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高三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12
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数,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果蔬第一生产大国,2022年果蔬总产量达11.13亿吨。
但是果蔬的应季集中上古,会出现经常性、周期性短缺与过剩问题,由此造成采后腐损率高达20%—30%。
传统贮藏技术虽然贮藏成本低,但是贮存时间短,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为保持果蔬新鲜、延长贮存时间、抑制细菌的滋生,现代贮藏技术应时而生。
“产地预冷+热激处理+臭氧重蒸+智能分级十低温贮藏”的技术集成模式,使鲜果贮藏期延长两个月,很多高温季节收获的水果,自身温度达到30摄氏度以上,果实呼吸作用旺盛,容易变质腐烂,需要尽快降温,产地预冷技术可在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内,将果实携带的四间热带走,降至适宜贮运的温度,保障果实口感风味,提高贮藏性能。
臭氧熏蒸技术,利用臭氧杀灭细菌和病毒,又可氧化果蔬释放出的乙烯,从而延缓果蔬寝败。
此外,臭氧熏蒸还能降解果疏表面的有机磷等农药残留,清除贮藏库内的异味,保持最终食用或加工时的果蔬品质。
就拿现在大量上市的柑橘来说,柑橘收获的季节性特点,使其无法做到原料全年供应。
而工业化贮藏保鲜及速冻技术,可以解决果蔬季节性供需矛盾。
与速冻水饺不同,果蔬速冻调控技术难度更高,需要在30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将新鲜原料的中心温度降至冻结点以下,使原料中80%以上水分尽快冻结成冰。
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要精准控制冰晶颗粒大小,以防速冻后冰晶把细胞膜胀破。
应用这一技术,企业建起工业化速冻线,柑橘原料实现全年供应,不少加工企业由此取得长足发展。
(取材于单杨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水果加工是一门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
柑橘的加工也并不简单,为解决柑橘高温加工带来的品质下降,水耗高等问题,促进柑橘加工行业发展,我们研发了酶法脱囊衣、低温杀菌、全果制汁等绿色节能加工技术。
“子胥潮”。
14.(7分)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雨中观潮的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描绘钱塘江潮的声势作铺垫。
B.第三联正面描写钱塘江潮,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弄潮儿,故写“轻舟”就是写弄潮儿。
C.尾联以抒怀之虚写结束全诗,诗人借钱塘潮的典故寄予了对世事的感慨,使诗意得以深化,耐人寻味。
D.本诗写观潮时所见、所闻、所感,既绘潮水奔腾之状,又传弄潮儿之神,发诗人观潮之慨,含蕴丰富。
②简析第三联中“弄潮儿”的形象。
(4分)15.分析“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在表达上的妙处。
(5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以来,“气候”一词几乎家喻户晓。
但“气候”一词的来源,中西方却完全不同。
例如,古希腊语中,“气候”乃是阳光倾斜程度的意思。
即低纬地区阳光倾斜度小,热力强,成为热带气候;高纬地区阳光倾斜度大,热力弱,则为寒带气候。
汉语中的“气候”一词,源自“昔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
”我国《辞海》和《汉语大词典》中的“气候”条目,第一条解释都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我国农业生产的节奏特别快。
原来,我国盛行冬冷夏热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促,且早春、晚秋季节中因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而多霜冻,使农作物的安全生长期缩短,农业生产节奏加快。
例如播种,如果播早了,早茬幼苗可能会受到春霜冻害;反之,如果因怕春霜而播晚了,晚茬作物到秋天还没有成熟就可能受到秋霜冻害。
常常“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这种抢种、抢管、抢收的农业称为“快节奏农业”。
而我国,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正是古代世界上春秋季气温变化最快,因而也是农业生产节奏最快的农业地区。
所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十分注意农时。
例如我国古代最早的农书《汜胜之书·耕作篇》一开头就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趣时”就是掌握好农时的意思。
高三下学期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材料一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
元旦饮屠苏酒,是我国承袭流传已久的年节习俗。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始见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据载,药方为东汉华佗所创,制作方法是将大黄、川椒、白术、桂心、桔梗、乌头、菝葜①等七味药材细切后装入绢囊,除夕中午将绢囊悬挂于井底,元旦早晨取出,再放入酒中煎煮。
而后,全家人由少至长面向东方饮之,份量不拘,多少随意,如此连续三日。
唐宋以后,各种医书或月令风俗典籍,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对于“屠苏酒”的配方、制作、饮用方法以及功效上,都有与《肘后备急方》类似的记载。
而“屠苏”二字的由来却无定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两种说法,一是以此药可屠割苏虺鬼而得名;一是为草庵名,因推广此药方的人居于此草庵中,不知其名,故以“屠苏”名此药方。
关于第二种说法,还有一种传说,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
传说“屠苏”为孙思邈之庵名,取“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意,孙思邈以屠苏庵之药令人作酒,故以其庵名之。
无论“屠苏”之名由来为何,对于“屠苏酒”,古人认为“一人饮,一家无疫。
一家饮,一里无疫”,“若能岁岁饮可代代无病”,因此,元旦举家团聚欢饮屠苏,冀望一家老小在新的一年里无灾病,几经流传,遂为古人重要的迎岁风俗。
对于屠苏酒由少至长的特殊饮用顺序,在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中解释说:“小者得岁,酒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
”因此喝屠苏酒迎新岁,除了为幼者贺岁,更有为长者延寿之意,“屠苏”逐渐成为岁朝年节以及长寿延年的象征。
屠苏酒因,又,以及,千百年实践的口碑,使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
注:①菝葜(báqiā):植物,根状茎可入药。
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会飞的蒲公英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
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
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
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陈与义是杰出诗人,也工于填词。
风格独具,尤近于苏轼,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____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②陈与义与陆游同为南宋爱国诗人,《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诗中说,“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本诗因雨寄怀,杜甫的《春夜喜雨》也是通过描绘雨景来抒发情感的名作。
其诗云:“______,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______。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2.《一把椅子》里引用了孔子“为政以德”的话。
《论语》里关于为政的条目还有许多,比如“政者正也。
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请你从中选取一条,说明大意,并简要地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180字左右。
3.《红岩》《老人与海》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
你从中任选一人,描述一个片段,表现所选人物的某种英雄品质,可利用书中情节,也可以依据原著适度想象。
180字左右。
4.《红楼梦》《药》《边城》《平凡的世界》都写到了父爱,且作品对父爱有不同的理解与呈现。
请你从贾政与宝玉、华老栓与华小栓、船总顺顺与大老二老、孙玉厚与少安少平中任选一例,写一段有关“父爱”的抒情文字。
要求:依据原著,富有文采。
180字左右。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雨①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本诗写于金兵进逼长沙之际,作者客居贞牟山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诗人虽从事农耕而疲惫不堪,但是仍与山客一同端坐在轩窗前远眺。
B.前江与后岭的云气连通,风起云涌时,千林万壑也送来了阵阵雨声。
C.大雨的到来如翻江倒海般,而此时的竹林在这大雨中偃仰起伏不定。
2021年北京二中通州分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拉开帷幕,但与往年有所不同,狂欢的购物节却让人忧虑和烦恼。
(一)“本来今年打算囤点辣椒面和油泼辣子,结果打开某旗舰店,生气了!”10月22日,豆瓣一网友发帖抱怨。
截图显示,某品牌天猫旗舰店预售价格三袋55元的油泼辣子此前只售22.8元。
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
被网友点名的品牌包括美妆护肤、宠物食品、衣鞋箱包、日用品等品类,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家知名品牌旗舰店上榜。
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
微博一网友发帖称,某知名消毒液品牌“双十一”预售时悄悄“变脸”优惠限制,为此消费者们自发成立了维权群。
据介绍,该产品10月20日零点开始预售,起初商家宣传前一分钟免定金,未标明其他限制条件;19日23时53分,宣传文案上出现了“限前2000名”缩小模糊的文字。
20日零点一过,该品牌的促销文案迅速改变,“2000名限额变得清晰,字体变大”。
“这种掐点篡改营销网页文案的方法,严重误导消费者。
”网友张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猫、12315投诉。
或许因为投诉者众多,此前在提出投诉要求后,客服会直接开通退款通道。
但随后,部分网友收到了拒绝提前退定金的通知,要求“双十一”当天付完尾款后再一并申请退款。
有网友猜测,商家此举是因为其开通退款通道后,预售量一度从20多万降至13万所致。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先涨价再打折或降价,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属于欺诈行为。
(二)“亲爱的淘宝会员,您有超级红包等待抽取……”夜里1点,上海黄女士依然收到了“双十一”的短信广告。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Ι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3题阅读有些像搏斗。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
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但思维(终于/最终)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
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辩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宵注视着后人,;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
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退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
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激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破绽(zhàn)秘籍B.模具(mó)琢磨C.角(jué)斗云宵D.惊诧(zhà)思辩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终于蜕变激发B.最终蜕变迸发C.最终退变激发D.终于退变迸发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B. 我们常常笑到最后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C. 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D. 我们常常笑到最后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4.文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美朝两国明争暗斗,令东北亚局势动荡不安。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通州区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化学试卷2016年2月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第Ⅰ卷1—20题将答案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第Ⅱ卷21—25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 S —32 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 .铝离子结构示意图: C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D .醛基的电子式: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B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C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A .测溶液pHB .稀释浓硫酸C .干燥Cl 2D .制氢氧化亚铁+13D .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NO 2、CO 、CO 2均为酸性氧化物B .1682O 和1882O 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C . 与 互为同系物D .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5.已知单质A 、B 和化合物C 符合下列转化关系:A+B 点燃 C 溶于水后电解(惰性电极)A+B ,则C 物质可能为 A .HClB .Na 2O 2C .CuOD .FeCl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ClO 是弱酸,所以NaClO 是弱电解质B .HCl 溶液和NaCl 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 和NaCl 均是离子化合物C .1.00 mol 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D .纯净矿泉水、铝热剂、漂白粉均为混合物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B .浓硫酸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不显示酸性 C .鸡蛋白溶液遇到浓硝酸可以变为黄色D .向装有Fe(NO 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NH 3•H 2O = NH +4+ OH -B .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 4Na + + H + + SO -24 C .明矾净水原理:Al 3+ + 3 H 2OAl(OH)3↓+ 3 H +D .制备TiO 2纳米粉:TiCl 4 +(x +2)H 2O(过量)TiO 2·x H 2O ↓+ 4 HCl9.密闭容器中有反应CH 4(g) + H 2O(g)CO(g) + 3 H 2(g) ΔH >0 ,测得c (CH 4)随反应时间(t )变化如右图所示。
2020年通州区甘棠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
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材料二: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材料三: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
2021届通州区北苑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
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下观念得以萌生。
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
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弘扬家国天下观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国天下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今天仍不过时。
孟子曰“天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道德教化替代,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
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靠宏观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美德支撑,个人美德的养成关键在家庭,因此,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其次,家国天下观念是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的重要维度。
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儒家所追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国和爱家有高度的一致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家国天下的教化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今天常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
最后,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当下中国建构互助型社会。
儒家主张把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推及大众乃至万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践行“泛爱众”的理想。
通州区2014 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2014 年5 月本试卷共8 页,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4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 小题。
有些人成府深,门禁严,大门之内还有二门,二门之内还有三门。
金岳霖特别单纯,他不功利,也不①,是著名的老顽童。
金岳霖有个规矩和习惯:上午不见客,不干其他事务,集中精力读书写字。
构思时,他静坐冥想,仿佛老僧入定,红尘俗务不复萦怀。
有一次,那群“惊弓之鸟”因空袭警报都跑出去了,他却②在宿舍里,浑然未觉,岿然不动。
待警报解除,大家奔回费墟寻人,竟发现他提笔而立,呆若木鸡,浑身都是尘土。
钱端升教授的夫人陈公蕙有一句趣谈:“那个老金呀,早年的事情是近代史,现在的事情是古代史。
”金岳霖能够将♘明大观楼的长联对答如流,却经常忘记自己的姓名。
有一回,他给老友陶孟和打电话,接通后,陶家佣人问道:“?”金岳霖答不上来,就回答:“你别管我是谁,找陶先生说话就行。
”不料陶家佣人跟他较真,不报姓名不通融。
金岳霖无奈,只好回头问自己的车夫王喜,王喜摸了摸后脑勺,替他理出③来:“只听见人家叫金博士。
” 一个“金”字点醒梦中人,他又恍然记起了自己的名字。
多年后,冯友兰在《怀念金岳霖先生》一文中写道:“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
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
……金先生的著作,我们可以继续研究,难道我们不能再见金先生的风度了吗?”【甲】和【乙】,在金岳霖身上实现了无缝结合,他的可爱是公认的。
(取材于王开林《金岳霖的魏晋风流》,有删节。
)1.文中加点字和划横线的词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门禁(jìn)成府B.岿(ɡuī)然不动浑然未觉C.奔(bèn)回费墟D.较(jiào)真通融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势力窝眉目B.势利窝头绪C.势利蜷头绪D.势力蜷眉目3.文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呆若木鸡C.对答如流D.天真烂漫4.对文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难道我们还能再见金先生的风度吗B.不能再见金先生的风度了C.金先生的风度是不能再见了D.金先生的风度难道我们不能再见吗5.下面是昆明大观楼长联中上下联的首句,根据对联特点,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注到心头②披襟岸帻③喜茫茫空阔无边④五百里滇池⑤把酒凌虚⑥数千年往事⑦叹滚滚英雄谁在⑧奔来眼底A.上联:③④②⑧下联:⑦⑥⑤①B.上联:④⑧②③下联:⑥①⑤⑦C.上联:④①②⑦下联:⑥⑧⑤③D.上联:⑧④⑤⑦下联:①⑥②③6.文中横线处是陶家佣人接电话时的语言,结合上下文语境,最符合的一项是A.谁啊你?B.喂,您好。
北京市通州区2023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国网民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26.3%,而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1.2%。
从CNNIC发布的历年网民年龄结构数据中可以看出2012年以来,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0年则更是在2019年占比(13.6%)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此外,网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群体向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银发”群体陆续“触网”,提升了数字社会人口结构的多元性。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总体上,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仍然集中于通讯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如能够使用微信基本功能的老年人已高达80%以上。
一些在人们印象中专属于年轻人的便捷功能也渐渐融入中老年人生活。
如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已经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支付功能,1/3的老年人会使用网络购物,互联网已经成为老年人进行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
老年人在线上购物、关注资讯等领域特征明显。
老年群体线上消费额高速增长,且具有注重身心健康发展、年轻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社交性消费需求较强烈,以及呈现较强的国产品牌偏好等特征。
养生保健和疾病、国内时事和军情等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资讯主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5%。
预计2021年底这一比例将超过14%,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预计在2035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30%和38%,老年人口规模将分别达到4.12亿人和4.80亿人。
随着现在的中青年“数字原住民”将来步入老年,老年互联网使用者也会持续增加。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呈现倒U型,其中30~39岁组占比(20.5%)最高,40岁之后,年龄占比则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2021届通州区潞河中学分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6回)刘姥姥带着板儿过这边屋里来。
那凤姐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那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请坐。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刘姥姥在炕沿上坐下,板儿躲在背后。
①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
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
”凤姐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
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空架子。
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
”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
周瑞家的道:“等奶奶的示下。
”凤姐儿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事就罢,得闲呢就回,看怎么说。
”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
平儿回了,凤姐道:“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来回。
若有很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
”平儿出去,一会进来说:“没什么紧事,我叫他们散了。
”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
多谢费心想着。
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
”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fèn)______。
”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红了脸。
欲待不说,今日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2021年通州区甘棠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现代文阅读(一)苦香的苣荬菜王立纯吃早饭的时候,婆婆念叨,春天来了,苣荬菜该下来了。
我听懂了婆婆的意思,她想吃苣荬菜了,也希望能到春天的大地里坐一坐,她毕竟是乡下的孩子。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成林用轿货车拉着婆婆,到城外大地里转上一圈。
可今年不行了,工厂倒闭,成林下岗,轿货车被人开走顶账了,满足婆婆这个要求,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婆婆已经七十八了,又是青光眼,家里遇到这等糟心事,只能瞒着她。
我一边给婆婆梳头,一边哄她说,成林拉着领导跑业务去了,我带你去挖苣荬菜,坐三轮去,那东西不怎么体面,可坐着稳当,很多人都喜欢坐它观光旅游呢。
婆婆点着头说,坐三轮好,当年我嫁给你公公,就是坐三轮来的。
太阳升高了,是个晴好天气。
我叫来三轮车,把婆婆扶上去,又带了铲刀和筐,锁好家门就出发了。
婆婆很高兴,她看不见,但感觉是完好的,一出城,手就在空中一抓一抓的,说这就是春风啊,一缕一缕的,就像是软缎子。
她还说春天总是在城外,城里都是煤油和汽油味儿,春光还不等落脚,就被熏跑了。
我呵呵地笑着,一面向她描绘路两旁的景致:嫩绿的小草,柔长的柳丝,飞来飞去的小鸟……婆婆笑了起来,模样就像是小孩子。
好半天,她没听到骑车人的声息,就问,蹬车的师傅咋不说话?我告诉她,那是个聋哑人,她哦了一声并嘱咐我,多给两块钱,残疾人都不容易。
春风里还带着料峭寒意,从脖子直凉到心里。
婆婆的白发在风中飞扬,像一面洁净的旗帜。
我怕她冷,给她披上了一件衣服。
婆婆一偏脸,在衣服上嗅嗅,忽然发现了秘密,大声喊停车。
这是谁的衣服?她问。
是三轮师傅的。
我解释说。
婆婆半响没说话,两行泪水从昏昧的眼睛里流出来。
儿子,你下岗了?成林从车上跨下来,他抱着母亲,泪流满面。
我站在一旁,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婆婆抚摸着儿子的脸颊,为他擦着滚滚涌出的泪水。
孩子,瞒我是瞒不住的,自己的儿子,只要叹一口气,咳嗽一声,当妈的就能听出来。
通州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2016年2月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材料一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
元旦饮屠苏酒,是我国承袭流传已久的年节习俗。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始见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据载,药方为东汉华佗所创,制作方法是将大黄、川椒、白术、桂心、桔梗、乌头、菝葜①等七味药材细切后装入绢囊,除夕中午将绢囊悬挂于井底,元旦早晨取出,再放入酒中煎煮。
而后,全家人由少至长面向东方饮之,份量不拘,多少随意,如此连续三日。
唐宋以后,各种医书或月令风俗典籍,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对于“屠苏酒”的配方、制作、饮用方法以及功效上,都有与《肘后备急方》类似的记载。
而“屠苏”二字的由来却无定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两种说法,一是以此药可屠割苏虺鬼而得名;一是为草庵名,因推广此药方的人居于此草庵中,不知其名,故以“屠苏”名此药方。
关于第二种说法,还有一种传说,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
传说“屠苏”为孙思邈之庵名,取“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意,孙思邈以屠苏庵之药令人作酒,故以其庵名之。
无论“屠苏”之名由来为何,对于“屠苏酒”,古人认为“一人饮,一家无疫。
一家饮,一里无疫”,“若能岁岁饮可代代无病”,因此,元旦举家团聚欢饮屠苏,冀望一家老小在新的一年里无灾病,几经流传,遂为古人重要的迎岁风俗。
对于屠苏酒由少至长的特殊饮用顺序,在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中解释说:“小者得岁,酒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
”因此喝屠苏酒迎新岁,除了为幼者贺岁,更有为长者延寿之意,“屠苏”逐渐成为岁朝年节以及长寿延年的象征。
屠苏酒因,又,以及,千百年实践的口碑,使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
注:①菝葜(báqiā):植物,根状茎可入药。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文意贯通的一项是(3分)A. 华佗为其配方受医药名家推崇无数典籍传载B. 华佗为其配方被医药名家推崇无数经典记录C. 配方出自华佗被医药名家推崇无数典籍传载D. 配方出自华佗受医药名家推崇无数经典记录2.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文中的“元旦”又称作“元日”、“岁首”,是指传统春节的“初一”。
B. “屠苏酒”中的“屠”字与“杀鸡屠狗”中的“屠”字意义相同。
C. “得岁”中的“岁”是指“岁星”。
“得岁”意思是为得到岁星的福祐。
D. 屠苏酒不仅有防疫疾病,使身体强健的功效,饮用顺序也符合中国礼教。
材料二“屠苏”象征年节与长寿,在历代迎新送旧的元日诗中成为独特的诗词意象。
唐方千《元日》诗有:“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唯笑鬓毛斑”,不仅是元日写照,更籍屠苏表达感怀年岁之意,唐顾況《岁日作》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家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把手屠苏让少年”,是迎新添岁之际,有年老的愁绪。
宋苏轼亦云:“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不仅如此,“屠苏”也是离人游子抒怀的凭籍,明谢晋云:“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少一人”(《除夜宿茅公渡盛秀才寓馆》);明童轩《除夕》诗末有:“春风明日至,谁共饮屠苏”,用饮屠苏的团聚,来突显年节时分客处异乡的孤寂。
除了感怀,在诗文中,也可看到对屠苏习俗的描述,如宋苏辙有“井底屠苏浸旧方”(《次韵王适元口并示曹焕二首》),元王恽《守岁夜》“赤囊悬井浸屠苏”,两诗写出(1);陆游《除夕》诗有“炽炭炉中百药香,屠苏煎酒代椒殇”写(2);唐姚合《除夜》诗云:“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将(3),做了有趣的描述,宋许纶《元日》诗曰:“屠苏须满饮,且愿病离身”,则道出(4)。
当然更有描写新春祥和,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处的“屠苏”,可以是草庵屋舍,也可以是斟满屠苏酒的杯子,无论何解,都点出除岁迎新的热闹时刻;而陆游《初春纪事》:“美哉丰年祥,入我屠苏觥”也说出祈愿年节的祥瑞丰收。
3. ①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有两句诗与“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少一人”所表达的情感相同。
这两句诗是,。
(2分)②古人不仅在迎新送旧时感怀时光易逝,在游赏山水时也会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像王羲之借《兰亭集序》发“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的感慨;苏轼游赤壁时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4分)4. 请结合材料一,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4分)5. 请概括作为诗歌意象的“屠苏”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分)材料三爵的型制十分特别。
深筒状的腹部以供装盛,口缘两端分别为一流口及一尖尾,缘上更有两个立柱,腹底为三个三角锥状足。
新石器时代未见陶制的爵,但这种器物却是中原地区铸造青铜器初始时期的代表,是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
在古代文明用铜初始阶段,铜料取得不易,是非常珍贵的材质。
中原地区对饮酒传统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在出土的商代文物中,爵腹下方多有烟熏痕迹,因此可以认定铜爵是一种温酒器而非饮酒器。
商人饮酒的习惯是先将酒装盛在罇(zūn)、罍(léi)、斝(jiǎ)、卣(yǒu)等盛酒器中,用酒斗舀出放入爵内温热后,再倒入觚或觯中饮用。
成套的觚爵数量多寡是贵族社会阶序的重要指标。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爵,礼器也,像爵之形。
中有鬯(chànɡ)酒。
又,持之也,所以饮。
器像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
”显然,认为爵是饮酒器的观念在汉代时已固定。
“节节足足”被后人解释为雀鸟的鸣叫声。
北宋经学家聂崇义著《三礼图》以图绘说明古代礼器时,就将爵描绘成了雀鸟背负著杯子、下有圈足的样子。
并引古书所言认为是宗庙中以酒祭享先王或祖先的重要礼器。
宋徽宗敕撰《重修宣和博古图》中,对爵的定义有更进一步的阐释。
他认为爵本身体积虽小,却是礼器中最关键的,是周公制礼作乐大成时代的象征,饮酒礼器成为庙堂玉制礼器的首要器类。
明代律典《大明会典》所记载的各种仪式中,举爵献酒是仪式中的重要动作。
在紫禁城为乾隆退隐生活准备的宁寿花园中,一幅大型贴落《群婴献寿图》描绘乾隆端坐在后妃子孙中央,一位皇孙捧着爵杯向乾隆敬酒。
多子多孙多福气,以及以酒寓意长长久久的想法,在这幅乾隆皇帝为自己晚年所准备的画像中,明确地表达出来。
在举爵上寿的观念下,爵当然成为皇帝每年元旦饮用延年益寿的屠苏酒的酒器选择。
而宋代以来古式玉饮器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又使得玉爵杯备受重视,故而有了“玉爵屠苏百礼洽”的吟咏。
就这样,上古时代用来温酒、代表社会身分的爵,到了乾隆皇帝时,成为行礼如仪、具有长寿意象的饮酒器。
“元旦饮屠苏”对现在的我们,已是古老且陌生的年俗。
在台湾,南投埔里瀛海城隍庙于每年春节期间,备有屠苏酒供前来参拜的信众饮用。
是此古老年俗罕见的承袭,现今日本仍承袭这项传统。
6.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推论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爵在商代中原地区的饮酒习俗中只是用来温酒的用具,所用的温酒方法是火烤法。
B.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比“秦伯”爵位高是因为他拥有更多的成套酒器。
C. 爵最初用青铜制造,后来用金、玉,都是珍贵的材质,表明人们对温酒器的重视。
D. 捧爵杯敬屠苏酒以祝寿是长期以来不断发展的习俗,到清朝乾隆时期才明确下来。
7.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解释“玉爵屠苏百礼洽”的文化内涵。
(6分)8.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各自围绕“屠苏酒”的一个方面在做说明。
三则材料内容上虽有区别,却有着共同的说明角度。
请你指出它们共同的说明“角度”是什么,并分别从三则材料中找到依据。
(7分)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逐猫文[明]李渔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
牛司耕,马服御,同功也,称者则曰“牛马”;鸡司晨,犬守夜,猫辟鼠,亦同功也,称者则止曰“鸡犬”而不及猫。
昔人得道升仙,鸡犬俱而猫不与,情有难周.乎?抑三者之有幸不幸也?余尝以之诘人,人无应者;因自穷诘而得其故。
盖鸡犬之鸣吠,无所利而为之也;猫得鼠以自啖,有所利而为之也。
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将何以处之?余畜一猫,缁衣素裳,俗有“乌云覆雪”之号,遂以皮相见收于主人。
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
当其率.性之始,视鼠如仇,有弗捕,捕则必获。
未几而厌常趣异,升险.如猱,走旷类犬。
昼猎飞鸣宿食于外,夜则酣宿于家。
向视为仇者,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
遂至群鼠公行,家无完笥。
主人问罪于猫,而猫方孕,姑俟诸。
无何,举二子,旦夕乳之,无暇野食,见鸡之雏者、犬之稚者,辄垂涎而攘臂焉。
鸡犬交哗而诉于主人,主人怒曰:“此患不除,二族能安乎!且前之有待者,以其有子也。
今子无知,视母以为知,敬效其所为,将以食鸡犬为常而捕鼠为异。
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家人请售之,主人曰:“售者幸矣,受者奚罪?”“然则歼之乎?”主人曰:“罪则当诛,前功难泯;且有二子在,讵①不克庇一母?”乃为爰②书曰:“司捕弗捕,是失职也,失职有斥逐之条;凌轹③有功,是妨贤也,妨贤正放逐之典.。
数里之外,其有北林乎!”乃命童子举而投之。
濒行,谓曰:“无念尔子,于兹永诀。
尔其悔之!”既去,戒其二子曰:“率尔良能,无循胎教!”复呼鸡与犬而饬之曰:“无无人吠,无非时鸣;殷鉴不远,视尔同群!”童子归而主人问状,童子曰:“投之中原,林木蓊翳,猿啼戏而鸟栖枝,一跃而升,逞其故智。
”主人太息曰:“鼠能唾肠,猿则噬脐;逐而不悔,猫其终欤!”(有删改)注:①讵:难道。
②爰:通援,引用。
③轹:欺凌。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情有难周.乎?周:普遍B. 升险.如猱,走旷类犬。
险:危险C. 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
则:却D. 妨贤正放逐之典.典:法令10.下面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人所蓄养的动物,如果对人的功用大小相当就并在一起叙谈。
B. 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轻轻地抚摸它,省下食物喂养它,甚至睡觉也和它一起,以此表达对它的喜爱。
C. 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这种情况在老猫那里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在小猫那里就成了本性了。
D. 凌轹有功,是妨贤也——小猫仔想要欺凌、捕食对家庭有功的鸡和狗,这种行为就是伤害贤良。
11. 文中家人将猫放到树木里之后,猫又“逞其故智”,请用原文回答“故智”指的是什么?作者据此推测“猫其终欤”的理由是什么?(5分)12. 请为文中加下划线的文字加上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