内容提要同学们好,新学期又开始了,这套崭新的美术教科书将带领同学们踏上探寻美的历程。
这套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所编课程内容注重对同学们的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科书关注文化与生活,介绍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
在跟随这套教科书探寻美的历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德育与美术学习融合。
红色革命经典能让同学们在美术学习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既适合城市又兼顾农村,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注重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同学们能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传统文化特色浓厚。
教科书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同学们得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感悟祖国灿烂而伟大的文明。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
美术学习与语文、音乐、数学以及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带给大家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本套教科书结构体系按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及初中划分为四个学段。
每一学段均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围绕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教科书又设立了相应的单元,通过“谈一谈”“相关知识链接”“动动手”“自我评价建议”,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新方式,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创新的能力。
翻开本册教科书,同学们将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殿堂,无论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美术,还是散落在世界各国的优秀建筑艺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美术表现形式,本书将逐一向同学们介绍和展示。
比如: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介绍,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演变及异同;绘画可以是动态的,如何把一组静态的绘画作品变成一连串会动的画;生活中常见的一枚邮票,其实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家园是美丽的,我们该怎样爱护并美化它。
方寸之地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邮票,了解邮票的历史,设计要素,是学生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得到美的享受。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设计邮票,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所走过的风风雨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掌握邮票的要素和设计要点,设计一张邮票。
教学过程:一。
欣赏邮票图片,导出课题:方寸之地。
二。
讲述邮票的来历:在邮票发明以前,收信人要付钱给邮递员作为邮费,可一些人经常付不起钱,让邮递员白辛苦一趟,把信退回去。
后来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建议政府印一些邮票,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从此,就产生了邮票。
1854年,英国发行了第一枚带有齿孔的邮票,方便了以前用剪刀把整张邮票一枚一枚剪开的麻烦。
这是一个叫享利的人偶尔看到一位记者用别针在邮票的空隙间扎孔得到启示,回到家后制作了邮票打孔机,以后被正式采用。
三.常见邮票的分类: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专用油票等四.邮票是“形象的百科全书”,是“微型博物馆“,是“国家的名片”,是“窥探世界的窗口”。
人们通过对邮票的画面欣赏,研究和收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科学和文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得到美的享受。
这些精美的邮票,记载着人类的文化遗产,也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那一枚枚邮票,一部部邮集,像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所经历的风风雨雨(1):我国第一套邮票发行时间是1840年5月1日。
图案为蟠龙,俗称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有三个版式,即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2)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瑞金正式发行,是在中国解放区第一次统一发行和使用的有效邮资凭证:苏维埃邮政邮票是国家苏维埃政权发行的邮票,它具有邮政的统一性、邮票设计上的规范性和币值上的相对稳定,代表了最高红色政权的尊严因而成为苏维埃时期国家的名片。
(3):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中国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宣布举行武装起义。
枚!图案采用了莫朴创作的历史油画《南昌起义》。
邮票图案中间振臂高呼的是周恩来,右边坐着朱德,后边是贺龙、叶挺和刘伯承等召开起义会议的情境。
画面以南昌大楼为背景,描绘了起义部队誓师动员的场面。
(4):开国大典1959年建国十周年国庆,采用我国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是纪念邮票中的精品。
邮票以磅礴的气势,宏大的场面和绚丽的色彩,勾画出毛泽东等新缔造者们栩栩如生的光辉形象,记录了人民最激动最难忘的伟大时刻这枚邮票在1979年11月香港举办的《邮票展览》中成为最轰动、最吸引人的展品之一,许多观众在邮票前摄影留念。
(5):其他邮票的简介:革命先烈,文革邮票,梅兰芳,生肖邮票等(6):20xx年《“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四枚。
四枚邮票分别为: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钻研、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实质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钉子精神;敬业爱岗;助人为乐。
(7):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这一伟大历史壮举,与香港邮政、同时特别发行,记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就和荣耀,图名分别为“英姿”和“凯旋”发行的两枚邮票主要突出宇航员的身影,凸显载人飞船的目标实现,背景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翱翔太空的靓影和深邃浩淼的太空以及象征的长城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后者的暖色调洋溢着喜庆色彩,十分耀眼。
同第一枚的深蓝色太空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感受到人征服宇宙的脚步声。
(8):还有阅兵纪念邮票,奥运纪念票,抗震救灾纪念票,美丽等五.介绍邮票的编号:新邮票用“纪”和“特”或“J”和“T”表示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
其标注方式是在每一枚邮票的下方左角标出每套的编号,极大地方便了集邮者的收集和查阅,在世界邮票史上独树一帜。
六.邮票的三要素:邮票通常具有铭记、面值、图案三大要素1、铭记:邮票票面上用来表示该邮票发行国家“(或地区)和发行机构的标志。
2、面值:邮票票面上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的邮资额及货币单位3、图案:邮票票面上的图文、泛指票面上全部印刷内容。
方寸之地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邮票,了解邮票的历史,设计要素,是学生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得到美的享受。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设计邮票,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所走过的风风雨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掌握邮票的要素和设计要点,设计一张邮票。
教学过程:一。
欣赏邮票图片,导出课题:方寸之地。
二。
讲述邮票的来历:在邮票发明以前,收信人要付钱给邮递员作为邮费,可一些人经常付不起钱,让邮递员白辛苦一趟,把信退回去。
后来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建议政府印一些邮票,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从此,就产生了邮票。
1854年,英国发行了第一枚带有齿孔的邮票,方便了以前用剪刀把整张邮票一枚一枚剪开的麻烦。
这是一个叫享利的人偶尔看到一位记者用别针在邮票的空隙间扎孔得到启示,回到家后制作了邮票打孔机,以后被正式采用。
三.常见邮票的分类: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专用油票等四.邮票是“形象的百科全书”,是“微型博物馆“,是“国家的名片”,是“窥探世界的窗口”。
人们通过对邮票的画面欣赏,研究和收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科学和文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得到美的享受。
这些精美的邮票,记载着人类的文化遗产,也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那一枚枚邮票,一部部邮集,像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所经历的风风雨雨(1):我国第一套邮票发行时间是1840年5月1日。
图案为蟠龙,俗称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有三个版式,即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2)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瑞金正式发行,是在中国解放区第一次统一发行和使用的有效邮资凭证:苏维埃邮政邮票是国家苏维埃政权发行的邮票,它具有邮政的统一性、邮票设计上的规范性和币值上的相对稳定,代表了最高红色政权的尊严因而成为苏维埃时期国家的名片。
(3):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中国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宣布举行武装起义。
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方寸之间》说课稿一、说教材1.1 教材背景《方寸之间》是冀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材内容,全书分为七个单元,涵盖了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各个方面。
本说课稿将重点介绍教材第三单元《方寸之间》,该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画的构图、构图基本法则以及构图要素的表现技巧。
1.2 教材特点本教材突出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说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画的构图原理和构图技巧,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构图要素。
2.2 能力目标通过绘画实践,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提升自己的构图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构图美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构图基本法则;•熟练运用构图要素进行创作实践。
3.2 教学难点•理解构图有机统一的原理;•运用构图技巧进行创作。
四、说教学内容和过程4.1 教学内容本单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中国画构图基本法则:包括布局、形象的安排、动静的处理等。
2. 构图要素的表现技巧:包括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构图要素的使用。
3. 构图实践:通过实际的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构图技巧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或文字导入,引发学生对构图的思考和兴趣。
2.讲解中国画的构图基本法则,包括布局的选择、形象的安排和动静的处理等。
3.解释构图要素的概念,如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
第二课时:构图要素的表现技巧1.针对构图要素,分别讲解线条的运用技巧、形状的表现方法、明暗的运用原则和色彩的运用技巧。
2.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构图要素的表现技巧。
第三课时:构图实践1.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构图主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构图基本法则和要素表现技巧进行实践绘画。
2.辅导学生调整和改进作品,提升构图的质量和表达的能力。
教材部分《方寸之地》教案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课题:《方寸之地》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邮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并设计一枚邮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邮票的文化内涵和图案之美。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邮票的基本特点和票面图案表现的意义并设计一枚邮票。
教学难点:设计一枚有美感、有意义的邮票。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
七、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示范画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及美术制作材料等。
八、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课前分发邮票,请学生仔细观察手上的邮票,说说它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方寸之地》。
(二)讲授新知1、初步感知:继续观察手中的邮票,思考邮票的组成?(铭记、面值、图案、齿孔。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对比以前的通讯方式,思考邮票的作用?(邮资凭证、国家名片)2、深入探究:教师出示各种邮票,学生欣赏邮票,小组讨论并说说邮票票面的含义。
结合书本知识,学生思考邮票的种类。
(纪念、特种、普通)(三)教师示范教师示范,以纪念鼠年邮票为例讲解邮票设计步骤。
(想、画、写、剪)(四)创作实践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设计一张有意义的邮票,播放音乐并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将作品放到展示区,并以投票的方式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自评,教师总结。
(六)小结拓展回顾所学知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
(本文字数638字,同学们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增减。
)《方寸之地》试讲稿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6课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面试中学美术教师的09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方寸之地》,(板书:方寸之地)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试讲。
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请大家拿出刚刚老师分发的物品,谁来说说你们手中的是什么呢?师:最前面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方寸之间——冀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寸之间。
2.学生能够理解方寸之间在绘画中的应用。
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方寸之间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重点1.方寸之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
2.方寸之间在绘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方寸之间的概念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方法1.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2.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实践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本节课通过介绍和讲解方寸之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如“天地之间鬼神存,方寸之间人欲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等,引导学生了解方寸之间的概念,并体会它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 观看实例,探究提高让学生分组观看一些名家和学生作品展示,了解方寸之间在绘画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如线条、形状等,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和探究如何在实际绘画中运用这些技法表达自己的创意。
3. 实践操作,提高技能老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平面设计,让学生在纸上动手操作,尝试运用刚才学习的技法创作属于自己的方寸之间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
4.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自己的方寸之间作品,可以用线条、色彩等多种材料创作,并在作品上体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作品按照是否体现方寸之间的含义、构图、线条、色彩等内容,进行分级评定,并以此为依据给学生排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实践和互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灵感等。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