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674.37 KB
- 文档页数:1
矿床地质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与研究现状*王登红,王瑞江,李建康,赵芝,于扬,郑国栋,李晓妹,孙艳,李德先,赵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011年以来,“三稀资源”、“三稀金属”、“三稀矿产资源”等词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实际上,“三稀”所指的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对公众并不陌生,尤其邓小平同志“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名言,将中国的稀土与中东的石油相提并论,可见稀土在国家领导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1 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1)稀土不土稀土元素虽然带有“土”字,但其本身是典型的金属元素而不同于“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和“耐火粘土”等带土字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也不同于铝土矿、铁矾土等带土字的金属矿产或共、伴生金属含量较高的非金属矿产。
之所以带土字,并不是完全因为有的矿石呈土状,而主要是因为稀土(rare earth)元素的英文带土字。
对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矿石的确常呈土状,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本身的命名远远晚于稀土元素的命名。
因此,所谓的稀土不土,实质上包含多层意思,一方面稀土不是土,是金属;另一方面,稀土可以来自于“泥土”,也可以改善土壤的性能,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赣南的脐橙天下闻名,与其所生长的土地富含稀土密切有关(邵文军等,2007)。
云南曲靖有一种“羊毛土”,实际上是富含稀土的凝灰岩风化形成的产物(李光容,1986)。
(2)稀散不散稀散金属主要包括镓、锗、铟、镉、铊、铼、硒和碲8个元素,通常也称为分散元素。
对于这8个元素的误解可能最多,尤其是“分散不富集”的误解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极少正式评价过独立的矿床。
的确,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明显低于稀土、稀有金属和“大金属”,甚至要低几个数量级,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富集。
比如,我国境内独立的(独立的不一定是单矿种的,所谓的独立有时也指即使单独开采、回收该矿种也不至于亏本)锗矿除了云南临沧锗矿之外,还有很多含于煤矿中的锗矿也可以单独开采,但没有系统评价。
第一篇矿产资源资产评估第1章矿产资源评估基本概念第2章矿业权及其价值构成第3章矿业权评估第4章较低勘查程度矿业权评估方法第5章较高勘查程度及生产阶段矿业权评估方法第6章我国矿业权及其评估管理第7章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案例第一章矿产资源评估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第一节矿产资源概念与基本特征第二节矿产资源可利用程度的表征指标第三节矿床开发技术因素第四节矿产资源评估基本概念第一节矿产资源概念与基本特征掌握:矿产资源定义与分类矿产资源基本特征固体矿床工业性质一、矿产资源定义与分类(一)定义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
区分以下概念:矿物:是天然的无机物,有一定化学成分。
矿石、矿体与矿床:凡是地壳中的矿物集合体,在当前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矿物产品的,称为矿石。
矿石的聚集体叫矿体,而矿床是矿体的总称。
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称为围岩。
(二)分类按矿产资源的可利用成分及其用途,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能源三大类。
1、金属矿产资源:根据工业用途及金属元素的性质,可以分为:①黑色金属ferrous ore (或称铁合金金属)矿产,如铁、锰、铬、钛、钒等;②有色金属矿产Non-ferrous ore ,如铜、铅、锌、锡、汞、镍、钴、钨、钼等;③轻金属矿产light metallic ore ,如铝、镁等;④贵金属矿产precious metallic ore ,如金、银、铂族金属等;⑤放射性金属矿产radioactive ore ,如铀、钍等;⑥稀有sparse ore及分散元素矿产,如钽、铌、锂、锆、铯、铷、锶等。
2、非金属矿产资源⑴非金属矿产资源指的是除金属矿石、矿物燃料以外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种类的岩石、矿物或矿物集合体。
⑵非金属矿床种类繁多,如磷矿床、盐类矿床、石棉矿床、石墨矿床、金刚石矿床和宝玉石矿床等等,并且分布广泛。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及其地质特征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是南亚国家之一,位于亚洲次大陆的东南部,东邻缅甸,南接印度,西隔贝尔峡湾与印度洋相望。
该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石灰石、硅石、沙石等。
煤炭资源是孟加拉国的主要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哥伦布尔-帕拉古西矿区、瓦吉蒂布奇瓦林多区、库里格兰和松卡拉等地。
煤炭在孟加拉国的工业、交通和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哥伦布尔-帕拉古西煤田为最大煤田,其储量约为16亿吨。
天然气是孟加拉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储量丰富,位列世界第十位。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班加斯河三角洲、苏拉马-塔努甘吉、拉格尼等地,其中班加斯河三角洲是孟加拉国天然气产量最大的地区。
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被广泛用于发电、工业生产和家庭供暖等领域。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吉大港和苏纳姆甘杰两个油田,储备量相对较小。
然而,近年来,孟加拉国政府投资加大,积极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其石油产量预计将逐步提高。
石灰石是孟加拉国的另一主要矿产资源,其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吉大港、库里格兰等地。
石灰石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被广泛用于水泥制造、造纸、化肥等方面。
硅石和沙石是孟加拉国其他重要的矿产资源,其分布较广,且储量较为丰富。
硅石广泛用于玻璃、陶瓷、建筑等领域,沙石则主要用于建筑和公路建设。
总体来说,孟加拉国的矿产资源多种多样、分布广泛。
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以及政局不稳定等原因,孟加拉国的矿产资源开采水平仍然较低。
同时,其矿产资源存在欠缺系统管理和科学开采的问题,亟需加强管理和技术支持,实现可持续利用。
孟加拉国的矿产资源广泛分布,其中以煤炭、天然气、石油为主要矿产资源。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矿产资源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煤炭资源:孟加拉国煤炭储量200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29亿吨,以哥伦布尔-帕拉古西煤田最为重要,该田探明的煤炭储量约为16亿吨。
然而孟加拉国煤炭开采极度落后,目前只能满足国内能源需求的小部分。
钴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钴既亲铁又亲硫,多呈类质同象分散在其他矿物中,因此,绝大多数钴是铜、镍和铁等矿床中的伴生组分,只有极少部分形成单独的工业矿床。
钴矿床的分类无统一标准,共、伴生钴矿床的分类一般服从于主矿。
综合有关资料,共、伴生钴矿床可分为岩浆型、热液型、沉积型和风化型四大类。
1.岩浆硫化铜镍(钴)矿岩浆硫化铜镍(钴)矿(这里括号中的钴代表伴生矿,以下同)是副产钴的重要矿床,此类型钴矿储量约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0%。
该类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甘肃北部以及吉林南部等地。
这两个地区均属于华北古陆块的边缘。
岩体与古元古代地层(年龄值大于1719 Ma)呈侵入接触,而岩体单矿物Sm-Nb等时线年龄值为1508+31 Ma,因此成岩成矿时代为中-古元古代。
该类型矿床产于古陆边缘地带,沿超壳深断裂带分布。
成矿作用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关系密切。
含矿岩体规模不大,其成矿组分的含量远超过一般超基性岩的克拉克值。
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中,其面积一般可占岩体总面积的50%左右。
大多数矿体,特别是主矿体明显具有贯入标志和特征的海绵晶铁构造,因此,成矿作用主要不是就地熔离形成的,而是经过深部熔离后贯入的。
也就是说注入深部岩浆层中的岩浆,经过深部熔离作用使成矿物质在不同层次得到不同程度的富集,自上而下为硅酸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
然后,由于深断裂活动的诱发,导致岩浆房中各种岩浆与矿浆,在深部围压与内压驱动下,沿断裂带上侵并到达上盘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即现存空间中)成岩成矿。
成矿作用分为岩浆期、气化热液期和热液期。
岩浆期是主要成矿期,按成因类型将矿体分为就地熔离型、深部熔离-贯入型和晚期贯入型三种,且矿体大多赋存在岩体下部或中下部。
气化热液期所形成的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
热液期主要对先成岩浆期矿体进行改造、叠加,不单独形成矿体。
赋矿岩石主要为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斜长二辉橄榄岩、二辉岩和纯橄榄岩等。
大理石矿产资源地质特征(日期:2006-03-30)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矿床时空分布中国大理石矿分布广泛,在中国各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台与褶皱系区内均有发育。
含矿层位从太古宙延至中生界,以太古宙和古生界为主。
太古宇大别山群,元古宇粉子山群,震旦系、古生代的寒武、奥陶、泥盆、石炭、二叠系,以及中生代的三叠系,均赋存有规模巨大的大理石矿体。
(二)成矿规律大理石矿有三大成矿类型:沉积型、区域变质型和接触变质型。
在中国大理石总储量中沉积型储量约占30%,区域变质型占50%以上,接触变质型占10%以上。
沉积型大理石矿床,包括沉积成因的各类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
凡色泽或花纹美丽、质地细腻、块度好,抛光后光泽度高的均可作为装饰用大理石加以利用。
沉积型大理石矿床,一般层位较稳定,规模大,产出时代以震旦、石炭、二叠和三叠纪为主。
典型矿床如江苏宜兴白云洞大理石矿床,矿体系三叠纪中下统青龙灰岩,呈厚层状产出,控制长约500m,厚度10至百余米,大理石颜色浅红?乳白,商品名称“奶油”大理石。
在沉积型大理石矿床中,生物灰岩和特殊结构构造灰岩系列大理石矿床的石材常具有美丽而特殊的花纹,不仅可以制成装饰板材,而且还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
如安徽的“红皖螺”、“灰皖螺”大理石矿层是由青白口纪叠层石藻礁灰岩组成;湖北的“腾龙玉”是由二叠纪的海绵、水螅、苔藓虫、层孔虫、珊瑚化石组成的生物礁岩;四川的“百鹤玉”是一种二叠纪生物灰岩。
生物礁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除少量是震旦纪的,大多分布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海相碳酸盐岩系中。
由于它们需要特殊的形成环境,因此分布零星,较为珍贵。
特殊结构构造灰岩大理石矿床最典型的是由华北地台成片分布的奥陶纪竹叶状灰岩构成的紫豆瓣大理石矿床。
竹叶状灰岩是一种先沉淀的钙质沉积物经风浪破碎呈扁圆状泥砾再沉积,并为钙质胶结而成的灰岩。
这类矿床出现概率较小,且矿床规模也不很大。
区域变质型大理石矿床,呈大理岩或白云质大理岩产出,矿床规模大,矿体呈巨大层状和似层状产出,以均质细粒变晶结构为主,颜色、花纹、结构比较均一。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引言钼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钼矿资源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其成矿规律。
钼矿资源特征地理分布中国钼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钼矿的主要产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西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华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
矿石类型中国钼矿主要以钼矿石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石有辉钼矿、钼闪石和钼铜矿等。
其中,辉钼矿是最常见的钼矿石,钼的含量较高,在中国的钼矿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矿床类型中国钼矿矿床类型多样,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蚀变型、砂岩型和热液型等。
其中,矽卡岩型和斑岩型是中国钼矿的主要矿床类型。
矽卡岩型钼矿矿床分布广泛,形成于岩浆侵入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的钼元素;斑岩型钼矿矿床则是在斑岩侵入过程中形成,富含钼矿石。
钼矿成矿规律成矿控制因素钼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壳演化和流体作用等。
地质构造对于钼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活动会导致岩浆上升和成矿物质富集。
岩浆活动是形成钼矿的关键因素,岩浆中富集的钼元素在地壳演化过程中会富集形成钼矿石。
成矿过程钼矿的成矿过程通常经历岩浆活动、矿质输运和成矿作用三个阶段。
岩浆活动阶段是形成钼矿矿床的起始阶段,岩浆中所携带的钼元素通过热液活动实现富集和沉淀。
矿质输运阶段是指钼矿石通过流体的输运和迁移形成矿体。
成矿作用阶段是指热液流体在矿体形成后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的过程。
成矿规律中国钼矿成矿规律主要受到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
东北地区的钼矿多与中生代花岗岩、变质岩和拉旗山岩等有机岩体相关;西南地区的钼矿则多与侵入岩有关,例如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等。
此外,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钼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矿物赋存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中国钼矿资源广泛分布,矿床类型多样。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8年第3期/总364期64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非金属矿采选加工为主导,黑色、有色金属和石油采选加工为辅的矿业格局。
该市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以及与采矿业邻近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建筑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总量超过30%[1]。
滁州市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在原材料保障、辐射带动、经济总量增长、财税收入、就业安置和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收稿日期:2017-12-07;修回日期:2017-12-21▲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项目“滁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土资发[2014]35号)▲ 作者简介:邱志勇(1960—),男,安徽省蚌埠市人,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及矿政管理研究等。
摘 要:滁州市拥有丰富的石英岩、凹凸棒石黏土、岩盐、石膏、云母、石灰岩、玄武岩等非金属矿产以及部分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储量丰、潜力大、地域性明显、部分共伴生矿经济价值较高等特点。
滁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势矿种未发挥优势作用、矿山关停整合推进难度大、小矿山抵御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能力低等。
开发利用对策: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根据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鼓励发展的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同时,加强矿山开采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科学布局;滁州中图分类号:F407.1;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95(2018)03-0064-06DOI:10.19676/ki.1672-6995.000031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行政区划辖四县二市二区,面积13328k m 2,占全省面积的9.5%。
该市地跨江淮波状平原和沿江丘陵平原,地处江淮分水岭两侧,分别属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50~1050m m,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
云南勐腊县地区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云南勐腊县是中国著名的铜矿区之一,该地区铜矿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矿产资源的开发者和投资者前来探索。
勐腊县地区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成因一直是地质学家和矿产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勐腊县地区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浅析,以期对该地区铜矿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地质背景勐腊县地处滇西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体呈南北倾斜的趋势。
该地区属于滇西北造山运动的结果,地层多为古生代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岩性主要有页岩、砂岩、石灰岩等。
地质构造以隆起为主,伴随着大规模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二、铜矿成矿地质特征1. 矿床类型勐腊县地区铜矿主要呈现为矽卡岩型和矽卡岩-碳酸盐岩型铜矿床。
矽卡岩型铜矿床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中部和西北部,矽卡岩-碳酸盐岩型铜矿床则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南部。
这种类型的铜矿床在勐腊县地区较为常见,资源丰富。
2. 矿床构造特征该地区铜矿床的构造特征以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近南北向的断裂带,褶皱构造则表现为东北西南向的规模较大的褶皱。
矿区的构造复杂,形成了多个断裂带,这为铜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矿床岩石特征铜矿床的岩石主要为含铜矿物的矽卡岩和碳酸盐岩,其中矽卡岩中常含有辉石、石英、长石等矿物,碳酸盐岩中则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这些岩石中都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物资源。
三、铜矿成因浅析1. 地质作用勐腊县地区的铜矿成因主要受到了构造作用和热液作用的影响。
构造作用通过断裂和褶皱构造的形成,使得地下岩石发生了变形和破碎,为热液的迁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而热液作用则是铜矿成矿的主要过程。
热液在地下通过对岩石的浸染和溶解作用,将其中的铜矿物质溶解,并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成矿石。
2. 地质条件勐腊县地区地质条件对铜矿成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地层较为完整,矿产资源丰富,这些地质条件为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能量。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作者:————————————————————————————————日期:我国各类矿产特点1.能源矿产(1)煤截至1999 年底,我国煤炭可采储量1292 亿吨。
可采储量位于原苏联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可满足国内50 年以上的需求。
但人均占有量低,只有100.5 吨/人,为世界人均储量187.12 吨/人的53.91 %。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格局是,北多南少,中西部多东部少。
我国北方拥有储量/资源量6567.54 亿吨,占全国的90.7 %,且集中分布在晋陕蒙三省(区),共有储量/资源量4706.39 亿吨,占全国的65.0 %;南方673.61 亿吨,只占全国的9.3 %,且集中分布在贵州和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东部10 省(市)(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储量/资源量仅567.83 亿吨,占全国的7.8 %。
我国已利用的著名煤田和产煤地区主要有:山西的大同(动力煤、炼焦煤)、宁武(炼焦煤)、西山(炼焦煤)、霍西(炼焦煤)、沁水(炼焦煤、无烟煤)、阳泉(无烟煤);内蒙古的准格尔(主要为长焰煤)、东胜(不粘结煤)、霍林河(褐煤)、伊敏(褐煤)、扎赉诺尔(褐煤);河北的开滦(炼焦煤)、峰峰(炼焦煤为主);辽宁的抚顺(动力煤、炼焦煤)、阜新(炼焦用煤、长焰煤);黑龙江的鸡西(炼焦用煤、弱粘结煤)、双鸭山(炼焦煤、长焰煤)、鹤岗(炼焦用煤、弱粘结煤);陕西的渭北(炼焦用煤、贫煤)、府谷—神木(长焰煤、弱粘结煤为主);宁夏的贺兰山(炼焦用煤为主);河南的焦作(无烟煤)、平顶山(炼焦用煤);山东的枣庄(炼焦用煤)、济宁(炼焦用煤、无烟煤);安徽淮南(炼焦用煤);新疆的天山北麓(炼焦用煤);贵州的六盘水(炼焦用煤为主);云南的昭通(褐煤);四川的川南(无烟煤、贫煤)等。
我国煤炭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煤炭资源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中国磷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1. 沉积磷块岩的主要成矿规律震旦纪—寒武纪是中国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
震旦纪陡山沱组与灯影组沉积磷块岩分布在扬子地区的贵州、湖北、湖南,即扬子成磷区的湘黔成矿带、陕鄂成矿带、浙桂成矿带。
时限为800±50~615±20 Ma。
扬子地台区的陡山沱组为中国最大磷酸盐沉积层,其上灯影组磷酸盐化岩层虽在很多地区有所发现,但构成有经济价值的磷酸盐矿床,则主要见于湖北南漳邓家崖。
中国寒武纪地层发育完整,早寒武世每次海进地层底部都沉积了磷酸盐层,其中梅树村组赋存的大规模磷块岩矿床是继陡山沱组磷块岩沉积之后中国第二大型磷酸盐沉积层。
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磷块岩矿床主要集中于上扬子成磷带的云南、四川与陕西,地理上构成近南北向的带状分布。
2.变质磷矿床成矿规律丰宁式磷矿床为太古宙矿床,主要分布在中朝地块的太古宙陆核区,即华北陆核、辽宁吉林南部—朝鲜北部陆核、山东陆核等。
其中中朝地块北部内蒙古地轴中段与东段构成两个成矿带,山东半岛为一成矿带。
鸡西式磷矿床为元古宙早期矿床,主要分布于微型古陆及古板块边缘地槽型建造中。
海州式磷矿床为古元古代晚期矿床,主要分布于中朝地块东缘含碳、锰岩系及与镁质碳酸岩型建造中,在吉南—辽东、苏北、皖东北构成3个重要工业意义的成矿带。
白家山式磷矿床主要分布于中朝地块内部滹沱—中条古海槽区,在鄂尔多斯与华北陆核之间构成一个成矿区。
布龙土式磷矿床主要分布于中朝地块北缘(五泰信息咨询)(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 )。
3.内生磷灰石矿床主要成矿规律内生磷灰石矿床主要与幔源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含矿母岩一般为幔源岩浆岩岩体。
如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体、含钒、钛、铁基性杂岩体等。
此类岩浆岩体一般磷较高。
由于地幔物质的选择性熔融,使磷质在幔源岩浆中富集,尔后地辟上升侵入地壳,这是形成磷灰石矿床的基本条件之一。
含磷的幔源岩浆在地台或地盾地区上升到稳定的地壳内,有可能充分地进行岩浆分异作用而形成大型的岩浆杂岩体,这是工业磷灰石矿床产出的重要因素。
大理石矿产资源地质特征(日期:2006-03-30)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矿床时空分布中国大理石矿分布广泛,在中国各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台与褶皱系区内均有发育。
含矿层位从太古宙延至中生界,以太古宙和古生界为主。
太古宇大别山群,元古宇粉子山群,震旦系、古生代的寒武、奥陶、泥盆、石炭、二叠系,以及中生代的三叠系,均赋存有规模巨大的大理石矿体。
(二)成矿规律大理石矿有三大成矿类型:沉积型、区域变质型和接触变质型。
在中国大理石总储量中沉积型储量约占30%,区域变质型占50%以上,接触变质型占10%以上。
沉积型大理石矿床,包括沉积成因的各类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
凡色泽或花纹美丽、质地细腻、块度好,抛光后光泽度高的均可作为装饰用大理石加以利用。
沉积型大理石矿床,一般层位较稳定,规模大,产出时代以震旦、石炭、二叠和三叠纪为主。
典型矿床如江苏宜兴白云洞大理石矿床,矿体系三叠纪中下统青龙灰岩,呈厚层状产出,控制长约500m,厚度10至百余米,大理石颜色浅红?乳白,商品名称“奶油”大理石。
在沉积型大理石矿床中,生物灰岩和特殊结构构造灰岩系列大理石矿床的石材常具有美丽而特殊的花纹,不仅可以制成装饰板材,而且还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
如安徽的“红皖螺”、“灰皖螺”大理石矿层是由青白口纪叠层石藻礁灰岩组成;湖北的“腾龙玉”是由二叠纪的海绵、水螅、苔藓虫、层孔虫、珊瑚化石组成的生物礁岩;四川的“百鹤玉”是一种二叠纪生物灰岩。
生物礁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除少量是震旦纪的,大多分布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海相碳酸盐岩系中。
由于它们需要特殊的形成环境,因此分布零星,较为珍贵。
特殊结构构造灰岩大理石矿床最典型的是由华北地台成片分布的奥陶纪竹叶状灰岩构成的紫豆瓣大理石矿床。
竹叶状灰岩是一种先沉淀的钙质沉积物经风浪破碎呈扁圆状泥砾再沉积,并为钙质胶结而成的灰岩。
这类矿床出现概率较小,且矿床规模也不很大。
区域变质型大理石矿床,呈大理岩或白云质大理岩产出,矿床规模大,矿体呈巨大层状和似层状产出,以均质细粒变晶结构为主,颜色、花纹、结构比较均一。
磷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机制磷矿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医药等多个领域。
磷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机制对于磷矿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磷矿的地质分布、矿体特征、矿床类型以及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磷矿的地质分布磷矿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其中,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是全球磷矿资源的主要产地,占据了全球磷矿储量的绝大部分。
在北美洲,美国佛罗里达州磷矿资源储量居全球首位。
这里的磷矿主要存在于低地沉积盆地和河口盆地中,其特点是磷酸盐矿物晶体多为细粒、杂质较少,储量较丰富。
此外,美国乔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磷矿资源也很丰富。
在非洲,摩洛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磷矿资源国家,其磷矿储量占到了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摩洛哥磷矿主要分布于萨赫勒地区,大部分是磷酸盐沉积矿床。
在亚洲,中国是磷矿资源的重要产地。
中国的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辽宁等地。
其中,云南和贵州是中国两大磷矿生产基地,其磷矿主要是磷酸盐和氟磷灰石矿床。
二、磷矿的矿体特征磷矿的矿体通常呈层状或节理状分布,矿体规模较大,品位相对较低。
矿石中的主要矿物种类包括磷灰石、氟磷灰石、磷灰石冰磷等。
磷灰石是磷矿中最常见的磷酸盐矿物,化学组成为Ca5(PO4)3F,属于磷灰石群。
磷灰石具有白色或黄色的颜色,硬度为5,比重为3.2-3.3。
磷灰石晶体通常呈柱状或短柱状,矿石中一般以颗粒状或块状存在。
氟磷灰石是磷酸盐矿物中含氟的一种,化学组成为Ca5(PO4)3F。
氟磷灰石具有黄色或绿色的颜色,硬度为5,比重为3.2-3.3。
矿石中的氟磷灰石通常以晶体、块状或颗粒状形式出现。
磷灰石冰磷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化学组成为Ca8(HPO4)2(PO4)4•5H2O。
磷灰石冰磷呈淡黄色或白色,硬度为3-4,比重为2.2-2.3。
矿石中的磷灰石冰磷多以粒状、块状或板状存在。
深水页岩黄铁矿特征、形成意义标题:深水页岩黄铁矿的特征与形成意义解析深水页岩黄铁矿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形成过程赋予了它在能源、环境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深水页岩黄铁矿的特征及其形成意义。
一、深水页岩黄铁矿的特征1.地质分布:深水页岩黄铁矿主要分布在深水沉积环境中,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共生。
这类矿床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分布,如美国墨西哥湾、我国南海等地。
2.矿石特征:深水页岩黄铁矿矿石呈黑色或深灰色,具有页理构造,矿石中黄铁矿呈细粒状、草莓状或结核状分布。
矿石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与黄铁矿的生成密切相关。
3.化学成分:深水页岩黄铁矿的化学成分主要为FeS2,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碳、氮、磷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矿床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结构特征:深水页岩黄铁矿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a.微观结构:黄铁矿晶体呈细小颗粒状,与页岩矿物颗粒相互嵌布。
b.纳米结构:黄铁矿晶体尺寸较小,纳米级晶体在矿石中占比较高。
c.晶体缺陷:黄铁矿晶体中存在较多的晶格缺陷,如位错、空位等,这些缺陷对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二、深水页岩黄铁矿的形成意义1.能源资源:深水页岩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其含有的有机质可通过热解、压裂等手段转化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保护:深水页岩黄铁矿中的黄铁矿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此外,黄铁矿的氧化过程可产生硫酸,有助于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
3.科学研究:深水页岩黄铁矿的形成过程涉及到地质、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地球深水环境的演化历程,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4.生物标志:深水页岩黄铁矿中的有机质含有丰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可以用于古环境、古气候、生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依据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合计7148处,其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括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4264.78t,其中:岩金2515.8t,占59%;砂金557.42t,占13.1%;伴〔共〕生金1191.56t,占27.9%。
建国以离开〝八五〞时期,全国共探明储量5340.98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t3-18-5.jpg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结构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依据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量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讨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天文散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散布上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域金矿散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西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散布格式,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散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3.18.1 中国金矿散布图m3-18-1.jpg表3.18.7中国金矿散布图附表t3-18-7-A.jpg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单一,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结构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秦巴山区重要矿产储量
(5)据表1概括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特征。
有专家建议将该地区打造成“有色金属之都”,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8分)
(5)(8分)
参考答案:
资源特征:该地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能源矿产、黑色金属储量大;可供利用比例高,矿产的开发潜力大。
(有色金属种类丰富;能源矿产储量大;黑色金属可供利用比例高)【答出2点得4分】
同意: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同意:矿产开发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污染等);还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毁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