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沪科版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09 KB
- 文档页数:3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课题引入镜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现在大家仔细观察平面镜和你戴的近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对,平面镜能反射光,不能让光透过;近视眼镜片能让光透过。
能让光透过的镜子,我们物理中称为透镜。
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可以放大书上的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
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二、新课教学一、凸透镜和凹透镜大家知道,青年学生一般佩戴近视眼镜,老年人戴的一般是远视眼镜(即老花眼镜)。
这两种眼镜是不能乱戴的,这说明这两种眼镜不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两种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总结: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教师拿出一块透镜,请学生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
《液体的压强》(沪科版)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沪科版)教学设计1液体压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原理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各液面静止时相平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机同屏功能,展示录制的实验)通过导管从四楼向一楼的压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观察瓶的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容器底,容器壁有压强。
拓展:水柱很深,高达10米,产生的压强很大。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并且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
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
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
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引导类比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
这时,你有何感受?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
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液体的压强》沪科版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教学设计姓名:班级:学号: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本节知识的地位与作用:本节知识为第八章《压强》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固体压强之后又利用固体压强的知识进一步学习液体压强,加强了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融会贯通。
所以本节内容既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引入新知识。
3、教材内容安排: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第8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
第一部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二部分,‘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应用实例’。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演示实验来总结规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会液体压强的特点,例如;音叉激起水花。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和理论说明液体压强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第一节中已经学习了压力和固体压强的有关知识,并能够用转换法“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描述压强大小。
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己获知液体受重力并具有流动性,因此可以将固体压强知识迁移到液体压强。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不久,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利用学生对物理浓厚的兴趣做好探究实验“液体压强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液体压强缺乏生活经验,可能会提出无关因素的猜想,如“高度”、“容器形状”、“重力”,需要老师通过实验与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点拨,增强学生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细节能力(2)通过对实验结论的总结来培养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的能力3、科学探究:(1)通过几个实验现象来总结规律得出结论(2)通过几个生活中的例子验证结论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与密度及其深度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以及用具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启发法、控制变量法、总结归纳法一、引入新课:【展示图片】二、【播放视频】三、【播放视频】四、【播放视频】五、【设计实验】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具有对信息有效性作出判断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导、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
概括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特点难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特点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一】问题l: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问题2: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放在桌子上的粉笔盒由于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而对桌面有压力作用,产生了压强。
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液体是否也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实验研究:将一个盛牛奶的空纸盒一侧的上、中、下各钻一个孔,并用胶带把3个孔封好,然后装满水。
猜想:撕开封条后是上面孔的出水喷得远,还是下面孔的出水喷得远?实验现象:撕开封条看实验结果,下面孔的出水喷得远。
为什么下面孔的出水喷得远呢?【导语二】请同学们观看有关潜水艇的知识和渔民远海捕捞作业的录像,思考问题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来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思考)进入本节内容的教学。
【导语三】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在第一节学生已经认识了压强概念,而液体压强由于流动性而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通过一些经验建立起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的认识基础,然后利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得出结论后再用理论推导的方式推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然后介绍液体压强的两个重要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机。
知识与技能:1. 知道液体压强产生原因;2.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 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4. 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2.学会使用U型管压强计,知道它的基本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连通器及液压机的原理,了解自然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改变。
教学重点: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2.理解在连通器的原理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教学目标 ◆ 课前准备◆ ◆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量筒、玻璃板,连通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2500帕斯卡表示什么?二、新课引入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设计意图】由已经学习过的压强知识分析得出液体能产生压强。
三、进行新课(一)液体压强特点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液体压强》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有大小有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及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2、探究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法等实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实例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
2、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内部各处压强不一定相同,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3、让学生自己做实验验证猜想,以加深印象和培养学生逻辑推导能力和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分组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幻灯片以填空的方式展示固体压强基础知识,让学生一起回答,具有一定的复习巩固作用。
以图片方式展示生活中各种固体压强的实例,引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固体可以产生压强,那么在液体中,液体是否产生的压强?2、演示实验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使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存在3、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生活中液体压强存在的例子,如潜水员、核潜艇等。
第二板块: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实验一: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1)在空塑料瓶三侧面不同高度各扎3个大小一样的小孔(共9个孔),并用胶带封住。
向瓶中倒满水,先撕开同侧3个小孔,观察现象并提问:液体在各个地方产生的压强是否一样?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2)再将其余两侧的孔都打开,学生发现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高度压强几乎相同。
(3)此实验不仅证明了液体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且在不同深度所产生压强大小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猜测: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与方向无关。
实验二:使用液体压强计证明猜想除了液体深度以外,学生可能会提出更多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猜想,此时教师指出,要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必须同时实验来验证。
沪科版8.2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学案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计算:p = ρgh,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本质。
3. 例题讲解:分析液体压强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计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液体压强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 知识拓展: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4. 液体压强计算实例5.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计算题目:(1)一个容器内装有水,深度为1m,求水的压强。
(2)一个容器内装有盐水,密度为1.2×10³kg/m³,深度为0.5m,求盐水的压强。
答案:(1)p = ρgh = 1.0×10³kg/m³ × 9.8N/kg × 1m = 9800Pa(2)p = ρgh = 1.2×10³kg/m³ × 9.8N/kg × 0.5m = 5880Pa2. 液体压强应用题目:一个水井深度为10m,求水井底部的水压强。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八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在不同条件下计算液体的压强的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液体压强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2.知识:力的概念、平衡原理、压强的定义;3.工具:容器、水、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测力计、杠杆。
三、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1:引出概念1.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液体的压强?”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3.请学生将压强的定义用自己的话解释并写在笔记本上。
Step2:液体的压强与力的关系1.提供一个简单示例,以一个人站在泳池中为例,让学生思考压力的大小与这个人的力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泳池水面上的压力和水柱底部的压力是否相同,为什么?3.让学生实验测量不同高度的水柱底部的压力,观察并记录结果。
4.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水柱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Step3:液体的压强计算方法1.通过实验,引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力 / 面积。
2.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已知条件计算液体压强。
3.分组让学生自行解决几个液体压强计算问题,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4:液体压强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液体压强的问题。
2.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Step5:拓展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不同深度的液体中,液体压强是否相同?2.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延伸为了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探究的活动。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装置,通过改变容器的形状、大小等因素,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
再如,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液体深度、液体的种类等对压强的影响,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沪科版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教学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教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教学时间】8分钟【教学对象】初中8年级学生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对“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这一节的内容要求是,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关系。
2、本节内容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节课介绍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并介绍了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液体压强反映了在不同深度受到的压力,它是在已有固体压强的基础上建立的概念,液体压强又与以后学习的浮力、空气压强等知识相联系。
本节是初中物理关于“液体压强”学习的开始,是后续学习浮力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3、教材内容与体系安排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是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压强”的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的内容: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相关。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实例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潜水员潜水越深,要穿特制的衣服,大坝要建成上窄下宽;然后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等步骤,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引出了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然后接着介绍生活中液体压强相关的应用实例,帮助同学们了解连通器原理和帕斯卡定律。
整节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液体压强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也经常可以接触到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生活实例,但是对于液体压强缺少理性认识,因此需要注重概念建立的引导。
在前面的学习中以及了解了压强的概念,为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初二学生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对于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了解不足,自主探究能力不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和进一步探索规律。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在设计这节科学探究课《液体的压强》时,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液体压强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不同高度的容器、测量工具等。
2.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将一个气球放入水中,气球会受到水的压力,无法轻易提起。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受到水的压力。
2.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让学生使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证实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3.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测量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在实验中加入盐,改变液体的密度,测量不同密度下的液体压强,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案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预习要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
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________;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________。
导学过程一、引入观察课本P148插图,想一想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和同学讨论交流。
二、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想一想: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演示实验:1.看上图(a),橡皮膜向下凸出,说明了水对容器________有压强。
2.看上图(b),容器侧壁上的橡皮膜向外凸出,说明由于水的流动性,对阻碍它的________也具有压强?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________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________也有压强.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实验结论:液体内部是有________的。
想一想:1.游泳时,当你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2.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猜想: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有哪些因素呢?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因素呢?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以及设计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参考表格: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mm)盐水水酒精3朝上3朝下3朝侧面6朝上9朝上讨论总结: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是:1.水对容器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2.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_(填有、无)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________压强越大.本节总结:1.本节研究了液体的压强,认识了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案: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2. 详细内容:(1)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特点;(2)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3)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4)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原因;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气球、玻璃管等;2. 学具:笔记本、尺子、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提问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原因。
3. 实验演示: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的浮力、水坝的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液体压强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液体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2.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3.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p = ρgh;4.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一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5m,求容器底部的压强。
答案:p = ρgh = 1.0×10^3 kg/m^3 × 9.8 N/kg × 0.5m = 4900 Pa;2. 实际应用:分析船的浮力原理,说明为什么船底要设计成空心的。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二节,主要讲述液体的压强。
教学内容包括: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3.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液体压强计、潜水艇、液压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液体压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实验器材(容器、液体、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液体压强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现象。
2. 概念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3. 公式学习:介绍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让学生理解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特点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等。
5. 应用实例:通过液压等实例,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7.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
3.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计算题:已知液体密度ρ和深度h,计算液体压强p。
2. 应用题:某潜水艇在水中下潜过程中,求潜水艇在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
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把薄塑料袋套在手上,将手放入水中,你会感到塑料袋紧贴在手上,这说明了什么?在塑料袋内装满水,塑料袋会鼓起来,用手指触及其表面,你又有什么感觉?在塑料袋的不同位置扎上小孔,让水小孔中喷出,对比水喷出的远近,你有什么发现?用手用力挤压塑料袋,再对比水喷出的远近,你又有什么发现?
2.复习回忆
⑴物体面积上受到的叫做压强。
⑵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 ,其中F表示,S表示。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认识液体的压强
活动1:观察下图中的实验,讨论:
1.你认为液体可以产生压强吗?液体的压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有别的实验可以证明液体压强的存在吗?
说明
由于液体压强比较抽象,要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证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该实验的猜想、设计都比较困难,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实际水平,给出降低难度的台阶。
该步骤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保持探
究的兴趣。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
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把薄塑料袋套在手上,将手放入水中,你会感到塑料袋紧贴在手上,这说明了什么?在塑料袋内装满水,塑料袋会鼓起来,用手指触及其表面,你又有什么感觉?在塑料袋的不同位置扎上小孔,让水小孔中喷出,对比水喷出的远近,你有什么发现?用手用力挤压塑料袋,再对比水喷出的远近,你又有什么发现?
2.复习回忆
⑴物体面积上受到的叫做压强。
⑵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 ,其中F表示,S表示。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说明
由于液体压
强比较抽象,要
先给学生提供一
定的实验依据证
明液体压强的存
在。
该实验的猜想、
设计都比较困
生能力的实际水
平,给出降低难
度的台阶。
该步骤可促
进学生自主探究
的能力,保持探
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