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8.43 MB
- 文档页数:12
试卷第1页,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m
2.图中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身高,一共测量了四次,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56.2cm、156.3cm、157.2cm、156.3cm,则小明身高的高度应该记为( )
A.156.2cm B.156.3cm
C.156.27cm D.156.267cm
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流水 D.河岸
5.2024年3月20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试卷第2页,共12页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6.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西安分会场的表演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尤其是男女老少观众与动画人物“李白”一起朗诵《将进酒》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李白”的声音
B.朗诵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观众一起朗诵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D.可爱的小朋友大声朗诵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7.下列有关发声和听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坛的三音石、回音壁利用了声音的反射
B.摩托车的烟囱是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小提琴演奏时按住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蝙蝠利用小嘴能发出每秒1.1×104次振动的超声波回声定位,获取信息以捕捉食物
8.如图所示,观察这三个声音的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个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相同的 B.三个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是相同的
C.三个声音的音色和响度是相同的 D.三个声音的三个特性都是相同的
9.下列光现象与“坐枯井观天所知甚少”的光学原理相同现象的是( )
A.有趣的倒影 B.空中的彩虹
C.古代的日晷 D.“弯折”的筷子
10.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试卷第3页,共12页 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仪表竖直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显示器越靠近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越大
B.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C.汽车前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是因为这样更美观
D.司机看到像是由于挡风玻璃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11.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B.“小孔成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C.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D.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实像
12.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是图乙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图甲中的鸢“影”形成和手影戏中的“影”形成是一个道理
D.乙图中“鸢”一定比“影”小
1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之比为4∶3,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试卷第4页,共12页 A.1∶2 B.2∶1 C.9∶8 D.8∶9
14.周末,赵崇文同学来到风景如画的东坡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在某段时间骑行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0~10min内他在加速骑行
B.10~20min内他通过的路程是1800m
C.10~20min内他在匀速骑行
D.他全程骑行的平均速度等于3m/s
15.甲、乙两位同学沿着公园直线跑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2s时甲的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
B.甲同学一直在乙同学的前面
C.第15s时甲、乙速度相等
D.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4m/s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cm,所测铅笔的长度是 cm。
17.如图所示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歼15”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时情景。以正在起飞的“歼15”试卷第5页,共12页 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是 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即运动和静止是 的。
18.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蜡烛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起来,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面“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19.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若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1)则该处的海水深度为 m;
(2)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20.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
21.如图所示,我们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课本,是因为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如图所示的太阳与月亮不同,月亮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源。
22.小玲站在穿衣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则她与镜中的像的距离是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镜中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试卷第6页,共12页
23.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会一闪一闪的“眨眼睛”,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现象。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太空建立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在空间站出舱作业时(真空环境),看到的星星 (选填“也会”或“不会”)“眨眼睛”。
三、作图题
24.半圆桥洞与水中倒影构成一幅漂亮画面,让人领略到对称美,这是平面镜成像现象。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5.如图所示,是一条由空气射向水面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计算题
26.小梅同学家住重庆渝北区,今年国庆节和爸爸妈妈去成都姥姥家。小梅上网查阅地图知道家到重庆北站的路程为12km,沿途交通管理部门安装的最高时速限速标志牌如图所示,爸爸开车去重庆北站。选择坐G8536次列车,其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求:
G8536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
1 重庆北 始发站 15∶52 0 试卷第7页,共12页 2 资阳北 17∶00 17∶02 223km
3 成都东 17∶28 终点站 313km
(1)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家开车到重庆北站的最短时间为多少分钟?
(2)G8536次列车从重庆北站到成都东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结果保留整数)
27.某公铁两用大桥全桥长6400m,上层为高速公路,下层是铁路。一列400m长的火车,匀速驶过大桥只要136s。求:
(1)火车匀速驶过大桥的速度;
(2)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五、实验题
28.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甲、乙、丙三处时秒表的秒针指示如图所示。(秒表每格为1s)
(1)该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适当小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 ;
(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到达丙点的速度为1v,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v,则1v 2v(选填“>”“<”或“=”)。
29.小光和小亮同学合作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俩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试卷第8页,共12页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提出的三个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2mm 振动的频率/Hz
1 A 铜 60 2.89 1088
2 B 铜 60 1.02 2088
3 C 铜 80 1.02 1918
4 D 钢 80 1.02 2468
(1)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一,并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的横截面积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2)分析第 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二,并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的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选填“铜”或“钢”)材料制成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4)本次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30.如图,将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使纸板垂直于平面镜,探究光的发射定律。
(1)根据图片可知,∶NOF为 (填“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2)若将纸板B向后折,我们不能在纸板B上看见反射光,此时 (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的存在;
(3)让光在纸板B沿FO方向入射,此时在纸板A上沿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4)如果开始实验时未能让纸板垂直于平面镜,则 (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