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 格式:ppt
- 大小:5.26 MB
- 文档页数:88
第四章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重点难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 免疫系统的功能课前自主探究一、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和。
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构成,并借助于和相互联系。
免疫器官包括、、、和等。
骨髓与胸腺是免疫细胞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的场所。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
(2)来源:骨髓中的(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
(5)抗原:能引发的物质。
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产生的、并发挥作用的物质。
(2)代表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②溶菌酶。
③细胞因子:由细胞分泌,包括、、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等。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的病原体,而是对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
(3)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起作用,因而具有,叫作。
2.免疫系统的功能(1):机体排除外来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的功能。
(2):是指机体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的功能。
(3):是指机体的细胞,防止发生的功能。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 免疫细胞 系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特别提醒:(1)骨髓——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且骨髓也是B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3.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他们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又分为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和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T淋巴细胞又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4.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暴露并呈递抗原。
5.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
6.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7.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8.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实现的。
9.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叫作特异性免疫。
10.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2节特异性免疫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3.体液免疫中,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直接接触B细胞,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与B细胞结合。
免疫系统的器官与细胞1.免疫系统的五道防线人体的外表人体对于抗原的第一道防卫网,就是我们很少会去注意到的皮肤。
虽没有什么复杂的构造,看起来也毫不起眼,但却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卫网。
一般的病毒与细菌,都没有办法直接穿透皮肤,我们也之所以能安然地在充满各种病毒与细菌的环境中继续生息。
对于病毒而言,如果我们跟受到感染的病人接触,身上沾到了病毒,大多数不会引起感染。
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手上沾到病毒,然后我们用手去摸眼睛、鼻子、嘴巴等这些没有皮肤保护的地方,手上的病毒就可能会开始作怪,在这些黏膜组织里面开始繁殖,甚至引起疾病。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洗手,除了要预防将手上的抗原传染给别人以外,也是在保护自己。
人身体上没有被皮肤保护的地方,其外表都是湿湿的黏膜组织,这些地方也就是人体防御系统的罩门所在。
这些罩门的存在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将眼睛、鼻子、嘴巴都用皮肤盖住,否则我们虽然可免除各种抗原的侵袭,但是同时也会变成一个无法与外界沟通的石像。
为了加强这些罩门的防御能力,这些黏膜组织都有分泌液体的功能。
这些液体可以不断地冲刷不小心掉在上面的抗原,让它们没有很多机会侵入组织内部。
因为某些特殊病毒有穿透防卫在罩门旁边组织的一些特殊机制,所以要预防某些特殊病毒感染,不能只靠我们身体自身的防卫系统,必须想办法阻断其进入罩门的可能途径。
肠胃道我们的呼吸道可以藉由表面的黏液与纤毛的运动,不断地将外来抗原排出。
尽管如此,我们的肠胃道也在不停地吃下外来抗原。
所以,我们的肠胃道也需要具有抵抗外侵的后备能力,否则就会一天到晚生病。
构成这第二道防卫网的第一道防线,是存在于胃部的胃酸。
胃酸的这一道屏障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对于特殊病毒没有压制的能力,所以特殊病毒可以轻易地通过这一道关卡。
我们的肠道细胞下面还有一些淋巴细胞,它们可以将一种称为A型免疫球蛋白的抗体(IgA)分泌到肠道的表面。
A型免疫球蛋白拥有抗拒肠道酵素的作用,也可以辨认特殊的病原,是属于人体特异性防御系统的一员。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扁桃体: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淋巴结: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3)脾: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4)骨髓: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5)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
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2)来源:来自__骨髓的造血干细胞__。
(3)种类:各种白细胞。
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2.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3)种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第四章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学时数:4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T、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亚群及功能。
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及特性。
2.熟悉:T细胞在胸像内发育过程,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过程。
熟悉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分布、功能,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
教学内容: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及B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表面标志的表达、胸像微环境、T细胞的分化过程及选择性发育。
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2.T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TCR-CD3复合物、CD4、CD8、CD2、CD28、LFA-1、CD40L、丝裂原受体),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3.B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BCR复合体、CD29、CD21、CD40、FCR、CR、B7),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4.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各类抗原递呈细胞的特点。
[本章主要内容]一、免疫器官与组织: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和器官主要由淋巴样组织构成。
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一)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
1.骨髓:造血组织,各类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
(1)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①髓样前体细胞(myeloid progenitor),最终分化成为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②淋巴样前体细胞,最终分化成为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
(2)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骨髓基质细胞在B细胞发育中的作用:①通过细胞间粘附分子特异性的粘附性接触;②提供生长因子,如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和IL-7等。
未成熟B细胞在骨髓内面临的四种命运的自身耐受性选择:①导致B细胞克隆程序死亡,即克隆消除(clonal deletion);②通过受体编辑(receptor-editing)产生新受体;③诱导永久性的对抗原无反应状态和克隆忽视(clonal ignorance);④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发育为成熟B细胞。
第四章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扁桃体、淋巴结、脾:内含多种免疫细胞(2)免疫细胞:各种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
教材拓展(1)抗原: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特定的免疫反应,这类物质称为抗原。
抗原是进入生物体的大分子异物,多数是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对应一种抗原。
(2)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3)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能随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到全身各处。
(4)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2)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第二节特异性免疫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免疫系统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的。
2体液免疫(1)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2)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就将它们消灭. 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浆细胞除来自B细胞的分化之外,记忆细胞也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结果: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免疫细胞的类型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2)抗原的概念: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特别说明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以及细胞上,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3)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3.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
除了抗体,其他一些物质,如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2)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3)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4)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由免疫细胞产生()(5)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且都成熟于骨髓中()答案(1)×(2)√(3)×(4)√(5)×拓展延伸解读免疫活性物质(1)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血浆、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乳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