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9
课题2 氧气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探究式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一、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1:0.003,鱼缸内定期换水,通空气1/ 7---气温高、气压低鱼会浮头,甚至会死,蒸馏水不能养鱼---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少,登山运动员(4)改变条件:氧气→(-183℃)液氧---→(-218℃)固态氧(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工业上把制取的氧气加压液化后装在蓝色钢瓶中【思考1】图示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种常见气体。
你知道它是空气还是氧气?请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两者。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
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2. 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思考2】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红磷、天然气、煤气、纸张、煤······(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与氧气反应)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热;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碳+ 氧气二氧化碳C O2CO2【思考3】盛木炭的燃烧匙由上到下慢慢伸入瓶中-----防止快伸将氧气赶出,使燃烧不旺(2)硫与氧气反应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①淡蓝色火焰;②放热;③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 7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①蓝紫色火焰;②放热;③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 82/ 83/ 8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反映出来的,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首先要研究物质的反应。
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再次展示烟花爆竹成分的图片与资料。
阅读资料,提取有用信息: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例如铁、硫磺、木炭。
过渡这里所涉及的物质中,木炭是最为熟悉的。
人们很早就会利用木炭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来加工食物。
木炭可以燃烧,铁丝也可以燃烧吗?倾听、质疑环节二:铁丝和硫磺在空气、氧气中的反应演示实验1:铁丝在氧气其中的反应。
问题1:针对一个变化,从哪些角度进行描述?问题2:我们观察到的有黑色固体产生的现象,能帮助我们确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吗?实验演示2:物质的检验判断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新物质的预测也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由于同学对含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交流反应条件、现象、物质的转化等质疑;黑色的固体是新物质吗?利用分子、原子理论进行分析预测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新物质产生;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
4/ 8铁元素的物质不够了解,老师就先帮助大家预测并选择试剂进行检验。
问题3:铁丝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的燃烧,但在空气中加热的条件下却不能燃烧,这是为什么呢?观察,寻找氧气与铁丝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
根据实验观测到的现象,得出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并在过程中学习实验方案设计方法。
思考,讨论、交流氧气的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
那么烟花爆竹燃放的资料中提及的硫磺,那么硫磺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吗?氧气的含量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依然有影响呢?演示实验3:追问1: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追问2:我们为什么这么做?观察现象看硫磺的颜色,闻气味看硫磺由固体到液体的转化看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看硫磺在氧气中的燃烧看燃烧匙中是否有硫磺剩余闻变化后瓶中物质的味道思考、交流理解、体验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原理,确定操作。
课题2 氧气
第二课时
1/ 4
【巩固练习】(投影)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罩能燃烧。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中,
A、氧化钙 + 水→氢氧化钙
B、水→氢气 + 氧气
C、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D、石蜡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都属于氧化、化合反应的是()。
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2/ 4
A、植物呼吸
B、实物腐烂
C、铁生锈
D、硫燃烧
【作业】P36---2、3、4、5、6
【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 (第二课时)
四、化学反应
1.概念:
2.特征和现象:
3.化合反应:
4.氧化反应:
5.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通过本节的学习来看,学生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容易理解和掌握。
对化学性质的掌握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是由于初次接触对某一专门的物质进行此类方式
3/ 4
的学习,另外一点是学生对于反应的描述仍不够全面和准确,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着重加强这两个方面的练习。
4/ 4。
课题2 氧气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情感目标】
1.养成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的良好习惯。
2.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
3.通过硫的燃烧实验进一步感悟“绿色化学”的含义,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一
1/ 9
[展示]出示一瓶收集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3)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新课导入】二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 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
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改变条件氧气液氧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例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2/ 9
B.氧气不溶于水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
解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A正确;不易溶于水,不是不溶于水,应理解成氧气在水中溶解得不够多,故B错误;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C正确;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故D正确。
探究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演示]实验2 2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2 3
现象:在空气中(1)安静燃烧,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剧烈燃烧,明亮蓝紫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瓶底水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 9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
现象:在空气中保持红热
在氧气中(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演示]实验2 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提问](1)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防止热的溅落物使集气瓶炸裂)
(2)火柴起什么作用?(引燃)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4)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形?(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局部温度,使燃烧顺利)
【总结】
(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4/ 9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提问]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回答](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3)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反应。
(4)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是一种物质。
【例2】下面是小文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D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燃烧后生成白雾
D.硫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 9
解析:木炭燃烧生成物是无色气体,不是固体,故A错误;细铁丝末端系火柴且点
燃后才能燃烧,故B错误;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白烟,故C错误;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正确。
探究点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氧”包括“氧气”,但“氧”不等同于“氧气”。
)
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
氧气具有氧化性。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例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 )
A.水氢气+氧气
B.碳+氧化铜铜+二氧化碳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A、B、D的生成物有两种,都不属于化合反
应。
C的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6/ 9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达标练习】
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不易溶于水
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由于氧气可以燃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过程
7/ 9
D.人的生存需要氧气,所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多越好
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D )
A.植物呼吸
B.食物腐烂
C.铁生锈
D.硫燃烧
4.在下列变化中: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水氢气+氧气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1)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C 。
(2)属于氧化反应的是CD 。
(3)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 。
5.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
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什么?
8/ 9
答案: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