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教案(优选.)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8
柳子厚墓志铭学习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知识补充:【题解】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
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
私交甚深,友情笃厚。
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
韩愈赞扬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
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
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
墓志铭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学习过程:活动一:文本研读一、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第一段:皇考以事第二段:逮有子证据率俊杰廉悍踔厉风发屈第三段:用事者例出务记览泛滥停蓄第四段:不足因其教禁质钱子本相侔令书其佣比一岁第五段:亦在遣中白其大人拜疏以柳易播改刺连州士穷乃见节义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故坐废退贵重顾藉推挽穷裔自持第七段:立然诺尽竟第八段:嗣2、朗读、翻译全文。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第一章:课文简介1.1 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宗元:字东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
了解《柳子厚墓志铭》的写作背景:柳宗元为其好友子厚所作的墓志铭,反映了柳宗元对子厚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1.2 课文梗概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厚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以及柳宗元对其的评价。
1.3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把握课文主题和情感。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关键语句和词汇的含义。
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柳宗元生平简介介绍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分析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等。
2.3 柳宗元与韩愈的关系介绍柳宗元与韩愈的友谊,以及两人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
第三章:课文解读3.1 课文逐句解析分析课文每一句的意思,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式。
3.2 重点词汇和句式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其为人也孝悌”、“至于信友,情好绸缪”等。
3.3 课文内容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柳宗元对子厚的评价和感慨。
第四章:问题讨论4.1 柳宗元为何写作《柳子厚墓志铭》?引导学生思考柳宗元写作《柳子厚墓志铭》的原因,理解其对子厚的深厚友谊。
4.2 柳宗元对子厚的评价有哪些方面?分析课文中柳宗元对子厚的评价,包括子厚的人格特点、品行等。
4.3 《柳子厚墓志铭》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探讨《柳子厚墓志铭》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拓展阅读5.1 推荐阅读柳宗元的其他作品推荐阅读柳宗元的其他作品,如《江雪》、《渔翁》等,以加深对柳宗元文学风格的理解。
5.2 比较阅读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比较阅读柳宗元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如韩愈、杜甫等,探讨其间的异同。
5.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柳子厚墓志铭》为灵感的短文或诗歌,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引导语:《柳子厚墓志铭》是诗人韩愈为柳宗元写的悼念文,这篇文章千载流传而不衰,作者在文章里浸透和倾注了丰沛的情感。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柳宗元及其作品《柳子厚墓志铭》的背景。
2. 理解墓志铭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解释墓志铭的概念和作用。
3. 阐述《柳子厚墓志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墓志铭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柳宗元的了解。
2. 讲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
3. 讲解墓志铭的定义和作用。
4. 强调《柳子厚墓志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提问学生对墓志铭的理解。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2. 掌握并运用相关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1. 分析《柳子厚墓志铭》的文意和主题。
2. 探讨作品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1. 解析法:分析文本内容和相关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步骤:1. 分配阅读材料:分发《柳子厚墓志铭》的文本。
2. 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手法。
4. 分享和总结:邀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问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和手法的理解。
第三章:文学鉴赏方法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内容:1.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文本。
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主题分析、人物描写分析、情节结构分析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问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学案课堂预习学案学案由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整理【学习目标】1、掌握“以”“因”“且”“穷”“虽”“逮”等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了解柳子厚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3、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4、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知识链接】1、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
河南南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做过国子博士,刑部、吏部侍郎。
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成就很大,大力从事革新,和柳宗元共同发起“古文运动”。
2、柳宗元(公元773—819年),他和韩愈是亲密的朋友,都是著名文学家。
二人齐名(并列入“唐宋八大家”),都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但在政治上,二人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
柳宗元是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
3、墓志铭基本格式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
“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自学导航】1、注音。
亦在遣()中当诣( )播州请於()朝虽重( )得罪士穷乃见( )节义诩诩( )强()笑语以相取下此宜( )禽兽夷狄( )所不忍为亦可以少( )愧矣尝例召()至京师又偕( )出为刺史约不时赎( ) 子本相侔( ) 则没为奴婢( ) 俊杰廉悍()踔( )厉风发不自贵重顾藉()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 故卒死于穷裔( )【知识梳理】1. 解释划线词语。
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死不恨()梦得於是改刺()连州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不一引()手救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2、士穷乃()见节义愿以()柳易播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又偕( ) 出为刺史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其俗以男女质()钱子本相侔()悉()令赎归比()一岁崭然()见()头角俊杰廉悍()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亦自不斥()必不能自力()免而归者且()千人皆以()子厚为师其后以()博学宏词以()彼易此孰得孰()失使()子厚在台省时虽使()子厚得所愿3、指出活用。
3 柳子厚墓志铭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赏析】柳永此作,是描写落魄游子孤独凄凉的漂泊之情,但却将环境置于“长安古道”,让情绪带上浓重的历史色彩;置于乱蝉鸣柳,四天低垂,一派凄景之中。
“归云”借指昔日之恋人。
佳人一去音讯全无,又未预约再会地点,料定此生已无重见之日。
孤寂到连昔日的酒友也寥寥无几。
全词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悲戚感受和对功名、宦途的心灰意冷,进行了很有感染力的宣泄。
1.探寻背景此文是元和十五年韩愈任袁州刺史时所作。
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冬卒于柳州,这年韩愈移官袁州(今江西宜春),写了《祭柳子厚文》,第二年又写了这篇《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虽然对柳宗元所依附的王叔文集团深为不满,但与柳宗元私交甚好,此文表达出对柳宗元遭贬的同情和对他去世的深切悼念。
在韩愈所写的众多的墓志铭中是优秀之作。
对柳宗元在性格上的弱点,作者也委婉地指示出来。
2.文体知识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用以记载死者的世系、生平及其后代状况,并刻在石板上放入墓中。
3.作者轶事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
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
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其意思是说,播州不是人能居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
于是,柳宗元“请於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即向朝廷请求,上奏书给皇帝,愿用自己的任所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
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1.字音讳.饰(huì)奴婢.(bì)明媚.(mèi) 崭.然(zhǎn)踔.厉(zhuó) 穷裔.(yì)涯涘.(sì) 顾藉.(jiè)诩.诩(xǔ) 相侔.(móu) 廉悍.(hàn) 慕.悦(mù) 酒肆.(sì) (shì)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讳.宗元:避讳,古代称死者名字时前面加“讳”,以示尊敬。
3 柳子厚墓志铭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赏析】柳永此作,是描写落魄游子孤独凄凉的漂泊之情,但却将环境置于“长安古道”,让情绪带上浓重的历史色彩;置于乱蝉鸣柳,四天低垂,一派凄景之中。
“归云”借指昔日之恋人。
佳人一去音讯全无,又未预约再会地点,料定此生已无重见之日.孤寂到连昔日的酒友也寥寥无几.全词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悲戚感受和对功名、宦途的心灰意冷,进行了很有感染力的宣泄。
错误!探寻背景此文是元和十五年韩愈任袁州刺史时所作。
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冬卒于柳州,这年韩愈移官袁州(今江西宜春),写了《祭柳子厚文》,第二年又写了这篇《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虽然对柳宗元所依附的王叔文集团深为不满,但与柳宗元私交甚好,此文表达出对柳宗元遭贬的同情和对他去世的深切悼念。
在韩愈所写的众多的墓志铭中是优秀之作.对柳宗元在性格上的弱点,作者也委婉地指示出来.错误!文体知识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用以记载死者的世系、生平及其后代状况,并刻在石板上放入墓中。
错误!作者轶事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
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
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思是说,播州不是人能居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於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书给皇帝,愿用自己的任所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1.字音讳.饰(huì)奴婢.(bì)明媚.(mèi)崭.然(zhǎn)踔.厉(zhuó)穷裔.(yì)涯涘.(sì)顾藉.(jiè)诩.诩(xǔ)相侔.(móu)廉悍.(hàn)慕.悦(mù)酒肆.(sì) (shì)错误!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讳.宗元:避讳,古代称死者名字时前面加“讳",以示尊敬。
柳子厚墓志铭优秀教案柳子厚墓志铭优秀教案柳子厚墓志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4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二、教学重点1读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三、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2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
(二)课前预习1结合书下注释与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2划出初读时的疑难点,以便课上研讨解决。
(三)教学进程1导入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呢?这是我想到了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多好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啊!《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研讨后,同学们自然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2阅读与研讨①初读文本后,请概括出柳宗元一生的经历与事迹。
(检查预习情况)明确:墓主家世、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②在这些经历中你认为哪部分写得最感人、最精彩?表现了柳宗元怎样的品格?明确:第五段——以柳易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③请概述“以柳易播”的事件经过。
A学生朗读第五段,纠正字音。
亦在遣(qiǎn)中当诣(yì)播州请於(yú)朝虽重(chóng)得罪士穷乃见(jiàn)节义诩诩(xǔ)强(qiǎng)笑语以相取下此宜(yí)禽兽夷狄(dí)所不忍为亦可以少(shǎo)愧矣B学生依据课前划出的疑难点提问C教师利用多媒体以提问的方式归纳重要知识点。
柳子厚墓志铭-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材概述《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包含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的散文作品,其中包括柳宗元。
本教案将以柳宗元墓志铭为主线,带领学生走进唐宋文学的世界,领略散文的精髓。
二、教学目标1.理解柳宗元墓志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掌握散文的基本技巧和要素。
3.了解唐宋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分析墓志铭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
2.讨论柳宗元作为文学家的地位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难点1.解读墓志铭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物形象。
2.分析柳宗元的文学特点和思想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引入柳宗元墓志铭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分析墓志铭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梳理教学知识1.梳理唐宋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对唐宋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2.分析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柳宗元的地位和影响。
3. 讲授教学内容1.分析墓志铭中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探讨柳宗元墓志铭文化价值。
2.解读墓志铭中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课堂练习1.小组讨论:结合墓志铭内容,探讨中原文化与海岛文化的差异。
2.个人作业:写一篇文章,分析墓志铭中的一个具体语言细节以及它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5. 课堂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精髓,回顾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思考。
2.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措施。
六、教学评估方法1.以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的形式进行课后作业评估。
2.回收学生作业并给予评分,评分标准包括文笔、结构、思路、论证、准确度、完整度等。
3.使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用于教学改进。
七、教学资源1.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电子材料:参考书籍、墓志铭的翻译等。
八、教学建议1.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2.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教学目旳:1在疏通文意旳基础上理解墓主毕生重要经历和事迹,掌握墓志铭旳一般格式。
2抓住论述墓主事迹旳精彩语段,理解文章夹叙夹议旳写法特点。
3领略作者概括旳“士穷乃见节义”旳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旳艺术规律。
4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旳倾轧中生存旳痛苦和愤慨。
教学重点:1读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志铭旳一般格式。
2结识文章夹叙夹议旳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领略作者概括旳“士穷乃见节义”旳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旳艺术规律。
教学措施: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1、导入面对亲人、朋友旳逝去,除了伤心、流泪,尚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旳哀思呢?这是我想到了一种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体现对逝者旳缅怀,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旳一种祭祀亡灵旳方式,《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旳一篇篇祭文中,有这样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旳《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旳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旳学习研讨后,同窗们自然会得出满意旳答案。
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翻开学案导学设计第21页,完毕7——9题(15分钟)2、解题:墓志铭,是古代文体旳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达对死者旳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达对死者旳哀悼和赞颂。
这一篇墓志铭旳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伙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毕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旳成就不小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挖苦辛辣。
柳子厚墓志铭[专题概说]本专题共有两篇文章。
《柳子厚墓志铭》记述了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之后所写的一篇追悼文章。
《柳子厚墓志铭》达成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韩愈及相关文学知识;了解墓志铭的文体特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技能目标:认识文章叙事与议论结合,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3.情感目标:了解柳宗元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泷冈阡表》达成目标:1.了解“阡表”文体特点和本文别具一格的写法。
2.体会作者对父母的亲情。
3.学习文章用一个词语统领全篇和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第1课柳子厚墓志铭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3.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4.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一、字词积累1.字音讳.(huì)饰奴婢.(bì)明媚.(mèi)崭.(zhǎn)然踔.(chuō)厉穷裔.(yì)涯涘.(sì) 顾藉.(jiè) 诩.(xǔ)诩相侔.(móu) 廉悍.(hàn) 慕.(mù)悦酒肆.(sì) 强.(qiǎnɡ)笑语2.通假字崭然见.头角通“现”,出现,显露3.一词多义(1)始⎩⎪⎨⎪⎧①长曰周六,始.四岁 才②庭中始.为篱 当初③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开始④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曾经(2)质⎩⎪⎨⎪⎧①其俗以男女质.钱 抵押②则使归其质. 人质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④黑质.而白章 质地⑤援疑质.理 问、质问(3)为⎩⎪⎨⎪⎧①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 做②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治理③皆以子厚为.师 当作,作为④何辞为. 句末表诘问⑤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给⑥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作为(4)因⎩⎪⎨⎪⎧①因.其土俗 按照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依靠③因.利乘便 趁机④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于是⑤因.循守旧 沿袭⑥变法者因.时而化 顺应4.古今异义①虽少年已自成人..古义:成才。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柳子厚墓志铭》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比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了解柳宗元其人其事,知人论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柳子厚墓志铭》;(2)分析并欣赏文中比的修辞手法;(3)了解柳宗元其人其事,知人论世。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理解;(2)比的意义和表达效果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柳宗元及其作品《柳子厚墓志铭》;(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的意义和表达效果;(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1)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了解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
2.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比写一段话。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策略1.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柳子厚墓志铭》与其他墓志铭的差异,分析其独特性;(2)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比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2.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柳宗元生平事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人生经历;(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人生观、价值观。
七、课堂活动1. 朗读比赛:(1)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朗读能力;(2)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015届xx第一学期语文学案(17)(教师版)文言文专题课内材料复习(十)《xx墓志铭》编写:xx审阅:成正全一、文本梳理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崭意指..突出,然指什么的样子,在这里指突出有所成就)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方正、廉洁和坚毅有骨气),议论证据今古,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经史百子,踔厉风发(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远。
踔:远;....xx:高),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异口同声)。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记诵阅览。
此喻刻苦为学),..为词章,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顺从信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典当,抵押),...约不时赎,子本相侔(相等),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柳子厚墓志铭》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文章震世,轻躁被斥的主要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文言整理:重点实词虚词:因、逮、坐、率、比;古今词义:证据、出入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进程:一、简介。
(一)简介柳宗元。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寓言和人物传记。
山水游记中以“永州八记”最为著称,其中不但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物的,更融入了遭受政治挫折后内心的苦闷。
寓言以《三戒》等最为著名,篇幅短小,文字犀利,极力鞭挞社会丑恶现象。
为文主张“文者以明道”,强调文章针砭时弊的作用,致力于文体文风及语言的革新。
为人正直,所交皆当世名人。
(二)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与韩愈的交情。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以”“因”“且”“穷”“虽”“逮”等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了解柳子厚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3、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4、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教学:以介绍文体方式导入:说说什么叫墓志铭----古代一种特定的文体。
一般分为“志”和“铭”两部分,“志”用散文叙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二、墓志铭的一般写法:开头一段重叙述死者的身世,中间部分叙述死者的一生经历,最后一段扼要交待死者的后人,但是韩愈的文章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同学们注意体会。
教学完成后参见教参171—172页三、讲解文章第一段:一重点字词:子厚讳宗元以事母弃太博士乃复拜侍御史二重点句子:求为县令江南省略句并翻译以事母弃太博士翻译三问题探讨:1、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叙说柳宗元的家世。
2、强调其父有什么作用?1一是孝道,与下文对刘禹锡母亲的关切相呼应。
2二是刚直,表明品格,这是暗为柳宗元参与二王集团辩白。
四、讲解第二段:一重点字词:无不通达(洞明事理)逮其父时其后以博学宏词授……崭然(突出的样子)见头角率常屈其众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二)重点句:众谓柳氏有子矣率常屈其座人(三)问题探讨(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来介绍柳宗元的?突出的是柳宗元为学才能总结: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文章3、4、5节一、学习第三节一重点字词:遇用事者例出为刺史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二重点句翻译: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三问题设计:这一段写了柳宗元哪方面的事情?明确:写了柳宗元的出仕被贬。
二、学习第四节:一重点字词:偕出为刺史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子厚与设方计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二重点句翻译: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第3课柳子厚墓志铭目标定位 1.了解墓主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下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1.背景探寻此文是元和十五年韩愈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时所作。
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冬卒于柳州,这年韩愈移袁州,写了《祭柳子厚文》,第二年又写了这篇《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虽然对柳宗元所依附的王叔文集团深为不满,但与柳宗元私交甚好,此文表达出对柳宗元遭贬的同情和对他去世的深切悼念。
在韩愈所写的众多的墓志铭中是优秀之作。
对柳宗元在性格上的弱点,作者也委婉地指示出来。
2.文学常识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要叙说主人公的家世、生平、思想、文章、才艺、志向等,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
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铭是韵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讳.饰()②奴婢.()③明媚.() ④崭.然()⑤踔.厉() ⑥穷裔.()⑦涯涘.() ⑧顾藉.()⑨诩.诩() ⑩相侔.()?廉悍.() ?慕.悦()?酒肆.()答案①huì②bì③mèi④zhǎn⑤zhuó⑥yì⑦sì⑧jiè⑨xǔ⑩móu?hàn?mù?sì2.古今异义①虽少年,已自成人..古义:今义:②死不恨.古义:今义:③无辞以白其大人..古义:今义:答案①古义:成才。
今义:成年人。
②古义:遗憾。
今义:仇恨。
③古义:古称父母。
今义:指成年人。
3.一词多义①始长曰周六,始.四岁庭中始.为篱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质其俗以男女质.钱则使归其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黑质.而白章援疑质.理③为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皆以子厚为.师何辞为.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④因因.其土俗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利乘便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帖以试因.循守旧变法者因.时而化答案①才/当初/开始/曾经②抵押/人质/刑具/质地/问、质问③做/治理/当做,作为/句末表诘问/给/作为④依照/依据/趁机/于是/沿袭/顺应4.词类活用①率常屈.其座人:②例.出为刺史:③遵从而家.焉:④不自贵重..顾藉:答案①使动用法,使……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