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简述
- 格式:pdf
- 大小:129.07 KB
- 文档页数:3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一、概况与自然条件1、南京市概况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
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
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
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
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
`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一、概况与自然条件1、市概况市位于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3县,北与天长县交界,南接郎溪、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市和当涂县相邻。
市是著名古都、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
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
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
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
长江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市境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
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
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第一章概述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文主要围绕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展开。
首先,将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介绍,然后从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四个方面,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指的是城市中的公园、林地、绿化带、广场、草地等一系列绿色空间,它们组成了城市的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了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重功能。
2.2 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有多重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减少噪音污染,降低城市的温度,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为城市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4)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让居民享受更健康、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3.1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多功能性,使城市绿地系统在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适宜性原则:选择适宜的区域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
(2)连通性原则:将城市绿地系统的不同部分相连通,构建起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3)多元化原则:兼顾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重功能。
(4)普及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当让更多的居民受益,不应成为少数人的专有场所。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态保护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生态压力。
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城乡规划中的城市绿地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优势以及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点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内各类绿地的总体组合,包括公园、绿地广场、街头绿化、生态廊道等。
它不仅包括人工的绿地,也包括自然的湖泊、河流、山脉等。
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绿地,既有大面积的公园和生态公益林,也有小型的社区绿地和街头绿化。
2. 连续性:城市绿地系统通过连接各个绿地节点,形成一条条生态廊道,使城市中的绿地资源能够相互补充和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
3.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系统应当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规划和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势城市绿地系统在城乡规划中有着诸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功能: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些生态功能。
2. 社会功能:城市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公园、花坛、游乐场等各类绿地,为城市增添了一分生机和活力。
3. 经济功能: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
众多的绿地景点和公共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品消费者,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
三、城市绿地系统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在生态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场所,有助于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的设计与规划
城市绿地的设计与规划是指将城市中的空地或者未被开发的土地
用于绿化工作,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健身和美化环境的场所。
以下是城市绿地设计与规划的几个重要方面:
1. 绿地类型的选择:根据城市的需要和土地可利用性,确定绿
地的类型,例如公园、广场、花坛等。
不同类型的绿地可以满足不同
人群的休闲需求。
2. 绿地布局: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绿地的布局,以满足城
市居民的需求。
绿地应分布在各个居民区域,并且靠近居民住宅,以
方便居民的使用。
3. 绿地大小和形状:绿地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土地的利用情况
以及居民的休闲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较大的绿地可以容纳更多的休闲
设施,例如篮球场、游乐设施等。
4. 绿地的景观设计:绿地的景观设计是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组
成部分。
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增加绿地的美观度和吸引力,使人们更
愿意参与和使用绿地。
5. 绿地的设施建设:绿地的设施建设是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绿
地的关键。
例如,公园中需要建设步道、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设施,以提供不同的休闲选择。
6. 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绿地的管理和维护是城市绿地规划的重
要环节。
包括定期修剪草坪、清理垃圾、定期检查设施等,以确保绿
地的良好运营和使用。
城市绿地的设计与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进行
合理安排。
只有合理规划和管理绿地,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南京市绿地率计算规则一、引言南京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一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绿地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南京市绿地率的计算规则,以帮助读者了解南京市的绿化情况。
二、绿地率计算规则绿地率是指城市地表面积中绿地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南京市的绿地率计算规则如下:1. 绿地范围南京市绿地范围包括公园、绿地广场、绿化带、湖泊、河流、水库、水面等自然或人工绿地。
绿地面积的计算应包括地表覆盖的植被面积和水面面积。
2. 绿地面积计算绿地面积的计算需要准确测量和统计各类绿地的面积。
其中,公园、绿地广场、绿化带的面积可以通过实地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
湖泊、河流、水库的面积可以通过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获得。
水面的面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
3. 总面积计算南京市的总面积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田、水域等。
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可以通过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数据获得。
农田的面积可以通过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获得。
水域的面积可以通过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获得。
4. 绿地率计算绿地率的计算公式为:绿地率 = 绿地面积 / 总面积。
将绿地面积与总面积进行除法运算,可以得到南京市的绿地率。
三、南京市绿地率的现状根据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南京市的绿地率达到了40%左右。
其中,公园、绿地广场、绿化带的面积占比较大,约为总绿地面积的60%。
湖泊、河流、水库的面积约占总绿地面积的30%。
水面面积约占总绿地面积的10%。
南京市的绿地规划和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政府加大了对绿地建设的投入,提高了绿地的质量和数量。
通过持续的努力,南京市的绿地率逐年提高,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四、绿地率的意义绿地率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绿地率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轻空气污染,还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如调节气温、保持水源、减少洪涝灾害等。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设计任务书(初步)南京是与北京、西安、洛阳齐名的我国四大著名古都之一。
延绵2500年的建城史,累计450年的建都史,产生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为南京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创造先进文化、保持城市特色奠定了基础。
保护历史文化不仅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放到了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也一直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
2007年南京市将开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
一、项目背景2001年,南京市结合总体规划调整,组织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规划针对南京特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名城保护体系,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符合当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较好地指导了南京城市的发展。
在规划指导下,城市格局保持较好,明城墙、中山陵等地区的环境得到整治,南捕厅、总统府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点得到保护和修缮。
但在新的形势下名城保护规划需要进行修编。
一是社会发展对名城保护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注度、认识和要求在不断提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格局、城市环境风貌、大量非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资源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也不局限于单纯的保护,而更注重历史文化活力的再现。
二是南京名城保护规划需要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衔接。
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01年编制的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在一些名词概念上和内容、深度上需与新规范衔接,以便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南京城市建设需要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和老城更新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