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37 MB
- 文档页数:25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1)——建筑与内部设施延安东路260号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于2014年5月12日闭馆。
一年多过去了,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的自然博物馆新馆早已开放,拖着一直没去,主要是新开张人太多。
上海人多,上海人还喜欢轧闹猛,凡是新开张,必定轧破头,所以一直熬着,看时机。
9月25日下午,中秋放假的前一天,估计这一天卖鲜肉月饼的店门口一定轧破头,当机立断去自博新馆,果不其然,新馆门可罗雀,游客稀少,可以静下心来不受干扰地观看拍照。
地铁南京西路站出来,王家沙门口卖鲜肉月饼的队一直排到石门一路转弯,看不见尾,这是两张接片。
不出所料,不远处的石门二路静安雕塑公园人丁罕见,鹦鹉螺状的自博新馆门外,就这么几个人在拍集体照。
正对着馆门的四只红色集装箱上,一只巨型草狼萌萌地坐着,草狼——草做的狼。
自博馆门口,原本防止大客流的分隔铁栏绕着空荡荡的迷宫,看到这玩意就想起世博会。
票价30元,蛮公道的,仔细看可以消磨整整一天,半天脚步要快,大量的文字说明来不及细看消化。
馆内上下一共四层,地面2层,地下2层,按指示牌先上2楼,然后内部坡道回地面层,再由电梯去地下一层和二层。
每周一闭馆休息,下午4:30后不进人,在里面的慢慢看好了。
地下一二层间有个咖啡馆,休息上网都不错,由于人少,到处都有空椅子可坐。
从二楼看下去,地下大厅里放着巨型恐龙骨架模型。
巨大的恐龙模型很有气势,特别是老馆中著名的马门溪龙骨架模型的新复制品,老馆的马门溪龙没有搬过来,进仓库了。
内部建筑线条简洁,空间宽敞,玻璃外墙采光良好,比延安东路的老馆气派多了。
大厅中的数个巨型恐龙骨架模型,由于在眼皮之下,结果真是应了熟视无睹这词,回家想起来,竟然没有走近去看看说明。
地下夹层往上面地下一层的自动楼梯,这些自动楼梯是节能环保的,无人时运行的极慢,一旦人脚踩上去,便迅速运行。
厢式悬挂透明电梯,对使用轮椅和童车的很方便。
下面是互动区,看见活的珊瑚树,但是萤火虫看不见,估计都死了,淡水互动区和海水互动区都关闭,据说水里的小生物都被摸死捏死玩死了。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品介绍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科普、教育、展览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了众多精彩的展品,带领观众走进自然的奇妙世界。
让我们来介绍一下上海自然博物馆里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霸王龙模型。
霸王龙是一种生活在约7000万年前的恐龙,它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龙之一,也是最具有攻击性的恐龙之一。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只栩栩如生的霸王龙模型,它展示了霸王龙的巨大身躯、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爪子,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
上海自然博物馆还展出了丰富多样的化石。
化石是记录生命演化历程的重要证据,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地球上生活过的各种生物。
博物馆里展示的化石有恐龙化石、古植物化石、古动物化石等,它们都是珍贵的宝藏,让人们能够窥探古生物的神秘面纱。
上海自然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展览是关于地震的。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地震的原理、发生机制以及人类对地震的应对措施。
同时,博物馆还配备了模拟地震的体验设备,让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地震的威力,增强对地震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有一个展区专门介绍了中国的自然景观。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从青山绿水到沙漠戈壁,从高山峻岭到平原河流,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这个展区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国各地的自然美景,了解到中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上海自然博物馆还设有一个儿童科普区。
这个区域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通过互动展品、科学实验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这个区域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引导和解答孩子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有一个愉快而有收获的科普体验。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品丰富多样,从恐龙模型到化石、地震展览再到中国自然景观,每一处都充满了知识和趣味性。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科学的奥秘。
上海自然博物馆演化之道介绍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就像一脚踏进了时间的长河,那里藏着地球几亿年的秘密,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演化之旅”,不带钱包,只带好奇心,保证让你大开眼界,直呼过瘾!一进门,那“演化之道”的展区就像个大舞台,缓缓拉开序幕。
首先迎接咱们的,是那些远古时期的“大佬”——恐龙化石。
嘿,你瞅瞅那霸王龙,张着血盆大口,仿佛在说:“小样儿,我当年可是这地盘的霸主!”还有那三角龙,顶着三个大角,就像是摇滚明星的发型,酷毙了!这些大家伙虽然已经变成了石头,但那份霸气侧漏,还是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两眼。
接下来,咱们就像穿越时空的旅人一样,来到了海洋的怀抱。
这里,五彩斑斓的鱼群游弋,巨型海百合缓缓摆动,还有那史前巨鲨的牙齿,一排排整齐排列,让人不禁想起“铁齿铜牙”这个词儿。
你知道吗?这些海洋生物啊,有的温顺如绵羊,有的凶猛似虎狼,它们共同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存与竞争的故事。
再往里走,就是植物界的“进化盛宴”了。
从最早的单细胞藻类,到如今的参天大树,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你看那银杏树,历经亿年风雨,依旧挺拔不屈,简直就是植物界的“老寿星”。
而那些五彩斑斓的花朵,更是争奇斗艳,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因多样而精彩!”当然了,这场“演化之道”的旅行,怎么能少了咱们人类的身影呢?从南方古猿的简陋工具,到现代人类的科技文明,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
站在那些仿真的原始人洞穴前,我仿佛能听到他们敲打石器的声音,感受到那份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渴望。
最让我震撼的,还是那些关于生物灭绝与复兴的展览。
每一次大灭绝,都像是一场残酷的洗牌,无数生命就此消失。
但生命总是那么顽强,每一次毁灭之后,总有新的生命形态崛起,继续书写着地球的故事。
这就像咱们常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走出上海自然博物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慨。
这场“演化之道”的旅行,不仅让我见证了生命的奇迹与多样性,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上海自然博物馆美篇摘要:一、上海自然博物馆简介1.博物馆的地理位置2.博物馆的历史沿革3.博物馆的规模与特色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内容1.生命起源与演化2.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3.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4.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三、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与科研功能1.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2.学术研究与交流3.自然历史知识的普及四、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及意义1.提升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2.激发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3.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文: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我国上海市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内。
自2004年开馆以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始终致力于向公众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上海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馆内分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展览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地质矿石等自然历史遗产,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标本。
此外,博物馆还拥有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如4D影院、科普实验室等,使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涵盖了生命起源与演化、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地球诞生以来生物的演变历程,目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可以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除了展示功能外,上海自然博物馆还具备科普教育与科研交流等功能。
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如讲座、展览、亲子活动等,旨在普及自然历史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总之,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我国一座重要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对于提升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激发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自然博物馆介绍上海自然博物馆介绍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中国上海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黄浦江畔的人民大道,是上海最重要的文化和科研机构之一。
下面是对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介绍:1. 建筑与馆藏: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筑设计简洁,现代感十足。
占地面积达到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
博物馆内展出了众多具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植物、动物、地质和古生物标本,包括恐龙化石、古代石器、矿石和珍稀植物等。
2. 主题展览: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丰富多样的主题展览,涵盖了地球的起源、生物多样性、智能科技等多个领域。
通过沉浸式的展览方式,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珍稀动物标本、大型化石,并通过科普展板和多媒体技术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3. 交互式体验:上海自然博物馆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体验。
在博物馆内,游客可以参与各种交互式展览项目,如触摸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和实验室体验等,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4. 科普教育:上海自然博物馆致力于科学普及和教育事业。
博物馆设有讲座、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资源。
此外,博物馆还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和教育背景的定制化教育活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
5. 社会影响:上海自然博物馆在当地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还是一个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教育机构。
博物馆定期举办特展、科技嘉年华和国际交流活动,吸引了海内外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总之,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个汇集自然科学知识、文化传承和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
通过丰富的展览、交互式体验和科学普及活动,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索自然、了解科学的知识殿堂。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乐趣和启发。
上海自然博物馆1、!!上海建设科技#$$%年第期!绿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以下简称自博馆〕位于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中,周边被山海关路、石门二路、北京西路、成都北路围合。
建成后将成为讨论、收藏和展示自然科学奇迹的场所,其建设规模、展品存量、展示手段等,将表达国内一流博物馆水准,每年估计有超过#$万参观者造访。
自博馆地上建筑用地面积#$#%’#,地下建筑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建筑物地上+层、地下#层,总高*’。
自博馆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壳体,又是绿色,故称之为“绿螺”,自博馆2、内部参观流线围绕中心景观布置,螺旋上升的绿色屋面从雕塑公园内升起,使人联想到螺壳体的和谐形式和构成比例。
自博馆的功能被支配在这一绿色长带下的空间中,并围合出一面椭圆形水池,成为参观流线所围绕的中心焦点〔见封面〕。
设计从山、水、陆地、岩石等自然元素中提炼出景观和建筑材料语汇,使建筑的外观形式和景观配置都凸显了自博馆的展览主题和特色,形成了城市中结合展览、教育、社交和自然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公共活动场所。
以人为本,师法自然为了到达“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后代进展的需要留下空间”的可持续进展目标,自博馆不仅在建筑形态上具优美3、的欣赏性,更要在建筑内部空间上满足展示手段和形式创新的需要,在建筑节能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上坚持有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在使用功能上,自博馆将成为综合展览、教育、讨论、收藏、休闲、社交和自然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型公共场所。
在建筑功能上,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本身也将成为展示内容的一部分,成为呈现自然历史的载体。
建筑设计上表达了传统建筑文化精粹与整体环境相结合,优美的建筑形态与良好的节能效果相结合,空间布局的有用性与可持续进展的前瞻性相结合。
〔#〕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还集中表达在优先展示面积、重视观众服务、先进管理系统及良好员工4、环境等方面。
〔+〕在传统的中国园艺和设计中,山和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为此,将自博馆看做一个抽象的“山水花园”,而建筑则为包围着水体的山脉。
上海自然博物馆学到的知识
哇塞,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里,我可真是学到了超多有趣的知识啊!就比如说那些恐龙化石,你能想象它们曾经是多么庞大和威风吗?站在那些巨大的骨架前,我仿佛看到了千万年前它们称霸地球的场景,这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还记得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古生物化石,我就忍不住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起来。
我问他:“嘿,你看这个像什么呀?”他眨巴着眼睛说:“我觉得像个大怪物!”我哈哈一笑,说:“可不是嘛,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能创造出这么多奇特的生物。
”
还有那些五彩斑斓的矿石,哇,真是太漂亮了!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颜色和形状,可比我那些小宝石玩具好看多了。
我不禁想,这要是做成首饰,得多么耀眼啊!这就好像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每一个发现都带给我惊喜。
再看看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那只老虎,好像下一秒就要扑过来一样,凶巴巴的呢!还有那些可爱的小鸟,就像真的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哎呀呀,这可比在书上看有意思多了。
然后我走到了植物展区,各种奇花异草让我眼花缭乱。
有些植物的样子简直超出想象,我就跟自己说:“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奇怪的植物呀,我以前怎么都不知道呢。
”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我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知识的大海洋,可以尽情地遨游。
这里不光是让我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我想说,大家真的都应该去那里感受一下,去探索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奇妙世界,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