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风险管理办法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1
高风险隧道突发事件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标段隧道施工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分部,各工区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职责,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及时防范化解或减少风险,以较低管理成本获取最大安全保障,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结合分部、各工区隧道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工区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风险管理,以保证评估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确及时。
第三条隧道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
(二)建立健全隧道风险管理体系第四条集团公司成立了包保组,由翁行炎副总经理任组长。
第五条为加强隧道风险管理和体系建设,分部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周长斌副组长:卢海江成员:李华宇张成刚田潮江崔淑斌高峰段明辉汤世效吕培良胡云丰邱家连王正龙汪本钢庞生和由安全总监李华宇负责风险隧道安全管理;总工程师张成刚负责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胡云丰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隧道风险管理的预测、评估、论证和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对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进行风险的监控和跟踪。
第六条各工区也要成立以工区长为主任的隧道风险管理小组,把每个风险管理逐个落实,做到及时辨识、检测、评估、上报和具体施工中的设计和管理。
(三)隧道风险管理职责第七条风险管理办公室(安质部)的主要职责1、根据工程特点及《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组织风险管理工作;2、督导各工区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3、组织对高度和极高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审查;4、必要时委托相关专业机构进行风险监测;5、检查、监督、协调、处理评估工作的有关问题;6、负责风险排除处理措施方案的审批,并对实施性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工程部的主要职责1、参加和参与隧道的辨识和评估工作;2、提供隧道设计图纸及说明中有关风险源、风险点的地质水文资料,从技术角度上提出风险形成的分析、处理意见和措施;3、对各工区进行有关风险的技术交底和资料交接;4、发现风险地段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按程序进行变更;5、参与风险的处理方案、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阶段的监督、跟踪和验收。
一、总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隧道施工项目,包括隧道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阶段。
三、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 安全风险识别(1)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全面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安全风险识别应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机械设备、人员操作、环境因素等方面。
2. 安全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可控性。
3. 安全风险控制(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等。
4. 安全风险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责任。
(2)加强安全风险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5. 安全监督与检查(1)施工单位应设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2)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事故报告与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按规定及时报告事故,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责任。
四、责任与义务1. 施工单位应承担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2. 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3.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施工单位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
隧道风险管理办法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隧道工程建设在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有必要建立健全隧道风险管理办法。
本文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对隧道风险管理办法进行探讨。
二、风险识别1. 地质风险:隧道工程建设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岩溶、断层、软弱地层等,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涌水等地质灾害。
2. 施工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水位高、土体稳定性差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3. 安全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恶劣,容易出现坍塌、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
4. 环境风险:隧道工程建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如地表沉降、地下水系统破坏等。
5. 管理风险:隧道工程建设涉及多个参建单位,如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管理协调不到位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质量问题等。
三、风险评估1. 定性评估: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 定量评估: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进行量化分析。
3. 综合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结果,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四、风险控制1. 技术措施:针对地质风险,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盾构法、冷冻法等;针对施工风险,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监控,确保施工安全。
2. 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 安全措施: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4. 环境措施:采取措施减少隧道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地表沉降监测、地下水保护等。
五、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识别出可能影响隧道工程建设的各种风险。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范本公路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
以下是一个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范本,具体包括四个部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
一、风险识别1. 规划阶段风险识别- 地质灾害:通过地质勘探、地质灾害历史记录等方式,对隧道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估,识别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 水文条件:了解隧道所在地的水文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情况等,以评估水文灾害的可能性。
- 施工风险:根据施工计划,识别可能引发的施工风险,如钻孔爆破、土方挖掘等。
2. 设计阶段风险识别- 结构安全:通过结构设计、材料选用等方式识别结构安全上的潜在风险,如地层沉降、洞室稳定性等。
- 施工工艺:评估施工工艺中的高风险项,如顶管施工、支护工法等。
- 交通安全:考虑隧道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如出入口设计、通风系统等。
二、风险评估1. 风险概率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评估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
2. 风险影响评估:根据风险事件发生后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评估风险的影响级别,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
3. 风险等级评估:综合考虑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对各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三、风险控制1. 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控制: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和工艺,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设备控制:确保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 人员管理控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 管理控制: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管要求。
2. 监控措施: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
- 配备专业监测设备,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XXXXX隧道风险管理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1)XX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办法(暂行)2)《XXX隧道风险管理实施细则》3)《关于贯彻落实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指导原则的通知》4)关于落实《XXXX路隧道风险管理实施细则》5)XXX隧道设计图纸6)施工前期XXX隧道隧址的水文地质勘察相关资料;7)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发布TZ214-2005 2005-09—22);8)已经监理、业主审批的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专项实施方案。
2.工程概况2.1那禄一号隧道概况本隧道位于XXXX区间,全线都位于直线上坡段上,纵坡坡率为0。
71%。
线路设计横坡为双面坡,横坡坡率为2%。
进口里程为D1K252+800,出口里程为D1K253+620,全长820m。
2.2地形地貌隧道隶属丘陵剥蚀地貌,地形起伏大,地面高程170~305m,相对高差10~135m,隧道全长820m,最大埋深110m,隧区自然坡度25°~40°,坡面植被多为灌木,植被茂密,荆棘密布。
隧道进出口均无路前往,交通条件十分困难.2.3气象特征隧址区年平均气温为22。
2℃,极端最高气温为39.2℃,极端最低气温为3℃,年平均降水量为1323mm,年最大降水量为1833。
6mm,年最小降水量89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5天,年平均蒸发量为1232。
5mm,年平均雾天数为113天,年平均绝对湿度为22。
3HPA. 2。
4工程地质特性隧区地表多为第四系及基岩全、强风化层出露。
D1K252+806处发育一断层,断层走向与线路走向交角为65°,断层附近岩性均为砂岩、泥岩(T2b2),破碎带宽度约40m,厚度大于40m;D1K253+529处发育一逆断层,断层走向与线路走向交角为66°.断层下盘岩性为砂岩、泥岩(T2b2),岩层产状为N55°W/58°SW;下盘岩性为砂岩夹泥岩(T2b3),岩层产状为:N10°E/52°SE、N10°W/63°NE。
隧道安全管理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一)为加强隧道安全管理,确保隧道运行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依据《隧道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隧道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第二章隧道管理单位第三条隧道管理单位的职责(一)负责隧道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隧道的安全、畅通。
(二)组织制定隧道安全管理制度、紧急预案等相关文件。
(三)开展隧道安全教育培训,提升隧道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组织隧道的巡查、检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条隧道管理责任制(一)建立隧道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
(二)制定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科学评估隧道的安全风险。
(三)履行隧道事故应急管理责任,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隧道安全设施第五条隧道安全设施的设置(一)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设置隧道的安全标志、照明、通风等设施。
(二)确保隧道内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畅通有效。
第六条隧道安全设施的维护(一)建立隧道安全设施维护制度,定期对隧道设施进行巡查和维护。
(二)对发现的隧道安全设施故障或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四章隧道安全管理第七条隧道管理计划(一)制定隧道管理计划,明确隧道管理工作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节点。
(二)建立隧道管理档案,记录隧道的管理情况和安全事故处理情况。
第八条隧道巡查和检测(一)组织隧道的巡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二)定期进行隧道的结构、设备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其安全性能。
第九条隧道安全培训(一)开展隧道安全培训工作,提升隧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二)加强对隧道安全常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
第十条隧道事故应急管理(一)建立隧道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应急职责和处置流程。
(二)定期组织隧道事故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第五章督查与考核第十一条隧道安全督查(一)建立隧道安全督查制度,定期对隧道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隧道风险管理办法一、前言隧道已经成为当代交通建设的重要按钮,随着隧道建设的增加,隧道事故也日益显著。
隧道风险管理是现代隧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分析和治理隧道的可能风险,可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保证道路通行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隧道风险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方案。
二、隧道风险分类及评价标准隧道风险管理应从隧道的质量,状况和使用环境等多角度展开分析。
综合考虑隧道的各方面因素,对隧道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价。
1. 风险分类隧道风险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性质风险:指各种可能引发的不良事件,如车辆撞击、火灾等。
2.后果风险:指发生事故的后果,如人员伤亡、设施损失等。
3.等级风险:指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对隧道的安全等级的影响。
2. 评价标准评价隧道的质量、安全以及相关风险,可以根据以下考虑因素:1.设施质量、安全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2.隧道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3.特殊情况,比如恶劣天气等;4.车辆流量以及流量峰值等;5.隧道使用环境,如邻近公路和地形。
6.风险评价对隧道建设会产生的影响三、隧道风险管理办法1. 风险评估在建设隧道之前,需要从各方面考虑隧道的建设和运营,评估隧道的设计和操作安全性。
对于隧道的风险评估,需要从隧道的结构设计,材料质量,使用功能,地理环境和各个可能涉及到的方面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证方案。
2. 风险预警针对隧道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不同情况,制定补充的防范计划并进行风险预警。
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定期评估隧道安全的情况,预测未来可能会产生的隧道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3. 应急措施做好应急措施,是隧道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果发生事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和相关单位组织救援资源和力量,保障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4. 风险监控隧道风险监控是整个隧道风险管理的关键,综合应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及传感器等信息监测设备,捕捉风险发生模式和隧道风险事件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隧道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公司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1.总则1.1为规范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预防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集团公司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所涉及的隧道工程风险是指由于客观存在不良地质及复杂环境风险因素,可能出现瓦斯(有毒气体)、突泥涌水、坍塌、岩爆、软岩大变形,以及由于施工可能引发既有构筑物、管线过量隆降和变形等安全质量的风险。
1.3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范围采用矿山法及盾构法施工的铁路、公路、地铁、水工隧道及类似坑道工程。
1.4对于其它特殊风险的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评估与管理应参照本办法执行。
2.一般要求2.1所有隧道工程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专项施工方案。
2.2铁路工程应按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开展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公路工程应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1—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开展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城市地铁工程应依据《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开展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水利、水电等工程如无相应文件规定,可结合工程特点参照上述文件执行。
2.3隧道工程应在洞口对每个工作面的风险状态及应急预案进行明确标示,内容应包括风险描述、监测方案、应急预案、风险预警信号、相关责任人等。
2.4施工过程中应强制性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国资委、国家铁路局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以有效防范隧道施工发生重大险情,坚决遏制隧道坍塌事故的发生。
2.5 隧道工程施工除应遵守本办法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
3.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工作应按照相应流程逐步开展,通过安全风险评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方案论证与审批、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启动相关预案、细化并实施风险处理方案、解除风险预警等工作,使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1总则1.1 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管理的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参建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管理要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1.3 公司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新成果、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风险工点进行动态调整。
1.4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管辖的隧道风险管理。
2 管理机构与职责2.1 公司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技术方案组、现场工作组,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行隧道风险管理。
2.1.1 领导小组组长:公司总经理副组长:公司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设计院主管副院长、监理公司总监、施工单位集团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组员:公司工程、安质部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设计院项目经理、监理站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外聘专家2.1.2 技术方案组组长:公司总工程师组员:公司工程、安质部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施工单位总工程师2.1.3 现场工作组组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组员:段落指挥部副指挥长、专业工程师,施工单位工程部长、项目分部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监理组长2.2 工作职责2.2.1 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定隧道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2)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3)审批技术方案组提报的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4)检查、监督、协调和处理隧道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5)负责事故抢险组织、指挥等工作。
隧道风险管理方法隧道风险管理方法一、引言现代交通建设越来越倾向于地下交通,地铁、隧道等建设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同时也带来了隐匿的风险。
例如2002年芬兰赫尔辛基往圣彼得堡的高速道路隧道发生严重火灾,造成11人死亡,因此,隧道风险管理方法的订立显得尤为紧要。
二、风险评估隧道风险评估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洞顶稳定性评估;(2)洞壁稳定性评估;(3)隧道内部地质条件评估;(4)隧道施工次序评估(5)隧道存在的设施设计评估(6)消防安全评估这些评估需要依靠结构工程师、地质学家和安全专家的评估结论,对隧道风险评估实行定期检查,发觉隧道损坏、地面沉降、水渗漏等异常情况立刻实行措施。
隧道风险评估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规范化、定量化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
规范化的评估方法是基于已经订立的机构所供给的指南和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设计规范、建筑规范等。
定量化的评估方法则需要基于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如数学建模等。
现代分析方法则是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分析。
三、防备措施(1)加强人员安全管理通过培训隧道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清楚了解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流程。
订立并贯彻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工人身体不适、身体上存在不适因素的必需暂时停止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2)设备安全监督隧道运营过程中的设备安全监督是特别紧要的一项工作。
需要加强对各种设备的维护,可以定期开展测试、维护和修理和校准。
行车道和轨道系列设备的状态应当常常监测,适时发觉问题并进行处理,这是确保车辆和人员安全的必要措施。
(3)隧道应急救援设计隧道应急救援队伍,该队伍应当拥有专业的技能并具有特别培训。
提前做好应急救援计划和救援设备的准备工作。
(4)消防设备对于隧道环境的安全管理尤其紧要,由于隧道在不可避开的情况下常常会发生火灾。
因此,建设隧道的时候就必需考虑到消防设备布局的布置。
设备应当能够起到适时掌控和扑灭火灾的作用。
四、结论隧道建设和运营可能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因此,隧道风险管理方法的订立是特别紧要的。
一、总则为加强隧道工程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隧道施工与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隧道工程项目部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小组职责:(1)负责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2)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安全风险培训和教育;(4)监督检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5)对违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三、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1. 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辨识:(1)对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进行风险辨识;(2)对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因素进行风险辨识;(3)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进行风险辨识。
2. 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评估;(2)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四、安全风险管控措施1. 重大风险管控:(1)制定专项应急预案;(2)采取隔离、封闭、监测等措施;(3)加强现场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较大风险管控:(1)制定专项安全措施;(2)加强现场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3)对存在较大风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3. 一般风险管控:(1)加强现场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对存在一般风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4. 低风险管控:(1)加强现场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对存在低风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五、安全风险培训与教育1. 隧道工程项目部定期组织安全风险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对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培训。
3. 对存在较大风险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六、监督检查与奖惩1. 隧道工程项目部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隧道安全管理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隧道的安全管理,保障隧道的正常运行,保护隧道使用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本办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隧道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隧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
第四条隧道的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隧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加强科技应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条隧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机制。
第七条隧道的安全管理情况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
第八条隧道经营管理单位应加强对隧道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明确安全责任。
第二章隧道设施的安全管理第九条隧道设施的安全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隧道设施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隧道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应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隧道设施的更新改造工作应根据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进行,提高设施的安全水平。
(四)隧道设施的监测和报警系统应及时准确地对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预警。
(五)隧道设施的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应配备完善,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十条隧道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隧道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合作机制,共同维护隧道的安全。
第三章隧道使用人员的安全管理第十二条隧道使用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和隧道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和行驶。
第十三条隧道使用人员应熟悉隧道的交通规则,遵守交通信号,确保交通秩序和安全。
第十四条隧道使用人员应严禁超速行驶、不按线行驶、占用对面车道和擅自变更车道等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隧道使用人员应保持车辆在隧道内的安全距离,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第十六条隧道使用人员应保持车辆正常运行,如发生故障应尽快将车辆移离隧道,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警示。
一、总则为了加强隧道工程的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工作贯穿于隧道工程的各个环节。
2. 责任明确: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3. 综合治理:采取技术、管理、法律等多种手段,确保隧道工程安全。
4. 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隧道工程安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隧道工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隧道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领导。
2. 设立专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的具体实施。
3. 各施工班组设立安全员,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1. 隧道工程开工前,对施工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持续辨识,及时调整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 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对高风险作业进行重点监控。
五、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严格执行隧道工程作业许可制度,对高风险作业进行审批。
4.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5.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六、事故报告与处理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3. 事故调查组依法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4. 依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准。
风险隧道安全防范措施及管理办法我标段仍有13座隧道未贯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了加强隧道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施工风险,强化人员风险意识,杜绝事故发生,提高隧道施工管理水平,特制定以下措施:一、实行隧道工程风险管理1、成立风险隧道管理领导小组。
经指挥部研究决定,从即日起成立中铁一局西平铁路工程指挥部风险隧道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指挥长担任,副指挥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组员由指挥部工程部、安质部及各项目经理和总工组成。
小组对中度风险隧道按每月不少于2次检查,低度风险隧道按每月不少于1次的检查督导。
风隧道险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组长:马海民副组长:黄钊管德鹏孟宪魁组员:贾清江薛崇宪张卫东李雪峰张秦史爱军邵崇义杨忠强王金勇胡利军要求各项目部成立相应风险隧道检查小组。
项目部经理应对管段内隧道安全负全责,副经理对隧道实行风险包干管理,要求项目部经理对中度隧道检查频率不少于2次/周,副经理不少于4次/周,工区负责人不少于1次/天的检查频率。
专职安全质量监察员,对项目部管段内的每座隧道进行1次/天的检查,并应有检查记录和意见。
2、按风险等级做好应急工作。
开工伊始,西平公司已经组织了对全线隧道的风险评估工作,并最终评定了风险等级。
要求各项目部按隧道风险等级和风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应对措施;对各隧道存在的风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以及做好应急演练工作。
二、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各项目部应根据设计院下发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及时的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遇到地质有明显变化且与设计有差异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
以便设计单位迅速研究提出处理方案。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三、加强隧道三、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1、安全组织措施。
各项目部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认真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及动态管理措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分析施工进展和现场施工组织的情况,结合现场实际,落实安全保证措施。
十四、隧道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隧道施工阶段是隧道风险管理过程的核心,也是隧道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
随着工程进展,风险在不断变化,各项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损失也在不断改变。
因此,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应以先期各阶段完成的风险管理为基础,进行风险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为此,制定了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办法。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二条项目经理部二分部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行隧道风险管理。
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经理副组长: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部二分部副经理、安全总监组员:安全质量部部长、工程管理部部长、物资设备部部长、架子队队长、架子队技术负责人。
第三条工作职责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定隧道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2)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3)组织编制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4)检查、监督、协调和处理隧道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5)建立专家评审组,组织I、II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论证;(6)检查技术方案落实情况;(7)负责事故抢险组织、指挥等工作;(8)对重大风险源进行全过程的卡控;(9)根据揭示地质,提请调整隧道风险等级和变更技术方案。
第四条项目经理部二分部工程管理部负责隧道风险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收集信息、建立工作台帐、提请领导小组开会研究有关事项、编发会议纪要,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第三章风险管理第五条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参加,负责本项目管辖隧道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准则。
第六条技术层以项目经理部二分部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方案机构,负责本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管辖隧道的风险评估和技术方案制定报建设单位审批。
第七条作业层要成立以副经理、架子队队长负责的现场卡控机构,负责按经过评估和审定的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并将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报管理机构和技术方案机构。
隧道风险排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隧道安全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所有隧道工程的安全风险排查工作。
第三条隧道安全风险排查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全面排查、科学评估、及时整改、动态管理。
第四条隧道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应由隧道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排查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排查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安全风险排查第五条安全风险排查内容应包括:(一)隧道结构安全:主要包括隧道主体结构、支护结构、排水系统、通风设施等的安全状况。
(二)隧道设备设施安全:主要包括隧道内的交通设施、照明设施、消防设施、监控设施等运行状况。
(三)隧道环境安全:主要包括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水质、噪声、振动等环境状况。
(四)隧道运营安全:主要包括隧道交通组织、交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运营管理状况。
第六条安全风险排查应采取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排查周期不宜超过一年。
第七条安全风险排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并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对于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根据规定采取停产停业、限制使用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安全风险评估第九条安全风险评估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结合隧道工程实际情况进行。
第十条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隧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隧道长度、宽度、高度、交通流量等基本参数。
(二)隧道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
(三)隧道工程的安全风险因素:包括结构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环境安全、运营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四)隧道工程的安全风险等级: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隧道工程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隧道风险管理办法1.总则1.1为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六位一体”的铁路建设管理要求,提高风险隧道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实现云桂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根据云桂铁路建设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管段隧道工程实际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工区管段所有隧道施工。
2.安全生产管理2.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本管段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人员到位,责任到人。
2.2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由工区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
2.3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要有时间、有要求、明确检查重点。
2.4安全检查应保留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整改,并有相应复查记录及整改措施。
2.5工区根据施工需要,配备现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2.6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应在上岗前对施工人员讲明安全注意事项并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情况。
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不得打赤膊、穿拖鞋上岗工作。
对于违反规定者,现场管理人员应责令其离开现场。
2.7机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施工。
不得擅离岗位,不得酒后操作机械。
在上岗前要进行身体检查和技术考核,合格人员方可上岗操作。
3.施工过程安全3.1隧道施工应作为安全标准工地建设的重点,认真编制工地安全实施标准,全面规划,合理安排,规范指挥行为、作业行为和现场生产设施,实施标准化管理。
3.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按照《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和设计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科学选定开挖、支护、衬砌方法和工艺,制定详细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补充完善,并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软弱围岩、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或浅埋、偏压、滑坡地段隧洞,应组织技术论证,确定钻暴、掘进、支护方案。
3.洞内施工应由值班领工员统一指挥,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开挖,衬砌和运输作业,减少交插和相互干扰。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隧道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隧道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1目的本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识别管网建设工程隧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防范诸如隧道坍塌、涌水突泥、瓦斯爆炸等安全风险,规范隧道工程安全施工行为,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管网建设工程山体穿越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术语和定义3.1涌水突泥:指地下工程(如隧道)施工中遇到暗河、溶洞、承压水等不良地质情况发生较大(以上)规模的涌水、涌泥事故,一般以水、淤泥、泥砂为载体迅速突出,是隧道施工特别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一般地质条件下不易发生,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3.2瓦斯:从煤(岩)层内逸出的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的有害气体。
3.3钻爆法:通过钻孔、装药、爆破开挖岩石的方法,简称钻爆法。
3.4光面爆破: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后起爆,以形成平整的轮廓面的爆破作业。
3.5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掌子面的超前钻探、超前导坑或各种类型的地球物理探测等手段来查明隧道岩体的状态、特征以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和性质,预测前方未施工段地质情况的方法。
掌子面:地下工程或采矿工程中的开挖工作面3.6初期支护:当设计要求隧洞的永久支护分期完成时,隧洞开挖后及时施工的支护,称为初期支护。
新蒲新区高新快线道路工程编制: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中建四局遵义市新蒲新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编制日期:二0一一年三月隧道风险管理办法一、总则1.1、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中建四局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参建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管理要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1.3、项目部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新成果、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风险工点进行动态调整。
1.4、本办法适用于中建四局遵义市道路工程项目部二分部管辖的隧道风险管理。
二、隧道工程安全方针与目标2.1、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2.2、安全管理目标:2.2.1、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责任事故。
2.2.2、杜绝责任死亡事故,责任重伤率小于0.12人/每亿元产值2.2.3、杜绝严重塌方、突水、突泥事故;2.2.4、杜绝火灾、爆炸事故;2.2.5、杜绝爆破物品丢失事故。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3.1项目部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技术方案组、现场工作组,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行隧道风险管理。
3.1.1、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任刚副组长:项目部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王建龙、梅刚;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设计院总负责人卜卫国、毛志友;隧道工区工区长曹国强。
组员:工程副部长张庆余;安全部陈小霞、郑勇;隧道工区副工区长姚凯、成员范俊杰、毛济成、岳志宇、王维、龙志豪;各个隧道施工队队长以及外聘专家等。
3.1.2、技术方案组组长: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组员:项目部工程部长赵永亮;隧道工区长曹国强;副工区长姚凯;施工员毛济成、岳志宇以及各隧道施工队技术负责人。
3.1.3、现场工作组组长:隧道工区长曹国强组员:隧道副工区长姚凯;成员范俊杰、岳志宇、王维、龙志豪、毛济成。
3.2、工作职责3.2.1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定隧道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2)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3)审批技术方案组提报的I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4)检查、监督、协调和处理隧道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5)负责事故抢险组织、指挥等工作。
3.2.2、技术方案组职责:(1)审查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审批;(2)审批I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3)分级建立专家评审组,组织I、I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论证;Ⅰ、Ⅱ级风险隧道专家组成员为:地质专家、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项目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王建龙、梅刚;工程部长赵永亮;安全部、质量部陈小霞、郑勇;各隧道施工协作队队长、技术负责人。
(4)检查技术方案落实情况。
(5)定期组织专家对重大疑难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查。
(6)根据现场工作组提报的资料,动态调整隧道风险等级。
3.2.3、现场工作组职责:(1)按项目部标准化管理要求和各个隧道安全专项方案,组织现场落实批准的隧道风险技术方案;(2)对重大风险源进行全过程的卡控。
(3)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4)组织各个隧道施工协作队技术负责人论证其它隧道施工方案;(5)根据揭示地质,提请调整隧道风险等级和变更技术方案。
3.3、项目部工程部在领导小组和技术方案组领导下,负责隧道风险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收集信息、建立工作台帐、提请领导小组和技术方案组开会研究有关事项、编发会议纪要,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四、风险管理4.1、各参建单位按照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程序,对隧道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4.2、参建各方应积极开展隧道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等级,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落实风险管理内容。
4.3、施工单位要按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三个层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4.3.1、管理层要成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负责本标段隧道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准则,保证。
4.3.2、技术层要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方案机构,负责本标段隧道的风险评估和技术方案制定报建设单位审批。
4.3.3、作业层要成立以项目副经理、项目分部经理、现场作业队长负责的现场卡控机构,负责按经过评估和审定的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并将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报管理机构和技术方案机构。
4.4、各参建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准则。
4.5、风险评估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各参建单位应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4.5.1、公司组织设计单位在开工前完成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工作。
4.5.2、施工单位应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测,施工阶段的主要风险源为:(1)设计文件提示的断层破碎带、富水破碎带、不同岩性接触带、浅埋段、岩溶水水平循环带、高水压地段、溶腔、穿越水库和公路段、高瓦斯地段、高地应力地段、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地段及洞内与地表水力联系强的地段。
(2)超前地质预报异常地段。
(3)监控量测异常地段。
4.5.3、当超前地质预报或监控量测出现异常时,应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现场工作组,现场工作组应立即组织初步评估。
当初步评估结果为高度和极高风险时,报技术方案组组织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技术方案。
4.6、风险控制工作包括风险预警和施工过程控制。
4.6.1、风险预警(1)隧道施工协作队应在洞口设置红、橙、黄、绿指示灯,向作业人员提示当天隧道施工风险等级。
绿灯表示风险等级低,黄灯表示高度风险,橙灯表示极高风险,红灯表示发生事故正在抢险。
(2)隧道施工协作队在接近安全风险源前应向参建各方发出预警,现场工作组接到预警后,要组织检查技术方案,加强过程控制,指定专人包保,保证施工安全。
4.6.2、施工过程控制(1)、风险隧道施工必须以“四化“手段为支撑,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2)、贯彻落实局“五个一”工作,即“一块牌、一根管、一根棍、一把尺、一张椅”,具体实施办法见附件。
(3)、人员培训a 、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对施工队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b 、隧道施工协作队负责人和隧道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和逃生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任职。
c 、项目部隧道工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应有台帐,新进场人员和换岗作业人员岗前培训学时不少于20 学时,其它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0 学时。
(4)、项目部必须针对每个隧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设备配备、劳力和材料安排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经批准后执行。
各个专项施工方案中应针对可能遇到的坍方、突泥突水、岩爆、瓦斯爆炸和大变形等事故的危险因素制定专门的控制措施。
(5)、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项目部制定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执行。
(6)、施工监控量测是确保隧道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项目部制定的《隧道监控量测管理办法》执行。
(7)、安全技术交底执行项目部、工区、隧道施工协作队班组、作业人员逐级交底制度,使作业人员熟知各工序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安全。
(8)、隧道各工序施工前,必须坚持班前安全讲话,强调有针对性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9)、隧道开挖必须严格执行确定的工法,当隧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
变换开挖工法必须报批。
(10)、控制开挖循环进尺。
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开挖循环进尺。
全断面开挖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0 米;台阶法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5 米;分部法开挖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0 米。
当设计文件对开挖进尺另有要求时,按设计文件办理。
(11)、在洞口和掌子面附近悬挂揭示牌,标识施工的里程段落、支护参数、开挖进尺要求和注意事项,提醒作业人员规范施工,同时便于检查人员核对。
(12)、隧道洞内必须设置救生应急管。
救生应急管采用直径108 毫米,壁厚5 毫米无缝钢管,自掌子面连通到距掌子面最近二衬完成地段。
(13)、在二衬端头设置作业人员休息区,供侯班人员和休息人员使用,尽量减少掌子面人员数量。
(14)、在掌子面附近边墙上悬挂救急箱,箱内放置救急药品和不易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应对突发事故;药品和食物定期更换。
(15)、当钢架侵入限界必须更换时,严格按照《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工法和步骤实施。
(16)、对未衬地段建立巡检机制。
交接班时接班安全员对未衬地段的初期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时其他人员方可进入掌子面,发现异常变形和较大裂纹通知上班掌子面人员撤离,报项目部领导,由项目部安排对该地段加固处理。
当班作业时由当班安全员检查2~3 次,按上述流程进行办理。
(17)、对富水软弱围岩、岩溶等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必须进行防突涌水专项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8)、当采用注浆堵水措施时,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隧道岩溶注浆管理办法》。
五、应急预案5.1、隧道施工前,各个隧道施工队根据各自管辖的隧道施工段,特点须按《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编制适应该段隧道施工的应急预案。
5.2、参建各施工协作队必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
5.3、应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5.4、隧道施工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人管理,对配备的应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5.5、隧道施工必须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适当位置设置避难、急救场所,避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
5.6、隧道内交通道路及开挖作业等重要场所必须设置安全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应有备用电源并保证光照度符合要求。
5.7、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必须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7.1、设置警报设备的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并在停电时能够识别;5.7.2、使用电源的警报设备应配备备用电源;5.7.3、警报设备应采用手动警报设备、自动警报设备、放置灯、广播设备用的扩音器及其他警报设备,组合使用,互为备用,保证其性能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