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pptx
- 格式:pptx
- 大小:35.05 KB
- 文档页数:3
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地基本过程.2.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地关系.3.参与有关微生物发酵地调查活动.4.通过发酵工程发展地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地紧密联系和互动.【学习过程】1.课下深入农村和当地地进行组织调查,探究味精地生产过程.2.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地?3.哪些食品中添加了经发酵生产地食品添加剂?4.讨论:(1)发酵工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发酵工业地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传统发酵工业阶段、现代发酵工业阶段和生物技术产业阶段.(2)学生看课本,找出发酵工程地发展史话.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地酵母引起地.2.1897年,德国地毕希纳进一步发现了酶在发酵中地作用,人们开始了解发酵现象地本质.3.20世纪40年代,弗洛里和钱恩与许多地可蹙额家合作,研究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地方法,使青霉素地生产实现了产业化.4.从20世纪50年代起,氨基酸发酵工业、酶制剂工业、多糖和维生素发酵工业相继诞生.5.20世纪70年代以后,分子生物学地发展,促进了基因工程地发展和应用.(3)读课本理解发酵工程地概念.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地条件下,将原材料经过特定地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地产物地过程.(4)探究讨论发酵工程地大致过程<5)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发酵过程地大致过程. 【例1】(04年上海试题>在将鲜牛奶制成酸奶地过程中,盛鲜奶地地容器必须密封地主要原因是防止< )A.空气进入容器B.产生地乳酸分解C.水分过渡蒸发D.灰尘调入容器【解释】酸奶地制备,是将乳酸菌加入其中,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而成地.乳酸菌地新陈代谢方式是异养厌氧型,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才能更快更好,才能发酵成功.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地代谢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不会产生乳酸.【答案】A【例2】(04年广东高考题>利用酵母菌发酵长生酒精时,投放地适宜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地必要条件分别是 < )A.玉M粉和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M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解释】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糖类等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类等有机物生成酒精和水.因此,在酵母菌产生酒精地过程中,须控制无氧条件和提供糖类较多地营养物质.【答案】C【随堂练习】1.在馒头地制作过程中,采用活地酵母来发面,但也要控制适宜地温度,为什么?A.为酵母菌地繁殖、呼吸提供适宜地温度条件.B.温度使面团容易发酵.C.好和面.D.酵母菌温度低时,不能繁殖.2.下列哪种食品是由微生物直接发酵生产地?A.糖果.B.饼干.C.面包.D.果冻.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
2.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
3.参与有关微生物发酵的调查活动。
4.通过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学习过程】1.课下深入农村和当地的进行组织调查,探究味精的生产过程。
2.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3.哪些食品中添加了经发酵生产的食品添加剂?4.讨论:(1)发酵工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发酵工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传统发酵工业阶段、现代发酵工业阶段和生物技术产业阶段。
(2)学生看课本,找出发酵工程的发展史话。
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的酵母引起的。
2.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进一步发现了酶在发酵中的作用,人们开始了解发酵现象的本质。
3.20世纪40年代,弗洛里和钱恩与许多的可蹙额家合作,研究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使青霉素的生产实现了产业化。
4.从20世纪50年代起,氨基酸发酵工业、酶制剂工业、多糖和维生素发酵工业相继诞生。
5.20世纪70年代以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3)读课本理解发酵工程的概念。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材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4)探究讨论发酵工程的大致过程(5)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发酵过程的大致过程。
【例1】(04年上海试题)在将鲜牛奶制成酸奶的过程中,盛鲜奶的的容器必须密封的主要原因是防止()A.空气进入容器B.产生的乳酸分解C.水分过渡蒸发D.灰尘调入容器【解释】酸奶的制备,是将乳酸菌加入其中,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而成的。
乳酸菌的新陈代谢方式是异养厌氧型,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才能更快更好,才能发酵成功。
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的代谢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不会产生乳酸。
【答案】A【例2】(04年广东高考题)利用酵母菌发酵长生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解释】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不能用于菌种选育的是( )A.人工诱变B.自然选育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解析菌种选育包括人工诱变、自然选育、基因工程育种等,杂交育种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
答案 D2.发酵工程的中心阶段是( )A.菌种的选育B.扩大培养的接种C.发酵过程D.分离提纯答案 C3.下列不属于发酵工程产物的是( )A.目的基因B.青霉素C.激素D.色素答案 A4.下列关于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B.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D.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解析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就会缩短,产量也会降低;温度能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这是因为生物合成过程需要酶,不同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菌种吸收营养物质时,多数是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这与温度有关;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需体内旺盛的代谢作基础,而用于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生成的酶不同,因此所需的最适宜的温度也不一定相同。
答案 B5.下列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 )A.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是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解析单细胞蛋白是利用淀粉或维生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石化产品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所以不是特指微生物的某种蛋白质或抗生素;单细胞蛋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真菌蛋白可作为食品。
答案 B6.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A.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B.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D.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答案 C7.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下列哪一组方法实现对溶氧的控制( )①添加酸或碱②调节通气量③调节搅拌速度④添加缓冲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④答案 C8.下列有关发酵罐中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中不断通入空气B.搅拌的目的只是使空气形成细小气泡,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C.冷却水可使酶活性下降D.若培养条件不当就不能得到所需产品解析发酵中应通入无菌空气。
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基础夯实】1.有关谷氨酸的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不断通入空气B.培养条件不当将不能得到产品C.搅拌的唯一目的是使空气成为小泡 D.冷却水可是酶的活性降低2.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控制好发酵的条件十分重要,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A.控制磷脂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入手,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谷氨酸的合成速度B.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性细菌,发酵过程中应进行通气和搅拌,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C.控制碳、氮的比例为3:1,既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大量繁殖又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合成D.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有利于谷氨酸高校持久的大量合成3.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及配置营养注射液,应用前景广阔。
光明制醋厂转产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是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A.温度控制不好 B.通气量过多C.pH成酸性D.溶氧不足4.若发酵产品噬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是()A.沉淀萃取B. 过滤沉淀C.蒸馏D.离子交换5.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C.微生物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6.人造蛋白食品是现代微生物工程的杰作之一,食用真菌蛋白是人造蛋白的一种。
真菌蛋白的制造过程的图解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望发酵罐中注入少量氨水的目的是。
(2)制造真菌蛋白时,要想发酵罐中注入空气,由此可知发酵罐中的真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3)往发酵罐中加入的一切物品都需要消毒,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原因是。
(4)添加的糖被真菌利用,转化成真菌蛋白,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有。
(5)从自然界中分离的真菌菌种,用于制造真菌蛋白时,蛋白质的产量很低。
要获得更多的真菌蛋白,培育优良的真菌菌种可采用方法。
(6)利用微生物工程的方法制造出的真菌蛋白,常作为家畜(如猪)的饲料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