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典型题、易错题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50道一、相交线与平行线1. 判断题: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错误)解析: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做平行线,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
2. 若∠1与∠2是同旁内角,∠1 = 50°,则∠2的度数是()A.50°B.130°C.50°或130°D.不能确定答案:D解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不平行,同旁内角的关系不确定,只知道∠1 = 50°,不知道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所以∠2的度数不能确定。
3. 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 = 72°,求∠2的度数。
解:因为AB∥CD,∠1 = 72°,所以∠BEF = 180°∠1 = 180°-72° = 108°。
因为EG平分∠BEF,所以∠BEG=公式∠BEF=公式。
又因为AB∥CD,所以∠2 = ∠BEG = 54°。
二、实数4. 公式的平方根是()A.2B.±2C.4D.±4答案:B解析:先计算公式,然后求4的平方根,因为公式,所以4的平方根是±2。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C.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D.实数包括正实数和负实数答案:C解析: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A错误;公式是有理数,B错误;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C正确;实数包括正实数、0和负实数,D错误。
6. 计算:公式解:公式,公式,公式。
则原式公式。
三、平面直角坐标系7. 点P(m + 3,m + 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A.(0,-2)B.(2,0)C.(4,0)D.(0,-4)答案:B解析:因为点P在x轴上,所以P点的纵坐标为0,即m + 1 = 0,解得m=-1。
一、选择题1. 错题:下列哪个数是负数?A. -3B. 0C. 3D. 5错误答案:B正确答案:A解题过程:在数轴上,负数位于0的左侧,因此-3是负数。
2. 错题:下列哪个数是正数?A. -3B. 0C. 3D. 5错误答案:C正确答案:D解题过程:在数轴上,正数位于0的右侧,因此5是正数。
3. 错题:下列哪个数是有理数?A. √2B. πC. -1/2D. 无理数错误答案:A正确答案:C解题过程: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因此-1/2是有理数。
二、填空题1. 错题:下列哪个数是整数?A. -3.14B. 0.5C. 3D. √9错误答案:A正确答案:C解题过程:整数是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因此3是整数。
2. 错题: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2B. πC. -1/2D. 3错误答案:B正确答案:A解题过程: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因此√2是无理数。
三、解答题1. 错题:已知a=2,b=-3,求a+b的值。
错误答案:-5正确答案:-1解题过程:a+b=2+(-3)=-12. 错题:已知x=3,求x^2-5x+2的值。
错误答案:4正确答案:-7解题过程:x^2-5x+2=3^2-53+2=9-15+2=-7总结:通过整理错题集,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同时,了解自己的错误原因,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初一年级下学期易错题精选(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A.2组;B.3组;C.4组;D.5组.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AD.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直线,∠1=70°,求∠2的度数.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正解:(1)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如图所示,△A′B′C′是△ABC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A′”这句话对吗?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A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所在的象限.2.求点A(-3,-4)到坐标轴的距离.第七章三角形1.如图所示,钝角△ABC中,∠B是钝角,试作出BC边上的高AE.2.有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选其中三条组成三角形,试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几个角是锐角?4.如图所示,在△ABC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B>∠ADE;B.∠ADB>∠1+∠2+∠3;C.∠ADB>∠1+∠2;D.以上都对.正解:C.正解解析:∵∠ADB是△ADC的一个外角,∴∠ADB=∠1+∠2+∠3,∴∠ADB>∠1+∠2.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求其边数.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A.;B.;C..D..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2.某小店每天需水1m³,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3.解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2.2011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正解:如下图所示:3.某班组织25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元5人,5元10人,2元5人,其余每人捐1元,那么捐10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4.26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身高:cm ):160; 162; 160; 162; 160; 159; 159; 169; 172; 160;161; 150; 166; 165; 159; 154; 155; 158; 174; 161;170; 156; 167; 168; 163; 162.现要列出频率分布表,请你确定起点和分点数据.正解:起点为149.5,分五组:149.5~154.5,154.5~159.5,159.5~164.5,164.5~169.5,169.5~174.5.方程(组)、不等式(组)易错一、填空题1、关于x 的不等式2x-a ≥-2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2、已知3(2x-1)=2-3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_______3、某品牌商品,按标价8折出售,仍可以获得20%的利润,若该商品的标价为30元,则进价为 元。
七年级下册经典易错习题一、填空题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16的平方根为,=16,16的平方根等于 .3.;,则。
4.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x-5和x-7,则这个正数为 .5.17-1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绝对值为;相反数为 .6. 如图,在数轴上,1的对应点是A、B, A是线段BC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7.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8.如果∠1=80°,∠2的两边分别与∠1的两边平行,那么∠2= 。
9.已知点A(1+m,2m+1)在x轴上,则点A坐标为。
10.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11.点P(a-2,2a+3)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12.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B(a,b),则ab=.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标为(-1,3),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15.点P(a+5,a)不可能在第象限。
1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x,y),满足x=0y,则点P在17.方程52=+yx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_____ 。
18.已知x=1,y=﹣8是方程mx+y-1=0的解,则m的平方根是。
19.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20.如果不等式2x-m≤0的正整数解有3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七年级下册数学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116的平方根是() A .-14B .14C .14±D .12±2.如图所示的图案分别是四种汽车的车标,其中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3.点()3,5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下列语句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B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 .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5.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d 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是( )A .65︒B .60︒C .55︒D .75︒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8-=±2B .(﹣3)0=0C .(﹣2a 2b )2=4a 4b 2D .2a 3÷(﹣2a )=﹣a 37.如图,ABC 中,AE 平分BAC ∠,BE AE ⊥于点E ,//ED AC ,34BAE ∠=︒,则BED ∠的度数为( )A .134°B .124°C .114°D .104°8.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 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π个单位长度,则第2021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2020,0)B .(2021,-1)C .(2021,1)D .(2022,0)二、填空题9.若,则()m a b +的值为10.点A (-2,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三角形ABC 中,∠A=60°,则内角∠B ,∠C 的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为_____. 12.如图,//AB EF ,设90C ∠=︒,那么x ,y ,z 的关系式______.13.图,直线//AB CD ,直线l 与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F ,点P 是射线EA 上的一个动.点.(不包括端点E ),将EPF 沿PF 折叠,使顶点E 落在点Q 处.若∠PEF =75°,2∠CFQ =∠PFC ,则EFP ∠=________.14.如图,按照程序图计算,当输入正整数x 时,输出的结果是161,则输入的x 的值可能是__________.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0),B (0,3),点P (m ,n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若△PAB 的面积为18,则m ,n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干个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等边三角形,按如图中的规律摆放.点P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等边三角形的边“112233445OA A A A A A A A A →→→→”的路线运动,设第n 秒运动到点n P (n 为正整数),则点2021P 的坐标是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4129-⨯- (2)()432054⎛⎫-⨯- ⎪⎝⎭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1)3641250x -=; (2)3(1)8x +=; (3)3(21)270x -+=. 19.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AB ∥CD ,∠B +∠D =180°,求证:BE ∥DF . 分析:要证BE ∥DF ,只需证∠1=∠D . 证明:∵AB ∥CD (已知) ∴∠B +∠1=180°( ) ∵∠B +∠D =180°(已知) ∴∠1=∠D ( ) ∴BE ∥DF (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点C (41)-,. (1)写出点A ,B 的坐标; (2)求ABC ∆的面积.21.已知:31a +的立方根是2-,21b -的算术平方根3,c 是43的整数部分. (1)求,,a b c 的值;(2)求922a b c -+的平方根.二十二、解答题22.教材中的探究:如图,把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用所得到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由此,得到了一种能在数轴上画出无理数对应点的方法(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1)阅读理解:图1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图2中点A 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迁移应用:请你参照上面的方法,把5个小正方形按图3位置摆放,并将其进行裁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①请在图3中画出裁剪线,并在图3中画出所拼得的大正方形的示意图.②利用①中的成果,在图4的数轴上分别标出表示数-0.5以及 35-+ 的点,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二十三、解答题23.直线AB ∥CD ,点P 为平面内一点,连接AP ,CP .(1)如图①,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当∠BAP =60°,∠DCP =20°时,求∠APC 的度数;(2)如图②,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K ,写出∠AKC 与∠AP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点P 在直线CD 下方,当∠BAK =23∠BAP ,∠DCK =23∠DCP 时,写出∠AKC 与∠AP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4.已知,如图①,∠BAD =50°,点C 为射线AD 上一点(不与A 重合),连接BC . (1)[问题提出]如图②,AB ∥CE ,∠BCD =73 °,则:∠B = .(2)[类比探究]在图①中,探究∠BAD 、∠B 和∠BCD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③,在射线BC 上取一点O ,过O 点作直线MN 使MN ∥AD ,BE 平分∠ABC 交AD 于E 点,OF 平分∠BON 交AD 于F 点,//OG BE 交AD 于G 点,当C 点沿着射线AD 方向运动时,∠FOG 的度数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不变的值.25.在ABC 中,射线AG 平分BAC ∠交BC 于点G ,点D 在BC 边上运动(不与点G 重合),过点D 作//DE AC 交AB 于点E .(1)如图1,点D 在线段CG 上运动时,DF 平分EDB ∠.①若100BAC ︒∠=,30C ︒∠=,则AFD ∠=_____;若40B ︒∠=,则AFD ∠=_____; ②试探究AFD ∠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点D 在线段BG 上运动时,BDE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与射线AG 交于点F .试探究AFD ∠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6.(生活常识)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入射光线)和变向后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如图 1,MN 是平面镜,若入射光线AO 与水平镜面夹角为∠1,反射光线OB 与水平镜面夹角为∠2,则∠1=∠2 .(现象解释)如图 2,有两块平面镜OM,ON,且OM⊥ON,入射光线AB 经过两次反射,得到反射光线CD.求证AB∥CD.(尝试探究)如图 3,有两块平面镜OM,ON,且∠MON =55︒,入射光线AB 经过两次反射,得到反射光线CD,光线AB 与CD 相交于点E,求∠BEC 的大小.(深入思考)如图 4,有两块平面镜OM,ON,且∠MON =α ,入射光线AB 经过两次反射,得到反射光线CD,光线AB 与CD 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E,∠BED=β , α 与β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 .(直接写出结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即可得.【详解】解:因为211416⎛⎫±=⎪⎝⎭,所以116的平方根是1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C 【分析】根据平移变换的定义可得结论. 【详解】解:由平移变换的定义可知,选项C 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移变换解析:C 【分析】根据平移变换的定义可得结论. 【详解】解:由平移变换的定义可知,选项C 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移变换的定义,属于中考基础题. 3.B 【分析】根据坐标的特点即可求解. 【详解】点()3,5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是第二象限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坐标所在象限,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直角坐标系的特点. 4.D 【分析】根据实数的分类,垂直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锐角的定义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A.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C.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D. 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是锐角,例如505010090︒+︒=︒>︒,故D 选项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的判定,实数的分类,垂直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锐角的定义,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C【分析】首先证明a∥b,推出∠4=∠5,求出∠5即可.【详解】解:∵∠1=∠2,∴a∥b,∴∠4=∠5,∵∠5=180°﹣∠3=55°,∴∠4=5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C【分析】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立方根的概念,零指数幂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原式=﹣2,故A错误;B.原式=1,故B错误;C、(﹣2a2b)2=4a4b2,计算正确;D、原式=﹣a2,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7.B【分析】已知AE平分∠BAC,ED∥AC,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知∠DEA的度数,再由周角为360°,求得∠BED的度数即可.【详解】解:∵AE平分∠BAC,∴∠BAE=∠CAE=34°,∵ED∥AC,∴∠CAE+∠AED=180°,∴∠DEA =180°-34°=146°, ∵BE ⊥AE , ∴∠AEB =90°,∵∠AEB +∠BED +∠AED =360°, ∴∠BED =360°-146°-90°=124°,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的定义,熟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8.C 【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P 的坐标. 【详解】解: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的周长为×2π×1=π,∵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解析:C 【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P 的坐标. 【详解】解: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的周长为12×2π×1=π, ∵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 ∴点P 每秒走12个半圆,∴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1秒时,点P 的坐标为(1,1),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2秒时,点P 的坐标为(2,0), 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3秒时,点P 的坐标为(3,-1), 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4秒时,点P 的坐标为(4,0), 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5秒时,点P 的坐标为(5,1), 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6秒时,点P 的坐标为(6,0), …,∵2021÷4=505余1, ∴P 的坐标是(2021,1),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规律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象,得到点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二、填空题9.-1 【解析】解:有题意得,,,,则解析:-1 【解析】 解:有题意得,,,,则()ma b10.(-2,-1) 【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 【详解】解:点(-2,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 故答案为:(-2,-1). 【点睛】 本解析:(-2,-1) 【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 【详解】解:点(-2,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 故答案为:(-2,-1).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1.120°和60° 【详解】试题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B+∠C=180°-∠A=180°-60°=120°,又因为∠DFE=∠BFC ,∠BFC=180°-(∠FBC+∠FCB ),解析:120°和60° 【详解】试题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B+∠C=180°-∠A=180°-60°=120°,又因为∠DFE=∠BFC ,∠BFC=180°-(∠FBC+∠FCB ),因为角平分线CD 、EF 相交于F ,所以∠FBC+∠FCB=(∠B+∠C )÷2=120°÷2=60°,再代入∠DFE=∠BFC=180°-(∠FBC+∠FCB ),即可解答.试题解析:∠B+∠C=180°-∠A=180°-60°=120°, 又因为∠DFE=∠BFC ,∠BFC=180°-(∠FBC+∠FCB ),因为角平分线CD 、EF 相交于F ,所以∠FBC+∠FCB=(∠B+∠C )÷2=120°÷2=60°,∠DFE=180°-(∠FBC+∠FCB ),=180°-60°,=120°;∠DFE 的邻补角的度数为:180°-120°=60°.考点:角的度量.12.【分析】过作,过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作,过作,∴,∴,,,∵,∴,∴,∴,∴,∴.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解析:90x y z +-=︒【分析】过C 作//CN AB ,过D 作//DM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B CN DM EF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C 作//CN AB ,过D 作//DM AB ,∴//////AB CN DM EF ,∴1x =∠,23∠∠=,4z ∠=,∵90BCD ∠=︒,∴1290∠+∠=︒,∴390x +∠=︒,∴3490x z +∠+∠=︒+,∴90x y z +=︒+,∴90x y z +-=︒.故答案为:90x y z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或【分析】分两种情形:①当点Q在平行线AB,CD之间时.②当点Q在CD下方时,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①当点Q在平行线AB,CD之间时,如图1.∵AB//CD∴∠PEF+解析:35︒或63︒【分析】分两种情形:①当点Q在平行线AB,CD之间时.②当点Q在CD下方时,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①当点Q在平行线AB,CD之间时,如图1.∵AB//CD∴∠PEF+∠CFE=180°设∠PFQ=x,由折叠可知∠EFP=x,∵2∠CFQ=∠CFP,∴∠PFQ=∠CFQ=x,∴75°+3x=180°,∴x=35°,∴∠EFP=35°.②当点Q在CD下方时,如图2设∠PFQ=x,由折叠可知∠EFP=x,∵2∠CFQ=∠CFP,∴∠PFC=2x,3∴75°+2x+x=180°,3解得x=63°,∴∠EFP=63°.故答案为:35︒或6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翻折问题的综合应用,正确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详解】解:∵y=3x+2,如果直接输出结果,则3x+2=161,解得:x=53;如果两次才输出结果:则x=(53-2)÷3=17;如果三次才输出结果:则x=(17-2)÷3=5;解析:53、17、5、1.【详解】解:∵y=3x+2,如果直接输出结果,则3x+2=161,解得:x=53;如果两次才输出结果:则x=(53-2)÷3=17;如果三次才输出结果:则x=(17-2)÷3=5;如果四次才输出结果:则x=(5-2)÷3=1;则满足条件的整数值是:53、17、5、1.故答案为53、17、5、1.点睛:此题的关键是要逆向思维.它和一般的程序题正好是相反的.15.【分析】连接OP,将PAB的面积分割成三个小三角形,根据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的和为18进行整理即可解答.【详解】解:连接OP ,如图:∵A (2,0),B (0,3),∴OA=2,OB=3,解析:3230m n +=-【分析】连接OP ,将∆PAB 的面积分割成三个小三角形,根据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的和为18进行整理即可解答.【详解】解:连接OP ,如图:∵A (2,0),B (0,3),∴OA=2,OB=3,∵∠AOB=90°, ∴11=23322OAB S OA OB ⋅=⨯⨯=, ∵点P (m ,n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m <0,n <0∴,11y 222OAP P S OA n n ∴=⋅=⨯⋅=-, 1133222OBP P S OB x m m =⋅=⨯⋅=-, 33182PAB OAB OAP OBP S S S S n m ∴=++=--+=, 整理可得:3230m n +=-;故答案为:3230m 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面积的求解,要注意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可根据题意适当添加辅助线,帮助自己分割图形.16.【分析】通过观察可得,An 每6个点的纵坐标规律:,0,,0,-,0,点An 的横坐标规律:1,2,3,4,5,6,…,n ,点从原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等边三角形的边“…”的路线运动,1 解析:20213,22⎛⎫- ⎪ ⎪⎝⎭ 【分析】 通过观察可得,A n 每6个点的纵坐标规律:32,0,32,0,-32,0,点A n 的横坐标规律:1,2,3,4,5,6,…,n ,点P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等边三角形的边“112233445OA A A A A A A A A →→→→…”的路线运动,1秒钟走一段,P 运动每6秒循环一次,点P 运动n 秒的横坐标规律: 12,1,32,2,52,3,…,2n ,点P 的纵坐标规律:32,0,32,0,032-,0,…,确定P 2021循环余下的点即可. 【详解】解:∵图中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等边三角形,∴113,22A ⎛⎫ ⎪ ⎪⎝⎭A 2(1,0)333,22A ⎛⎫ ⎪ ⎪⎝⎭A 4(2,0)553,22A ⎛⎫- ⎪ ⎪⎝⎭A 6(3,0)773,22A ⎛⎫ ⎪ ⎪⎝⎭…∴A n 中每6303030, 点P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等边三角形的边“112233445OA A A A A A A A A →→→→…”的路线运动,1秒钟走一段,P 运动每6秒循环一次点P 00,0,…, 点P 的横坐标规律: 12,1,32,2,52,3,…,2n , ∵2021=336×6+5,∴点P 2021的纵坐标为, ∴点P 2021的横坐标为20212,∴点P 2021的坐标20212⎛ ⎝⎭,,故答案为:20212⎛ ⎝⎭,.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规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点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点的坐标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1)-1;(2)-1【分析】(1)根据乘方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即可求解;(2)根据乘法的分配率计算即可.【详解】(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掌握运算法则及乘法的分配率是解析:(1)-1;(2)-1【分析】(1)根据乘方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即可求解;(2)根据乘法的分配率计算即可.【详解】(1)()412-⨯ (2)()()()434320=-20--20=-1615=-15454⎛⎫-⨯-⨯⨯+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掌握运算法则及乘法的分配率是关键.18.(1);(2)1;(3)-1.【分析】(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3)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 ,∴,∴;(2解析:(1)54;(2)1;(3)-1. 【分析】(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3)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3641250x -=,∴ ()334=5x , ∴4=5x , ∴5=4x ; (2)3(1)8x +=∴33(1)2x +=∴12x +=∴1x =;(3)3(21)270x -+=,∴()33(21)3x -=-, ∴213x -=-,∴1x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立方根的含义解方程,熟知立方根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9.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要证BE ∥DF ,只需证∠1=∠D ,由AB ∥CD 可知∠B+∠1=180°,又有∠B+∠D=180°,由此即可证得.【详解】解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要证BE ∥DF ,只需证∠1=∠D ,由AB ∥CD 可知∠B +∠1=180°,又有∠B +∠D =180°,由此即可证得.【详解】证明:∵AB ∥CD (已知)∴∠B +∠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 +∠D =180°(已知)∴∠1=∠D (同角的补角相等),∴BE ∥D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20.(1),;(2)9【分析】(1)根据坐标的特性以及C 点坐标,直接可以得出A 、B 的坐标(2)利用面积的和差求解: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详解】解:(解析:(1)(3,4)A ,(0,1)B ;(2)9【分析】(1)根据坐标的特性以及C 点坐标,直接可以得出A 、B 的坐标(2)利用面积的和差求解: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详解】解:(1)(3,4)A ,(0,1)B(2)3ABC S S S =-△长方形个三角形11145241533222=⨯-⨯⨯-⨯⨯-⨯⨯ =9【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上的点以及求坐标上图形的面积,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1.(1);(2)其平方根为.【分析】(1)根据立方根,算术平方根,无理数的估算即可求出的值;(2)将(1)题求出的值代入,求出值之后再求出平方根.【详解】解:(1)由题得..又,解析:(1)3,5,6a b c =-==;(2)其平方根为4±.【分析】(1)根据立方根,算术平方根,无理数的估算即可求出,,a b c 的值;(2)将(1)题求出的值代入922a b c -+,求出值之后再求出平方根. 【详解】解:(1)由题得318,219a b +=--=.3,5a b ∴=-=. 364349<6437∴<.6c ∴=.3,5,6a b c ∴=-==.(2)当3,5,6a b c =-==时,()99223561622a b c -+=⨯--+⨯=. ∴其平方根为164±±.【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平方根,无理数的估算.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二、解答题22.(1);(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设正方形边长为a,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结合平方根的运算求出a值,则知结果;(2)① 根据面积相等,利用割补法裁剪后拼得如图所示的正方形;②解析:(1)2,2-;(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50.5-+<-【分析】(1)设正方形边长为a,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结合平方根的运算求出a值,则知结果;(2)① 根据面积相等,利用割补法裁剪后拼得如图所示的正方形;②由题(1)的原理得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然后在数轴上以-3为圆心,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的右方与一点M,再把N点表示出来,即可比较它们的大小.【详解】解:设正方形边长为a,∵a2=2,∴a=2±,故答案为:2,2-;(2)解:①裁剪后拼得的大正方形如图所示:②设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为b,∴b2=5,∴b=±5,在数轴上以-3为圆心,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的右方与一点M,则M表示的数为-3+5,看图可知,表示-0.5的N点在M点的右方,∴比较大小:350.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应用及实数的大小比较,熟练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及实数的大小比较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三、解答题23.(1)80°;(2)∠AKC=∠APC,理由见解析;(3)∠AKC=∠APC,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过P作PE∥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PE=∠BAP,∠CPE=∠DCP,再根据∠解析:(1)80°;(2)∠AKC=12∠APC,理由见解析;(3)∠AKC=23∠APC,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过P作PE∥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PE=∠BAP,∠CPE=∠DCP,再根据∠APC=∠APE+∠CPE=∠BAP+∠DCP进行计算即可;(2)过K作KE∥AB,根据KE∥AB∥CD,可得∠AKE=∠BAK,∠CKE=∠DCK,进而得到∠AKC=∠AKE+∠CKE=∠BAK+∠DCK,同理可得,∠APC=∠BAP+∠DCP,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K+∠DCK=12∠BAP+12∠DCP=12(∠BAP+∠DCP)=12∠APC,进而得到∠AKC=12∠APC;(3)过K作KE∥AB,根据KE∥AB∥CD,可得∠BAK=∠AKE,∠DCK=∠CKE,进而得到∠AKC=∠BAK﹣∠DCK,同理可得,∠APC=∠BAP﹣∠DCP,再根据已知得出∠BAK﹣∠DCK=23∠BAP﹣23∠DCP=23∠APC,进而得到∠BAK﹣∠DCK=23∠APC.【详解】(1)如图1,过P作PE∥AB,∵AB∥CD,∴PE∥AB∥CD,∴∠APE=∠BAP,∠CPE=∠DCP,∴∠APC=∠APE+∠CPE=∠BAP+∠DCP=60°+20°=80°;(2)∠AKC=12∠APC.理由:如图2,过K作KE∥AB,∵AB∥CD,∴KE∥AB∥CD,∴∠AKE=∠BAK,∠CKE=∠DCK,∴∠AKC=∠AKE+∠CKE=∠BAK+∠DCK,过P作PF∥AB,同理可得,∠APC=∠BAP+∠DCP,∵∠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BAK+∠DCK=12∠BAP+12∠DCP=12(∠BAP+∠DCP)=12∠APC,∴∠AKC=12∠APC;(3)∠AKC =23∠APC 理由:如图3,过K 作KE ∥AB ,∵AB ∥CD ,∴KE ∥AB ∥CD ,∴∠BAK =∠AKE ,∠DCK =∠CKE ,∴∠AKC =∠AKE ﹣∠CKE =∠BAK ﹣∠DCK ,过P 作PF ∥AB ,同理可得,∠APC =∠BAP ﹣∠DCP ,∵∠BAK =23∠BAP ,∠DCK =23∠DCP , ∴∠BAK ﹣∠DCK =23∠BAP ﹣23∠DCP =23(∠BAP ﹣∠DCP )=23∠APC , ∴∠AKC =23∠AP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作出平行线构造内错角相等计算.24.(1);(2),见解析;(3)不变,【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再求出的度数,利用内错角相等可求出角的度数;(2)过点作∥,类似(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个角的关系; (3)运用解析:(1)23︒;(2)BCD A B ∠=∠+∠,见解析;(3)不变, 25FOG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50A DCE ∠=∠=︒,再求出BCE ∠的度数,利用内错角相等可求出角的度数;(2)过点C 作CE ∥AB ,类似(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个角的关系;(3)运用(2)的结论和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FOG ∠的度数,可得结论.【详解】(1)因为CE ∥AB ,所以50A DCE ∠=∠=︒,B BCE ∠=∠因为∠BCD =73 °,所以23BCE BCD DCE ∠=∠-∠=︒,故答案为:23︒(2)BCD A B ∠=∠+∠,如图②,过点C 作CE ∥AB ,则A DCE ∠=∠,B BCE ∠=∠.因为BCD DCE BCE ∠=∠+∠,所以BCD BAD B ∠=∠+∠,(3)不变,设ABE x ∠=,因为BE 平分ABC ∠,所以CBE ABE x ∠=∠=.由(2)的结论可知BCD BAD ABC ∠=∠+∠,且50BAD ︒∠=,则:502BCD x ∠=︒+.因为MN ∥AD ,所以502BON BCD x ∠=∠=︒+,因为OF 平分BON ∠, 所以1252COF NOF BON x ∠=∠=∠=︒+. 因为OG ∥BE ,所以COG CBE x ∠=∠=,所以2525FOG COF COG 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角相等,通过等量代换等方法得出角之间的关系.25.(1)①115°,110°;②,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G=∠BAC=5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30°,∠FMD=解析:(1)①115°,110°;②1902AFD B ︒∠=+∠,证明见解析;(2)1902AFD B ︒∠=-∠,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G=12∠BAC=5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30°,∠FMD=∠GAC=5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FD 的度数即可;已知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12∠BAC ,∠FDM=12∠EDG;由DE//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FMD=∠GAC;即可得∠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12×140°=70°;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FD=110°;②∠AFD=90°+12∠B,已知AG平分∠BAC,DF平分∠ED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12∠BAC,∠FDM=12∠EDG;由DE//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FMD=∠GAC;由此可得∠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12×(180°-∠B)=90°-12∠B;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FD=90°+12∠B;(2)∠AFD=90°-12∠B,已知AG平分∠BAC,DF平分∠ED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12∠BAC,∠NDE=12∠EDB,即可得∠FDM=∠NDE=12∠EDB;由DE//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B=∠C,∠FMD=∠GAC;即可得到∠FDM=∠NDE=12∠C,所以∠FDM+∠FMD =12∠C+12∠BAC=12(∠BAC+∠C)=12×(180°-∠B)=90°-12∠B;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FD=∠FDM +∠FMD=90°-12∠B.【详解】(1)①∵AG平分∠BAC,∠BAC=100°,∴∠CAG=12∠BAC=50°;∵//DE AC,∠C=30°,∴∠EDG=∠C=30°,∠FMD=∠GAC=50°;∵DF平分∠EDB,∴∠FDM=12∠EDG=15°;∴∠AFD=180°-∠FMD-∠FDM=180°-50°-15°=115°;∵∠B=40°,∴∠BAC+∠C=180°-∠B=140°;∵AG平分∠BAC,DF平分∠EDB,∴∠CAG=12∠BAC,∠FDM=12∠EDG,∵DE//AC,∴∠EDG=∠C,∠FMD=∠GAC;∴∠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12×140°=70°;∴∠AFD=180°-(∠FDM +∠FMD)=180°-70°=110°;故答案为115°,110°;②∠AFD=90°+12∠B,理由如下:∵AG平分∠BAC,DF平分∠EDB,∴∠CAG=12∠BAC,∠FDM=12∠EDG,∵DE//AC,∴∠EDG=∠C,∠FMD=∠GAC;∴∠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12×(180°-∠B)=90°-12∠B;∴∠AFD=180°-(∠FDM +∠FMD)=180°-(90°-12∠B)=90°+12∠B;(2)∠AFD=90°-12∠B,理由如下:如图,射线ED交AG于点M,∵AG平分∠BAC,DF平分∠EDB,∴∠CAG=12∠BAC,∠NDE=12∠EDB,∴∠FDM=∠NDE=12∠EDB,∵DE//AC,∴∠EDB=∠C,∠FMD=∠GAC;∴∠FDM=∠NDE=12∠C,∴∠FDM +∠FMD =12∠C+12∠BAC=12(∠BAC+∠C)=12×(180°-∠B)=90°-12∠B;∴∠AFD=∠FDM +∠FMD=90°-1∠B.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确定各角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现象解释】见解析;【尝试探究】BEC 70;【深入思考】2.【分析】[现象解释]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得∠1=∠2,∠3=∠4,再利用∠2+∠3=90°得出∠1+∠2+∠解析:【现象解释】见解析;【尝试探究】∠BEC = 70︒;【深入思考】β= 2α.【分析】[现象解释]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得∠1=∠2,∠3=∠4,再利用∠2+∠3=90°得出∠1+∠2+∠3+∠4=180°,即可得出∠DCB+∠ABC=180°,即可证得AB∥CD;[尝试探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2+∠3=125°,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得∠1=∠2,∠3=∠4,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出∠1+∠2+∠EBC+∠3+∠4+∠BCE=360°,即可得出∠EBC+BCE=360°-250°=11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EC=180°-110°=70°;[深入思考]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出∠ABC=180°-2∠2,∠BCD=180°-2∠3,利用外角的性质∠BED=∠ABC-∠BCD=(180°-2∠2)-(180°-2∠3)=2(∠3-∠2)=β,而∠BOC=∠3-∠2=α,即可证得β=2α.【详解】[现象解释]如图2,∵OM⊥ON,∴∠CON=90°,∴∠2+∠3=90°∵∠1=∠2,∠3=∠4,∴∠1+∠2+∠3+∠4=180°,∴∠DCB+∠ABC=180°,∴AB∥CD;【尝试探究】如图3,在△OBC中,∵∠COB=55°,∴∠2+∠3=125°,∵∠1=∠2,∠3=∠4,∴∠1+∠2+∠3+∠4=250°,∵∠1+∠2+∠EBC+∠3+∠4+∠BCE=360°,∴∠EBC+BCE=360°-250°=110°,∴∠BEC=180°-110°=70°;【深入思考】如图4,β=2α,理由如下:∵∠1=∠2,∠3=∠4,∴∠ABC=180°-2∠2,∠BCD=180°-2∠3,∴∠BED=∠ABC-∠BCD=(180°-2∠2)-(180°-2∠3)=2(∠3-∠2)=β,∵∠BOC=∠3-∠2=α,∴β=2α.【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 错题:3 + 2 × 4 = 20正确答案:3 + 2 × 4 = 11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乘法优先级原则。
2. 错题:8 ÷ 2 + 2 = 7正确答案:8 ÷ 2 + 2 = 6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除法和加法的顺序。
3. 错题:5 × (3 + 2) = 25正确答案:5 × (3 + 2) = 25错误原因:题目本身正确,但误以为题目有误。
4. 错题:0.5 × 0.5 = 0.25正确答案:0.5 × 0.5 = 0.25错误原因:题目本身正确,但误以为题目有误。
5. 错题:(-2) × (-3) = 6正确答案:(-2) × (-3) = 6错误原因:题目本身正确,但误以为题目有误。
二、填空题1. 错题:一个数的3倍加上4等于24,这个数是()正确答案:8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代数方法解方程。
2. 错题:如果a = 5,那么a - 2 =()正确答案:3错误原因:未正确进行变量替换。
3. 错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正确答案:18平方厘米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
4. 错题:一个数的平方根是5,那么这个数是()正确答案:±5错误原因:未考虑平方根的正负。
5. 错题:一个数的倒数是2,那么这个数是()正确答案:1/2错误原因:未正确理解倒数的概念。
三、解答题1. 错题:解方程:2x - 5 = 11正确答案:x = 8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2. 错题:计算:(-3) × 4 + 2 × (-5)正确答案:-14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则。
3. 错题:求长方体的体积,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6厘米。
正确答案:192立方厘米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
4. 错题:计算三角形面积,底是10厘米,高是6厘米。
一、填空题1、关于x 的不等式2x-a ≥-2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2、已知3(2x-1)=2-3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_______3、某品牌商品,按标价8折出售,仍可以获得20%的利润,若该商品的标价为30元,则进价为 元。
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6(|5|<--a x a 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则a=_______5、已知z y x z y x 342{=+=+,则代数式zy x z y x +-++52=_______ 6、商店为了对某种商品促销,将定价为3元的商品按以下方式优惠,若购买不超过5件按原价付款,若一次性购买5件以上,超过部分8折,如果用27.1元钱,最多可购买该商品______件。
7、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时你才26岁,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已经44岁。
”则甲_______岁,乙 岁。
8、0521083{>+≤-x x 的所有整数解的和是_______ 9、关于x 的方程5x-2m=3x-6m+1的解在-3和3之间,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10、若方程组102312{+=+-=+m y x m y x 中x>2,y ≤1,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11、若3{>>x a x 的解集为x>3,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的解集为x>a,则a 的取值范围为12、若不等式组1232{<->-a x b x 的解集为-1<x<1,则(a-5)(b+2)=13、若3{><x a x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14、若a x x ≥<4{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15、若a x x ≥≤6{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1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3x-a ≤1的正整数解恰好是1、2、3、4,则a 的取值范围为17、关于x 的不等式组001{>->-a x x 的整数解共4个,则a 的取值范围为二、解答题:4、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7511{=+=+y x by ax 与3210{-=-=+y x ay bx 有相同的解,求a 、b 。
七年级下册数学典型题、易错题整理1、 在下列说法中:(1)是的平方根;(2)-9的平方根是±3;(3)(-5)2的算术平方根是-5;(4)32-是个负数;(5)已知a 是实数,则||2a a =;(6)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2、若方程()()22930m x m x y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 A. 3± B. 3 C. -3 D. 93、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为()4、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B 、1-<a 或2>aC 、21<<-aD 、2≥a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y 轴,AB=5,点A 的坐标为(-5,3),则点B 的坐标为( )A .(-5,8)B .(0,3)C .(-5,8)或(-5,-2)D .(0,3)或(-10,3)6、已知整数a 1,a 2,a 3,a 4,…满足下列条件:a 1=0,a 2=-|a 1+1|,a 3=-|a 2+2|,a 4=-|a 3+3|,…,依此类推,则a 2012的值为()A .-1005 B .-1006 C .-1007 D .-20127、2006年我市有23 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升学考试,为了解23 000名考生的升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23 000名考生是总体B .每名考生的成绩是个体(D)(C)(B)⎩⎨⎧<+--≤-4325x x ⎪⎩⎪⎨⎧>-><a x x x 12C .2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已知点P 的坐标为(2-a ,3a+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9、若不等式组⎩⎨⎧>-<+nm x n m x 的解集是53<<-x ,则不等式0<-n mx 的解集为 10、16的平方根为 25的立方根为 .11、以下命题中(1)对顶角相等(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5)同位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12、若不等式组3x x a>⎧⎨>⎩,的解集为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3、不等式组8x x m<⎧⎨>⎩,有解,m 的取值范围是 .14、不等式组⎩⎨⎧->+<121m x m x 无解,m 的取值范围是15、到x 轴距离为2,到y 轴距离为3的坐标为 .16、已知x、y 都是实数,且4y =+,求x y 的平方根17、如果2小数部分为a ,3的小数部分为b ,求2++b a 的值.18、解方程4)12(2=-x19、如图,∠1+∠2=180°,∠DAE=∠BCF,DA 平分∠BDF.(1)AE 与FC 会平行吗说明理由.(2)AD 与B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3)BC 平分∠DBE 吗为什么20、在解方程组⎩⎨⎧-=-=+24155by x y ax 时,由于粗心,甲看错了方程组中的a ,而得解为⎩⎨⎧-=-=13y x ,乙看错了方程组中的b,而得解为⎩⎨⎧==45y x ,(1)甲把a 看成了什么,乙把b 看成了什么;(2)求出原方程组的正确解.21、小明想了解全校3000名同学对新闻、体育、音乐、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从中抽取了一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成下面的统计图:(1)求出右图中a 、b 的值,并补全条形图;(2)若此次调查中喜欢体育节目的女同学有10人,请估算该校喜欢体育节目的女同学有多少人22、为了保护环境,某企业决定购买10台污水处理设备。
初一数学错题整理
一、有理数运算类
1. 计算:
错误答案:
解析:
- 去括号法则错误。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 正确的计算过程是:。
2. 计算:
错误答案:
- 原式
解析:
- 对于幂运算的符号理解错误。
表示的平方的相反数,应该是,而不是。
- 正确计算过程:
- 原式。
二、整式加减类
1. 化简:
错误答案:
- 原式
解析:
- 合并同类项时系数计算错误,正确,但是,而不是。
- 正确答案是:。
2.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错误答案:
- 化简得:
- 原式
- 当时,代入得:
解析:
- 去括号时出现错误,计算正确,但是
,在化简过程中与前面的合并同类项时计算错误。
- 正确化简过程:
- 原式。
- 当时,代入得:(虽然结果相同,但是化简过程存在错误)。
三、一元一次方程类
1. 解方程:
错误答案:
- 移项得:,即,解得
解析:
- 移项错误,移项要变号。
正确的移项应该是。
- 正确答案:。
2. 解方程:
错误答案:
- 去分母得:
- 展开括号得:
- 移项得:
- 合并同类项得:,解得
解析:
- 去分母时错误,等式两边同时乘以6,右边的1也要乘以6。
- 正确的去分母得:
- 展开括号得:
- 移项得:
- 合并同类项得:,解得。
初一年级下学期易错题精选(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A.2组;B.3组;C.4组;D.5组.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AD.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直线,∠1=70°,求∠2的度数.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正解:(1)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如图所示,△A′B′C′是△ABC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A′”这句话对吗?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A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所在的象限.2.求点A(-3,-4)到坐标轴的距离.第七章三角形1.如图所示,钝角△ABC中,∠B是钝角,试作出BC边上的高AE.2.有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选其中三条组成三角形,试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几个角是锐角?4.如图所示,在△ABC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B>∠ADE;B.∠ADB>∠1+∠2+∠3;C.∠ADB>∠1+∠2;D.以上都对.正解:C.正解解析:∵∠ADB是△ADC的一个外角,∴∠ADB=∠1+∠2+∠3,∴∠ADB>∠1+∠2.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求其边数.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A.;B.;C..D..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2.某小店每天需水1m³,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3.解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2.2011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正解:如下图所示:3.某班组织25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元5人,5元10人,2元5人,其余每人捐1元,那么捐10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4.26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身高:cm ):160; 162; 160; 162; 160; 159; 159; 169; 172; 160;161; 150; 166; 165; 159; 154; 155; 158; 174; 161;170; 156; 167; 168; 163; 162.现要列出频率分布表,请你确定起点和分点数据.正解:起点为149.5,分五组:149.5~154.5,154.5~159.5,159.5~164.5,164.5~169.5,169.5~174.5.方程(组)、不等式(组)易错一、填空题1、关于x 的不等式2x-a ≥-2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2、已知3(2x-1)=2-3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_______3、某品牌商品,按标价8折出售,仍可以获得20%的利润,若该商品的标价为30元,则进价为 元。
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 .作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C .若a b =,则22a b =D .等角的补角相等B解析:B【分析】根据“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命题,不符合题意;B 、作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是描述了一种作图的过程,故不是命题,符合题意;C 、正确,是判断语句,不符合题意;D 、正确,是判断语句,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主要考查了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2.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 ∥b 的是( )A .∠1=∠3B .∠2=∠3C .∠4=∠5D .∠2+∠4=180°B解析:B【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项判断即可.【详解】A 、当∠1=∠3时,a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B 、∠2与∠3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无法判断,故错误;C 、当∠4=∠5时,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D 、当∠2+∠4=180°时,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④C解析:C【分析】 根据同位角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得答案.【详解】图①中的∠1与∠2是同位角,图②中的∠1与∠2是同位角,图③中的∠1与∠2不是同位角,图④中的∠1与∠2是同位角,所以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图①②④中的∠1和∠2是同位角.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的定义,属于基础概念题型,熟知概念是关键.4.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共有( )个A .1个B .2个C .3个D .4个B解析:B【分析】 根据同位角的概念对每个图形一一判断,选出正确答案即可.【详解】图1:1∠与2∠是同位角;图2:1∠与2∠不是同位角;图3:1∠与2∠不是同位角;图4:1∠与2∠是同位角;只有图1、图4中1∠与2∠是同位角.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同位角的概念,熟记同位角的概念是解题关键.5.已知//AB CD ,∠EAF=13∠EAB ,∠ECF=13∠ECD ,若∠E=66°,则∠F 为( )A .23°B .33°C .44°D .46°C解析:C【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66EAB EC C D AE ∠+∠=∠=︒,同样的方法可得F FAB FCD ∠=∠+∠,再根据角的倍分可得,2323FAB EAB FCD ECD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如图,过点E 作//EG AB ,则////EG AB CD ,,EAB CE C A D G G E E ∴∠=∠∠∠=,66AEG EAB ECD CE A C G E ∴∠+=∠+=∠=∠∠︒,同理可得:F FAB FCD ∠=∠+∠,11,33EAF EAB ECF ECD ∠=∠∠=∠, ,2323FAB EAB FCD ECD ∴∠=∠∠=∠, ()266443333222F FAB FCD EAB ECD EAB EC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倍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6.如图,△ABC 经平移得到△EF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EB;②点C的对应点是点B;③AC∥EB;④平移的距离等于线段BF的长度.A.1 B.2 C.3 D.4D解析:D【分析】根据平移的特点分别判断各选项即可.【详解】∵△ABC经平移得到△EFB∴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E、F、B,②正确∴BE是AC的对应线段,①正确∴AC∥EB,③正确平移距离为对应点连线的长度,即BF的长度,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特点,注意,在平移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对应点,仅对应点的连线之间才有平行、相等的一些关系.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个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0 B.1 C.2 D.3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公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判断即可.【详解】解: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故①是真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故②是假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③是假命题;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④是假命题;故正确的个数只有1个,【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的公理和应用,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8.如图所示,将含有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上,若∠1=35°,则∠2的度数为()A.10°B.20°C.25°D.30°C解析:C【解析】分析:如图,延长AB交CF于E,∵∠ACB=90°,∠A=30°,∴∠ABC=60°.∵∠1=35°,∴∠AEC=∠ABC﹣∠1=25°.∵GH∥EF,∴∠2=∠AEC=25°.故选C.9.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A.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内错角不一定相等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则a一定小于0DD.若数a使得a a解析:D【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对A进行判断;根据内错角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C进行判断;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对D进行判断.【详解】解:A、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B、内错角不一定相等,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D、若数a使得|a|>-a,则a为不等于0的实数,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故选:D.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0.如图,将△ABE 向右平移50px 得到△DCF ,如果△ABE 的周长是400px(1px=0.04cm ),那么四边形ABFD 的周长是( )A .16cmB .18cmC .20cmD .21cm C解析:C【分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DF=AE ,然后判断出四边形ABFD 的周长=△ABE 的周长+AD+EF ,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注意:1px = 0.04cm .【详解】∵1px = 0.04cm ,∴50px=2cm ,400px=16cm ,∵△ABE 向右平移2cm 得到△DCF ,∴DF=AE ,∴四边形ABFD 的周长=AB+BE+DF+AD+EF=AB+BE+AE+AD+EF=△ABE 的周长+AD+EF .∵平移距离为2cm ,∴AD=EF=2cm ,∵△ABE 的周长是16cm ,∴四边形ABFD 的周长=16+2+2=20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二、填空题1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 平分COE ∠,且50EOD ∠=︒,则DOB ∠的度数是________.【分析】根据求出利用AO 平分求得即可得到∠DOB=【详解】∵∴∵AO 平分∴∴∠DOB=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求一个角的补角角平分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正确理解补角定义求出是解题的关键解析:65︒【分析】根据180COE EOD ∠+∠=︒,50EOD ∠=︒,求出130COE ∠=︒,利用AO 平分COE ∠,求得65AOC ∠=︒,即可得到∠DOB=65AOC ∠=︒.【详解】∵180COE EOD ∠+∠=︒,50EOD ∠=︒,∴130COE ∠=︒,∵AO 平分COE ∠,∴65AOC ∠=︒,∴∠DOB=65AOC ∠=︒,故答案为:65︒.【点睛】此题考查求一个角的补角,角平分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正确理解补角定义求出130COE ∠=︒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EO ⊥CD 于点O ,OF 平分∠AOD ,且∠BOE =50°,则∠DOF 的度数为__.【分析】利用垂直定义可得∠COE =90°进而可得∠COB 的度数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可得∠AOD 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EO ⊥CD 于点O ∴∠COE =90°∵∠BOE =50°∴∠COB =90解析:70︒【分析】利用垂直定义可得∠COE =90°,进而可得∠COB 的度数,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可得∠AOD ,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EO ⊥CD 于点O ,∴∠COE =90°,∵∠BOE =50°,∴∠COB =90°+50°=140°,∴∠AOD =140°,∵OF 平分∠AOD ,∴∠FOD =12∠AOD =70°, 故答案为:7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定义,关键是理清图中角之间的和差关系.13.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且一个角的12等于另一个角的13,则这两个角中较小角的度数为____︒.72【分析】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根据题意这两个角只能互补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其中一个角是x°则另一个角是(180-x)°根据题意得解得x=72∴180-x=108解析:72【分析】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根据题意,这两个角只能互补,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其中一个角是x°,则另一个角是(180-x)°,根据题意,得11(180)23x x =-, 解得x=72,∴180-x=108°;∴较小角的度数为7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运用“若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而此题中显然没有两个角相等这一情况是解决此题的突破点. 14.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需要在A 、B 两地和公路l 之间修地下管道.请你设计一种最节省材料的修路方案:小丽设计的方案如下:如图,(1)连接AB ;(2)过点A 画线段AC ⊥直线l 于点C ,所以线段BA 和线段AC 即为所求.老师说:“小丽的画法正确”请回答:小丽的画图依据是__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所有点连结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分析】根据线段的概念和垂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由垂线段最短可知点A 到直线l 的最短距离为AC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解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所有点连结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分析】根据线段的概念和垂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由垂线段最短可知,点A 到直线l 的最短距离为AC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B 到点A 的最短距离为AB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所有点连结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察线段的概念和垂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其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EF AD ,//AD BC ,CE 平分BCF ∠,120DAC ∠=︒,20ACF ∠=︒,FEC ∠为______°.2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进而可得∠ACB =6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可得∠BC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EC 【详解】∵∴∵∴∵又∵∴∵平分∴∠BCE =∠ECF =∠BCF =20°∵∴∴解析:2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80DAC ACB ∠+∠=︒,进而可得∠ACB =6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可得∠BC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EC .【详解】∵//AD BC ,∴180DAC ACB ∠+∠=︒.∵120DAC ∠=︒,∴180********ACB DAC ∠=︒-∠=︒-︒=︒.∵60BCF ACF ACB ∠+∠=∠=︒.又∵20ACF ∠=︒,∴602040BCF ACB ACF ∠=∠-∠=︒-︒=︒.∵CE 平分BCF ∠,∴∠BCE =∠ECF =12∠BCF =20° ∵//EF BC ,∴20FEC BCE ∠=∠=︒,∴20FEC ∠=︒.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涉及到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求得∠BCE .16.直线//,a b Rt ABC ∆的直角顶C 点在直线a 上,若135∠=︒,则2∠等于_______. 【分析】先根据直角为90°即可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2的度数【详解】解:∵Rt △ABC 的直角顶点C 在直线a 上∠1=35°∴∠3=90°-35°=55°又∵a ∥b ∴∠2=∠3=55解析:55【分析】先根据直角为90°,即可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2的度数.【详解】解:∵Rt △ABC 的直角顶点C 在直线a 上,∠1=35°,∴∠3=90°-35°=55°,又∵a ∥b ,∴∠2=∠3=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7.如图,AC ⊥AB ,AC ⊥CD ,垂足分别是点A 、C ,如果∠CDB=130°,那么直线AB 与BD 的夹角是________度.5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的夹角的定义即可得【详解】∵∴∵∴∴直线AB 与BD 的夹角是50度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两直线的夹角的定义熟练掌握解析:5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B CD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的夹角的定义即可得.【详解】∵AC AB ⊥,AC CD ⊥,∴//AB CD ,∵130CDB ∠=︒,∴18050ABD CDB ∠=︒-∠=︒,∴直线AB 与BD 的夹角是50度,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两直线的夹角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18.如图是某公园里一处矩形风景欣赏区ABCD ,长AB=50米,宽BC=30米,为方便游人观赏,公园特意修建了如图所示的小路(图中非阴影部分),小路的宽均为1米,那么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出口A到出口B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______米.98【解析】∵利用已知可以得出此图形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分析水平距离等于AB铅直距离等于(AD-1)×2又∵长AB=50米宽BC=25米∴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出口A到出口B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50解析:98【解析】∵利用已知可以得出此图形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分析,水平距离等于AB,铅直距离等于(AD-1)×2,又∵长AB=50米,宽BC=25米,∴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出口A到出口B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50+(25-1)×2=98米,故答案为98.1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D=120°,则∠BOD=__________°.30°【分析】先利用补角的定义求出∠EOC=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详解】解:∵∠EOD=120°∴∠EOC=60°(邻补角定义)∵OA平分∠EOC∴∠AOC=∠EOC=30°(角平分线定义解析:30°【分析】先利用补角的定义求出∠EOC=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详解】解:∵∠EOD=120°,∴∠EOC=60°(邻补角定义).∠EOC=30°(角平分线定义),∵OA平分∠EOC,∴∠AOC=12∴∠BOD=30°(对顶角相等).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由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补角的性质,易求该角的度数.20.假设一家旅馆一共有30个房间,分别编以1~30三十个号码,现在要在每个房间的钥匙上刻上数字,要求所刻的数字必须使服务员很容易辨认是哪一个房间的钥匙,而使局外人不容易猜到.现在有一种编码的方法是:在每把钥匙上刻上两个数字,左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5所得的余数,而右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7所得的余数.那么刻的数是25的钥匙所对应的原来房间应该是__________号.12【分析】根据编码的方法分析在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12故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解析:12【分析】根据编码的方法分析,在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12,故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12,∴刻的数是25的钥匙所对应的原来房间应该是12,故答案为:12.【点睛】此题考查了带余数除法的知识.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抓住1~30中,除以5余2的数有7,12,17,22,27,而其中除以7余5的数只有12.三、解答题21.如图,点D 、E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点F 、G 为BC 上的点,连接DE ,连接DG 、EF 交于点H .已知12180∠+∠=︒,3B ∠=∠,若66C ∠=︒,求DEC ∠的度数.请你将下面解答过程填写完整.解:∵12180∠+∠=︒∴//AB ________∴3A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 ∠=∠∴_______B =∠∴//DE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0C DEC ∠+∠=︒∵66C ∠=︒∴114DEC ∠=︒解析: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B EF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ADE ∠=∠,从而可得ADE B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可得.【详解】解:∵12180∠+∠=︒,∴//AB EF ,∴3AD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B ∠=∠,∴ADE B ∠=∠,∴//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C DEC ∠+∠=︒,∵66C ∠=︒,∴114DE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1)∠AOC 的对顶角为______,∠AOC 的邻补角为______;(2)若∠EOC =70°,求∠BOD 的度数;(3)若∠EOC :∠EOD =2:3,求∠BOD 的度数.解析:(1)∠BOD ,∠BOC 或∠AOD ;(2)∠BOD =35°;(3)∠BOD =36°.【分析】(1)根据对顶角、邻补角的意义,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平角、按比例分配,角平分线的意义、对顶角性质可得答案.【详解】(1)根据对顶角、邻补角的意义得:∠AOC 的对顶角为∠BOD , ∠AOC 的邻补角为∠BOC 或∠AOD ,故答案为:∠BOD ,∠BOC 或∠AOD(2)∵OA 平分∠EOC.∠EOC =70°,∴∠AOE =∠AOC 12=∠EOC =35°, ∵∠AOC =∠BOD ,∴∠BOD =35°,(3)∵∠EOC :∠EOD =2:3,∠EOC+∠EOD =180°,∴∠EOC =180°×25=72°,∠EOD =180°×35=108°, ∵OA 平分∠EOC , ∴∠AOE =∠AOC 12=∠EOC =36°, 又∵∠AOC =∠BOD ,∴∠BOD =36°.【点睛】本题考查对顶角、邻补角、角平分线、平角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图形具体理解这些角的意义是正确计算的前提.2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 AB ⊥,垂足为O ,35EOC ∠=︒,求AOD ∠的度数.解析:125°.【分析】由两直线垂直,求得∠AOE=90°;由∠AOC 与∠EOC 互余,∠EOC=35°,即可得到∠AOC 的度数;再由∠AOD 与∠AOC 互补,即可得出∠AOD 的度数.【详解】∵EO ⊥AB ,∴∠AOE=90°,又∵∠EOC=35°,∴∠AOC=∠AOE-∠EOC=90°-35°= 55°,∴∠AOD=180°-∠AOC=180°-55°=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补角、余角和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利用补角、余角关系求角的度数.2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72AOC ∠=︒,OF CD ⊥.∠互余的角是______;(1)与BOF∠的度数.(2)求EOF解析:(1)∠BOD、∠AOC;(2)54°【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FOD=90°,于是得到∠BOF+∠BOD=90°,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到∠BOD=∠AOC,等量代换得到∠BOF+∠AOC=90°,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OF=90°﹣72°=18°,再由OE平分∠BOD,得出∠BOE=1∠BOD=36°,因此∠EOF=36°+18°=54°.2【详解】解:(1)∵OF⊥CD,∴∠FOD=90°,∴∠BOF+∠BOD=90°,∵∠BOD=∠AOC,∴∠BOF+∠AOC=90°,∴图中互余的角有∠BOF与∠BOD,∠BOF与∠AOC.故答案为:∠BOD、∠AOC;(2)∵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BOD=∠AOC=72°,∵OF⊥CD,∴∠BOF=90°﹣72°=18°,∵OE平分∠BOD,∠BOD=36°,∴∠BOE=12∴∠EOF=36°+18°=54°.【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垂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弄清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5.已知:如图,DE∥BC,BE∥FG.求证:∠1=∠2.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由//DE BC ,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出1CBE ∠=∠,由//BE FG ,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出2CBE,进而可证出12∠=∠.【详解】 证明://DE BC ,1CBE ∴∠=∠.//BE FG ,2CBE ,12∠∠∴=.【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牢记平行线的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已知BC AE ⊥,DE AE ⊥,23180∠+∠=︒.(1)请你判断1∠与A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170∠=︒,BC 平分ABD ∠,试求ACF ∠的度数.解析:(1)∠1=∠ABD ,证明见解析;(2)∠ACF=55°.【分析】(1)先根据在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BC ∥DE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23180∠+∠=︒可得∠2=∠CBD ,从而可得CF ∥DB 得出∠1=∠ABD ;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2的度数,再根据∠ACB 为直角,即可得出∠ACF .【详解】解:(1)∠1=∠ABD ,理由:∵BC ⊥AE ,DE ⊥AE ,∴BC ∥DE ,∴∠3+∠CBD=180°,又∵∠2+∠3=180°,∴∠2=∠CBD ,∴CF ∥DB ,∴∠1=∠ABD .(2)∵∠1=70°,CF ∥DB ,∴∠ABD=70°,又∵BC 平分∠ABD , ∴1352DBC ABD ︒∠=∠=, ∴∠2=∠DBC=35°,又∵BC ⊥AG , ∴∠ACF=90°-∠2=90°-35°=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7.试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例如:如果ab <0,那么a +b <0.反例:设a =4,b =-3,ab =4⨯(-3)=-12<0,而a +b =4+(-3)=1>0,所以这个命题是假命题.(1)如果a +b >0,那么ab >0.(2)如果a 是无理数,b 也是无理数,那么a +b 也是无理数.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举的例子多,但只举一例就可.如果a+b >0,那么ab >0;所举的反例就是,a 、b 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2)可利用平方差公式找这样的无理数,比如【详解】解:(1)取a=2,b=-1,则a+b=1>0,但ab=-2<0.所以此命题是假命题.(2)取,,a 、b 均为无理数.但a+b=2是有理数,所以此命题是假命题.【点睛】本题主要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证明几何题的过程中,有时需从反例上先去判断,然后再证明.28.如图,已知直线AB 及直线AB 外一点P ,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和解答:(1)连接PA ,PB ,用量角器画出∠APB 的平分线PC ,交AB 于点C ;(2)过点P 作PD ⊥AB 于点D ;(3)用刻度尺取AB 中点E ,连接PE ;(4)根据图形回答: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解析:(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答案见解析;(4)PD.【详解】试题分析:(1)、用量角器量出∠APB的度数,然后求出一半的度数得出答案;(2)、根据垂线的作法得出答案;(3)、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度,然后找出中点,从而得出答案;(4)、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点到直线垂线段的长度.试题(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PD.。
七年级下册数学典型题、易错题整理1、 在下列说法中:(1)0.09是0.81的平方根;(2)-9的平方根是±3;(3)(-5)2的算术平方根是-5;(4)32-是个负数;(5)已知a 是实数,则||2a a =;(6)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2、若方程()()22930m x m x y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3± B. 3 C. -3 D. 93、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为()4、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1-<a 或2>a C 、21<<-a D 、2≥a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y 轴,AB=5,点A 的坐标为(-5,3),则点B 的坐标为( )A .(-5,8)B .(0,3)C .(-5,8)或(-5,-2)D .(0,3)或(-10,3)6、已知整数a 1,a 2,a 3,a 4,…满足下列条件:a 1=0,a 2=-|a 1+1|,a 3=-|a 2+2|,a 4=-|a 3+3|,…,依此类推,则a 2012的值为()A .-1005 B .-1006 C .-1007 D .-20127、2006年我市有23 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升学考试,为了解23 000名考生的升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23 000名考生是总体B .每名考生的成绩是个体C .2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已知点P 的坐标为(2-a ,3a+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9、若不等式组⎩⎨⎧>-<+nm x n m x 的解集是53<<-x ,则不等式0<-n mx 的解集为 10、16的平方根为 25的立方根为 .11、以下命题中(1)对顶角相等(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5)同位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12、若不等式组3x x a>⎧⎨>⎩,的解集为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3、不等式组8x x m<⎧⎨>⎩,有解,m 的取值范围是 .14、不等式组⎩⎨⎧->+<121m x m x 无解,m 的取值范围是 15、到x 轴距离为2,到y 轴距离为3的坐标为 .16、已知x 、y 都是实数,且4y =,求xy 的平方根17、如果2小数部分为a ,3的小数部分为b ,求2++b a 的值.(D)(C)(B)⎩⎨⎧<+--≤-4325x x ⎪⎩⎪⎨⎧>-><a x x x 1218、解方程4)12(2=-x19、如图,∠1+∠2=180°,∠DAE=∠BCF,DA 平分∠BDF.(1)AE 与FC 会平行吗?说明理由.(2)AD 与B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3)BC 平分∠DBE 吗?为什么?20、在解方程组⎩⎨⎧-=-=+24155by x y ax 时,由于粗心,甲看错了方程组中的a ,而得解为⎩⎨⎧-=-=13y x ,乙看错了方程组中的b,而得解为⎩⎨⎧==45y x ,(1)甲把a 看成了什么,乙把b 看成了什么;(2)求出原方程组的正确解.21、小明想了解全校3000名同学对新闻、体育、音乐、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从中抽取了一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成下面的统计图:(1)求出右图中a 、b 的值,并补全条形图;(2)若此次调查中喜欢体育节目的女同学有10人,请估算该校喜欢体育节目的女同学有多少人?22、为了保护环境,某企业决定购买10台污水处理设备。
初中数学易错题集(初一下册)目录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2.对顶角和邻补角3.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4.三线八角5.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6.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第六章实数 (18)1.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25)1.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确定2.坐标平面内特殊点的坐标特征3.坐标与距离4.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5.中点坐标公式6.坐标与几何变换7.坐标系与面积8.坐标系与规律探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37)1.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分析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含参数方程之x,y关系问题4.含参数方程之同解方程问题5.含参数方程之错数错解问题6.含参数方程之公共解问题7.含参数方程组之解的分类讨论问题8.含参数方程之新定义问题9.不定方程整数解问题10.三元一次方程组问题1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1.有关不等式定义的分析2.有关代数式之间的不等关系的分析3.有关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4.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的概念的分析5.有关不等式组解的概念的分析6.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特殊解的分析7.在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分析8.有关解不等式的问题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体系图◆ 错题篇 一、相交线【例1】 如图两条非平行的直线AB ,CD 被第三条直线EF 所截,交点为PQ ,那么这3条直线将所在平面分成( ) A .5个部分B .6个部分C .7个部分D .8个部分【易错点】本题主要考查一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两部分的知识点,但是3条不经过同一个点的直线就可以有一个封闭部分。
【解析】从图中看出,EF 把它所在的位置左边分成3部分,而右边分成4部分,因为AB ,CD 为两条非平行的直线,所以还有一个封闭的部分,因此共有7部分.因为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所以应是7部分;故选C 。
【例2】平面内6条直线两两相交,但仅有3条通过同一点,则截得不重叠线段共( )A .24条B .21条C .33条D .36条EF【易错点】本题考查的是相交线的有关知识,此题的易错点在于“不重叠线段”而不是所有的线段.先根据题意画出6条符合直线,再找出每条直线上不相交的线段,再把所得线段相加即可。
初一数学下册:计算易错题汇总#初一数学错误一:含有带分数的加减法,受限于小学思维例1计算错误:原式=-3分析正解错误二: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的相通性深化理解-1,-2,-3可以看作是(-1),(-2),(-3)的和,中间的加法的“+”省略不写,也可以看作是-1减2再减3例2计算:-3-5*(-2)错解:原式=-3-10=-13分析中间5前面的“-”重复用了两遍,一会当成运算中的符号,一会当成5的性质符号正解正解1:原式=-3-(-10)=-3+10=7;中间5前面的“-”当成运算符号正解2:原式=-3+(-5)(-2)=-3+10=7;中间5前面的“-”当成性质符号错误三:去括号时,法则运用错误例3计算:(2-3)-(-4+5)(要求:先去括号,再合并)错解:原式=2-3+4+5=8分析去第二个括号时,括号前面是负号,没有改变括号中的每一项导致错误正解原式=2-3+4-5=-2这里为了形象展示错误,括号内未直接合并错误四:乘方运算的“底数”弄错例4计算:(-2)²,-2²的值。
错解:(-2)²=4(√)-2²=4(×)分析正解(-2)²=4(√)-2²=-4(√)错误五:去绝对值时,未判断绝对值里面的正负例5错解:分析去绝对值符号时,未先判断绝对值里面数据的符号,进而用绝对值法则求解。
正解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总得来说要想计算做正确,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计算中相关的概念一定要辨析清楚计算的法则、运算率、公式要掌握计算时要依法则、不跳步计算时要能够随时检验,发现异常,比如绝对值不可能为负涉及到符号的问题,一般是先定符号,再计算求值温馨提示:计算是三年初中的基础,很多优秀的孩子到九年级还因为计算丢分就是因为七年级的计算习惯没有养成,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的计算训练,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的规范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解答题1.如图1,AB //CD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100EOF ∠=︒.(1)求BEO OFD ∠+∠的值;(2)如图2,直线MN 分别交BEO ∠、OFC ∠的角平分线于点M 、N ,直接写出EMN FNM ∠-∠的值;(3)如图3,EG 在AEO ∠内,AEG m OEG ∠=∠;FH 在DFO ∠内,DFH m OFH ∠=∠,直线MN 分别交EG 、FH 分别于点M 、N ,且50FMN ENM ∠-∠=︒,直接写出m 的值.2.(1)(问题)如图1,若//AB CD ,40AEP ∠=︒,130PFD ∠=︒.求EPF ∠的度数; (2)(问题迁移)如图2,//AB CD ,点P 在AB 的上方,问PEA ∠,PFC ∠,EPF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联想拓展)如图3所示,在(2)的条件下,已知EPF α∠=,PEA ∠的平分线和PF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用含有α的式子表示G ∠的度数.3.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王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探究三角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活动(1)如图1,//EF MN ,点A 、B 分别为直线EF 、MN 上的一点,点P 为平行线间一点,请直接写出PAF ∠、PBN ∠和APB ∠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迁移)(2)如图2,射线OM 与射线ON 交于点O ,直线//m n ,直线m 分别交OM 、ON 于点A 、D ,直线n 分别交OM 、ON 于点B 、C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①当点P 在A 、B (不与A 、B 重合)两点之间运动时,设ADP α∠=∠,BCP β∠=∠.则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若点P 不在线段AB 上运动时(点P 与点A 、B 、O 三点都不重合),请你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图形并直接写出CPD ∠,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 4.已知直线//AB CD ,点P 为直线AB 、CD 所确定的平面内的一点. (1)如图1,直接写出APC ∠、A ∠、C ∠之间的数量关系 ; (2)如图2,写出APC ∠、A ∠、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点E 在射线BA 上,过点E 作//EF PC ,作PEG PEF ∠∠=,点G 在直线CD 上,作BEG ∠的平分线EH 交PC 于点H ,若30APC ∠=,140PAB ∠=,求PEH ∠的度数.5.如图,已知直线//AB 射线CD ,110CEB ∠=︒.P 是射线EB 上一动点,过点P 作//PQ EC 交射线CD 于点Q ,连接CP .作PCF PCQ ∠=∠,交直线AB 于点F ,CG 平分ECF ∠.(1)若点P ,F ,G 都在点E 的右侧. ①求PCG ∠的度数;②若30EGC ECG ∠-∠=︒,求CPQ ∠的度数.(不能使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接解题)(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偕形,使:3:2EGC EFC ∠∠=?若存在,直接写出CPQ ∠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解答题6.[感知]如图①,//40130AB CD AEP PFD ∠=︒∠=︒,,,求EPF ∠的度数.小乐想到了以下方法,请帮忙完成推理过程. 解:(1)如图①,过点P 作//PM AB . ∴140AEP ∠=∠=︒(_____________), ∴//AB CD ,∴//PM ________(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0PFD ∠=︒, ∴218013050︒︒∠=-=︒,∴12405090︒∠=+︒+∠=︒,即90EPF ∠=︒.[探究]如图②,//,50,120AB CD AEP PFC ∠=︒∠=︒,求EPF ∠的度数;[应用](1)如图③,在[探究]的条件下,PEA ∠的平分线和PF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则G ∠的度数是_________º.(2)已知直线//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点C 在点D 的左侧),连接AD BC ,,若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且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设(),ABC ADC αβαβ∠=∠=≠,请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7.已知//PQ MN ,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90ACB EDF ∠=∠=︒,45ABC BAC ∠=∠=︒,30DFE ∠=︒,60DEF ∠=︒.(1)若三角板如图1摆放时,则α∠=______,β∠=______.(2)现固定ABC 的位置不变,将DEF 沿AC 方向平移至点E 正好落在PQ 上,如图2所示,DF 与PQ 交于点G ,作FGQ ∠和GFA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 ,求GHF ∠的度数; (3)现固定DEF ,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至AC 与直线AN 首次重合的过程中,当线段BC 与DEF 的一条边平行时,请直接写出BAM ∠的度数. 8.阅读下面材料:小颖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甲,//,AB CD E 为,AB CD 之间一点,连接,,35,37BE DE B D ∠=︒∠=︒,求BED ∠的度数.她是这样做的: 过点E 作//,EF AB 则有,BEF B ∠=∠ 因为//,AB CD 所以//.EF CD ① 所以,FED D ∠=∠所以,BEF FED B D ∠+∠=∠+∠ 即BED ∠=_ ; 1.小颖求得BED ∠的度数为__ ; 2.上述思路中的①的理由是__ ; 3.请你参考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已知:直线//,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连接,,AD B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且,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1)如图1,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若,ABC ADC αβ∠=∠=,则BED ∠的度数为 ;(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2)如图2,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设,ABC ADC αβ∠=∠=,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9.(1)学习了平行线以后,香橙同学想出了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纸做的,过程如(图1).①请你仿照以上过程,在图2中画出一条直线b ,使直线b 经过点P ,且//b a ,要求保留折纸痕迹,画出所用到的直线,指明结果.无需写画法:②在(1)中的步骤(b )中,折纸实际上是在寻找过点P 的直线a 的 线.(2)已知,如图3,//AB CD ,BE 平分ABC ∠,CF 平分BCD ∠.求证://BE CF (写出每步的依据).10.已知直线//EF MN ,点,A B 分别为EF , MN 上的点.(1)如图1,若120FAC ACB ∠=∠=︒,12CAD FAC ∠=∠, 12CBD CBN ∠=∠,求CBN∠与ADB ∠的度数;(2)如图2,若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则ADB =∠_________︒;(3)若把(2)中“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改为“FAC ACB m ∠=∠=︒,1CAD FAC n∠=∠, 1CBD CBN n ∠=∠”,则ADB =∠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11.如图,直线//AB CD ,E 、F 是AB 、CD 上的两点,直线l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G 、H ,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G 、H 重合),连接PE 、PF .(1)当点P 与点E 、F 在一直线上时,GEP EGP ∠=∠,60FHP ∠=︒,则PFD ∠=_____.(2)若点P 与点E 、F 不在一直线上,试探索AEP ∠、EPF ∠、CFP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2.在ABC 中,射线AG 平分BAC ∠交BC 于点G ,点D 在BC 边上运动(不与点G 重合),过点D 作//DE AC 交AB 于点E .(1)如图1,点D 在线段CG 上运动时,DF 平分EDB ∠.①若100BAC ︒∠=,30C ︒∠=,则AFD ∠=_____;若40B ︒∠=,则AFD ∠=_____; ②试探究AFD ∠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点D 在线段BG 上运动时,BDE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与射线AG 交于点F .试探究AFD ∠与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3.如图,已知直线a ∥b ,∠ABC =100°,BD 平分∠ABC 交直线a 于点D ,线段EF 在线段AB 的左侧,线段EF 沿射线AD 的方向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BD 所在的直线与EF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 .问∠1的度数与∠EPB 的度数又怎样的关系?(特殊化)(1)当∠1=40°,交点P 在直线a 、直线b 之间,求∠EPB 的度数;(2)当∠1=70°,求∠EPB 的度数;(一般化)(3)当∠1=n°,求∠EPB 的度数(直接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14.模型与应用. (模型)(1)如图①,已知AB ∥CD ,求证∠1+∠MEN +∠2=360°.(应用)(2)如图②,已知AB ∥CD ,则∠1+∠2+∠3+∠4+∠5+∠6的度数为 .如图③,已知AB ∥CD ,则∠1+∠2+∠3+∠4+∠5+∠6+…+∠n 的度数为 .(3)如图④,已知AB ∥CD ,∠AM 1M 2的角平分线M 1 O 与∠CM n M n -1的角平分线M n O 交于点O ,若∠M 1OM n =m °.在(2)的基础上,求∠2+∠3+∠4+∠5+∠6+……+∠n -1的度数.(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15.如图,在ABC 中,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O 点.(1)若40A ∠=︒,则BOC ∠= ︒; (2)若A n ∠=︒,则BOC ∠= ︒;(3)若A n ∠=︒,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O 点,ABO ∠的平分线与ACO ∠的平分线交于点1O ,,2016O BD ∠的平分线与2016O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2017O ,则2017O ∠=︒.【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1) ;(2)的值为40°;(3). 【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 (2)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 解析:(1)260BEO DFO ∠+∠=︒ ;(2)EMN FNM ∠-∠的值为40°;(3)53.【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M 作MK ∥A 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 =∠OEM =x ,∠CFN =∠OFN =y ,由∠BEO +∠DFO =260°可求x -y =40°,进而求解;(3)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50FMN ENM ∠-∠=︒,可得50KFD AEG ∠-∠=︒,结合260AEG n OEG DFK n OFK BEO DFO ∠=∠=∠∠+∠=︒,,,可得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 ∠+∠+︒-∠-∠=︒,即可得关于n 的方程,计算可求解n 值. 【详解】证明:过点O 作OG ∥AB ,∵AB ∥CD , ∴AB ∥OG ∥CD ,∴180180BEO EOG DFO FOG ∠+∠=︒∠+∠=︒,, ∴360BEO EOG DFO FOG ∠+∠+∠+∠=︒, 即360BEO EOF DFO ∠+∠+∠=︒, ∵∠EOF =100°,∴∠260BEO DFO +∠=︒;(2)解: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EM 平分∠BEO ,FN 平分∠CFO , 设BEM OEM x CFN OFN y ∠=∠=∠=∠=,, ∵260BEO DFO ∠+∠=︒∴21802260BEO DFO x y ∠+∠=+︒-=︒, ∴x -y =40°,∵MK ∥AB ,NH ∥CD ,AB ∥CD , ∴AB ∥MK ∥NH ∥CD ,∴EMK BEM x HNF CFN y KMN HNM ∠=∠=∠=∠=∠=∠,,, ∴EMN FNM EMK KMN HNM HNF ∠+∠=∠+∠-∠+∠() x KMN HNM y =+∠-∠-=x -y =40°,故EMN FNM ∠-∠的值为40°;(3)如图,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AB ∥CD ,∴AKF KFD ∠=∠,∵AKF EHK HEK EHK AEG ∠=∠+∠=∠+∠,∴KFD EHK AEG ∠=∠+∠,∵50EHK NMF ENM ∠=∠-∠=︒,∴50KFD AEG ∠=︒+∠,即50KFD AEG ∠-∠=︒,∵AEG n OEG ∠=∠,FK 在∠DFO 内,DFK n OFK ∠=∠. ∴1180180CFO DFK OFK KFD KFD n∠=︒-∠-∠=︒-∠-∠ , 1AEO AEG OEG AEG AEG n∠=∠+∠=∠+∠, ∵260BEO DFO ∠+∠=︒,∴100AEO CFO ∠+∠=︒, ∴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 即(180)1KFD AEG n ⎛⎫ ⎪⎝∠⎭+-∠︒=, ∴115080n ⎛⎫ ⎪⨯⎭︒︒⎝+=, 解得53n = .经检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5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90°;(2)∠PFC=∠PEA+∠P ;(3)∠G=α【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求解;(2)过P点作PN∥AB,则PN∥CD,可得∠FPN=∠PEA+∠FPE,进而可得∠PF 解析:(1)90°;(2)∠PFC=∠PEA+∠P;(3)∠G=12α【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求解;(2)过P点作PN∥AB,则PN∥CD,可得∠FPN=∠PEA+∠FPE,进而可得∠PFC=∠PEA+∠FPE,即可求解;(3)令AB与PF交点为O,连接EF,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GEF+∠GFE=1 2∠PEA+12∠PFC+∠OEF+∠OFE,由(2)得∠PEA=∠PFC-α,由∠OFE+∠OEF=180°-∠FOE=180°-∠PFC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1,过点P作PM∥AB,∴∠1=∠AEP.又∠AEP=40°,∴∠1=40°.∵AB∥CD,∴PM∥CD,∴∠2+∠PFD=180°.∵∠PFD=130°,∴∠2=180°-130°=50°.∴∠1+∠2=40°+50°=90°.即∠EPF=90°.(2)∠PFC=∠PEA+∠P.理由:过P点作PN∥AB,则PN∥CD,∴∠PEA=∠NPE,∵∠FPN=∠NPE+∠FPE,∴∠FPN=∠PEA+∠FPE,∵PN∥CD,∴∠FPN=∠PFC,∴∠PFC=∠PEA+∠FPE,即∠PFC=∠PEA+∠P;(3)令AB与PF交点为O,连接EF,如图3.在△GFE 中,∠G =180°-(∠GFE +∠GEF ),∵∠GEF =12∠PEA +∠OEF ,∠GFE =12∠PFC +∠OFE ,∴∠GEF +∠GFE =12∠PEA +12∠PFC +∠OEF +∠OFE ,∵由(2)知∠PFC =∠PEA +∠P ,∴∠PEA =∠PFC -α,∵∠OFE +∠OEF =180°-∠FOE =180°-∠PFC ,∴∠GEF +∠GFE =12(∠PFC −α)+12∠PFC +180°−∠PFC =180°−12α,∴∠G =180°−(∠GEF +∠GFE )=180°−180°+12α=12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3.(1);(2)①,理由见解析;②图见解析,或【分析】(1)作PQ ∥EF ,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2)①过作交于,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答案;②根据题意,可对点P 进行分类讨论解析:(1)360PAF PBN APB ∠+∠+∠=°;(2)①CPD αβ∠=∠+∠,理由见解析;②图见解析,CPD βα∠=∠-∠或CPD αβ∠=∠-∠【分析】(1)作PQ ∥EF ,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2)①过P 作//PE AD 交CD 于E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PE α∠=∠,CPE β∠=∠,即可得到答案;②根据题意,可对点P 进行分类讨论:当点P 在BA 延长线时;当P 在BO 之间时;与①同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作PQ ∥EF ,如图:∵//EF MN ,∴////EF MN PQ ,∴180PAF APQ ∠+∠=°,180PBN BPQ ∠+∠=°,∵APB APQ BPQ ∠=∠+∠∴360PAF PBN APB ∠+∠+∠=°;(2)①CPD αβ∠=∠+∠;理由如下:如图,过P 作//PE AD 交CD 于E ,∵//AD BC ,∴////AD PE BC ,∴DPE α∠=∠,CPE β∠=∠,∴CPD DPE CPE αβ∠=∠+∠=∠+∠;②当点P 在BA 延长线时,如备用图1:∵PE ∥AD ∥BC ,∴∠EPC=β,∠EPD =α,∴CPD βα∠=∠-∠;当P 在BO 之间时,如备用图2:∵PE ∥AD ∥BC ,∴∠EPD =α,∠CPE =β,∠=∠-∠.∴CPD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从而得到角的关系.4.(1)∠A+∠C+∠APC=360°;(2)见解析;(3)55°【分析】(1)首先过点P作PQ∥AB,则易得AB∥PQ∥CD,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证得∠A+∠C+∠APC=360解析:(1)∠A+∠C+∠APC=360°;(2)见解析;(3)55°【分析】(1)首先过点P作PQ∥AB,则易得AB∥PQ∥CD,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证得∠A+∠C+∠APC=360°;(2)作PQ∥AB,易得AB∥PQ∥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证得∠APC=∠A+∠C;∠FEG,(3)由(2)知,∠APC=∠PAB-∠PCD,先证∠BEF=∠PQB=110°、∠PEG=12∠GEH=1∠BEG,根据∠PEH=∠PEG-∠GEH可得答案.2【详解】解:(1)∠A+∠C+∠APC=360°如图1所示,过点P作PQ∥AB,∴∠A+∠APQ=180°,∵AB∥CD,∴PQ∥CD,∴∠C+∠CPQ=180°,∴∠A+∠APQ+∠C+∠CPQ=360°,即∠A+∠C+∠APC=360°;(2)∠APC=∠A+∠C,如图2,作PQ∥AB,∴∠A=∠APQ,∵AB∥CD,∴PQ∥CD,∴∠C=∠CPQ,∵∠APC=∠APQ-∠CPQ,∴∠APC=∠A-∠C;(3)由(2)知,∠APC=∠PAB-∠PCD,∵∠APC=30°,∠PAB=140°,∴∠PCD=110°,∵AB∥CD,∴∠PQB=∠PCD=110°,∵EF∥BC,∴∠BEF=∠PQB=110°,∵EF∥BC,∴∠BEF=∠PQB=110°,∵∠PEG=∠PEF,∴∠PEG=12∠FEG,∵EH平分∠BEG,∴∠GEH=12∠BEG,∴∠PEH=∠PEG-∠GEH=1 2∠FEG-12∠BEG=12∠BEF=55°.【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1)①35°;(2)55°;(2)存在,或【分析】(1)①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PCG的度数;②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ECG=∠GCF=20°解析:(1)①35°;(2)55°;(2)存在,52.5︒或7.5︒【分析】(1)①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PCG的度数;②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ECG=∠GCF=20°,再根据PQ∥CE,即可得出∠CPQ=∠ECP=60°;(2)设∠EGC=3x,∠EFC=2x,则∠GCF=3x-2x=x,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G、F在点E 的右侧时,②当点G、F在点E的左侧时,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①∵AB∥CD,∴∠CEB+∠ECQ=180°,∵∠CEB=110°,∴∠ECQ=70°,∵∠PCF=∠PCQ,CG平分∠ECF,∴∠PCG=∠PCF+∠FCG=12∠QCF+12∠FCE=12∠ECQ=35°;②∵AB∥CD,∴∠QCG=∠EGC,∵∠QCG+∠ECG=∠ECQ=70°,∴∠EGC+∠ECG=70°,又∵∠EGC-∠ECG=30°,∴∠EGC=50°,∠ECG=20°,∴∠ECG=∠GCF=20°,∠PCF=∠PCQ=12(70°−40°)=15°,∵PQ∥CE,∴∠CPQ=∠ECP=∠ECQ-∠PCQ=70°-15°=55°.(2)52.5°或7.5°,设∠EGC=3x°,∠EFC=2x°,①当点G、F在点E的右侧时,∵AB∥CD,∴∠QCG=∠EGC=3x°,∠QCF=∠EFC=2x°,则∠GCF=∠QCG-∠QCF=3x°-2x°=x°,∴∠PCF=∠PCQ=12∠FCQ=12∠EFC=x°,则∠ECG=∠GCF=∠PCF=∠PCD=x°,∵∠ECD=70°,∴4x=70°,解得x=17.5°,∴∠CPQ =3x =52.5°;②当点G 、F 在点E 的左侧时,反向延长CD 到H ,∵∠EGC =3x °,∠EFC =2x °,∴∠GCH =∠EGC =3x °,∠FCH =∠EFC =2x °,∴∠ECG =∠GCF =∠GCH -∠FCH =x °,∵∠CGF =180°-3x °,∠GCQ =70°+x °,∴180-3x =70+x ,解得x =27.5,∴∠FCQ =∠ECF +∠ECQ =27.5°×2+70°=125°,∴∠PCQ =12∠FCQ =62.5°,∴∠CPQ =∠ECP =62.5°-55°=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6.[感知]见解析;[探究]70°;[应用](1)35;(2)或【分析】[感知]过点P 作PM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AEP ,∠2+∠PFD=180°,求出∠2的度数,结合∠1可得结果;解析:[感知]见解析;[探究]70°;[应用](1)35;(2)2αβ+或2βα-【分析】[感知]过点P 作PM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AEP ,∠2+∠PFD =180°,求出∠2的度数,结合∠1可得结果;[探究]过点P 作PM ∥AB ,根据AB ∥CD ,PM ∥CD ,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EPF 的度数;[应用](1)如图③所示,在[探究]的条件下,根据∠PEA 的平分线和∠PF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可得∠G 的度数;(2)画出图形,分点A 在点B 左侧和点A 在点B 右侧,两种情况,分别求解.【详解】解:[感知]如图①,过点P 作PM ∥AB ,∴∠1=∠AEP =4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CD ,∴PM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PF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PFD =130°(已知),∴∠2=180°-130°=50°,∴∠1+∠2=40°+50°=90°,即∠EPF =90°;[探究]如图②,过点P 作PM ∥AB ,∴∠MPE =∠AEP =50°,∵AB ∥CD ,∴PM ∥CD ,∴∠PFC =∠MPF =120°,∴∠EPF =∠MPF -∠MPE =120°-50°=70°;[应用](1)如图③所示,∵EG 是∠PEA 的平分线,FG 是∠PFC 的平分线,∴∠AEG =12∠AEP =25°,∠GFC =12∠PFC =60°,过点G 作GM ∥AB ,∴∠MGE =∠AEG =2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CD (已知),∴GM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GFC =∠MGF =6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G =∠MGF -∠MGE =60°-25°=35°.故答案为:35.(2)当点A 在点B 左侧时,如图,故点E 作EF ∥AB ,则EF ∥CD ,∴∠ABE =∠BEF ,∠CDE =∠DEF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C ADC αβ∠=∠=, ∴∠ABE =∠BEF =12α,∠CDE =∠DEF =12β, ∴∠BED =∠BEF +∠DEF =2αβ+;当点A 在点B 右侧时,如图,故点E 作EF ∥AB ,则EF ∥CD ,∴∠DEF =∠CDE ,∠ABG =∠BEF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C ADC αβ∠=∠=,∴∠DEF =∠CDE =12β,∠ABG =∠BEF =12α, ∴∠BED =∠DEF -∠BEF =2βα-;综上:∠BED 的度数为2αβ+或2βα-.【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公理及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7.(1)15°;150°;(2)67.5°;(3)30°或90°或120°【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的角的度数解答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3)分当B解析:(1)15°;150°;(2)67.5°;(3)30°或90°或120°【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的角的度数解答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3)分当BC ∥DE 时,当BC ∥EF 时,当BC ∥DF 时,三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1)作EI ∥PQ ,如图,∵PQ∥MN,则PQ∥EI∥MN,∴∠α=∠DEI,∠IEA=∠BAC,∴∠DEA=∠α+∠BAC,∴α= DEA -∠BAC=60°-45°=15°,∵E、C、A三点共线,∴∠β=180°-∠DFE=180°-30°=150°;故答案为:15°;150°;(2)∵PQ∥MN,∴∠GEF=∠CAB=45°,∴∠FGQ=45°+30°=75°,∵GH,FH分别平分∠FGQ和∠GFA,∴∠FGH=37.5°,∠GFH=75°,∴∠FHG=180°-37.5°-75°=67.5°;(3)当BC∥DE时,如图1,∵∠D=∠C=90 ,∴AC∥DF,∴∠CAE=∠DFE=30°,∴∠BAM+∠BAC=∠MAE+∠CAE,∠BAM=∠MAE+∠CAE-∠BAC=45°+30°-45°=30°;当BC∥EF时,如图2,此时∠BAE =∠ABC =45°,∴∠BAM =∠BAE +∠EAM =45°+45°=90°;当BC ∥DF 时,如图3,此时,AC ∥DE ,∠CAN =∠DEG =15°,∴∠BAM =∠MAN -∠CAN -∠BAC =180°-15°-45°=120°.综上所述,∠BAM 的度数为30°或90°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性质和判定: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理清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8.;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1);(2).【分析】1、根据角度和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推论解答;3、(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1的结论证明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B解析:1.72;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1)1122αβ+;(2)1118022αβ-+. 【分析】1、根据角度和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线的推论解答;3、(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1的结论证明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求出11,22ABE CDE αβ∠=∠=,过点E 作EF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F =12α,11801802DEF CDE β∠=︒-∠=︒-,再利用周角求出答案.【详解】1、过点E 作//,EF AB则有,BEF B ∠=∠因为//,AB CD所以//.EF CD ①所以,FED D ∠=∠所以,BEF FED B D ∠+∠=∠+∠即BED ∠=72;故答案为:72;2、过点E 作//,EF AB则有,BEF B ∠=∠因为//,AB CD所以EF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1)∵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1111,2222ABE ABC CDE ADC αβ∠=∠=∠=∠=, 过点E 作EF ∥AB ,由1可得∠BED =BEF FED ABE CDE ∠+∠=∠+∠,∴∠BED =1122αβ+, 故答案为:1122αβ+;(2)∵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1111,2222ABE ABC CDE ADC αβ∠=∠=∠=∠=, 过点E 作EF ∥AB ,则∠ABE =∠BEF =12α, ∵//,AB CD∴EF ∥CD ,∴180CDE DEF ∠+∠=︒, ∴11801802DEF CDE β∠=︒-∠=︒-, ∴11360360(180)22BED DEF BEF βα∠=︒-∠-∠=︒-︒--=1118022αβ-+.【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推论,正确引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1)①见解析;②垂;(2)见解析【分析】(1)①过点折纸,使痕迹垂直直线,然后过点折纸使痕迹与前面的痕迹垂直,从而得到直线;②步骤(b )中,折纸实际上是在寻找过点的直线的垂线.(2)先根据解析:(1)①见解析;②垂;(2)见解析【分析】(1)①过P 点折纸,使痕迹垂直直线a ,然后过P 点折纸使痕迹与前面的痕迹垂直,从而得到直线b ;②步骤(b )中,折纸实际上是在寻找过点P 的直线a 的垂线.(2)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C BCD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23∠∠=,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结论.【详解】(1)解:①如图2所示:②在(1)中的步骤(b )中,折纸实际上是在寻找过点P 的直线a 的垂线.故答案为垂;(2)证明:BE 平分ABC ∠,CF 平分BCD ∠(已知),12∠∠∴=,33∠=∠(角平分线的定义),//AB CD (已知),ABC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223∴∠=∠(等量代换),23∴∠=∠(等式性质),//BE C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也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10.(1)120º,120º;(2)160;(3)【分析】(1)过点作,,根据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则 ,再根据 , ,可得 , ,可求出 ,,根据 即可得到结果;(2)同理(1)的求法,解析:(1)120º,120º;(2)160;(3)()1360n m n -⋅- 【分析】(1)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根据 120FAC ACB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120GCB ∠=︒,则 120CBN GCB ∠=∠=︒,再根据 12CAD FAC ∠=∠, 12CBD CBN ∠=∠,可得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可求出 60ADH FAD ∠=∠=︒,60BDH DBN ∠=∠=︒,根据 ADB ADH BDH ∠=∠+∠即可得到结果;(2)同理(1)的求法,根据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求解即可; (3)同理(1)的求法,根据FAC ACB m ∠=∠=︒,1CAD FAC n ∠=∠, 1CBD CBN n ∠=∠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 MN ,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 ∴60DBN CBN CBD ∠=∠-∠=︒,又∵60FAD FAC CAD ∠=∠-∠=︒,∴60ADH FAD ∠=∠=︒,60BDH DBN ∠=∠=︒,∴120ADB ADH BDH ∠=∠+∠=︒.(2)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 MN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1403CBD CBN ∠=∠=︒, 1403CAD FAC ∠=∠=︒∴80DBN CBN CBD ∠=∠-∠=︒,又∵80FAD FAC CAD ∠=∠-∠=︒,∴80ADH FAD ∠=∠=︒,80BDH DBN ∠=∠=︒,∴160ADB ADH BDH ∠=∠+∠=︒.故答案为:160;(3)同理(1)的求法∵EF MN ,∴EF MN CG DH , ∴ACG FAC m ∠=∠=︒,∴3603602GCB ACG ACB m ∠=︒-∠-∠=︒-︒,∴3602CBN GCB m ∠=∠=︒-︒, ∵13602m CBD CBN n n ︒-︒∠=∠=, 1m CAD FAC n n︒∠=∠= ∴()()360213602=3602m n m DBN CB D m n N n CB ︒-︒-︒-︒-︒∠-∠=-=∠︒, 又∵()1n m FAD FAC CAD m m n n -︒∠=∠-∠=︒-=︒, ∴()1n ADH FAD m n -∠=∠=︒, ()13602n BDH DBN m n-∠=∠=︒-︒, ∴()()()1113602=360n n n ADB ADH BDH m m m n n n --∠=∠+∠=-︒︒-︒︒-+︒. 故答案为:()1360n m 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度的运算,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1)120°;(2)∠EPF =∠AEP+∠CFP 或∠AEP=∠EPF+∠CFP ,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题意,当点与点、在一直线上时,作出图形,由AB ∥CD ,∠FHP=60°,可以推出解析:(1)120°;(2)∠EPF =∠AEP+∠CFP 或∠AEP=∠EPF+∠CFP ,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题意,当点P 与点E 、F 在一直线上时,作出图形,由AB ∥CD ,∠FHP=60°,可以推出GEP EGP ∠=∠=60°,计算∠PFD 即可;(2)根据点P 是动点,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 在AB 与CD 之间时;②当点P 在AB 上方时;③当点P 在CD 下方时,分别求出∠AEP 、∠EPF 、∠CFP 之间的关系即可.【详解】(1)当点P 与点E 、F 在一直线上时,作图如下,∵AB ∥CD ,∠FHP=60°,GEP EGP ∠=∠,∴GEP EGP ∠=∠=∠FHP=60°,∴∠EFD=180°-∠GEP=180°-60°=120°,∴∠PFD=120°,故答案为:120°;(2)满足关系式为∠EPF =∠AEP+∠CFP或∠AEP=∠EPF+∠CFP.证明:根据点P是动点,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AB与CD之间时,过点P作PQ∥AB,如下图,∵AB∥CD,∴PQ∥AB∥CD,∴∠AEP=∠EPQ,∠CFP=∠FPQ,∴∠EPF=∠EPQ+∠FPQ=∠AEP+∠CFP,即∠EPF =∠AEP+∠CFP;②当点P在AB上方时,如下图所示,∵∠AEP=∠EPF+∠EQP,∵AB∥CD,∴∠CFP=∠EQP,∴∠AEP=∠EPF+∠CFP;③当点P在CD下方时,∵AB∥CD,∴∠AEP=∠EQF,∴∠EQF=∠EPF+∠CFP,∴∠AEP=∠EPF+∠CFP,综上所述,∠AEP 、∠EPF 、∠CFP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EPF =∠AEP+∠CFP 或∠AEP=∠EPF+∠CFP ,故答案为:∠EPF =∠AEP+∠CFP 或∠AEP=∠EPF+∠CFP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外角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情况讨论问题.12.(1)①115°,110°;②,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G=∠BAC=5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30°,∠FMD=解析:(1)①115°,110°;②1902AFD B ︒∠=+∠,证明见解析;(2)1902AFD B ︒∠=-∠,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G=12∠BAC=5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30°,∠FMD=∠GAC=5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FD 的度数即可;已知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12∠BAC ,∠FDM=12∠EDG ;由DE//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 ,∠FMD=∠GAC ;即可得∠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 )=12×140°=70°;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FD=110°;②∠AFD=90°+12∠B ,已知AG 平分∠BAC ,DF 平分∠ED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12∠BAC ,∠FDM=12∠EDG ;由DE//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G=∠C ,∠FMD=∠GAC ;由此可得∠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12×(180°-∠B)=90°-12∠B;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FD=90°+12∠B;(2)∠AFD=90°-12∠B,已知AG平分∠BAC,DF平分∠ED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G=12∠BAC,∠NDE=12∠EDB,即可得∠FDM=∠NDE=12∠EDB;由DE//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B=∠C,∠FMD=∠GAC;即可得到∠FDM=∠NDE=12∠C,所以∠FDM+∠FMD =12∠C+12∠BAC=12(∠BAC+∠C)=12×(180°-∠B)=90°-12∠B;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FD=∠FDM +∠FMD=90°-12∠B.【详解】(1)①∵AG平分∠BAC,∠BAC=100°,∴∠CAG=12∠BAC=50°;∵//DE AC,∠C=30°,∴∠EDG=∠C=30°,∠FMD=∠GAC=50°;∵DF平分∠EDB,∴∠FDM=12∠EDG=15°;∴∠AFD=180°-∠FMD-∠FDM=180°-50°-15°=115°;∵∠B=40°,∴∠BAC+∠C=180°-∠B=140°;∵AG平分∠BAC,DF平分∠EDB,∴∠CAG=12∠BAC,∠FDM=12∠EDG,∵DE//AC,∴∠EDG=∠C,∠FMD=∠GAC;∴∠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12×140°=70°;∴∠AFD=180°-(∠FDM +∠FMD)=180°-70°=110°;故答案为115°,110°;②∠AFD=90°+12∠B,理由如下:∵AG平分∠BAC,DF平分∠EDB,∴∠CAG=12∠BAC,∠FDM=12∠EDG,∵DE//AC,∴∠EDG=∠C,∠FMD=∠GAC;∴∠FDM +∠FMD=12∠EDG +∠GAC=12∠C+12∠BAC=12(∠BAC+∠C)=12×(180°-∠B)=90°-12∠B;∴∠AFD=180°-(∠FDM +∠FMD)=180°-(90°-12∠B)=90°+12∠B;(2)∠AFD=90°-12∠B,理由如下:如图,射线ED交AG于点M,∵AG平分∠BAC,DF平分∠EDB,∴∠CAG=12∠BAC,∠NDE=12∠EDB,∴∠FDM=∠NDE=12∠EDB,∵DE//AC,∴∠EDB=∠C,∠FMD=∠GAC;∴∠FDM=∠NDE=12∠C,∴∠FDM +∠FMD =12∠C+12∠BAC=12(∠BAC+∠C)=12×(180°-∠B)=90°-12∠B;∴∠AFD=∠FDM +∠FMD=90°-12∠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确定各角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1)∠EPB=170°;(2)①当交点P在直线b的下方时:∠EPB=20°,②当交点P在直线a,b之间时:∠EPB=160°,③当交点P在直线a的上方时:∠EPB=∠1﹣50°=20°;(3)①当解析:(1)∠EPB=170°;(2)①当交点P在直线b的下方时:∠EPB=20°,②当交点P在直线a,b之间时:∠EPB=160°,③当交点P在直线a的上方时:∠EPB=∠1﹣50°=20°;(3)①当交点P在直线a,b之间时:∠EPB=180°﹣|n°﹣50°|;②当交点P在直线a上方或直线b下方时:∠EPB=|n°﹣50°|.【分析】(1)利用外角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直接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交点P在直线b的下方时;②当交点P在直线a,b之间时;③当交点P在直线a的上方时;分别画出图形求解;(3)结合(2)的探究,分两种情况得到结论:①当交点P在直线a,b之间时;②当交点P在直线a上方或直线b下方时;【详解】解:(1)∵BD平分∠ABC,∴∠ABD=∠DBC=1∠ABC=50°,2∵∠EPB是△PFB的外角,∴∠EPB=∠PFB+∠PBF=∠1+(180°﹣50°)=170°;(2)①当交点P在直线b的下方时:∠EPB=∠1﹣50°=20°;②当交点P在直线a,b之间时:∠EPB=50°+(180°﹣∠1)=160°;③当交点P在直线a的上方时:∠EPB=∠1﹣50°=20°;(3)①当交点P在直线a,b之间时:∠EPB=180°﹣|n°﹣50°|;②当交点P在直线a上方或直线b下方时:∠EPB=|n°﹣50°|;【点睛】考查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根据动点P的位置,分类画图,结合图形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是解题的突破口.14.(1)证明见解析;(2)900°,180°(n-1);(3)(180n-180-2m)°【详解】【模型】(1)证明:过点E作EF∥CD,∵AB∥CD,∴EF∥AB,∴∠1+∠MEF解析:(1)证明见解析;(2)900°,180°(n-1);(3)(180n-180-2m)°【详解】【模型】(1)证明:过点E作EF∥CD,∵AB∥CD,∴EF∥AB,∴∠1+∠MEF=180°,同理∠2+∠NEF=180°∴∠1+∠2+∠MEN=360°【应用】(2)分别过E点,F点,G点,H点作L1,L2,L3,L4平行于AB,利用(1)的方法可得∠1+∠2+∠3+∠4+∠5+∠6=180×5=900°;由上面的解题方法可得:∠1+∠2+∠3+∠4+∠5+∠6+…+∠n=180°(n-1),故答案是:900°, 180°(n-1);(3)过点O作SR∥AB,∵AB∥CD,∴SR∥CD,∴∠AM1O=∠M1OR同理∠C M n O=∠M n OR∴∠A M1O+∠CM n O=∠M1OR+∠M n OR,∴∠A M1O+∠CM n O=∠M1OM n=m°,∵M1O平分∠AM1M2,∴∠AM1M2=2∠A M1O,同理∠CM n M n-1=2∠CM n O,∴∠AM1M2+∠CM n M n-1=2∠AM1O+2∠CM n O=2∠M1OM n=2m°,又∵∠A M1M2+∠2+∠3+∠4+∠5+∠6+……+∠n-1+∠CM n M n-1=180°(n-1),∴∠2+∠3+∠4+∠5+∠6+…+∠n-1=(180n-180-2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此类题目,过拐点作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15.(1)110(2)(90 +n)(3)×90°+n°【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到角之间的关系,然后求解即可;(2)根据BO、CO分别是∠ABC与∠ACB的角平解析:(1)110(2)(90 +12n)(3)201712×90°+20182018212n°【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到角之间的关系,然后求解即可;(2)根据BO、CO分别是∠ABC与∠ACB的角平分线,用n°的代数式表示出∠OBC与∠OCB的和,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OC的度数;(3)根据规律直接计算即可.【详解】解:(1)∵∠A=40°,∴∠ABC+∠ACB=140°,∵点O 是∠AB 故答案为:110°;C 与∠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OBC+∠OCB=70°,∴∠BOC=110°.(2)∵∠A=n°,∴∠ABC+∠ACB=180°-n°,∵BO 、CO 分别是∠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OBC +∠OCB =12∠ABC +12∠ACB =12(∠ABC +∠ACB ) =12(180°﹣n °)=90°﹣12n °,∴∠BOC =180°﹣(∠OBC +∠OCB )=90°+12n °.故答案为:(90+12n );(3)由(2)得∠O =90°+12n °,∵∠ABO 的平分线与∠ACO 的平分线交于点O 1, ∴∠O 1BC =34∠ABC ,∠O 1CB =34∠ACB , ∴∠O 1=180°﹣34(∠ABC +∠ACB )=180°﹣34(180°﹣∠A )=14×180°+34n °, 同理,∠O 2=18×180°+78n °, ∴∠O n =112n +×180°+11212n n ++- n °, ∴∠O 2017=201812×180°+20182018212-n °, 故答案为:201712×90°+20182018212-n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相交线与平行线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错解:A或B或C.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正解:D.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错解:A或B或C.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正解:D.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A.2组;B.3组;C.4组;D.5组.错解:A.解析:图中的内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错解:C或D.解析:平行线的定义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所以②是错误的,平行公理中的“过一点”必须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所以④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正解:B.5.不能准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直线,从而误判直线平行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 ∥AD.A.1个;B.2个;C.3个;D.4个.错解:D.解析:解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时,对以下基本图形要熟悉:“”“”“”,只有③推理正确.正解:A.6.混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忽略平行线的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6.如图所示,直线,∠1=70°,求∠2的度数.错解:由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1=∠2,又因为∠1=70°,所以∠2=70°.解析: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混淆. 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1)判定是不知道直线平行,是根据某些条件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得到其他关系.正解:因为(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1=70°(已知),所以∠2=70°.7.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不透彻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错解:(1)(2)不是命题,(3)是命题.解析:对于命题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往往认为只有存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才是命题,正确认识命题这一概念,关键要注意两点,其一必须是一个语句,是一句话;其二必须存在判断关系,即“是”或“不是”.正解:(1)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忽视平移的距离的概念8.“如图所示,△A′B′C′是△ABC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A′”这句话对吗?错解:正确.解析:平移的距离是指两个图形中对应点连线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所以在这个平移过程中,平移的距离应该是线段AA′的长度.正解:错误.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不能确定点所在的象限1.点A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所在的象限.错解:因为,所以,,所以点A在第一象限.解析:本题出错的原因在于漏掉了当,时,的情况,此时点A在第三象限.正解:因为,所以为同号,即,或,. 当,时,点A在第一象限;当,时,点A在第三象限.2.点到x轴、y轴的距离易混淆2.求点A(-3,-4)到坐标轴的距离.错解:点A(-3,-4)到轴的距离为3,到轴的距离为4.解析:错误的原因是误以为点A()到轴的距离等于,到轴的距离等于,而事实上,点A()到轴的距离等于,到轴的距离等于,不熟练时,可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正解:点A(-3,-4)到轴的距离为4,到轴的距离为3.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不能正确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错解:A或C.解析:方程组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符合定义,方程组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符合定义,而且是最简单、最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正解:D.2.将方程相加减时弄错符号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错解:①-②得,所以,把代入①,得,解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错解解析:在加减消元时弄错了符号而导致错误.正解:①-②得,所以,把代入①,得,解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3.将方程变形时忽略常数项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错解:①×2+②得,解得. 把代入①得,解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错解解析:在①×2+②这一过程中只把①左边各项都分别与2相乘了,而忽略了等号右边的常数项4.正解:①×2+②得,解得. 把代入①得,解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4.不能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A.;B.;C..D..错解:B或D.解析:错误的原因是等量关系错误,本题中的等量关系为:(1)第一车间实际生产台数+第二车间实际生产台数=798台;(2)第一车间计划生产台数+第二车间计划生产台数=680台.正解:C.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未改变符号方向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错解:根据不等式性质1得,即.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在两边同除以-5,得.解析:在此解答过程中,由于对性质3的内容没记牢,没有将“<”变为“>”,从而得出错误结果.正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5,得,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5,得.2.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忽视问题的实际意义,取值时出现错误2.某小店每天需水1m³,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错解:设高为m时才够用,根据题意得. 由. 要精确到0.1,所以.答:高至少为1.2m时才够用.解析:最后取解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实际意义,水箱存水量不得小于1m³,如果水箱的高为时正好够,少一点就不够了. 故最后取近似值一定要大于,即取近似值时只能入而不能舍.正解:设高为m时才够用,根据题意得. 由于,而要精确到0.1,所以.答:水箱的高至少为1.3m时才够用.3.解不等式组时,弄不清“公共部分”的含义3.解不等式组.错解:由①得,由②得,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错解解析:此题错在对“公共部分”的理解上,误认为两个数之间的部分为“公共部分”(即解集). 实质上,和没有“公共部分”,也就是说此不等式组无解. 注意:“公共部分”就是在数轴上两线重叠的部分.正解:由①得,由②得,所以不等式组无解.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选择不当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错解:全面调查.解析:此调查若用全面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正解:抽样调查.2.未正确理解定义2.2006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错解:如下图所示:解析:漏掉其他人员4%,扇形表示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正确的扇形统计图表示的百分比之和为1.正解:如下图所示:3.对频数与频率的意义的理解错误3.某班组织25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元5人,5元10人,2元5人,其余每人捐1元,那么捐10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错解:捐10元的5人,.解析:该题的错误是因为将5+10+5作为总次数,实际上应是25为总次数,这其实是对频率概念错误理解的结果. 正解:0.2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方程组,其应用广泛,尤其是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大多需要通过设元、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来加以解决,现将常见的几种题型归纳如下:一、数字问题例1 一个两位数,比它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和大9;如果交换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所得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27,求这个两位数.分析:设这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 ,个位上的数为y ,则这个两位数及新两位数及其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表表示:解方程组109101027x y x y y x x y +=++⎧⎨+=++⎩,得14x y =⎧⎨=⎩,因此,所求的两位数是14.点评:由于受一元一次方程先入为主的影响,不少同学习惯于只设一元,然后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虽然这种方法十有八九可以奏效,但对有些问题是无能为力的,象本题,如果直接设这个两位数为x ,或只设十位上的数为x ,那将很难或根本就想象不出关于x 的方程.一般地,与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对应的两位数相等关系 原两位数 x y 10x+y 10x+y=x+y+9 新两位数yx10y+x10y+x=10x+y+27数位上的数字有关的求数问题,一般应设各个数位上的数为“元”,然后列多元方程组解之.二、利润问题例2一件商品如果按定价打九折出售可以盈利20%;如果打八折出售可以盈利10元,问此商品的定价是多少?分析:商品的利润涉及到进价、定价和卖出价,因此,设此商品的定价为x 元,进价为y 元,则打九折时的卖出价为0.9x 元,获利(0.9x-y)元,因此得方程0.9x-y=20%y ;打八折时的卖出价为0.8x 元,获利(0.8x-y)元,可得方程0.8x-y=10.解方程组0.920%0.810x y yx y -=⎧⎨-=⎩,解得200150x y =⎧⎨=⎩,因此,此商品定价为200元.点评:商品销售盈利百分数是相对于进价而言的,不要误为是相对于定价或卖出价.利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利润=卖出价-进价;二是:利润=进价×利润率(盈利百分数).特别注意“利润”和“利润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三、配套问题例3 某厂共有120名生产工人,每个工人每天可生产螺栓25个或螺母20个,如果一个螺栓与两个螺母配成一套,那么每天安排多名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配成最多套?分析: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配成最多套,只须生产出来的螺栓和螺母全部配上套,根据题意,每天生产的螺栓与螺母应满足关系式:每天生产的螺栓数×2=每天生产的螺母数×1.因此,设安排x人生产螺栓,y人生产螺母,则每天可生产螺栓25x个,螺母20y个,依题意,得120502201x y x y +=⎧⎨⨯=⨯⎩,解之,得20100x y =⎧⎨=⎩. 故应安排20人生产螺栓,100人生产螺母.点评:产品配套是工厂生产中基本原则之一,如何分配生产力,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恰好配套成为主管生产人员常见的问题,解决配套问题的关键是利用配套本身所存在的相等关系,其中两种最常见的配套问题的等量关系是:(1)“二合一”问题:如果a件甲产品和b件乙产品配成一套,那么甲产品数的b倍等于乙产品数的a倍,即a b=甲产品数乙产品数;(2)“三合一”问题:如果甲产品a件,乙产品b件,丙产品c件配成一套,那么各种产品数应满足的相等关系式是:a b c==甲产品数乙产品数丙产品数.四、行程问题例4 在某条高速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 、B 、C 三个加油站,A 到B 的距离为120千米,B 到C 的距离也是120千米.分别在A 、C 两个加油站实施抢劫的两个犯罪团伙作案后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驾车沿高速公路逃离现场,正在B 站待命的两辆巡逻车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往A 、C 两个加油站驶去,结果往B 站驶来的团伙在1小时后就被其中一辆迎面而上的巡逻车堵截住,而另一团伙经过3小时后才被另一辆巡逻车追赶上.问巡逻车和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研析】设巡逻车、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分别为x 、y 千米/时,则()3120120x y x y -=⎧⎪⎨+=⎪⎩,整理,得40120x y x y -=⎧⎨+=⎩,解得8040x y =⎧⎨=⎩, 因此,巡逻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点评:“相向而遇”和“同向追及”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两种题型,在这两种题型中都存在着一个相等关系,这个关系涉及到两者的速度、原来的距离以及行走的时间,具体表现在:“相向而遇”时,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等于它们原来的距离;“同向追及”时,快者所走的路程减去慢者所走的路程等于它们原来的距离.五、货运问题典例5 某船的载重量为300吨,容积为1200立方米,现有甲、乙两种货物要运,其中甲种货物每吨体积为6立方米,乙种货物每吨的体积为2立方米,要充分利用这艘船的载重和容积,甲、乙两重货物应各装多少吨?分析:“充分利用这艘船的载重和容积”的意思是“货物的总重量等于船的载重量”且“货物的体积等于船的容积”.设甲种货物装x 吨,乙种货物装y 吨,则300621200x y x y +=⎧⎨+=⎩,整理,得3003600x y x y +=⎧⎨+=⎩,解得150150x y =⎧⎨=⎩, 因此,甲、乙两重货物应各装150吨.点评:由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组一般都可以再化简,因此,解实际问题的方程组时要注意先化简,再考虑消元和解法,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增加准确度.化简时一般是去分母或两边同时除以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或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六、工程问题例 6 某服装厂接到生产一种工作服的订货任务,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按照这个服装厂原来的生产能力,每天可生产这种服装150套,按这样的生产进度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只能完成订货的45;现在工厂改进了人员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每天可生产这种工作服200套,这样不仅比规定时间少用1天,而且比订货量多生产25套,求订做的工作服是几套?要求的期限是几天?分析:设订做的工作服是x 套,要求的期限是y 天,依题意,得()41505200125y x y x ⎧=⎪⎨⎪-=+⎩,解得337518x y =⎧⎨=⎩. 点评: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相类似,关键要抓好三个基本量的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它们的变式“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其次注意当题目与工作量大小、多少无关时,通常用“1”表示总工作量.。
一、选择题1.骆驼耐饥耐渴、不畏风沙,被誉为“沙漠之舟”,如图是它一天中体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象,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天中骆驼的最高体温可达40C︒B.从4时到16时,骆驼的体温一直处于上升状态C.从12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一直处于下降状态D.A点表示中午12时,骆驼的体︒ C温为39C解析:C【分析】根据图像对每个选项一一判断正误即可.【详解】︒,故A选项正确;一天中骆驼的最高体温可达40C从4时到16时,骆驼的体温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故B选项正确;从12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先上升再下降,故C选项错误;A点表示中午12时,骆驼的体温为39C︒,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关键.2.某学习小组将要进行一次统计活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活动序号,其中正确的是()A.实际问题→收集数据→表示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B.实际问题→表示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C.实际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D.实际问题→整理数据→收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C解析:C【解析】统计调查一般分为以下几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故选C.3.以下问题,不适合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全市中小学生的每天的零花钱B.旅客上高铁列车前的安检C.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D.调查某池塘中草鱼的数量B解析:B【解析】A、了解全市中小学生的每天的零花钱,人数较多,应采用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B、旅客上高铁列车前的安检,意义重大,不能采用抽样调查,故此选项正确;C、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具有破坏性,应采用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调查某池塘中草鱼的数量众多,应采用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4.为了解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cm~174.5cm之间的人数有()A.12 B.48 C.72 D.96C解析:C【详解】解:根据图形,身高在169.5cm~174.5cm之间的人数的百分比为:12100%=24% 6+10+16+12+6,∴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cm~174.5cm之间的人数有300×24%=72(人).故选C.5.某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如图是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所绘制的扇形统计图,已知该学校共2560人,被调查的学生中骑车的有21人,则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被调查的学生有60人B.被调查的学生中,步行的有27人C.估计全校骑车上学的学生有1152人D.扇形图中,乘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4°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汽车的人数和百分比可得:被调查的学生数为:21÷35%=60人,故A正确;步行的人数为60×(1-35%-15%-5%)=27人,故B正确;全校骑车上学的学生数为:2560×35%=896人,故C错误;乘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60°×15%=54°,故D正确,则本题选C.6.如图是一个扇形统计图,那么以下从图中得出的结论:①A占总体的25%;②表示B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8 ;③C和D所占总体的百分比相等;④分别表示A、B、C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之比为5:1:7.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D解析:D【分析】①根据A的圆心角是90°,即可得到结论;②用360°×5%即可得到结论;③根据C和D所占总体的百分比得到结论;④A、B、C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①90360×100%=25%;故符合题意;②表示B的扇形的圆心角是360°×5%=18°,故符合题意;③∵C所占总体的百分比=1-5%-25%-35%=35%,故符合题意;④表示A、B、C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90°,18°,126°,∴表示A、B、C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之比为5:1:7,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7.以下调查中,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我校初一(1)班学生的视力情况B.企业招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C.检测武汉市的空气质量D.了解北斗导航卫星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C解析:C【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详解】解:A、了解我校初一(1)班学生的视力情况,必须准确,故适合普查;B、企业招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必须准确,故适合普查;C、检测武汉市的空气质量,适合抽样调查;D、了解北斗导航卫星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必须准确,故适合普查.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8.小文同学统计了某栋居民楼中全体居民每周使用手机支付的次数,并绘制了如图的直方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栋居民楼共有居民125人B.每周使用手机支付次数为28~35次的人数最多C.有25人每周使用手机支付的次数在35~42次D.每周使用手机支付不超过21次的有15人D解析:D【分析】根据直方图表示的意义求得统计的总人数,以及每组的人数即可判断.【详解】解:A、这栋居民楼共有居民3+10+15+22+30+25+20=125(人),此结论正确;B、每周使用手机支付次数为28~35次的人数最多,这是因为从直方图上可以看出,每周使用手机支付次数为28~35次的小矩形的高度最高,所以每周使用手机支付次数为28~35次的人数最多,此结论正确,;C、有的人每周使用手机支付的次数在35~42次,此结论正确;D.每周使用手机支付不超过21次的有3+10+15=28人,此结论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9.为了解七年级1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有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1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体重是个体;④3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300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1个B.2个C.3个D.4个D解析:D【分析】根据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解答.【详解】根据题意得: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1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每名学生的体重是个体;3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300是样本容量,正确的有:①②③⑤,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调查方式中的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正确掌握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的是()A.调查某一居民小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B.调查鞋厂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C.调查市场上某种饮料中防腐剂的含量D.了解扬州市居民收看扬州电视台《今日生活》栏目的情况A解析:A【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详解】解:调查某一居民小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适合采用全面调查,A符合题意;调查鞋厂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适合采用抽样调查,B不合题意;调查市场上某种饮料中防腐剂的含量,适合采用抽样调查,C不合题意;了解扬州市居民收看扬州电视台《今日生活》栏目的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D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二、填空题11.有效的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保护地球上的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某社区居委会对本社区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测试,并把测试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下面有四个推断:①本次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样本容量是40;②扇形统计图中,表示C 等次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72°;③测试成绩为D 等次的居民人数占参测总人数的10%;④测试成绩为A 或B 等次的居民人数共30人.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______.①②④【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中A 等级对应的百分比为条形统计图中读取其人数为12人可得样本容量;利用C 等级的人数占样本容量的比例可得其圆心角度数;测试成绩为D 等次的居民人数占参测总人数的百分比为求解即解析:①②④【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中A 等级对应的百分比为30%,条形统计图中读取其人数为12人,可得样本容量;利用C 等级的人数占样本容量的比例,可得其圆心角度数;测试成绩为D 等次的居民人数占参测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1304540-%-%-⨯100%,求解即可;测试成绩为A 或B 等次的居民人数共()403045⨯%+%,求解即可.【详解】解:①样本容量为1230%40÷=,故①正确;②表示C 等次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83607240⨯︒=︒,故②正确; ③测试成绩为D 等次的居民人数占参测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1304540-%-%-⨯100%=5%,故③错误; ④测试成绩为A 或B 等次的居民人数共()40304530⨯%+%=(人),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信息关联,读取两个统计图中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2.田大伯从鱼塘捞出200条鱼做上标记再放入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捞出300条,发现有标记的鱼有20条,田大伯的鱼塘里鱼的条数约是_____________.3000【分析】设鱼塘中估计有鱼条第一次捞出200条并将每条鱼做上记号再放入水中当做了记号完全混于鱼群中又捞出300条发现带有记号的鱼有20条由此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可以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析:3000【分析】 设鱼塘中估计有鱼条,第一次捞出200条,并将每条鱼做上记号再放入水中,当做了记号完全混于鱼群中,又捞出300条,发现带有记号的鱼有20条,由此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可以列出方程300:20:200x =,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20÷300=115 ∴200÷115=3000. 故答案为:300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概率问题,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题意找到相等关系是解题关键. 13.某校在全校学生中举办了一次“交通安全知识”测试,张老师从全校学生的答卷中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的答卷,将测试成绩按“差”、“中”、“良”、“优”划分为四个等级,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若该校学生共有2000人,则其中成绩为“良”和“优”的总人数估计为______人.1100【分析】用该校的总人数乘以成绩为良和优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人)答:其中成绩为良和优的总人数估计为1100人故答案为:1100【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用样本估计总解析:1100【分析】用该校的总人数乘以成绩为“良”和“优”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85252000110018728525+⨯=+++(人), 答:其中成绩为“良”和“优”的总人数估计为1100人.故答案为:1100.【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用样本估计总体,根据条形统计图计算出“良”和“优”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解题的关键.14.某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冰淇淋份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图中“芒果味”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36°【分析】先根据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之和为1求出芒果味对应的百分比再乘以36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图中芒果味所在扇形对应的百分比为1﹣(50+25+15)=10∴图中芒果味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解析:36°.【分析】先根据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之和为1求出“芒果味”对应的百分比,再乘以36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图中“芒果味”所在扇形对应的百分比为1﹣(50%+25%+15%)=10%,∴图中“芒果味”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10%=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15.某养殖户养殖鸡、鸭、鹅数量的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养鸡的数量占鸡、鸭、鹅总数的百分比为____.25【分析】用扇形图中鸡对应的圆心角除以周角度数即可得【详解】养鸡的数量占鸡鸭鹅总数的百分比为100=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解析:25%.【分析】用扇形图中鸡对应的圆心角除以周角度数即可得.【详解】养鸡的数量占鸡、鸭、鹅总数的百分比为90360100%=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16.2019年,部分国家及经济体在全球的创新综合排名、创新产出排名和创新效率排名情况如图所示,某国创新综合排名全球第13,创新效率排名全球第_________.5【分析】两个排名表相互结合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中国创新综合排名全球第13在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中国创新产出排名为第10再根据中国创新产品排名为第10在另一排名中找到创新效率排名为5故答案为5【点解析:5【分析】两个排名表相互结合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中国创新综合排名全球第13,在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中国创新产出排名为第10,再根据中国创新产品排名为第10在另一排名中找到创新效率排名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分析的知识点应用,准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7.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在对某商店检查中,抽检了5包口罩(每包10只),5包口罩中合格的口罩的只数分别是:9,10,9,10,10,则估计该商店出售的这批口罩的合格率约为_________.96【分析】在本题中可用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平均数即求出出售的5包口罩中的合格率即可【详解】解:出售的5包口罩的平均合格率为则可估计该商店出售的这批口罩的合格率约为9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解析:96%【分析】在本题中,可用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平均数,即求出出售的5包口罩中的合格率即可.【详解】解:出售的5包口罩的平均合格率为91091010100%96%510++++⨯=⨯,则可估计该商店出售的这批口罩的合格率约为9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样本的数据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据特征,利用样本中的数据对整体进行估算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估算方法.18.为最大程度减少因疫情延迟开学带来的影响,实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我市全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为了解教学效果,某校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将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总人数为_____.70【分析】由两个统计图可知满意不满意较差的人数为40+50+10=100人占调查人数的1﹣15﹣35=50可求出调查人数进而求出非常满意的人数最后计算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之和即可【详解】解:调查的总解析:70 【分析】由两个统计图可知,“满意、不满意、较差”的人数为40+50+10=100人,占调查人数的1﹣15%﹣35%=50%,可求出调查人数,进而求出“非常满意”的人数,最后计算“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之和即可. 【详解】解:调查的总人数:(40+50+10)÷(1﹣15%﹣35%)=200(人), “非常满意”的人数:200×15%=30(人),因此“非常满意、满意”的人数为:30+40=70(人), 故答案为:70. 【点睛】考核知识点:条形图和扇形图.从条形图和扇形图获取信息是关键.19.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某研究机构为了了解10-60岁年年龄段市民对本次大会的关注程度,随机选取了100名年龄在该范围内的市民进行了调查,并将搜集到的数据制成了尚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如下所示: 组别 年龄段频数(人数) 第一组 1020x ≤< 5第二组 2030x ≤< a第三组 3040x ≤< 35 第四组 4050x ≤<20 第五组5060x ≤<15请直接写出第3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是_________度;假设该市现有10-60岁的市民300万人,则40-50岁年龄段的关注本次大会的人数约有___________万人.60【分析】根据题意和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第3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和m用样本估计总体可以计算出全市40~50岁年龄段的关注本次大会的人数【详解】第3组的人数为35人占样本的解析:60【分析】根据题意和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第3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和m,用样本估计总体,可以计算出全市40~50岁年龄段的关注本次大会的人数.【详解】⨯%=︒;第3组的人数为35人,占样本的35%,故圆心角对应度数为:3603512640-50岁年龄段的关注本次大会的人数为20人,占样本总体的20%,故本市300万人中⨯=(万人).40-50岁年龄段的关注本次大会的人数为:30020%60故答案为:126;60.【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表、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不同统计图反映出的信息.20.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役随即打响.在疫情防控一线,除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之外,在另一条战线上,科研人员也在加班加点、紧急攻关.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科技、卫健等12个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取得了积极进展.3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11例(数据不含港澳台),新增疑似病例17例(数据不含港澳台).如图是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通报的数据(数据不含港澳台)绘制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_.①2月15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约为1500例;②从2月23日起到3月13日止,武汉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都在500例以下;③从2月23日起到3月13日止,全国每日新增疑似病例逐渐减少.④3月13日湖北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17例.(2)结合本题的信息及当前防疫形势,说说你的感受.(1)①④;(2)见解析【分析】(1)利用图中信息一一判断即可(2)结合本题的信息及当前防疫形势说说自己的感受即可【详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①2月15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约为1500例正确②从2月解析:(1)①④;(2)见解析.【分析】(1)利用图中信息一一判断即可.(2)结合本题的信息及当前防疫形势,说说自己的感受即可.【详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①2月15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约为1500例,正确.②从2月23日起到3月13日止,武汉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都在500例以下,错误,2月24日前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都在500以上.③从2月23日起到3月13日止,全国每日新增疑似病例逐渐减少.错误,其中2月18日到2月20日是逐渐增加的.④3月13日湖北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17例.正确.故答案为①④.(2)国内疫情防控科学有效,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信息,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21.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市防控指挥部想了解各学校教职工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在全市各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参与志愿服务的教职工,对他们的志愿服务时间进行统计,整理并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两幅统计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志愿服务时间(小时)频数A0<x≤30aB30<x≤6010C60<x≤9016D90<x≤12020(1)本次被抽取的教职工共有名;(2)表中a=,扇形统计图中“C”部分所占百分比为 %;(3)扇形统计图中,“D”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4)若该市共有30000名教职工参与志愿服务,那么志愿服务时间多于60小时的教职工大约有多少人?解析:(1)50;(2)4,32;(3)144;(4)21600【分析】(1)利用B部分的人数÷B部分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算出本次被抽取的教职工人数;(2)a=被抽取的教职工总数−B部分的人数−C部分的人数−D部分的人数,扇形统计图中“C”部分所占百分比=C部分的人数÷被抽取的教职工总数;(3)D部分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D部分人数所占百分比;(4)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30000×被抽取的教职工总数中志愿服务时间多于60小时的教职工人数所占百分比.【详解】(1)本次被抽取的教职工共有:10÷20%=50(名),故答案为:50;(2)a=50−10−16−20=4,扇形统计图中“C”部分所占百分比为:16÷50×100%=32%,故答案为:4,32;(3)扇形统计图中,“D”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050=144°.故答案为:144;(4)30000×162050=21600(人).答:志愿服务时间多于60小时的教职工大约有21600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频数(率)分布表,以及样本估计总体,关键是正确从扇形统计图和表格中得到所用信息.22.某中学课题小组为了解该校2400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从“跳绳、篮球、乒乓球、足球及其他”等五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人必选且只能选其中一项),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以下问题:(1)这次抽样调查中调查了名学生;(2)扇形统计图中“篮球”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3)补全条形统计图;(4)该校学生中喜欢“跳绳”的约有人.解析:(1)80;(2)108°;(3)见解析;(4)600【分析】(1)根据选择乒乓球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这次抽样调查中调查的学生总数;(2)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篮球”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根据(1)中的结果和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选择足球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由喜欢“跳绳”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可以计算出该校学生中喜欢“跳绳”的人数.【详解】解:(1)8÷10%=80(名),即这次抽样调查中调查了80名学生,故答案为:80;(2)扇形统计图中“篮球”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360°×2480=108°,故答案为:108°;(3)选择足球的有:80×15%=12(人),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4)该校学生中喜欢“跳绳”的约有2400×2080=600(人),故答案为:600.【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某运动品牌店对第一季度A、B两款运动服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两款运动服的销售量及总销售额如图所示:(1)一月份A款运动服的销售量是B款的65,则一月份B款运动服销售了多少件?(2)根据图中信息,求出这两款运动服的单价.解析:(1)40件;(2)A款运动服的单价为750元,B款运动服的单价为100元【分析】(1)根据A款运动服的销售量÷倍数=B款运动服的销售量,可计算出一月份B款运动服。
七年级下册数学典型题、易错题整理
1、 在下列说法中:
(1)0.09是0.81的平方根;(2)-9的平方根是
±3;(3)(-5)2的算术平方根是-5;(4)32-是个负数;(5)已知a 是实数,则||2a a =;(6)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若方程()
()22930m x m x y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 A. 3± B. 3 C. -3 D. 9
3、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为()
4、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1-<a 或2>a C 、21<<-a D 、2≥a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y 轴,AB=5,点A 的坐标为(-5,3),则点B 的坐标为( )
A .(-5,8)
B .(0,3)
C .(-5,8)或(-5,-2)
D .(0,3)或(-10,3)
6、已知整数a 1,a 2,a 3,a 4,…满足下列条件:a 1=0,a 2=-|a 1+1|,a 3=-|a 2+2|,a 4=-|a 3+3|,…,依此类推,则a 2012的值为()A .-1005 B .-1006 C .-1007 D .-2012
7、2006年我市有23 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升学考试,为了解23 000名考生的升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23 000名考生是总体
B .每名考生的成绩是个体
C .2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已知点P 的坐标为(2-a ,3a+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
9、若不等式组⎩⎨⎧>-<+n
m x n
m x 的解集是53<<-x ,则不等式0<-n mx 的解集为 10、16的平方根为 25的立方根为 .
11、以下命题中(1)对顶角相等(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5)同位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12、若不等式组3x x a
>⎧⎨>⎩,的解集为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3、不等式组8x x m
<⎧⎨>⎩,有解,m 的取值范围是 .14、不等式组⎩⎨⎧-
>+<1
21m x m x 无解,m 的取值范围是 15、到x 轴距离为2,到y 轴距离为3的坐标为 .
16、已知x 、y 都是实数,且4y =,求x
y 的平方根
17、如果2小数部分为a ,3的小数部分为b ,求2++b a 的值.
(D)
(C)(B)⎩⎨⎧<+--≤-4325x x ⎪⎩⎪⎨⎧>-><a x x x 1
2
18、解方程4)12(2
=-x
19、如图,∠1+∠2=180°,∠DAE=∠BCF,DA 平分∠BDF.(1)AE 与FC 会平行吗?说明理由.
(2)AD 与B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3)BC 平分∠DBE 吗?为什么?
20、在解方程组⎩
⎨⎧-=-=+24155by x y ax 时,由于粗心,甲看错了方程组中的a ,而得解为⎩⎨⎧-=-=13y x ,乙看错了方程组中的b,而得解为⎩
⎨⎧==45y x ,(1)甲把a 看成了什么,乙把b 看成了什么;(2)求出原方程组的正确解.
21、小明想了解全校3000名同学对新闻、体育、音乐、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从中抽取了
一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成下面的统计图:
(1)求出右图中a 、b 的值,并补全条形图;
(2)若此次调查中喜欢体育节目的女同学有10人,请估算该校喜欢体育节目的女同学有多少人?
22、为了保护环境,某企业决定购买10台污水处理设备。
现有A 、B 两种型号的设备,其中每台的价格、月处理污水量及年消耗费如下表:
A 型
B 型
价格(万元/台) 12 10
处理污水量(吨/日)
240 200 年消耗费(万元/台) 1 1
经预算,该企业购买设备的资金不高于105万元。
(1)请你设计该企业有几种购买方案?
(2)若企业每月产生的污水量为2040吨,为了节约资金,应选择哪种购买方案?
23、如图所示,已知AB ∥CD,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P 与∠A,∠C 的关系,•请你写出来.
P
D C B A P D C B
A P D C
B A P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