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9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一、

1.【答案】(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析】填写古诗文,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注意背诵并默写古诗名句,达到万无一失。本题(1)到(3)是连续性默写,只要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4)是理解性识记,注意揣摩,(5)是整首诗的默写,注意识记。

2.【答案】(1)妖娆

(2)迁徙

(3)相形见绌

(4)迫不及待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平时对同音字、生僻字用法的积累

3.【答案】C

【解析】“不厌其烦”的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有耐心。此处望文生义。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其次,要看词语是否符合语境。

【考点】词语和成语的运用。

4.【答案】D

【解析】D项,句式杂糅。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二是改为“《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5.【答案】(1)示例一: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示例二:想与格列佛一起游历小人国。

(2)示例一:想跟随竺可桢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语言。示例二:想追随闻一多先生去聆听他那响彻寰宇的最后一次演讲。

【解析】(1)要素为:作者名,作品中提及的地点等。

(2)要包含作者名,事情中含有作品名称。

二、

6.【答案】(1)仔细

(2)偏爱

(3)间或,偶然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如“私”是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偏爱;“间”是多义词,在这里指间或,偶然。

7.【答案】(1)(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要注意“自视”的意思是看看自己;“弗如远甚”的意思是远远比不上;翻译为:(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第二句话:“初下”的意思是刚发布;“若市”的意思是如同市场;翻译为: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8.【答案】D

【解析】文章开头详写比美,是为下文做铺垫,但并没有起到“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这一作用。

【考点】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B

【解析】A项中两个“为”的意思分别是“担任”“心理活动”;B项中的两个“子”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C项中的两个“国”的意思分别是“国家”“国都”;D项中两个“闻”的意思分别是“听说”“扬名”。

【考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10.【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解析】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大意,这句话的意思是: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故断句为: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从“大公无私”和“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两个方面来回答

12.【答案】A

【解析】选项材料说的是逆境,而不是闹境,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故选A项。

【考点】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13.【答案】C

【解析】说法过于绝对,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原文,故选C项。

【考点】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

14.【答案】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心态不受境遇影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

【解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认真阅读原文,结合第⑤段内容分析

15.【答案】(1)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的电话

(2)陈叶看见父亲不敢相认

【解析】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划分选文的段落结构并且总结每层的大意根据题干,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以陈叶为叙述对象”、发生地点、情节发展等第一部分是文章①-③段,陈叶去北京上学,父亲在北京的工地上工作,两个人同时在北京却从未谋面;第二部分是文章第④段,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但是55秒钟后就挂掉了第三部分是文章⑤-⑩段,父亲在陈叶学校边的工地上工作,但是没有勇气来找“她”,陈叶在礼堂外看到父亲也不敢相认

16.【答案】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

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

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表现了陈父的怯懦。【解析】解答时,需要结合文中的对比手法,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阐述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人物形象,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