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执政党建设60
- 格式:ppt
- 大小:596.00 KB
- 文档页数:43
作者: 邱世绪
作者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53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1-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 60年 基本经验
摘要: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基本经验,理论上有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践上有利于全党增强正确的执政意识,从规律层面把握和解决执政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客观总结这些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把履行执政使命完成执政任务放在首位;必须坚持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必须坚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坚持改善党执政的社会生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党的建设综述镰刀和铁锤的有力碰撞,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响。
党的旗帜,指引着一代代人前进的方向。
旗帜鲜艳,汇聚着热切的目光;旗帜飘扬,辉映着历史的画卷。
在高扬的党旗下,一幅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美好图景正在绘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我省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60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紧紧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新进展。
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
践行宗旨,不辱使命,全省共产党员正高擎党旗,在社区街道、沃野山乡、机关企业,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儿女,在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征程中昂首阔步。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始终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紧密结合各个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继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国家大政方针,引导党员干部深化对形势任务的认识,提高把握党的方针政策的水平。
1999年11月,省委九届三次全委会对在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部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思想统一到实施西部开发、加快青海发展上。
2007年5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作出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凝聚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
2008年7月,省委召开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的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在纪念建国60周年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中心题有两项:一是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和研究当前形势任务;二是研究和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
今天我想就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谈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研讨。
一、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和背景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加深对重大意义的理解,中央领导同志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起草决定的考虑:一是考虑到今年是建国60周,应该对党建经验作一总结;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兰图奋斗;三是为巩固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四是面对党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上述讲的四个方面就是起草《决定》的背景。
这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总结60年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社会主义兰图目标的需要;二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新要求。
(一)制定这个决定是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兰图目标的需要党中央之所以就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决定,这与我们党执政60年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60年来,全世界共产党执政的14个社会主义国家,有10个已经亡党亡国,就连强大的苏联也不复存在,现在的俄罗斯共产党,也处于极其艰难困苦境地,党和工农大众饱偿了丧失政权之苦,俄共中央连起码的办公条件都没有,广大党员特别是老党员沦为贫困阶层,工农大众丧失了主人翁地位,生活困难,怨声载道,也无可奈何!而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经验教训1. 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新的政治体制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建国初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程度相对较高,政治决策过程中,党内外各界对政策的讨论与审议十分频繁,重大决策多经过多方辩论。
这一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构建了我国良好的政治生态。
2. 19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政治建设从19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受到了一些抵制和挫折。
决策由少数领导层控制,广大民众参与度下降,政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呈现出单一性和不透明性。
不过,在此期间我们也看到一些良好的尝试,比如“百花齐放”、大献议、大串联等运动,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推动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和科学化。
3. 21世纪的民主政治建设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视逐渐提高。
党和政府纷纷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建设措施,如公务员考试招录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制度改革、网络问政平台的推广等。
这些措施不仅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契机,也繁荣了政治生态,让人民在政治决策中发出更大的声音。
4. 民主建设的不足当然,我们也存在不少民主建设的不足。
比如,官僚主义文化仍然存在,群众意见表达渠道还不够畅通,有关公共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制定还不充分考虑真正有利于人民的因素。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推动民主固根基,依靠群众促发展,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5. 未来的展望如今,世界格局在不断演变,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力,民主政治建设也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深化这方面的探索,建设更为民主、科学、开放的政治体制,既保证了各方权力的合理平衡,又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公共事务,制定出更为符合实际的政策,推动全社会更大程度的繁荣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71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程及启示---迎国庆学四史演讲稿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专题党课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由此开启了执政党建设的伟大历程。
71年来,党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所进行的政治建设,经历了奠定基础、曲折前行、全面推进、全面加强的演进过程,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所以,正值国庆节来临之际,我选择这个课题,一起和大家学习一下新中国成立71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程及启示。
今天的课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是新中国成立71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程,二是71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启示有哪些。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学习。
一、新中国成立71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建设新中国的党,由此开启了执政党建设的伟大历程。
71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经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前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迈入正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加强等四个发展阶段,呈现出若干鲜明特点。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秉承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之优良传统,在恢复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开启了在新的执政环境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新征程。
党在这一时期关于政治建党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因篇幅有限,以下部分仅展示提纲)1.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强化党的政治领导。
2.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提高党员政治素养。
3.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党的政治方向。
4.批判分裂活动,维护党的统一领导。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曲折前进(1956—1978年)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
我国建国6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序言: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旧时代一盘散沙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六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同时,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见证在每个人眼中。
60年前的中国,饱经频仍的战火与无边的苦难;而60年后的今天,中国,正以一个世界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以大国的傲气向世界人民展示自己单凭血肉之躯用双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灿烂辉煌。
去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纪念。
而从一穷二白到日新月异,新中国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六十年。
我国建国六十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五个方面来论述。
一、经济建设方面初期,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
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农村的改革,城市的改革这样点状的改革方式渐渐全面展开,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个五年计划被置顶并提前完成,长春第一汽车厂相继产出“解放”“东风”“红旗”牌国产车。
改革开放后,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992年从沿海城市到边境城市,再到15个内陆省会城市全面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总体格局形成。
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在1996破亿,跃居世界第一。
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外商直接投资的科技含量增加,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2001年11月10日,中国顺利加入WTO。
GDP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
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950年只有62亿元,2008年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
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底达到194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全国“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广东大亚湾、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的核电工程,还有涵盖江湖治理改造、铁路、海港、高速公路、城市改造、机场创建、能源建设各个板块,这些建设项目,都有重大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史册。
<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新中国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战争年代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有效地担负和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光荣使命。
中国改变了过去积贫积弱、有国无防的状况,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光辉历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不渝地恪守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之初就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军队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确保我军军魂永驻、性质不变、宗旨不易,是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的问题。
尽管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与制度始终没有改变。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无论国内环境如何错综复杂,人民军队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保持我军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保证。
面对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挑战,面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
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进一步坚定广大官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加强军队党组织建设,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到基层;以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1.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3.应该从哪些方面全面把握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4.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什么重大而深远意义?5.为什么说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6.怎样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巨大成就?7.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哪些?8.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9.新时期党的建设为什么要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10.怎样认真把握和落实好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新布局?11.如何理解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12.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3.为什么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14.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5.为什么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16.为什么要注重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17.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应该做好哪些工作?18.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19.应该从哪些方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20.为什么说重视发展党内民主是党持之以恒的目标追求?21.如何理解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22.为什么说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23.党的制度建设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有哪些?24.为什么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5.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在哪里?2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27.为什么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28.如何把尊重和保护党员权利落到实处?29.怎样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30.如何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31.如何维护党的集中统一?32.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什么?33.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34.为什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35.如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36.怎样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37.如何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38.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39.为什么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40.应该从哪些方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41.如何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42.如何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43.怎样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44.为什么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45.党的“三大作风”过时了吗?46.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抓手是什么?47.为什么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48.为什么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49.为什么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50.如何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5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52.为什么说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53.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54.反腐倡廉建设为什么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55.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56.怎样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57.怎样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58.如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59.为什么说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60.如何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光辉旗帜伟大道路回顾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发生这种深刻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立和不断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理论,并用以指导党的建设实践,努力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党自身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进而把握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顾90年来,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根基,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的科学继承,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丰富经验的总结,又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奠定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在局部地区执掌政权时就已经开始探索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他提出,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他突出强调,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党的八大就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等等。
这些思想观点,指明了执政党建设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者: 刘鹏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机关党委
出版物刊名: 西藏发展论坛
页码: NULL-NULL页
主题词: 执政规律 政党 一般性 特殊性
摘要:60年来,我们党经历了艰辛而又壮阔的执政历程。
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对于当前总结建国60年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对于今后我们党如何执政、如何进行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要从规律的本义上来重新认识执政规律,要从政党的本源上来认识中国共产党,只有在此前提下,我们才能正确地总结出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才能清醒地认识到珍贵的历史教训。
为什么坚持改革创新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探索中解决新问题,是执政60年来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我们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实践,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前进的过程。
60年来,我们党不断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探索中推进党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鲜明地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创造性地初步回答了党如何领导、如何执政、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形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到确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布局;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实行差额选举、党务公开等扩大党内民主的举措,到确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针;从实行干部轮训制度,到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评制度;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发展党员公示制等组织制度创新,等等,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硕果累累。
可以说,改革创新是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主旋律。
改革创新是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的主旋律。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十二部分的标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主题;贯穿于这个主题中的主调是改革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措施,无不体现改革创新精神。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当前,党的建设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比如:如何使广大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势和广大党员扩大党内民主的新期待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