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30.02 KB
- 文档页数:5
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45例观察组(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取得理想效果,该治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灸;电刺激;脑卒;吞咽困难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是该疾病的主要特点,该疾病治疗难度比较高,有很患者虽然接受了正规治疗,但仍然会留下偏瘫、吞咽障碍等障碍[1]。相关数据表明,大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极易诱发吞咽障碍,这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还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误吸、吸入炎肺炎等,严重的情况下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临床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就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法的 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共90例,随机将其分为45例对照组、45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25:20,年龄最小52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8.14±2.41)岁;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26:19,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53岁、88岁,平均年龄(69.21±3.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首先需进行通路的合理设置,应以患者能适应且能见到吞咽动作最为适宜,并让患者配合吞咽动作。0~50mA为电刺激治疗仪的强度,将强度输出,然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当的调节。根据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顺颈正中线垂直进行电极的排列,石骨上方放置第一电极,甲状软骨上切迹下方放置第二电极。每次20min,1次/d,一个疗程为2周,间隔3~5d后,再进行第2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主要选取廉泉、玉液、金津、风池、水沟、人迎、天突及扶突穴进行针灸操作,需将常规消毒工作落实到位,针刺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法,30min为每次留针时间,间隔10min施针1次;每天进行2次操作,治疗时间为10d[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1)治愈: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9分;(2)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吞咽困难评分为6~9分;(3)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取得3~6分的吞咽困难评分;(4)无效: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在3分以下;治疗总又下了=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5 11(24.44) 17(37.77) 12(26.66) 5(11.11) 40(88.88)
观察组 45 18(40.00) 16(35.55) 9(20.00) 2(4.44) 43(95.55)
x2 - - - - - 5.236
P - - - - - <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 n 营养不良 误吸 吸入性肺炎 发生率
对照组 45 2(4.44) 2(4.44) 2(4.44) 8(18.18) 观察组 45 1(2.22) 1(2.22) 0(0.00) 2(4.44)
x2 - - - - 5.132
P - - - - <0.05
3.讨论
急性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引起动脉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的脑组织正常供血供氧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因。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对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患者在脑损伤后,患者颅内病灶区引发皮质的脑干束受损、延髓麻痹,这将会破坏其吞咽中枢,由此会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现象发生。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疾病主要是因风、火、痰之邪阻滞经络所致,吞咽障碍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痰浊、淤血。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电刺激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有效刺激患者,对患者的咽部肌肉会产生作用,由此会收缩肌肉,使肌群的正常活动得以促进,在促进咽部功能的恢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该治疗法还能达到咽部神经系统的刺激效果,使咽部有关肌肉运动的稳定性得到提升。针灸治疗法能使患者局部血循环得到有效改善,且在神经递质含量的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能使患者受损神经得到有效改善。将针灸与电刺激联合使用,能使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从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可得出此结论,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法能取得显著效果,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穆妮热·赛买提[4]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法,即A组采用电刺激治疗,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可知,B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认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法的效果很显著。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电刺激治疗法具有的优势,值得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冰,王小琴,邓茹,雷正权.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针刺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1):182-187.
[2]裴小利.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3):3389-3390.
[3]毕珊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4]穆妮热·赛买提.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