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气体摩尔体积》教案-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过程:[引言]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物体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
[板书]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粒子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边说边写)[讲述]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做桥梁把它计算出来。
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要搭座什么桥呢?[学生回答] 还需知道物质的密度。
V=m/ρ[讲述] 请大家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填写下表:[投影] 表一表二(表中所列气体的密度均在温度0℃,压强101千帕下测定)[学生讨论]2、启发学生分析研究所得数据,发现规律性。
(1)、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不同。
(2)、在相同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而固体、液体却不相等。
[讲述] 那么不同状态的物质,体积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班的学生排队站在操场上,它所占据的面积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回答] 人数、间距、每个人的胖瘦[引导] 那么物质所占据的体积大小应该和哪些因素有关?(阅读课本第50~51页,并总结)[提问] 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学生回答] 决定于各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三个:粒子数、粒子间距、粒子大小。
[投影] 粒子数目物质的体积粒子大小粒子间距[引导]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1mol 物质的体积,也就是限定了粒子数目约为6.02×1023。
那么:固、液体 气体粒子数目:6.02×10231mol 物质的体积 粒子大小 粒子间距 物质的体积就取决于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
请同学们通过投影分析固、夜、气三种状态,决定1mol 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培养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激发学生严谨务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
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2,.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根据学生健康体检时的肺活量,计算出气体的分子个数讨论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的联系【提出问题】有没有必要引入新的物理量,使我们更直接的把体积和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交流研讨】课本22页表1-3-1讨论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规律,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
【结论】1:同温同压下,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_。
2: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_,教案《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讲述】物质在自然界中通常是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的,那么,这三个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固、液、气体体积的呢?由于粒子数目的影响比较直观,我们使不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粒子数目,讨论其他两个因素对物质体积的影响加强记忆思考讨论并填写学案【提出问题】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间距是怎样影响气体体积的,从而使1mol不同的气体体积近似相同?参照课本23页知识点击引导学生思维由宏观过渡到微观,培养其类比,抽象的思维能力【投影】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讲述】由于不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具有近似相同的体积,这个结论的得出,给我们研究气体的体积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一个新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板书】三、气体摩尔体积阅读课本,找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运用事物规律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第2节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问题,加深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解释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大约相同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四、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V 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2、公式:
V m =
3、单位:L/mol (或L ·mol -1
) 和m 3
/mol(或m 3
·mol -1
)
4、取值:不同温度、压强下气体的V m 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 六、教学流程。
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案2.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探究1标准状况时的气体摩尔体积示意图如右图。
同时还知道:①在0℃和101kPa(标准状况)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②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5L·mol-1。
又查阅资料知道:③在0℃和202kPa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11.2L·mol-1。
④在273℃和202kPa时,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问题思考:(1)据①和②,判断气体体积与温度是什么关系?[提示] 压强和物质的量一定时,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即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2)据①和③,判断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是什么关系?[提示] 温度和物质的量一定时,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即气体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3)据①和④,判断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一定是标准状况下的吗?[提示] 不一定。
同时改变温度和压强,气体摩尔体积仍可能保持不变。
如:升高温度的同时增加压强。
(4)据①②③④知,使用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时要注意什么?[提示] a.使用对象必须是气体;b.使用条件:标准状况。
(5)在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摩尔体积也是22.4L·mol-1吗?[提示] 是。
探究2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1)在标准状况下,3.36LCO2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含有CO2的分子数为多少?[提示] n(CO2)=22.4L·mol-1(3.36L)=0.15mol,N(CO2)=0.15mol×6.02×1023mol-1=9.03×1022。
(2)标准状况下,56gN2的体积为多少?[提示] n(N2)=28g·mol-1(56g)=2mol,V(N2)=2mol×22.4L·mol-1=44.8L。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点,并学会运用该定律进行有关简单推理。
能力培养: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由数据归纳客观规律;由理想模型出发进行逻辑推理。
重点、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直观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续表
续表
附:随堂检测答案
1.(D)2.(1)L (2)(3)L (4)2××1023个3.88g 4.③、②、⑤、④、①。
1.2.2 气体摩尔体积
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
【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
1.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标准状况下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情分析】气体摩尔体积,作为物质的量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连接了一定条件下的气体宏观量和气体所含微粒个数,对高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能掌握标准状况下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能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教学重难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 被压缩(填“容易”或“难”),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 ,(填“大”或“小”);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被压缩(填“容易”或“难”),这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离)。
要想使球堆积的体积最大,你应考虑哪些因素?3.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总结一下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吗? 1.实验探究(1)电解水实验:不同时间阶段生成的O 2 和H 2 的体积比各约为 。
2 2 2 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 2和1molH 2的体积 。
2.计算验证下表列出了0℃、101kPa(标准状况下)O 2 和H 2 的密度,计算1molO 2和1molH 2的体积。
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 2和1molH 2的体积 。
3.观察分析结论1:同温同压下,1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_______。
结论2:同温同压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均____ __。
4.理论解释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和三个因素。
(1)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所含的相同,而粒子间距____ ,使得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
但因粒子的大小是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体积。
(2)对于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当1mol气体所含粒子数相同时,气体体积主要取于。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粒子间距可以看成是,因此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
一.气体体摩尔体积1.概念:。
2.符号_____;单位__ ___。
3.标准状况下(0℃,101kPa) V m=___________4.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 m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跟踪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气体摩尔体积单位是L。
②任何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均是22.4L/mol③标准状况下,1mol H2O的体积约为22.4L。
④1molCO2的体积是22.4L。
⑤20℃、101kPa下,1mol H2的体积是22.4L。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并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互相关系进展简单计算。
1.变化观念:认识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建立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基于气体摩尔体积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阿伏加德律1.物质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间隔。
2.探究讨论(1)分析数据1mol气体0℃、101kPa时的体积/L 1mol液体20℃时体积/cm31mol固体20℃时体积/cm3H2 2 H2O 18.0 Fe 2O2 2 H2SO4 5 Al 10.0①温度和压强一定,1mol不同的固体或者者液体所含粒子数目一样,而粒子之间的间隔很小,但不同物质的粒子大小不一样,所以1mol不同的固体或者者液体的体积往往不一样。
②对气体来说,通常情况下粒子之间的间隔要比粒子本身的直径大很多倍,因此,当粒子数一样时,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气体粒子间的间隔。
③温度和压强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气体体积。
压强一定,升高温度,粒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增大;反之,气体体积缩小。
温度一定,增大压强,粒子之间的间隔减小,气体体积缩小;反之,气体体积增大。
④温度和压强一定,任何气体粒子间的间隔近似相等,因此,在一样的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一样的任何气体都具有一样的体积。
3.阿伏加德律:在一样的温度和压强下,一样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一样数目的粒子。
阿伏加德律的推论结论一样条件公式语言表达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同温同压==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同温同体积下,压强之比等于物同温同体积==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同温同压=质量之比同温同压下,体积一样的气体,同温同压同体积=其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1)阿伏加德律既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科目化学年级高一文件jiaoan121.doc标题气体摩尔体积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关键词气体摩尔体积内容【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通过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计算导出体积,揭示实质,强调概念要点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概念和内涵及基础计算;第二节时解决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和推论。
【教具】: 固体和液体体积样品;气体摩尔体积模型;投影片。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复习1摩尔物质包含的微粒的属性和质量的属性;问:1摩尔物质有无体积的属性?学生活动:1 请计算课本<第一节摩尔> 的习题5,1.计算1mol水和1mol硫酸的体积:(密度:水---1 g/㎝硫酸---1.83 g/㎝)2.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 O2、H2、CO2和空气的体积(空气:M=29 g/㎝ρ=1.29 g/L)提问:1从上面的计算,你得到什么结论?2.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而气体的体积却大约都相等呢?(学生讨论)(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什么不同?(3)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分析讲解:以篮球和乒乓球为例子,逐步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2)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3)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因素(4)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的主要因素主要决定于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决定于决定于1mol物质的体积体积微粒的多少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讲述: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和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一、理念1.教学理念——以学定教。
我们学校属于太原市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以学生为本”,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尽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上,尽量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2.学科理念——宏微符三结合。
化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及变化的观察,然后用微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宏观的现象及变化,并能用符号来描述,在头脑中将“宏微符”三水平有机结合。
应用在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中,一方面要继续使学生加深对“宏观——n——微观”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化学符号与化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运。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前一节宏观的“桥头”是质量,这节课是气体体积,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学生会觉得理解困难。
教材的电解水实验教形象地给出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表格可以真实地反映相同粒子数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大小。
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课堂上通过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学生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分子间距离大,能够压缩,而固、液体不能压缩有所了解。
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孩子们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学生的不足: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方法比较单一、能力很有限;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已经学过的两个公式还不能灵活应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继续培养。
三、教学目标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同时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2【考纲】1.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2. 掌握标准状况下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3. 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核心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到温度和压强是决定气体分子之间间距的主要因素、气体的体积与气体分子大小无关,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建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答的模型。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气体的质量是比较难以称量的,反而气体的体积更容易量取,一个空瓶中的气体体积就是空瓶的体积。
那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之间又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来学习。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物质体积的影响因素:①构成物质粒子的大小②粒子的多少③粒子之间的间距。
对于固体、液体:粒子之间的距离很小,1mol 的液态或固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的大小和数目,因此,同物质的量的液态或固态物质的体积不同。
对于气体: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气体粒子本身的大小,而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粒子多少和粒子之间的间距。
2、结论:①1mol 不同液体、固体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不同。
②1mol 不同气体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基本相同。
③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阿佛加德罗定律)二、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 ,单位L/mol 。
2、表达式:m V n V ⨯=(n---气体的物质的量、V-----气体体积)3、影响因素:①V m 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即温度和压强不同时,气体摩尔体积不同。
②标准状况(指0 ℃、101kPa)下,V m 约为22.4L/mol.4、注意:①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为22.4L/mo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也可能不是22.4L/mol 。
高一化学教案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精选3篇)第一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摩尔体积的概念;2.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3. 能够解决与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的计算题目。
教学重点:1.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被充满气体的气球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气球上的字体可以充满气球呢?”,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特点。
二、概念讲解1. 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在摩尔数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气体的体积相同。
也就是说,1mol气体的体积是一定的,无论是什么气体。
2. 计算方法:气体摩尔体积可以通过将气体的体积除以摩尔数来计算。
三、实例演练1. 例题一:30L的甲烷气体中含有2mol的甲烷,求甲烷气体的摩尔体积。
答案:30L/2mol = 15L/mol2. 例题二:一个容器内有5mol的氨气,体积为50L,求氨气的摩尔体积。
答案:50L/5mol = 10L/mol四、拓展应用1. 通过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可以进一步计算气体的密度;2. 探究不同气体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五、小结与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篇: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测定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测定方法;2.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计算方法;3. 能够通过实验结果计算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重点:1.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计算方法;2. 能够通过实验结果计算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难点:1. 进行气体摩尔体积实验的操作;2. 分析实验数据并计算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验装置的图示,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实验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
二、概念讲解1. 遵循玻意耳定律:相同条件下,等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恒定的;2. 实验操作:用实验装置装满气体,记录气体的体积和摩尔数,然后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目标: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认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知识回顾:1.什么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2.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B.摩尔表示物质的量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3.0.6molO2和0.4mol臭氧(O3)的质量是(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
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所含的氧原子数。
知识学习:阅读教材P13完成科学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占的体积: 固体液体气体(2)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体积近似相等而、却不相等。
根据下表的数据,完成(3)和(4)(3)压强相等时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
(4)温度相等时气体的体积随压强的增大而。
阅读教材P14,完成下列问题1.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是:①②③2.1mol任何物质中的粒子数目都是。
为。
因此,当粒子数目相同时,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
由于粒子的大小,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 。
对于气态物质,由于 ,所以,当粒子数目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 。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几乎是 。
因此,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 。
3.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 。
4. 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 。
常用的单位有 和 。
公式为 。
5.气体摩尔体积的决定因素是 和 。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
在25℃和101kPa 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
小结:随堂练习:1.标准状况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则( )A. 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B.物质的量一定相同C.质量一定相同D.密度一定相同2.标准状况下,32g 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与22 g CO 2的分子数目相同,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A.32B.32 g/ molC.64g/ molD.64 3.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0.05 N A 个CO 2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L B.氨气的摩尔质量和N A 个氨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C.常温常压下,32g 氧气和34 g H 2S 分子个数比为1:1 D.标准状况下, N A 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 2和CO ,下列叙述:(1)质量相等 (2)密度相等 (3)所含分子数相等(4)所含碳原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 A.(1)(2)(3)(4) B. (2)(3)(4) C.(3)(4) D.(3)5.下列数量的各物质:(1)0.5molNH 3 (2)标准状况下22.4L 氦(He),(3)4。
课时 2气体摩尔体积目标与修养: 1. 认识气体摩尔体积及其单位。
( 宏观辨别 )2. 认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
( 宏观辨别与模型认知)3. 掌握V、n、V m之间的换算与计算。
( 凭证推理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要素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要素结论:(1)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粒子数同样的不一样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样。
(2)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粒子数同样的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同样。
2.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样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同样数量的粒子。
微点拨:①决定气体粒子间距离的要素是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压强越小,粒子间距离越大。
②气体粒子间间距远大于粒子大小,而固、液体粒子间间距很小,但大小差异较大。
二、气体摩尔体积1.观点: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常用的单位:L·mol-1或 L/mol 。
气体所占的体积V2.表达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即Vm=n。
3.影响要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4.标准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1V ≈24.5 L·mol-1,常温常压下,。
m标准情况下, 1 mol O 2与 1 mol CO 2和 CO混淆气体的体积均约是22.4 L吗?提示:均是。
1.判断正误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必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主假如由其分子的数量决定的。
()- 1 -(2)在常温常压下, 1 mol Fe与 1 mol H 2O的体积同样。
()(3)在标准情况下, 1 mol H 2O和 1 mol H 2 的体积均为22.4 L。
()(4)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22.4 L/mol时的情况必定为标准情况。
()[ 答案] (1) √ (2) ×(3)×(4) ×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 LB.在标准情况下,某气体的体积为22.4 L ,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所含的分子数量约为 6.02 ×10 23C.当温度高于 0 ℃时,必定量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于22.4 LD.当压强盛于 101 kPa 时,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小于 22.4 L[答案] B3.在标准情况下, 2.24 L气体的质量为3.2 g ,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化学反应中经常遇到气体物质,对于气体物质来说,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
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建立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桥梁呢?而这个桥梁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气体摩尔体积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提问]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板书]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视频播放]电解水实验视频[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 科学探究,并填空。
1.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2:1。
2.从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 2和H 2的体积相同。
[提问]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 2和H 2 及CO 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 2、H 2和CO 2的体积。
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
[学生活动]思考并计算。
[教师总结][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对于固体或液体来讲是否有相同的关系呢?[提问]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这几种物质的体积,从中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 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而且相差很大。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精选3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理解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3.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步骤。
教学重点:1.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装置:容器、活塞、天平、气体收集装置。
3. 实验材料:小球或玉米粒、氢气和氧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首先,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气体的摩尔质量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相关的计算方法。
Step 2:概念解释解释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即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摩尔气体占据的体积。
Step 3:计算方法讲解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1. 对于理想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可以推导出摩尔体积公式V = V/n = Vm。
2. 对于非理想气体,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摩尔体积会偏离理论值。
需要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修正。
Step 4:示范实验展示一个实验,即收集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实验。
1. 实验装置:容器、活塞、天平、气体收集装置。
2. 实验步骤:将一定量的小球或玉米粒放入容器中,以模拟气体分子。
然后将氢气和氧气充满容器,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Step 5: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复习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
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方法。
2. 了解非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修正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区别。
2. 掌握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方法。
3. 了解非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修正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装置:容器、活塞、天平、气体收集装置。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学模块:《化学1》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内容属于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二个主题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的共性、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导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对微观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品质。
通过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品质。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物质体积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研究事物时应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的应用,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2、内容分析:《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对物质的量的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与宏观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摩尔质量的定义,故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建立微观与宏观联系的意识,为本节课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的密切联系,并且在认知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有效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
本节若是直接给学生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这个数值,学生只能会简单的计算,但涉及到一些非计算也就是理论应用的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
比如,学生只知道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却可能并不理解温度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一定值,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因此本课设计从引导学生发现1mol 不同固体、液体、气体体积不同入手,然后从微观决定因素及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找原因,然后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尊重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一、理念
1、教学理念——以学定教。
我们学校属于永州市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以学生为本”,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尽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上,尽量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2、学科理念——宏微符三结合。
化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及变化的观察,然后用微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宏观的现象及变化,并能用符号来描述,在头脑中将“宏微符”三水平有机结合。
应用在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中,一方面要继续使学生加深对“宏观---n----微观”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化学符号与化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运。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前一节宏观的“桥头”是质量,这节课是气体体积,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学生会觉得理解困难。
教材的电解水实验教形象地给出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表格可以真实地反映相同粒子数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大小。
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课堂上通过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学生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分子间距离大,能够压缩,而固、液体不能压缩有所了解。
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孩子们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学生的不足: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方法比较单一、能力很有限;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已经学过的两个公式还不能灵活应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继续培养。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不同视角认识气体体积,同时能够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同时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②通过制作模型和动画演示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气体体积;③当堂达标检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体会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②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问题导学引导小组内讨论。
六、教学过程
七、当堂达标检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5molCO 2的体积约为11.2L B. 1mol 气体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C. 32g O 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 D. 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物质体积约为22.4L 2. 列式计算:标准状况下,2.2g CO 2的体积是多少?
3. 列式计算: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 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 。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八、板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Vm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决定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①粒子数目(相同)
②粒子大小(紧密排列时,即固、液体) ③粒子间距(间距很大时,即气体)取决于温度和压强
0℃,101kPa (标准状况),1mol 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
即此时,气体摩尔体积Vm=22.4L 。
m M
n
N N A
宏观 微观
计算中转站
九、课后反思
1、坚持“以学定教”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帮助他们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在这节课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用计算、实验,模型、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并始终强调符号的化学意义,确实在当堂达标检测中体现出良好的效果。
2、对于新知识,将大问题分割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降低探究难度,一步步解决,这样,学生对于讨论、探究的目的很明确,容易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比如,在讨论第三个问题时,很多学生都热情高涨。
3、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尽量全部参与讨论,否则会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
我认为“以学定教”中的“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还应该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
课堂上我们设计的探究、讨论、实验等一系列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做课标要求的题目,所以要根据课标要求和“以学定教”的理念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当堂达标检测。
这一点对于学困生来说相当重要,他们会觉得“我原来也能学会,这个也不难”,这样对他们重拾自信,燃起新的希望很关键。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就能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