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8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第一篇:《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选自《世说新语》)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少所推服.()⑵、时.名士无不至者()⑶、莫.不垂涕()⑷、使.君辈存()10、给文中划线句划分停顿。
(2分)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⑵、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2、王子猷和孙子荆悼念亡者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独特的悼念方式?(5分)参考答案9、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10、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2、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二【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王子猷居山阴【简介】表现了王子猷潇洒不羁的性情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由此文引出的成语: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文章出处:《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作者为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王子猷(yóu):王徽之,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拓展: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指旧县名,在浙江绍兴市。
大雪:下大雪。
眠觉:一觉醒来。
酌酒:斟酒。
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
因:于是。
彷徨:徘徊的样子,这里指逍遥流连。
左思:西晋文学家。
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
时:当时。
剡(shàn)县:今绍兴嵊州市。
就:到。
这里指拜访。
之:代那儿。
经宿:经过了一夜。
方:才。
造门:到了门口。
造:到。
前:上前。
故:缘故,原因。
何必:何,为什么;必:一定。
尝:曾经。
而:表示转折。
良:好。
【译文】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
看到四面一片洁白。
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昭隐》,忽然想起戴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
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
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
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世说新语选读】第二十三章《任诞》讲义(2)【任诞二十三5】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zhù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注释】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门屯兵的官职。
地位比较高,仅次于将军。
贮:储存,收藏。
乃:就。
求:请求。
【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出现了空缺,(府中的)厨子里储存着几百斛酒,阮籍就请求调去担任步兵校尉。
【任诞二十三6】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㡓kūn衣,诸君何为入我㡓中?”【注释】恒:经常,总是。
或:有时。
以:把。
㡓:一种裤子。
何为:为什么。
【译文】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裸体,有人看见了就讥笑他。
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裤子,各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任诞二十三9】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注释】豚:小猪。
诀:辞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穷:完了。
都:总,总共。
因:于是,就。
废顿:僵卧不起。
也就是晕倒了。
良久:很久。
【译文】阮籍在安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了一只小肥猪(吃了),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然后昏倒了很久。
【任诞二十三17】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
有一老妪yù,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
道真食豚尽,了不谢。
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迺还之。
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
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
于是赍jī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注释】少:年纪轻。
渔:捕鱼。
善:擅长。
莫:没有人。
老妪:老妇人,老太太。
非常:不是平常的,不是普通的。
了:完全,全然。
了还有聪明,聪敏的意思。
比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迺:通“乃”。
就。
由:原因。
赍:带着。
诣:到,引申为拜访。
【译文】刘道真年轻时,常常到草泽去捕鱼,他擅长歌啸,听到的没有人不流连忘返。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一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
它以“段子集”的方式,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期间士族名人的趣闻逸事,精练生动,气韵流荡,不仅反映了时人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清谈放诞的风气,更将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源远流长地传递了下去。
这一脉清流绵绵不绝,至明末,至清朝,甚至在现代,依然有着悠长的回响。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三个人年纪相仿,嵇康比他们稍微年轻一点。
参与他们这个朋友团体的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琊郡王戎。
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中聚会,十分畅快地饮酒作乐,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阮籍为母亲服丧时,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阮籍服着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之地,来端正风俗教化。
”文王说:“嗣宗已经哀伤疲惫成这样了,您不能跟我一起为他担忧,还说这些!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不变。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
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饮酒过度,非常口渴,就向妻子要酒喝。
《世说新语·任诞》【题解】任诞,指任性放纵。
这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
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
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日的。
名士作达的首要表现就是蔑视礼教,不拘礼法。
第7 则记阮籍说的“礼岂为我辈设也”,就道出了这一点。
他们不管男女有别。
婚丧礼节等,执意我行我素。
第7、8 则记阮籍不顾“叔嫂不通问”的礼制,与嫂话别;醉后睡在酒家妇旁边。
第2、9、11 则记阮籍在母丧期间纵酒,以致亲友来吊唁时仍醉态朦胧,裴楷只好无奈地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
其次就是不分场合。
不分时候地纵酒放荡,不管为官居家,都毫无节制地饮酒。
例如第28 则记周伯仁喝酒“尝经三日不醒。
时人谓之三日仆射”;第12 则记人和猪共喝一瓮酒。
他们以为这就是名士风流。
第53 则记王孝伯之言,可说有点睛之妙,他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除此以外,他们要随心所欲,不勉强自己,不限制自己。
例如第47 则记王子猷雪夜忽忆邻县戴安道,立刻乘船去拜访,经一夜才到,可是又及门而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其余如赌博、抢劫、偷拿别人财物、酒后唱挽歌、言谈不检点、等等,都是故意放纵自己的表现。
至如第31 则记殷洪乔去上佳时替亲友带了百来封信,走到半路,把信全都扔到了江里,声称自己“不能作致书邮”。
这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赖行径、与名士任诞似无甚关系。
任诞的动机,各人或有不同。
第13 则记阮籍不同意自己的儿子“亦欲作达”,可见阮籍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要借酒浇“胸中垒块”(第51 则),而他的儿子只是为了追求名士风度,无怪他要反对了。
有的名士借作达以避乱世,有的名士要求在官场中保留一些个性自由,不失人的真性,其任诞言行对反礼教来说,有一定意义。
但多数名士的任诞行为是不可取的。
《世说新语》今译任诞第二十三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 竹林七贤". 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
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
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 竹林七贤".阮籍遭母丧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 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 文王曰:" 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 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 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
" 文王说:" 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 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刘伶病酒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 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 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
便可具酒肉。
" 妇曰:" 敬闻命。
"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喝醉了,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三《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崇礼第二十二元帝朝会引王导【原文】元帝[1]正会。
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2]。
中宗[3]引之弥苦。
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4]同辉。
臣下何以瞻仰!"晋元帝【注释】[1]元帝:即司马睿。
[2]固辞:执意推辞。
[3]中宗:晋元帝司马睿的庙号。
[4]太阳与万物:喻指君主与臣民。
【译文】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拉着丞相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王导坚决推辞,元帝更加恳切地拉着他。
王导说:"如果太阳和万物一起发光,臣下又怎么瞻仰太阳呢!"【评析】晋元帝司马睿能登上皇位,王导是最大的功臣,所以司马睿肯定是拿王导当大恩人了,于是在朝会的时候,硬邀他同坐御座,但是王导也把握得很有分寸,用赞扬的话婉言拒绝了司马睿的邀请,严格遵守君臣之间的规矩和礼仪。
袁宏参军释疑惑【原文】桓宣武[1]尝请参佐入宿,袁宏、伏滔[2]相次而至,莅名[3],府中复有袁参军,彦伯疑焉,令传教更质[4]。
传教曰:"参军是袁、伏之袁,复何所疑?"【注释】[1]桓宣武:即桓温。
[2]袁宏:字彦伯。
伏滔:字玄度。
袁、伏二人都是桓温手下的参军,当时并称为"袁伏"。
[3]莅(lì)名:通名;通报来人的姓名。
[4]传教:传达教令的属吏。
质:查问。
【译文】桓温曾经请他的属官入府值宿,袁宏和伏滔接连来到。
签到值宿时,因府中还有个袁参军,袁宏怀疑名单上的袁参军是不是自己,便叫传令官再查问一下。
传令官说:"参军就是袁、伏的袁,还怀疑什么!"【评析】袁宏只是当了个小小的参军,并没有想到会得到桓温这样的礼遇,因为桓温一向都是个高高在上的人,袁宏不敢相信桓温邀请的就是自己,小吏的回答才让他确定了。
其实袁宏文笔典雅,才思敏捷,早就深受桓温器重了。
髯参军,短主簿【原文】王珣、郗超[1]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2]。
《世说新语·任诞》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微小些。
和他们意气相投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
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合,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要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
”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刘伶嗜酒成癖,想喝酒想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
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
不过我自己没法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
你该赶快准备酒肉。
”他妻子说:“遵命。
”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
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怜,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斛,五斗除酒病。
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
”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会儿就又喝得醉醺醺地倒下了。
●刘公荣和别人一起喝酒,不论身分地位,也和不三不四的人混杂在一起,有人因此指责他。
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起喝。
”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斛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
刘伶说:“我把天地当作我的房子,把屋子当作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和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
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洒垆旁卖酒。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题解】任诞,指任性放纵。
这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
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
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日的。
名士作达的首要表现就是蔑视礼教,不拘礼法。
第7 则记阮籍说的“礼岂为我辈设也”,就道出了这一点。
他们不管男女有别。
婚丧礼节等,执意我行我素。
第7、8 则记阮籍不顾“叔嫂不通问”的礼制,与嫂话别;醉后睡在酒家妇旁边。
第2、9、11 则记阮籍在母丧期间纵酒,以致亲友来吊唁时仍醉态朦胧,裴楷只好无奈地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
其次就是不分场合。
不分时候地纵酒放荡,不管为官居家,都毫无节制地饮酒。
例如第28 则记周伯仁喝酒“尝经三日不醒。
时人谓之三日仆射”;第12 则记人和猪共喝一瓮酒。
他们以为这就是名士风流。
第53 则记王孝伯之言,可说有点睛之妙,他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除此以外,他们要随心所欲,不勉强自己,不限制自己。
例如第47 则记王子猷雪夜忽忆邻县戴安道,立刻乘船去拜访,经一夜才到,可是又及门而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其余如赌博、抢劫、偷拿别人财物、酒后唱挽歌、言谈不检点、等等,都是故意放纵自己的表现。
至如第31 则记殷洪乔去上佳时替亲友带了百来封信,走到半路,把信全都扔到了江里,声称自己“不能作致书邮”。
这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赖行径、与名士任诞似无甚关系。
任诞的动机,各人或有不同。
第13 则记阮籍不同意自己的儿子“亦欲作达”,可见阮籍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要借酒浇“胸中垒块”(第51 则),而他的儿子只是为了追求名士风度,无怪他要反对了。
有的名士借作达以避乱世,有的名士要求在官场中保留一些个性自由,不失人的真性,其任诞言行对反礼教来说,有一定意义。
但多数名士的任诞行为是不可取的。
本书分立《任诞》一门,多少可以看出编纂者并不同意这种行为,还是主张以礼法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动。
(1)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
琅邪王戎①。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①契:契会;约会。
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
【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
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
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2)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
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
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
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
”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译文】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
”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3)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①。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②!”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
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③。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便引酒进肉,魄然已醉矣④。
【注释】①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好酒,曾作《酒德颂》说:“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病酒:饮酒沉醉,醒后困乏如病,叫病酒。
病酒要用饮酒来解除,这就是下文说的解酲。
②捐:舍弃;倒掉。
摄生:养生。
③一斛:十斗。
斗指酒斗,占代的盛酒器。
酲(chéng):酒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状态。
④隗(wéi)然:颓然,醉倒的样子。
【译文】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
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
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
你该赶快准备酒肉。
”他妻子说:“遵命。
”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
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
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
”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4)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①。
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②。
”故终日共饮而醉。
【注释】①非类:不是同类的人,这里指身分。
门第不同类的人。
②辈:同一类别、等级。
【译文】刘公荣和别人喝酒时,会和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一起,杂乱不纯,有人因此指责他。
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
”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5)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①。
【注释】①步兵校尉:官名。
汉代京师置屯兵八校尉,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屯兵。
厨:指步兵营的厨房,其酒为犒劳军队而酿造的。
【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6)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①!”【注释】①裈(kūn):裤子。
【译文】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
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7)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①。
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注释】①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认为阮籍不遵礼法而指责他。
【译文】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
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8)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庐旁卖酒。
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
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9)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①!”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②。
【注释】①豚:小猪。
穷:穷尽。
按:当时孝子哭,大概照例要呼喊“穷、奈何”,是一种习俗。
②都:总共。
废:指身体损伤。
【译文】阮籍在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
衰弱了很久。
(10)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①;北阮皆富,南阮贫。
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②;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③。
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注释】①阮仲容:阮咸,字仲容,是阮籍的侄儿,竹林七贤之一。
②“七月”句:旧时风俗,七月七日晒衣裳、书籍,据说这样就不会受虫蛀。
③犊鼻裈:短裤,一说围裙。
【译文】阮仲容、步兵校尉阮籍住在道南,其他阮姓住在道北;道北阮家都很富有,道南阮家比较贫穷。
七月七日那天,道北阮家大晒衣服,晒的都是华贵的绫罗绸缎;阮仲容却用竹竿挂起一条粗布短裤晒在院子里。
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他回答说:“我还不能免除世俗之情,姑且这样做做罢了!”(11)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
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①。
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②。
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
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③。
”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注释】①“阮方”句:依丧礼,阮籍坐在坐床上是离了丧位,箕踞而坐,也不合礼法。
下文客人席于地,而孝子坐在床上,更是不合礼法。
②吊喭:同“吊唁”。
③仪轨:指礼法,礼制。
【译文】步兵校尉阮籍死了母亲,中书令裴楷去吊唁。
阮籍刚喝醉了,腋头散发、伸开两腿坐在坐床上,没有哭。
裴楷到后,退下来垫个坐席坐在地上,哭泣尽哀;吊唁完毕,就走了。
有人问裴楷:“大凡吊唁之礼,主人哭,客人才行礼。
阮籍既不哭,您为什么哭呢?”裴楷说:“阮籍是超脱世俗的人,所以不尊崇礼制;我们这种人是世俗中人,所以自己要遵守礼制准则。
”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认为对双方都照顾得很恰当。
(12)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①。
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注释】①宗人:同一家族的人。
斟酌:斟酒。
【译文】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容来到族人中聚会,就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而用大酒瓮装酒,大家坐成个圆圈,面对面大喝一番。
当时有一群猪也来喝酒,他们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就又一道喝起来。
(13)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①。
步兵曰:“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注释】①阮浑:字长成,是阮籍的儿子。
按:联系下文,这一句的“长成”似长大成人之意。
【译文】阮浑长大成人了,风采、气度像父亲,也想学做放达的人。
他父亲阮籍对他说:“仲容已经入了我们这一流了,你不能再这样做了!”(14)裴成公妇,王戎女①。
王戎晨往裴许,不通径前。
裴从床南下,女从北下,相对作宾主,了无异色。
【注释】①裴成公:裴倾,字逸民,死后溢为成。
【译文】裴的妻子,是王戎的女儿。
王戎一天清早到裴家去,不经通报就一直进去。
裴看见他来,从床前下床,他妻子从床后下床,和王戎宾主相对,没有一点难为情的样子。
(15)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①。
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
仲容借客驴,著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②。
曰:“人种不可失③。
”即遥集之母也。
【注释】①鲜卑:古代住在东北、内蒙一带的一个民族。
②重服:最重的孝服,即为父母丧而穿的孝服。
累骑:重骑,这里指同乘一驴。
③人种:这里指鲜卑婢已怀孕。
【译文】阮仲容早就宠爱着姑姑家那个鲜卑族的婢女。
在给母亲守孝期间,他姑姑要迁到远处,起初说要留下这个婢女,起程以后,终于把她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