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要合理用药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防治黄杨绢野螟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11期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科黄杨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具有枝繁叶茂、叶形别致、四季常青的特点,常用作绿篱或者被修剪成各种形状,点缀于山石、小庭院等处。
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的主要虫害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在江苏地区,黄杨绢野螟一般一年会发生3代,受害叶片呈缺刻状。
3龄后的黄杨绢野螟的取食范围会扩大,食量增大,并且昼夜进行取食为害,常常造成受害植株仅残存丝网、蜕皮、虫粪和少量残存叶边、叶缘等。
黄杨绢野螟幼虫的为害期是4月至9月,在春秋季为害比较严重,这其中又以6月至7月为害最为严重。
其综合防治方法如下:1.黄杨绢野螟是恶性害虫,其寄主仅限于黄杨类植物,而成虫的飞翔能力又弱,所以其远距离的传播主要还是靠人为调运种苗进行传播。
因此,除了要适时合理地施药外,还必须做好检疫工作,以有效地杜绝害虫随苗木的调运而进行的扩散和蔓延。
2.对黄杨绢野螟的防治要贯彻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要积极地采用人工防治的方法,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
如可结合修剪以及清除枯枝卷叶,采用人工清除越冬代幼虫,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第二年的虫源。
3.可利用黄杨绢野螟结巢的习性。
在第一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在其化蛹期及时摘除蛹茧。
蛹茧摘除后,要集中销毁。
减轻黄杨绢野螟当年的危害程度。
4.利用黄杨绢野螟成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的发生期内,在黄杨科植物较集中的区域,通过设置黑光灯等来进行诱杀。
5.药剂防治:黄杨绢野螟是一种为害会逐渐加重的园林害虫,所以要注意压低越冬代和第一代的虫口基数。
一般用药的关键期是越冬幼虫的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
这其中,越冬代的出蛰期又是全年防治黄杨绢野螟的最佳时期。
此时施药,省工节本,而且能有效地减轻全年的防治压力。
因此,要做好虫情测报工作,并适时合理地进行喷药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3%阿维·氟铃脲1000倍液、3%阿维·高氯800倍液、40%氯吡硫磷1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1.2%苦参碱·烟碱乳油10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0%除虫脲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
大叶黄杨常见虫害的防治1.黄杨绢叶螟幼虫吐丝连结周围叶片、嫩枝作临时巢穴,然后在其中取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苗木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翅灰白色,前翅前缘、外缘、后缘有紫褐色宽带,前缘紫褐色带上有两个白斑,鳞毛有光泽,紫红色闪光。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黄绿色,背线、亚背线及气门上线深绿至墨绿色,气门线橙黄色。
发生规律:北方地区一年2至3代,以幼虫在苞中结薄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在成虫产卵期,结合苗木修剪,摘除卵块、虫苞,集中烧毁。
(2)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杀。
(3)幼虫危害严重时,可喷施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Bt乳剂500倍液喷雾(注意:Bt乳剂严禁与杀菌剂同时使用,喷施时于阴天的下午4点后效果较好)。
2.大叶黄杨尺蠖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吃光后则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
以蛹越冬,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翅底银白色,具淡灰色纹,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
前翅外缘有连续的淡灰色纹,中线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一大斑,翅基有一深黄、褐、灰色花斑,腹部金黄色,由黑斑点组成条纹9行。
雄蛾腹部条纹7行。
幼虫全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黑斑,气门线及腹线较宽,为黄色。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
(2)幼虫危害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
(3)于产卵期铲除卵块。
冬季翻根部土壤,杀死越冬虫蛹。
3.日本龟蜡介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梢上越冬。
形态特征:雌成虫,腊壳灰白或略呈肉红色,椭圆形。
雄成虫,体深褐色或棕色,头和胸部背板较深。
若虫,蜡壳卵圆至椭圆,背部微隆起。
防治方法:(1)检疫措施防治:异地购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防止害虫人为传播。
(2)加强园林养护管理:通过养护管理,创造不适于介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
实行轮栽,及时清园,将落叶、杂草、病虫枝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害虫虫口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性。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园林绿化黄杨树害虫黄杨绢野螟的强效绿控技术分析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园林绿化黄杨树害虫黄杨绢野螟等病虫害,属于强效绿控技术产品。
有效减少化学药剂在园林绿化中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黄杨树类绿化树种分为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树不仅是常绿树种,而且抗污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对大气净化作用。
多产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区,黄杨树木材坚实,材质致密,供美术雕刻、制木梳与乐器等;根、枝叶供药用,还能行血、祛风止痛、解毒,治腰腹气滞胀痛、心胃气痛、疝气,复方黄杨木煎剂治风湿性心脏病。
黄杨绢野螟的危害:黄杨绢野螟以幼虫食害嫩芽和叶片,常吐丝缀合叶片,于其内取食,受害叶片枯焦,严重的街道被害株率50%以上,甚至可达90%,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黄杨成株枯死,影响市容,污染环境。
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规律:每年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严重;翌年3月活动,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出现,6月上旬第一代开始仕蛹,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6月下旬产卵,同时可见第二代幼虫出现,7月中旬化蛹,7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出现;8月上旬产卵,同时第三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第三代成虫开始羽化,9月上旬产卵,9月中旬越冬代幼虫出现,10月中旬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随着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类绿化树种的引进与普及,采用化学药剂防治黄杨绢野螟等病虫害,不仅使黄杨绢野螟等病虫害抗药性增强难以防治,而且长期使用对城市的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等绿控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病虫的危害。
人工防治:1、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二年虫源。
2、利用其结巢习性在第一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化蛹期摘除蛹茧,集中销毁,可大大减轻当年的发生危害。
生物防治:对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寄生蝇等生物天敌进行保护利用;或进行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进行释放,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
济南园林植保信息--黄杨绢野螟来袭注意防治
有客户反馈,自己养护区内的瓜子黄杨出现叶片发白、缺刻等情况,经现场检查,发现时黄杨绢野螟危害导致的。
黄杨绢野螟有哪些危害,发生规律怎样,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一、黄杨绢野螟危害特点:
1、危害植物:主要以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珍珠黄杨、朝鲜黄杨等。
2、形态特征:幼虫头部黑褐色,胸腹部浓绿色。
小龄幼虫黄绿色,背部有黑色斑点,体有毛。
3、危害特点:一年发生2代,以2-3龄幼虫粘合叶片结包越冬,第二年3-4月出包危害,4月中下旬出现成虫,产卵后幼虫在5-6月进行危害,部分区域危害严重。
7月出现第二代成虫,产卵后幼虫于8-9月危害,幼虫9月中下旬开始准备越冬。
4、目前危害:在济南发现部分区域有少量危害,处于1龄期幼虫,黄杨上部叶片出现发白,有叶片包裹,剥开后可见幼虫在里面危害。
识别是否有危害的主要特征就是看上部叶片有无发白。
二、防治措施:如不进行有效防治,大面积发生时可导致瓜子黄杨等叶片被吃光。
可根据发生规律及时防治。
1、发现危害时可用透翠20ml+弑决或三彪30ml兑水15千克,整体喷雾。
危害严重时药量适量可增加。
2、有危害时,修剪掉上部枝叶,集中销毁。
落在地下的枝叶,可以使用吹风机吹出来销毁,或者使用喷雾器深入地面进行喷药一次,彻底杀灭幼虫。
3、成虫期间,可用灯光诱杀。
或人工捕捉。
黄杨绢野螟防治适时————————————————————————————————作者:————————————————————————————————日期:黄杨绢野螟防治要适时随着小叶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类绿化树种的引进与普及,黄杨绢野螟在多地严重暴发,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其防治,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其主要危害黄杨科植物,以及冬青、卫矛等植物,其中又以小叶黄杨和雀舌黄杨受害最重。
根据往年防治病虫害的经验,今后一段时期很可能是黄杨绢野螟的高发期。
这种虫子主要危害黄杨科的小叶黄杨、锦熟黄杨、瓜子黄杨等苗木,要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否则可能造成成片小叶黄杨死亡,影响观赏效果。
虫害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小叶黄杨的叶子上缠绕着很多丝状物,像是被蜘蛛网似的白丝笼罩着,丝上还粘有一些虫子粪便(黑色颗粒物)。
虫子多时整个植株的枝叶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
小叶黄杨绢野螟的幼虫食害嫩芽和叶片,经常吐丝缀合叶片,使受害叶片出现枯焦的状况,严重的苗圃被害株率在50%以上,甚至可达100%。
该虫爆发时叶片可被吃光,造成小叶黄杨成株枯死。
黄杨绢野螟习性成虫多在傍晚羽化,次日交配,交尾后第2日产卵。
卵多产于叶背或枝条上,多块产,少数散产,每卵块3粒至13粒,每次产卵123粒至219粒。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常栖息于阴蔽处,性机警,受惊扰迅速飞离,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具趋光性。
幼虫孵化后,分散寻找嫩叶取食,初孵幼虫于叶背食害叶肉。
2龄至3龄幼虫吐丝将叶片、嫩枝缀连成巢,于其内食害叶片,呈缺刻状。
3龄后取食范围扩大,食量增加,危害加重,受害严重的植株仅残存丝网、蜕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边、叶缘等。
幼虫昼夜取食危害,4龄后转移危害,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巢中,老熟后吐丝缀合叶片作茧化蛹。
下面介绍一下黄杨绢野螟对小叶黄杨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该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危害,然后开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见成虫。
2016年第9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15财经◎林业科学浅谈黄杨绢野螟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以新蔡为例孙秀春(河南省新蔡县林业局,河南新蔡 463500)[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9-0115-01黄杨绢野螟为鳞翅目、螟蛾科。
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黄杨木、冬青等绿化树种,其中又以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雀舌黄杨危害最为严重。
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发生期降雨量减少,黄杨绢野螟死亡率也相应降低,导致发生基数增加,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其防治,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1 习性及危害黄杨绢野螟在新蔡县一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取食时吐丝将叶片、嫩枝包裹,在内取食叶肉,呈缺刻状。
3龄后取食范围扩大,食量增加危害严重,受害严重时,仅剩丝网、虫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脉、叶缘。
4龄后转移危害,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网中。
幼虫期一般20天,5-6龄,越冬代为9-10龄,老熟后吐丝缀合叶片内结茧化蛹。
5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出现,成虫一般在夜晚羽化,夜间交配,次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每雌蛾产卵大约在120-200粒。
成虫昼出夜伏,白天常栖息于隐蔽处,性机警,受惊扰迅速飞离,具有趋光性。
2 虫情调查为了弄清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寻求科学的防治方法,新蔡县森防站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对本县13个苗圃,11条街道进行了抽样调查,设定9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调查30株,调查主要因子有样地面积、有虫株数、虫口密度等,调查后划分轻、中、重和发生范围,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调查数据如下:新蔡县2014年-2016年黄杨绢野螟发生情况统计表 单位:亩年份发生面积发生程度轻中重2014168.296.345.526.420157343.120.69.3201626.620.1 2.80.3合计264.4159.568.9363 综合防治措施黄杨绢野螟是一种危险性园林害虫,繁殖快,危害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023-11-04CATALOGUE目录•引言•黄杨绢野螟的危害及影响•黄杨绢野螟的防治现状及问题•黄杨绢野螟的生物防治对策及实施方案•黄杨绢野螟的化学防治对策及实施方案•黄杨绢野螟的物理防治对策及实施方案•结论和建议01引言•黄杨绢野螟是一种常见的园林观赏树木害虫,主要危害黄杨科植物。
该虫在近年来逐渐扩散,对园林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黄杨科植物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治疗对策。
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观赏树木黄杨绢野螟的防治方法,分析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提出有效的治疗对策。
通过研究黄杨绢野螟的防治和治疗对策,旨在为园林植物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保障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
研究目的和意义02黄杨绢野螟的危害及影响黄杨绢野螟以黄杨等园林观赏植物的叶片为食,会导致叶片被吃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对园林观赏树木的危害叶片被吃光黄杨绢野螟的侵害会导致枝条枯萎,影响植物的形态和景观效果。
枝条枯萎如果黄杨绢野螟大量繁殖,可能会对植物造成致命的伤害,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黄杨绢野螟的大量存在会对其他昆虫和鸟类等生物造成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平衡失调黄杨绢野螟的大量繁殖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黄杨绢野螟可能会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疾病传播黄杨绢野螟的侵害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如哮喘、皮疹等,对某些人群的健康造成影响。
诱发过敏反应对人类健康的威胁03黄杨绢野螟的防治现状及问题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见效快,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化学防治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环保且持久,但效果可能不如化学防治迅速。
生物防治通过人工捕捉或诱杀进行防治,无污染,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物理防治防治措施的种类及其优缺点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可能导致黄杨绢野螟产生耐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耐药性问题监测困难防治措施不完善黄杨绢野螟的繁殖能力强,生命周期短,监测难度大,难以准确掌握其发生规律。
黄杨绢野螟在延安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李宏飞;陈进友;刘东雄;李春霞【摘要】黄杨绢野螟是黄杨类植物一种危险性害虫,近两年黄杨绢野螟在延安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文章简述其形态特点、生活习性,总结了该虫具有寄主范围窄、转移危害性强、突发性和暴食性危害特点,调查观察了它的大发生还与气候、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最后,根据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61)002【总页数】2页(P117-118)【关键词】延安;黄杨绢野螟;危害特点;防治措施【作者】李宏飞;陈进友;刘东雄;李春霞【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黄杨类绿化树种在延安的引进与普及,绿地、道路、公园、庭院、小区绿化都有栽植,危害黄杨的害虫也在发生和加重,黄杨绢野螟则成为一种为害逐步加重的危险性园林害虫。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 alker)],又名黄杨黑缘螟蛾,属鳞翅目、螟蛾科[1]。
2013年5月初在延安农校大门口花坛周围的高山黄杨遭到黄杨绢野螟突发性、爆发性的蚕食,造成所有黄杨植物1月之内全部枯焦死亡; 2014年4~7月对延安西北川公园、延安艺术广场中心、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广场中心等有黄杨的地方进行调查观察,发现凡是有黄杨种植的地方,黄杨绢野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并且根据2010-2014年五年笔者结合教学实习对延安园林绿化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来看,今后几年延安黄杨绢野螟将成为危害高发期。
为此,笔者通过大量观察、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现将该虫危害特点及防治叙述如下,为控制黄杨绢野螟在延安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参考。
1.1 成虫全体被白色鳞毛,体长20~30 mm,翅展40~50 mm。
几种无公害药剂对黄杨绢野螟防治试验
张振刚
【期刊名称】《中国森林病虫》
【年(卷),期】2005(024)006
【摘要】黄杨绢野螟 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甘肃南部各地严重发生,城镇绿化蒙受越来越重的损失.该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和叶片,常吐丝缀合叶片,于其内取食,受害叶片枯焦,严重的街道被害株率50%以上,甚至可达90%.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黄杨整株枯死.甘肃南部黄杨类植物主要种植在城镇人口密集地区,为了减少化学防治对城镇环境的污染,我们选择了5种药剂,并于2004年5-6月间对黄杨绢野螟进行了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张振刚
【作者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2
【相关文献】
1.几种无公害药剂对中华松针蚧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 [J], 刘玉荣;蔡继增;成珍君;马喜迎
2.几种无公害药剂防治落叶松叶蜂技术初探 [J], 高玉梅;韩海波;王淑君;于桂华
3.几种新型杀虫剂防治黄杨绢野螟药效试验简报 [J], 张来;郑效虎;陈梅;李照会
4.几种无公害药剂防治春尺蛾试验初报 [J], 赵飞;曾祥福;冯春莲;闵水发;殷涛;杨勤
跃
5.几种无公害药剂对天然次生林云杉梢斑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J], 巨海兰;李得俊;哈金孝;金晓燕;王洪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苯氧威AS等防治黄杨绢野螟药效
张念环;钱彪;张景飞;薛月芳
【期刊名称】《现代农药》
【年(卷),期】2005(4)4
【摘要】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是黄杨上的主要食叶害虫,1年发生3代,以低龄幼虫在顶稍的2张叶片构成的巢内越冬,3月底4月初出蛰,吐丝缀叶成临时巢穴,在内取食为害。
由于长期使用甲胺磷、敌敌畏等有机磷类农药防治,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效逐渐下降,发生为害日趋加重,严重地段叶片吃光,整株死亡。
使用高毒农药还杀伤天敌,影响人畜健康,污染绿色环境。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寻求高效、低毒和对环境友好的替代药种,我们以甲胺磷为对照农药,对苯氧威等几种新药进行了筛选试验。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张念环;钱彪;张景飞;薛月芳
【作者单位】常熟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常熟,215500;常熟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常
熟,215500;常熟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常熟,215500;常熟市虞山镇农服中心,江苏,常熟,21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4
【相关文献】
1.3%苯氧威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药效试验 [J], 贾喜棉;范月秋;李淑阁;赵春斌;孙世贤
2.3%高渗苯氧威防治桃树蚜虫药效试验 [J], 雷改平;孙新杰
3.3%高渗苯氧威防治美国白蛾药效与推广 [J], 李林;李海霞
4.3%高渗苯氧威防治美国白蛾药效筛选试验 [J], 邹立亚;陈军;赫巍;矫式方;陈妍;孙德莹
5.高渗苯氧威防治紫薇蚜虫药效比较试验 [J], 许先坤; 赵改定; 庞冉; 孙新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东地区黄杨绢野螟的发生和防治
褚爱宏
【期刊名称】《农业灾害研究》
【年(卷),期】2012(002)003
【摘要】黄杨绢野螟主要为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朝鲜黄杨等黄杨科植物.近年来,黄杨绢野螟在胶东地区的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景观绿化.笔者通过调查及药剂试验,从形态特征、发生及为害规律、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黄杨绢野螟,以期为苗木种植者提供指导.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褚爱宏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山东青岛2666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42
【相关文献】
1.小叶黄杨绢野螟的发生与防治 [J], 杨志霞;张钰;李雪梅
2.黄杨绢野螟和黄杨粕片盾蚧的发生与防治 [J], 曹红霞
3.黄杨绢野螟在延安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J], 李宏飞;陈进友;刘东雄;李春霞
4.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J], 王楠;安伟宁
5.小叶黄杨绢野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J], 尹秀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