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对照表
- 格式:xls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2
肝功能检查正常值对照表2009-10-05 19:17 |(分类:医学常识)胆红素总量(STB)正常情况:脐血<34μmol/L 0~1天<103μmol/L 3~5天<205μmol/L 其后<34μmol/L 成人:1.7~17.1μmol/L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直接胆红素(SDB)正常情况: 0~3.4μmol/L临床意义同上间接胆红素(SIB)正常情况:1.7~13.7μmol/L临床意义同上总蛋白(TP)正常情况: 60~80g/L增加: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阿狄森病,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
减少:慢性肝病,肝硬变,慢性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腹泻,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
白蛋白(Alb)正常情况:40~55g/L增加: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减低:肝病,肾病,营养不良等。
球蛋白(G)正常情况:20~29g/L增高:失水,结核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SLE,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骨髓瘤,淋巴瘤等。
减少: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出生后至3岁,球蛋白呈生理性降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正常情况:改良穆氏法<500nmol.s-1/L Reitman法 2~30U增高: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衰,肺梗塞,流脑,SLE等。
儿童,寒冷,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溶血反应亦可升高。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正常情况:改良穆氏法<667nmol.s-1/ LReitman法 3~30U增加:心肌梗塞(发病后6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3~5天后恢复正常),各种肝病、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如何读懂一般诊断报告单一、血常规化验血常规非常重要,这是判断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变化的一个可靠依据。
因为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根据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排除很多严重的疾病,还可以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抗菌素。
下面,结合一个2岁孩子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告诉大家应该看什么以及怎么看。
第一,我们先来看化验单中的第一项CRP,CRP就是C反应蛋白,很多大医院都开展微量血CRP的检查。
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
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
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
另外,CRP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
第二,看白细胞(WBC)的数量,很多家长拿到化验单只知道看白细胞高不高。
一般来说,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是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的组织中迁移到血管内。
因此,白细胞除了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从体积来看,从小到大依次为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第三,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
肝功能包括哪些?肝功能检查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常规项目有: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称谷-丙转氨酶(GP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1)、ALT与AST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
肝细胞坏死时ALT和AST就会升高。
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
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
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
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 的比值<1。
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2)、ALP和GG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
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
因此,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
γ-谷氨酰转肽酶在体内分布很广,如肾、肝、胰等脏器均有此酶。
但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肝胆系统疾病时,此酶升高。
当肝炎恢复期时,ALT和AST已经恢复正常后,γ-谷氨酰转肽酶仍未降到正常。
血常规正常值是多少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表血常规的正常值是多少呢?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运用的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其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血常规正常值,不同的人群血常规正常值都是不一样的,赶紧来看看吧。
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表血常规正常值血常规正常值是表示人体最健康状态的一个参数,如果自己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跟正常值有出入,那就意味着人体的某些地方出问题了。
通过这个检查结果就能判断出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能够很好的对症下药。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
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
核细胞,正常为0.01-0.08。
血小板: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
孕妇血常规正常值孕妇血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查自己是否贫血,正常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是在100g/L—160g/L。
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则是有贫血的症状。
孕妇轻微的贫血对准妈妈和分娩的影响不大,而如果是重度贫血,则会有引起早产,低体重儿等一些不良后果。
如果患有严重的贫血,在孕妇会铁供给不足,影响胎儿的发育,不利于产后恢复。
但是如果准妈妈的血小板低于100*1012/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这对孕妇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出血,这就有可能会造成大出血的发生,有着生命危险的。
新生儿血常规正常值新生儿血常规检查的主要特点就是:白细胞高,红细胞高。
不过刚出生2-7天的新生儿平均正常值跟其他人群都不同,我们来看新生儿血常规的正常值:红细胞RBC5.7~6.4×1012/L,血红蛋白测定180~195g/L,白细胞\WBC 20×109/L,中性粒细胞0.65N%,淋巴细胞0.20L% ,血小板150-250×109/L。
常规人体体检六大类指标对照表1、氮化物1.1血清尿素氮BUN2.2~7.2mmol/L肾脏和全身性疾病造成增高;如肾炎、尿结石、前列腺肥大;重症肝炎会造成降低1.2血清肌酐CR男:53~106umol/L女:44~7umol/L严重肾功能损害或尿液排泄障碍引起增高1.3血清尿酸UA男:0.21~0.44umol/L女:0.15~0.35umol/L常见于痛风、肾炎造成增高1.4血清总胆红素TBIL2.0~19umol/L增高常见于肝脏、黄疸疾病;如肝炎、胆石症等1.5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l/L增高常见于黄疸、胆石症等1.6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1.17~11.97umol/L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等2、脂类指标2.1血清总胆固醇TC3.1~5.17mmol/L增高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2.2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大于1.03mmol/L女:大于1.16mmol/L烟酒肥胖造成偏低..数值与动脉官腔狭窄负相关;过低会预示有冠心病可能2.3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成人:<3.36mmol/L增高常见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大于4.14为危险水平2.4血清甘油三脂TG0.34~1.7mmol/L遗传、饮食、脂肪肝、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会引起升高3、酶类检查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速率法:5~40U/L增高常见于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3.2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GGT8~50 U/L增高常见于肝或胆道阻塞、酒精性肝炎、急性胰腺炎3.3血清碱性磷酸盐ALP;AKP20~110 U/L肝内或肝外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硬化等4、血清免疫检查4.1抗链球菌溶血“O”试验ASO≤250KIU/L效价增高见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心肌炎、关节炎等4.2类风湿因子试验RF阴性;≤20KIU/L阳性或增高;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等5、尿液检查5.1尿酸碱度尿PH随肌尿:4.5-8.024小时尿:6.0左右强酸性尿主要见于代谢酸中毒、痛风、糖尿病等5.2尿蛋白U-Pro定性阴性定量:20-80mg/24h大于150mg/24h;即为阳性;称蛋白尿;因剧烈运动、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5.3尿葡萄糖U-Glu阴性;0.56-5.0mg/24h阳性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5.4尿酮体U-KET阴性阳性常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5尿胆红素U-Bil阴性阳性常见于胆道蛔虫、胆石症、肝病5.6尿胆原URO阴性阳性见于肝细胞损害、肠道或胆道感染临床常见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及意义6、肝炎检查常见指标对照两对半HBsAgHBsAbBeAgHBeAbHBcAb临床意义+----急性HBV感染潜伏期后期+-+--急性HBV感染早期;传染性强+-+-+急性HBV感染;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慢性期乙肝;具有传染性+---+急性、慢性乙肝;有传染性---++急性HBV感染恢复期或既往感染史;低传染性----+HBV隐性携带者;窗口期;有既往感染史-+-++乙肝恢复期;有免疫力-+--+乙肝恢复期;有免疫力-+---HBV感染康复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有免疫力-----非乙肝感染本人综合了本地区10年内三家医院常规体检指标;并查阅医学书籍汇总..仅供参考体检各项指标含义及标准血压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临床意义血压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肾炎、肾上腺髓质肿瘤、妊娠中毒、颅内压增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仅为收缩压增高..血压降低:常见于心包积液;休克、甲状腺机能降低、心衰等..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缩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心衰、严重二尖瓣狭窄等..呼吸16~20次/分钟临床意义呼吸频率在12次/分以下为呼吸减慢;每分钟超过24次为呼吸增快..呼吸减慢:常见于代谢率降低、麻醉过量、休克以及明显颅内压增高等;呼吸增快:主要见于肺炎、肺栓塞、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代谢亢进以及神经精神障碍等.. 心率60~100次/分钟临床意义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心率低于60次/分;叫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分;叫心动过速..新生儿心率快;每分钟在120次以上;女子的心率较男子稍快;经常锻炼的人;心率较慢..心脏临床意义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由于心脏的“泵”的作用;血液循环才得以维持;血液从心脏射入动脉而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和器官;再由静脉还流于心脏..因为血液的流动直接取决于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使循环系统内保持足够的压力..如果心脏不能实现泵血功能;动脉血压即迅速下降;使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功能障碍以至危及生命..如脑内血液循环停止3—10秒;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5—7分钟;大脑皮层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说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心律临床意义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由于自律性增高;或者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等;可以自动发生兴奋;而心房或心室则依从当时情况下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而跳动;这些异常的起搏部位则称为异位起搏点;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杂音临床意义分析杂音的性质及其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的来源及其病理性质..肺脏临床意义肺位于胸腔内;左肺分2叶;右肺分3叶..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侧肺内..肺实质是由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和肺泡组成..支气管在肺内分支;最后形成很细的肺泡管..每个肺泡管附有很多肺泡..肺泡壁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外面缠绕着毛细血管网和弹力纤维;这既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又可使肺泡随着吸气而扩张和缩小..肝脏临床意义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肝除分泌胆汁参与消化机能外;还有贮藏养分、代谢和解毒等作用..肝脏能把血中多余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而贮藏起来..当血中葡萄糖减少时;肝脏里的糖原又可分解为葡萄糖而进入血液;供组织细胞利用;肝脏还能贮存蛋白质;也能制造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如血桨蛋白等;此外;自胃肠吸收来的一些有毒物质;随血液流经肝;在这里被转化为无毒物质;经肾随尿排出体外;或随胆汁流入肠里;与粪便一起被排出.. 脾脏临床意义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前为肋骨所遮盖;所以正常人的脾脏在腹部摸不到..脾脏能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还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能吞噬衰老的血细胞;还能吞噬、清除异物;此外;脾脏也有一定的贮血作用..神经系统临床意义神经系统管理着人体的各种感觉和一切动作..身体的各种机能能够密切和相互配合;能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前者包括脑和脊髓;脑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以及这两类神经支配内脏的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与全身各部分联系;以便调节各部位的机能活动..身高临床意义身材的增长有赖于长骨骨骺的增长..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一个人过了青春发育期之后;骨骺与长骨干骺端相融合;此后身高便不会再增长..身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归结起来不外乎遗传、睡眠、营养、运动四大因素..其中遗传对身高的影响最大;可占到70%左右..后天营养和锻炼也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的..体重kg临床意义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度都是营养状态异常的表现..体重是反映营养状态的重要客观标准..成年人的理想体重为: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当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时;为消瘦;超过理想体重20%时为肥胖..皮肤临床意义皮肤覆盖于人体的表面;在眼睑、口唇、鼻腔、肛门、及尿道等腔孔周围;逐渐移行为粘膜;共同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浅表淋巴结临床意义人身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集结成群..淋巴结中有吞噬能力的细胞;能吞掉侵入身体的病菌;故有保护作用..淋巴结吞噬病菌后;本身将肿大;引起疼痛;因此;检查淋巴结群的肿大情况;可辅助诊断疾病..甲状腺临床意义甲状腺位于颈前部;紧贴在喉和气管的两侧;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叫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增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出现异常的时候可有大小、质地等方面的变化..乳房临床意义乳房位于胸前;附着于两侧胸壁肌肉和胸大肌筋膜上..乳房的范围一般在第2~6肋之间;内起胸骨旁;外达腋前线;甚至腋中线..乳房内侧2/3位于胸大肌表面;外侧1/3超过胸大肌腋缘而位于前银肌表面..乳房的中心为乳头;略向外突起..成年女性的乳头位于第4肋间隙或第5肋与锁骨中线交点处;周围环绕乳晕..乳房出现异常的时候可有大小、质地等方面的变化..疝临床意义任何内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体腔壁上的薄弱点或缺损、间隙等处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如脑疝、膈疝和腹部疝等..腹部是疝的好处部位..发生在腹腔内的疝为腹内疝;发生在腹壁表面的疝为腹外疝..通常所说的疝;一般指腹外疝..腹外疝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腹股沟疝又分斜和直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和切口疝等多种..关节临床意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叫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多种原因可以引起关节疾病..脊柱临床意义椎骨自上而下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椎骨中间的椎孔连成椎管;容纳着脊髓..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重要器官..多种原因可以引起脊柱疾病..视力临床意义正常眼的折光系统在无需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就可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因而可看清远处的物体;经过调节的眼;只要物体的距离不小于近点的距离;也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被看清;此称为正视眼..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使平行光线不能在安静未调节的眼的视网膜上成像;则称为非正视眼;其中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眼..有些眼静息时折光能力正常;但由于水晶体的弹性减弱或丧失;看远物时的调节能力减弱;此称为老视..辨色临床意义颜色视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颜色的不同;主要是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后在人脑引起的主观印象..人眼一般可在光谱上区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但仔细的检查可以发现;单是人眼在光谱可区分的色泽实际不下150种;说明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结膜临床意义结膜:为薄层粘膜..粘膜上皮为复层柱状;有杯状细胞;上皮下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睑结膜反折覆盖于巩膜表面称球结膜..巩膜临床意义巩膜呈瓷白色;质地坚硬;由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而成;内含少量血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及色素细胞..角膜临床意义角膜可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与前弹力层结合疏松;易因损伤而脱落;但再生能力很强;损伤后可很快再生;不留疤痕..前弹力层抵抗力较弱;易被损伤;无再生能力..实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损伤后不能再生;以瘢痕组织代替..后弹力层抵抗力较强;在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损伤后可再生..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只有靠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瞳孔临床意义瞳孔是虹膜中间的一个小圆孔;由虹膜围成..瞳孔不仅可以对明暗作出反应;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也影响眼球光学系统的焦深和球差..眼压 1.47~2.79kPa临床意义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简称为眼压..它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眼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同时保证了屈光间质发挥最大的光学性能..裂隙灯临床意义 1.弥散照明法:能粗略检查结膜、角膜巩膜等前部组织..2.直接黑点照明法:可细致观察照亮区的病变..3.后部照明法:供助后部组织反射的光线来检查眼前部组织;主要用于透明组织的检查..4.镜面反射照明法..5.角膜缘分光照明法..6.间接照明法等..眼底检查临床意义眼底顾名思义是指眼睛的底部;也就是眼睛最里面的组织..它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中央血管..眼底摄影临床意义眼底摄影观察眼底内在变化;尤其对视网膜异常;视网膜屏障功能及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浅层等不同层次的损害;显示无遗..外耳道临床意义外耳道:长约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离鼓膜约0..5CM处;后者称外耳道峡;外耳道呈S形弯曲..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稍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鼓膜临床意义鼓膜呈椭圆形;面积约50-90mm2;厚度约0.1mm..它不是一个平面膜;呈顶点朝向中耳的漏斗形..其内侧连锤骨柄;后者位于鼓膜的纤维层和粘膜层之间;自前上方向下;终止于鼓膜中心处..鼓膜很像电话机受话器中的振膜;是一个压力承受装置;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而且它的形状有利于把振动传递给位于漏斗尖顶处的锤骨柄..鼻咽临床意义鼻咽是咽腔的上部;介于颅底与软腭之间;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鼻腔临床意义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而构成..鼻腔是顶狭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两侧的不规则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后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方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个部分..嗅觉临床意义鼻腔嗅区粘膜主要分布在上鼻甲内侧面和与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小部分可延伸至中鼻甲内侧面和与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嗅区粘膜由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感觉细胞接受嗅刺激;它们的突触汇合成嗅神经纤维;通过嗅球到达嗅觉中枢..固有层内所含的嗅腺;其分泌物能溶解到达嗅区的含气味颗粒;刺激嗅毛产生冲动;传入大脑嗅区产生嗅觉..如嗅沟阻塞、嗅区粘膜萎缩、颅前窝骨折或病变累及嗅觉径路均可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扁桃体临床意义腭扁桃体是淋巴组织与上皮紧密联结构成的淋巴上皮器官..6岁以前发育快;青春期后开始萎缩;到老年仅留少量淋巴组织..腭扁桃体呈扁卵圆形;位于腭舌弓与眉咽弓间的扁桃体窝内;此窝上份未被扁桃体充满的空间称扁桃体上窝;异物常停留于此;腭扁桃体的内侧面有两粘膜皱襞;腭扁桃体除内侧面外;其余部分由结缔组织的扁桃体囊包统.. 咽喉、声带临床意义喉咽;也称下咽;前方通喉腔;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接食管..声带位于室带下方;左右各一;由声韧带、声肌及粘膜组成;因缺乏粘膜下层;含血管少;在间接喉镜下呈白色带状;其游离缘薄而锐..听力16一24000赫次/秒临床意义人的听觉产生是相当复杂的;主要依靠外耳和中耳的传导功能;以及内耳、听神经和听中枢的感音功能来实现..人耳听到声音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的;即气传导和骨传导..听力正常人均由气传导将声波传递到听中枢;骨传导起的作用极微弱;只有气导路线发生障碍;骨传导才被利用..所有骨传导好似一个备用传导路线..粘膜临床意义口腔粘膜只有上皮和固有层;无粘膜肌..上皮为复层扁平;仅在硬腭部出现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突向上皮形成乳头;其内富有毛细血管;故新鲜粘膜呈红色..乳头及上皮内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固有层中尚有粘液性和浆液性的小唾液腺..固有层下连骨骼肌于唇、颊等处或骨于硬腭..牙龈临床意义牙龈是由复层扁平上皮及固有层组成的粘膜..牙龈包绕着牙颈..老年人的牙龈常萎缩;牙颈外露..龋齿临床意义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缺损..一般认为龋齿是由细菌、食物、牙齿的易感性和时间四种因素互相作用所造成的..牙周临床意义牙周组织是由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俗称牙花肉三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固定和营养牙齿..白细胞计数WBC 4.0~11.0×109/L临床意义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 20~40%临床意义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 3.0~8.0%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50~70%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嗜酸性细胞百分率EO% 1.0~5.0%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嗜碱性细胞百分率BASO% 0.0~2.0%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1.0~3.5×109/L临床意义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0.0~0.8×109/L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中性细胞绝对值NEUT 2.0~7.5×109/L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 0.0~0.7×109/L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嗜碱性细胞绝对值BASO 0.0~0.1×109/L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红细胞计数RBC 3.5~5.6×1012/L临床意义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血红蛋白HGB 110~160g/L临床意义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红细胞比积HCT 0.32~0.53临床意义增加: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比积增高..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110fl临床意义增大:为大细胞性贫血减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6~35pg临床意义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70g/L临床意义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11.0~14.1%临床意义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37.0~54.0fl临床意义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临床意义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9~17fl临床意义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9.0~13.0 g/L临床意义增大: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脾功能亢进;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 13.0~43.0%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巨血小板血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数目少;体积增大者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者可出现巨型血小板增高..尿胆原阴性临床意义增高:肝功能异常;红细胞破坏增加;肠梗阻;长期便秘;急性发热降低:胆管阻塞;急性肝炎;腹泻胆红素阴性临床意义阳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红细胞阴性临床意义泌尿系结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蛋白质阴性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多囊肾;全身性疾患累及肾脏..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白细胞阴性临床意义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葡萄糖阴性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慢性肝脏病等.. PH值 4.5-8.5临床意义增高: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碱中毒;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酮体阴性临床意义阳性:糖尿病;饥饿;呕吐;脱水;发热;甲状腺机能减退..亚硝酸盐阴性临床意义阳性:由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其阳性率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由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等细菌引起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血红蛋白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尿;溶血;妊娠;妊娠毒血症;大面积烧伤;血型不符输血;肾梗塞;阵发性夜间性血红蛋白尿症;阵发性冷球蛋白尿症;药物或毒物中毒;毒蛇咬伤;毒蜘蛛螫伤;感染;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肾皮质坏死;各种原因所致的肌球蛋白尿症、剧烈运动等..比重 1.003-1.030临床意义增高:糖尿病;急性肾炎;腹泻;呕吐;发热..降低:尿崩症;饮水过多;肾功能衰竭晚期;使用利尿剂..镜检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结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管型增多:红细胞管型:肾脏病变急性期..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化脓性感染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上皮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急进型肾炎;子痫;重金属中毒;化学物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颗粒管型: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药物中毒;类脂性肾病;急性肾衰肾衰管型等..颜色临床意义尿色深红带黄如浓茶样;见于胆红素尿;尿色为浓茶色或酱油色;见于血红蛋白尿..尿色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见于血尿..白色乳样尿液称为乳糜尿;见于血丝虫病或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引流受阻..乳糜尿应与尿内磷酸盐和碳酸盐的灰白色相鉴别..许多药物可引起尿液颜色发生改变..使尿液变黄的:黄连素;阿的平;。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之老阳三干创作(二氧化碳结合力)~30 mmol/L(一氧化碳定性)(—)(a羟丁酸脱氨酶)~22O IU/L(磷酸肌酶激酶) 25~(乳酸脱氢酶) 40~100(激肌酸激酶同功酶)~16(高密度脂卵白〕 1.14~(低密度低卵白)~0.34 mmol/L(极低密度脂卵白) 1~3(C反应卵白)(—)(免疫球卵白) 0.9~4.5(免疫球卵白) 9~23(免疫球卵白) 0.8~2.23~4.9 %3.1~9.6 %6.6~13.7 %9.5~20.3 %(纤维卵白原) 2~4g/L(血肌酐) 44~133(肌酐清除率) 80~分(血糖) 3.9~6.1(血淀粉酶) 40~160 U(抗链O) 1:400以下(类风湿因子)(—)(肥达氏反应)(—)(外裴氏反应)(—)(癌胚抗原)<5mg编纂本段血生化项目结果 ----------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 0 ~ 40 U尿素 2.5 ~ 7 mmol/L血肌酐 40 ~ 130 umol/L血尿酸 180 ~ 410 umol/L胆固醇 2.8 ~ 5.85 mmol/L甘油三脂 0.34 ~ 2.03 mmol/L葡萄糖 4.4 ~ 6.6 mmol/L总胆红素 3 ~ 24 umol/L项目谷丙转氨酶-ALT临床意义正常时,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 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 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 细胞内各种酶释放出来, 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所以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项目尿素临床意义血中尿素氮主要经肾小球滤过, 从小便中排出体外, 当肾小球受损时滤过率降低, 血中BUN升高.所以BUN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项目血肌酐临床意义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组成, 主要由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内源性肌酐由肌肉代谢发生, 每天生成量相当衡定, 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 血液中肌酐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肾实质受损时血中肌酐浓度升高, 这是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项目血尿酸临床意义 "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的诊断肾脏的病变.尿酸含量升高:(1)痛风症, 尿酸含量可升高.(2)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般陪伴血清尿酸增高.(3)血白病,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恶性肿瘤也可招致血尿酸升高.(4)氯仿, 四氯化碳及铅中毒等均可使血尿酸增高. "项目胆固醇临床意义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肝脏是合成和贮存的主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紊、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 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份, 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5.2mmol/L.项目甘油三脂临床意义是临床血脂分析的重要指标.取血前36小时不饮酒, 至少12小时不进食, 取血前禁食高脂肪食物.葡萄糖是临床糖尿病分析的重要指标.总胆红素是临床黄疸分析的重要指标.。
血常规标准血常规(Complete Blood Count,CBC)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血常规所包括的指标有:1.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体现了血液中的氧运输能力。
- 成人男性参考范围:13.5-17.5 g/dL- 成人女性参考范围:12.0-15.5 g/dL2.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 成人男性参考范围:4.5-5.5 x10^12/L- 成人女性参考范围:4.0-5.0 x10^12/L3. 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也称为血细胞比容。
- 成人男性参考范围:38.8%-50.0%- 成人女性参考范围:34.9%-44.5%4.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体现了机体免疫功能。
- 参考范围:4.0-11.0 x10^9/L5.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白细胞中的一种亚型,参与免疫反应。
- 参考范围:2.0-7.0 x10^9/L6. 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白细胞中的一种亚型,参与免疫反应。
- 参考范围:1.0-3.0 x10^9/L7.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参与血液凝块形成。
- 参考范围:150-400 x10^9/L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参考范围是一般成人的标准,具体的参考范围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而略有不同。
如果有异常结果,医生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及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血常规检查是评估血液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态。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贫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多则可能提示身体缺氧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HGB):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
血红蛋白减少或增多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相似,同样可以反映贫血或脱水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4~10)×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而减少则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出血倾向,而增多则可能提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MCV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
MCH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位体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增大通常提示高色素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SD增大通常提示混合性贫血。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hil percentage, BASOP):反映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P):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和过敏性疾病。
体检项目正常值标准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体检项目正常值标准表是通过大量人群的体检数据和临床经验总结出的参考数值,用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在体检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这些正常值标准表,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信息,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健康问题,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体检项目正常值标准表。
一、血常规项目1.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0.0 × 10^9/L2.红细胞计数(RBC):男性正常范围为4.3-5.8 × 10^12/L,女性为3.8-5.1 × 10^12/L3.血红蛋白(Hb):男性正常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20-160 g/L4.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 × 10^9/L5.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正常范围为2.0-7.5 × 10^9/L6.淋巴细胞计数(LYM):正常范围为1.1-3.2 × 10^9/L7.单核细胞计数(MONO):正常范围为0.2-0.6 × 10^9/L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正常范围为0.02-0.52 × 10^9/L9.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正常范围为0-0.1 × 10^9/L二、生化项目1.血糖(GLU):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2.尿酸(UA):男性正常范围为202-416 umol/L,女性为140-339 umol/L3.总胆固醇(TC):正常范围为3.1-5.7 mmol/L4.甘油三酯(TG):正常范围为0.2-1.7 mmol/L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范围为1.0-1.6 mmol/L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范围为2.07-3.12 mmol/L7.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等8.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等三、免疫学项目1.白蛋白(ALB):正常范围为40-55 g/L2.球蛋白(GLO):正常范围为20-35 g/L3.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四、内分泌项目1.促甲状腺素(TSH):正常范围为0.35-4.94 mIU/L2.甲状腺素(FT4):正常范围为9.01-19.05 pmol/L3.皮质醇(CORT):正常范围为171-536 nmol/L五、心电图项目1.心率(HR):正常范围为60-100 次/分2.PR间期:正常范围为120-200 毫秒3.QRS间期:正常范围为70-100 毫秒4.QT间期:正常范围为350-440 毫秒六、影像学项目1.X线、CT、MRI等检查结果综上所述,体检项目正常值标准表是指导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正常值标准表只是参考值,不同人群的体质、生活习惯、疾病情况等因素都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体检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分析数据,并结合临床表现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健康管理措施。
血常规26项对照表解释引言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血液中的各种指标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和诊断众多疾病。
血常规26项指的是常见的26个血液指标,本文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血常规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用于测量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4.0-5.0 ×10^12/L。
红细胞计数的异常可能表明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以克/升(g/L)为单位表示。
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15-155 g/L。
血红蛋白浓度的改变可能与贫血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也称为红细胞比容,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男性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为0.40-0.52,女性为0.36-0.48。
红细胞压积的异常可能与贫血、脱水或其他疾病有关。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测量红细胞平均大小的指标,以费伯(fL)为单位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是80-100 fL。
MCV的异常可能与贫血类型(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贫血)相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红细胞中平均每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以皮克(pg)为单位表示。
正常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范围为27-32 pg。
MCH的改变可能与血红蛋白合成异常有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以克/升(g/L)为单位表示。
正常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320-360 g/L。
MCHC的异常可能与贫血或溶血性疾病有关。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衡量红细胞体积变异程度的指标,以百分比表示。
正常人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范围为11.5-14.5%。
【肝功】转氨酶生理性升高:孕妇,熬夜,过度劳累,剧烈运动、饮食不良。
肝功GOT是谷草转氨酶(AST) GPT是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 ALT (丙氨酸转氨酶) 0-40U/L ①.显著增高: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轻度脂肪肝。
正常或下降:已是肝病晚期、肝功持续损害(转氨酶消耗殆尽)、黄疸很重(胆酶分离)。
谷草转氨酶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0-40U/L 于心肌和肝胆疾病及骨髓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轻度升高:肾炎、肝病、心肌炎、肺炎等亦可。
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
转氨酶值比 AST/ALT 2.5∶1 或 1.15∶1 比值<1--急性肝炎;比值>2--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其他肌肉疾病时比值>1且<2。
1.急性肝炎时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1。
2.慢性肝炎,尤肝硬化,AST升高幅度大于ALT,在慢性肝炎中,比值>2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顺序依次升高。
在肝炎恢复期,若ALT已恢复正常,而AST仍轻度升高,说明仍未痊愈。
3.其他肌肉疾病,AST亦增高,其AST/ALT比值大于1.4.AST持续升高,超过ALT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5.转氨酶是反映干实质损害情况,以ALT最灵敏。
6.ALT:200-0-5000单位,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症状恶化、黄疸持续加重,ALT可下降(胆酶分离)。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γ-GT<50U/L 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晚期、胆道疾病(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胆道肝癌)、胰头癌;轻中度增高:肝炎炎症、胰腺炎;不定量升高:酗酒、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避孕药)等所致。
总胆红质素T-BIL STB 0-18.8umo1/L 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肝功能化验单对照表肝功能化验单对照表序号检测项目正常范围结果结果解读1 肝脏酶 ALT 雌性:0-35 U/L 雄性:0-45 U/LXX U/L 肝细胞损伤的指标,高值可能意味着肝炎、肝纤维化等疾病。
2 AST 雌性:0-35 U/L 雄性:0-35 U/L XXU/L 反映肝细胞和心肌损伤的指标,高值可能意味着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3 胆汁淤积指标 ALP 雌性:32-92 U/L 雄性:40-129 U/L XX U/L 可能意味着胆汁淤积、肝胆结石等肝疾病。
4 肝功能指标 TP 60-80 g/L XX g/L 反映肝蛋白合成能力的指标,低值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减退。
5 ALB 35-55 g/L XX g/L 反映肝蛋白合成能力的指标,低值可能意味着营养不良、肝功能减退。
6 GLB 20-39 g/L XX g/L 反映免疫球蛋白合成能力的指标,高值可能意味着慢性炎症或肝炎。
7 A/G 1.1-2.5 XX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低值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减退。
8 肝细胞损伤指标 GGT 雌性:5-36 U/L 雄性:8-61 U/L XX U/L 可能意味着肝细胞损伤、酒精性肝炎等肝疾病。
9 LDH 120-250 U/L XX U/L 可能意味着肝细胞损伤、肝炎等肝疾病。
10 CK 雌性:0-140 U/L 雄性:0-170 U/L XX U/L 可能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心梗等疾病。
备注:此表格为一般肝功能化验的正常范围及结果解读,并不绝对,具体解读需结合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综合判断。
以上是一份肝功能化验单对照表,包括了常见的肝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以及患者的化验结果与其正常范围的对比。
肝功能是评估肝脏健康的重要指标,通过化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受损或功能异常,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化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综合判断,不能单纯依靠化验结果做出诊断。
对照表只提供了一般情况下的正常范围,具体的结果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肝功能指标解读1,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2,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4,谷氨酰转移酶(GGT)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男11-50 U/L,女7-32 U/L)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