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60 KB
- 文档页数:9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构段方式及表达顺序。
2. 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课文中一些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课文中一些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搜集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或影像。
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一、回顾目录,激趣导入1. 回顾本单元课文的目录,说说本单元我们结识了哪些人物,了解了哪些知识。
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以“人物”与“知识”这两个专题,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交流与研讨。
(板书:语文园地五)二、互动平台1. 读读写写。
(1)自读词语,说说哪些词语你比较熟悉。
(2)你还积累了哪些与这些词语相关的词语?(课件:写写词语中的成语)(3)拓展运用。
请用上面的词语组织一段话,描述你心目中的人物或事例。
(可以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2. 读读句子,交流评议。
(1)课件出示句子:(1)“我们村的孩子没一个不怕他的。
”(2)“他能用一把铁铲做出一朵朵‘铁牡丹’。
”(3)“他能把废铜烂铁变成金子。
”(4)“他真能炼出‘长生不老丹’吗?”(5)“他炼出了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空欢喜’?”(6)“他喜欢‘吹吹打打’,手艺活儿不错。
”(7)“他一手拿着小鼓槌,一手扶着小锣,咚咚咚咚地敲起来了。
”(8)“他敲敲打打,唱唱说说,真有意思。
”(9)“他真是一个能工巧匠。
”(10)“他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哪些句子比较生动具体,哪些地方你感觉有意思。
在交流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分句交流:你认为这些句子哪些地方写得比较有意思?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具体,以及作者表达方法的妙用。
(3)小结:这些句子都写得非常生动有趣,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表达方法各有特点,有的直接描写,有的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有的则通过对话形式来表现。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通用12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篇1◆ 学习目标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 课前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宽带网◆ 明确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 交流方法1 方法展示台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教师随机板书: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查找相关古诗;登录网站查找;调查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1)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3)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 课后实践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出示相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1 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
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
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第三、四课时习作◆ 创设情景,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2要求:(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操场、窗外、蝉鸣、轻松、放学、翻译、背诵、辅导、独立。
2. 能正确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造句。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生字词的拼音和意思。
2. 学习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造句。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园地五》课本第五课。
2. 多媒体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学校操场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操场的兴趣。
2. 和学生一起讨论操场的特点和功能。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 出示生字词卡片,教授生字词的拼音和意思,并与学生一起朗读。
2.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3. 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合作阅读。
2. 学生们相互讨论理解课文的关键词和句子,并共同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订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句子造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句子。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导入、生字词卡片呈现、合作探究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课堂氛围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创造性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教案一:《我和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图片和文字的描述,描绘自己的家乡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貌,表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使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春色满园”“夏荷飘香”“秋收冬藏”等文学用语,理解其寓意。
2. 描写家乡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貌,用中式诗歌表达,掌握写景、抒情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景;播放相关音频,帮助学生体验家乡的声音。
2. 导入老师先播放关于家乡的视频,介绍一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乡村的印象、家乡的特点之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对家乡的感受,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谈谈家乡带给自己的美好回忆。
3. 讲解通过文本阅读,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1)家乡的自然风景:文中使用“春色满园”“夏荷飘香”“秋收冬藏”等词语,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家乡的四季景象;(2)家乡的人文风貌:文中提到了家乡道路宽阔、清洁明亮,人们和睦友好,生活在家乡很美好等等。
4. 让学生自己写一篇自己对家乡的描述。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强化学生表达视角,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作业:图片朗诵和诗歌创作让学生向整个班级展示自己的家乡写作,并带来家乡的图片,表述自己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同时,鼓励学生创作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美好感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心情,更加具备自我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一个比较好的启蒙课程。
教案二:《小兔和小熊》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领会故事背后的道理。
2. 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勇于探索、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主题:作为朋友要始终相互帮助;2. 理解故事中所描绘的动物、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五》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古诗、现代文、文言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旨在通过丰富的文学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涉及词语理解、句子结构、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等多个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不同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写作手法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不同的写作手法,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教师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不同的写作手法。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4. 小结: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五2. 内容:生字词、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等。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本课主题的短文,要求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
2.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写在笔记本上。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馈如何,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学生学习困难的部分。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运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树种》和《好狗》。
2. 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3.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读后练习。
4.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性写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树种》和《好狗》的讲解和朗读。
2.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度阅读。
三、教学准备1. 课本《语文园地五》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等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1)课文《树种》讲解:通过图片、课文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课文《好狗》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树种》和《好狗》,提高其朗读能力和语感。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领悟。
5. 课后练习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包括课文填空、选择题等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堂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提醒他们在课外也要多加练习。
七、教学反思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愿我们的语文园地永远充满智慧和快乐!。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5篇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5篇教师撰写教案不仅仅是要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还要把重点放在学生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产生导向作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1一、引入:昨天,我们刚刚走进坐落在山环水绕的山谷里的小山村,感受到了小山村的清新宁静,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乡村里的大花园,看看那里又有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栓查读文,在读中学习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大花园里都有什么2、指多名同学回答并补充。
此时老师板书: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太阳。
3、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请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然后再选一个你读得的一段给大家展示,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小生长灵的样子读好。
4、在小组内展示,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5、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1)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要求读出蜂子的可爱,知道“小毛球”指的就是蜂子。
(2)第四自然段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如“特大的,特别,亮,钻,飞”边读边联想到花园的健康之美。
(3)读完之后,请同学评一评,再读一读。
6、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试着填一填吗我们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样样都有。
好看的————-满身——-,蜻蜓——-,蚂蚱————-,蜂子胖圆圆的就和一个——-似的。
三、写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1、复习生字。
2、指读1-4自然段。
二、学习5、6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看谁读得好。
2、指名朗读。
边读边指导,边读边评。
(1)“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就————”等句要读出节奏,读出自由的感觉来。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中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无论从教师的教态、板书、方法,还是从课堂结构、气氛、效果等都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一堂好课必须设计一个好的教案,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1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语文园地五》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五》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的内容:诗歌、散文、阅读理解、作文指导和课外拓展。
其中,诗歌和散文部分以优美的文字和富有意境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阅读理解部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作文指导部分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课外拓展部分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宽视野。
整个园地五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但部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和散文的意境;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学会作文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热爱,增强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和散文的阅读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对诗歌和散文意境的理解,阅读理解的技巧,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4.作文指导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突出重点内容。
2.阅读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便于学生拓展阅读。
3.作文模板:提供作文模板,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结构。
4.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含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完成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些导游词,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3、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对联知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将句子写具体、形象。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练习口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自己动手搜集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组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通过说来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完成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动手搜集资料。
三、课型、教学时数课型:自读课教学时数:5课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引导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准备:媒体资源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话题,激发兴趣1、谈话引题。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长城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文物呢?这节课,请同学们献计献策,说说如何保护文化古迹。
2、提出话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读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说说读了这则报道得感受,在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还可以交流个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的情况,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二、明确分工,小组交流1、四人组成一个小组,人人参与讨论。
2、明确任务。
每组重点选择一种破坏长城的现象,有针对行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要摆明事实,讲道理,准备采取的行动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汇报,评点鼓励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有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
组内同学作补充。
2、组织评点。
不进行个人发言的评价,只评小组发言的情况。
促进个体的合作、互助、培养团队精神。
3、奖励优胜小组,发流动红旗。
第二课时一、资料链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其中第3、4自然段中“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五 教学 要求1.通过习作继续领略中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
2.引导学生积累风景名胜区的有名的对联。
学习课文介绍事物时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学写导游词。
3.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和故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指导学生说话应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重点 难点 1.口语交际时突出怎样保护文物。
2.习作时突出导游词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说话、写文章要清楚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教具 准备 幻灯片(遭到破坏的文物的图片)、一些景点的风光资料(有关的故事、传说) 教学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过程一 出示幻灯片,创设情境 教师: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
下面是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
出示幻灯片: 有些地段的长城状况令人担忧。
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
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
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对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二 展示图片,激发情感3.注意:导游词要有导游的特点。
你的介绍既要吸引游客,又要使游客了解与此处景点相关的更多信息。
三个人思考并准备相关资料四小组交流,相互指点五各组推选一二人在班内模拟导游讲解六例文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
今天,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使北京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又叫紫禁城。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四角各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宽带网)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宽带网)2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是围绕“世界遗产”这个主题来实行的,在这个基础为上,让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能够更深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从中感受到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加深对祖国的自豪感。
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收集、理解的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收集学习,而且向课外扩展延,收获很多。
突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4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世界遗产”。
2、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世界遗产”。
3、让学生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资料,从中感受到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
5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资料,从中感受到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
6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
2、相关课件。
7教学课时:1课时8教学过程:宽带网一、明确任务指名读课本“宽带网”,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二、理解“世界遗产”1、理解世界遗产标志2、世界遗产标志的含义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实行保护。
3、什么是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文化景观4类。
4、中国《世界遗产名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5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8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4项,自然与文化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
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51项)。
语文园地教课目的:1.认识记事文章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
2.可以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课要点:认识记事文章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能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过程:一、沟通平台1.导入:本组课文中,我们学习的《风筝》、《麻雀》都是记事类的文章,同学们还记得这两篇文章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吗?2.指名学生回答。
3.那作者是如何将事情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联合这两篇课文和“沟通平台”里的内容想想。
4.依据学生的反应,老师加以总结:如何将事情写清楚:①写一件事,要将事情的时间、地址、人物交代理解,要把事情的因由、经过、结果写清楚。
②时间、地址、人物要交代理解。
③写事情要依据必定的次序写。
如:《风筝》依据做、放、找风筝的次序写的。
二、初试身手1.过渡:屠格涅夫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于是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况就活龙活现地展此刻了我们眼前,今日我们也来学学屠格涅夫,此刻老师给同学们显现两幅图片,同学们看图发挥想象,谈谈图片的内容,看谁说得既清楚又生动。
(师多媒体出示 P67 图片)2.生察看图片,想象内容。
3.分组沟通,相互评论。
4.全班沟通,相互借鉴学习。
5.能将一件事清楚地写出来,必定是离不开仔细察看的。
请同学们今日回家察看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许做其余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提示学生依据必定的次序写,次序词:先接着而后最后)三、习作例文1、生自读《小木船》,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学生回答。
3、依据学生的反应,老师加以总结。
明确:本文主要环绕“小木船” ,写了我与陈明之间的友情。
4、作者是依据什么次序写的呢?明确:简单介绍“我”和陈明是好朋友——友情破碎——和气如初5、作者详写的是哪个部分?略写的是哪个部分?明确:详写的是“我”与陈明友情破碎与我们和气的部分,略写的是我们发生矛盾后几个月的部分。
6、“我”和陈明的矛盾连续了一段时间,文中只用“转瞬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交代,你感觉作者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7、小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