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复习静电学-3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91
初中物理静电学知识点归纳静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静电现象和静电力。
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也学习了一些与静电相关的知识。
本文将归纳整理初中物理中的静电学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静电的产生静电的产生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或分离过程中,电荷的转移或重新分布现象。
常见的静电产生方式有摩擦电、接触电和电感应。
2. 电荷与物质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之间存在着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静电场静电荷周围形成静电场,静电场是指电荷作用在周围空间中,产生的电场力。
静电场是无形的,但可以通过场力线来描述。
场力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线的密度表示场强大小。
4. 静电的传导与绝缘导体是电荷可以自由移动的物质,当导体与带电物体接触时,电荷会传导到导体上,使导体具有相同的电荷性质。
绝缘体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的物质,无法导电。
5. 静电平衡静电平衡是指物体上的电荷分布达到稳定状态,不再发生电荷的转移。
静电平衡时,物体表面的电荷主要集中在表面,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状态。
6. 电场的作用电场对其他带电物体或导体上的电荷有引力或斥力作用。
当被测的物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测量电场的强度。
7. 电容器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板和介质组成的装置。
当电容器带电时,两个导体板上的电荷量相等,但电荷符号相反。
常见的电容器有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
8. 静电感应静电感应是指受到外界带电物体的影响而发生电荷重新分布现象,导体上的电荷会被吸引或排斥。
利用静电感应,可以实现电荷的分离和静电的收集。
9. 静电的应用静电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静电喷涂利用静电吸附的原理,将液体喷射成细小粒子,使其附着在物体表面;静电除尘器利用静电力将空气中的细小粒子吸附并去除。
10. 静电的危害虽然静电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带来危害。
2014-2015学年度???学校2月月考卷1.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板上用绝缘线悬挂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θ。
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a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夹角为θ1;当滑片在b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2,夹角为θ2,则A.θ1<θ2,I1 = I2B.θ1>θ2,I1>I2C.θ1=θ2,I1=I2D.θ1<θ2,I1<I22.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个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移动d/4,则仍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2d/5处返回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C相连接.电子以速度v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并穿过平行板间的电场.在保证电子还能穿出平行板间电场的情况下,若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C上移,则关于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电荷量Q和电子穿越平行板所需的时间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荷量Q增大 B.电荷量Q不变 C.时间t增大 D.时间t不变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开关S闭合时一带电粒子恰好水平向右匀速穿过两板,重力不计。
对相同状态入射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开关闭合,若滑片P向上滑动,粒子不可能从极板边缘射出B.保持开关闭合,若滑片P向下滑动,粒子不可能从极板边缘射出C.保持开关闭合,若A极板向上移动后,调节滑片P的位置,粒子仍可能沿直线射出D.如果开关断开,粒子继续沿直线射出5.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负试探电荷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点的电势,E p 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x0的过程中,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6.如图所示,C为两极板水平放置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1、R2的滑片处于各自的中点位置时,悬在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带点尘埃P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要使尘埃P向上加速运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把R1的滑片向左移动B.把R2的滑片向左移动C.把R2的滑片向右移动D.把开关S断开7.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高考物理电磁学知识点之静电场单元汇编含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四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 ,分别固定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正方形边长为a ,则正方形两条对角线交点处的电场强度( )A .大小为42kQ,方向竖直向上 B .大小为22kQ,方向竖直向上 C .大小为42kQ,方向竖直向下 D .大小为22kQ,方向竖直向下 2.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 轴,将一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在x d =处由静止释放,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 轴运动,其电势能E P 随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规定x 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E 、加速度a 的正方向,四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电势ϕ 随x 的分布、场强E 随x 的分布、粒子的加速度a 随x 的变化关系和粒子的动能E k 随x 的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3.真空中静电场的电势φ在x 正半轴随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 1、x 2、x 3为x 轴上的三个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将一负电荷从x1移到x2,电场力不做功B.该电场可能是匀强电场C.负电荷在x1处的电势能小于在x2处的电势能D.x3处的电场强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4.如图所示,A、B、C、D为半球形圆面上的四点,处于同一水平面,AB与CD交于球心且相互垂直,E点为半球的最低点,A点放置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B点放置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E两点电场强度不相同B.C点电势比E点电势高C.沿CE连线移动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电场力始终不做功D.将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沿圆弧面从C点经E点移动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5.如图所示,一绝缘光滑半圆环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
在与环心等高处放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机械能最大C.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2(mg+qE)D.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mg+qE)v进入某电场,由于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6.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微粒沿竖直方向下落高度h后,速度变为零。
高考物理电磁学知识点之静电场知识点训练含答案(3)一、选择题1.如图,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一个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A 悬挂在绝缘细线上,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已知此电场方向恰使小球受到的电场力最小,则小球所带电量应为( )A .mg EB .3mg EC .2mg ED .2mg E2.如图,电子在电压为U 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压为U 2的两块平行板间的电场中,射入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在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侧向位移变大的是A .U 1增大,U 2减小B .U ı、U 2均增大C .U 1减小,U 2增大D .U 1、U 2均减小 3.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 A 、B 两点分别放置一个试探电荷, F A 、F B 分别为两个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在A 点的试探电荷带正电B .放在B 点的试探电荷带负电C .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 点的电场强度D .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 点的电场强度4.如图所示的电场中,虚线a 、b 、c 为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ab BC U U ,一带负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如实线所示,P 、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由此可知A.a、b、c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B.带电质点在P点的动能比在Q点大C.带电质点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小D.带电质点在P点时的加速度比在Q点小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上板带负电,下板带正电,断开电源后一带电小v水平射入电场,且沿下板边缘飞出,若下板不动,将上板上移一小段距离,小球以速度v从原处飞入,则带电小球()球仍以相同的速度A.将打在下板中央B.仍沿原轨迹由下板边缘飞出C.不发生偏转,沿直线运动D.若上板不动,将下板下移一段距离,小球可能打在下板的中央6.如图所示是示波管的原理示意图,XX′和YY′上不加电压时,在荧光屏的正中央出现一亮斑,现将XX′和YY′分别连接如图甲乙所示电压,从荧光屏正前方观察,你应该看到的是图中哪一个图形?A .B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不是实物,因此不是物质B .元电荷就是电子C .首次比较准确地测定电子电荷量的实验是密立根油滴实验,其实验原理是微小带电油滴在电场中受力平衡D .库仑定律122kq q F r =与万有引力定律122km m F r=在形式上很相似;由此人们认识到库仑力与万有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8.a 、b 、c 、d 分别是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abc=120°.现将三个等量的正点电荷+Q 固定在a 、b 、c 三个顶点上,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依次放在菱形中心点O 点和另一个顶点d 点处,两点相比:( )A .+q 在d 点所受的电场力较大B .+q 在d 点所具有的电势能较大C .d 点的电势低于O 点的电势D .d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O 点的电场强度9.空间存在着平行于x 轴方向的静电场,P 、M 、O 、N 、Q 为x 轴上的点,P 、Q 之间各点的电势φ随位置坐标x 的变化如图所示。
静电学基础库仑定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静电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冬天脱毛衣时噼里啪啦的火花,或者用梳子梳头发后头发会吸附在梳子上。
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其实都隐藏着静电学的奥秘。
而库仑定律,作为静电学中的重要基石,为我们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持。
要理解库仑定律,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静电。
简单来说,静电就是静止的电荷所产生的现象。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就像物体有质量一样,物质也带有电荷。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库仑定律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 18 世纪通过实验发现的。
它描述了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以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k (q1 q2) / r²。
其中,F 表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k 是库仑常量,q1 和 q2 分别是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 是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如果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就会增大;而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作用力则会减小。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感受一下库仑定律。
假设有两个点电荷,一个电荷量为+2 库仑,另一个电荷量为-3 库仑,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5 米。
首先,库仑常量 k 的数值约为 9×10⁹牛·米²/库仑²。
那么根据库仑定律,它们之间的作用力 F = 9×10⁹ ×(2×3) /5² ≈216×10⁹牛。
由于一个是正电荷,一个是负电荷,所以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吸引力。
库仑定律的发现对于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让我们能够精确地计算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还为后续电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库仑定律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电子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和优化电子元件;在化学中,了解原子和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解释化学反应的机制至关重要;在材料科学中,研究材料中电荷的行为有助于开发新型的功能材料。
静电学知识点复习一、静电现象当我们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常常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甚至还能看到火花;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后,梳子能吸引小纸屑。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内部的电荷分布发生了变化。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在正常情况下,物体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对外呈电中性。
但当物体之间发生摩擦、接触或分离等过程时,电荷会发生转移,导致物体带电。
二、电荷的种类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这个规律在判断电荷的相互作用时非常重要。
三、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是库仑(C)。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约为 16×10⁻¹⁹ C,这是一个很小的电荷量。
四、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2、接触起电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电荷会在两个物体之间重新分配,使两个物体都带上电。
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荷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重新分布,使导体的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五、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对于理解和解决很多与电荷有关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其表达式为:F = kQ₁Q₂/r²,其中 k 为静电力常量,约为90×10⁹ N·m²/C²。
让我们累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抵触学习的情绪!库仑定律本章在高考占比甚重,但本质上就是在我们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种力(电场力),多了一种能量(电势能)而已。
关键要弄清楚电场、电场线、电场力、电势这四个量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电荷1. 正电荷负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1C=1A·s3. 元电荷e:一个物体所带电荷数量的多少叫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量是指物体带净电荷的多少,迄今为止的一切实验都表明,原子中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至今所发现的一切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电子电荷数的整数倍,这说明带电体的电荷量值是不连续的,它的最小单元就是电子电荷,这称为电荷的量子化,在物理学上,把电荷是e称为元电荷,其值通常可取为e=1.60×10-19C。
①e=1.60×10-19C ②质子或电子所带的电量就是元电荷③元电荷是世界上电最小的电量④任何带电体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4. 检验电荷:电量要求:不影响原电场;体积充分小;一定是点电荷。
5.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 荷质比(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称为“荷质比”如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质量m e(m e=0.91×10-30kg)之比,叫做电子的荷质比,即kgCmee/1076.111-⨯=可以做为物理常量来使用。
二、使物体带电的几种方式1. 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带上等量导种的电荷。
2. 接触带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电荷从带电体转移一部分到不带电的物体上。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分。
3. 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电荷相同的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