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段太尉逸事状文段练习答案演示教学

最新段太尉逸事状文段练习答案演示教学

最新段太尉逸事状文段练习答案演示教学
最新段太尉逸事状文段练习答案演示教学

同学们自己排版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文体特点及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自主预习:

1、①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称“柳河东”,因死在柳州刺史任上,故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②《段太尉逸事状》的“状”指“行状”,一种文体,记述某人生平事迹。“逸事”可写作“轶事”“佚事”

2、整体感知:

《段太尉逸事状》主要记述了段太尉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

课文中表现事件转换的较为明显的语言信息是“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徵。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1

太尉始【开始】为【担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凭……身份】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兼任】行营节度使,寓【驻扎】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恣意妄为】。邠人偷嗜【奸诈贪婪】暴恶【横暴凶恶】者,率【大多】以【用】货【财物】窜名【名字混入】军伍中,则肆【放纵】志,吏不得问。日群【每天,成群地】行丐【索取、索求】取于市,不嗛【通“慊”,满足】,辄【就】奋击,折人手足,椎【通“槌”,敲、砸、打】釜鬲瓮盎盈【充满】道上,袒臂徐去,至【甚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因为】王故【缘故】,戚

【忧愁】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用】状【一种文书】白【禀告】府,愿【愿意】计【商议】事。至则曰:“天子以【把】生人【百姓】付【交给】公【你】

理【治理】

恬【安闲、安适】然,且【将】大乱,若何?”孝德曰:“愿【愿意】奉【恭敬地接收、听从】教【指教】。”太尉曰:“某【我】为泾州,甚适【安闲】,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欺凌、损害】死,以【来】乱【扰乱】天子边事。公诚【如果、果真】以【用】都虞候命【任命】某者,能为公已【制止、停止】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句式:被动句】。”孝德曰:“幸甚!如【如同、按照】太尉请!”

二、当堂检测: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子

..晞为尚书(汾阳王的儿子)

B、纵士卒无赖

..(横行无法)

C、辄奋击折人手足

..(手和脚)

理,治】

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领.行营节度使(兼任)

B、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顺心)

C、袒.臂徐去(袒露)

果真】

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以货窜名军伍中【用】

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因为】

D、以.乱天子边事【来】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译: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心中忧伤却不敢明说。

(2)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译:你假如真的任命我为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

自主学习2

既署【暂任、代理】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用】刃刺酒翁、坏【形作使动,使……受损】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布置、安排】卒取【抓获】十七人,皆断头注【附着、挂】槊上,植【竖立】市门外【省略“于”,状语后置】。晞一营大噪,尽甲【名作动,穿上铠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怎么办】?”太尉曰:“无伤【伤害、妨碍】也,请辞【致辞、论理】于军【状后】。”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辞退、推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甲士】者出,太尉笑且【且…且…的省略,一边】入,曰:“杀一老卒,何甲【名作动,穿上铠

甲】也?吾戴【顶着】吾头来矣。”甲者愕【惊呆】。因【趁机】谕【告诉、晓谕】曰:“尚书固【难道】负【亏待】若属【你们】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用】乱败【使……败坏】郭氏?为【替】白【通报、告诉】尚书【省略句式,省略“吾”】,出听我言【说话】。”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充满】天地,当务【务求、务必】始终【有始有终】。今尚书恣【放纵】卒为【做】暴【形作名,坏事、危害的事】,暴且【将要】乱【形作动,发生祸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句式:宾前置,欲归罪谁】?罪且【将】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财物】窜名(于)军籍中【状后】,杀害人,如【像】是【这样】不止【制止】,几日【过不了几天】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发生】,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jí,管束】士。然则郭氏功名,其【表反问语气】与【助词,无义】存者几何【多少】?”

言未毕【结束、完毕】,晞再拜曰:“公幸【承蒙】教晞以道【句式:状语后置,以道教

晞】,恩【恩德】甚大,愿奉【率领】军以从。”顾【回头】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队伍、行列】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晚餐】,请假【借用】设【准备】草具【粗劣的饭食】。”既食,曰:“吾疾作【发作】,愿【想】留宿门下。”命【让】持马者去,旦日【第二天】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告诫、嘱咐】候卒击柝卫【护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住处】,谢【谢罪】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二、当堂检测

解释下列各组词:

1、为:1、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担任】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替】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被动句】

2、率1、率【带领】疲蔽之卒,转而攻秦2、率【大都】以货窜名军伍中

3、日1、日【每天,名作状】群行丐

高中语文《段太尉逸事状》教案1粤教版必修

段太尉逸事状 教学目的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数:四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二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第三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运用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及倒叙的写作技法;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一、导入课题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课文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 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2、思考讨论:本文的结构如何?是怎样把三件逸事串起来的? 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 4、思考:试归纳总结本文主题思想 讨论后明确: 本文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并没有抒情、议论,只是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这些优秀品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四 教学要点: 1、总结归纳本文的人物性格和写作技法; 2、讲解讨论《早晚练》上的作业。 一、人物性格分析 研讨: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学案传状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逸事状 本课话题——胸怀责任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责任,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一种使命,也是每个人必须承担的。只不过,有的人能够真正把它放在肩头,时刻记在心上,并为之努力奋斗;有的人,则时时处处推卸责任,唯恐自己承担责任,由此才有了人格的高下之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公益达人”刘天明牵线资助贫困留守儿童300多名,自发探访百户孤寡老人,策划百场山区助学活动。15年如一日坚持他乡行善,1万个小时工余时间做义工。敬岗爱业,带出了一支全国文明保安队伍。坚持公益志愿,打造出一个广东省五星志愿服务团队。一个农民工,15年来,牢记自己的责任,不仅把平凡的本职做好,更用业余时间积极投入公益事业,成为中山市第一个加入志愿者的农民工,志愿服务累计超过1万小时,连续10年参加义务献血,累计达3000多毫升。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2.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3.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4.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5.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泾.州()晞.()邠.州() 嗛.() 鬲.() 槊.() 躄.() 戢.() 晡.食() 击柝.()谌.()巽.() 岐.() 泚.() () 姁.() 【答案】jīnɡxībīn qièlìshuòbìjíbūtuòchén xùn qícǐtái xǔ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2)太尉判状,辞甚巽() (3)谌虽暴抗() (4)宗元尝出入岐、周、邠、间() 【答案】(1)“嗛”同“慊”,满足(2)“巽”同“逊”,恭顺(3)“抗”同“伉”(4)“”同“邰”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 公开课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学习文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作者“尽吾志”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因事见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所学习的古文大都是实用类文言文,其中有史传(《鸿门宴》、《郑伯克段于鄢》)、行状(《段太尉逸事状》)、奏表(《陈情表》)、书信(《报任安书》),那《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什么?(游记)。人们常说游记是:“纸上山水”,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对这篇“纸上山水”有了一些初步感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王安石一起来继续欣赏褒禅山的风景并一同感悟风景之外的人生体验。 二、课文分析: 1 、第一段:这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都写了褒禅山的什么? 明确: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2 、第二段:这一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按照游踪可以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华山洞分为前后两洞,前洞什么样?后洞什么样?着重哪一部分?为什么? 明确:前洞平旷,记游者甚众。后洞窈、寒、深,记游者少。着重写后洞。为下一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作者游洞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兴致盎然--有人怠,与之俱出—悔。 3、第三段:这一段主要写游华山洞的心得,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精华部分。 层次划分: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④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⑤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梅”。 具体分析志、力、物之间的关系。 明确:王安石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 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 4、第四段:这一段写由仆碑所得到的感悟,指出对待传闻要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本段中作者是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出来的? 明确: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者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第五段: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

高一语文段太尉逸事状练习题

2010广东教育版《段太尉逸事状》课时练习 【识记与理解】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逸(yì)事槊(shu?)上大噪(zào)老躄(bì) B. 卑(bēi)弱覆校(xiào)戢(jí)士晡(bū)食 C. 泾(jīng)州窜(chuàn)名袒(tǎn)臂恬(tián)然 D. 击柝(tu?)封识(shí)姁姁(xǔ)拱(gǒng)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领(率领)行营节度使②率以货(钱财、货物)窜名军伍中③戒(警戒)候卒击柝卫太尉④今尚书恣(纵容,放任)卒为暴⑤吾未晡食(指午饭)⑥督责(索取)益急⑦太尉判状,辞甚巽(谦虚)⑧乃我困(围困)汝⑨能为公已(使……止)乱⑩手注(喂,灌)善药 A. ②④⑥⑧⑩ B. ①③④⑤⑨ C. ②④⑥⑦⑨ D. ①④⑥⑧⑩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嗛,则奋击 B.太尉判状,辞甚巽 C.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D.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B.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C.纵士卒无赖 D.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以刃刺酒翁愿奉军以从 B.太尉笑且入罪且及副元帅 C.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今尚书恣卒为暴 D. 选老躄者一人持马甲者愕 6.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晞一营大噪,尽甲 B.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C.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D.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7.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B.公幸教晞以道 C.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D.邠人偷嗜暴恶者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4.16《段太尉逸事状》教案(粤教版必修5)

4.16《段太尉逸事状》 教学目的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无伤也,请辞于军。 尚书固负若属耶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言未毕,晞再拜曰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 谢不能,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自占数十顷,给与农 2、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教学提纲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4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教学重点: 1读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呢?这是我想到了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 先留传给我们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 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 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研讨后,同学 们自然会得出满意的答案。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翻开学案导学设计第21 页,完成7——9题(15分钟) 2、解题: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 便后人稽考。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 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这 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 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 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 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 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3、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 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4、写作背景: 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柳宗元卒于元 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综括 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和柳宗 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韩愈赞扬宗元的政 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 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

2013年第6期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

博罗县高级中学 教学简报 第6期编印:孙明2013年11月12日·星期二 §本期要目§ ☆教学简讯 ☆记语文首席教师方梦龙老师的一节课 ☆物理教师参加《寻找物理课堂正能量》教学教研活动 ☆2014届高三生物备考专家报告会 10月11日,我校英语科组高三备课组成员一行前往惠州一中,聆听“2014届高三英语复习备考专家报告会”,期间来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主讲老师黄自成一针见血,为一线高三英语备考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会上,黄自成强调,广东高考对于英语思维的考查先于快于全国其他各地,并以大量的实例剖析了英文的直线形思维。此外,惠州教育局教研员陈绍安指出,一线教师必须谨记十种意识,即“危机意识、语境意识、拼搏意识、登顶意识、合作意识、守土意识、研究意识、课堂意识、基础意识、卷面意识”。(英语科组:廖晶晶) 10月22日,高一语文备课组的祝晓丹、谢清敏、黄柳娟、钟清棠等四位老师到惠阳崇雅中学高中部听了惠州市首席教师张道生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大胆模仿训练巧于灵活化用》。这节课对高一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既可以初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思想,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借鉴和化用。(语文科组:钟清棠) 2013年全国高中生物学竞赛中,我校张淑贞等12名同学获得省级奖项。具体获奖情况如下:周建新、黎粹铭、范可洋、张淑贞等四位同学获省二等奖;许运洪、林小华、聂志平、袁满红、叶文浩、黄兴、钟家莹、朱丽芬等八位同学获省三等奖。辅导老师为:邹丽宁、陈文斌、钟新容、邓美玲、朱日华。(生物科组:李伟星) 记语文首席教师方梦龙老师的一节课 语文科组:安芬 10月8日,我们一行人前往惠东中学听了语文首席教师方梦龙老师的一节示范课,课题为《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收获颇丰,很有启示。 同是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同是要求学案制教学,同是课堂改革的探索阶段,惠东中学的语文科组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并且相对成型,非常值得正在摸索的我们去学习。比如:学案制教学的操作及步骤在这节师范课上很明确地体现出来,“高效”也在这40分钟的课里有所彰显。通过这节课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惠东中学在语文教学方面注重语文基础,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侧重夯实基础。课上还有个细节,学生在预习案环节有个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摘抄4个成语,按轮流的顺序每天安排一个学生将自己积累的4个成语抄到黑板上,其他同学解释这些成语的意思。基础真正落实了,任务具体化,非常实在又有针对性。从结果看,一方面,老师上课常态化,并无矫揉造作地表演,讲得时间短,另一方面,学生反响热烈,积极发言,课堂之上时有思想的碰撞。 现附上方梦龙老师的学案《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供大家借鉴参考。 班级: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教学目的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童区寄传》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12课《童区寄传》 学习目标 1识记柳宗元简介。 2、掌握课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传神的表达特点。 4、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学习重点 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学习难点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这篇人物传记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少年区寄遭到豪贼绑架后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并成功自救的故事。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了解区寄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所以后人又称他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所以后人又称他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咬文嚼字 1.字音 区.寄(ōu ) 荛.牧(r áo ) 惮.(d àn ) 郴.州(ch ēn ) 大骇.(h ài ) 遽. 曰(j ù) 囊.(n áng ) 逾.(y ú) 僮.(t óng ) 微伺.(s ì) 恐栗.(l ì) 因大号. (h áo ) 2.多音字 3.形近字 ???阻挠挠荛牧荛 ???彬彬有礼彬郴州郴 ???粟米粟栗子栗 ???官吏吏历史史 4.词义 二豪贼劫持: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豪,强横。贼,古代指强盗。 布囊其口:用布蒙住他的嘴。囊,原意是口袋,这里作动词。 植刃道上:把刀插在路上。植,立。刃,刀。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郎,当时仆人称主人为郎。僮,仆人。孰若,何如,哪里比得上。 郎诚见完与恩: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不杀我),并好好待我。 持童抵主人所:带区寄到主人那里。主人所:墟场上窝藏豪贼的人家。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 公开课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学习文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作者“尽吾志”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因事见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所学习的古文大都是实用类文言文,其中有史传(《鸿门宴》、《郑伯克段于鄢》)、行状(《段太尉逸事状》)、奏表(《陈情表》)、书信(《报任安书》),那《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什么?(游记)。人们常说游记是:“纸上山水”,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对这篇“纸上山水”有了一些初步感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王安石一起来继续欣赏褒禅山的风景并一同感悟风景之外的人生体验。 二、课文分析: 1 、第一段:这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都写了褒禅山的什么? 明确: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2 、第二段:这一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按照游踪可以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华山洞分为前后两洞,前洞什么样?后洞什么样?着重哪一部分?为什么? 明确:前洞平旷,记游者甚众。后洞窈、寒、深,记游者少。着重写后洞。为下一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作者游洞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兴致盎然--有人怠,与之俱出—悔。 3、第三段:这一段主要写游华山洞的心得,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精华部分。 层次划分: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④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⑤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梅”。 具体分析志、力、物之间的关系。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学习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课时安排:四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第一、二课时 学习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 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 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 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 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 河东集》。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 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 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 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 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 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 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 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 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

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4单元 16 段太尉逸事状 Word版含解析

16 段太尉逸事状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不嗛.( ) 椎釜. ( ) 鬲.( ) 瓮盎.( ) 姁. 姁( ) 覆校.( ) 老躄.( ) 恣. ( ) 戢.士( ) 晡.食( ) 击柝.( ) 焦令谌. ( ) 辞甚巽.( ) 野如赭.( ) 封识. ( ) 注槊.上( ) 以司农徵. ( ) 汾.阳王( ) 【答案】 qiè fǔ lì àn ɡ xǔ jiào bì zì jí bū tuò chén xùn zhě zhì shuò zhēnɡ fé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不嗛,辄奋击 ( )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 ) 3.太尉判状,辞甚巽 ( ) 4.出入岐周邠间 ( ) 【答案】 1.“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通“槌”,打 3.“巽”通“逊”,谦恭 4.“ ”通“邰”,今陕西武功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 敢以状私于执事 ( ) 2.辞?????无伤也,请辞于军 (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大礼不辞小让 ( )

3.固???尚书固负若属耶 (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4.且???且大乱,若何 (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 ) 5.以???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 )又以刃刺酒翁 (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 ) 【答案】 1.名词,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名词,判决书 名词,逸事状 2.动词,致辞 动词,辞退 名词,言语 动词,推辞 动词,计较 3.疑问副词,难道 副词,坚决地 形容词,坚固 形容词,固执,顽固 4.副词,将 副词,一边 5.介词,凭,凭借 介词,用 介词,因,因为 表目的的连词,来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请辞. 于军 ( )________________ 2.晞一营大噪,尽甲. ( )________________ 3.裂裳衣. 疮 ( )________________ 4.市. 谷代偿 ( )________________ 5.舆. 来庭中 ( )________________ 6.手. 注善药 ( )________________ 7.日. 群行丐取于市 ( )________________ 8.北. 上马岭 ( )________________ 9.处贱. ,无以拒也 ( )________________ 10.乃我困. 汝 ( )________________ 11.奈何欲以乱败. 郭氏 ( )________________ 12.以乱. 天子边事 ( )________________ 13.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 )________________ 14.遇不可,必达.其志 (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致辞 2.名词用作动词 披上铠甲 3.名词用作动词 用衣服缠裹 4.名词用作动词 买 5.名词用作动词 抬 6.名词用作状语 亲手 7.名词用作状语 每天 8.名词用作状语 向北 9.形容词用作名词 卑下地位 10.动词使动用法 使……处于困境险地 11.动词使动用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明白大意,能独立进行翻译。 2、体会本文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豁达情怀。 一、导入 1、他在永州呆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柳五祠》余秋雨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谁?(柳宗元) 2、介绍柳宗元生平(阅读书下注释1并且参照《三维设计》)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

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三戒》等。 二、正式上课 (一)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永贞革新),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补充“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4单元16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16 段太尉逸事状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不嗛.( ) 椎釜. ( ) 鬲.( ) 瓮盎.( ) 姁. 姁( ) 覆校.( ) 老躄.( ) 恣. ( ) 戢.士( ) 晡.食( ) 击柝. ( ) 焦令谌. ( ) 辞甚巽.( ) 野如赭.( ) 封识.( ) 注槊.上( ) 以司农徵. ( ) 汾. 阳王( ) 【答案】 qiè fǔ lì ànɡ xǔ jiào bì zì jí bū tuò chén xùn zhě zhì shuò zhēnɡ fé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不嗛,辄奋击 ( )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 ) 3.太尉判状,辞甚巽 ( ) 4.出入岐周邠间 ( ) 【答案】 1.“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通“槌”,打 3.“巽”通“逊”,谦恭 4.“ ”通“邰”,今陕西武功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敢以状私于执事 ( ) 2.辞?????无伤也,请辞于军 ( )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 ) 太尉判状,辞甚巽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大礼不辞小让 ( ) 3.固?????尚书固负若属耶 (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4.且?????且大乱,若何 (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 )

5.以?????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 )又以刃刺酒翁 (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 ) 【答案】 1.名词,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名词,判决书 名词,逸事状 2.动词,致辞 动词,辞退 名词,言语 动词,推辞 动词,计较 3.疑问副词,难道 副词,坚决地 形容词,坚固 形容词,固执,顽固 4.副词,将 副词,一边 5.介词,凭,凭借 介词,用 介词,因,因为 表目的的连词,来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请辞. 于军 ( )________________ 2.晞一营大噪,尽甲. ( )________________ 3.裂裳衣. 疮 ( )________________ 4.市. 谷代偿 ( )________________ 5.舆. 来庭中 ( )________________ 6.手. 注善药 ( )________________ 7.日. 群行丐取于市 ( )________________ 8.北. 上马岭 ( )________________ 9.处贱. ,无以拒也 ( )________________ 10.乃我困. 汝 ( )________________ 11.奈何欲以乱败. 郭氏 ( )________________ 12.以乱. 天子边事 ( )________________ 13.又以刃刺酒翁、坏. 酿器 ( )________________ 14.遇不可,必达.其志 (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致辞 2.名词用作动词 披上铠甲 3.名词用作动词 用衣服缠裹 4.名词用作动词 买 5.名词用作动词 抬 6.名词用作状语 亲手 7.名词用作状语 每天 8.名词用作状语 向北 9.形容词用作名词 卑下地位 10.动词使动用法 使……处于困境险地 11.动词使动用法 使……败坏 12.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混乱 13.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毁坏 14.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纵士卒无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天子以生人.. 付公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陌生的人。 3.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太尉逸事状原文与翻译

段太尉逸事状原文与翻译 本文是关于段太尉逸事状原文与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唐〕柳宗元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11〕,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12〕,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13〕,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出如尉请。 〔11〕状:一种陈述事实的文书。白:秉告。〔12〕生人:生民,百姓。理:治。唐代为避李世民、李治讳而改。〔13〕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 段太尉从泾州用文书报告节度使府,表示愿意商量此事。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却无动于衷。大乱将要发生,您怎么办?”白孝德说:“我愿意听您的指教。”段太尉说:“我担任泾州刺史,很空闲,事务不多;现在不忍心百姓没有外敌却惨遭杀害,来扰乱天子的边防。你假如真的任命我为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白孝德说:“太好了!”就答应了段太尉的要求。 〔15〕戢(jī集):管束。〔16〕晡(bū逋)食:晚餐。晡,申时,下午三至五时。〔17〕柝(tuò唾):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18〕。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

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在此以前,段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副使。泾州大将焦令谌掠夺他人土地,自己强占了几十顷,租给农民,说:“到谷子成熟时,一半归我。”这年大旱,田野寸草不生,农民将灾情报告焦令谌。焦令谌说:“我只知道收入的数量,不知道旱不旱。”催逼更急,农民自己将要饿死,没有谷子偿还,只得去求告段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19〕,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19〕巽(xùn迅):通“逊”,委婉。 段太尉写了份判决书,口气十分温和,派人求见并通知焦令谌。焦令谌大怒,叫来农民,说:“我怕姓段的吗?你怎敢去说我的坏话!”他把判决书铺在农民背上,用粗棍子重打二十下,打得奄奄一息,扛到太尉府上。太尉大哭道:“是我害苦了你!”马上自己动手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迹,撕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亲自为他敷上良药,早晚自己先喂农民,然后自己再吃饭。并把自己骑的马卖掉,换来谷子代农民偿还,还叫农民不要让焦令谌知道。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20〕,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

电大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上课讲义

2014年电大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表示对象。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介词,表示行为对象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介词,表示被动。 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变成。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助动词,表示被动。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助动词,表示被动。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与何组成固定格式"何......为"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 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处所。 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助动词,表示被动。 1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动词,遭受。 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副词,仅仅,只是;是:指示代词,这 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为之辞"。指示代词 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代词,这样 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疑问词,怎么能。 19、之二虫又何如?用作定语,只指示、不称代,这 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此其所以败也。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原因。 21、吾知所以距子矣。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处所。 二、解释下列词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中词性是否相同。 (一)莫:1、疑问代词,没有谁,不同。2、疑问代词,没有什么,不同。(二)或:1、无定代词,不同。2、无定代词,不同。 (三)是:1、指示代词,这样,不同。2、指示代词,这,不同。 3、判断词,正确,对,相同。 (四)非:1、动词,非难,不同。2、形容词,不正确,相同。 3、动词,责怪,不同。 4、副词,表否定,不同。 (五)以:1、连词,表关联,不同。2、副词,将近,不同。 3、动词,认为,相同。 4、介词,凭借,不同。 5、连词,表原因,不同。 6、介词,表时间。 三、说明下面字的意义 1、竟:副词,终于。 2、少:副词,稍微。 3、颇:副词,稍微。 4、特:副词,但,仅仅。 5、稍:副词,逐渐。 6、既:副词,已经。 7、第:程度副词,但,只。 8、但:范围副词,都。9、曾:情态副词,竟然。 作业2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文体:文章的体裁、样式。 2、封事:关涉机密政事,防止泄漏,使用皂帛作囊封板,所以叫"封事"。 3、檄文:是诏令的一个附件,多用于征召、晓喻、申讨,属军用文书。 4.箴铭:用于规戒的文章。

高二语文《段太尉逸事状》名师公开课导学案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文体特点及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自主预习: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见P128注解① ①柳宗元是唐代_______家,字_______,祖籍河东,称_______,因死在柳州刺史任上,故又称_______,唐代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_______齐名,并称“韩、柳” ②《段太尉逸事状》的“状”指 。 2、把课文注解中的生字词注音注到正文中去。 3、整体感知: 《段太尉逸事状》主要记述了段太尉勇服郭晞、和_______ 三件逸事。课文中表现事件转换的较为明显的语言信息是“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 )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 )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 )以.( ) 货窜名 ..( )行丐.( )取于市,不嗛.( ),..( )军伍中,则肆.( )志,吏不得问。日群 辄.( )奋击折人手足,椎.( )釜鬲瓮盎盈.( )道上,袒臂徐去,至.( )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 )王故.( ),戚.( )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 )状白.( )府,愿.( )计事。至则曰:“天子以.( )生人 ..( )付 公理 ..( ),公见人被暴害,因.( )恬然;且.( )大乱,若何?”孝德曰:“愿.( )奉.( )教。”太尉曰:“某.( )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以.( )乱天子边事,公诚.( )以.( )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 )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句式:)”孝德曰:“幸甚!”如.( )太尉请。 一、合作探究:1.泾州出现了什么状况?(可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当地的官员是如何应对的?太尉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二、当堂检测: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子 ..(横行无法) ..晞为尚书(汾阳王的儿子)B、纵士卒无赖 C、辄奋击折人手足 ..(陌生的人) ..(手和脚)D、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领.行营节度使(兼任) B、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顺心) C、袒.臂徐去(袒露) D、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诚心) 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