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277.61 KB
- 文档页数:29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
1.财政的定义(10):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
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 以达到优化资源配
置、 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实践中, 财政表现为政府的
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
余产品) 。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4,了解)
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
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
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
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 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
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没多提供一件或一 种私人物品, 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
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
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例如, 每
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 每个适龄儿童
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
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 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 因为其具有非
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 大学的成本不会因
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
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 资源配置职能, 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
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O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 确定社会公共
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
配置总体效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指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
的结构效率。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 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 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
O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派的界限和范围, 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
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规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是每个社会
尘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O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表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共需求的打听平衡。
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
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
通过投资、 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 加快农业、 能源、 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型社会的公共需要。诸如,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等。
二.第二章
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31,了解)
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费竞争性, 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
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因此, 公共物品
的市场需要曲线不是向私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那样通过水平相加求
得, 二十通过送垂直相加求得, 如上图所示, d1.d2,d3 是公共物品的
个人需求曲线, D 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衡价格。 图中的均衡产量 Q, 是
社会有限资源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产量, 价格 P 等于边际成本。 如
白云区公园收取的门票之和等于每个人的门票相加, 即 P=P1+P2+P3,
D=d1+d2+d3.
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是
与提供纯公共物品。 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政府可以解决市场
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一方面, 政府具有社会职能, 因而满足
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 追求社会目标, 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
责; 另一方面, 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 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
的权利,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共计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分为两类: 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第一类准公共物品。 如桥梁。
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准公共物品。如科研成果。
其有效提供方式主要有: O政府授权经营 。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
自然垄断行业, 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民间企业, 通过签订
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民间企业经营。 政府参股 。对于那些初始投
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如道路、桥梁、高速公路、铁路等, 有政
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 政府补助 。对于那些提供教育服务、卫生服
务的民间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民间企业, 政府给予一定补
助。不住的方式包括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税等。
关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如慈善事业就是公共物品有四人资源提供, 国际多边援助, 我国私人
捐助的希望小学等。对缓解我国公共设施建设的滞后状态发挥了很好
的作用。
三.第三章
1.我国财政支出分类(58--59,两种方式很重要)
(1)我国现行支出经济分类
O经常性支出。 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
的支出, 主要包括人员经费、 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其特点是消
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其补偿方式为税收。
资本性支出。 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
的支出, 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 购买机械设备、 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
产性支出, 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 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
生产性支出。 其特点是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一
部分应在当期补偿, 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使用期。 资本性支出的
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税收, 意味着本期享用的公共物品, 本期
付出代价; 二是国债, 意味着未来享用的公共物品, 未来时期付出代
价。
净贷款
(2)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 58--59)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香蕉换为标准, 可将全部在财政支出分
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两类。
O购买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包括购买进
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
费, 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两者的共同点是财政一手付出了
资金, 另一手购得了商品和服务, 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
职能。政府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转移性财政支出。其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
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财政付出了资金,
缺无任何所得, 在这里, 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
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两个。 60 星号标志处)
(1)财政收入占 GDP (或 GNP)的比重
(2)财政支出占 GDP (或 GNP)的比重
3.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三个。 61)
G MGP= GDP
(1).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增长率, 以 G(%)表示 。财政支出
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
即所谓“同比”增长率。
G(%) = GGn1 = G Gn n1Gn1
举例子: 假设第 n 年我国财政支出额为 12000 亿元, 上一年即 (n-1)
年的财政支出额为 10000 亿元,求第 n 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则为:
(12000-10000) /10000*100%.
(2).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 Eg 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之比。弹性(系
数) 大于 1,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 GDP 的增长速度。 GDP (%)
代表 GDP 增长率, GDP 代表当年 GDP 相对与上年 GDP 的增长额。
Eg = G(%)(%)GDP
(3)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以 MGP 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 GDP 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 GDP 没
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 GDP
增长额的比例。
四.第四章
1.经常性支出有哪些?(整章了解)
(1)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O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 行政管理机关和
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的经费支出。
行政支出是维持国家各级政权存在、 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
运转所必需的费用, 是纳税人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也是政府向社会公
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
具体分析时可将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按照预算收支科目分解为
以下四大类: 公检法经费、 外交外事支出、 行政费用和武装警察部队
经费。
特点:
行政管理支出属于公共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具有稳定性
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率难以考核
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国防费、 国防科研事业费、 民兵建设费、
动员预编费、 招飞事业费、 专项工程以及其他支出等 。其项目包括:
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