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情人 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母子关系分析论文摘要:《儿子与情人》被誉为20世纪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长篇小说之一。
劳伦斯在这本书中,描述了莫奈尔太太跟她的两个儿子,威廉和保罗之间的畸形关系。
由于莫奈尔太太有恋子情结,她像爱情人一样爱着她的儿子们;由于威廉和保罗有恋母情结,他们尤其是保罗都将莫奈尔太太视为自己的情人。
这种畸形关系导致了整个家庭的悲剧,破坏了莫奈尔太太、威廉、保罗和莫奈尔先生的幸福。
畸形的母子关系是这本书的重点之一,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成因是很有价值的。
论文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畸形关系;恋母情结;恋子情结劳伦斯,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主要成就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
生于一个煤矿工人家庭。
年轻时当过教师。
劳伦斯创作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影响。
劳伦斯的作品过多地描写了色情,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和批评。
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因此,从他生前直到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坛所重视。
《儿子与情人》是他的力作,也为劳伦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这是一部几乎作者本人自传体的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保罗即为劳伦斯自我的影子。
这部作品以十九世纪中叶英格兰中部诺丁汉郡劳伦斯家乡一带煤、铁矿区与水乡阡陌纵横交叉的地带为背景,描述了一幅煤矿工人家庭的生活图景,真实而生动地传达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气息。
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带有很大的自传性,真实地记叙了劳伦斯早年的生活经历。
劳伦斯生于1885年。
父亲是矿工,缺少教育;母亲出身上流社会,有良好的修养。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他们经常吵吵闹闹。
但这种差异使劳伦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从母亲那里至高无上的关怀。
也许是母亲过分溺爱,劳伦斯有严重的恋母情结。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们相互爱着,几乎像丈夫跟妻子那样的爱,同时又是母亲与儿子的爱。
我们俩就像一个人,彼此那样敏感,我们之间不要语言。
文献综述内容与格式要求
文献综述分四部分: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
一、前言:主要是说明目的和意义,介绍有关的概要、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
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就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二、主体:是综述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其写法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根据不同问题进行综述,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综述。
不管那种形式都要将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分析比较评述,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的观点,阐明所提出问题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字数一般在2500左右。
三、总结: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
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字数一般在100~200左右。
四、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晰、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格式与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一致。
《儿子与情人》:人性与家庭伦理的纠缠1. 引言1.1 概述在人类社会中,人性与家庭伦理是两个复杂且不可分割的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儿子与情人之间产生的纠缠,以及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到的人性和家庭伦理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索人性复杂性与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研究儿子与情人之间纠缠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包括父母的情感困扰、孩子的双重认同困境以及伴侣选择的艰难抉择。
第四部分将聚焦于社会对于儿子与情人关系看法上,并深入探讨道德观念、社会规范以及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冲突等方面。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之间的纠缠,深入探讨人性与家庭伦理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中多元化、变动性和争议性质的家庭伦理问题,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注意:以上内容为普通文本,不包含任何链接2. 人性与家庭伦理2.1 人性的复杂性人性是一种极其复杂多样的现象,涵盖了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使得人际关系和家庭伦理变得更为复杂。
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带有各自的个性、需求和欲望,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矛盾、冲突和挑战。
2.2 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家庭是一个基本单元,对于个体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下,个体可以获得爱与安全感,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然而,在家庭中存在着许多伦理问题,例如权力关系、责任分配以及亲密关系等方面。
在家庭伦理中,父母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父母,他们既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期望,又需要履行教育和引导责任。
同时,在该角色中也暴露出了情感困扰、责任压力以及与自身愿望的平衡问题。
《儿子与情人》论文:《儿子与情人》中的男性气质【中文摘要】D. 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的杰出文学家,《儿子与情人》是他的第三部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以一个名叫河川区的矿区为背景,描写了矿工莫瑞尔一家的生活以及他的几个子女的成长经历。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儿子与情人》进行了解读,但大多专注于心理分析或者文本解读,而针对莫瑞尔父子三人男性气质的研究的论文却不多见。
就国内外《儿子与情人》的研究现状而言,评论家主要以心理分析和文本分析为理论依据,围绕文本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保罗和他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进行分析。
事实上,保罗的父亲莫瑞尔和兄长威廉在小说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理应得到关注。
莫瑞尔及其子威廉和保罗的生活经历是三部不同的有关男性气质的历史。
莫瑞尔的经历是一部充满挫折及心酸的历史;威廉的经历是一部激情与不安并存的历史;保罗的经历则是一部有惊无险的历史。
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儿子与情人》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本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论文的第一、二、三、四章)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分别论述了男性气质的理论,莫瑞尔,威廉及保罗的男性气质维护和建构历史。
第一章是男性气质研究的简要历史,介绍了这一概念的产生发展史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体现。
本章还介绍了澳大利亚社会学家康奈尔对不同类型男性气质的界定,说明了莫瑞尔、威廉和保罗分别代表了康奈尔划分的共谋性、支配性边缘性的男性气质。
第二章是关于莫瑞尔受伤的男性气质。
首先论述了莫瑞尔太太如何尽力将丈夫的男性气质消解,及莫瑞尔如何尽最大努力来维护其共谋性男性气质。
其次论述了莫瑞尔家的子女们,在其母亲的教唆下,如何伙同他们的母亲将父亲的男性气质消解掉,及莫瑞尔怎样维护自己作为男性的尊严的。
第三章分析了威廉建构支配性男性气质的过程。
威廉从小就有建立支配性男性气质的雄心,其雄心得到了母亲充分的挖掘与培养。
On the Image of Mother and Its Influences on Sons in S ons and Lovers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形象及其对儿子的影响Literature Review2010级11班熊亮亮Abstract: Sons and Lovers is the famous British writer Laurence’s autobiographical novel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the masterpiece of Laurence.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book, it has given rise to much controversy in British society and literature. The novel gives unique perspective to reveal us the distortions between mother and son, deformity of love. This thesis paper chooses these two characters Mrs. Morel and Paul in S ons and Lovers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abnormal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ren, here we will analyze the “Oedipus complex”, “Narcissism” and the influences the mother brings to the sons. By reading a lot of scholars’ comments, I have presented the title of my paper from their points of view: On the Image of Mother and Its Influences on Sons in Sons and Lovers.摘要:《儿子与情人》是二十世纪初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被公认为劳伦斯的成名作。
文献综述英语《儿子与情人》并非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D.H.劳伦斯的成名佳作,甚至被一些学者视为是他一生唯一一部重要的小说。
一些评论家认为《儿子与情人》生动完整的体现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但是在当时劳伦斯承认对弗洛伊德的作品并不了解,而且在他的《精神分析与潜意识》中提出来与弗洛伊德背道而驰的看法。
事实上,劳伦斯想要表达的是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抑制并且探索一种两性和谐的男女关系。
所以说运用俄狄浦斯情结来分析这部小说是站不住脚的。
在本文中《儿子与情人》是否诠释了俄狄浦斯情结是贯穿始终的焦点。
要想弄清楚《儿子与情人》是否诠释了俄狄浦斯情结我们首先应该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有个基本的了解。
根据维基百科(2009)的解释:“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也译作“俄狄浦斯情结”或“伊底帕斯情结”),是指儿子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结。
它是弗洛伊德主张的一种观点。
这一名称来自希腊神话王子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
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父娶了母亲。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
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
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
乱伦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我们早就注定第一个性冲动的对象是母亲,而第一个仇恨暴力的对象却是父亲。
”这一概念经常被用来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用于探讨人物行为的动机。
而劳伦斯的成名作《儿子与情人》则常被用作分析的典型例子。
1916年,阿·布·库特纳(Alfred Booth Kuttner) 在《精神分析学评论》(The Psychoanalytic Review)中发表文章《<儿子与情人>:弗洛伊德派的鉴赏》。
论《儿子与情人》中男主人公保罗的悲剧文献综述专业: 班级:姓名: 指导老师:摘要:本文客观、公正地综合整理了国内外关于英国二十世纪作家戴·赫·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关于保罗的悲剧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小说中造成保罗悲剧的各种因素进行整理,试图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方面归纳当前国内外关于《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悲剧产生的原因研究的价值和不足之处,并指出继续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保尔;悲剧;研究《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自1913年问世以来,就以其坦率、大胆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分析吸引着千万读者,大受读者喜爱。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半自传体小说,正是劳伦斯的亲身经历使劳伦斯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真实感。
《儿子与情人》通过对保罗的悲剧的描写,批判了工业文明对人的精神的压迫,对人性和家庭关系的扭曲。
保罗的悲剧是《儿子与情人》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保罗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无数英国青年的缩影,是时代的悲剧。
而保尔的悲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而这也是国内外作家对《儿子与情人》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理解整部小说有极大的意义。
笔者主要通过阅读《儿子与情人》中英文版和译本,以及在网络(主要是中国知网),书籍,报刊上查找了将近80篇相关研究评论,根据自己对这一论文的想法对这些文章加以筛选,选出了12篇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进行研读。
一、国外研究现状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是西方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
西方文学界对《儿子与情人》的态度褒贬不一,有些批评家甚至公开批评劳伦斯及其作品。
英国女作家艾略特曾说过:“《儿子与情人》的出版标志着一种人类堕落的逐步深化过程。
”T·S·艾略特遗责他在感情上是个异教徒, “呆头呆脑的歌唱赞美诗的虔信主义”或腐败的新教徒教义的产物。
但是,也有很多西方学者很欣赏劳伦斯的作品,特别是《儿子与情人》。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的成名作。
历来人们对它的主题众说纷纭,不同于国外学者多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来研究作品。
本文主要从人物关系,尤其是家庭伦理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异化。
分别从人与他人、自我、社会几个方面来深入的探讨异化的表现以及异化的深层次原因。
所谓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压抑束缚了人的自然个性将现代文明的罪恶和丑陋暴露了出来,这也表现这作者自己的道德观,呼吁着自然人性的回归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建立道德的评价尺度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母子关系;异化;伦理Abstract:《Sons and lovers》is Lawrence's early works. Traditionally people opinions vary of its theme, is different from foreign scholars to come from Freud's psychoanalysis research work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material civilization of human alienation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ethics relationship. From people with others and self, social aspect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deep-seated reason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ienation and alienation. So-called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repressive shackles of man's natural character expose the evils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ugly, this is the author's own morality, calling for the natural humanity's return to our today's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establish the moral evaluation scale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son ,alienation, ethical绪论:整个西方自从二战以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经济结构巨变。
《儿子与情人》简介《儿子与情人》是一部由知名作家李华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中发生的复杂情感纠葛。
本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叙述展现了人际关系、人性的多种表现。
下面将为你带来对这部小说的简要介绍。
本小说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都市生活中。
故事围绕着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展开,他们有一个成年的儿子。
老夫妻的婚姻生活变得平淡而缺乏激情,而儿子却意外地爱上了同性恋。
这个情感冲突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发展。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十分细腻,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
无论是父母的踌躇和犹豫,还是儿子内心的挣扎和追求自我,都以真实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立体、更有血有肉。
小说着重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父母代表了传统观念和家庭矛盾,他们无法理解儿子发展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儿子则代表了现代社会人的追求和对个人自由的渴望。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
另外,本作着重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儿子与他的同性伴侣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夫妻之间的误解与争吵,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读者可以从故事中体会到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种种变化与化学反应。
此外,小说中也有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给读者带来了对人生思考的启示。
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和主题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小说《儿子与情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完美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多变性。
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文学风格,更能从中思考和感悟人生的意义。
这部小说融合了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引人深思,值得一读。
前言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是一部极富自传色彩的著作,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保罗的个人成长经历,但它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文艺主题倍受文学评论者的关注。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的女性形象:莫瑞尔太太,米丽安,克莱拉等。
当时英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自然经济濒于解体,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压榨也愈发加剧,人的自然性被现代工业文明逐渐的异化,现代人越来越沦为机械的附庸,煤矿工人沃尔特.莫瑞尔就是其中一员。
男权社会中的男性中心意识也深深影响着人们,同时,女权主义运动刚刚兴起,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莫瑞尔太太,米丽安,克莱拉,就生活在这一环境下,她们都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但最终都没能逃脱她们的悲剧性命运。
一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中看女性悲剧命运女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与男性一样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女性处于受压迫的地位,是男性的附属品,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观念,社会制度束缚着女性,这促使女性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斗争,以企图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女性意识觉醒。
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出身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与莫瑞尔是在一次圣诞舞会上认识的,出身底层的莫瑞尔身上不加雕饰的自然美吸引了她,在婚后六个月的幸福生活后,紧接而来的是生活的压力,由于俩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他们根本没有精神的交流,于是,精神上的抑郁,生活上的压迫,让莫瑞尔太太少女时期的梦彻底破灭了。
两人阶级的不同,也导致了他们价值观的不同,冲突是无可避免的。
莫瑞尔太太性格孤傲,倔强,是一个有抱负的新时代女性,但是维多利亚时期遗留下来的男权意识仍然影响着人们,乃至控制了整个社会,“在观念领域里,性格的社会差异表现为社会已经建构起并不断再生产着一系列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的两性关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形成了一整套表达性别差异的象征和符号。
文献综述内容与格式要求
文献综述分四部分: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
一、前言:主要是说明目的和意义,介绍有关的概要、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
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就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二、主体:是综述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其写法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根据不同问题进行综述,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综述。
不管那种形式都要将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分析比较评述,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的观点,阐明所提出问题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字数一般在2500左右。
三、总结: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
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字数一般在100~200左右。
四、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晰、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格式与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