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局部手术
- 格式:pdf
- 大小:171.85 KB
- 文档页数:3
一、引言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早期直肠癌的治愈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早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二、手术治疗1. 手术时机早期直肠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肿瘤分期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适合手术治疗:(1)肿瘤直径小于5cm,肿瘤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或肌层;(2)肿瘤无远处转移;(3)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 手术方式早期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局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2cm,肿瘤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或黏膜肌层的情况。
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术后恢复快,创伤小。
(2)低位前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5cm,肿瘤侵犯深度超过黏膜下层或黏膜肌层,但未侵犯到周围器官的情况。
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包括部分直肠和乙状结肠,术后恢复较快。
(3)腹会阴联合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周围器官或组织,如膀胱、子宫、阴道等,或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情况。
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包括部分直肠、乙状结肠、肛门、部分盆底肌肉等。
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感染、吻合口漏、排尿功能障碍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应采取以下措施:(1)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出血情况,必要时进行止血处理。
(2)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吻合口漏: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进行吻合口修补术。
(4)排尿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如提肛运动、膀胱功能训练等。
三、放疗1. 放疗适应症早期直肠癌放疗适应症主要包括:(1)术后残留肿瘤;(2)局部复发;(3)肿瘤侵犯周围器官或组织;(4)肿瘤直径大于5cm;(5)患者因身体状况等原因不能耐受手术。
2. 放疗方式放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照射放疗:通过外部放射源对肿瘤进行照射,适用于肿瘤侵犯周围器官或组织、肿瘤直径大于5cm等情况。
直肠癌局部复发外科治疗策略直肠癌局部复发是影响直肠癌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局部复发机理是由于肿瘤侵透浆膜面、术中癌细胞脱落、脉管及淋巴结内癌细胞残留、吻合口残留等手术切除不彻底因素造成。
此类的病人会出现盆腔疼痛、出血、下腹部绞痛、便秘、尿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同时由于前次手术导致的解剖关系改变及肿瘤局部侵润,使再次手术切除难度明显增加。
复发癌切除范围较原发癌范围广、手术并发症多,治疗效果远不及原发癌的切除。
对于复发癌切除不彻底或者切除范围过大,都可能导致术后创伤增加以及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对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的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应给予综合考虑。
标签:直肠癌;局部复发;外科治疗1.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概念复发通常是指手术后局部再出现的肿瘤,而转移则是指在远处器官出现的肿瘤。
但广义地说,远处转移也是肿瘤复发的一种表现,而且往往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常同时存在。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依据肿瘤生长和浸润的范围分为:(1)中央型。
肿瘤局限浸润盆腔器官组织,但并未到达或浸润盆骨;(2)骶骨型。
肿瘤生长在骶前并浸润骶骨;(3)侧壁型。
肿瘤生长在盆侧壁,并浸润闭孔或坐骨神经等;(4)复合型。
兼有骶骨型和侧壁型。
其中,肿瘤侵犯骶骨及侧壁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2.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手术适应证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治疗应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全身化学疗法、区域性动静脉灌注化疗、射频疗法以及放射疗法。
对于每一种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预后生存影响、并发症、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病人对于治疗的意愿。
虽然通过放疗和(或)化疗等一些列措施能使病人的疼痛等症状得以改善,但再手术切除复发肿瘤仍是病人获得根治的最好手段。
研究证实,20%~50%的局部复发病人不伴有远处转移,使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未行治疗的直肠癌复发病人,中位生存期为6~7个月;而根据受累的脏器行前盆腔脏器切除术、后盆腔脏器切除术或进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后,有文献报道其5年存活率接近50%。
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原则直肠癌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手术切除肿瘤。
在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术后恢复等。
本文将讨论直肠癌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原则。
1. 肿瘤的位置直肠癌的位置决定了手术切除的方式。
根据肿瘤的位置,手术切除方式可以分为前切、后切和低位切。
前切适用于肿瘤位于直肠近近端的高位或中位,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其相邻的直肠和周围淋巴结。
后切适用于肿瘤位于直肠远端的低位,手术切除范围则更广泛,需包括近段结肠、周围组织和淋巴结。
低位切适用于肿瘤位于直肠最低部分或直肠肛管交界处,手术切除范围相对较狭窄。
2.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等。
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是考虑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对于年龄较大或伴随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增加,需慎重考虑手术的可行性。
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直接影响手术的选择。
早期直肠癌可选择局部切除,而晚期直肠癌需要选择更广泛的切除方式。
若肿瘤已经转移至其他器官,手术治疗的效果会降低。
3. 术后功能手术后的功能恢复也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直肠癌手术可能会影响排便和尿液功能,特别是对于低位切手术的患者。
对于一部分患者,保留括约肌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术后功能的保持,但这需要患者的肿瘤位置和分期适合进行此类手术。
4. 多学科协作在选择直肠癌手术治疗方法时,多学科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肿瘤科医生、外科医生、放疗医生等需要共同讨论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的情况各异,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位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术后功能恢复以及多学科的协作。
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和全面的医学讨论,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直肠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与很多肛肠疾病相类似,往往很容易会造成误诊、漏诊的现象,以至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入晚期。
易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临床上很多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出现了复发的情况,不仅意味着病情加重,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那么,局部晚期直肠癌复发率高吗?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针对直肠癌的治疗方法虽然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直肠癌的复发率仍然较高。
特别是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患者中,复发率更是具有一定的风险。
目前,全球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等。
其中,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即使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直肠癌的复发率仍然很高。
数据显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大约有20%-30%左右的患者会发生直肠癌复发。
尤其是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瘤的位置接近肛门,手术切除后的残留肿瘤容易引起复发。
而且,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常伴有淋巴结转移,导致复发率更高。
手术治疗短期疗效快,但术后易复发转移,且会损伤机体,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若能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出现,还能抑杀残存的癌细胞,预防肿瘤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法,注重病人的生活质量,突出和谐的治疗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应该及时纳入治疗方案。
作为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袁希福老中医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深入研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著作,并结合4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三联平衡”抗癌理论。
在临证中,通过抓住癌症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扶正患者元气,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重建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五年复发转移高峰期。
直肠癌手术时,如何选择保肛还是造瘘直肠癌主是指从齿状线一直到直肠乙状结肠的交界位置处出现了癌变现象,直肠癌是消化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由于直肠癌本身的位置比较低,所以在对直肠癌进行诊断的时候,必须要利用相对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来进行。
但是由于直肠本身的解剖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即使是利用手术的方式,也很彻底治愈,甚至手术之后的复发率比较高。
什么是保肛手术对于直肠癌患者而言,虽然在利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愈的时候,即使手术完成之后,也很容易就会出现复发现象,对患者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在患者决定接受手术的时候,要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保肛手术或者是造瘘手术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这样可以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其中,保肛手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直肠癌的手术方式。
如果是单纯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那么保肛手术其实主要是指可以为患者保留住肛门。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保留肛门并不意味着肛门的功能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现阶段,从学术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只有保留“有功能”的肛门,才可以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保肛手术。
对于一些高位直肠癌患者而言,保肛手术之后,基本上肛门的正常功能并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之后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但是对于一些低位的保刚手术患者而言,由于这种类型的患者本身已经失去了直肠壶腹储存大便的功能。
所以由于受到大便分泌物的影响和刺激,患者下意识就会老想要排便。
这种情况从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就是直肠在受到一定刺激之后会产生的症状,可以将其称之为前切除综合症。
对于患者而言,经常会绝八感觉到便意,甚至还会出现不受自己主观意识控制的排便情况发生。
特别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虽然保留了肛门,但是肛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功能特征非常差。
因此,对于低位的直肠癌局部切除手术,必须要保证所有的手术指征都必须要按照标准要求来进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肛门完全失去了任何的功能,比如哈特曼手术在实施之后,虽然也可以在其中保留住患者的肛门,但是患者肛门的所有功能全部都丧失。
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一、适应征直肠癌经肛门切除的标准: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 Rectal Cancer V.1.20071、<30%肠管周径;2、病变<3cm;3、边界清晰(>3mm);4、活动,无固定;5、距肛缘8cm以内;6、T1或T2(T2应谨慎,因为复发率高);7、恶变的息肉破碎或病理不能确定(如果局部病变示侵袭性癌则术前即应行全面检查);8、没有淋巴、血管和周围神经侵犯;9、高、中分化;10、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直肠癌局部切除的适应征:Maingot’s Abdominal Operations 11th1、T1N0或T2N0病变;2、病变直径<4cm;3、<40%腔内周径;4、距齿状线<10cm;5、高、中分化;6、活检证实无淋巴和血管侵犯;7、广泛转移预后不良但是需要控制局部病变的患者;对于淋巴侵犯、具有预后不良特征的T1患者、T2患者需要化疗。
二、概述局部切除有四种术式:经括约肌途径(transsphincteric excision,即Mason术)、经肛门途径(transanal excision)、经尾骨途径(transcoccygeal excision,即Kraske 术)、TEM(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经括约肌途径可以引起明显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中重度便失禁,因此应尽量选用其它三种术式。
经肛门切除手术适用于距离齿状线3-5cm以内并且没有侵犯括约肌的病变;距离齿状线5cm肿瘤可以选用经尾部途径或TEM;经尾部途径手术适用于直肠后壁病变,但是前壁病变也可使用;距离齿状线7-10cm的肿瘤需TEM手术或低位前切除手术。
三、手术方法(一)、Kraseke手术——M. L. 格利埃德曼(美)著《外科手术技巧图谱》;Maingot’s Abdominal Operations 11th1、Kraske最初作骶骨切除,作者发现如将肛门括约肌向下牵拉,仅作尾骨切除已足以切除病变。
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评估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TI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共纳入256例患者,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15例,平均年龄63.5岁。
结果:256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为97.3%(250/256),手术时间平均为107.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70.8毫升。
术后1周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20例(7.8%),其中盆腔感染最多(5例),术后出血3例,肛门狭窄2例,脓肛病及肛周脓肿各1例。
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9年,平均随访时间34.8个月。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170例为T1N0期,86例为T2N0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85.9%。
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指数(FISI)结果显示,失禁、疼痛,缺口感和储便功能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选择,并能获得良好的随访效果,但术后需要严密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有效恢复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安全性;疗效。
背景:肛门局部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治疗T1N0M0中低位直肠癌的一种常见手术方法。
然而,由于手术过程中涉及到肛门括约肌的切除,患者可能会面临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风险。
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25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
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至9年的随访,并评估术后恢复的肛门功能。
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7.3%(250/256),手术时间平均为107.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70.8毫升。
术后1周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20例(7.8%),其中盆腔感染最多(5例),术后出血3例,肛门狭窄2例,脓肛病及肛周脓肿各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