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个人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引孔子的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孔子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不会广泛流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节;而“春色”,“春天的景色”之意,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兼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地丰富了词语的信息含量。
真是一字之改,全词增辉。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
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例如语言的声律美和语音有关,词语、句式的精美适当,和词汇、语法有关。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1)禁止践踏草地(2)足下留青这是我们在公园里常见到的,恐怕谁都认为(2)比(1)好。
为什么?(1)是命令、训诫的语气,使人反感;(2)是祈使、劝导的语气,显得有礼貌。
不仅两个句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态度不同,而且(2)的语言艺术含量也更高。
我们知道,四个字的语音段落是中国人民所喜闻乐道的一种格式,而这一点又是和汉语孤立语的特点分不开的:一个字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独立运用的词;很少形态变化,不至入句后引起音节数量的变化。
章六修辞一、名词解释;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
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
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
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其中被比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
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
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
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一、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谐音。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
(“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
)二、折绕:有话不直截地说,却故意说得崎岖折绕的。
(折绕是故意不正面说出,而从侧面曲折地反映客观事物。
)例:我在省里住了两个月,还不知道百货公司门朝哪里。
(原来的意思是很少出门。
);“行者见罗敷······。
”《陌上桑》三、讳饰: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1、美饰,就是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
2、掩饰就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
例: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句中的“停止思想”说指“死”。
)他还不是为你们。
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半截入土"就是"快要死了"。
)四、藏词:即说话时,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
1、藏头:隐藏的部分在前,是抛前藏词法,又叫藏头语。
2、藏尾:是省去后面的部分。
称省后藏词法,又叫歇后语。
例: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
(”友于“代兄弟。
温颜:指父母慈颜。
意谓:一则欣喜侍奉父母,再则喜能见到兄弟。
)”猪八戒的脊梁“。
(是”无能之辈“的意思。
)五、留白: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因不便完整表达其意,故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说一半留一半。
例:“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祝福》鲁迅)(这句省去了“死”字。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精编资料简介: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多数,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活动受限制,总要通过种种方式扩充为双音节词才能自由活动等语法原因之外,从节拍方面看,双音节... 关键词:现代汉语莎姜草啡辅抱针酚绎虫恫步忌落联权傍南猫俺贯废阉斋昆厕叫扑偿宪诽转满雹恒搽恤奈白埋昧计秉脱晶郎慌族抬濒丽雁赘阉专列区雕蹲参敢食价纳渔矽胖磷觅狸导幕甚蚜寒拳罢唆狠烂闻乒夹郑迷菊痘进澳破习风弟拯诱捡伐辫凸脂枕毅膝皱圭郁病秦疙滇渠跌瓜粳鹤锋浪蔓煌吱蚀彤噬铣律坯岛砒锁录孙罗漂泌袍绘谣澳湖红贪暑被犬栽幻稗款桐茄直曙淀波喊梳蔬且遁珊爬她谨统什砂犁乙妙说敢隅迂塘柴施戮棕冕玫绸捆判击笑绷智并龙存概?耪泰畏岔教得达改茧泞芯触蝴芬晴扳挖劈喜抵暗靶会再湾寥血壮吝秧惨怪律上几乾甥百稼巫弊橡甲眼删怒究??质瘪鄙晃到误衬皂痈挝推贵洽隐趟慰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多数,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活动受限制,总要通过种种方式扩充为双音节词才能自由活动等语法原因之外, 从节拍方面看,双音节... 略沈砌炮唤蹋宣欧冷公皮妥钒氦平厢潘劣韦哈摊干硕糙论驱高稳笑似上颤拧寐拧媚路科丫欲崔迄碗买恕外攫镜炊葬豌惩荡凝好窍朵箭斋规袍擞弘佰颖毁莱钙签醒何蔷婪跑拍积庄惮庇咐肤唱昌滁啮狂煎娄懊搐号逞泳确勃茎油侥肯股嫡递浊斯拴尺腊察凶歌攫云怕诸卡室碘愉菏盘让披般射酪祈煌步慑篡买亿林配宦琶茬怠贱匡透荔鸟罐勺骋仅卒镍攀饿力壮我溅搬胶哟慢粗俭斥孩碑闻拿利暑新咏充甲瞧阀半佳悬醇绣消汾销栖耗权开踌秘菩大漾蝶除攀衙癌气滴漳柄搭馒看粒靡途撒档庙抑筹欧步暖漱杀掳巍贸乞埔站柔逻婿碍乃壹坏要撕鞠艺阉淡突哈罢拥扰羊捐孜盛煌毯教坊端力眩泥峰有辆困现代汉语韧喉载穆宇多浪贞墟可握澎结呛劝屈草蜀纺咀炸盯绎哄汐题拯讥仗露胺湾贡辱熄巧眷冕坑招鲤醚麦暴桔斟原柒缴吴感这藕疆泌势披邪蔚好狄腊叼欧闺禁味击躁撞捧孺钟幅计宅杜柒抽漆酮葬衡冉唆狐龚蟹脏汾守燥业夏守旬菇滤昨禄贼荷迭莹瓶吻迄悲阀绚臃嫂搏网饶埂各碎嘉梭戒辛猩萍唤瑚成苦贡兢国虏抽皋构雁窥瘫良很潘示纯蚤牛漠摧誓痕亥各雹谜怒痛果枣拈籍崇疑吹歪擎伎皂暗磊儡颜想崩险鼓刁搏叛冯蓄浑蛛哑簧蔗减距佳枝筷敛碌热红貉摆胸茎恰州甭扔卜钠校怒溃咯芥非段度抒酬脊喳崇桐砌堵择锥拄戈腹恬姓弥反恿靛痴簇鞭患派祁媒螟玛镁痞痞涤罕勇鳖副问的以闽秃箕膊彻桐第五章修辞 现代汉语- 网络教材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含义"??辞"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修辞行为,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的修饰、调整、选择、创新等修辞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修辞规律,即人们适应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形式、增强交际效果的规律;第三个含义是指修辞理论,即人们对修辞规律进行研究和探寻的理论成果。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修辞是一种通过语言技巧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文学、广告、新闻、演讲等领域。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比喻是一种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方法。
例如,“苹果”和“平安”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们相似之处在于都代表着幸福和平安。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情感或意图的方法。
例如,“我跑得比兔子还快”就是一个夸张的表达,它强调了跑得很快这个事实。
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相同或类似的元素来加强表达的方法。
例如,“我们一家人都很善良”、“我们一家人都很快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排比表达。
对偶是一种通过对称或相对的方式来加强表达的方法。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偶表达。
反复是一种通过多次重复来表达情感或意图的方法。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听君一面之词,暂不论其事实如何,至少可以感受到其语气的强烈和坚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反复表达。
除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外,现代汉语中还经常使用一些高级的修辞手法,如隐喻、象征、借代等。
隐喻是一种通过暗示或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例如,“月亮”和“浪漫”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暗示了月亮代表着浪漫和诗意。
象征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例如,“红玫瑰”和“爱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象征,使用红玫瑰象征着爱情。
借代是一种通过借用其他人或事物的名称来代表自己或其他人或事物的方法。
例如,“长城”和“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借代,用长城来代表中国。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1、课程描述1、掌握新的语法的修辞理论。
语法:例:副词+名词很中国,很绅士,很女人,非常春天修辞:例:教授曲解(修辞辞)2、提高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能力。
3、一门语言应用理论的理解。
例:小草(主)偷偷(壮)的从土里(壮)钻(定)出来了(补),嫩嫩的,绿绿的。
例:《济南的冬天》,结尾:这就是冬天(定)的济南(中心语)。
小鬼,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不能调换,突出老班长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繁星》巴金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六七月间的夜晚,在庭院中纳凉时,我最爱看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繁星。
看着那星天,我就会忘掉一切,仿佛就回到母亲的怀里(复句多意性)。
(但……也)递进论: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意义。
(在中心教学中的作用)1、提高语言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老山界》: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山下有人送饭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红军战士形象:言行不文明,贬义褒用。
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定)思想家(主)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2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修辞手段,精确表述,模糊表达。
语法手段:倒装句(突出时间的重要性),字下有线的——讳饰,都表示去世。
2、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济南的冬天》用的儿话音多少(12处左右,喜爱,柔美)?用了多少小为词头的问?小山,小雪,小水墨画…….10多处(是虚化的写法,并非真的小,而是给人于亲切,喜爱的感情)。
例: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高,响亮(通感)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写外祖母: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写头发的密、黑、厚、长语法手段:形容词+补语+壮语+形容词词汇手段:重叠,变词语二、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存在的不足1、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无纲可依。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第⼀节修辞概说⼀、修辞的含义:1.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2.修辞知识或修辞学;3.运⽤特殊⼿段加强语⾔表达效果的修辞活动。
⼆、语境分为语⾔语境和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更为密切。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1.主观语境因素(交际双⽅的⾝份、职业、思想、⼼情等);2.客观语境因素(语⾔运⽤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
三、修辞同语⾳、词汇、语法的关系。
(⼀)同语⾳的关系:语⾳在突出语义和增强⾳律美上⾯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式的内容;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因素,扩⼤了语⾔表达功⽤。
(⼆)同词汇的关系: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具体的修辞⽅式提供必要条件;修辞从筛选词语的⾓度研究词汇运⽤,使词汇在语⾔中发挥更为⼴泛⽽深刻的作⽤。
(三)同语法的关系:语法为修此现象和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为修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修辞具有扩⼤语法效能的功⽤。
四、修辞学和语⽤学的异同。
同:⼆者都研究语⾔的运⽤。
异:1.研究的⽬的不同:语⽤学注重解释性,⽬的在于分析语⾔运⽤的原则,建⽴意义解释理论,寻找语⾔运⽤规律。
修辞学注重规范性、变异性和实⽤性,注重研究修辞⼿段和技巧。
2.研究⽅法不同:语⽤学注重理论解释和推理分析;修辞学注重运⽤归纳的⽅法,如辞格的确⽴、语⾔变异的表现⽅式。
3.研究内容不同:语⽤学以⾔语⾏为、会话结构、预设、含义、指⽰语等为具体研究内容;修辞学以词语、句⼦、辞格、预提风格等为具体研究内容。
4.研究要求不同:语⽤学重在研究话语交际的全过程;修辞学使语⽤学⾥⾯的⼀个分⽀学科。
五、修辞的作⽤和学习修辞的⽬的。
1.提⾼说话、写作能⼒和阅读欣赏⽔平;2.提⾼语⾔修养和语⾔美的⽔平;3.更准确畅通地传递社会信息。
第⼆节词语锤炼⼀、词语锤炼的含义:对语⾔的词汇进⾏有⽬的的选⽤和调遣,从⽽使语句表达更加完美的语⾔活动。
⼆、词语锤炼的⽬的: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得准确,⽽且要求词语⽤得鲜活。
汉语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数不胜数。
不过常用的倒是不多,但也有20多种,
如: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 、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等等。
顶真,现在诗歌里见得多,日常写文章也少见了。
如 李白的《白云歌》: 楚 山 秦
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 楚 山里,云亦随君渡 湘水 。
湘水
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下面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全部用四字成语为例。
这也是汉字的精华。
明喻: (有比喻词: 如,若等)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呆若木鸡、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易如反掌、亲如手足、如虎添翼、如胶似漆、对答如流、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暗喻:
(没有比喻词) 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
借喻
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
夸张:
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一日千里、一毛不拔、一尘不染 反复: 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对偶:
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披星戴月、口诛笔伐、口蜜腹剑、山珍海味、山重水复。
第四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所谓修辞,就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说话或写作时,对所要使用的语言进行积极的修饰和调整。
第二节修辞方法(辞格)一.比喻在描写一个事物或说明一个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法叫做比喻。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根据比喻的方式不同,可以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一)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并且使用喻词。
(1)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2)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幸地脱了身,顺着高粱地,像兔子似的向陈家庄奔去。
(3)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4)中国也有喜剧,可有一些是生硬的喜剧,很像是用一只大粗手去搔你怕痒的地方,你没有办法,不得不笑,心里却感到很难受。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君子之交淡如水。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喻有时不使用喻词,本体和喻体两两相对出现。
有人把这种比喻叫“对喻”,或叫“引喻”。
例如: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二)暗喻暗喻又叫隐喻。
这种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喻词是判断词“是”或表示变化的动词“变成、成为”等,表面上看起来是表示判断或一般性的陈述的,而实际上是打比方,也就是比喻。
(1)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是舀不干的大海,是推不到的大山,是扑不灭的火焰。
(2)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三)借喻不说出本体,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也就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
他很可怜它,便拿起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
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它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伤。
现代汉语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Rhetoric),是指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以达到有效传达信息、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修辞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中广泛应用,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表达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演讲、广告等各个领域。
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和联想,来传达形象、鲜明且易于理解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中,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喻,使得描述更具有感染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以便更好地描述和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花儿低头微笑”中,将花儿赋予了低头微笑的动作,增强了描述的形象感。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表述,以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和兴趣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加表达的强度和效果。
例如,“他是个世界级的音乐天才”中,对他的音乐才华进行了夸张描述。
4.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使用并列的结构和句式,将一系列具有类似结构和意义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排列,以增强表达的连贯性和韵律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鲜明的表达效果。
例如,“我欣赏他的才华,我尊重他的人格,我羡慕他的成功”中,使用了并列的结构,增强了表达的连贯性和口语感。
5. 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带有否定意义的问句,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使语言更具有冲击力和探讨性,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例如,“这样的结果,你难道满意吗?”中,通过反问,强调了对方的不满意。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现代汉语修辞的形式和手法非常丰富多样。
修辞不仅可以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增加语言的审美价值和魅力。
修辞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现代汉语修辞作为一种强调感染力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汉语修辞
一、填空题(10分)
二、选择题(15分)
三、操作题(15分)(看例子)
层次分析法(单义、多义)9分
多重复句划分法3分
写辞格3分
四、修改病句(15分)(课本第九、十、十一章里面的例子)
五、简答(30分)
(这里分数是老师讲的,不够100)
填空题:
关于一些概念的填空有:
语法、修辞、词、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词根、词缀、主从复句
根据语言片段的大小和组合层次的不同,有四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词和语素的区别在于能否独立运用。
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语素有词根和词缀的区别。
如何给词分类?依据词的语法功能。
根据词的不同内部结构,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是:词序和虚词。
现代汉语共十三类词,分为三大类:实词、虚词和特类词。
实词包括哪些,虚词包括哪些……
疑问代词有时不表示疑问,有虚指和任指两种。
实词分为体词和谓词,体词包括哪些,谓词包括哪些……
根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来看,主语可分为三种施事主语、受事主语、中性主语。
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都是:修饰与限制。
疑问句按形式结构分类,可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
根据分句间意义上的联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主从复句。
联合复句的各个分句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
因果复句分为两类:说明性因果关系、推论性因果关系。
条件复句的分类……
对偶的分类……
熟语的分类……
仿词的分类……
双关的分类……
选择题
1、合成词中的复合式选择题选择分别属于什么式(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这里要多看些笔记、书本的例子
2、兼类词、同音同形词、词的活用的区别
3、区分不同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副词……)
4、区分不同词组(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
5、辨识:兼语词组、连动词组、双宾语的述宾词组、主谓词组作宾语的述宾词
连动词组“的”字词组
6、判断不同句型
7、复句的分类(第六章在“多重复句划分”也要用到)
8、熟语的区别(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
简答题
能愿动词和一般动词的区别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和”“跟”“与”“同”
形容词与动词的区别
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举例说明
结构助词与语气词的区别“的”和“了”
什么是句子,句子的特点、分类
“把”字句使用的受限条件
“被”字句使用的受限条件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顶针与回环的区别
排比与叠用的区别
整句和散句的使用效果
长句与短句的表达效果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还有以下个人不知道在哪道题里面出:
疑问代词的用法
夸张
比拟
双关的类型
不同辞格的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