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的产生(喇叭)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喇叭发声原理是共振喇叭是一种声学设备,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增强声音的响度和扩散范围。
喇叭的发声原理主要基于共振效应。
共振是指在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激励后,当激励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共振,能量得到增强。
在喇叭中,共振效应通过声波的传播来实现。
喇叭的主要部分包括振膜、振荡器和围堵器。
振膜是喇叭发声的核心部分,通常使用聚酰亚胺等材料制成,其特点是轻薄、柔软且有高频率响应。
振膜随着电流的通过而产生振动,从而使空气颤动,形成声波。
振膜在发声过程中与空气之间的振动传递是共振产生的关键。
振膜的振动是由振荡器产生的电信号引起的。
振荡器一般由电磁线圈和磁铁组成。
当电信号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在磁铁的作用下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与一个固定在振膜上的永久磁铁产生互相排斥的力或互相吸引的力。
这个力会使得振膜产生振动。
振荡器的作用类似于音箱中的扬声器单元,它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
为了使得振膜能够以最佳方式振动,并将振动声音传递到外部空气中,喇叭中通常还会设置一个围堵器。
围堵器通常采用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将振动的空气限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
这样,振荡器产生的振动能够以相对集中的方式传递到振膜上,并在围堵器中形成较为高强度的声波。
围堵器的设计结构和形状对喇叭的音质和响度有一定影响。
喇叭的发声原理还与共振腔有关。
共振腔是指喇叭内部的空腔,它通过振动的方式增强声音的响度。
共振腔的大小和形状会对发声效果产生影响。
常见的喇叭类型包括抛物面喇叭、圆锥喇叭和角锥喇叭等,它们的共振腔形状和设计都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喇叭的发声原理是基于共振效应的。
振膜的振动产生声音信号,通过振荡器和围堵器的作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空气中的声波。
共振腔的设计能够增强声音的响度和扩散范围。
喇叭广泛应用于音响设备、扩音设备、汽车音响系统和电视等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音频体验。
扬声器原理扬声器的发明者是荷兰物理学家卢瑟福。
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少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请听我慢慢介绍给你们听吧!1、共振器扬声器最主要的部件是磁性膜片,它的左边有一个很大的铁块,铁块上刻着密密麻麻的螺旋形条纹。
由于空气的流动和摩擦,使铁块中间产生一个高速旋转的圆盘,圆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
当两个磁极相对放置时,这些圆孔正好同空气相通。
在圆盘转动时,就会使空气也跟着一起旋转,产生振动,这就是我们的“音圈”。
音圈的周围还有一个金属膜片,膜片的中心有一个小洞,声波就从小洞里传出来,金属膜片的震动又使音圈的转动发生了变化,最后,声音就从音圈中放出来了。
2、扩音器扬声器的功能决定了它的体积,如果音量小,那么扬声器的体积就要做得非常大,不然就没有办法把音量放大。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平时所用的普通扬声器都有一个共同点:扩音器的喇叭口要比音箱的口子小。
原因很简单,扩音器的频率范围很宽,只要把喇叭口加大,音箱口缩小,那么放大的音量也就越大。
同样的道理,只要将扩音器的音量加大,音箱的声音就能增强许多。
3、喇叭扬声器只有音箱大是不行的,因为扬声器的喇叭口必须大于音箱才能使声波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去,同时保证不破坏声波的原有特性。
大家应该记得电视机上的扬声器吧!它们都有一个薄膜状的东西罩住喇叭口,这个薄膜就是扩音器,但是电视机里的扬声器要比音箱大许多。
那是因为电视机扬声器的音盆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弯臂,以此来扩大喇叭口。
那么,为什么音箱口要比扬声器的喇叭口大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音箱发出的声波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迅速膨胀,向四周飞射,而扬声器发出的声波却在扩音器的作用下被反射回来,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声波是直线传播的,音箱口越大,那么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机会就越多,穿透力就越强。
为了提高扬声器的效率,扬声器制造商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音箱的口子略微向内凹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
3、“共鸣”扬声器扬声器与外界大气之间有一个小小的空腔,这个空腔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使扬声器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喇叭的工作原理
喇叭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声能的装置,通过震动声音产生器(如圆柱形振膜),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喇叭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电信号输入:喇叭首先接收来自音频源(如音乐播放器、电视机等)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2. 信号放大:电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增加其能量。
放大器可以是晶体管、真空管等器件。
3. 信号转换:经过放大后的电信号被发送到驱动器或震动声音产生器。
驱动器是一种能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的装置,它可以采用电磁型、电动型或压电型等方式。
4. 振膜震动:驱动器震动声音产生器,使其快速振动。
声音产生器通常是一个圆柱形的振膜,由一种柔软但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聚酯薄膜)。
振膜的振动会产生空气分子的压缩和稀薄,从而产生声波。
5. 声波扩散:振膜产生的声波通过喇叭的共振腔和扩大腔,被放大和扩散,使声音更加宏亮。
6. 发出声音:最终,经过放大和扩散的声波从喇叭的口径处发出,形成我们能听到的声音。
总之,喇叭通过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并将振动转化为声
波,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不同类型的喇叭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所差异,但大致遵循以上的基本原理。
共振音响的工作原理共振音响的工作原理发声原理:振动器振动发声(振动音响)+纸质鼓膜喇叭发声。
传统(普通)音响与振动音响相结合的音响,既有振动音响的振动发声,又有传统音响的喇叭发声。
介质混合音响主要是结合了振动音响的振动发声技术原理和普通音响纸质鼓膜喇叭发声原理,将二者融合;其实介质共振混合音响还是很好理解的,介质共振就是通过振动介质发声,而混合则是结合了传统音响喇叭发声,总的来说就是传统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的结合体,音质清澈不说,重低音效果更是显著。
普通(喇叭)音响发声原理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发声原理,采用的是振动器振动发声+纸质鼓膜喇叭发声,我们经常用音响的人都知道,普通音响除了专业音响,一般的普通音响重低音都是不够的,低音好点的一般体积都不小,这主要是由于采用喇叭发声的音响受发声单元体大小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多媒体音响直接采用低音炮,外接音箱,充分扩大其发声单元体体积范围,但这样对于音响的外形就有很大的限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市面见到的音响一般都是四方四正有棱有角的原因,且低音效果也不是很好。
振动音响发声原理而近几年才出现的振动音响,采用的则是振动介质发声的原理,一般重低音效果不错,体积纤小形状也是千奇百怪,但振动音响也有其致命缺陷,中高音不足或者是几乎没有,且一旦离开介质(也就是音响接触面),声音就几乎没有了,这些都是我们购买振动音响所要考虑的问题,离不开介质,那就对播放场地有所限制了。
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发声原理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刚好就是这二者的结合体,采用振动音响的振动介质传声则刚好解决了普通音响低音不足且体积过大的问题,而结合普通音响喇叭发声则就很好的解决了振动音响无中高音,离不开振动介质的缺陷,可以说介质共振混合音响还是很好的在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优势互补,有着专业的音效不说,它还没有方或者圆之类的局限性,任由设计师去天马行空地塑造。
介质共振混合音响与立体共振音响的关系首先讲解一下什么叫立体声,立体声就是指具有立体感的声音。
声音的共振和共振条件共振是物体在受到外界激励时,产生共同的振动现象。
对于声音来说,共振是指当一个声源发出某一频率的声波时,如果另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也与之相符,那么该物体就会发生共振,振幅增大,并产生更大的声音。
声音的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击鼓、吹奏乐器等。
共振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频率匹配和能量传递。
首先,频率匹配是声音共振的基础条件之一。
当一个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与外界激励的频率相等或接近时,共振就会发生。
比如,当我们用力敲击一个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会引起空气柱的共振,产生共鸣音。
这是因为空气柱的固有频率与音叉的频率非常接近,所以共振现象会发生。
其次,能量传递也是声音共振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共振的过程中,外界激励会向振动系统输送能量,而振动系统则会吸收这些能量并放大振幅。
这种能量传递的效果使得共振现象更加显著。
比如,在吹奏乐器时,演奏者通过唇腔的振动产生一系列的音频信号,并传递到乐器的空腔中。
乐器的空腔与空气柱的固有频率非常接近,因此能够发生共振,增强声音的音量和质量。
在声音共振中,还存在共振峰的现象。
共振峰是指在声音频谱中,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振幅相对较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振动系统在共振频率附近对声音产生了较大的响应。
共振峰在音响工程中非常重要,可以用于调节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提高音质。
总结起来,声音的共振是指当一个声源的振动频率与其他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产生共振现象,增加声音的音量和质量。
共振的条件主要包括频率匹配和能量传递。
共振峰则是声音频谱中振幅较高的特定频率处,用于调节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
了解声音的共振和共振条件对于音响工程和音乐演奏都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共振音响?原理、特点是什么?共振音响是让音频经过转换后以机械振动介质面(木质桌面、玻璃等),使介质整个物体产生共振,从而使整个物体发声的播放器。
共振音响原理:共振发声技术起源于美国海军声纳探测技术,魅动公司引进这个声学原理并加以改进,研发了音脉技术,并通过音脉技术研发了共振音响。
共振音响打破传统喇叭振膜的发声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运用音频发声元件高速运动使接触介质整个物体共振,从而推动接触的界面震荡空气传递声音。
共振音响是一种全新的发声方式,具有接触不同介质产生不同音效、低音强劲震撼、声音洪亮大声等多种特点,开创了音响时代的新篇章。
共振音响特点:1介质传导多维音效接触界面材质不同,振动时波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效果也不一样,不同接触界面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一个音响,多种享受。
2360°无方向性传播共振音响声音的传播是没有方向的,如果放置在桌面上,整个桌面360°环绕发声,声音无指向性。
3穿透力强衰减小摈弃喇叭振膜,改用介质发声,减少空气传播声音的衰减。
固体物质发声穿透力好,声音传播距离更远。
4宽广声场体验在同样频率的情况下,共振音响能产生更大范围的宽广声场;正所谓:体积小,声音大。
共振音响的声音传播是360°无方向性全方位发声,避免传统音响指向性声音传播,面对喇叭的方向声音较大,背对喇叭的方向声音较小的问题。
360°音传导全方位涵盖角传播声音,感受震撼立体环绕音效。
那么,共振音响是如何做到声音360°无方向性传播的呢?假如将共振音响放置在桌面上,音脉介质共振发声系统高速运动使接触桌面共振,从而推动桌子震荡空气传递声音。
这相当于是整个桌面在发声,从而产生360°环绕声效。
共振音响尚属刚刚发展阶段,做共振音响的厂商魅动公司是做得最好的一家,业内全球第一品牌技术过硬,产品音质、质量都是可以的。
魅动一直做的是海外市场,估计很少人知道这个品牌,不过2013年已进军国内市场了。
声音的共振现象和计算方法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声音无处不在。
从鸟儿的鸣叫到汽车的喇叭声,从悠扬的音乐到嘈杂的施工现场,声音以各种形式和频率传递着信息。
而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一种有趣且重要的现象——共振。
什么是声音的共振呢?简单来说,共振就是当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与外界施加的频率相匹配时,这个物体就会产生强烈的振动,从而放大声音的效果。
想象一下,当你在荡秋千时,如果每次推动的节奏都与秋千自然摆动的节奏相同,秋千就会越荡越高。
声音的共振也是类似的道理。
比如说,在一个空旷的大厅里,如果有人唱歌或者演奏乐器,当声音的频率与大厅的某个固有频率相吻合时,就会产生共鸣,声音会被放大,变得更加响亮和清晰。
这种现象在乐器中也非常常见。
小提琴、吉他等弦乐器,它们的琴身就是一个共振腔,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共振腔的放大,才形成了我们听到的优美乐音。
那么,声音共振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要从物体的振动特性说起。
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这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形状、大小等因素。
当外界施加的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物体就会产生共振。
此时,物体吸收的能量最大,振动幅度也最大。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声音的共振现象。
对于一个简单的振动系统,比如一个弹簧振子,其固有频率可以通过公式 f =1 /(2π) √(k / m) 来计算,其中 f 表示固有频率,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m 是物体的质量。
而对于更复杂的系统,比如乐器的共鸣腔或者房间的声学特性,计算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这时候,我们通常会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比如有限元分析或者边界元分析,来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共振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声音的共振现象和计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建筑声学设计中,为了获得良好的音质效果,设计师需要考虑房间的尺寸、形状、材料等因素,以避免出现不良的共振现象,比如回声、混响等。
在音响设备的设计中,也需要利用共振原理来优化音箱的结构,提高声音的保真度和音量。
没有喇叭的音响——共振音响南昌三中刘付媛你见这样音响吗?它外型千奇百怪有圆的,方的,卡通的,酷炫十足;它只有茶杯大的体积却能有震撼的低音效果;它没有传统音箱的喇叭,却能播放出美妙的声音,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它会让你的桌面跳动起来,它就是共振音响。
我们不仅要问:那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和我们普通的音箱有什么区别?传统音箱或音响的喇叭是电动式扬声器,又称动圈式扬声器,它是应用电动原理的电声换能器件。
当通电导体处于磁场时,会受到一个磁场力,根据左手定则,力与电流、磁场方向互相垂直,受力大小与电流、导线长度、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当音圈输入交变音频电流时,音圈受到一个交变推动力产生交变运动,带动纸盆即振膜振动,反复推动空气而发音。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纸盆扬声器、号筒扬声器都属于电动式扬声器。
而共振音响本身没有振膜,它是将音频信号,通过内部的共振结构(声驱动)作用于刚性物体(如:木质、合成材料、玻璃等硬质平面),使其振动发声的。
声驱动并没有像动圈式扬声器一样移动线圈或者移动磁体而产生声音。
这种声驱动是由特殊稀有金属构成,它能在电磁场中做伸缩运动,因此它能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使与之接触的介质随之振动。
这种特殊稀有金属,它叫Terfenol-D①.是一种磁致伸缩材料。
磁致伸缩的特点是某些铁磁材料在磁场内会发生形状改变。
Terfenol-D①能够产生“惊人的”磁致伸缩,它具有比传统的磁致伸缩材料和压电陶瓷高几十倍的伸缩性能。
共振音响是款新、奇、特的产品,相对于传统音响:1)共振音响体积小、方便携带;2)具有穿透性和360°传播的特点;3)放在不同的播放介质上面有不同声效。
共振音响具有如下特点:1.没有喇叭却能播放出动听音乐2.可自由播放TF卡中的MP3音频文件,持续播放3-5小时3.共振音响还是一部时尚的迷你收音机,小巧便携的挂绳既为强大的360度收音天线4.采用最新研发的共振技术,能将所接触的带硬质腔体的界面(如木质办公桌,茶几,墙壁)变成一个超大喇叭,并且其接触的材质不同发出不同的音色5.超MINI的炫酷时尚外型,却一样能发出震撼人心的HIFI音效,360度环绕立体声更能让音乐无外不在正因为发声原理的不同,共振音响与传统喇叭式音箱相比特点和优势如下:1、体积小、无需传统音箱的箱体。
共振的理解:
共振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以最大振幅做振动的情形所引起的一种现象,此一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
共振在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物体,其中一个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当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是另一个物体振动频率的倍数时,另一个物体的振幅就会急剧加大的一种现象。
一些共振的例子比如有:
乐器的音响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信号频率共振等等。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
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频带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
共振的理论规则:
1)系统受外界激励,作强迫振动时,若外界激励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时,强
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这种现象叫共振,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一种现象。
由频率与质量的关系我们知道,质量越重,其谐振频率才会越低。
2)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一种现象,如:两
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在靠近(位置相同时),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跟随发声。
3)共振强度是振幅的平方。
(而喇叭功率越大,其振动幅度也是越大的)物理
学中一般称这个规则为洛伦兹分布,它在许多有关共振的物理系统中出现。
是一个与振荡器的阻尼有关的系数。
阻尼高的系统一般来说有比较宽的共振频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