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级控制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370.12 KB
- 文档页数:25
第14章系统开发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软件开发中的瀑布模型典型地刻画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划分,与其最相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是______。
A.构件化方法 B.结构化方法C.面向对象方法 D.快速原型法结构化开发方法中,数据流图是______阶段产生的成果。
A.需求分析 B.总体设计 C.详细设计 D.程序编码______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软件功能的分解和抽象。
A.结构化开发方法 B.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C.Booch方法 D.UML(统一建模语言)软件开发模型用于指导软件的开发。
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 (4) 的基础上,逐步演化成最终的软件。
螺旋模型综合了 (5) 的优点,并增加了 (6) 。
喷泉模型描述的是面向 (7) 的开发过程,反映了该开发过程的 (8) 特征。
(4)A.模块 B.运行平台 C.原型 D.主程序(5)A.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 B.瀑布模型和喷泉模型C.演化模型和喷泉模型 D.原型模型和喷泉模型(6)A.质量评价 B.进度控制C.版本控制 D.风险分析(7)A.数据流 B.数据结构 C.对象 D.构件(8)A.迭代和有间隙 B.迭代和无间隙C.无迭代和有间隙 D.无迭代和无间隙关于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原型化方法适应于需求不明确的软件开发B.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废弃不用早期构造的软件原型C.原型化方法可以直接开发出最终产品D.原型化方法利于确认各项系统服务的可用性下面关于网络工程需求分析的论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任何网络都不可能是一个能够满足各项功能需求的万能网B.必须采用最先进的网络设备,获得最高的网络性能C.网络需求分析独立于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D.网络需求分析时可以先不考虑系统的扩展性面向对象的测试可分四个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这四个层次是______。
A.类层——模板层——系统层——算法层B.算法层——类层——模板层——系统层C.算法层——模板层——类层——系统层D.类层——系统层——模板层——算法层在某个信息系统中,存在如下的业务陈述:①一个客户提交0个或多个订单;②一个订单由一个且仅由一个客户提交。
:压脚电磁铁接口都是在使用本产品之前,请先阅读《产品说明书》及所搭配的缝纫机机械说明书。
请尽量远离电弧焊接设备,以免产生的电磁波干扰本控制器而发生误动作。
95%以上或者有露水和酸雾的场所使用。
为防止干扰或漏电事故,请做好接地工程,电源线的接地线必须以牢固的方式与大地有效连
本手册中标有 符号之处为安全注意点,必须注意并严格遵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所有电源线、信号线、接地线等接线时不要被其它物体压到或过度扭曲,以确保使用安全!。
wincc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WinCC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WinCC的功能和特点,理解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掌握WinCC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配置、编辑、运行和维护。
3.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工业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报警处理、趋势分析和报表生成等。
4.分析并解决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常见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WinCC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WinCC概述,介绍WinCC的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
2.第二章:WinCC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配置、编辑、运行和维护。
3.第三章:工业控制系统设计,介绍如何使用WinCC设计和实现工业控制系统。
4.第四章:WinCC高级应用,包括数据采集、报警处理、趋势分析和报表生成等。
5.第五章:WinCC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WinCC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介绍WinCC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工业控制系统设计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WinCC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理解WinCC的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WinCC,实践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WinCC应用教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更多关于WinCC和工业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教程和在线案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提供WinCC实验所需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Finite Frequency H∞ Control for Vehicle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Weichao Sun, Huijun Gao, Senior Member, IEEE, and Okyay Kaynak,Fellow, IEEE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TECHNOLOGY, VOL. 19, NO. 2, MARCH 2011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有限频率H∞控制孙伟超,高辉俊,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成员,奥基艾·凯内克,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研究员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控制系统技术,卷19,2号,2011年3月摘要简要说明H∞控制在有限的频域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问题。
H∞的性能是用来衡量乘坐的舒适性,因此更应该考虑一般的道路干挠。
通过使用广义卡尔曼-Yakubovich波波夫-(KYP)引理,从扰动到受控输出常态H∞控制被降低特定频带,提高乘坐舒适度。
与整个频率的方法相比,有限的频率的方法更有效地抑制振动有关的频率范围。
另外,对时域的限制,这代表了车辆悬架的性能要求,保证在控制器的设计。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优化的框架。
四分之一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模型被认为是在这个简短的和一个数值的例子用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主动悬架系统,约束,有限的频率,广义KYP引理,H∞控制。
一、引言车辆悬架系统基本上由横臂,弹簧和减震器的传输和过滤器与道路之间的所有力组成。
弹簧是进行体质量和隔离的身体道路干扰,从而有助于乘坐舒适性。
减震器的任务是车身和车轮的振动阻尼,其中避免车轮振荡的直接造成乘坐安全。
由于车辆悬架系统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负责,它在现代汽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一直努力开发模型悬架系统和定义设计规范,反映了主要目标需要考虑。
在这个意义上,乘坐的舒适性,行驶能力,悬架动挠度,和致动器的饱和度被认为是控制方案解决的重要因素。
激光切割控制系统(钢板)用户手册感谢您选择了本公司的产品!本手册帮助您熟悉本公司的产品,了解系统组成配置等方面的信息。
本资料详细介绍系统安装过程及系统的各项功能,在使用本软件系统及相关的设备之前,请您详细阅读本手册。
这将有助于您更好地使用它。
由于软件、硬件的不断更新,您所收到的软硬件在某些方面可能与本手册的陈述有所出入。
在此谨表歉意。
请登录本公司网站及时了解产品更新信息。
目录第一章控制系统的安装1.1 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11.2控制系统的组成―――――――――――――――――――――――――――21.3控制卡的安装――――――――――――――――――――――――――――21.3.1电脑配置要求―――――――――――――――――――――――――21.3.2自动安装―――――――――――――――――――――――――――21.3.3手动安装―――――――――――――――――――――――――――21.4控制软件的安装―――――――――――――――――――――――――1第二章软件操作流程2.1软件操作流程图―――――――――――――――――――――――――42.2制作图形数据―――――――――――――――――――――――――52.3数据检查――――――――――――――――――――――――――52.4定义工艺参数―――――――――――――――――――――――――52.5加工输出―――――――――――――――――――――――――――5第三章制作图形数据3.1借助专业绘图软件作图―――――――――――――――――――――63.2利用绘图工具作图―――――――――――――――――――――――63.2.1直线―――――――――――――――――――――――――――63.2.2矩形―――――――――――――――――――――――――――63.2.3多点线―――――――――――――――――――――――――――63.2.4椭圆―――――――――――――――――――――――――――63.2.5文本―――――――――――――――――――――――――――7第四章建立工程文件4.1新建―――――――――――――――――――――――――――――74.2打开―――――――――――――――――――――――――――――74.3保存―――――――――――――――――――――――――――――84.4另存为―――――――――――――――――――――――――――――84.5导入―――――――――――――――――――――――――――――84.6导出―――――――――――――――――――――――――――――84.7退出―――――――――――――――――――――――――――――8 第五章编辑排版5.1视图工具―――――――――――――――――――――――――――95.1.1刷新―――――――――――――――――――――――――――95.1.2选择―――――――――――――――――――――――――――95.1.3放大―――――――――――――――――――――――――――95.1.4缩小―――――――――――――――――――――――――――95.1.5平移―――――――――――――――――――――――――――95.1.6数据范围―――――――――――――――――――――――――105.1.7工作台范围―――――――――――――――――――――――――105.2编辑工具―――――――――――――――――――――――――――105.2.1撤销―――――――――――――――――――――――――――105.2.2恢复―――――――――――――――――――――――――――105.2.3阵列复制―――――――――――――――――――――――――105.2.4旋转―――――――――――――――――――――――――――115.2.5垂直镜像―――――――――――――――――――――――――115.2.6水平镜像―――――――――――――――――――――――――115.2.7数据居中―――――――――――――――――――――――――115.2.8对齐―――――――――――――――――――――――――――125.2.9移动数据――――――――――――――――――――――――――125.2.10图形虚拟阵列―――――――――――――――――――――――125.3数据优化工具―――――――――――――――――――――――――135.3.1尺寸―――――――――――――――――――――――――――135.3.2节点编辑―――――――――――――――――――――――――135.3.3数据检查―――――――――――――――――――――――――145.3.4曲线光滑―――――――――――――――――――――――――145.3.5合并相连线―――――――――――――――――――――――――155.4排版工具―――――――――――――――――――――――――――155.4.1手动设定输出顺序―――――――――――――――――――――155.4.2自动调整加工顺序―――――――――――――――――――――16 第六章定义工艺参数6.1图层管理―――――――――――――――――――――――――――176.1.1划分图层―――――――――――――――――――――――――176.1.2图层属性管理―――――――――――――――――――――――176.1.3图层管理界面―――――――――――――――――――――――186.1.4设置图层输出顺序―――――――――――――――――――――186.1.5设置全部图层参数―――――――――――――――――――――196.1.6计算工艺数据―――――――――――――――――――――――196.2 切割参数设置―――――――――――――――――――――――196.2.1 普通参数设置―――――――――――――――――――――――196.2.2 高级参数设置―――――――――――――――――――――――19 第七章加工输出7.1设定切割起笔位置/引入/导出线――――――――――――――――――217.1.1设定切割起笔位置―――――――――――――――――――――217.1.2手动引入/导出线―――――――――――――――――――――――217.1.3自动引入/导出线―――――――――――――――――――――――227.2模拟加工输出―――――――――――――――――――――――――237.2.1模拟加工输出―――――――――――――――――――――――237.2.2设置模拟速度―――――――――――――――――――――――247.2.3模拟工作时间―――――――――――――――――――――――247.3控制面板―――――――――――――――――――――――――――257.3.1手动控制―――――――――――――――――――――――――257.3.2?―――――――――――――――――――――――――267.3.3循环加工――――――――――――――――――――――――――267.3.4输出模式――――――――――――――――――――――――――267.3.5走边框―――――――――――――――――――――――――――277.3.6实时调速――――――――――――――――――――――――――277.3.7加工过程控制――――――――――――――――――――――――277.4 断点\断电加工――――――――――――――――――――――――――28 7.4.1 断点加工――――――――――――――――――――――――――28 7.4.2 断电加工――――――――――――――――――――――――――28 7.4.3 清除断电――――――――――――――――――――――――――28 第八章机器设置8.1机械设置界面面―――――――――――――――――――――――――298.2工作台设置―――――――――――――――――――――――――――298.3激光头设置――――――――――――――――――――――――――――338.4控制卡设置―――――――――――――――――――――――――――338.5 切割设置―――――――――――――――――――――――――――34 第九章系统参数设置9.1系统参数设置界面―――――――――――――――――――――――――369.2 每次加工前自动排序――――――――――――――――――――――――369.3图层使用高级配置――――――――――――――――――――――――369.4控制卡类型―――――――――――――――――――――――――――369.5激光头控制类型――――――――――――――――――――――――― 36 第十章常见问题解决办法10.1如何生成AI格式文件―――――――――――――――――――――――3710.2常见问题解答―――――――――――――――――――――――――――3710.2.1打开控制卡失败―――――――――――――――――――――――3710.2.2 图形只能往一个方向移动――――――――――――――――――――38第一章控制系统的安装1.1 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支持AI、DXF、PLT、等图形数据格式,接受MasterCam、Type3、文泰等软件生成的国际标准G代码✧导入DXF图形时,直接提取AutoCAD文字轮廓✧系统支持输入TrueType字体、型文字,能直接对输入文字进行切割加工✧系统调入图形图像数据后,可进行排版编辑(如缩放、旋转、对齐、复制、组合、拆分、光滑、合并等操作)✧支持对单个图形进行阵列复制✧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如:封闭性、重叠、自相交、图形之间距离检测,确保加工中不过切、不费料✧根据切割类型(阴切、阳切)、内外关系、干涉关系,自动计算切割图形的引入、导出线,保证断口光滑✧自动计算切割割逢补偿,减少加工数据制作时间,确保加工图形尺寸准确✧根据加工工艺需要,可任意修改图形切割开始位置和加工方向,同时系统动态调整引入引出线位置,✧自动优化加工顺序,同时还可以手工调整,减少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可以分层输出数据,对每层可以单独定义输出速度、拐弯加速度、延时等参数,并对每层的定义参数自动保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四、综合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第4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第5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第6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第7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SDT)实验第8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第9章 听觉实验研究第10章 视觉实验研究第11章 注意与意识实验研究第12章 知觉现象与知觉组织实验第13章 语言认知实验第14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第15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的实验研究第16章 如何独立选题、设计与实施实验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
[统考2014年研]A.韦伯B.费希纳C.缪勒D.赫尔姆霍茨【答案】B【解析】1860年,费希纳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2波斯纳(M.L.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
他采用的方法是( )。
[统考2014年研]A.减法反应时法B.加法反应时法C.开窗实验法D.心理旋转实验法【答案】A【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
[统考2014年研]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B【解析】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
摘要门是伴随着人们的文明而诞生的,随着科学的发展,门的种类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复杂。
自动门从理论上理解应该是门的使用观念的延伸,是人们根据需要对门的功能的提升和完善。
所以对自动门的认识应该从人对门功能的要求开始。
作为建筑物一部分的门,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要同时满足隔离外部环境和不妨碍人的通行这两种要求。
因此门体本身应牢固、密封。
自动门是随着人们对生活条件的不断追求、科技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高科技产品,因此,它具备了普通门所没有的优势:雅观漂亮,而且使用管理起来更加的安全、方便、舒适,通电后可以实现无人看管,同时又可节约空调能源、防风、防尘、降低噪音,既方便又提高了建筑的档次。
因此自动门被广泛的应用于大型商场、银行、大酒店、机场、办公大厦等各种大型的公共场所。
本文通过结合PLC控制系统的简介及各种普遍应用的自动门的特点,对由PLC 作为控制系统的自动门的概况、主要分类、组成、原理、软硬件控制系统、PLC程序的编写等都进行了一定的介绍。
关键字:自动门 PLC 控制编程目录内容摘要 (1)目录 (2)前言 (4)第一章自动门的简介 (5)1.1 自动门的发展 (5)1.2 自动门的分类 (6)第二章 PLC控制系统简介 (7)2.1 PLC的概述 (7)2.2 PLC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8)2.21 PLC的主要功能 (8)2.22 PLC的特点 (9)2.3 PLC的组成与基本结构 (10)2.31 PLC的硬件系统 (10)2.32 PLC的软件系统 (11)2.4 PLC的工作原理及在自动门中的应用 (11)2.41 PLC的工作原理 (11)2.42 PLC在自动门中的应用 (12)第三章自动门的硬件系统 (14)3.1 自动门的硬件组成 (14)3.2 硬件的工作原理 (14)3.3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 (15)第四章执行机构的设计 (17)4.1 稳压电源设计 (17)4.2 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 (19)第五章自动门的软件控制系统及举例 (21)5.1 控制系统流程 (21)5.2 PLC程序的编写 (21)5.3 PLC在底层电梯自动门中的应用举例 (23)5.31电梯控制门的控制要求 (23)5.32 自动门控制线路及PLC 梯形图设计 (25)5.33 结语 (29)结语 (29)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自动门应运而生,但由于PLC技术的不断完善,自动门大多采用PLC系统来进行集中控制。
飞行器课程设计资源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飞行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飞行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飞行器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了解飞行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2.掌握飞行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机身、机翼、动力系统等。
3.了解飞行器的工作原理和飞行性能。
4.能够分析不同飞行器的结构特点和适用场景。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简单的飞行器模型。
6.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飞行器飞行性能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飞行器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航空事业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相互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飞行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飞行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飞行器的工作原理和飞行性能。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飞行器概述1.1 飞行器的定义和分类1.2 飞行器的发展历程2.第二章:飞行器的组成部分2.3 动力系统2.4 控制系统3.第三章:飞行器的工作原理3.1 飞行器的飞行性能3.2 飞行器的飞行控制4.第四章:飞行器的飞行性能4.1 飞行器的起飞和降落4.2 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和高度4.3 飞行器的燃油消耗和续航能力5.第五章: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5.1 飞行器设计的基本原则5.2 飞行器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飞行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飞行器案例,让学生了解飞行器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飞行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飞行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第五篇控制第14章控制活动一、关键术语1.控制答:控制是指监督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计划保持动态适应的过程。
控制的目标包括限制偏差的累积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控制的特点包括:①目的性;②整体性;③动态性;④人本性。
2.公司治理结构答: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具体而言,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
从本质上讲,这些安排决定了公司的目标、行为、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3.控制目标答:控制目标是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和尺度。
如果没有控制目标、标准,便无法衡量实际工作,控制工作也就失去了目的性。
控制目标与标准、偏差信息、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4.合作价值答:合作价值是指组织通过合作既可以增加组织之间的共同信息和知识,创造组织间的协同效应、推进专业化分工;还可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有效地应对来自于复杂环境的竞争形式。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共同信息和知识;②协同;③专业化分工;④交易成本;⑤应对竞争;⑥规避风险。
5.控制要素答: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是指控制目标与标准、偏差信息、矫正措施。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根据这三项基本要素要求开展与这三项要素相对应的工作步骤:(1)制定控制目标,建立绩效标准。
控制目标、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和尺度。
(2)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
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要求之间所发生偏离程度的信息。
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3)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控制行动是针对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