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23《绿色蝈蝈》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共十卷,二百万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旁证材料。
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称号,人们称他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在欧宏桔定居的9年中,法布尔开始殷勤写作,完成了61本科普书籍,有许多相当畅销,甚至被指定为教科书或辅助教材。
而版税的收入使得法布尔的经济状况逐渐获得改善,并能逐步偿还当初的借款。
这些科普书籍的成功使《昆虫记》一书的写作构想逐渐在法布尔脑中浮现,他开始整理集结过去卅多年来观察所累积的资料,并着手撰写。
但是也在这段期间里,法布尔遭遇丧子之痛,因此在《昆虫记》第一册末留下怀念爱子的文句。
1、感受诗歌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及作者情况:篝.(gōu)火喑.(yīn)哑.(yǎ)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 大颚.(è)嗉.囊(sù)喙.(huì)窸.(xī)窣.(sū)吮.(shǔn)吸喧嚣.(xiāo)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取信息。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重点)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重点)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难点)一、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
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要求:(1)去粗取精;(2)扫描跳跃阅读;(3)思维集中;(4)眼脑直映。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1、本文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绿色蝈蝈?2、在文章中找出对绿色蝈蝈外表描写的句子。
3、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蝈蝈的哪个方面的习性?四、品味探究。
1、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作者是如何引入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作者是如何通过比较来写蝈蝈的?有什么作用?五、小游戏: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和小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并展示给同学们看看,看看谁能猜到你写的是谁或哪种动物。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静谧()大颚()吮取()低劣()篡夺()喑哑()()窸窣()()gōu ()火 shu()猎贪ln()哀ho()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3)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姐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经。
()4)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23、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课前诵读:《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4)喧嚣.()(5)yīn哑()(6)静谧.()(7)cuàn夺()(8)螽.斯()(9)吮.吸()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作用:(2)句子:作用:课堂探究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当堂检测(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23《绿色蝈蝈》预习案编制:马为未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去观察说明3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预习导学1.科学小品,又称知识小品。
它是一种科学普及性的短小精悍的短文,融科学知识于文章中,使读者长知识,广见闻。
本文就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
2.《绿色蝈蝈》的作者是()国()学家()。
选自(《》),他用毕生的精力写了一部《》,而且为了写这部著作,在(荒石园)度过了最后的(35)年。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窸窣()静谧()篡()夺吮()取蝉喙()gōu( )火 shòu()猎低 liè()jié()掠贪lán()和mù()喧嚣()气氛()满载()而归狩()猎更胜一筹()扰()乱篝()火莴()苣()4、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课文从那几方面写了绿色蝈蝈?主要写了哪个方面?123《绿色蝈蝈》导学案编制:马为未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去观察说明3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当堂检测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将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填在横线上。
1、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2、我投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6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外形,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蝉)谜二: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
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
(蝈蝈)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法)法布尔3、观察蝈蝈图片。
4、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
法布尔(1823—19壹五)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法布尔是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绿色蝈蝈》导学案设计:王优良学习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并说出其作用2、学习法布尔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学习重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显性特征【自学引导】一、走近作者1、阅读作者资料法布尔,法国散文家、昆虫学家。
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年轻时在农村打短工,抽暇自学,曾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多年。
他经常细心观察昆虫的生活,将观察所得详细的记录下来,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陆续写成10大卷《昆虫记》(1879-1907)。
这部用简洁、朴素、生动的文笔写成的观察昆虫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散文的集结。
它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著作而流传于后世,主要在于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动物。
《昆虫记》头几卷问世后,法布尔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河热爱的科学文艺作家。
后被提升为中学教师。
晚年退隐乡村,仔细观察自然界,继续描写昆虫生态。
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在已经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二、自学检测1、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篝.火()狩.猎()喧嚣.()窸窣..()喑.哑()静谧.()篡.夺()匀称.()螽.斯()莴苣..()逃窜.()劫.掠()嗉.囊()喙.()扰.乱()下颚.()弱肉强.食()更胜一筹.()2、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喧嚣:喑哑:窸窣:静谧:篡夺:劫掠:行径:弱肉强食:更胜一筹:3、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1)、第一段写什么?“我”指谁?“我独自一人”说明了什么?(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在第几段如何引出这一说明对象的?【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作比较:描写蝈蝈叫声时,拿作比较;写蝈蝈喜欢吃肉食时,拿作比较;写蝈蝈追蝉时,拿作比较;写蝈蝈同类相食时,拿作比较;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收到的表达效果是:打比方: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什么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绿色蝈蝈》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绿色蝈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简洁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3.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学习细致描写动物。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快速阅读法筛选信息、概况内容;品味语言美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研讨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显示)猜猜看:1.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
2.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
3.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
4.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二、作者、作品介绍1.多媒体展示一组精美的蝈蝈图片2.走近作者——法布尔:多媒体显示法布尔(1823—1915年),法国近代杰出的昆虫学家,著名科普读物作家。
早年家境贫困,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曾给人家打短工放鸭子,以后又先后卖过柠檬,当过小学教员,研究过数学,但他的兴趣始终在生物学方面。
通过自学,先后取得物理、数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长曾邀他到巴黎,授予他“荣誉勋章”,还引他去见法国皇帝。
他过不惯那种生活,又回到乡村,继续研究工作。
法国学士院把最大的奖金送给他。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得及作最后决议,便传来他离世的消息。
他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十大卷《昆虫记》(一作《昆虫的故事》)。
这是一部介绍昆虫生活情态的书。
在书中,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秘密。
因此,他被人们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赞美“他的额上理应戴上一顶双层灿烂的皇冠”。
现在,他的故居和实验室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鲁迅兄弟对法布尔的评价: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出示法布尔生活、工作的一组图片三、检查预习:1.读出下列划横线的字和词语喧嚣劫掠静谧酷爱吮吸满载而归喑哑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òu猎cuàn夺rǎo乱更胜一chóu gōu火zhōng 斯wōjù xīsū作响3.请将划线处的文字表述换成成语:(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绿色蝈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2、反复阅读,归纳概括,了解作者介绍的科学知识。
3、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了解说明文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同学们,你或许为那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痴迷过,你或许聆听过蝉的鸣唱,你也许听见过蟋蟀的长吟,你或许还玩过蚂蚁、抓过蚱蜢,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是那么的叫人喜爱,听,那蝈蝈又在唱歌了……出示幻灯片:课题《绿色蝈蝈》。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法布尔与《昆虫记》(见《基础训练》第106页)三、速读文本,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后,扫清字词障碍,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并整体感知课文。
2、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总结,教师明确归纳。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写“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叫声引出文章主人公——绿色蝈蝈。
第二部分(3):描写“我”在户外听到的绿色蝈蝈的叫声。
第三部分(4~11):写“我”对金属笼中的绿色蝈蝈进行观察,主要介绍其食性。
3、你知道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吗?绿色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4、绿色蝈蝈的形态有哪些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5、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脾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
第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说明对象蝈蝈的呢?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
《绿色蝈蝈》导学案授课人:时间:学习目标:1、学生速读课文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创造性地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点)3、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难点)一、基础修行,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科学小品,又称知识小品。
它是一种科学普及性的短小精悍的短文,融科学知识于文章中,使读者长知识,广见闻。
本文就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
《绿色蝈蝈》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选自《昆虫的世界》,他用毕生的精力写了一部《昆虫记》,而且为了写这部著作,在荒石园度过了最后的35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窸窣..()静谧.()篡.()夺吮.()取蝉喙.()gōu( )火shòu()猎jiã()掠贪lán()和mù()喧嚣..()扰.()乱毫不犹豫..有味( )..( ) 更胜一筹.()津津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篡夺:4、我还不理解的字词。
二、探寻脉落,整体驾驭5、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6、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三、语言赏析,深层审美7、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
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
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学生再读课文,自由质疑,四人一组讨论:“我喜欢(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因为。
”9、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四、写法论道,哲思启迪10、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哪些方法(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五、情感体验,抒写心扉1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口头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18课《绿色蝈蝈》导学案【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作家、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
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那里一起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
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
求学期间,法布尔迫于生计不得不出门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
后来自学考取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
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农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并将研究所的陆续写成《昆虫记》十卷。
除此之外,主要著作还有《自然科学编年史》、《荒石园》等。
2、关于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文艺性很强的文学著作。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更有意义。
”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限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一人性关照虫性,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于生活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情,给这部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3、文体资料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例。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根据说明语言的特点,可分为生动说明文和平实说明文。
【积累运用】1、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注音2、根据下面的释义写四字短语⑴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⑵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⑶只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⑷更加超过一头。
3、文中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将蝈蝈描写得妙趣横生。
写蝈蝈的歌声像在、、。
它的声音、、、。
当四周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沉寂时,蝈蝈的声音则显得。
请用文中的词语填空,并熟读这段文字。
《绿色蝈蝈》导学案-《绿色蝈蝈》课堂目标导航:1、利用工具书,增加字词积累。
2、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蝈蝈的生活习性.3、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4、巧用读书笔记,增加知识储备。
自主预习方案◆导语设计: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灯笼捉萤火虫,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了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的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1、知识储备过渡语:清晨,著名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起床后,又像往常一样出门观察昆虫,他的妻子拦住他,说家里有客人来,一会儿,客人来了,法布尔穿着一件破了洞的衣服去迎接,他的妻子笑着说:“你只顾昆虫,不顾衣着!”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时代,去感受他热爱动物的的情感吧!●走进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比较贫困,靠业余自学,花12年时间,先后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在中学教书20多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时间对昆虫及植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并将大量亲身观察所得写成了《昆虫记》,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和帝国教育部的奖励。
●解读背景作者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生观照虫性来反映社会人生,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而这部书成为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管巨制。
教学建议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了解文体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绿色蝈蝈的一些习性,学会概括文章要点,理清说明的顺序,并学会观察,用流畅的语言描写观察所得。
教学建议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法布尔尊重生命、平等地看待一切生命形式,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年级:初一学科:语文课型:新授课题:《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2、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体会其作用。
2、感受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法布尔:《昆虫记》: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喧嚣劫掠静谧吮取喑哑狩猎嗉囊螽斯下颚(2)释义满载而归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二、课堂导学:1、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探究赏析(一)深入理解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的?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3.细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将蝈蝈的捕食特点写的惟妙惟肖?试举例说明。
4.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二)语言品味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请仔细阅读后,画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积累迁移1.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描写。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写:2.本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它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你怎样看呢?学习本文后,谈谈本文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供借鉴。
三、达标检测:(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2)《绿色蝈蝈》采用平实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绿色蝈蝈教案(最新8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学习拟人和对比手法的。
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口头和书面片断描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并体会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变换人称的好处。
●教学方法点拨研讨法。
●教学设想: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难质疑,合作探究――它山之石,写法借鉴——学以致用,拓展迁移——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及步骤: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语2、展示图片,介绍作家3、积累字词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指导(快速阅读: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了哪些内容。
):1、紧抓中心句2、紧抓关键词2、速读课文,感知内容,小组合作,思考:(1)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2)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3)蝈蝈的外表是什么样子的?(4)蝈蝈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些什么食物?三、问难质疑,合作探究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解疑。
四、它山之石,写法借鉴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五、学以致用,拓展迁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六、布置作业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
《[《绿色蝈蝈》导学案] 绿色蝈蝈阅读答案》摘要:、利用工具增加词积累,夜歌唱声音柔和观察细致绿色蝈蝈外形漂亮嫩绿苗条以蝉主水昆虫尊重生命食物习性贪吃伴和睦共居教学建议梳理结构关键把握作者思路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蝈蝈抓住关健词语、句子然归纳,①让我们远离喧嚣(喧哗、喧哗、热闹)倾诉、沉思吧《绿色蝈蝈》课堂目标导航、利用工具增加词积累、速课能用简洁概括蝈蝈生活习性. 3、能体味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巧用笔记增加知识储备主预习方案◆导语设计也许你还记得童年看蚂蚁搬情景也许还记得夏夜里、草提灯笼捉萤火虫还有唱歌知了、飞舞蝴蝶也许你已从各类体会到了蜜蜂、鸟等各类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朋友今天再拜访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知识储备渡语清晨著名生物学法布尔起床又像往常样出门观察昆虫他妻子拦住他说里有客人会儿客人了法布尔穿着件破了洞衣迎接他妻子笑着说“你只顾昆虫不顾衣着”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代感受他热爱动物情感吧●走进作者法布尔(8395)法国著名昆虫学、学出身农民庭从生活比较贫困靠业余学花年先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学教0多年兢兢业业业余对昆虫及植物进行了深入细致考察和研究发表非常出色论并将量亲身观察所得写成了《昆虫记》得到达尔肯定和帝国教育部奖励●背景作者写《昆虫记》并不局限真实记录昆虫生活而是以人生观照虫性反映社会人生更重要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关爱情和对然万物赞美情而这部成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鸿管巨制教学建议根据作者写作背景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知欲和探知世界兴趣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语素养渗透定科学精神和人精神●了体是有趣然科学品也是优美散学习这不仅要让学生了绿色蝈蝈些习性学会概括要理清说明顺序并学会观察用流畅语言描写观察所得教学建议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地方入手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使学生能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法布尔尊重生命、平等地看待切生命形式严谨科学研究态、词梳理渡语生新词尤其多了扫清这些障碍请你利用工具和释把它理清楚以便顺利地弄懂课容●准音喧嚣(xā) 喑(ī)哑静谧(ì) 篡(à)夺螽(zōg)斯教学建议要准音就要结合课语境利用工具、释弄懂它音、形、义●理词义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犹豫拿不定主篡夺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地垃或权力) 妒忌忌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己人心怀怨恨惊慌失措因害性慌张而没有了办法庞然物外表上强东西弱肉强食指动物弱者被强者吃教学建议理词含义除了词义外更应该重词引申义和比喻义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地分析研究3、整体感知渡语整体感知是把握脉络梳理结构扣准主旨关键让我们按照下面思路了昆虫吧●梳理结构观察昆虫引出蝈蝈夜歌唱声音柔和观察细致绿色蝈蝈外形漂亮嫩绿苗条以蝉主水昆虫尊重生命食物习性贪吃伴和睦共居教学建议梳理结构关键把握作者思路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蝈蝈抓住关健词语、句子然归纳●主旨概括作者用生动形象语言说明了绿色蝈蝈声音和食物习性告诉人们要拥有颗对生命尊重和热爱心教学建议概括主旨要整体感知容然挖掘关键性句子尤其是抒情、议论句子仔细品味进行总结、归纳合作探究方案渡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平凡蝈蝈法布尔笔下是鲜活是可爱让我们起走进用坦诚心合作、交流吧导学朗与感悟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翼轻盈如纱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哪方面习性?主要写了绿色蝈蝈食物习性导学二赏与品味 3、蝈蝈窃窃语那像是滑轮响声很不引人又像是干皱薄膜隐隐约约窸窣作响这暗哑而连绵不断低音不发出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歌声和乐段其余则是伴唱赏析段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描写蝈蝈“善鸣”特充满喜爱情、增强了趣味性和可性、就像鹰天空追捕云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生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己得多强壮有力得多庞然物而这种身材悬殊肉搏其结是毫无疑问赏析用鹰作比较鹰是以欺以强欺弱;而蝈蝈是以胜表明作者赞美情说明蝈蝈捕蝉食特性导学三拓展与延伸用形象生动语言介绍你熟悉昆虫教学建议环节强调综合能力以培养能力与研究能力主多以讨论课和探究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笔记整理渡语天才勤奋知识积累授人以渔厚积薄发学法课功夫课外希望学们整理己宝箱★摘优美语段★名言积累①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教学建议知识积累记忆不如烂笔头要养成勤摘录、勤整理习惯到就会派上用场当堂训练、基础积累、选词填空①让我们远离喧嚣(喧哗、喧哗、热闹)倾诉、沉思吧②与夜色苍茫静谧(安静、平静、静谧)气氛再适合不了、提出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我扔入片梨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咬这块美味食物出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私心到处存昆虫也不例外加几动词突出了蝈蝈这私心特课作业方案、短完成练习松鼠窝通常搭树枝分叉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候先搬些木片错杂着放起;再用些干苔藓编扎起;然把苔藓挤紧踏平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圆锥形盖把整窝遮蔽起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不落窝里、给下面加音暖和()勉强(qg)、作者描写松鼠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松鼠聪明、勤劳特使人感到亲切、可爱3、这段写出了松鼠什么特?聪明伶俐、勤劳、句带“通常”能否?什么?不能“通常”说明了般情况但有别情况存若就显得绝对化语言就不准确了二、片断作训练试运用“津津有味、毫不犹豫、酷爱、夜色苍茫”四词语写段话(词语顺序可行调整)夜总是那么安静鹏鸟从陡峭岩石上飞了下草地上欣赏着这酷爱夜色夜色茫茫它看得十分投入津津有味终它再也抵不住那美丽诱惑毫不犹豫地展开翅膀飞向那动人星空……。
《绿色蝈蝈》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准确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3、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一、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1、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篝.火()喧嚣.()狩.猎()篡.夺()窸窣
..()()气氛.()
吮.吸()静谧.()喑.哑()螽.斯()莴苣
..()()
2、把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查阅工具书,写出它们的意思。
更胜一筹:
津津有味:
悬殊:
喧嚣:静谧:
3、了解作者及作品:
法布尔:(——)国著名家,作家。
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著名著作有:《》,该书文体基本为,主要探讨学问题。
鲁迅曾称之为“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课文内容学习检测
1、这是一篇介绍蝈蝈生活的小品文,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名称:
生活环境:
叫声特征:
外形特征:
食物习性:
生活习性:
2、品味语言——说一说
《昆虫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主要体现在使用修辞方法和运用优美的词语方面。
请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来说:“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
例子:我喜欢“绿色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这个句子,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而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流露纸上。
三、拓展小结: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