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实验室环境条件和设施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室环境设施要求1.实验室位于医院的适宜位置或楼层,便于病人识别、前往,便于与相关医护人员协调工作。
2.夜间急诊处设发光指示。
3.实验室应设等候区域,配备一定的服务设施,尽量使病人感到舒适和安慰。
4.实验室设采样区域和采样窗口,应使病人感到舒适和安全。
5.实验室应设无障碍通道或特殊操作区域,便于为有特殊要求的人士服务。
6.实验室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
7.各实验室空间宽敞、照明充足;有后备能源系统,停电时可支持实验室工作20分钟以上;有完善的供排水系统,有蓄水装置,可供停水时使用1小时以上;有通风装置。
8.各实验室设置洗手池,为感应式水龙头,位置在靠近出口处;洗手池处同时设洗手消毒液。
9.实验室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黄沙箱等),做到定期检查,保证使用。
10.各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电脑,安装LIS系统,科内联网。
11.各实验室配备空调装置,温度控制在10-30℃,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
12.实验室保持清洁,仪器有防尘罩。
有要求的实验室噪音应不大于70分贝。
13.实验室有仪器、设备的区域应防电磁干扰,防辐射,防震动;仪器设备布局要合理、整齐,便于操作;仪器设备摆放在坚固防震的台面上,保持平稳状态,正常使用下不得随意挪动,如有搬动,应重新校验其准确度,以确保检测的有效性,精密仪器均应配备稳压电源,保证仪器分析的要求。
14.实验室内不同的实验区域应分开,并有明显标识;防止交叉污染。
15.实验台表面防水,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热,耐用于消毒的相关化学物质。
实验室地面为防滑地砖,易于清洁。
16.实验室中的家具牢固,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保持一定间隙,以易于清洁。
实验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表面易于清洁或覆盖易于清洗的非织物。
17.各实验室设臭氧消毒装置,每日定时自动启动;有要求的实验室同时设紫外消毒灯。
18.各实验室有专门放置废弃物的容器,各类废弃物容器有不同标识;废弃物每日暂时集中在清洁间,按医院规定运送和处理。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为保证良好的试验工作环境,做到文明试验,杜绝一切污染,制定本制度:(1)试验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好工作服及劳动用品,保持着装整齐、大方、清洁。
(2)室内做到清洁明亮,一切用品摆放整齐,仪器设备保持本色,无锈蚀,无尘埃。
(3)试验室实行卫生分工负责制,责任者必须做好分管区域的卫生,卫生区域挂牌注明责任者。
(4)试验后的废渣、废块、废件必须打扫干净放到指定地点,仪器设备恢复完好状态。
(5)每天下午下班前利用半小时进行打扫卫生,每双周由室负责人、技术员、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卫生检查。
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2)是指为保障试验室内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而制定的管理规范和措施。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试验室内部环境卫生管理:包括试验室的清洁、通风、消毒等工作。
试验室应定期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和干净。
通风设施应正常运行,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试验室设备和仪器应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试验室外部环境卫生管理:包括试验室周边环境的管理和维护。
试验室周边应保持清洁,避免杂物堆积和垃圾滞留。
外部绿化和排水系统要合理布局,保证周边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废弃物管理:涉及试验室内废弃物的收集、储存、分类和处理。
试验室应设立合理的废弃物储存区域,废弃物应按照不同的性质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员产生危害。
4. 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试验室应配备合适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安全柜、安全眼镜等,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演练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5. 员工培训和健康管理:试验室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并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试验室也要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以上只是对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几个方面的简要介绍,具体制度的内容和操作规程应根据不同试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
此外,试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应不断更新和改进,与时俱进,以保障试验室环境的质量和安全。
一、总则为了确保试验室环境整洁、有序、安全,提高试验质量,保障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试验室及其相关辅助设施。
三、环境要求1. 试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符合试验工作要求。
2. 试验室内不得堆放与试验无关的物品,禁止吸烟、饮食、乱扔垃圾。
3. 试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箱等。
4. 试验室内电器设备应按照规定安装,定期检查,确保安全。
5. 试验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符合试验工作要求。
四、人员管理1. 试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
2. 试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试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试验工作要求的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4. 试验室内禁止酒后上岗,禁止非试验人员进入试验室。
五、设备管理1. 试验室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试验室内设备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便于查找。
3. 仪器设备的零部件、配件要妥善保管,常用工具要排列整齐。
4. 试验室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负责维修。
六、卫生管理1. 试验室应建立卫生值日制度,每天有人打扫卫生。
2. 试验室内应定期进行彻底清扫,保持环境卫生。
3. 试验室内废弃物应按照规定分类存放,及时清理。
七、安全管理制度1. 试验室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试验人员的安全意识。
2. 试验室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确保其完好。
3. 试验室内禁止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
4. 试验室内禁止私自操作高压电器设备。
5. 试验室内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八、奖惩措施1. 对遵守本制度,表现突出的试验室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试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
九、附则1. 本制度由试验室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On January 11, 2021, 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一、目的:为了确保分析检测的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二、基本要求:实验室环境条件基本要求2.1.1 实验室的标准温度为20℃,一般检测间及试验间的温度应在20±5℃,天平室应为20±3℃,样品室温度≤32℃;2.1.2 实验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40-70%;实验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应利于检测工作的进行;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出现异常,例如温度和湿度超过规定范围且明显影响检定或检测结果时,应及时报告室主任,并逐级报告质保部领导及公司有关领导;当环境条件经常出现异常情况检测工作时,应据实书面报告公司有关领导,采取适当措施给予解决;在已有的条件下,试验室要采取积极措施保管维护好计量仪器设备;实验室环境条件的日常控制与管理实验室应保持整齐洁净,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清理,定期擦拭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使用完后应将器具及其附件摆放整齐,盖上仪器罩或防尘布;一切用电的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均应切断电源;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零食、喝水和存放食物等,非试验室人员未经同意不得进入室内;经同意进入的人员在人数上应严格控制,以免引起室内温度、湿度的波动变化;实验室由专人负责本室内温、湿度情况的记录;仓库由仓库挂管理员专人记录;标准溶液室由试剂配制人员记录;样品室由样品管理员记录;有空调室内不应随便开启门窗,指定专人负责操作空调设备;常规室、样品室由检测组长负责、仪器室有仪器操作员负责、标准溶液室由试剂配制人员负责、天平室由检测组长负责、仓库由仓库管理员负责;室内温、湿度情况记录由各计量、试验室保存,保存期三年;。
024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为了确保实验室环境和设施的良好管理,提高实验室运作效率,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实验室环境条件管理1.实验室布局及装修实验室的布局应符合实验流程,各功能区域之间应合理设置通道,确保实验操作顺畅便利。
实验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等应采用抗腐蚀、易清洁的材料,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实验室内应配备空调设备,确保恒温、恒湿环境。
温湿度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通风排气实验室内应设有良好的通风排气系统,确保实验室空气清新。
有毒气体实验应设专门排气系统,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4.光照条件实验室内应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根据实验需要配置照明设备,确保实验操作的正常进行。
5.噪音控制实验室内应合理设置设备和仪器,减少噪音污染,为实验人员提供安静的工作环境。
6.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妥善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卫生。
1.实验室设备采购管理实验室设备的采购应根据实验需求制定设备清单,经过多方比较选定合适的设备供应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服务。
2.实验室设备维护管理实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设备维修时应有专业人员进行,避免设备损坏或操作不当导致危险。
3.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使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实验人员使用仪器前应进行培训,掌握操作要领。
4.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和措施。
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5.实验室设施维护管理实验室设施如水电气等应定期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遇到设施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维修人员处理。
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及意义整洁优美的实验室卫生面貌,不仅可为师生提供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而且也对实验组成员的品格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个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如何,是实验组整体风貌的一面镜子,它与实验组的建设紧密相连。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保证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础。
走进实验室的一瞬间,干净整洁的环境必然让实验者心旷神怡。
搞好环境卫生,既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卫生知识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工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一个途径。
为了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持实验场所的清洁卫生,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实验教学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卫生管理制度1)学生进入实验场所,要自觉遵守各项卫生制度,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不乱扔瓜皮果壳和纸屑,不随地吐痰,不损坏门窗和公共财物,不在实验桌上乱写乱画,不把零食带进实验场所。
2)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3)实验室要划分区域,明确实验组成员的分工和责任,做好日常清扫工作,同时要每一个月组织全组人员进行一次大扫除工作。
4)实验装置卫生要做到。
桌椅整齐表面无灰尘,地面洁净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玻璃窗明亮不破损,天花板无蜘蛛网,墙面洁白无污迹。
5)不在实验装置墙面、门窗上乱贴乱挂各类通知、布告,室内各项规章制度张挂整齐,保持墙面整洁。
6)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及时清理,不污染环境。
7)有毒有害物品要按规定存放,污水不随便倾倒。
8)爱护卫生设施,保持整洁完好。
9)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及家具的布局要符合实验工艺流程,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摆放整齐,资料柜、工具柜内物品摆放整齐。
10)每学期试验负责人应不少于三次进行实验室卫生检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实验设备应及时进行抽查,各级检查情况作为实验室工作考核的依据。
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2)是指为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卫生,提高实验室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1. 实验室的日常清洁和消毒:- 定期进行实验室内的清洁,包括地面、试验台面、设备等的清洁。
实验室设施与环境控制规定一、设施:1、中央操作台(1)操作台上的药品、器具等要摆放整齐,腐蚀性药品应专门放置。
(2)操作台柜子里物品应摆放整齐,仪器、设备等要放于固定位置。
(3)操作台面要保持清洁,定时清理、擦洗,操作完后及时消毒(用乙醇),腐蚀性药品不要滴在操作台上,一旦滴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再用50g/L NaHCO3或氨水洗涤中和(或5%醋酸或5%硼酸溶液)。
2、无菌室(1)面积不宜过大,以适宜操作为准,一般可为9~12m2。
(2)无菌室内墙壁光滑,应尽量避免死角,以便于洗刷消毒。
(3)室内设备简单,禁止放置杂物。
(4)工作台、地面和墙壁可用过氧乙酸消毒。
(5)杀菌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用紫外线杀菌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杀菌灯开灯照射30分钟后关灯,间隔30分钟后方可进入室内工作。
(6)工作间内设有固定的工作台、紫外灯。
(7)工作间内门与缓冲间的门力求迂回,避免直接相通,减少无菌室内的空气对流。
以便保持工作间的无菌条件,窗户应有两层玻璃,以防外界的空气进入。
(8)无菌室的大小应按每个操作人员占用面积不少于3m2设置。
(9)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和75%的酒精。
(10)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灭菌。
(11)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12)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取内径90mm的无菌培养皿若干,无菌操作分别注入融化并冷却至约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放置凝固后,倒置于35℃-37℃的培养箱48h,证明无菌后,取平板5个,分别放置工作台左右中等处,开盖暴露30min后,倒置于35-37℃的培养箱培养48h,取出检查,无菌室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如超过限度,应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复查合乎要求为止。
并且每天要做盐水和对照平板,检查杂菌数。
实验室环境及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实验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实验室环境及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环境管理1、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实验区、准备区、仪器区、储物区等。
各区域应明确标识,避免混乱和交叉污染。
2、温度和湿度控制根据实验的要求,实验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温度应控制在 18-25℃之间,湿度应控制在 40%-60%之间。
实验室应配备温湿度计,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
3、通风换气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以排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异味。
通风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实验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开启通风设备。
4、照明和采光实验室应保证充足的照明和采光,照明设备应分布均匀,避免出现阴影和眩光。
采光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避免阳光直射实验仪器和样品。
5、清洁卫生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实验台面、地面、仪器设备等应无灰尘、污渍和杂物。
垃圾应及时清理,分类存放,并定期处理。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1、安全设施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通风橱等。
安全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化学品管理(1)化学品的采购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求,制定化学品采购计划。
采购化学品时,应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并索取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化学品的储存化学品应分类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专用的储存柜中,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储存柜应张贴明显的标识,标明化学品的名称、性质、危险类别等信息。
(3)化学品的使用使用化学品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化学品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标准实验室环境条件和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满足检定工作需要,并确保设施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实验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机制,保护实验室设施,以防人为破坏实验室环境,加强安全管理。
2.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使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定,动力电源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3.定期检查仪器设备,保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贵重仪器设备应设专人负责妥善管理。
4.实验室内非因工作需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注重防火防爆。
6.实验室门锁钥匙要落实专人管理,严防丢失、配制。
严禁挪用、损坏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7.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工作结束后,关闭所有用电设备、设施,注意关好门窗,方可离人。
8.凡因保管不当、违章操作、工作失职而造成环境、设施遭到破坏者,应追究主当事人责。
标准实验室环境条件和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满足检定工作需要,并确保设施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实验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机制,保护实验室设施,以防人为破坏实验室环境,加强安全管理。
2.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使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定,动力电源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3.定期检查仪器设备,保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贵重仪器设备应设专人负责妥善管理。
4.实验室内非因工作需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注重防火防爆。
6.实验室门锁钥匙要落实专人管理,严防丢失、配制。
严禁挪用、损坏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7.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工作结束后,关闭所有用电设备、设施,注意关好门窗,方可离人。
8.凡因保管不当、违章操作、工作失职而造成环境、设施遭到破坏者,应追究主当事人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