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金融人物之孔祥熙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9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大家族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导语: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
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
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几十年来最为困难的二个时间。
1933年4月6日,孔祥熙被南京政府任命为中央银行总裁。
当时南京政府每月国库收入约为1500余万元,而每月支出账面数字就为2200万元,其中军费一项为1800万元,每月赤字就达700万元。
当时财政部由宋子文负责,由于9·18和长城会战等原因,1933年前半年国库就有6000万元的新亏空。
宋子文表示自己才能不足以扭转这个局面,希望辞职。
10月29日,蒋批准宋的辞呈,以孔祥熙继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
抗战开始以后,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
此时国家财政形式艰难到了无以形容的局面。
由于抗战开始二年那,中*国华北、东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中国海岸线被日军全面封锁,沿海重要城市也大多被日军占领,占战前财政总收入90%以上的关税、盐税、统税和烟酒税的税源大部丧失。
国民政府此时要维持一支400万人的军队,还有数以千万的逃往大后方的中国难民和大小的政府机关的职员,实在是非常可怕的局面。
孔祥熙为此建立了一整套战时经济制度,虽然到了后期普通老百姓生活非常痛苦,法币也几乎成为废纸,但是中国的经济在抗战中始终没有垮掉。
中国几百万军队虽然粮饷不足,但是仍然始终保持必须的供应,以保证其可以继续作战。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孔祥熙参加乔治六世的加冕礼受到了王室礼遇
导语:民国26年(1937年)四月二日的《中央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孔特使今启程赴英,蒋院长昨到沪欢送”的新闻。
这里的孔特使指的是“中国特使”孔祥
民国26年(1937年)四月二日的《中央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孔特使今启程赴英,蒋院长昨到沪欢送”的新闻。
这里的孔特使指的是“中国特使”孔祥熙,他去英国伦敦是为了参加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
那么,孔祥熙赴英前后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
据当天的报道,1937年4月1日,蒋介石特意从杭州笕桥飞到上海,举行茶会欢送已经先期离开南京抵达上海的孔祥熙等出国。
孔祥熙当时身兼数职,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同时还是蒋介石的大姐夫。
蒋介石任命孔祥熙担任特使,陈绍宽担任副使,翁文灏担任秘书长。
蒋介石亲授特使团全体人员委任状,并特别颁发各级勋章。
在欢送会上,蒋介石致辞:“孔特使年来为国尽瘁,对实业财政经济各方面均有功绩,尤其在财政上之功绩,为民国以来第一人,此次代表国家赴英参加英王加冕礼,行将出国,本人特表示欢送之意。
”
蒋介石还在颁发勋章时,对特使团全体训话道:“英人素重礼节,我国自古为礼仪之邦,此次诸君随孔特使赴英参加此隆重典礼,一切行动,务必格外注意,自古云:‘人必自敬者然后人敬之’,望诸君勉之。
”除了全体特使团以外,还有宋美龄、宋霭龄、宋子文、何应钦、王正廷、许世英等二百余人到会。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上真实的豪门孔祥熙揭秘孔祥熙的功与过
导语: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孔子的第74世孙。
1 孔祥熙原本是山西太谷名门望族,祖父孔庆麟是著名的票号老板,拥有“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孔子的第74世孙。
1.
孔祥熙原本是山西太谷名门望族,祖父孔庆麟是著名的票号老板,拥有“义盛元”等金融和商业行号。
孔庆麟并非只懂赚钱的生意人,亦深明事理,为晓谕儿孙做人处世,特亲撰对联悬挂家中,“做几件学吃亏事以百世使用;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横额为“虚心味道”,后来孔祥熙在山西创办“铭贤学校”,将其作为全校师生座右铭。
2.
孔祥熙年幼时患腮腺炎,屡服中医药无效,其父决心送他入外国医院诊治,信教的洋医师热心诊治,溃疮迅速平复。
孔祥熙因此向往美国教会学校,却遭族人强烈反对,“孔圣人后代在洋学校读书,成何体统”。
少年叛逆的孔祥熙不听,族人只得妥协“只准在教会学校读书,不许信洋教”,但孔作耳旁风。
3.
一八九四年,中日第一次战争发生,孔祥熙目睹清朝川陕军队经太谷北上支援,严冬时日,官兵薄衣赤足,冻死者不鲜见。
年轻的孔祥熙对晚清腐败,军民凋敝情景甚为震撼,不胜悲愤,由此关心时局。
他不但在教会学校接受现代教育,更与同学组织学会,试图与孙文“兴中会”南北呼应。
4.
生活常识分享。
二战期间孔祥熙与铭贤欧柏林托事部的往来信函Һ陈㊀晰①摘㊀要:孔祥熙1907年留美归国后在山西太谷创立了铭贤学校,1928年辞任校长后直至去世前一直担任铭贤董事会成员.二战期间孔祥熙与铭贤学校欧柏林托事部的往来信函被收录在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档案中,均以英文撰写.其中与二战历史相关度较高的信函涉及战时铭贤的资金募集,中方教员和美方代表的安全,欧柏林计划授予宋氏三姐妹荣誉学位始末,战争局势,美国援战,孔祥熙健康状况及卸任政府职务的过程和历史背景等内容.本文通过选取孔祥熙与欧柏林托事部和中方人士多封战争前夕及期间的通信,展示了其在二战的历史大环境下,致力于教育事业,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及积极获取美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抗日支持的过程.这批信函有助于探寻孔祥熙作为财政部长之外,其教育家和外交家的职业生涯.孔祥熙与美方人士的公务信函中涉及的个人对时事的见解也是研究孔祥熙生平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孔祥熙;欧柏林大学;铭贤学校;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①陈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中国研究馆员,教育学硕士,图书和信息学硕士.680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7卷,2017年3月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B e t w e e nH.H.K u n g a n d t h eB o a r do fT r u s t e e s o fO b e r l i nS h a n s i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d u r i n g W o r l d W a r I IҺ㊀X i C h e nA b s t r a c t:H.H.K u n g f o u n d e d M i n g H s i e nS c h o o l(O b e r l i nS h a n s iM e m o r i a l S c h o o l)i n T a i g u,S h a n x i a f t e r h e r e t u r n e d f r o m U.S.i n1907.H eh a ds e r v e do nt h eB o a r do fM a n a g e m e n to fM i n g H s i e n s i n c e1928w h e nh e r e s i g n e da sP r i n c i p a l u n t i l h e d i e d i n1967.H i s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w i t h t h eB o a r d o fT r u s t e e s d u r i n g WW I Iw a s f i l e d i n t h eO S MA s a r c h i v e a t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D o c u m e n t s c o v e r s o m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e v e n t s s u c h a s,w a r t i m e f u n d r a i s i n g o r g a n i z e db y M i n gGH s i e n,C h i n e s e a n d A m e r i c a n f a c u l t y s r e t r e a t f r o mt h eb a t t l e f i e l d,O b e r l i n s p l a nt oa w a r dS o o n g S i s t e r sh o n o r a r y d e g r e e s,A m e r i c a n s a i d t oKM T,H.H.K u n g sh e a l t hc o n d i t i o n i n1940s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t oh i s d e c i s i o n t o r e s i g n f r o m g o v e r n m e n t s p o s t.T h i s p a p e r i n t e n d s t o u s e h i s t o r i c a l d o c u m e n t t o p r o v i d e a ni n s i g h tt o K u n g sd e d i c a t i o nt o p r o m o t i n g e d u c a t i o na n d C h i n aGU Sr e l a t i o n sd u r i n g WW I I t h r o u g hw h i c hh eh o p e d t o g a i ns u p p o r t f r o mb o t h g r a s s r o o t s a n d g o v e r n m e n t i n f i g h t i n g J a p a n e s e i n v a d e r.S o m e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a t t h es a m et i m e,a l s or e f l e c t s K u n g sf i n a n c i a la n dd i p l o m a t i c p o l i c i e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e s d u r i n g w a r t i m e a sw e l l a s h i s o w nn a r r a t i v e o f p h a s i n g o u t o f t h e p o l i t i c s.I n s u mm a r y,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p r o v i d e s a na n g l e t os t u d y K u n g a sa ne d u c a t o r a n dd i p l o m a t a s i d e f r o mb e i n g t h eF i n a n c e M i n i s t e r.H i so w nt a k eo ns e v e r a lh i s t o r i c a l e v e n t sw a sw e l l r e v e a l e di n m a n y o f t h e d o c u m e n t s,p r o v i n g t ob e t h ek e yp r i m a r y s o u r c e t o s t u d y t h e l i f e o fH.H.K u n g.K e y w o r d s:W o r l d W a r I I;S i n oGJ a p a n e s eW a r;H.H.K u n g;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M i n g H s i e nS c h o o l;O b e r l i n S h a n s i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孔祥熙与欧柏林孔祥熙,字庸之,1880年生于山西太谷县程家庄,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尤其以1933年至1944年间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长的这段经历在史册中留下褒贬不一的记载.▶二战期间孔祥熙与铭贤欧柏林托事部的往来信函欧柏林大学建于1833年,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西南35公里的欧柏林市,是一所著名的文理学院,以高质量的人文科学教育和高水平的音乐学院享誉美国教育界.1881年,欧柏林神学院的部分毕业生组建了一支 中华布道团 (O b e r l i nB a n d,又名 欧柏林帮 ),由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简称美部会)差遣,前往山西太谷县等地进行传教活动.传教士在当地通过开办学校㊁医院和戒烟所向中国民众传播福音.①孔在少年时期进入欧柏林传教士开办的福音小学,师从卫禄义(G e o r g eL .W i l l i a m s )㊁德富士(F r a n c i sW.D a v i s )和贝如意(R o w e n aB i r d )等多名传教士,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00年夏天,太原㊁汾州和太谷等地的15名欧柏林传教士在义和团运动中不幸殉道,令孔祥熙悲痛万分.运动平息后,他陪同文阿德(I r e n a e u sA t w o o d )传教士返回山西处理教案,协助美方向清政府索赔白银两万五千两,并获得太谷东城外的孟家花园的土地,用于埋葬殉道传教士.②与孔祥熙有相似经历的中国学生费起鹤,在义和团运动中也积极协助传教士逃离险境.1901年夏天,在美国华北公理会的资助下,这两位年轻人踏上了前往欧柏林大学留学的征程.孔祥熙与费起鹤于1903年至1906年就读于欧柏林大学.1906年末两人考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分别攻读化学和教育专业.③1907年孔祥熙于耶鲁毕业后,在欧柏林大学校长亨利 丘吉尔 金及 中国同学会 的鼓励下,回到太谷开创了 欧柏林山西纪念学校 (O b e r l i nS h a n s iM e m o r i a l S c h o o l ),④ 其动机为纪念庚子殉道之欧柏林教士,故名曰铭贤 ⑤,孔成为了铭贤学校的首任校长.780①②③④⑤陈晰:«美国欧柏林大学档案馆藏来华传教士档案使用指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页.太谷县志编写组:«太谷县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陈晰:«孔祥熙留学美国史料与相关史实»,«天禄论丛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刊»第5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4页.信德俭等:«学以事人真知力行 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评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12页.刘振东:«孔庸之先生演讲集»,纽约:美国纽约中美文化协会,1960年,第565页.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7卷,2017年3月图1㊀孔祥熙留学时期孔祥熙与铭贤学校孔祥熙归国之际正逢清政府在留学生中招贤纳士,他收到邮传部的聘书,要他赴京任职,与此同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创设了西专斋(山西大学堂),力邀孔祥熙 主其事 ,但他 力却清廷之罗致,辞谢各方之延揽,径回故乡太谷,创设学校 ①,并认为 教育非由小学,中学入手不可 ②,婉言谢绝了各方邀请,带着建立一所中国式的欧柏林的抱负和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的重托回到山西太谷创立了铭贤学校.孔祥熙认为,传教士在庚子之乱中殉道的主要原因是国人的 愚昧无知 .开创学校,教育大众是在中国开启民智的必由之路.③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政到四十年代中期退出政治舞台,以及在1945年定居美国之后二十多年的退休生涯内,孔祥熙在众多场合及与友人的通信中,只要谈到铭880①②③孔祥熙:«孔董事长新年训词»,«铭贤周刊»第十卷第八期,1942年,第3页.铭贤二十周年纪念委员会:«铭贤廿周年纪念册 铭贤史略»,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第2页.刘振东:«孔庸之先生演讲集»,纽约:美国纽约中美文化协会,1960年,第567页.▶二战期间孔祥熙与铭贤欧柏林托事部的往来信函图2㊀铭贤学堂正门贤,必然提及铭贤精神 源于庚子诸先烈之以身殉世 ①,可以看出他将缅怀逝者㊁投身教育视为自己毕生的事业.铭贤学校成立初期的最高管理机构是欧柏林学院托事部(B o a r do f T r u s t e e s ).托事部由14位美国成员组成,主席为欧柏林大学校长或校长助理.托事部也是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的权力执行机构,对铭贤学校的重要事务起决策作用.铭贤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称作理事部,1927年铭贤在国民政府立案后,理事会成为董事会,由12位成员组成,其中孔祥熙任主席,其余人士为校友代表㊁学生代表和社会名流.1913年,孔祥熙应孙中山之邀赴沪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前往日本,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在东京,他认识了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的宋霭龄,并与之结为夫妇.与此同时,孔祥熙参与铭贤工作日益减少.然而,不管他身在上海㊁南京,还是后来的重庆,他一直心系铭贤.1928年辞去铭贤校长一职后,他仍然是学校董事会的主席.他每年都以个人980①刘振东:«孔庸之先生演讲集»,纽约:美国纽约中美文化协会,1972年,第642页.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7卷,2017年3月名义给学校捐赠大笔资金.①1926年,孔祥熙飞赴美国,一面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一面积极为铭贤募得霍尔(C h a r l e sM a r t i nH a l l )基金75万美金.铭贤每年的办学经费即出自于此项款额的银行利息,约为3.5万美金.②同年,孔祥熙在母校欧柏林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图3㊀孔祥熙1937年访问母校1937年 七七事变 爆发前夕,孔祥熙作为 中华民国庆祝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典礼特使 于四月从上海启程前往伦敦, 其秘密使命为向外国商洽借款及购买军火,以准备对日抗战 .③撰写«孔祥熙评述»的赵荣达对孔此次欧美之行也给予了正面的评论.他认为,孔赴欧美是 一次针对日本大举侵华而采取的重大外交活动 ,既是争取政治同情也是寻求经济支助.④1937年7月3日,孔祥090①②③④C a r l J a c o b s o n ,H.H.K u n g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C h i n aT h r o u g h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 O b e r l i n S p i r i t ,O b e r l i n i nS h a n s i (欧柏林山西传教士档案集数字化项目).h t t p ://w w w.o b e r l i n .e d u /l i b r a r y /d i g i t a l /s h a n s i /b i o .h t m l .信德俭等:«学以事人真知力行 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评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2页.郭荣生:«孔祥熙先生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21页.赵荣达:«孔祥熙评述»,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第196页.▶二战期间孔祥熙与铭贤欧柏林托事部的往来信函熙利用这次欧美之行顺道探访了母校欧柏林大学,与他会面的人士包括曾经的传教士朋友㊁校方教职员工和欧柏林山西托事部成员.孔祥熙与欧柏林托事部在二战时期的往来信函事件及人物背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北平和天津相继失守后,日军很快向山西发起进攻.在日军攻占太谷之前,铭贤代理校长贾麟炳在获得孔祥熙的许可后,决定将学校整体南迁至运城.在运城的教学仅仅维持了20多天,由于太原沦陷,所以铭贤师生不得不再度搬迁至河南陕州.期间,贾麟炳奔赴南京向孔祥熙报告铭贤的现状,并请示他对铭贤未来发展的建议.①孔随即与欧柏林大学代表万慕得(H e r bV a n m e t e r )及旅汉铭贤校友商定, 学校能回山西则回山西,否则移往西安 ②,欧柏林方面将继续提供资金支持.在陕州停留两个月后,全校师生于次年1月11日迁至西安,校舍条件虽然简陋,但师生克服重重困难,使各项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运转.在西安期间,铭贤师生也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工作中.当时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曾来到铭贤西安校区动员抗日.③1938年冬,西安遭到日军空袭,学校被迫第四次搬迁,师生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四川金堂县曾家寨安家落户.1939年至1945年是铭贤在四川发展的黄金阶段,由于地处偏僻,所以校舍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不仅学校的教学活动井然有序,而且师生们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工作也十分活跃.身为铭贤董事会主席,孔祥熙一方面接受铭贤管理层的定期报告,一方面协助中方向托事部汇报铭贤校务和财务状况,自卸任校长至退休回美,担任沟通纽带及募款人长达20多年.二战期间,欧柏林托事部与孔祥熙保持信函联190①②③转引自信德俭等:«学以事人真知力行 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评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7页.转引自信德俭等:«学以事人真知力行 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评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7页.程素仁等:«孔祥熙宋霭龄年谱»,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16页.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7卷,2017年3月系的人员主要包括博恩(W i l l i a mF r e d r i c kB o h n)㊁派尔(W a t t sO.P y e)㊁德富士(L y d i aL o r dD a v i s)①.从信函数目上看,以孔与博恩的通信居多.博恩在1913年至1947年担任欧柏林大学校长助理,1929至1947年兼任欧柏林托事部主席.20多年的公务交往,也使孔祥熙与博恩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信函选读1.1936年4月,刊登在欧柏林校友杂志上的孔祥熙信函节选②图4㊀刊登在校友杂志上的信函节选290①②孔祥熙称其德师母,是义和团运动中殉道传教士弗朗西斯 德富士的遗孀.T h eO b e r l i nA l u m n iM a g a z i n e,4/1936,p p.20 ,S h a n s i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二战期间孔祥熙与铭贤欧柏林托事部的往来信函孔在信函中写道: 是的,中国已蓄势待发.三年来,我们在军事将才蒋介石的领导下,正悄悄地组建一支庞大的军队.我们目前拥有300架战斗机,同时也在筹建最现代的海军力量. 这项计划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我们的欧洲友邦,尤其是英美两国,还不知道中国已经有了战争意识.我们必须这样做,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反战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具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从来不曾羡慕别国的领土,也没有侵略他国的野心.我们因为没有军事野心㊁军备不足,而被他国视为懦弱.虽然我们不得不为此放弃和平,但是时间会证明这些指责的荒谬.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扩军备战,誓将敌人赶出中国,这将是一场持久的保卫战.与以往学者认为孔祥熙在二战中 主和 态度不同,他信中表达的基调是 抵抗侵略 ,虽然对 和平 还抱有一丝幻想.2.1936年7月21日,孔祥熙致梅贻宝(1934年至1936年担任铭贤代理校长)①和孔祥熙一样,梅贻宝在欧柏林大学获得了他的第一个美国学位(学士),1928年被芝加哥大学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于1928年至1934年在燕京大学先后担任教务长和文学院院长.作为欧柏林校友,他在1934年至1936年利用休假的机会在铭贤担任代理校长.②在这封写于1936年7月21日的信中,时年57岁的孔祥熙以校友及长者的身份,诚恳挽留34岁的梅贻宝,希望他在两年代理校长任期结束后,继续留在铭贤担任校长.孔虽然开篇即说 去留完全在于你的决定 ,但紧接着就以铭贤全体师生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赞扬作为铺垫,开始回顾欧柏林和山西的历史遗训,提醒梅贻宝要谨记欧柏林人肩负的使命.他说 你不止一次提到你的个人理想是投身农村建设,铭贤学校恰好为你提供了一个为农村建设发挥特长,提高个人领导才能的极好机会 .信末,他恳切希望梅贻宝和他一同推动 欧柏林中国事业 ,为国家建设新农村奉献才智,并期望早日得到其答复.390①② L e t t e rf r o m H.H.K u n g t o Y.P .M e io n7/21/1936 ,S h a n s i 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R e c o r d s ,B o x8-S e r i e s 4-S u b g r o u p I I ,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 .梅贻宝:«大学教育五十年:八十自传»,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7卷,2017年3月图5㊀孔祥熙致梅贻宝490孔祥熙的信函审时度势㊁刚柔并济,语气从容又不失说服力,虽然梅贻宝最终没有留任,但孔的说教和谈判能力在这封信中可见一斑.3.1937年8月10日,博恩致孔祥熙①博恩在1937年8月10日给孔祥熙的去信开头提到 战争爆发初始,欧柏林校方为中国的危机深表担忧并祝愿中国顺利度过难关 .他说, 您身负重任,我们无时不刻地挂念您的安危 .其实他这封信的正文是告诉孔祥熙,欧柏林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将于当年10月8日举行的一个百年庆典,纪念学校在1837年成为美国第一个招收女生的高等学府.他们原本计划邀请宋霭龄㊁宋庆龄和宋美龄赴美参加庆典并授予三姐妹荣誉学位,以表彰这三位新时代女性为社会做出的杰出贡献.由于战争爆发,他们意识到三位女士将为处理国家危机奔波于各项事务中,此时无暇赴美,只好搁置这项计划,希望将来有机会为三姐妹颁发荣誉学位.当时,孔祥熙刚刚结束他的欧美之行.博恩在信末提及孔不久前访问母校和克里夫兰地区,当地的报纸②对他在国家危急关头访问美国给予了高度评价.博恩本人认为孔在美国的外交活动将给这场战争带来积极的影响,他相信美国政府和人民将以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对中国的支持.由于欧柏林学生代表还处于山西太谷,博恩表达了学校对他们安危的高度关注,并期待获得更多关于学生代表和孔本人的消息.4.1939年12月4日,孔祥熙致博恩③孔祥熙在1939年12月4日给博恩的去信中附上了捐赠给欧柏林第一教会的50美金支票.孔在正文中向博恩描述了中国在战时的发展近况,他说: 我们正在大力发展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尚未遭到敌方侵占.中国国土辽阔,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工作,但是为了抵御入侵,为了中国的未来,我们将全力以赴建设中国经济.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①②③ L e t t e rf r o m W i l l i a m F.B o h n t o H.H.K u n g o n8/10/1937 ,S h a n s i 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出版于克里夫兰的«大平原商人报»(P l a i nD e a l e r).L e t t e rf r o m H.H.K u n g t o W i l l i a m F.B o h n o n12/4/1939 ,S h a n s i M e m o r i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720173了一些成果,要不是遭受战争影响,成绩将更为显著. 孔祥熙认为中国在进行一场 生死搏斗 的同时还能取得经济成就,显示出民众的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力量,他坚信中国的胜利指日可待.他希望博恩转告美国朋友, 请不要放弃中国,中华民族已经历太多苦难,你们不能为我们失去信心 .5.1940年6月5日,孔祥熙致电德师母(L y d i aL o r dD a v i s)①在这封1940年6月5日给德师母发出的短笺中,孔祥熙就欧柏林计划向铭贤派出新代表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在动荡年代任何出行都是冒险之举,希望校方暂缓学生代表的出发时间,待国际形势更为明了再赴华也不迟.6.1941年10月14日,孔祥熙致博恩②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纪念日后的第四天,也是中日交战如火如荼之际,孔祥熙致信博恩,感谢他关注中国战事,并传达了中国军方在长沙会战中重夺长沙和宜昌的捷报.孔认为 此次战役的胜利显示出中国军队持久顽强的抵抗能力,以及反守为攻的实力. 接着他话锋一转,直接将话题转向美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政府应该看到这场战役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转折点,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增援中国,而不是一味地向日本妥协,纵容其扩张领土㊁侵占邻国㊁损害他国人民利益.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日的声援对于罗斯福总统下一步启动援华政策至关重要.美国民众只有彻底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才能推动政府对中国展开援助,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高瞻远瞩㊁目标明确的战略计划.信末,他提到人们在重庆刚刚欢欣鼓舞的度过了历史上最盛大的国庆节.尽管战争尚未结束,街头四处都是断壁残垣,但是人们按捺不住对抗争胜利的期待和信心,盛装出行,不顾空袭危险,会聚市中心,仿佛在庆祝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孔祥熙在信中说, 我坚信,只要民众有不可战胜之勇气,民主必将赢得胜利.①② L e t t e r f r o m H.H.K u n g t oL y d i aD a v i so n6/5/1940 ,S h a n s i 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L e t t e rf r o m H.H.K u n g t o W i l l i a m F.B o h n o n10/4/1940 ,S h a n s i M e m o r i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图6㊀孔祥熙致博恩(第一页)720173图7㊀孔祥熙致博恩(第二页)在«孔祥熙述评»中,赵荣达虽然肯定了孔祥熙的基本抗日立场,但仍然把孔划入 消极抗战 一派,并评价他为 英美绥靖政策的追随者和受骗者 .①孔的这封信虽然未记载任何重大策略的实施,但他 联美抗日 的个人立场和争取美国民众支持的态度还是非常明确的.7.1942年11月27日,博恩致孔祥熙②博恩致信孔祥熙,向其汇报了几则关于铭贤的事务,其中两则较为关键.首先,铭贤在太谷的校园尚未被日军占领(1942年6月),学校托管给太谷县政府,但县政府在日方控制之下,由铭贤的雇员李文华负责打理日常事务.当时的太谷校区只有农业系正常运转.山西欧柏林代表雷莫耶和穆勒认为,八路军和中央部队难免会把李文华误认为日方傀儡,他的工作性质使其身处险境,托事部希望孔祥熙尽其所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李文华以及太谷校区的安全.其次,欧柏林托事部已经开始考虑铭贤战后恢复及重建事宜,校方认为中国胜利在望,待战事告捷,他们对于重建铭贤会倾囊资助,如果中方急需资金,请孔祥熙随时告知.8.1943年4月27日,孔祥熙致博恩③孔祥熙致信博恩,感谢欧柏林托事部欲提供铭贤一万美金专款,鉴于他本人已从其他方面获得款项,因此婉言谢绝了美方的这笔援助.他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动用欧柏林的储备资金.孔在信中说,他发现铭贤近期支出激增,但他会尽力为学校筹款.«铭贤学校办学评述»对学校战时的财政状况有如下描述: 抗战初期师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士气高涨,后来的通货膨胀使铭贤学校办学越来越困难,学校资金捉襟见肘,教职工的工资水平也不可能和物价的上涨持平,由于营养不足,师生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④,可见当时的经济形势对学校运作已①②③④赵荣达:«孔祥熙评述»,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第197页.L e t t e rf r o m W i l l i a m F.B o h n t o H.H.K u n g o n11/27/1942 ,S h a n s i 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L e t t e rf r o m H.H.K u n g t o W i l l i a m F.B o h n o n4/27/1943 ,S h a n s i M e m o r i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信德俭等:«学以事人真知力行 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评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13页.720173产生了负面影响.另外,他在信中建议欧柏林校方暂缓向中国派送学生的计划.目前驻山西的美方代表已决定多留一年,以避免战时的出行危险.为什么孔祥熙婉拒欧柏林的资金援助,是为了淡化和掩饰经营不善的中国经济,还是真的对铭贤财政运筹帷幄,不愿动用母校宝贵资源,这些问题还待史学界的阐释和解答.9.1944年12月9日,孔祥熙致派尔夫人①孔祥熙在美国致信旧友派尔夫人,首先感谢她帮他联系上好友康保罗(P a u l C o r b i n)②的兄弟姐妹,对他们不济的生活现状深表遗憾.他有感而发写道: 幸福取决于个人在不同境遇下做出的抉择.我们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虽然此番见解与铭贤事务或战争时局并无关联,但可从侧面看出孔宽容豁达的处世态度.尽管可有褒贬两面的阐释,但孔的性格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基本上与上司㊁幕僚对他的评价是一致的.蒋介石在«总统褒扬令»中称赞孔 性行敦笃,器识恢弘 ③,陈光甫认为孔 为人厚道 ④,孔祥熙的秘书李毓万评价孔 平易近人,一团和气,处事谨慎,顾虑周密 .根据李毓万所述,也有人批评孔祥熙 性慵懒,无主见,少魄力 ⑤,美国新闻记者怀特则把孔描写成一个 和蔼,不喜欢与人吵架的老伯 ⑥.孔祥熙在正文中对卸任财政部长的经过是这样描述的: 对于政府最终接受了我的辞职请求,我如释重负.但是他们坚持让我继续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和中央银行总裁.蒋总统致电罗斯福总统告知美国政府,我作为他在美国的私人代表,有权代表中国政府在美国处理与财政金融有关的事务.当初,由于健康原因不得不请辞,现在看来,责任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我还是希望政府能够考虑本人的健康状况,让我全身而退,这样才能一身轻松地入院治疗.①②③④⑤⑥ L e t t e r f r o m H.H.K u n g t o M r s.P y eo n12/9/1944 ,S h a n s i 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康保罗1904年毕业于欧柏林大学,之后来中国传教,与夫人长期居住在太谷,对孔祥熙创立铭贤学校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转引自赵荣达:«孔祥熙评述»,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第96页.李桂和:«陈光甫与上海银行»,«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李毓万:«孔祥熙与我 李毓万先生访问纪录»,«口述历史»第一期,1989年,第55页.西奥多 哈罗德 怀特:«风暴遍中国»,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孔祥熙于当年6月赴美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会议,①他在信中对这段经历有所提及: 由于和美国政府关于中国经济的磋商耗时颇久,不得不延迟返华.另一方面,本人身体一直不适,在美期间多次感染疟疾,后又患上流感.目前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待政府公务安排妥当后才有闲暇恢复体力 .信末,他针对国内外对国民党政府的舆论压力是这样解释的: 近期有众多关于中国及其领导成员的流言蜚语,尤其在我国军民奋力抗敌期间,谣言四起,实为憾事!值得欣慰的是战局有所好转,我希望美国人民能一如既往地珍视中美友谊,不要轻信敌方舆论 .10.1945年4月30日,孔祥熙秘书致博恩②孔在上一封信中(1944年12月9日致派尔夫人)提到的身体欠安并非其卸任的托辞.«纽约时报»在1945年4月11日对孔祥熙进行肾脏和膀胱手术做了简要报道,文中提到他就诊于纽约长老会医院.③1945年4月30日,其私人秘书D a n i e l C h a n g致信博恩,告知孔在美国经历两次重要手术后,已住院两个多月,体质尚弱,遵医嘱目前尚不可处理公务,即使出院仍需静养,如果一定要见孔,待其出院两周后再择日商定.根据C h a n g的回复推测,博恩欲赴纽约探望孔祥熙,并盛情邀请孔赴欧柏林疗养,C h a n g认为孔应酬繁多,留在纽约附近处理公务更为方便.历史悠久㊁名望颇高的纽约长老会医院位于曼哈顿下城,信笺的抬头是纽约曼哈顿著名的华道夫饭店,由此推断,孔祥熙住院期间,他的下属被安顿在医院附近的这家饭店里.11.1945年5月1日,孔祥熙致博恩④秘书致信博恩的次日,正在住院治疗的孔祥熙即亲自回复博恩,表明他十分关注铭贤和欧柏林的近况.他在信中谈到铭贤董事会电谕孔本人,告知铭贤①②③④郭荣生:«孔祥熙先生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80页.L e t t e r f r o m D a n i e lS.K.C h a n g t o W i l l i a m F.B o h no n4/30/1945 ,S h a n s iM e m o r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H.H.K u n g U n d e r g o e sO p e r a t i o n ,N e w Y o r kT i m e s,4/11/1945,p p.4.L e t t e r f r o m H.H.K u n g t oW i l l i a mF.B o h n o n5/1/1945 ,S h a n s iM e m o r i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R e c o r d s,B o x8-S e r i e s4-S u b g r o u p I I,O b e r l i nC o l l e g eA r c h i v e s.。
盐城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历史系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题目:孔祥熙与中国经济读《孔祥熙传》有感学生姓名杨月祥学期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专业历史学班级16(1)学号15113551任课教师陆玉芹2018年5月孔祥熙与中国经济—读《孔祥熙传》①有感《孔祥熙传》是由王松老师撰写的关于研究孔祥熙的系列丛书之一,在网上我并没有查阅到关于王松老师过多的资料,但我从此书的内容、后记以及检索到他拥有多部关于孔祥熙研究的系列丛书,我可以知道王松老师对于孔祥熙本人的研究确实十分深入全面。
此书是王松老师数十年的研究心血,他加入了对于孔祥熙研究的很多新观点,新素材,史料十分详实,所掌握的中外资料十分丰富,有助于我们对孔祥熙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王松老师是从孔祥熙个人的兴衰沉浮从而影响到旧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状况的角度出发展开叙述的,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谨,角度之多样,观点之新颖,笔者能力有限,无力一以概之,只能从其中孔祥熙对于中国之经济影响这一角度来谈谈我读完此书的一些感受。
谈到民国,受到以往教育体系的影响,我心里的印象无非就是社会上是动荡的,经济上是衰弊的,官员是腐败无能的,只有知识分子才是崇高无上的。
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之后我知道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闪光点,都有属于它的辉煌和时代记忆。
在学期初老师就布置我们阅读一本关于近现代史人物的传记,自以为时间还早,所以一拖竟到了今天才把《孔祥熙传》读完,离交作业还只有三天!本想去图书馆借的却不是孔祥熙此人的传记,而是诸如孙中山、蒋介石等人的大传,不料都已被同学捷足,无奈之下只好借阅此书了,心中是极不情愿的。
对于孔先生之大名是早有耳闻,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对其人有何有感,但在细读之下才知道,原来庸之先生确实不凡!以至从最初一天几页到后来的一下就把几十页翻完,我实在是太想了解庸之先生了,想知道他到底是有何能耐在中国如此困顿的环境之下苦心支撑数十年。
今天我们暂且抛开关于他公器私用,如何成为一个窃国大盗之类的言论,单就将他放置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之下,谈谈他对中国经济之影响。
孔祥熙在国民政府中的敛财手段简论作者:陈学峰来源:《历史教学》2001年第12期孔祥熙(1880—1967年),字庸之,1907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办学及经商,由于经营有术,在家乡山西太谷拥有一定资产。
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国民革命,做了一些有助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国的工作。
大革命时期,支持北伐战争,后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
孔主管财政达十一年之久,对币制改革、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及支撑抗战财政,有过一定的贡献,被称为国民政府的“聚敛之臣”。
但孔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责,1944年11月被迫去职,从此离开政坛。
一、借孔宋联姻,执掌国府财政大权孔家是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典型代表,其家史的兴衰演变与国民党在大陆的兴亡过程紧密相联。
他和宋霭龄于1914年在日本成婚。
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在上海正式举行。
蒋、宋、孔家族大联盟后,蒋介石通过宋子文、孔祥熙,对内可以得到江浙财团及北方军人的支持,对外则便于争取英美政府的帮助,而宋家和孔家则可以利用蒋介石手中的权力,个个官运亨通。
孔祥熙与宋氏家族联姻,又有了宋霭龄这样的贤内助,此后便吉星高照,青云直上。
孔祥熙于1933年4月继宋子文后任中央银行总裁,11月初,先后接任了财政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的职务,从此,他一跃成为身兼三个要职的国民党显赫人物,受到蒋介石的特别宠信。
孔祥熙对于蒋介石,确实是言听计从,绝对服从。
他当财政部长后,一改宋子文历时五年“财政限制”、“财政预算”等措施,而是奉行财政的一切措施为蒋介石服务的方针。
蒋介石欲索欲取一概满足,用什么形式要钱全然不计。
只要是蒋介石一个电话、一张白纸都能将钱取走。
国库没钱了,他便大幅度提高税率。
为了给蒋介石弄钱,他曾经把烟税提高50%,造成了仅上海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倒闭了12家烟厂。
与宋子文完全相反,他在接任财政部长的演说中,就一步一趋蒋介石,把“剿共”放在了第一位,决心为“围剿”红军提供经济保障。
·史论·从就任到辞任———抗战初期孔祥熙出任行政院长之经纬汪朝光[摘要]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行政领导架构有所调整,孔祥熙于1938年1月出任行政院长。
然不旋踵间,1939年11月,孔祥熙又辞任行政院长,在这个岗位待了不到2年的时间。
孔祥熙的就任和辞任,反映出抗战初期国民党、国民政府及其领袖蒋介石对于这场战争的因应得失,并暴露出国民党施政的诸般问题。
虽然蒋介石明知孔祥熙为政的弱点及外界的反应,但因为孔之听话和个人情感等因素,对孔长期信任和重用,结果引致不少负面影响,对国民党长期稳固执政非但没有助益,反而逐渐成为负担。
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政治弊端丛生,社会纷扰不已,以至而有战后的迅速失败,追根寻源,与蒋介石的施政不当,任用亲近私人,不能严控下属,都有这样那样的关联。
[关键词]孔祥熙蒋介石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行政院长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转入战时状态。
为了因应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的军事指挥和行政领导架构有所调整,其间引人瞩目者,为孔祥熙于1938年1月出任行政院长,成为国民政府行政部门的最高负责人。
然不旋踵间,1939年11月,孔祥熙又辞任行政院长,在这个岗位待了不到2年的时间。
孔祥熙的就任和辞任,正反映出抗战初期国民党、国民政府及其领袖蒋介石对于这场战争的因应得失,并暴露出国民党施政的诸般问题,很值得后人探究。
此即为本文论述的中心。
①一、临危赴任:孔祥熙就任行政院长全国抗战爆发时,身为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正在欧美游历的行程中。
他此行是以国民政府特使的名义,赴伦敦参加英皇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在1937年4月2日成行,实则遍历欧美各国,肩负向外国洽商借款和购买军火之使命,也可以理解为国民政府因应可能来临的战争之准备。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26日,蒋介石致电孔祥熙,称“大战已开始,和平绝望,希在国际方面多所接洽”②。
孔祥熙,山西太谷人,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提倡过职业指导,在民国时期职业指导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特定作用。
本文通过揭示民国时期孔祥熙对职业指导的提倡,丰富人们对孔祥熙的认识,进而了解历史人物社会参与的多面性。
职业指导的兴起及其传入中国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是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的产物。
它借助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通过兴趣考察、智力测验、技能测试了解个人特长,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不同职业的从业要求、人才供求状况,在此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择业、就业、改业等职业问题的咨询建议。
20世纪初,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波士顿创办职业局并开展相关的服务,被认为是科学意义上职业指导诞生的标志。
近代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不同于古代社会父子之间、师生之间涉及职业问题的经验之谈,而是实证基础上专门性的社会服务活动。
民国初年,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被引入中国。
早期在中国提倡职业指导的,主要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基督教青年会以及寰球中国学生会等民间社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职业指导未得到官方正式提倡。
1927年以后,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职业指导才逐渐得到官方的提倡。
孔祥熙是当时中国较早提倡职业指导的官方人士之一。
孔祥熙与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提倡◇ 金 兵孔祥熙对职业指导的提倡1927年11月,孔祥熙应邀参加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寰球中国学生会以及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职业指导运动周活动。
他在演讲中指出:“欧美各国近20年来对于职业指导这件事,非常地研究、非常地注重,政府和社会团体均有职业局、职业介绍所等等的设置,学校里均有各种职业指导的组织,所以欧美各国的国计民生比较中国充裕。
中国对于职业指导,今日才有这种运动,已经是很迟了,但是要想打破以上所说的那种职业错误的观念、领导国民职业入于正轨,那么非赶快推行这种职业指导不可。
”在这次演讲中,孔祥熙不仅表达了对欧美实施职业指导成效的赞赏,还明确表示了自己对中国推广职业指导寄予的期望。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孔祥熙宅院旅游作文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孔祥熙宅院旅游作文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孔祥熙宅院旅游作文一、孔祥熙宅院概述孔祥熙宅院的历史背景孔祥熙宅院,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群。
它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为孔祥熙家族量身定制的一处宅院。
孔祥熙是近现代中国的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家,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财政部长、行政院院长等职,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孔祥熙宅院的地理位置与建筑特点孔祥熙宅院地处太原市小店区,交通便利,周围环境优雅。
整个宅院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
宅院内的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既有传统的木构架结构,又有精致的砖雕、石雕、木雕等艺术装饰,堪称一座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建筑博物馆。
宅院内部设有多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孔祥熙的生平事迹、家庭成员的照片及各类珍贵文物。
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以详细了解孔祥熙家族的历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此外,宅院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历史文化讲座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如今,孔祥熙宅院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传承历史文化。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民居的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二、旅游体验分享前往孔祥熙宅院的交通方式前往孔祥熙宅院,我选择了乘坐公交车。
在市区乘坐公交车到达孔祥熙宅院站下车,然后步行即可到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孔祥熙如何从落魄孔氏后人变身为民国首富的?
导语:孔家祖籍山东曲阜,其先祖孔宏用于明代万历年间到山西做官,后人落籍山西太谷,经商谋生。
孔祥熙的祖父孔庆鲜,因接掌堂叔孔宪仁所经营的票
孔家祖籍山东曲阜,其先祖孔宏用于明代万历年间到山西做官,后人落籍山西太谷,经商谋生。
孔祥熙的祖父孔庆鲜,因接掌堂叔孔宪仁所经营的票号,渐臻富有。
孔祥熙的父亲孔繁慈继承祖业,但染上吸鸦片恶习,孔祥熙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
创办学校,兴建实业
1907年孔祥熙学成归来回到北京,婉辞邮传部、北洋大学堂等邀请,返回太谷办学,学校取名“铭贤学堂”,寓有纪念庚子年死难教友的意思,成为太谷的第一所中学。
孔祥熙办学,德智体并重,并取法美国步兵操典,自制木枪,操练学生。
新式教学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也引起了当地商团和警局的关注。
孔祥熙的旧照
投资实业,富冠一方办学的初步成功,给年轻的孔祥熙带来了荣耀,但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并没有就此止步。
商人世家出身所积淀的精明、西方工商业的模式、日渐加深的社会关系基础,驱使他走更宽广的道路,投入商海,一显身手。
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孔祥熙看到,煤油已成为居民夜间燃灯照明的必需品,经营煤油定有大利可图。
1912年,他同五叔孔繁杏设立祥记公司,向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保证金,取得在山西全省经销亚细亚壳牌火油的总代理权。
靠着买办商人的独特地位,孔祥熙每年获取了可观的利润,捞取了商海搏杀的“第一桶金”。
官场腾挪,跻身国戚
生活常识分享。
孔祥熙敛财案例文本孔祥熙敛财孔祥熙(1880—1967年),字庸之,山西太谷人,投靠蒋介石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孔祥熙主管财政达十一年之久,被称为国民政府的“聚敛之臣”,孔家又是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典型代表,他的聚敛反映了官僚资本的恶性发展。
孔祥熙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各种正当的名义之下,假公济私,营私舞弊,大发横财。
时人给国民党四大家族概括为“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兄妹孔家财”,不无道理。
孔家的经营以独资为多,以商业为主。
早期的商业活动是从一战期间倒卖铁砂开始,继而创办祥记公司和裕华银行,后又创办了广茂兴、晋丰源药店。
抗战中,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投机贸易,孔家的实业迅速地膨胀起来,又创办了庆记纱号、强华公司、恒义升贸易公司等独资企业。
在工业方面,孔祥熙有与刘鸿生合办的中国火柴厂、中国毛纺织厂和西北毛纺织厂以及与盛萍臣合办的华福烟草公司。
此外,孔祥熙投资与四川军阀合办中国兴业公司。
在该公司中,孔氏父子的投资占80%,以后逐年增加。
到1943年,孔家占该公司资本总额1.2亿元的95%。
1944年,“四行”在给工业贷款的1.5亿元之中,中国兴业公司一家就占了7000万元。
孔祥熙还接办过《时事新报》、《大晚报》、英文版《大陆报》和《申时通讯社》等文化方面的企业。
孔祥熙财产到底有多少,没有准确数字,但综合国内外人士的估计,大概在十亿美元以上。
这仅凭孔祥熙办的企业,远不能成为“孔家财”。
他之所以成为富翁,主要依靠各种不正当手段和途径取得的。
军火贸易,获取回佣金。
孔祥熙赚大钱是从购买军火,获取巨额回佣金开始的。
早在1932年,孔祥熙奉命以考察实业特使名义前往欧美洽购军火时就开始大捞回佣金。
1933年孔祥熙充任中央银行总裁后,就完全掌握了购买军火的大权。
1935年孔祥熙成立了隶属于中央银行的中央信托局,专办订购军火事宜,孔祥熙自兼该局的理事长,掌有实权。
抗战中,中信局设在香港的通讯处,实际上成了总局,他派其子孔令侃任常务理事代行理事长职权,专办接运军火转口海防事宜。
孔祥熙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渊,山西省太谷县人,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子的第75世孙。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
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岳父是宋嘉树。
孔祥熙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
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
1967年8月15日在纽约心脏病发去世。
中文名:孔祥熙别名:字庸之,号子渊国籍:中国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太谷县出生日期:1880年9月11日逝世日期:1967年8月16日
职业:政治家、银行家、商人毕业院校:耶鲁大学信仰:三民主义
政党:中国国民党子女:孔令伟(孔二小姐)。
1967年孔祥熙葬礼:蒋介石写祭文讽宋子文没用,宋难消芥蒂不出席1967年7月22日,在美国养老的孔祥熙起床后突然感到极为不适,一家人慌忙将他送到纽约的医院急诊,不惜任何代价让医生以当时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为他治疗,但也只能在短暂的时间之内稳定病情。
8月16日,孔祥熙死在了医院中,时年88岁。
巨额的财富,也不过延续了20多天的生命。
《纽约时报》对孔祥熙的逝世做了专门的报道,他们还采访了他的某个旧下属,那位下属毫不客气地说:“他是一位很难共事的人。
他喜欢空论和闲谈,不下达明确的指示。
至于他的能力,他和所有那些山西银行家一样,是一位精打细算的人,但他不是具有政治家风度的理财家。
”图|孔祥熙葬礼,蒋介石为其写下的挽幛几天之后,在纽约第五街马布尔联合教堂之中举行了孔祥熙的葬礼,宋美龄马上带着蒋纬国从台湾专程乘坐飞机前往美国奔丧。
尼克松、斯佩尔曼红衣主教、埃弗雷特·路克森参议员等美国的重头人物也颇给面子,出席了孔祥熙的葬礼。
台湾方面也对孔祥熙的葬礼非常重视,哪怕他1946年后只在台湾小住了3年,还差点被蒋介石撤了党籍。
台北在9月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蒋介石还亲自写了祭文《孔庸之先生事略》,在追悼大会之上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谷凤翔代为宣读。
但在美国的宋子文却没有来,甚至在听说孔祥熙死了之后,连一点表示都没有,好似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一样。
蒋介石《孔庸之先生事略》之中写道,是孔祥熙创造了“中国财政有史以来唯一辉煌之政绩”:然当其辞职以后,国家之财政经济与金融事业,竟皆由此江河日下,一落千丈,卒至不可收拾。
这句话有对甩开孔祥熙的后悔,更多的是对宋子文等人的不满,透露着蒋介石、孔祥熙和宋子文之间微妙的关系。
蒋介石和宋子文,一个假慈悲,一个真绝情,说起来都是孔祥熙的连襟,可这层亲戚关系在金钱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也正是这两人一唱一和,让孔祥熙被打下政坛后永无再起之日,甚至连养老都不敢留在台湾。
蒋介石骂他无耻至极蒋介石看得上的、能做财政的只有宋子文和孔祥熙两个人,从理论上看宋子文是强过孔祥熙的,孔祥熙曾在财政部聚餐上被同事公然嘲讽“年纪一把,学问全无,笑话一堆”,但蒋介石主观上更倾向于孔祥熙,因为他足够听话。
民国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算是当时的豪门望族,在那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即使是一个大家族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走向没落。
那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家族现在的后人现状如何呢?孔祥熙后代有二子二女,大小姐孔令仪,排行老大;大公子孔令侃,排行老二;二小姐孔令俊又名孔令伟,人称孔二小姐,她爱着男装,且与宋美龄很亲近;小儿子孔令杰,在孔家惟有孔令杰有后代。
现在孔祥熙的大女儿孔令仪已经91岁,她一生都没有生育,现生活在美国曼哈顿。
此外,他的小儿子孔令杰和好莱坞影星狄波娜结婚生下儿子孔德麟,这也是孔祥熙在世上的唯一一个孙子。
孔祥熙最宠爱的是大女儿孔令仪,可能是因为孔令仪与他最为相似。
而孔令仪是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出国留学的。
她热爱文学、艺术,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
孔令仪对吃、穿、用、戴非常讲究,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用品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
大儿子孔令侃在大学毕业后就到了财政部工作,后来又去到中央的信托局,这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在政、商两界通吃的父亲。
因为孔令侃从小家庭条件优越,养成了骄奢的生活。
虽说他有许多的坏习惯,但是也有可取的地方,他对生意很敏感,并从中有所收益。
次女孔令伟又叫孔令俊,她虽为女儿身,但是她性格豪放,颇受宋美龄的喜爱。
可能因为她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行为甚是嚣张,甚至公开打伤他人。
孔令伟在75岁的时候死于直肠癌。
次子孔令杰曾去往英国留学,过着悠闲的日子。
在而立之年的时候才开始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官。
但是他的志向并不在任职当官上,所以在几年后他便辞去所任的职位,建立了石油开发公司,自己从头开始做起,最后成为了一个富豪。
孔祥熙后代除了4个子女外,就只剩下次子有一个儿子,所以整个家族的事业也无人继续经营,也称得上是后继无人了。
一代名门望族就这样就没落了,孔祥熙的后人也是东奔西走,感觉社会的动荡和战争才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