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管理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14
模具管理制度8篇在现在社会,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定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定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扬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信任许多伙伴都对拟定制度感到特别苦恼吧,下面是的我为您带来的模具管理制度最新8篇,您的确定与共享是对我最大的激励。
模具管理制度篇一1.0 [目的]对模具的配置申请、发外加工、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检修和报废等过程进行掌控,确保模具加工的产品能符合规定要求。
2.0 [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全部模具。
3.0 [定义]无4.0 [职责]4.1 模具商:负责模具的设计、制图及制作。
4.2 采购部:负责组织进行供方的选择及模具的发外加工。
4.3 开发部:部门模具的验收。
4.4 使用单位:负责模具的正常使用、维护及保养。
5.0 [运作方法]5.1 模具的配置申请、制图:5.1.1 新产品鉴定合格后,需开模具之物料,由采购部提出书面申请。
5.1.2 新产品负责开发部门,依据设计要求,绘制模具图纸,或供给样品给采购部。
5.1.3 采购部门依据相关技术要求,通过与同类模具供访的质量、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合格供应商。
并与合格供应商签定《模具合约书》,《模具合约书》必需经经理批准。
5.1.4 采购部门选择合适的模具供方后,依照签定的《模具合约书》的要求由采购部跟进进度。
5.2 模具的制作:5.2.1 供方依据我司供给的模具图柢、样品、模具实物等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并按标准进行模具制作。
5.2.2 模具开好后,试啤样品。
5.3 模具的验收:5.3.1 模具制造厂提交模具和试啤样品的给采购部,由采购交负责开发部门确认。
5.3.2 负责开发部门相据图纸、样品和技术等对模具和试制样品进行验收。
5.3 模具的`管理:5.3.1 阅历收的模具由采购进行编号,并建立《模具管理卡》予以登记管理。
5.3.2 模具须发外的,由采购与供应商签定《发外模具合约书》,采购部将发外之登记于《模具去向登记表》进行管理。
模具管理规范一、引言模具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模具管理,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维修效率,制定本模具管理规范。
二、模具分类1.按照用途分类:(1)注塑模具: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
(2)压铸模具:用于金属制品的生产。
(3)冲压模具:用于冲压加工工艺的产品制造。
(4)锻造模具:用于金属锻造工艺的产品制造。
(5)其他特殊模具:如橡胶模具、玻璃模具等。
2.按照结构分类:(1)单一模具:只能制造一种产品。
(2)复合模具:能制造多种产品。
三、模具管理流程1.模具采购(1)制定模具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数量、质量要求和预算。
(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3)对采购的模具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模具入库管理(1)建立模具入库台账,记录模具的基本信息、采购日期和位置。
(2)对新入库的模具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3)对模具进行编号和分类,方便管理和查找。
3.模具使用管理(1)建立模具使用登记表,记录模具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日期、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
(2)制定模具使用规范,明确模具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3)定期检查模具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4.模具保养管理(1)制定模具保养计划,明确保养周期和保养内容。
(2)建立模具保养记录,记录保养日期、保养人员和保养内容。
(3)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包括清洁、润滑和防锈等。
5.模具维修管理(1)建立模具维修申请流程,确保维修需求得到及时处理。
(2)建立模具维修记录,记录维修日期、维修人员和维修内容。
(3)对损坏的模具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6.模具报废管理(1)建立模具报废审批流程,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和批准。
(2)对报废的模具进行记录和标记,防止误用或流失。
(3)定期清理库存中的报废模具,及时处理。
四、模具管理的注意事项1.加强培训:对模具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使用和保养的技能和意识。
模具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模具是制造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规范模具的管理,提高模具的利用率和寿命,制定本模具管理规范。
二、模具管理的目标1. 提高模具的利用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模具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最大化。
2. 增加模具的寿命:通过科学的保养和维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成本。
3.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更换和调试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优化模具库存:合理控制模具的数量和种类,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
三、模具管理的主要内容1. 模具登记与归档a. 对所有模具进行编号,并建立模具档案,记录模具的基本信息,如模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购买渠道等。
b. 每个模具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模具的保管、维护和使用。
2. 模具的使用管理a. 在使用模具前,应进行模具的检查和测试,确保模具的完好无损。
b. 使用模具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不当使用导致模具损坏。
c. 模具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并进行保养,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3. 模具的保养与维修a. 制定模具保养计划,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查和保养,如清洁、润滑、紧固等。
b. 对于有损坏或故障的模具,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4. 模具的存储与库存管理a. 模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尘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受热或受损。
b. 建立模具库存清单,定期盘点模具数量和状态,及时补充和更新库存。
5. 模具的报废与淘汰a. 对于无法修复或达到使用寿命的模具,应及时报废,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b. 根据模具的使用情况和寿命,制定模具淘汰计划,合理安排模具的更换和更新。
6. 模具管理的考核与改进a. 建立模具管理考核制度,对模具的使用情况、保养情况和维修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b. 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模具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模具管理的意义和效益1. 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的模具管理可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模具管理规范一、引言模具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模具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模具的利用率和寿命,制定本模具管理规范。
二、管理责任1. 设立模具管理部门,明确模具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2. 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模具管理工作,确保模具管理规范的执行。
3. 模具管理部门要制定模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
4. 模具管理部门要负责模具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保养、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三、模具采购管理1. 制定模具采购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和模具寿命预估,合理安排模具的采购。
2.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模具的质量和交货期。
3. 模具采购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确保模具符合要求。
四、模具入库管理1. 模具入库前要进行严格的清点和登记,包括模具名称、编号、规格、数量等信息。
2. 模具要进行防锈处理和包装,确保模具的质量和完好无损。
3. 模具入库要按照分类、编号、标识等方式进行管理,方便查找和统计。
五、模具出库管理1. 模具出库前要进行申请和审批,确保模具的合理使用。
2. 出库时要进行模具的清点和登记,包括模具名称、编号、规格、数量等信息。
3. 出库后要及时更新模具库存信息,确保库存准确可靠。
六、模具保养管理1. 制定模具保养计划,根据模具的使用频次和寿命要求,合理安排模具的保养周期。
2. 模具保养要进行清洁、润滑、防锈等工作,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3. 模具保养要记录保养内容、时间和人员,建立模具保养档案,方便追溯和评估模具的使用状况。
七、模具维修管理1. 模具维修要进行及时报修和维修计划的制定,确保模具的及时修复和恢复使用。
2. 维修过程中要进行模具的拆解、清洁、修复、组装等工作,确保模具的质量和功能恢复。
3. 维修后要进行模具的试模和验收,确保模具修复后的正常使用。
八、模具报废管理1. 制定模具报废标准,包括模具的寿命、损坏程度、修复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模具管理规范一、引言模具是创造业中常用的生产工具,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模具的管理,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维修效率,制定本模具管理规范。
二、模具管理的目标1. 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通过合理的使用和保养,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模具的频率。
2. 提高模具的维修效率:建立完善的维修流程和记录系统,及时准确地进行模具维修,缩短生产停机时间。
3. 提高模具的管理效率:建立科学的模具管理制度,实现模具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三、模具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1. 模具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模具管理制度,组织模具的采购、维修、保养和报废工作。
2. 生产部门:负责模具的使用和保养,及时上报模具的损坏情况,并配合模具管理部门进行维修和更换工作。
3. 维修人员:负责模具的维修工作,包括模具的拆卸、清洁、修复和组装等。
四、模具的采购和验收1. 采购程序:根据生产计划和需求,编制模具采购计划,经过招标或者询价等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2. 验收标准:模具的外观应无明显损伤和变形,尺寸应符合要求,功能应正常可靠。
验收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功能测试等。
五、模具的使用和保养1. 使用规范:严禁超负荷使用模具,避免碰撞和磨擦造成损坏。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模具表面,避免划伤和腐蚀。
2. 保养措施:定期对模具进行清洁和润滑,保持模具表面清洁干燥,防止生锈。
使用后应及时归位,避免堆放和叠压。
六、模具的维修和更换1. 维修流程:模具损坏或者浮现故障时,生产部门应及时上报模具管理部门,由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评估,制定维修方案,并进行维修工作。
2. 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应详细记录模具的维修情况,包括损坏原因、修复方法和耗材使用等,以便后续的维修和评估。
3. 更换时机:模具的更换应根据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损坏程度进行判断,及时更换老化严重或者无法修复的模具,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七、模具的报废和处置1. 报废标准:模具达到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经过评估无法继续使用时,应及时报废。
模具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工具,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模具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制定本模具管理规范。
二、模具管理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模具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模具的采购、领用、归还等。
2. 质量部门负责模具的质量检验和维修工作,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3. 设备部门负责模具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和维修需求。
三、模具管理流程1. 采购流程(1)生产部门根据生产需求提出模具采购申请。
(2)采购部门根据申请编制采购计划,并进行供应商选择和谈判。
(3)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安排模具的交付和验收。
(4)验收合格的模具由生产部门负责领用,并进行登记备案。
2. 领用流程(1)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提出模具领用申请。
(2)领用部门根据申请进行模具发放,并记录领用信息。
(3)领用人员在使用模具前,应子细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4)领用人员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模具,并填写归还记录。
3. 维修流程(1)生产部门发现模具存在故障或者损坏时,应及时向质量部门报告。
(2)质量部门进行模具的检验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维修。
(3)维修部门根据质量部门的要求进行模具的维修工作。
(4)维修部门完成维修后,应进行模具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功能正常。
(5)维修完成的模具由质量部门进行验收,并进行记录备案。
4. 保养流程(1)设备部门根据模具的使用情况,制定模具的保养计划。
(2)保养人员按照计划进行模具的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防锈等。
(3)保养人员应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并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4)保养人员应记录保养情况,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四、模具管理要求1. 模具使用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模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模具使用人员在使用模具前,应子细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3. 模具使用人员在使用模具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私自改动模具结构或者参数。
模具管理规范一、引言模具是创造工业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工具,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模具的安全、有效和高效使用,制定一套模具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模具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模具的分类、标识、存放、维护和报废等方面的要求。
二、模具分类1. 按照模具的用途进行分类,包括注塑模具、压铸模具、冲压模具等。
2. 按照模具的结构进行分类,包括单腔模具、多腔模具、复合模具等。
3. 按照模具的材料进行分类,包括钢模具、铝模具、塑料模具等。
三、模具标识1. 每一个模具都应有惟一的标识号码,用于区分和追踪。
2. 标识号码应清晰可见,可以采用刻字、喷码等方式进行标识。
3. 标识号码应记录在模具管理系统中,包括模具的名称、型号、创造商、购买日期等信息。
四、模具存放1. 模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中,避免受潮、腐蚀和变形。
2. 模具应放置在专用的模具架上,避免与其他物品磨擦和损坏。
3. 模具存放区域应进行划分,按照模具的分类和标识号码进行归类存放,方便查找和管理。
五、模具维护1. 模具的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清洁、润滑、防锈等。
2. 清洁时应使用专用的清洗剂,避免使用腐蚀性物质和粗糙的工具。
3. 润滑时应使用适当的润滑剂,避免过多或者不足的润滑,以免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4. 防锈时应使用防锈剂进行喷涂或者涂刷,避免模具受潮和生锈。
六、模具报废1. 模具在达到预定的使用寿命后应及时报废,避免继续使用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2. 模具报废时应进行记录,包括报废日期、原因、报废处理方式等信息。
3. 报废的模具应进行封存和标识,避免误用和损坏。
七、模具管理系统1. 建立模具管理系统,实现对模具信息的全面管理和追踪。
2. 模具管理系统应包括模具的基本信息、维护记录、报废记录等功能。
3. 模具管理系统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更新,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八、模具培训1. 对模具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模具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模具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模具管理规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模具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进行规范化的操作。
良好的模具管理规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阐述模具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模具的分类和标识1.1 按照模具的用途和形状进行分类,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等,方便管理和使用。
1.2 对每一个模具进行标识,包括模具名称、编号、生产日期等信息,方便追溯和管理。
2. 模具的使用规范2.1 在使用模具之前,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模具表面干净、无损伤。
2.2 使用模具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错误使用导致模具损坏。
2.3 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模具并进行保养,防止生锈和损坏。
3. 模具的维护规范3.1 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和维护,如润滑、更换易损件等,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3.2 对模具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浮现故障和事故。
3.3 对模具进行定期的保养记录和维修记录,方便追溯和分析模具的使用情况。
4. 模具的存储和保管规范4.1 对于闲置的模具,要进行分类存储,并进行适当的防尘、防潮等措施,保证模具的完好性。
4.2 对于使用中的模具,要进行合理的摆放和保管,避免受到其他物品的损坏。
4.3 对于模具的存储位置,要进行标识和记录,方便查找和管理。
5. 模具的报废和更新规范5.1 对于损坏严重或者使用寿命已到的模具,要及时报废,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处理。
5.2 对于需要更新的模具,要及时进行更换,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确保新模具的正常使用。
5.3 对于报废和更新的模具,要进行彻底的清理和销毁,避免被误用或者流入市场。
6. 模具管理的培训和考核规范6.1 对模具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模具管理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6.2 对模具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确保其对模具管理规范的理解和执行。
总结:模具管理规范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模具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制造各种产品的形状和结构。
模具的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提高模具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制定本模具管理规范。
二、模具管理的目标1. 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通过合理的维护和保养措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模具的频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模具管理,减少模具更换和调试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3. 提高模具的质量稳定性:通过严格的模具管理流程,确保模具的质量稳定,减少产品的次品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模具管理的具体要求1. 模具的入库管理a. 模具的入库前,应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模具的质量符合要求。
b. 模具应编制详细的入库记录,包括模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入库日期等信息。
c. 模具应按照规定的存放位置进行分类存放,并进行标识,便于查找和管理。
2. 模具的使用管理a. 模具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试模,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b. 模具的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
c. 模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保养,避免模具表面受到腐蚀和损坏。
3. 模具的维护管理a. 模具的维护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建立模具维护记录,记录模具的维护情况。
b. 模具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工作。
c. 模具的维护工作应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确保模具的维护工作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执行。
4. 模具的报废管理a. 模具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严重损坏时,应及时报废,并进行记录。
b. 模具报废前,应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报废的决策准确和合理。
c. 模具报废后,应进行分类处理,包括销毁、回收等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模具的备件管理a. 模具备件应编制详细的备件清单,包括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
b. 模具备件应按照规定的存放位置进行分类存放,并进行标识,便于查找和管理。
c. 模具备件的使用应按照制定的流程进行,确保备件的合理使用和补充。
模具管理规范一、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模具管理,提高模具的利用率和寿命,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模具管理规范。
二、模具管理的目标1. 提高模具的利用率:合理安排模具的使用,避免闲置和过度使用,最大程度地提高模具的利用率。
2. 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加强模具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和修理的次数。
3. 提高模具管理的效率:建立科学的模具管理体系,优化模具的存储和调配流程,提高模具管理的效率。
三、模具管理的基本原则1. 统一管理:建立模具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和调配模具资源。
2. 规范使用:制定模具使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正确使用模具,并加强对模具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3. 定期检修:对模具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 定期清理:定期对模具进行清理和防锈处理,保持模具的清洁和良好状态。
5. 安全存放:建立模具的专用存放区域,采取防尘、防潮、防震等措施,确保模具的安全存放。
6. 严格记录:建立模具档案,详细记录模具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和更换情况,便于追溯和管理。
四、模具管理的具体措施1. 模具采购管理:a. 制定模具采购计划,根据生产需要和模具使用情况,合理安排模具的采购。
b.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模具的质量和供货的及时性。
c. 对新采购的模具进行验收,确保模具符合质量要求。
d. 建立模具采购档案,记录模具的采购信息和使用情况。
2. 模具使用管理:a. 制定模具使用操作规程,明确模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b.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模具,提高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c. 加强对模具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d. 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和维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e. 确保模具的安全使用,加强对模具的防护和维修。
3. 模具维修管理:a. 建立模具维修档案,记录模具的维修情况和维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