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4.50 KB
- 文档页数:13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
B.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
C.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
D. Na2CO3、CuSO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
答案选C。
2.有一份澄清溶液,可能含有 Na+、K+、NH4+、Ca2+、Fe3+、SO42-、CO32-、SO32-、Cl-、I-中的若干种,且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1(不考虑水解和水的电离)。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是否存在 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B.通过 CCl4层的颜色变化,能判断出溶液中 I-肯定存在
C.试样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 CO32-肯定不存在
D.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Ca2+、Fe3+、SO42-、CO32-、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澄清溶液,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无SO42-,加足量氯水,无气体,则无CO32-,溶液加四氯化碳分液,下层紫红色,则有I-,上层加硝酸钡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有SO32-,无Ca2+、Fe3+,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且离子浓度都为0.1mol•L-1;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含有NH4+、Na+、K+,一定不存在Cl-;滤液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是过程中加氯水时引入的氯离,结合溶液为电中性来解答。
【详解】
A. 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0.1mol/L,且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存在 Na+、K+,不需要焰色反应来确定,A项错误;
B. 通过CCl4 层的颜色变化,能判断出溶液中 I-肯定存在,B项正确;
C. 试样加足量的Cl2水,没有气体产生,说明无CO32-,C项正确;
D. 由分析可知,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a2+、Fe3+、SO42-、CO32-、Cl-,D项正确;
答案选A。
3.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2CO3、NaNO2、FeCl3、KClO3、AgNO3混合而成,为检验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取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同时有黄绿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已知NaNO2不能被稀硝酸氧化)。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认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KClO3、AgNO3、NaNO2,不能肯定是否含有氯化铁
B.一定含有KClO3,且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生成了两种还原产物
C.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K2CO3的存在
D.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若有无沉淀出现,即可证明K2CO3不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取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一定不含FeCl3;同时有黄绿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已知NaNO2不能被稀硝酸氧化),只能是酸性溶液中KClO3把NaNO2氧化为NaNO3,本身被还原为黄绿色气体氯气,则一定含有KClO3,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一定是AgCl,则一定含有AgNO3,则KClO3氧化NaNO2时,同时被还原为Cl-,不确定K2CO3是否存在,以此来解答。
【详解】
由以上分析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KClO3、NaNO2、AgNO3,一定不含有FeCl3,不确定K2CO3是否存在,
A. 一定含有KClO3、AgNO3、NaNO2,一定不含有FeCl3,故A错误;
B. 一定含有KClO3,且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生成了两种还原产物氯气和Cl-,故B正确;
C. 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KClO3氧化NaNO2,自身被还原为Cl-,Cl-与Ag+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则不能证明K2CO3的存在,故C错误;
D. 反应产生的气体含有氯气,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盐酸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即使气体中含有CO2,也不会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因此不能证明K2CO3是否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红褐色固体3Fe(OH)全部溶于氢碘酸:332Fe(OH)3HFe3HO
B.水杨酸溶于3NaHCO溶液中:
C.将等浓度的2Ba(OH)溶液与4NaHSO液按体积比2:3混合:224422Ba2SO3H3OH2BaSO3HO
D.洁厕灵(含HCl)与84消毒液混合后产生氯气:2ClHClOCl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OH)3溶于氢碘酸,Fe3+会氧化I-得到I2,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2Fe(OH)3+2I-+6H+===2Fe2++6H2O+I2,A选项错误;
B.水杨酸中酚羟基不能与NaHCO3发生反应,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CO2↑+H2O,B选项错误;
C.等浓度的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按体积比2:3,则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3,两者混合后,2molBa2+消耗2molSO42-,3molH+消耗3molOH-,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24422Ba2SO3H3OH2BaSO3HO,C选项正确;
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还原洁厕灵中的HCl,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B选项为易错选项,在解答时要注意酚羟基的酸性是弱于碳酸的,不能和HCO3-发生发应。
5.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 Na+、NH4+、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则 c(Cl-)<0.1mol•L﹣1
B.原溶液可能存在 Cl- 和 Na+
C.原溶液中 c(CO32-)是 0.01mol•L﹣1 D.原溶液一定存在 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 Fe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加入BaCl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32-、SO42-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3+(Fe3+和CO32-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且沉淀2为BaSO4,n(BaSO4)=-1m2.33g==0.01molM233gmolg,m(BaCO3)=4.30g-2.33g=1.97g,则n(BaCO3)= -1m1.97g==0.01molM197gmolg。加入NaOH溶液产生1.12L(标况)气体,则溶液中有NH4+,NH3有0.05mol,即n(NH4+)=0.05mol。CO32-和SO42-所带的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1mol×2=0.04mol,NH4+所带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05mol,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推断出溶液中一定有Cl-,且最少为0.01mol(因为无法判断是否有Na+,如果有Na+,需要多于的Cl-去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详解】
A.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则 c(Cl-)= 1n0.01==0.1molLV0.1molLg,A错误;
B. 原溶液中一定有Cl-,可能有Na+,B错误;
C. 经计算,原溶液中,n(CO32-)=0.01mol,则c(CO32-)=0.01mol÷0.1L=0.1mol •L﹣1,C错误;
D. 加入BaCl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32-、SO42-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3+,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点睛】
溶液中的离子要保持电荷平衡,即正负电荷所带的电荷量相等,以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6.铁铝矾[Al2Fe(SO4)4·xH2O] 有净水作用,将其溶于水中得到浅绿色溶液,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显中性
B.该溶液中:2 c(Al3+)+c(Fe2+)+c(H+ )= 4 c(SO42-)+ c(OH-)
C.在空气中蒸干并灼烧该溶液,最后所得的残留固体为Al2O3、Fe2O3
D.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当SO42-完全沉淀时,Al3+、Fe2+恰好被完全沉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该溶液中的铝离子和亚铁离子会水解,因此溶液显酸性,A错误;
B. 电荷守恒,因此该溶液中:3 c(Al3+)+2c(Fe2+)+c(H+ )= 2 c(SO42-)+ c(OH-),B错误;
C. 在空气中蒸干并灼烧该溶液,一开始加热时,温度升高促进溶液中的铝离子和亚铁离子水解,水解生成的硫酸浓度也增大,硫酸是不挥发性酸,随着硫酸浓度增大,水解平衡不可能一直右移,最终不可能得到Al2O3、Fe2O3,C错误;
D. 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当SO42-完全沉淀时,Al3+、Fe2+恰好被完全沉淀,
3+2+2-2+-43242Al+Fe+4SO+4Ba+8OH=2Al(OH)Fe(OH)+3BaSO,D正确;
答案选D。
7.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绿矾后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K+、Ba2+、OH-、I- B.Na+、Mg2+、Cl-、SO42-
C.Na+、H+、Cl-、NO3- D.Cu2+、S2-、Br-、ClO-
【答案】B
【解析】
【分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绿矾溶于水电离出Fe2+和SO42-。
【详解】
A、溶液中的Ba2+、OH-均不能大量共存;
B、离子间可以大量共存;
C、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氧化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D、ClO-能氧化S2-以及Fe2+,均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B。
【点睛】
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即(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8.硫酸铁溶液水解可以得到一系列具有净水作用的碱式硫酸铁(xFe2O3•ySO3•zH2O),为测定某碱式硫酸铁的组成,取5.130g样品溶于足量盐酸中,然后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5.825g,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经过滤、洗涤、灼烧得到固体1.600g,该样品的化学式为( )
A.Fe2O3•2SO3•7H2O B.4Fe2O3•10SO3•25H2O
C.3Fe2O3•6SO3•20H2O D.2Fe2O3•5SO3•17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