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红楼梦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2 KB
- 文档页数: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一、《红楼梦》知识。
1、《红楼梦》原名___________,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金玉缘》该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_________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________,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_________。
3、请写出“金陵十二钗”:元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__________,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最有趣的情节是__________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__________ 。
7、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___、懦弱的__________、精明的__________、孤僻的__________,取“原应叹息”之意。
8、《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1.多疑、小性、爱生气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性的将多疑、小性、爱生气,目无下尘等等这样的评价用于黛玉。
看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
’话犹未了,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
’宝玉等忙起身让坐,宝钗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是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
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富有的皇商家的小姐薜宝钗容貌美丽、温柔大方,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片称赞,鲜明地表现了宝钗在婚姻问题上的绝对优势,这无疑让黛玉那原本就不松的心弦绷得更紧了。
所以不安的她赶到梨香院,当她看见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时,心里是不高兴的。
她本能找宝玉泄气,可又不好直说,到底是大家闺秀,用了一个较为含蓄的表达方法,让宝玉也明白是在说他,宝钗问起来,她给的回答也可以自圆其说。
都说爱情是自私的,不要说黛玉多疑小气,如果换了别人也会有这样的心理反映,至于是否处理的比她好就不得而知了。
宝玉语录十九回1、而且背前背后乱说的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做“禄蠹”;又说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袭人劝宝玉话语)2、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
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家嘴上擦得胭脂,与那爱红的毛病(袭人劝宝玉话语)20 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却不知那宝玉是不要人怕他的.他想着:"兄弟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 反生疏了.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还有人背后谈论,还禁得辖治他了. "更有个呆意思存在心里.----你道是何呆意?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 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只是父亲叔伯兄弟中. 因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说下的.不可忤慢,只得要听他这句话.所以,弟兄之间不过尽其大概的情理就罢了, 并不想自己是丈夫,须要为子弟之表率. 21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 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22、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23、1、(茗烟)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 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 2、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24、宝玉笑道:"你(贾芸)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象我的儿子."楼梦中性格鲜明的人物足有数几十个,和蔼的贾母,干练的探春,温柔的袭人,可怜可爱却尖刻厉害的晴雯,憨厚善良而又不入流的刘姥姥……大到皇家贵妃,小到丫头村妇,全书中的人物,各具个性。
增分突破二博闻强志——名著阅读与简析一、名著阅读题。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些篇章,通过对无名花朵、绿叶等的礼赞,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
B.《子夜》中,当吴荪甫等待公债市场斗争能传来好消息时,王和甫却打电话告诉他,屠维岳已将资金投给了赵伯韬,这让吴荪甫深感大势已去。
C.《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首尾呼应:开端是小男孩曼诺林在黎明时分送圣地亚哥出海;结尾是圣地亚哥扛着工具回来,小男孩再来看他。
D.《阿Q正传》中写阿Q临死前,感到最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画押时,圆圈没有画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
E.《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
解析B项,将资金投给赵伯韬的是杜竹斋。
E项,徐庶和司马徽的位置应对调。
答案BE2.简答题(1)《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湘云、袭人劝说宝玉,宝玉听了大觉逆耳,并称赞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
他们跟宝玉说了什么混账话?黛玉听到宝玉的表白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具体说明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谁的台词,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经典的一段,关键要熟悉故事情节,并且要关注情节的细节,不要因为细节的出入而失分。
如黛玉心里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的原因就是一个易忽视的细节。
(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的一句经典台词,道出了普通百姓对改良主义的切身感受。
《红楼梦》章回练习(第1—5回)参考答案一、1.通灵宝玉空空道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2.青埂峰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3.神瑛侍者绛珠仙草 4.留心在意寄人篱下 5.妙玉秦可卿6.薛蟠甄英莲护官符二、1(A C)(A项甄士隐听后便彻悟,并为《好了歌》作解注。
C项贾珠是贾政的儿子。
)2(D E )(D项贾雨村收了银、衣后,并无千恩万谢,而是“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E项这幅对联是贾雨村所作。
)三、1.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一上任就遇人命案——两家争买一婢女,贾雨村立刻就要拿人判案。
门子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一份金陵城的“护官符”,凶手薛蟠是“官符”中薛家的公子。
贾雨村不顾争买的婢女英莲是早年恩人丢失的女儿,依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2.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絳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絳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3.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4.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忙转悲为喜。
5.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
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
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
部编高中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阅读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精校Word版)一、根据小说内容,填空:1.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小乡绅之子叫__________,凶手是诨名叫“呆霸王”的__________。
案子中被拐卖的丫头是住在葫芦庙旁的__________的女儿__________,即后来跟着林黛玉学诗的___________。
【答案】(1). 冯渊(2). 薛蟠(3). 甄士隐(4). 甄英莲(5). 香菱【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此题考核“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情节,注意根据原文作答。
2.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闻到的奇香叫____________,饮的仙茶叫__________,品的酒叫___________,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
【答案】(1). 群芳髓(2). 千红一窟(3). 万艳同杯(4). 红楼梦【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此题考核“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的情节,注意根据原文作答。
3.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入“孽海情天”宫门时,又见到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答案】(1). 假作真时真亦假,(2). 无为有处有还无(3). 厚地高天,(4). 堪叹古今情不尽【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学校将在展窗进行以“《红楼梦》中的女性”为主题的海报展出,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人物,以某个特定情境为背景,为她设计一张海报以突显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点,你将会怎样设计?要求:①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
②说明你想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哪个形象特点,并简述理由。
③不少于180字。
【答案】史湘云醉卧于花园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已经甜甜入睡,进入梦乡,头上枕着一包用鲛帕包着的芍药花瓣。
微风轻拂,身旁的芍药花瓣儿在风中轻轻地飘落,落在史湘云的脸上、头上,衣服上,花瓣儿映衬着湘云年轻的脸庞、靓丽的衣衫。
那一刻,她安静、祥和、俊美的脸庞在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娇嫩欲滴,娇媚无限。
她手中的圆扇掉在了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好事的蜜蜂蝴蝶也闹嚷嚷的围着,好像在守卫着美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
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先明确要求“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不少于180字。
场景和人物依据《红楼梦》原著湘云醉酒即可。
实际上这道题也可理解为考查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
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答案】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悲剧:“冷月葬花魂"叶朗①《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红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不在于贵族之家的衰亡,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②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他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在他看来,“有情之天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大观园就是“有情之天下"的理想世界。
③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
脂砚斋和红学家们都谈到过。
“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大观园也是。
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
她们追求“情"的自由,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这里有□□□□:龄官在蔷薇花架下,在地上一点一画地画了十几个“蔷”字,连下大雨也没有感觉。
这里有秋爽结社:从探春提议结海棠社开始,大观园的女儿们一次又一次聚会,赋诗,咏海棠,咏菊花,咏梅花等等。
这里有黛玉葬花:黛玉用花囊把落花装在袋里,埋在一个花冢之中,并作葬花吟。
这里又有□□□□:湘云吃醉了酒,在山子后面一块青板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口里还作睡语,作酒令。
④但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推残。
大观园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很快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的毁灭,而不是贵族之家的没落,用黛玉的诗句就是“冷月葬花魂"。
⑤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从贾政、王夫人等统治阶层的人看来,她们悲惨的结局都是由她们的“不端”“过失"引起的,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红楼梦》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红楼梦》【清】富察明义其四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
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
其十八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四诗中“尽力一头”指奋力投出扇子,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写出女子在明媚春光中追逐蝴蝶的情态。
B.其十八诗中“伤心”是诗眼,写女子在落花成阵之时,吟一首葬花词伤春,却不知此诗就是自我命运的谶语。
C.其四诗由“忽见”“遗却”等词可见诗意曲折,其十八诗由“安得”可知作者希望女子能起死回生与自己再续姻缘。
D.这两首诗风格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其四重描写,再现诗意场景;其十八重抒情,更多表达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15.这两首诗涉及《红楼梦》中“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两个经典场景,请结合这两个场景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答案】14.C 15.①其四以宝钗追随小蝶,丛花盛开写春光明媚,人物活泼,表达诗人对美好青春活力的赞美。
尾句也暗示宝钗情感成空,寂寞冷落的命运,表达诗人同情之意。
②其十八诗以“伤心”点明题旨,又用反问“安得”,表达诗人对黛玉爱情成空、命运不幸的叹惋与痛惜之意。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可知作者希望女子能起死回生与自己再续姻缘”错误。
由题目可知,女子是《红楼梦》书中人物,不能与作者续姻缘。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一个将笄之年的闺中少女,拿着一把扇子,莲步轻迈,在百花丛中追赶着蝴蝶……活脱一个扑蝶美人立于眼前。
通过宝钗扑蝶,为我们展现了这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贵族小姐天真热情的一面,即她并非一味的罕言寡语,藏愚守拙,而是如黛玉湘云一样,也有少女真实的一面,表达诗人对美好青春活力的赞美。
尾句“扇纨遗却在苍苔”中写“扇纨”遗落在了苍苔上,暗示宝钗情感成空,寂寞冷落的命运,表达诗人同情之意。
高一年级《红楼梦》导读检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念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2、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王夫人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说说此玉的来历?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1、“护官符”上写了什么内容?其中暗示了哪四大家族?2、联系《红楼梦》中门子拿给贾雨村的“护官符”,试做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
3、根据贾雨村在英莲一案中的表现,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1、《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2、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及相关判词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1、请简析刘姥姥在本回的作用。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1、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写道:“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请问这个情节体现了贾宝玉什么性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该回情节加以分析。
2、莺儿指出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金锁是一对,于是就有了“金玉良缘”之说。
请简述“金玉良缘”的故事。
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1、结合本回情节,简要分析茗烟的形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
”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
袭人忙去拿衣服。
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
”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
”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动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
”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
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
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
”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
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
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
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囊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
”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
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
”林黛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
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
”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竞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竞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人对宝姑娘与林姑娘发表的一番评论,不仅有助于表现二位姑娘的形象特点,也从侧面刻画出了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
B.本文既表现了黛玉的敏感多疑,也通过“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表现她的尖酸刻薄。
C.宝玉对黛玉说的“你放心”三个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表现了宝玉对黛玉的一腔真情,可惜黛玉并不明白宝玉的心思。
D.林黛玉听到贾宝玉与史湘云对话后的内心独白,充分地体现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复杂情感:有感动,有欣慰,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从贾雨村要见贾宝玉写起,目的是引出下文史湘云点评贾宝玉的一番话,并最终借此展示宝、黛二人爱情的真挚与浓厚。
B.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通过描写史潮云与贾宝玉的对话,体现了史湘云与贾宝玉追求和志趣的不同。
C.本文写宝玉“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黛玉“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这两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并前后相映成趣。
D.本文写宝、黛心中有万句言语,却都只是“怔征的望着”对方,运用了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相同的表现手法。
8.《林黛玉进贾府》中借两首《西江月》词评判贾宝玉,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贾宝玉的这些特点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说明。
9.小说叙事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只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的视野观察事物。
本文也使用了“有限视角”进行叙事。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有限视角”的使用及其效果。
6.C“可惜黛玉并不明白宝玉的心思”错误。
根据文中“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竞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可知,黛玉并非不明白,只是故作糊涂,表明了黛玉的清高,窗户纸捅破就没意思了,两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心的默契,也是最美的境界。
7.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现手法为侧面烘托,意在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而“怔征的望着对方”的表现手法是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意在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
8.①不愿意应酬世俗事务,不愿见贾雨村那样为官为宰的人。
②不愿意读书考取举人进士。
③把关于仕途经济的话说成是混账话。
④排斥说“混账话”的人,把不说“混账话”的林妹妹引为知己。
⑤不顾封建礼俗用手替黛玉拭泪。
9.①林黛玉从窗外听见宝玉与史湘云的对话,宝玉因说“经济”一事,差点与湘云翻脸,不觉内心又喜又惊、使用“有限视角”进行叙事;②作为观察主体的林黛玉可以自由地表白自己的心迹,其内心世界被表露无遗;③增加了代人感,更加真实亲切,可以自然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极大地掩盖了小说叙事的人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