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选育和保藏
- 格式:ppt
- 大小:714.50 KB
- 文档页数:84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在生产中,分离、选育和保藏常用菌种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这些菌种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如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抗生素的生产以及食品工业中的乳酸发酵等。
以下是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的基本步骤:1. 分离:分离菌种是指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纯种菌株的过程。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来源,如土壤、水样或食品样品等。
然后,将样品进行稀释、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
最后,从菌落中挑选单一菌株,并进行纯化培养,得到纯种菌株。
2. 选育:选育是指对已有菌种进行进一步培养和筛选,选出优良品系。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根据所需特性进行筛选,如产量高、抗性强或代谢产物优良等。
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和筛选,可以逐步培育出符合要求的优良品系。
3. 保藏:保藏是为了长期储存和保存已经分离和选育得到的菌种。
常用的保藏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等。
冷冻保存是将菌种保存在低温 (-80℃或液氮温度下),可以长期保存并保持菌株的生物学性状。
而冷冻干燥则是在低温下将菌种先冷冻,然后通过真空蒸发使其脱水,最后用密封容器保存。
冷冻干燥具有长期保存时间和较小的储存体积的优点。
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杂菌污染。
另外,应该建立相应的菌种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并标注每个菌株的来源、特性以及保藏条件等重要信息,以便日后使用和查询。
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在生产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些过程,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菌种及其应用领域。
在分离菌种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样品来源。
不同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如土壤、水体、植物、动物及其制品等。
通过采集不同来源的样品,可以获得不同类型和特性的微生物,从而得到多样性的菌株资源。
在接种前,样品经过稀释,使微生物适当分散。
然后将稀释液均匀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并进行孵育。
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裂繁殖形成菌落,而每个菌落代表一个菌株。
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本章知识概要第一节菌种分离与筛选第二节菌种选育第三节菌种保藏第一节菌种分离与筛选1、采样原则:材料来源越广泛,越有可能获得新的菌种。
可寻找已适应各种环境压力的微生物类群。
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都含有微生物。
土壤由于具备了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
是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从土壤中几乎可以分离所需要任何菌株。
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②采样方法:选择适当地点和场所、用无菌器皿取样十克,装入袋中,记录采样地点、时间、环境等等。
2、富集培养: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是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A:控制营养条件----纤维素酶产生菌B:控制培养条件----施加压力、pH、温度、氧气、根据特殊生理特征、C:添加特殊抑制剂---抗生素3、纯种分离:富集培养而得到微生物,并不能达到纯化标准,杂菌并没有死亡、还需要进一步纯化----纯培养粗放型:菌落纯精细型:菌种纯划线分离法A:粗放型涂布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接种针挑取含有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划线,适当条件培养后,挑取单菌落。
稀释分离法用1ml无菌吸管精确地吸取1ml大肠杆菌悬液放入10-1的试管中,使其混合均匀。
另取一支吸管自10-1试管吸1ml放入10-2试管中……其余依次类推。
涂布分离法用涂棒蘸取培养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均匀涂平,获得单菌落。
精细型:毛细管分离法:利用培养皿或凹玻片等分离小室进行细胞分离。
也可以利用复杂的显微操作装置进行单细胞挑取。
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 FCM)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手段,它可以高速分析上万个细胞,并能同时从一个细胞中测得多个参数,与传统的荧光镜检查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成为当代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和检测、筛选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食用菌作为珍贵的食材和药物,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良好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讨论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实用知识。
一、菌种培养技术1. 菌种选择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菌种至关重要。
良好的菌种具有以下特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抗病虫害性能较强、适应不同的栽培条件等。
因此,在菌种选择方面,我们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栽培需求的菌种。
2.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菌种的分离与培养是培育优良菌种的基础。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从菌体中分离出纯种菌株。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菌体取样要干净卫生,避免杂菌的污染;其次,在培养基的配置和操作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确保分离出的菌株干净纯正。
3. 菌种的培养条件在培养菌种时,合理的培养条件能够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一般来说,食用菌类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等。
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适宜培养条件,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菌种来进行调控。
二、菌种保藏技术1. 冷冻保藏冷冻保藏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菌种保藏技术。
通常,菌种在低温条件下冷冻保存,可以长期保存。
在冷冻保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藏容器要干净无菌,以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污染;其次,菌种的冷冻速度要快,以避免细胞组织的破坏;最后,冻存的菌种要存放在低温冷库中,以确保其质量和存活率。
2. 干燥保藏干燥保藏也是一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技术。
在干燥保藏过程中,菌种通过将菌丝体或孢子在低湿环境下干燥,从而降低其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的速率。
干燥保藏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保藏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
3. 液氮冷冻保藏液氮冷冻保藏是一种高效的菌种保存技术。
液氮的极低温度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胞的生化反应和降解过程,从而保护菌种的完整性和活力。
在液氮冷冻保藏过程中,需要将菌种置于液氮罐中,并控制好保藏温度。
综上所述,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对于获得优质的食用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