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多式联运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八章多式联运第一节多式联运概述一、多式联运的概念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已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有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制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
多式联运的特征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托运人签订的一个运输合同统一组织全程运输,实行运输全程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统一理赔和全程负责。
它是一种以方便托运人和货主为目的的先进的货物运输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通过二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货物的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与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在组织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国际多式联运。
构成多式联运的基本条件有:1.必须要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
该运输合同是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责任与豁免的合同关系和运输性质的确定,也是区别多式联运与一般的多种货物运输方式互相联结完成同一货物运输的主要依据。
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该单证应满足不同运输方式的需要,并按单一运费率计收全程运费。
3.必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进行的连续运输。
4.货物在运输全程的责任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
该多式联运经营人不仅是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当事人,也是多式联运单证的签发人。
当然,在多式联运经营人履行多式联运合同所规定的运输责任的同时,可将全部或部分运输委托他人(分承运人)完成,并订立分运合同。
但分运合同的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合同关系。
5.国际多式联运,还必须是通过两个国家以上的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多式联运工程方案一、概述多式联运是指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将货物从生产地点运输到目的地点的过程。
多式联运工程是指利用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设施,通过运输、装卸、中转和其他配套服务,实现货物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快捷和安全的运输模式。
多式联运工程是现代物流运输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成本和保障物流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多式联运的概念、优势、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多式联运工程方案进行分析。
二、多式联运的概念与特点多式联运是指将货物从起点运输到目的地点时,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多式联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多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工程可以利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以适应货物的不同运输需求。
2. 运输衔接:在多式联运工程中,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通过装卸、转运等手段进行衔接,以确保货物的连续运输。
3. 综合服务:多式联运工程还包括货物跟踪、包装、保险、报关等综合服务,以保障货物运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配套设施:为了实现多式联运,需要建设相应的货物装卸站、中转站、运输车辆等配套设施,以保障货物运输的顺畅性。
5. 管理与协调:多式联运工程需要进行整体规划、统一管理和协调安排,确保货物运输的高效、安全和可靠。
三、多式联运的优势多式联运相对于单一运输方式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运输效率高: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货物的快速、高效运输,缩短货物的运输时间。
2. 运输成本低: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可以降低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输的经济效益。
3. 运输安全可靠:多式联运可以实现货物的多重保障,降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保障货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环保效益好:多式联运可以减少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
5. 服务质量高:多式联运包括了多种配套服务,可以全方位地满足货物运输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多式联运的主要内容多式联运是指利用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货物运输,并通过相互衔接和协作,实现运输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本文将就多式联运的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多式联运的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物流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单一运输方式由于自身的限制,使得货物运输效率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为解决这一问题,多式联运应运而生。
二、多式联运的特点多式联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联运协同:多式联运以不同的运输方式为基础,通过合理组织和协调,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例如,将海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相结合,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运输效率。
2. 资源优化:通过多式联运,可以根据货物的性质、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并充分利用各种运输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 成本降低:多式联运通过优化运输方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货物运输成本。
同时,实现大规模运输和集货,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时间缩短:通过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减少运输时间,提高货物的时效性。
例如,可以利用空运快速运输货物,再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实现最后的配送。
三、多式联运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多式联运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货物运输:多式联运在国际货物运输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将海运、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等不同方式相结合,可以实现跨国货物的高效运输,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益。
2. 内陆物流运输:多式联运在内陆物流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将海运的货物转移到内陆港口,再利用铁路或公路运输进行配送,可以实现快速、安全的货物运输。
3. 农产品物流:多式联运对农产品物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应用,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快速冷链运输,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4. 大宗物资运输:多式联运在大宗物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八章多式联运第一节多式联运概述一、多式联运的概念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已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有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制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
多式联运的特征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托运人签订的一个运输合同统一组织全程运输,实行运输全程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统一理赔和全程负责。
它是一种以方便托运人和货主为目的的先进的货物运输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通过二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货物的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与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在组织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国际多式联运。
构成多式联运的基本条件有:1.必须要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
该运输合同是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责任与豁免的合同关系和运输性质的确定,也是区别多式联运与一般的多种货物运输方式互相联结完成同一货物运输的主要依据。
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该单证应满足不同运输方式的需要,并按单一运费率计收全程运费。
3.必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进行的连续运输。
4.货物在运输全程的责任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
该多式联运经营人不仅是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当事人,也是多式联运单证的签发人。
当然,在多式联运经营人履行多式联运合同所规定的运输责任的同时,可将全部或部分运输委托他人(分承运人)完成,并订立分运合同。
但分运合同的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合同关系。
5.国际多式联运,还必须是通过两个国家以上的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二、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多式联运跟区段运输相比,是一种更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
传统的运输通常按运输方式来划分,如陆运、铁运或水运。
尽管每一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不同的成本和服务属性),但是各运输方式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
“多式联运”是目前的主要趋势,是这些年来在产业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将不同运输方式的最佳方面组合起来,以满足运输使用者的特定运输需要和要求。
国际上率先试办多式联运业务的国家是美国。
刚开始便受到了货主的欢迎。
随后,多式联运扩展到国际多式联运,在北美、欧洲和远东地区开始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20世纪80年代,国际多式联运已逐步在发展中国家实行。
目前,国际多式联运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受到国际航运界的普遍重视。
1980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会议上缔结了《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
该公约在30个国家批准,加人一年后生效。
它的生效对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为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国际发展前进的方向是跟着多式联运发展的。
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①使托运、结算及理赔手续更为简化,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
在国际多式联运方式下)无论货物运输距离有多远,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且不论运输途中货物经过多少次转换,所有一切运输事项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办理。
托运人只需办理一次托运,订立一份运输合同,一次支付费用,一次保险,从而省去托运人办理托运手续的许多不便。
同时,由于多式联运采用一份货运单证,统一计费,因而也可简化制一单和结算手续,节省人力和物力。
此外,一旦运输过程中发生货损货差,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从而也可简化理赔手续,减少理赔费用。
②通过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和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从而提高货运质量,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在国际多式联运方式下,各个运输环节和各种运输工具之间配合密切,衔接紧凑,货物所到之处中转迅速、及时,大大减少货物的在途停留时间,从根本上保证了货物安全、迅速、准确、及时地运抵目的地,也相应地降低了货物的库存量和库存成本。
同时,多式联运通过集装箱为运输单元进行直达运输,尽管货运途中需经多次转换,但由于使用专业机械装卸,且不涉及糟内货物,因而货损货差事故大为减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货物的运输质量。
③通过降低运输成本,节省各种支出。
多式联运的特点就是可实行门到门运输,因此对货主来说,在货物交由第一承运人以后即可取得货运单证,并据以结汇,从而提前了结汇时间。
这不仅有利于加速货物占用资金的周转,而且可以减少利息的支出。
此外,由于货物是在集装箱内进行输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可相应地节省货物的包装、理货和保险等费用的支出。
④通过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对于区段运输而言,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营人自为政,自成体系,因而其经营业务范围受到限制,货运量有限。
而一旦由不同的经营人共同参与多式联运,经营的范围可以大大扩展,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现有设备作用,选择最佳运输线路组织合理化运输。
⑤其他作用。
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思:使得政府部门对整个货物运输链的监督与管理的加强;保证本国在整个货物运输过程中获得较大的运费收人配比例;有助于引进新的先进运输技术;减少外汇支出;改善本国基础设施的利用状况;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指导职能,保证使用对环境破坏最小的运输方式,达到保护本国生态环境的目的。
对于一国范围内的多式联运,也具有简化手续、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货运质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管理水平等优点。
三、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应具备的条件国际多式联运涉及多种运输方式,是由多种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
因此,开展国际多式联运应具备比单一运输方式更为先进、更为复杂的技术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国际多式联运线路与集装箱货运站这是多式联运的硬件设施条件。
联运线路是多式联运的通道。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需要用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货运站的设施与技术如果不够,就无法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多式联运根本无法开展。
2.建立国内外联运网点国际多式联运是跨国运输,不可能仅由一国一家完成,需要国内外有关单位的共同合作才能进行有效的联合运输。
因此,经营国际多式联运必须根据业务的需要建立国内外业务合作网,负责办理国内外运输、交接手续。
在国外建立联运业务合作网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①订立协议,建立业务代理关系。
②在国外货运公司人股,或同国外货运公司搞联营或合营。
③在国外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独立承办自己的运输业务。
多式联运经营人可在一些重点地区、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甚至子公司,作为全权代表,处理一些货物交接、揽货、出运等过程中的一系列业务。
以上3种方式采用较多的是第一种方式,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大都是一些较大的货运公司采用。
3.制定多式联运单一费率国际多式联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采用单一费率,因此经营多式联运要制定一个单一的联运包于费率。
由于多式联运环节多,费率又是揽取业务的关键,所以制定单一费率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制定的费率具有竞争性,以利于联运业务的顺利进行。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全程运费主要由运输费用(国内外内陆段运费、海运段运费或国际铁路、航空运费)、经营管理费用以及利润三大部分组成。
该单一费率因货物的交接地点和业务项目的不同而异。
4.制定国际多式联运单据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必须具有自己的多式联运单据或提单。
多式联运单据是经营人与货主之间运输合同的证明,它具有有价证券的性质,可以进行转让和向银行抵押贷款。
5.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①保证各部门之间工作的紧密衔接。
②建立掌握货运信息的工作制度。
③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
四、国际多式联运的现状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陆桥运输线是北美大陆桥。
据统计,从远东到北美东海岸的陆桥运输方式通常比采用全程水运方式要快1-2周。
例如,集装箱货从日本东京到欧洲鹿特丹港,采用全程水运(经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通常约需5-6周时间,而采用北美大陆桥运输仅需3周左右的时间。
随着美国和加拿大大陆桥运输的成功营运,北美其他地区也开展了大陆桥运输。
墨西哥大陆桥就是其中之一。
该大陆桥横跨特万特佩克地峡,连接太平洋沿岸的萨利纳克鲁斯港和墨西哥湾沿岸的夸察夸尔科斯港,陆上距离182。
公里。
墨西哥大陆桥于1982年开始营运,目前其服务范围还很有限,对其他港口和大陆桥运输的影响还很小。
(一)发展中国家发展多式联运的障碍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不能提供完善的多式联运服务,或表现为运输成本高、服务水平差,或表现为不能实现国内与国外网络对接,或表现为当地没有经营者可以提供此类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多式联运的要求高。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多式联运和物流服务发展的滞后与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制约两种现象己形成恶性循环。
制约多式联运和物流服务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技术、安全性、便利措施、法律框架和市场准人等方面。
1.基础设施和技术尚需完善在多式联运中,最主要运输方式是集装箱运输。
其中船舶、港口、铁路、公路、机场、集装箱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必须要有较高的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满足集装箱运输的需求。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基础设施由于缺乏资金投人,显得十分薄弱。
有些国家即使有投资,但维护也比较差,这是运输经营者不能开展多式联运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同时,集装箱运输还要求运输各个环节中的操作人员少而精,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另外,如同以前货物集装箱化一样,当今信息和通信技术基本改变了国际贸易和运输的方式。
对引进新技术比较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既需要对基础设备投资,也需要修订相关的法律与规则。
2.安全问题带来额外支出在国际物流与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出口竞争力的降低的因素有:盗窃和意外事故不仅引发直接损失。
特别是在港口或其他货物转换运输方式的地点,安全风险仍然很高。
当一个国外的承运人要对跨国家和地区的运输过程中的所有风险承担责任时,发展中国家法律的不确定性或不健全成为多式联运发展受阻的原因之一。
3.便利措施不能完全配套贸易与运输的便利措施包括海关改革、过境协定、程序和单据的简化和统一等,所以贸易与运输的便利措施非常广泛,这对国际物流和多式联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货物和船舶的跨国大移动,需要大量的控制与监测。
但控制多大范围、历时多长,成为物流服务和多式联运计划与操作的重要制约因素。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清关时间通常是发达国家的2-5倍,这严重阻碍贸易的顺利进行。
4.法律框架缺席造成诉讼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大多数国际贸易都是以“门到门”运输为基础的,由合同的缔约一方(承运人)承担全部运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