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强的测量
- 格式:pdf
- 大小:328.53 KB
- 文档页数:8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物理演示实验自主设计方案本物理演示实验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以及电磁铁的相关性质验证流体力学中伯努利原理)(2112111为常数C C gh v p =++ρρ(1)当外界环境被选定后,常数C 可以表示为gh v p C 2222221ρρ++=(2)将(1)式与(2)式联立,可以得到gh v p gh v p 22222121112121ρρρρ++=++(3)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伯努利方程,下面我们来验证这一原理。
在中学阶段,我们已经知道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这一流体学基本关系。
为了验证流速与压强的具体关系,我们不妨选择空气流作为实验流体,大气压强作为外界标准压强,由基本数据可知标准大气的密度ρ=1.29kg/m 3(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p 0=101kpa),我们只需要测量出流体的某一流速v 以及在该流速下的压强p 1。
进而将p 1,v 代入伯努利方程左右两端,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此时,由于选定的外界是标准大气,故验证的等式为02121p v p =+ρ(4)下面我们需要清楚流速与该流速下的流体压强的测量原理。
首先我们先测量流速。
由于流体是以风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我们使用鼓风机作为风的发生装置。
我们采取简易风车来测量风速。
选择该风车的前提是在无风环境下风车能够静止即处于平衡状态,并且在受到风力时可以较为灵敏地进行转动,即摩擦阻力越小越好。
设风车的转动半径为R,风车转动角速度为ω,则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有ωR v =(5)其中ω可以通过风车的转速n 来测量,即n πω2=(6)联立(5)(6)两式,这样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流速v 的大小为Rn v π2=(7)接下来,我们来测量该流速下的压强。
该压强的测量需要运用电磁铁以及压一、演示物理原理简介(可以配图说明)力传感器。
我们将电磁铁和压力传感器进行组装成为能够测量电磁铁磁力的装置(我们将在方案实施模块进行详细介绍其使用方法),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一、实验名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用具有漏斗和乒乓球,要求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
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
三、实验目的: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这个实验利用的实验原理是水流的流速不相同,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的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乒乓球”被牢牢吸在漏斗内。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取一干净的玻璃漏斗,应一根乳胶管将漏斗的颈部与自来水水龙头相连。
(2)将一只乒乓球放进漏斗的喇叭口中,用手指托住乒乓球,把漏斗倒置。
(3)打开水龙头,让一股细水流从漏斗的喇叭口流出,并将手指移开。
学生凭想象,乒乓球应从漏斗中被水流冲出。
然而我们却观察到:乒乓球被牢牢地“吸”在漏斗的颈部。
六、实验现象分析:
由于水流经漏斗颈部流入喇叭口时,截面积迅速增大,流速立即变小,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同一管道中流速大的地方其压强比流速小的地方要小。
可见,乒乓球下方水流压强要远远大于其上方水流的压强,这就给乒乓球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压力,再加外部大气压的作用,就足以支持乒乓球停留在漏斗喇叭口的底部而不被水流冲走。
流动参数的测量一、静压强的测量在流体力学实验中,压强是描述流体状态和运动的主要参数之一。
设S ∆为流体中任意小的面积,P ∆为与S ∆相邻的流体微团作用在该微团上的力,当S ∆无限缩小并趋于一点时,其上的压力由数学表示为limS PP S∆→∞∆=∆通过测量压强还可以求得流体速度、流量等许多力学量。
因此在流体力学实验中,压强的测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测量。
由于压强测量都是以差值的方式出现,即压强值都是相对某个基准而言的。
常用的基准有绝对压强和计示压强,绝对压强是以完全真空为基准计量的压强;计示压强是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计量的压强。
压强分静压强、动压强和总压强,总压强=动压强+静压强1)静压强:流场中某一点得静压强指的是该点三个方向法向压强的平均值1122331()3P σσσ=-++,对管流来说,就是对管壁的法向压强,该压强不会引起流线变化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与流体同样的运动速度的物体所受到的压强,一般采用管壁上引出或采用有侧孔的探头测量。
2)总压:又称驻点压强。
流体受到滞止,在没有任何能量损失的情况下速度降至零时的驻点压强,一般采用有迎流矢方向测孔的探头测量。
3)动压强:引起流体运动的压强,用总压强减静压强所得。
测量压强的仪表称为测压计。
根据测量方式的不同,测压计分为三类:第一类液柱式测压计,它们是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利用液柱高度直接测出压强的。
它们测量准确,可测微压,不适用于高压的测量,下面将作详细阐述。
第二类金属式测压计,它们是利用金属的弹性变形并经过放大来测出压强的,是间接测量法。
图1中用椭圆断面的金属弯管来感受压强的波登管测压计和b 中用金属膜片来感受压强的膜片式测压计都是这种测压计。
它们可测较高的压强,不适于微压的测量。
长期使用,金属的弹性变形会有变异,需要定期标定。
第三类电测试测压计,它们是利用感受元件受力时产生压电效应、压阻效应等的电讯号来测量压强的,是间接测量法。
图2为压电晶体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常用的还有应变片式传感器等。
U测量实验报告U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目的:通过U型管测量液体的密度和测量流体压强的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U型管、水银柱、液体样品、注射器、水银池、尺子、计时器等。
实验原理:U型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在重力和压强作用下的平衡状态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和流体压强。
液体在两个不同高度的柱管中的压强差等于液体的重力势能差,即P1-P2=ρgh。
其中,P1和P2分别为液体在两个柱管中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两个柱管的高度差。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将U型管固定在水平台上,确保两个柱管之间没有气泡,准备好水银柱和液体样品。
2. 测量液体密度:将液体样品注入注射器,将注射器连接到U型管的一端,并将液体缓慢注入柱管,直到液体达到平衡状态。
记录液体在两个柱管中的高度差h,以及水银柱的高度H。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液体的密度ρ。
3. 测量流体压强:将水银柱连接到U型管的一端,将液体样品注入柱管,让液体达到平衡状态。
记录液体在柱管中的高度差h,以及水银柱的高度H。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流体的压强P。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得到的液体密度和流体压强的结果应该相对一致。
如果测量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当或者仪器有问题。
在实验中,要注意排除气泡的干扰,保证液体在柱管中达到平衡状态,避免读数误差。
此外,还要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尽量减小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应用:U型管测量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密度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相变规律。
在工程中,可以利用流体压强的测量结果来设计和优化液压系统、气体传输管道等。
结论:通过U型管测量实验,我们可以准确测量液体的密度和流体的压强。
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的准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也是实验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物理流体压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深度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并验证物理流体的压强定律。
实验器材1. 实验台2. 透明容器3. 液体(如水)4. 罗盘5. 数字压力计6. 尺子实验原理根据物理流体的压强定律,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即P ∝h,其中P为压强,h为液体的深度。
公式为P = ρgh,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将透明容器放置于实验台上。
2. 倒入适量的液体,使其液面平稳且水平。
3. 将罗盘放置于液体底部以确定水平位置,并记录下液体底部相对于罗盘的深度。
4. 使用数字压力计测量液体底部的压强,并记录下数据。
5. 根据液体底部相对于罗盘的深度和液体的压强,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6.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的液体深度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7. 绘制压强与深度之间的图表。
8. 根据图表和实验数据分析验证物理流体的压强定律。
实验数据液体深度(cm)罗盘底部压强(Pa)液体密度(kg/m³)10 1000 100020 2000 100030 3000 100040 4000 100050 5000 1000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压强与深度之间的图表。
根据图表可以发现,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关系,符合物理流体的压强定律。
同时,根据测得的液体密度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深度的液体密度保持不变,验证了该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讨论实验中使用透明容器以便于观察液面的位置。
同时,使用数字压力计可以精确测量压强,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由于实验中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如液体的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
未来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实验验证了物理流体的压强定律,即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实验结果表明,压强与深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且不同深度的液体密度保持不变。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验证了物理流体的压强定律。
参考文献- [《大众实验物理》第三版](。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备:水平台秤、水槽、水龙头、流量计。
实验原理: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体的压强与其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流体流速增大时,其压强也会随之增大。
此外,流体压强还与流体密度和流速方向的角度有关。
实验步骤:
1. 将水槽放在水平台秤上,调整其水平度。
2. 在水槽内开启水龙头,调节流量,记录流量计上的数据。
3. 在水槽内不同位置测量流体压强,并记录数据。
4.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
可以看出,当流速增大时,水的压强也随之增大。
具体来说,当流速为5L/min时,水的压强为105Pa;当流速为10L/min时,水的压强为210Pa;当流速为15L/min时,水的压强为315Pa。
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流体的压强与其流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具体来说,流速越大,流体的动能越大,从而撞击到其表面的压力也就越大。
因此,流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此外,在测量过程中还发现,流体压强还与流体密度和流速方向的角度有关。
实验结论:
流体的压强与其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当流速增大时,流体的压强也会相应增大。
此外,流体的压强还与流体密度和流速方向的角度有关。
u型管压强计原理
U型管压强计是一种测量流体压强的常用工具。
它基于密闭U 型管中液体平衡的原理。
U型管压强计由一段U形透明玻璃管组成,管中充满一定量的液体(通常是水银或水),并与想要测量压强的系统接通。
当压强计连接到系统中时,系统的压强作用于液体,并通过液体传递到U型管的两侧。
两侧的液面会因此而发生不同的高度变化,形成一个不平衡状态。
根据密闭U型管液体平衡的原理,液体总是在重力和压强的作用下保持平衡。
因此,液体在两侧的高度差可以用于计算压强的差异。
比较常用的计算方法是使用以下公式:
ΔP =ρgh
其中ΔP表示压强的差异,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差。
通过测量液体的高度差,我们可以计算系统中的压强差。
一般来说,当液体在一侧高于另一侧时,液面高的一侧对应较高的压强。
需要注意的是,U型管压强计只能测量相对压强,即与大气压力的差异。
因此,在测量压强之前,需要将一个端口与大气接
通,以确保系统的压强计为相对值。
U型管压强计的原理简单而实用,适用于各种场景,如实验室研究、工业流体管道测量等。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以确保测量准确性和安全性。
流体的压强与流体的压力的概念与测量方法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学科,其中压强与压力是其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流体的压强与压力的定义,并介绍几种流体压力的测量方法。
1. 流体的压强定义流体的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当一个流体静止不动时,其压强(P)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出: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于流体上的力,A表示力作用的面积。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当作用于流体上的力增大或面积减小时,压强也会增大。
2. 流体的压力定义流体的压力是指流体受到的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是压强在概念上的扩展,它表示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与压强不同的是,压力还考虑了流体下方受到的来自上方流体的力的影响。
根据流体的压强定义可知,当上方的流体压强增大时,下方流体受到的压力也会增大。
3. 测量流体压力的方法测量流体的压力是应用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压力传感器的使用。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测量流体压力的方法:(1) 液体柱压力计法液体柱压力计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流体压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液体柱的高度与流体的压强之间的关系来测量。
通过将一段直立的细管插入流体中,并测量液体柱的高度,可以计算出流体所受的压力。
(2) 电桥测量法电桥测量法是一种利用电阻的变化来测量流体压力的方法。
该方法将电桥与感应器相连接,当流体压力变化时,感应器产生的信号会引起电桥中电阻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确定流体的压力大小。
(3) 振荡管测量法振荡管测量法是一种利用振荡管的振动频率来测量流体压力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振荡管沉入流体中,并测量振动频率的变化,可以推算出流体的压力。
(4)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用于测量流体压力的设备。
该设备通过感应器的压力敏感元件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电路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将压力值以数字或模拟方式显示。
综上所述,流体的压强与压力是流体力学中重要的概念。
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实验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流体流速与压强之间的有趣关系。
你知道吗?这玩意儿可真是个老生常谈,但却又好像每次说起来都能引发热议。
就像你吃火锅时,汤底的热度会影响食材的入味程度一样,流体的流速和压强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咱们就深入聊聊这个课题,瞧瞧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2. 流体的基础知识2.1 什么是流体?流体,简单来说就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
想象一下你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都是流体!流体的特性可真有趣,它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流动,有时像小溪潺潺,有时又像火箭一样飞速。
说到这儿,流体的流动跟我们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比如下雨天的积水,或者是洗澡时的水流,都是流体在作怪!2.2 流速与压强的概念说到流速,那可就是流体运动的速度啦。
想象一下,当你在河边看水流时,如果水流很快,流速就高;反之,水流缓慢,流速就低。
至于压强,嘿,这可是个有点儿复杂的概念。
简单来说,压强就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
在流体中,压强常常和流速成反比,流速越快,压强就越小,这可真是个反直觉的现象呢。
3. 实验准备3.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前,咱得先搞清楚需要什么器材。
首先,咱们需要一个水槽,最好是透明的,这样可以清楚看到水流的情况;其次,准备一个水泵,让水能够在水槽里流动;还有一些管子和压力计,这样可以测量流速和压强的变化。
最后,别忘了准备一个计时器,确保咱们能精准记录时间。
要是全都准备好了,那就可以开始实验啦!3.2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其实也不复杂,首先把水泵放到水槽里,接上管子,然后打开水泵,让水流动起来。
接下来,慢慢调整水流的速度,并用压力计测量不同流速下的压强。
每次调整流速时,记得记录下压强的变化。
等你把数据记录齐全了,就可以开始分析啦!嘿,这时候可真是像解谜一样,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4. 数据分析与结论4.1 数据观察在分析数据时,咱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流速增加时,压强往往会减小。
这就像是你在喝饮料时,如果用吸管吸得很快,饮料流入嘴里的感觉就很轻;但如果吸得慢,饮料的压力就会感觉更大。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介绍: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的力学分支,涉及到诸多重要概念,其中包括流体的压强和流速。
本文旨在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实验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和公式的可靠性。
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实验装置包括压强计和流速计。
2. 实验方法:首先,用压强计测量流体在不同位置的压强值,并记录下来。
然后,用流速计测量流体在不同位置的流速,并同样记录下来。
最后,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压强与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随着流速的增加,流体的压强也会增加。
这一结果与流体力学的理论预期相一致。
数据分析: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P = kV^2,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流速,k为常数。
该公式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用压强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来描述。
研究意义: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流体运动的特性,同时也对相关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成功地探究了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流体力学的相关概念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附注:本文基于虚构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旨在模拟科学研究过程并展示相应结论。
实际的科学实验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取得可信的结果。
在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时,请遵循科学方法,并以准确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为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探究这一原理在飞机飞行中的作用。
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流速越慢,压强越大。
飞机机翼的设计利用了这一原理,使得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
三、实验器材1. 两个塑料瓶盖2. 一张纸条3. 一个注射器4. 半盆水四、实验步骤1. 将两个塑料瓶盖放入半盆水中,确保瓶盖漂浮在水面上。
2. 用注射器对准两个瓶盖之间喷水,观察瓶盖的运动情况。
3. 改变注射器的喷水方向,观察瓶盖的运动变化。
五、实验现象1. 当注射器对准两个瓶盖之间喷水时,两个瓶盖相互靠近。
2. 当改变注射器的喷水方向时,瓶盖的运动方向也随之改变。
六、实验数据本次实验未采用精确的数据记录,主要观察现象和结论。
七、实验结论1. 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 飞机机翼的设计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使得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
1. 本次实验中,两个瓶盖相互靠近的现象说明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2. 当改变注射器的喷水方向时,瓶盖的运动方向也随之改变,进一步验证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 飞机机翼的设计原理与本次实验结果一致,说明实验结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九、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以及这一原理在飞机飞行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十、实验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瓶盖,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可以增加实验次数,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可以尝试使用更先进的实验器材,如流速仪等,更精确地测量流体流速和压强。
十一、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流体力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 王五,赵六.飞机设计原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9.。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所在学院:地侧学院使用专业:安全工程2006.6实验一:压强、流速、流量测定实验一、压强测定试验 知识点:静力学的基本方程;绝对压强;相对压强;测压管;差压计。
1.实验目的与意义1)验证静力学的基本方程;2)学会使用测压管与差压计的量测技能;3)灵活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际工程量测。
2.实验要求与测试内容1)熟练并能准确进行测压管的读数;2)控制与测定液面的绝对压强或相对压强; 3)验证静力学基本方程; 4)由等压面原理分析压差值。
3.实验原理1)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pz c γ+=2)静压强分布规律:0p p h γ=+式中:z ——被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0p ——水箱中液面压强;γ——液体容重;h ——被测点在液体中的淹没深度。
3)等压面原理:对于连续的同种介质,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平面即等压面。
4.实验仪器与元件实验仪器: 测压管、U 型测压管、差压计仪器元件:打气球、通气阀、放水阀、截止阀、量杯 流体介质:水、油、气 实验装置如下图: 5.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步骤如下: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2)打开通气阀,保持液面与大气相通。
观测比较水箱液面为大气压强时各测压管液面高度;3)液面增压。
关闭通气阀、放水阀、截止阀,用打气球给液面加压,读取各测压管液面高度,计算液面下a、b、c各点压强及液面压强p;4)液面减压。
关闭通气阀,打开截止阀,放水阀放出一定水量后,读取各测压管液面高度,计算液面下a、b、c各点压强及液面压强p。
6.实验成果实验测定与计算值如下内容:00p=,a、b、c各测压管与U型测压管液面标高∇、压强水头pγ、测压管水头pzγ+;00p>,a、b、c各测压管与U型测压管液面标高∇、压强水头pγ、测压管水头pzγ+;00p<,a、b、c各测压管与U型测压管液面标高∇、压强水头pγ、测压管水头pzγ+;填入表1中。
u型管压强计原理U型管压强计原理。
U型管压强计是一种常用的流体压强测量仪器,它利用流体的静压原理来测量流体的压强。
在实际应用中,U型管压强计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实验以及各种工程领域。
本文将介绍U型管压强计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U型管压强计的结构。
U型管压强计由一根U型玻璃管和一种测压液体组成。
U型管的两端分别与被测压强的流体相连,当被测流体的压强不同时,U型管中的测压液体会发生位移,通过这种位移来测量流体的压强。
U型管压强计的原理是基于流体的静压原理。
根据帕斯卡定律,任何一个静止的流体,施加在它表面上的压力将会均匀地传递到流体中的每一个点。
因此,当被测流体的压强不同时,U型管中的测压液体的位移将会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测量压强的目的。
U型管压强计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当被测流体的压强增大时,U型管中的测压液体将会向压强较小的一侧移动,使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位移。
通过测量U型管中液面的位移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被测流体的压强值。
在实际应用中,U型管压强计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它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其次,它的测量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大部分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要求;最后,它的使用范围广泛,可以测量各种流体的压强,适用于多种工程领域。
当然,U型管压强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高粘度流体的测量精度较低,同时在大范围压强测量时,U型管的尺寸和测压液体的选择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U型管压强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流体压强测量仪器,它利用流体的静压原理来测量流体的压强。
在工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U型管压强计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流体压强的测量
1.1 流体粘度测量
1、 毛细管粘度计
毛细管粘度计是根据圆管层流的泊肃叶定律设计的。
图1.1是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的结构示意图。
当被测流体定常地流过毛细管时,流量Q 与两端压差Δp 、管径R 、毛细管长度l 及流体粘度μ有关,在确定的毛细管上测量一定压差作用下的流量,即可计算流体粘度μ:
(C3.4.11)
对非牛顿流体,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得的是表观粘度μa 。
毛细管粘度计结构简单,价格低,常用于测定较高切变率( >102 s –1)下的粘度。
缺点是试测费时间,不易清洗,由于管截面上切变率分布不均匀、试样液面表面张力及管径突然变化对结果可造成误差。
主要适用于牛顿流体。
有的毛细管粘度计采用平板狭缝式。
图3.1.1 图3.1.2
2、落球粘度计 Q
P
l R ∆πμ84=γ
刚性圆球在粘性流体中匀速运动时阻力可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相应的粘度为
(1.1)
上式中 d 为圆球直径,W 为圆球重量,V 为运动速度。
落球粘度计就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一般用于粘度较大的流体(图3.1.2)。
3、同轴圆筒粘度计 同轴圆筒粘度计属于旋转式粘度计,结构如图1.3所示,主要由两个同轴的圆柱筒组成,筒间隙内充满被测液体。
当外圆筒以一定角速度旋转时,间隙内液体作纯剪切的库埃塔流动,因此同轴圆筒粘度计又称库埃塔粘度计。
测量外圆筒的旋转角速度ω及内圆筒的偏转力矩M 可计算液体的粘度(或表观粘度)及其他参数。
对牛顿流体,ω-M 曲线是通过原点的斜直线,由其斜率M / ω计算粘度
(1.2)
式中a 、b 、h 分别为内外圆筒半径和液柱高。
对非牛顿流体测得的是表观粘度μa ,并可根据测得的流动曲线计算非牛顿流体的各种特征参数。
圆筒粘度计的主要缺点是圆筒间隙内的切变率分布不均匀,为减少测量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的误差, 间隙应尽量小。
圆筒粘度计适用于各种粘度、各种切变率的牛顿粘度测量,容易校准,使用方便,得到广泛应用。
V d W π3=μωμM b a h )11(π4122-=
图1.3
图1.4
4.圆锥平板粘度计 圆锥平板粘度计的构造如图1.4所示,锥角很大的圆锥顶点与水平平板接触,圆锥轴与平板保持垂直,圆锥与平板间的小楔角内充满被测液体。
当圆锥和平板中的一个以恒角速度旋转时,测量另一个受到的力矩 M 可计算被测液体的粘度 (1.3) 式中 为楔角,a 为液体接触部分平板半径。
对非牛顿流体,测得流动曲线后,可计算有关参数。
圆锥平板粘度计除具有测量范围大,试样用量少、容易清洗等优点外,最大的优点是楔角内被测液体中切变率处处相等,因此最适宜测量触变性流体的滞后环和应力衰减曲线。
它的缺点是调整比圆筒粘度计困难,转速较高时惯性力、二次流和温度等因素可能引起误差。
除了圆锥平板形式外还有圆锥—圆锥,环--环等形式的粘度计,原理相似。
2压强测量
2.1静止流体压强测量
1.单管测压计
当测量液体压强时,常直接将一根上端敞口的细管放到被测位置(如图2.1中A 点),细管即构成单管测压计。
在B 点压强的作用下,被测液体自由液面在细管中上升高度(h )称为测压管高度
(D4.3.3)
该位置的压强即为ρg h 。
当测量负压气体时,常将测压管倒置插入液体贮罐中,液体被吸入细管内,液面上升高度为h ,气体压强为-ρg h ,如图2.2所示。
单管测压方法受种种条件限制,仅在少数情况下使用。
图2.1
图2.2
2.U 形管测压计 U 形管内装有密度为ρm 的液体,未测压时两支管中液面均受大气压作用, 保持同一水平面。
测压时,被测压强p 作用于一支管液面上,两支管液面不再维持水平,如图2.3示,在等压面1-1上
p +ρg h 1=ρm g Δh
p = g (ρm Δh -ρh 1) (D4.3.4)
式中h 1恒为正,Δh 的符号当右支液面高于左支时为正,反之为负。
当测量气体时,ρg h 1可忽略不计。
图2.3
g p h ρ
=
3.U 形管差压计
将U 型管两端分别接入两个被测压强(p 1、p 2)时,构成一差压计,可测量两压强之差值(p 1-p 2)。
当测液体压差时用2.4A 形式,当测气体压差时用图2.4B 形式,均忽略气体重量。
所测压差为
Δp = p 1-p 2 =ρm g Δh (D4.3.5)
2.4A
2.4B
4.微压计
当被测压强或压差很微小时,为提高测量精度应使用微压计。
图2.5
倾斜式微压计原理如图2.5所示, 实际上是将U 形管的一支加粗成一容器,另一支倾斜放置(倾斜角α),容器截面积(A 1)比管截面积(A 2)大得多,只要容器中液面略有变化(h 1)便引起管中液面高度较大变化(h 2),加上管子倾斜放置,液面读数可得到放大
121A A Δl h
)
被测压差为
(D4.3.6)
式中K =ρm g (sin α+A 2/A 1)称为微压计常数。
在实际倾斜式微压计上,K 值标注在仪器上,工作液体为酒精。
测量多点压强变化的多管式测压计的原理与倾斜式微压计相似(图2.6)
图2.6
以上介绍的几种测压计是利用液体静力学原理设计的测压计,称为液柱式测压计,是最简单,但也是最精确的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方法,在实验室里经常应用。
此外还有利用压强引起金属管发生弹性变形原理设计的机械式压力表,由于读数简便适于工程应用。
利用各类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及利用光学原理测量由压强引起的膜片弯曲等方法,由于动态响应好适用于流动压强的测量。
2.2 运动流体压强测量
在B4.3.2中我们已讨论了平行直线流动中压强分布与静止液体压强分布一样,因此可将流动压强p 称为流动静压强。
在图2.7中流体流过壁面上的垂直小孔,孔穴内静止流体与外部流动流体形成速度间断面,但分界面上压强是连续的,即孔内压强与流动静压强连续,测量孔穴内的静压强就代表壁面上的流动静压强。
αSin l h ⋅=Δ2)(sin ΔΔ1
221A A l h h h +=+=αl K A A l g h
g p p p m m Δ)sin (ΔΔΔ1221=+⋅=⋅=-=αρ
ρ
图2.7
在水平的流线上,若某位置的速度为零,称该点为驻点,压强称为总压p 0 ,与其他位置的速度、压力关系为
(6-4-5)
或
(6-4-6)
式中p 为流场静压强。
称为动压强。
一、静压与总压的测量
对管道内的均流和缓变流,在管壁上开小孔,称为测压孔。
孔轴必须垂直壁面,孔径应尽量小(一般0.5~1mm ),孔深与孔径之比h / d > 3,边缘光滑。
将测压孔与压力计相连就可测得壁面上的流动静压强,管内截面上的静压分布符合静力学基本方程。
要直接测量流场中的压强,可用图2.8 (a)所示的静压管,前端为封闭的流线型,侧壁开测压孔,内部压力通过压力计测定。
静压管可在与来流成5°角范围内准确地测量测压孔附近的静压。
流线型封闭头对准来流时,头部中心形成一驻点。
当这点开小孔并用管子连接到压力计时测得的压强为总压。
这种管子叫总压管,如图2.8(b )所示。
也称为毕托(Pitot )管,是法国人毕托发明的。
图 2.8
ρρ022p p V =+0221p p V =+ρp p V -=0221ρ
二、动态压强测量
由于液柱式压力计动作惯性太大,不能准确反映随时间变化的压强,动态压强通常是通过传感器测量的。
压力传感器通过与流体接触的压敏元件如弹性膜片、绕结陶瓷、晶体、硅膜等感受压强,然后转换成电学量或光学量,通过仪表读出。
压力传感器的优点在于动作元件惯性小、动态响应好、体积小、读数方便。
根据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还是光学信号,可将动态压力计分成电学压力计和光学压力计两类。
电学压力计通过压敏元件发生电容、电阻、电感、电势等电学量改变测量流体压强变化。
电容式压力计具有较好的低频响应,而且感受压力的探头可做得非常小,缺点是电子线路较复杂。
应变式压力计优点是电路简单稳定并直接使用交流电源,避免了直流放大器的零漂问题,主要缺点是对温度敏感。
电感压力计的铁心可在线圈中运动,受压力作用时可引起线圈感应电流变化。
压电式压力计的主要优点是可感受很高的频率,缺点是输出电势很小,不能测量压力平均值而只能感受压力变化值,因此适于测量动态压力波形。
光学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膜片上装有镜面,膜片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镜面上反射出的光线产生偏转,测量光线偏转量可得到压力变化值。
光线偏转由并列的两个光电管输出信号不平衡量读出并记录下来,光线偏转还可直接由照相底片记录。
主要缺点在于膜片频率响应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