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通信考研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考试大纲一、通信系统概论考试内容1. 概念通信的定义;调制/解调;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信息和信息量;信息速率;传码率;通信系统分类;通信方式;误码率和误信率;信道;恒参信道;随参信道;多径传播,衰落;信道容量;调制信道;编码信道;分集接收;加性噪声;狭义信道;广义信道;2. 知识点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信息的度量;通信系统性能指标;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信道的时延特性和群时延特性;信道容量计算;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的影响;信道数学模型;随参信道特性改善方法;3. 案例信息熵的计算;信息传输速率、码元传输速率、误码率和误信率的计算;二、随机信号分析考试内容1. 概念随机变量;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过程;确知信号;随机信号;高斯白噪声;带限白噪声;2. 知识点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确知信号、随机信号的性质;高斯过程的统计特性;3. 案例确定随相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确定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及功率三、模拟调制系统考试内容1. 概念线性调制;非线性调制;基带信号;频带信号;频分复用;正弦调制;脉冲调制;幅度调制;角度调制;门限效应;2. 知识点振幅调制、双边带调制、单边带调制、调频等调制方式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结构;调制/解调原理;残留边带调制信号产生条件;不同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调频信号带宽的计算;模拟调制的分类;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分析;3. 案例画出幅度调制、调频信号的时域波形图和频谱图;计算各种调制信号带宽四、数字基带传输系统考试内容1. 概念码间串扰;理想低通系统;等效低通系统;奈奎斯特带宽;部分响应;眼图;相关编码;时域均衡;2. 知识点AMI和HDB3码;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无码间串扰条件;升余弦滚降特性;滚降系数与频带利用率的关系;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及特点;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及作用;眼图与基带信号传输质量的关系;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组成几个部分作用;时域均衡的原理;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3. 案例判断基带传输系统有无码间串扰,以及系统特性与传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五、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考试内容1. 概念抽样定理;量化;编码;PAM;PCM;理想抽样;自然抽样;平顶抽样;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2. 知识点PCM原理;增量调制原理;均匀量化原理;A律13折线PCM编/解码原理;A律、μ律的非线性量化特性;一般信号量化信噪比的计算方法;PCM系统和增量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3. 案例PCM码组;对应均匀量化的11位码组;量化误差、PCM传输带宽等计算六、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考试内容1. 概念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差分移相键控(DPSK);最小移频键控(MSK);相位模糊;信号矢量图;2. 知识点二进制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差分移相键控(DPSK)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时域波形、频谱及带宽;多进制数字调制的特点;不同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最小移频键控(MSK)的原理及特点;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分析;3. 案例画出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信号波形、频谱;带宽、频带利用率的计算七、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考试内容1. 概念似然比准则;最大似然比准则;相干接收机、匹配滤波器;最佳基带传输系统;随参信号;起伏信号;2. 知识点信号接收的统计模型;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准则;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设计;匹配滤波器的原理和相关特性;理想信道下最佳基带传输系统对收/发滤波器的要求;实际接收机和最佳接收机的性能差异;二进制随参信号的最佳接收机设计;理想接收机的误码性能分析;3. 案例画出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电路结构及相关各点波形八、多路复用和伪随机序列考试内容1. 概念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正交编码;m序列;扩展频谱通信;哈达玛矩阵;沃尔什矩2. 知识点多路数字电话系统(PCM30/32);PCM高次群组成原理;m序列产生原理及特性;扩展频谱通信原理及特点;伪随机序列的应用;九、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考试内容1. 概念信道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码长、码重、码距等概念;差错控制方式;几种常用的简单检错码;2. 知识点最小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线性分组码基本原理及汉明码的特点;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卷积码特点、编译码原理;3. 案例对于线性分组码,根据监督关系式,确定监督矩阵及生成矩阵;画出编码器电路;判断码组传输有无差错十、同步原理考试内容1. 概念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网同步;巴克码;假同步概率;漏同步概率;2. 知识点同步类型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的实现方法;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系统的性能;3. 案例DSB、SSB相干解调载波恢复产生的相位误差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假同步概率、漏同步概率、同步建立时间的计算。
2024 通信大纲2024年考研通信工程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本考试旨在全面考查考生对通信技术、信号处理理论及方法的掌握程度,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设计等。
3. 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息量、熵、信道容量、纠错编码等。
4. 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方法,包括误码率、信噪比、分集技术等。
5.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前沿进展,包括5G/6G通信、物联网、量子通信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2.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题型。
3. 内容比例:通信原理与技术约60%、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约30%、前沿进展约10%。
三、考查内容1. 通信原理与技术(1)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系统的分类等。
(2)模拟调制解调技术:调频(FM)、调相(PM)、调频(FSK)、调相(PSK)。
(3)数字调制解调技术:QPSK、QAM、OFDM等。
(4)信道编码技术:线性分组码、循环码等。
(5)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等。
2. 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1)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滤波器设计。
(2)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数字滤波器的设计:IIR、FIR滤波器设计方法。
(4)信号的统计特性与随机过程。
(5)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估计等。
3.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1)信息量与熵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信道容量与香农定理。
(3)纠错编码原理与技术:奇偶校验码、汉明码、Reed-Solomon码等。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1)误码率分析计算方法。
(2)信噪比与系统性能关系分析。
(3)分集技术原理与应用:空间分集、频率分集等。
一、考试1.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掌握信息通信专业法规、知识,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以及较高的计算机和外用水平,具备无线传输与接入系统的建设、运营、维护能力。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掌握通信系统、现代通信网、动信通信、互联网与物联网、通信业务和通信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过程;能够熟练运用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与技术、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技能和方法,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够根据运营系统的特点,结合运营商与用户的需要,制订合适的网络规划与优化方案,并运用合理的测量与划、优化工具进行规划和优化,以达到无线和或移动统预期的性能指标。
2.考试科目设置科目科目1: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科目2: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无线)二、考试范围及要求科目1: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1.通信职业道德1.1职业道德概述(1)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范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1.2科技人员职业道德(1)了解科技职业道德的特征、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2)掌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3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1)了解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两重性(2)掌握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通信科学技术工作的职业特点、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德的特点。
(3)掌握通信职业道德的含义以及通信科学技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法律法规2.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修订的背景、目的及其适用范围(2)了解电信资费、电信资源的相关规定(3)了解电信设施建设、电信设备进网的相关规定(4)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确定的各项原则(5)掌握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的含义与经营条件(6)掌握业务经营者的义务规定(7)掌握电信用户的义务、电信用户申诉及受理的规定(8)掌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正当行为的规定(9)掌握电信安全规定的具体内容2.2《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1)了解互联、互联点、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相关概念界定(1)了解《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的原则、适用范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大纲:811信号与系统1500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大纲包括了811信号与系统的内容。
信号与系统是现代通信和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以及系统对信号的作用和响应。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信号与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能力。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信号的定义、分类和性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以及信号与系统的相互关系。
2.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介绍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变换和特性,以及连续时间系统的概念、描述和特性。
3.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介绍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变换和特性,以及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描述和特性。
4.线性时不变系统:介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特点和性质,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
5.傅里叶变换:介绍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和性质,以及傅里叶变换在信号与系统中的应用。
6.拉普拉斯变换:介绍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性质和逆变换,以及拉普拉斯变换在信号与系统中的应用。
7.Z变换:介绍Z变换的定义、性质和逆变换,以及Z变换在离散时间系统中的应用。
8.频域分析:介绍频率响应的概念、性质和分析,以及频域分析在信号与系统中的应用。
9.信号处理技术:介绍信号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滤波、采样、重建、调制及调制解调等。
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方面。
总之,811信号与系统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获得信号与系统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的全面知识和技能。
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
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
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
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
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
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
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
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820)自动控制原理或(833)模拟电路参考书目为:(820)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陈复扬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08《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与考研辅导》,陈复扬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01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真题阅读的做法第一遍,做十年真题【剩下的近三年的卷子考试前2个月再做】,因为真题要反复做,所以前几遍都是把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第一遍也就是让自己熟悉下真题的感觉,虐虐自己知道英语真题的大概难度,只做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啥的也不要忙着做,做完看看答案,错了几个在草稿纸上记下来就好了,也不需要研究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第一遍很快吧因为不需要仔细研究,14份的试卷,一天一份的话,半个月能做完吧,偷个懒一个月肯定能做完吧【第一遍作用就是练练手找到以前做题的感觉,千万不要记答案,分析答案…】ps:用书选择:木糖英语闪电单词+木糖英语真题。
通信工程初级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通信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本的通信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通信信号。
4. 熟悉常见的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场景。
二、考试内容1. 通信工程基础知识- 通信的定义和分类-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的基本原理2. 信号与系统- 信号的分类和特性- 线性时不变系统- 卷积和系统响应3. 模拟通信技术- 调制的概念和分类- 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技术- 模拟信号的传输与解调4. 数字通信技术- 数字信号的特点- 数字调制技术(如PSK、QAM)- 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5. 通信网络-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和标准- 通信网络的组成和功能6.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 无线频谱的使用和管理- 无线通信系统(如蜂窝网络、Wi-Fi)7.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信噪比(SNR)- 误码率(BER)- 带宽和传输速率8. 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系统性能的评估方法- 系统优化的策略9. 通信工程中的现代技术-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5G技术及其应用10. 通信工程的实践与应用- 通信工程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 通信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与挑战三、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题型包括:1. 选择题: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填空题:考察考生对概念、公式和原理的应用能力。
3. 简答题:评估考生对通信工程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计算题:测试考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5. 论述题:考察考生对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
四、考试准备建议1. 系统学习通信工程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核心概念。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通信技术的理解。
878数字电路和信号与系统
参考书目;
1.臧春华等,数字设计引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朱钢,黎宁等,信号与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管致中夏恭恪等,《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考试大纲;
数字电路部分
一、数制与编码
1.数制
2.二值编码
3.可靠性编码
二、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1.布尔代数
2.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3.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
4.逻辑函数的卡诺图法化简
5.未完全规定的逻辑函数的化简
三、组合逻辑电路。
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专业课入学考试复习提纲《通信原理》复习提纲(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参考书: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一、概论部分1)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模型了解数字通信的主要优势2)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了解通信系统的5种主要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实例了解点对点通信的3种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3)信息及其度量了解消息和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量的定义及其单位掌握等概率条件下,M进制数字信号信息量的计算掌握非等概率条件下,每个符号所含的平均信息量的计算掌握数字通信中的传输速率和差错率概念二、随机信号分析基础知识1)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了解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概率分布和数字特征了解几个主要的随机过程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和相关函数2)平稳随机过程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定义及其数字特征了解宽平稳和严平稳的意义了解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的主要性质,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的关系3)高斯过程了解高斯过程的数学定义及其特性4)窄带随机过程了解窄带随机过程的数学定义,掌握零均值平稳高斯窄带过程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5)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了解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输出过程的统计特性,包括数学期望、方差、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等三、通信信道1)信道定义与数学模型了解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的概念了解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概念了解调制信道数学模型,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乘性干扰和加性干扰;在乘性干扰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把信道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了解几种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实例了解编码信道数学模型了解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了解随参信道特性,分集接收的概念和主要方式2)信道容量掌握离散信道和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基本概念和定义,了解带宽、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谱密度变化时的Shannon公式信道容量变化趋势四、模拟调制系统1)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性能了解幅度调制信号的一般表示,线性调制器的一般模型了解双边带信号、调幅信号、单边带信号和残留边带信号的产生和表达式了解各种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2)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性能了解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性能3)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比较了解DSB、SS、AM和FM抗噪性能比较五、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了解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概念、系统的基本结构2)数字基带信号码波形及常用传输码型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差分码和多元码等信号码波形了解几种常用传输码型,包括:AMI、HDB3、CMI、nBmB码等3)基带脉冲传输及码间干扰了解码间干扰的基本定义了解Nyquist无码间干扰判决准则了解部分响应波形和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意义4)时域均衡了解均衡器的概念了解横向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六、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了解2ASK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2ASK信号的产生方法、波形、接收系统框图了解2FSK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2FSK信号的产生方法、波形、接收系统框图了解2PSK 、2DPSK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2PSK 、2DPSK信号的产生方法、波形、接收系统框图了解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结果七、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抽样掌握抽样定理,了解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2)量化掌握均匀量化的基本方法和性能了解非均匀量化的基本概念、两种对数压缩率原理3)PCM及其抗噪性能了解PCM基本概念,掌握量化系统性能,包括:量化噪声功率、输出信号功率和量化信噪比4)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及增量调制DM了解DPCM编解码器组成框图及工作原理了解DM编解码器组成框图及工作原理八、同步原理1)载波同步了解插入导频的两种方法的原理及框图了解直接法的四种方法,掌握平方变换法和平方环法的原理及框图2)位同步了解位同步的意义了解导频法和直接法位同步的基本原理3)群同步了解群同步的意义了解起止式同步法、连贯式插入法和间隔式插入法的基本原理4)网同步了解网同步的基本概念了解主从同步法、相互同步法、码速调整法和书库法的基本原理九、通信网1)通信网的分类和交换方式了解通信网的不同分类,了解两种主要的交换方式2)通信网的拓扑结构与协议了解通信网几种典型的拓扑了解信令与协议的概念了解OSI参考模型掌握几种主要的多路复用方式南邮通信最新复习大纲南京邮电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课程编号:814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通信原理属于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南航考研模拟电⼦线路(模电)第⼀章03电⼦线路基础第1章电⼦线路元器件1.5 场效应晶体管1.5.1 结型场效应管1.5.2 绝缘栅场效应管1.5.3 场效应管的⼩信号模型1.5.4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电⼦线路基础l.5.1 结型场效应管1.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1) 结构在⼀块N型半导体材料两边扩散⾼浓度的P型区(⽤P+表⽰):栅极G:两边P+型区引出的两个欧姆电极并连在⼀起;源极S、漏极D:在N型半导体材料两端各引出的⼀个欧姆电极;导电沟道:两个PN结阻挡层之间的N型区域。
电⼦线路基础当uGS由零向负值增⼤时,PN结的反向电压增⼤,耗尽层将加宽,使沟道变窄,沟道电阻增⼤,从⽽控制漏极与源极之间导电电阻的⼤⼩。
当uGS 进⼀步增⼤到某⼀值UGS(off)(夹断电压)时,沟道被全部夹断,沟道电阻趋于⽆穷⼤。
预夹断:当u DS 增⼤到U GS (off )时,沟道在靠近漏极⼀端的A 点处刚好被夹断。
预夹断时,i D ⼤到漏极饱和电流I DSS 。
预夹断后,i D 基本不随u DS 增⼤⽽变化,基本保持在漏极饱和电流I DSS 。
电⼦线路基础⼯作原理:(2)u DS 对i D 的影响当u GS 不等于0,u GD =u GS -u DS =U GS(off)预夹断时,i D ⼤到漏极饱和电流I DSS 。
预夹断后,i D 基本不随u DS 增⼤⽽变化,基本保持在漏极饱和电流I DSS 。
GS(of f )DS GS GD U u u u =-=GS(off)GS U u =预夹断时:夹断0D =i 0D ≠i 预夹断前:GS(of f )GDU u >预夹断后:U u <⼩结i D 受控于u GS :|u GS |↑则i D ↓直⾄i D =0?i D 受u DS 影响:u DS ↑则i D 先上升,随后保持不变以预夹断为分界线:预夹断前:u DS ↑则i D ↑预夹断后:u DS ↑则i D 保持不变(3) 特性曲线与特征⽅程1)输出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可变电阻区I 、饱和区Ⅱ和击穿区Ⅲ。
参考书:《材料力学(上、下册)》(第六版),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一、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拉伸、压缩与剪切掌握拉(压)杆的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概念,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掌握单向拉压的胡克定律,掌握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
掌握强度条件的概念及进行拉压强度和刚度计算。
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能,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2 扭转掌握纯剪概念,剪切胡克定律,切应力互等定理。
掌握圆轴扭转的内力,圆轴扭转应力和变形,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会进行扭转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3 弯曲内力掌握平面弯曲内力概念,能够计算较复杂受载下的内力,会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画内力图。
4 弯曲应力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概念,掌握弯曲强度计算。
5 弯曲变形掌握弯曲变形有关概念,会用积分法求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会解简单静不定梁。
6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要求很好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方法,包括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掌握三向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正确理解广义胡克定律并熟练运用;正确理解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7 组合变形掌握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掌握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及其它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会进行复杂受载下杆件强度的分析。
8 能量方法掌握外力功与弹性应变能的概念,会用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计算位移(掌握任一种方法即可)。
9 静不定结构掌握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的方法,会利用对称及反对称性质,掌握一次、二次超静定问题的计算。
10 动载荷掌握动载荷问题中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动荷系数、动应力和动变形的计算。
870电路原理
参考书目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原著,罗先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考试大纲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模型,电路功率分析,电路伏安特性,电路基本定律及其应用;
(二)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并联,电阻的星-三角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
(三)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四)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原理,电源等效,含受控源的电阻电路分析;
(五)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六)储能元件:储能元件的伏安特性,储能元件的串并联;(七)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线性电路的换路定则,一阶线性电路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电路的初始状态和初值计算,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一阶线性电路的三要素法,线性动态电路的状态方程;
(八)相量法:正弦量的三要素和相量表示方法,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1.《离散数学(第五版)》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2.《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第三版)》陈火旺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目标】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结构、典型技术、核心概念和基本工作流程。
2、深入理解和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问题求解的能力。
3、深入理解和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常用算法和主要实现技术,具有分析问题、抽线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纲】一、离散数学部分1. 命题逻辑与一阶逻辑1.1. 联结词、量词、谓词1.2. 命题逻辑范式1.3. 合式公式、解释、等值式1.4. 推理理论2. 集合与关系2.1. 集合的运算与性质2.2. 关系的运算、性质与闭包2.3. 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2.4. 函数的运算与性质3. 图与树3.1. 图的定义与表示、图的连通性3.2. 二部图、平面图、欧拉图、哈密尔顿图3.3. 树、生成树与根树4. 代数系统4.1. 代数系统及其同态与同构4.2. 半群与群4.3. 格与布尔代数二、编译原理部分1:编译程序的基本概念、结构2:文法、推导、语法树、短语、直接短语、句柄、素短语、最左素短语;3:有限自动机、正规式;正规式与有限自动机、正规文法的等价性。
4:LL(1)分析方法;算符优先分析方法;SLR(1)和LR(1)分析方法。
5:属性文法的概念;S―属性文法、L―属性文法的定义、翻译模式以及计算继承属性、综合属性的方法。
6:赋值语句与布尔表达式的翻译;回填技术及控制语句的翻译;过程调用与类型检查。
7:运行时存储组织;静态与动态存储管理与实现。
8:优化的概念;基本块的划分、程序流图;基本块的DAG图及局部优化、循环优化方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复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02科目名称:数学专业基础综合第一部分大纲内容1.常微分方程部分:一)初等积分法1).了解常微分方程产生的背景,它与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课程之间的关系,了解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的判别;2).了解变量分量分离方程、齐次方程相关概念;3).了解一阶线性方程的相关定义,如齐次方程、非齐次方程、齐次项和非齐次项等,Bernoulli方程的概念;4).了解全微分方程、积分因子的概念;5).了解一阶隐式方程的定义, 一阶隐式方程的四种类型,高阶方程的定义;6).理解常微分方程相关概念:常微分方程,解、特解与通解,初始条件,积分曲线等7).理解初等积分法的内涵,即利用不定积分求微分方程的解;理解微分形式的变量分离方程8).理解Bernoulli方程的解法,一阶线性方程初始问题的求解公式;9).理解全微分方程求解思想,即利用二元函数微分理论,求二元函数微分的原函数;积分因子的不唯一性;10).理解一阶隐式方程与显示方程的不同之处, 一阶隐式方程的求解难点, 高阶方程的求解难点;11).掌握变量分离方程的解法;12).掌握一阶线性齐次方程的解法,常数变易法,一阶线性非齐次方程的解法;13).掌握全微分方程的解法,全微分方程的判断,特殊积分因子的求法;14).掌握四种类型的一阶隐式方程的求解方法,高阶方程的降阶法(不显含自变量的高阶方程, 恰当导数方程)。
二)基本定理1).了解解的存在与唯一性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解的存在区间,Picard逐步逼近法等概念;2).了解局部Lipschitz条件的概念,函数是否满足局部Lipschitz条件的验证,局部国Lipschitz条件在解的延展过程中的作用,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和可微性;3).理解Lipschitz条件的概念,函数是否满足Lipschitz条件的验证;Lipschitz条件在存在唯一性定理证明中的作用;4).理解饱和解、最大存在区间的概念,解的延展过程,饱和解的存在区间与解的渐近的关系;5).掌握解的存在与唯一性定理的证明,Picard解序列的构造及收敛性的证明,利用Picard逐步逼近法求近似解。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考试大纲1、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通信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考试内容涉及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计算及设计等方面,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原理和数字通信原理两方面。
要求考生对相关概念及定理有较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各种通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1. 绪论1) 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及通信方式;2)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3)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2. 随机信号分析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及其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等);2)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及其各态历经性,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3) 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及其统计特性;4) 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5)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3. 信道1) 信道的定义、分类及其数学模型;2)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 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多径传播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 信道加性噪声的统计特性;5) 信道容量、香农公式;4. 模拟调制系统1) 调制的目的、定义和分类;2) 线性调制的一般模型及AM、DSB、SSB和VSB的调制、解调方法;3)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4) 调频、调相的基本概念及角度调制的抗噪声性能;5) 频分复用技术;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2)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频谱特性;3) 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特性及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4) 部分响应系统;5) 眼图;6) 时域均衡;6.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1) 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原理及二进制ASK、FSK、PSK、DPSK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概念及4PSK、4DPSK、MSK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3) QAM、GMSK 调制方式;7.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 模拟信号数字传输系统;2) 抽样定理;3) 脉冲振幅调制原理;4) 模拟信号的量化及其相关概念;5) 脉冲编码调制原理、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及增量调制原理;6)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8.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 最佳接收原理及最佳接收准则;2) 匹配滤波器。
参考书目:1.《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陈复扬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082.《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与考研辅导》,陈复扬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4.01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内容包括: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名词术语、发展史;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典型外作用;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列写;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零初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运动模态的概念;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的求法;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梅逊公式在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中的应用。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法则;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时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与计算;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输入引起的误差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稳态误差的计算;计算典型输入作用下,不同类型系统的稳态误差;扰动引起的误差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法: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主导极点与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图示法;频率特性的计算;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开环系统幅相曲线绘制;开环对数曲线绘制;由最小相角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求传递函数;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稳定裕度;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串联迟后校正网络的设计。
第六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差分方程的概念;差分方程的求取与求解;香农采样定理;Z变换定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求法;离散系统输出Z变换的求法;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知识点: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的绘制;用描述函数法判断非线性系统稳定性;自激振荡的判断、自振参数的确定。
通信专业课考纲
§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考试大纲:
编制考试科目信号与线性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线性系统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信号与线性系统”是电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对考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它主要为二大主题:
一是信号主要包括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在本课程中主要研究确定信号。
二是线性非时变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系统包括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分析方法主要介绍时域、频域、复频域以及Z域分析法。
二、考试的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考试主要考查学生以下三个方面: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二、对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 1、绪论 1)信号的概念及分类;2)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概念;3)线性非时变系统的一般分析方法。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系统方程的建立与算子表示;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3)奇异函数;4)信号的时域分解;5)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6)叠加积分;7)卷积及其性质;8)线性系统响应的时域求解。
3、连续信号的正交分解 1)信号表示为傅里叶级数;2)周期信号的频谱;3)傅里叶变换及非周期信号的频谱;4)傅里叶变换的性质;6)帕色伐尔定理和能量谱;7)调幅波及其频谱。
4、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1)周期信号通过线性电路的稳态分析;2)非周期信号通过线性电路的瞬态分析3)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4)信号通过系统不失真的条件;5)系统的因果性和物理可实现性。
5、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收敛域;2)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3)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4)拉普拉斯反变换;5)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6)系统模拟及信号流图。
6、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 1)系统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系统函数的极零点表示;3)极零点分布与系统时域、频域特性的关系;4)系统稳定性及其判别方法。
7、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1)信号的抽样及抽样定理;2)离散系统的系统方程和系统模拟;3)离散卷积;4)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8、离散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1)Z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2)常用变换对和Z变换的性质;3)反Z变换;4)Z 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5)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法。
6)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7)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判别方法。
四、考试题型 1)填空题或选择题;2)简单计算题;3)综合分析计算题。
五、教材管致中夏恭恪编,《信号与线性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四版。
六、参考书 1. 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二版。
2. A.V. Oppenheim,《信号与系统》-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数字信号处理
考试范围:一、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信号的分类、序列的定义、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分类。
掌握典型常见序列的定义、序列的基本运算;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及系统性质的判断。
掌握线性位移不变系统的定义、性质及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掌握序列的付立叶变换、Z变换及其性质,掌握系统频率响应的定义;掌握系统函数的定义、系统函数与系统性质的关系、系统函数与差分方程;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及其与系统频率响应的关系;掌握FIR系统、IIR系统的网络结构。
二、离散付立叶变换与快速付立叶变换了解周期序列
的定义,周期序列与有限长序列的关系;离散付立叶级数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离散付立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频率采样理论;掌握基2FFT算法的原理及应用;掌握实序列的FFT算法;了解任意基数的FFT算法。
三、数字滤波器设计了解低通模拟滤波器设计;了解数字滤波器的计算辅助设计。
掌握IIR 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掌握从模拟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FIR 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掌握FIR 数字滤波器的窗函数设计法。
四、离散随机信号处理了解离散随机信号的定义;了解FIR最佳滤波与线性预测的原理。
掌握离散随机信号频谱的定义,掌握典型离散随机信号频谱的计算;掌握线性系统对随机信号的响应。
考试题型:填空题、作图题、分析计算题
教材:俞卞章等《数字信号处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王世一《数字信号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