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 格式:docx
- 大小:37.17 KB
- 文档页数:3
◆ ◆◆
论传统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马海英 (湖北省枣阳市直机关第 :幼儿园) 【摘要】在孩子的成长中,游戏就是幼儿编制美梦的天堂,游戏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必要环节,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个 性和才智,还能够充分丰富孩子们的幻想能力和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坚定的意志品质,使得幼儿在今后的发展中有迎难而上的 坚定品格。通过游戏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不断成长,是幼儿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l传统游戏幼儿教育价值 一、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游戏占据了一大半,游戏不仅能够在生活中给 予幼儿相应的生活经验,还能够影响幼儿的生长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如 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产生厌倦感,而不断变换活动不仅可以加强骨骼 的生长,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这样的游戏能够加强幼儿的愉快情 绪,减少疲劳感,使身体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长时间的训I练下,幼儿的各 项身体机能都可以舒适的发展。 幼儿涉世未深,所以对世上所有没见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兴趣 以及热情,所以幼儿这样的好奇心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幼儿的 游戏中,总是充满了各种探索,幼儿门总是在不停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模仿, 他们会以自身的想象和兴趣来模仿一些周边的人事物,从而充分地满足自 身的好奇心。 对于人的社会化发展,可以这样解释。主要指人在社会中自然成长为 个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的社会适应力是非常弱的,最简单的行为都是 靠后天练习得来的,所以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与他人之间相互交流,这样不 仅满足了幼儿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还是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 途径。成人与孩子最初的交往形式是通过两者共同游戏形成的,幼儿可以 在与成人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与成人之间互相产生依恋和爱,促进幼儿的社 会性进一步形成与发展。经过与成人游戏的经验,幼儿慢慢激起对其他小 朋友的兴趣和幼儿对其他人的注意,如此可见,共同游戏才是培养幼儿交 往的最基础表现形式。 二、幼儿教育中传统游戏的重要价值解析 (一)游戏有助于维护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 幼儿是学习发展中的真正主体,幼儿在与外界接触时不是单一的接受 外界的影响,而是通过主动的接触和理解,从而在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逐渐建立自身的知识构造。游戏的真正教育价值只有在幼儿的学习作为 主体而受到重视。人们充分认识到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时才能被人们所认 识。首先,幼儿要主动参与到自由游戏中,要是发自真心的想要去参与游 戏,而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而被动的去参与游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才能 真正的保持积极自主的状态。其次,自由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 自我保护意识。例如“贴烧饼”游戏,两个孩子要互相追逐,如果被迫的孩子 被贴住,那么被贴的孩子就要站住不动。这个游戏不仅需要与其他人避免 相撞,还要求幼儿在奔跑中避免与其他人相撞,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自我 保护能力。再次,游戏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模拟和想象将一些生活 中的愿望和经验都体现出来。游戏作为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要使幼儿能够 在主观上对于游戏有一些主体性的体验,还有对游戏的自由体验、兴趣体 验,事物与行为问有互相的支配感体验。这些组成了游戏性体验和快感性 体验,他主要是肯定主体。主体性体验是构成游戏活动的重要元素,他能 够为游戏创造出独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能够推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更 能促进幼jLG9身心健康。 (二)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自信心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并不只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幼 儿能够在游戏中得到相应的影响和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在自身的心理上 感到自我需要、自我肯定的感觉,逐渐建立起信心和能力,在游戏中体验到 150 0412014 克服困难后得到的成功体验,在心灵上得到真正的快乐,满足幼儿的自我 需要。例如“摸瞎子”游戏,扮演瞎子的幼儿必须要将眼睛蒙住,然后根据 听力将同伴找回来,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锻 炼自身的坚韧意志。 (三)游戏培养幼儿的开放性思维 幼儿的年龄还很小,所以没有太复杂的思维方式,他们只有直接、具体 的形象思维,所以在想象、思维、记忆、语言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薄 弱,也没有非常坚定地意志,在遇到问题时,应变力与判断力也非常弱,幼 儿一切的个性、情绪等都不是先天就有的,都是后天形成的。在每个人的 幼儿阶段游戏都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内容,一切幼儿所能感知的生活活动、 人际关系等都可以在游戏中反映出来。例如:老鹰捉小鸡、手心手背、捉迷 藏、踢毽子、推铁环、抽陀螺等。 (四)游戏促使幼儿乐观积极心态的养成 在玩游戏时,幼儿要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对各种事物的性 质和关系进行探索,进而培养幼儿各个方面以及深入透彻感知事物的能 力。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得到愉快的游戏体验,还能够得到身心的锻炼 和发展。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位大哭不止的幼儿会被另一个孩子拉去玩游 戏,经过一段时间后,哭的孩子就会停止哭泣展现笑颜,这样就展现出游戏 的魅力,它还能够将幼儿心中的烦恼一扫而光,帮助幼儿展现自身愉悦明 快的一面。 三、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在幼儿游戏之前,成人应该给幼儿创建一个对幼儿有益的游戏环境, 将游戏材料都换为对幼儿有益的材料,这样筑建出来的游戏空间会给幼儿 更多的好处。成人要在幼儿游戏的时间内在一边观察,对幼儿的特点加以 分析。再根据每个幼JLG9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帮助,成人还要掌握帮助幼 jLG9度,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教育价值能够被充分发挥。将游戏作为教育 的基本活动能够保证幼儿拥有自由的活动,还能够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得到 被传授的知识,让幼儿在边玩边学的同时将幼儿活泼的性格充分释放,让 幼儿成为学习发展的真正主体。 四、结束语 虽然主张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课堂教学或者上课的 教学形式是不能被取消的。不仅不能取消,还要将游戏所没有的课堂教学 的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将一些经验教授给幼儿,让经验变成系统化的形式, 养成幼儿系统化的经验体系,使其在根本上发生结构性变化,这样幼儿能 够在逐渐发展的同时掌握好活动智力的方法,将幼儿的智力发展调整到良 好状态。这样幼儿才能够在游戏中谋得更好的发展,幼儿日后无论在自身 的发展方面还是在祖国的发展方面都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才能够为自 己、为祖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清.幼儿媒介素养游戏的设计及实效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oi1,(7). [21余育娜.合理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J].体育 学刊,2000,(1).
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很
有想法和创造力。艺术领域中的美工活动备受孩子们的青睐,
幼儿通过撕、剪、折、贴、卷等操作,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
力。在折纸活动中,孩子们用一双双灵活的小手,将一张张方形
卡纸折成各式各样的作品。简单、有趣又夸张的造型设计对幼
儿的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们在探索、积极动脑的同
时,也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小小的一张纸可以变化出无数结构,孩子们通过变换不同
的折纸方法,折出各种喜欢的造型如小动物、花花草草、日常用
品等,促进了大脑发育,提高了审美能力。
折纸活动既能有效锻炼幼儿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又能
辅助其良好个性的发展。在组织并研究中班幼儿折纸活动的过
程中,我体会到了折纸活动在幼儿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和重要
价值。
一、折纸活动为幼儿创造艺术世界
每一种折纸方法都对应一种造型。孩子们为折出不同的造
型,必须努力开动脑筋,反复尝试。在折纸活动“会变的小风车”
中,开始时,幼儿也许会失败,折得歪歪扭扭,但在反复尝试和
操作后,他们就能折出像样的作品了。活动进展到最后,孩子们
终于折出了四角风车。我趁热打铁,再次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表演了一场魔术,把风车“变”成了“蝴蝶”。孩子们在魔术的启
发下开启了“超级变变变”脑力风暴,他们在双船风车上开始变
出各种东西:有的变出了燕子的尾巴,有的变出了小鱼,还有的
变出了裤子、火箭、房子等。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甚
至在活动结束后还在专注地思考把风车变成更多物品,彼此讨
论变换的方式,一起研究如何变出更有趣的作品。
在折纸世界里,孩子们天马行空,学会了相互借鉴、汲取灵
感。幼儿对其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用心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发挥
想象力,以兴趣为动力,自然而然地实现坦诚交流和无碍沟通,
用自己的小手创造心目中的“奇幻世界”。
二、让幼儿自行思考及探索
孩子的所有能力都是在积极的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与发
展起来的。在折纸活动中,幼儿不仅要动手折纸,还要记住折纸方法与顺序符号等,这就要求幼儿手眼灵活、手脑并用,如此才
[摘要] 童话是幼儿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童年时代埋下根深蒂固种子,对于幼儿人生观的形成,世界观的界定起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 童话 幼儿 教育价值
许多人小时候都读过《灰姑娘》和《小王子》的故事,也对于《龟兔赛跑》、《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感到亲切。我想童话作品真正吸引小时候的“我们”是其特有的“新异性”、“神秘性”、“超越性”、“假定性”、“幻想精神”、“人性光辉”以及“游戏精神”等等。那我们读过那么多的童话,有没有想过我们从这些文学作品里得到了什么呢?本文浅显的分析了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童话是一则永不结束的故事,有古老的起源,最早在民间流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久远的神话和传说,“童话本质与神话世说为一体,”“神话者原人之宗教,世说者其历史,而童话则其文学也。”周作人的概括精要地说明了童话的渊源关系。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切近幼儿的心理。是最富于儿童特点的最受低幼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低幼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性,可以说幼儿的思维就带有童话的特点。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就说过:童话在孩子生活中“天天产生,处处产生”,爱听爱看童话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喜好新奇向往不平凡的事物,充满神奇和变幻莫测得童话故事自然会深深地吸引他们。童话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巨大欢乐,也给与他们多方面的营养,他帮助孩子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在童话故事中,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训和抽象的道理都会变得十分生动具体。例如《拔萝卜》孩子们从“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花狗,小花狗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奶奶,老奶奶拉着老爷爷„„最后终于把大萝卜拔起来了”说明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朴素真理。《小红帽》中告诉了孩子 “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等自我保护知识。最关键的是童话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它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样式。另外童话能培养美感和陶冶情操。优秀的童话往往集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孩子以美的享受,使他们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龙源期刊网
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作者:张敏杰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9期
[摘要]喜爱美术艺术形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美术教育属于幼儿艺术教育领域范畴,是艺术教育的栽体,承担着培养幼儿积极的艺术态度和能力的责任。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交流手段、教育手段和自我表现的手段,其对幼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给予幼儿无限的创造空间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7-0083-01
喜爱美术艺术形式是儿童的天性,常见的幼儿美术教育形式包括幼儿的绘画、手工、自制玩教具和美术欣赏。幼儿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超常的表现手法,凭借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他们的美术表现和创造能力使人倍感亲切并且散发着天真和淳朴。在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去发现、归纳、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和材料运用,不断地启发、鼓励幼儿,以便能更好地展示幼儿的美好心灵,开启他们的艺术潜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方面的发展。而究竟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何价值,作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开展者的幼儿教师应该怎样认识这些价值,如何把幼儿美术教育价值的意义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相链接,是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根据以上问题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进行探讨,以期引起些许共鸣。
一、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2-7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依靠直接行动来获得知识和经验是此阶段幼儿的特点。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依赖于其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此可见,学前儿童感知的方式与成人完全不一样。他们主要依靠自身的直觉、观察、想象、猜测以及对世界美好的幻想来获得知识和经验,他们没有逻辑的和固定的程序来进行思维。而幼儿美术教育允许幼儿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想象来感知,在幼儿美术教育的世界中,幼儿的大脑是解放的,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感知进行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如,小班A幼儿在进行绘画创造,她告诉老师她正在创造一幅向日葵的画作,但画完以后,她明确地告诉老师,她的作品是好几个太阳在吵架,老师表扬了她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幼儿的美术教育能够为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空间,而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要能够为幼儿感知的发展创建环境,并恰当引导。如,不能轻易地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好”与“不好”的主观评价,而是在了解幼儿想法以后,再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教学时,所选择的题材、内容以及组织形式须遵从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规律等。 龙源期刊网
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浅谈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民间游戏及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的民间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易行的特点。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许多游戏还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这其中边玩边吟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
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5、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例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房子”就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乐趣无穷。提起这类民间游戏,您一定倍感亲切,这些熟悉、富有乐趣的游戏,为什么不传给可爱的孩子们呢?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幼教研究
154浅谈幼儿依恋的教育价值
高红东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红庆河幼儿园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6)
摘要:在个体生命早期中,尤其是是幼儿,存在
着固定的情感联结,这就是依恋。幼儿依恋反映了幼
儿和亲属或者教师之间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幼儿依恋
的存在,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并形成幼儿
健康的人格品质。本文对幼儿依恋的行为特点以及几
点类型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教育价值,希望具
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依恋;培养;教育价值;安全型依
恋
当个体对另一个体产生了一种不忍剥离的长久持
续的情感即是依恋,依恋不仅仅是一种安全感和亲切
感,而且也是一种个体归属感,因为依恋的存在,所
有才存在着道德人格发展。通过依恋心理能够滋生出
很多优秀的品质,例如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等。因此
教师和家长都要对幼儿正确的依恋心理进行培养。只
有抓住了幼儿阶段这一人生中依恋感发展的核心阶
段,让幼儿保持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幼儿
心理及情感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依恋的类别及行为特点 幼儿的依恋关系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安全
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及矛盾性不安全依恋。安全
依恋主要表现为儿童和母亲在一起时能够愉快的玩玩
具,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的焦虑,当母亲回来后会重
获安全感,愉悦的玩游戏。回避型不安全依恋为幼儿
无论是否有母亲在身边,都不会存在情绪变化,情绪
较稳定,对母亲表现出一种忽视和躲避的行为。另一
种是矛盾性不完全依恋,儿童对母亲的离开很是不舍,
存在着反抗行为,当母亲回来时,立刻与母亲接触并
表示出反抗行为,不能重新回到游戏中去。
安全性依恋是依恋最为健康的行为,儿童在和母
亲在一起时,会有信任感和安全感,并适当脱离母亲
认识周边事物,但是当遇到危险时会需要母亲的帮助。
在得到母亲的帮助和鼓励后,便很快的去适应新的事
物和环境。而另外两种依恋是不健康的行为,对周围
环境表现出不信任,难以适应新鲜事物和陌生环境。
这两种依恋心理会导致幼儿在今后的心理中表现出孤
1 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思考
胡金姣1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广州 510631)
[摘 要]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整体。一日活动不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途径,它还是教育、引导幼儿的有效途径。它既是幼儿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又是形成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并对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提高对日常活动中教育契机的敏感性,不失时机地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不断重复的日常活动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生活;教育价值
一、 幼儿的生活是什么
幼儿的一日生活本来是完整的,完整得应当像我们成人一样,早餐、搭车、上班、下班、买菜、做饭、与家人共享天伦这些事情一样的重要,我们追求每一分钟的生活品质。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似乎有些不同,被人为的分成了学习、游戏、生活三个部分,当然这种划分并没有什么问题,反而突显了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在园所的实际教育操作中,学习与生活活动被人为的用具体到分钟的时间点割裂开来,并且在教育观念中学习活动成了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和评价的需要“备课”的重要环节;而生活活动则成为了“常规”和“过渡环节”。
(一) 什么是生活
《辞海》(1979)对生活的定义是生存,活着。《辞海》(2002)提出生活的另一种定义是人类的各种活动。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虽然没有直接给生活下定义,但却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角度出发,根据重要程度的高低,将人的生活依次划分为: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
1 通讯作者:胡金姣,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E-mail: 2 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1]。
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玩法不一,它来源于生活,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创造机会和创造空间。
一、民间游戏的概念
民间游戏是一种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假设性于一体的玩耍活动和学习活动,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它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这与幼儿新鲜好奇、爱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点相契合,能激发幼儿对游戏的浓厚兴趣。从幼儿教育的层面来看,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社会性、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民间游戏的特点
(一)民间游戏玩具简单、经济实惠
有的游戏只要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起来,如:“石头、剪子、布”、“手心手背”等只需要幼儿的一双手就可以游戏。“背人”、“划船”、“炒黄豆”、等也不需要玩具,两名或多名幼儿互相配合就可以游戏。
民间游戏的玩具多半使用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即使需要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如玩抓子游戏可以用石子、旧麻将牌代替;玩“挑棍”可以用树枝、冰棍棒等。用鸡毛做毽子,用一粒扣子和线做陀螺等。
(二)民间游戏具有随机性
民间游戏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
(三)民间游戏趣味性浓厚
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女孩子喜欢跳皮筋,唱儿歌、动作自己创编,边念儿歌边跳,玩法上从跳一根到两根、三根。边说边跳可以增加兴趣,锻炼跳的动作和节奏感。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龙源期刊网
浅析绘本阅读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作者:杨蓝蓝 陈璐 李玲颖
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出版技术的发展,绘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幼儿园出现了以绘本教学为主的活动,试图挖掘绘本阅读对幼儿产生的教育价值。绘本是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艺术形式,它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还能通过其中的图画强化幼儿的感受和想象能力,最终促进幼儿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发展。
绘本的概念
幼儿绘本的概念
绘本最早起源于西方,名称译自英语“Picture Books”,即图画书。现代意义绘本的起源应该是19世纪后30年,且若以个别艺术家而言,起源于英国的刻画家与印刷商——艾德蒙·伊凡思(Edmund Evans)。图画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而1902年英国比阿特丽克丝·波特(Beatrix Potter)编绘的《彼得兔的故事》被认为是现代图画书之始。幼儿绘本是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将绘画与少许文字或没有文字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艺术形式。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变用单纯的文字表现故事内容为以图画为主表现故事内容,变用耳朵听故事为用眼睛看故事,是适合幼儿直接阅读的“视觉化儿童文学”。1988年培利·诺德曼在其著作《Words and Pictures》的前言中指出:“图画书——这种以年幼孩子为取向的书,它和其他言辞或视觉艺术的形式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它通过一系列的图画,结合较少的文字或甚至没有文字,以传达讯息或说故事。”
绘本阅读的概念
绘本阅读就是以绘本作为阅读素材的活动,它不仅能使幼儿获得阅读的乐趣,还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绘本阅读不等于绘本教学,绘本阅读更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则是引导者。而绘本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的育人活动,其中过分注重教师的讲授,留给幼儿自主阅读的时间较少,使幼儿的阅读自主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浅谈幼儿园开辟种植园地的教育价值
目前,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孩子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却很少与与大自然亲近,有的孩子根本没到过地里。他们不认识田间植物,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不知每日所吃蔬菜的来源。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及生活”。陈鹤琴先生提倡:“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的教材”。美国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因此应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幼儿获取知识的经验都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大社会。”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就是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孩子亲自经历种植活动,不仅掌握了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学习简单的田间劳动技术,而且还知道各植物的名称。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种植园就是孩子学习发展的乐园。
一、种植活动对孩子科学方面的学习发展
种植是孩子们通过实践、进行探索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园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开辟了五块种植园地,组织幼儿开展科学种植活动。从而开拓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种植园里不仅有植物,还有与其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之类的小动物,以及士壤、石块、水之类的环境物质,更蕴含着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种植园地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可以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因此,种植园地既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小主人也是幼儿重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园地。
在种植活动中。每天孩子们都到种植区观察,自己种植的疏菜发芽、出土,他们感到很新奇。好奇求知的欲望随之而来。个个叽叽喳喳问:老师,我们同时种的种子为什么不同时发芽?为什么有些蔬菜小有些蔬菜大?青菜上那个个黑黑的是什么?这个花生身上怎么有绿色的?花生长在地下为什么还有虫虫吃,然后他们就会挖土找虫虫。还会给虫虫做解剖实验,看看肚子里吃些什么。蚂蚱是益虫吗?毛毛虫身上为什么有毛?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教师一一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寻找问题的途径。解决孩子的疑惑问题。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他们参与种植与管理,获得很多种植方面以及有关植物甚至动物的经验,如菜花与蜜蜂、认识蚕豆,认识花生等。在参与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了对比性的了解,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孩子们每天把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变化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这些孩子如此细致的、完整的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发展了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促使幼儿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求实、严谨、条理、细致的科学态度。
幼儿园
种植活动在幼儿园
教育当中
具有十分
重要的教育价值在种植活动
中幼儿园
教育者要充分利用
幼儿园园
内资源
设计出
孩子们感兴趣的种植活
动积极鼓励与倡导孩子们勤于
动手、
勤
于
观察、
勤于
记录以及实验等通
过完整
的幼儿探究种植活
动使
孩子们能够养成
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针对幼儿园种植
活动的教育价值进行深
人的研究旨在
丰富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内涵。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
过:“
幼儿园
应
该设
置一
种科学的环境促进幼儿的良
好健康成长。”
而作为幼儿的指导者教
师应积极地鼓励与倡导孩子们动手栽培
植物、
布置园
庭等。
通
过种植活
动让幼
儿能够在实际
的探究
活动中感受科学研
究的过程体验生活
的乐趣。
在儿童的
心
理世界中需要由他们自己去探索与
发现
通过自身
寻求的知识才是一
种真
正的知识通
过幼儿发现的世界才
是属
于他们自身的世界
一、
种植活动是一本无
字的教科书
《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
儿园
教育应尽量创造孩子参与实际
探究
活动的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探
究的过程以及方式。
如“
美丽
的春天”
的
活动该活
动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
帮助孩
子们能够充分了
解毛毛
虫转化为蝴蝶的
过程。
教师可
先让孩子们在菜
叶上寻找
小青虫并将小青虫饲养
在一个盒子中
经
过一星
期
的细心
照料孩子会发
生毛
毛
虫躺在盒子里会
一动不动孩子们可
能会以为毛毛
虫生病了。
教
师可以
细心
地告诉
孩子们具体
的原因让孩子们认
识这是毛毛
虫在吐
丝成蛹的过程。
再经
过两天之
后孩子们会发现它的各个身体
特征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再经
过几天
之
后孩子们发现毛毛
虫已不再
是虫子了已经变成了一
只美丽的蝴蝶并将其
放
回
种植园的青菜
上要求孩子们
细心
记
录
这些过程使孩子能够
了解青虫到蛹
再到蝴蝶的转化过程,
使孩子们能够在
头脑中
形成一
个深
刻的回
}乙。
二、
种植活动是一
部充
满活力
的教
幼儿
园的种植园地不
仅是一个教育
的园地,
还
是一
部充满活
动
的教材《3
至
6
岁
儿童学习
与发
展指南》
指出:
幼儿园
教育者应积极支持孩子们接触自然事物
以
及生活事物在实际
的现象当中去
体
验与感受
生活
从而
获
取与积累感性的
认识以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内容摘要: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赋予了幼儿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幼儿的自由表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阐述音乐教育在幼儿基础教育中的影响,论证了音乐教育在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提醒人们重视音乐教育,善待孩子们的音乐天赋和对大自然美好情感的呵护。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健康心理 情感
幼儿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因此,应该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用音乐来建构健康的人格,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在音乐教育中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复杂。幼儿如果有机会接触各种富有情感性的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他们的情感就会逐步变得丰富起来。
1、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陶冶幼儿的情感。
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的中的灵魂。”我们可以将音乐渗透进幼儿的生活当中,这不仅可以调剂幼儿日常生活,还可以给他们提供获取快乐的源泉。一切都从细微入手,如早上入园时,伴随着一首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快乐地向老师,同伴们问好,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在幼儿的进餐时,为他们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钢琴曲,让幼儿在宁静的氛围中保持心情舒畅,提高进食的效果;在饭后散步,让孩子哼唱安静、舒缓的歌曲,帮助他们慢慢进入到午睡的状态。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促进与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2、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幼儿园
种植活动在幼儿园
教育当中
具有十分
重要的教育价值在种植活动
中幼儿园
教育者要充分利用
幼儿园园
内资源
设计出
孩子们感兴趣的种植活
动积极鼓励与倡导孩子们勤于
动手、
勤
于
观察、
勤于
记录以及实验等通
过完整
的幼儿探究种植活
动使
孩子们能够养成
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针对幼儿园种植
活动的教育价值进行深
人的研究旨在
丰富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内涵。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
过:“
幼儿园
应
该设
置一
种科学的环境促进幼儿的良
好健康成长。”
而作为幼儿的指导者教
师应积极地鼓励与倡导孩子们动手栽培
植物、
布置园
庭等。
通
过种植活
动让幼
儿能够在实际
的探究
活动中感受科学研
究的过程体验生活
的乐趣。
在儿童的
心
理世界中需要由他们自己去探索与
发现
通过自身
寻求的知识才是一
种真
正的知识通
过幼儿发现的世界才
是属
于他们自身的世界
一、
种植活动是一本无
字的教科书
《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
儿园
教育应尽量创造孩子参与实际
探究
活动的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探
究的过程以及方式。
如“
美丽
的春天”
的
活动该活
动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
帮助孩
子们能够充分了
解毛毛
虫转化为蝴蝶的
过程。
教师可
先让孩子们在菜
叶上寻找
小青虫并将小青虫饲养
在一个盒子中
经
过一星
期
的细心
照料孩子会发
生毛
毛
虫躺在盒子里会
一动不动孩子们可
能会以为毛毛
虫生病了。
教
师可以
细心
地告诉
孩子们具体
的原因让孩子们认
识这是毛毛
虫在吐
丝成蛹的过程。
再经
过两天之
后孩子们会发现它的各个身体
特征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再经
过几天
之
后孩子们发现毛毛
虫已不再
是虫子了已经变成了一
只美丽的蝴蝶并将其
放
回
种植园的青菜
上要求孩子们
细心
记
录
这些过程使孩子能够
了解青虫到蛹
再到蝴蝶的转化过程,
使孩子们能够在
头脑中
形成一
个深
刻的回
}乙。
二、
种植活动是一
部充
满活力
的教
幼儿
园的种植园地不
仅是一个教育
的园地,
还
是一
部充满活
动
的教材《3
至
6
岁
儿童学习
与发
展指南》
指出:
幼儿园
教育者应积极支持孩子们接触自然事物
以
及生活事物在实际
的现象当中去
体
验与感受
生活
从而
获
取与积累感性的
认识以
龙源期刊网
谈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
作者:冯雅静
来源:《教育》2014年第31期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教师和孩子们的绿色家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求知欲也非常强。充分利用种植园地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引导幼儿进行种植、观察、管理等系列活动,让幼儿能主动参与种植活动,感受种植活动的快乐,成为种植园地的小主人。
一本无字的科学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陈鹤琴也提出:“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如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笔者让孩子们在卷心菜的叶子上寻找小青虫,把它饲养在准备好的盒子里,每天喂它一些菜叶。一周以后,有一个孩子着急地跑来对笔者说:“老师,有两条毛毛虫生病了,它睡在那里一动不动。”笔者告诉孩子们:“毛毛虫没有生病,它要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你们看,它在吐丝把自己围绕起来,变成蛹。”两天后,笔者把蛹拿出来轮流让孩子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说:“它的尾巴在动呢。”“它的前面有点像蝴蝶的翅膀。”十天以后,孩子们兴奋地跑来告诉笔者:“老师,毛毛虫真的变成蝴蝶了。”笔者带领孩子们把蝴蝶小心地放回种植园地的青菜龙源期刊网
上,让孩子观察蝴蝶把小宝宝产在什么地方?(叶子的反面)它的小宝宝像什么?回到活动室后让孩子把卵——菜青虫——蛹——蝴蝶的变化过程画下来。孩子们的画面丰富多彩,自然科学中毛毛虫变蝴蝶完全变态过程在孩子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有的孩子将终身难忘。
1 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思考
胡金姣1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广州 510631)
[摘 要]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整体。一日活动不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途径,它还是教育、引导幼儿的有效途径。它既是幼儿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又是形成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并对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提高对日常活动中教育契机的敏感性,不失时机地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不断重复的日常活动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生活;教育价值
一、 幼儿的生活是什么
幼儿的一日生活本来是完整的,完整得应当像我们成人一样,早餐、搭车、上班、下班、买菜、做饭、与家人共享天伦这些事情一样的重要,我们追求每一分钟的生活品质。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似乎有些不同,被人为的分成了学习、游戏、生活三个部分,当然这种划分并没有什么问题,反而突显了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在园所的实际教育操作中,学习与生活活动被人为的用具体到分钟的时间点割裂开来,并且在教育观念中学习活动成了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和评价的需要“备课”的重要环节;而生活活动则成为了“常规”和“过渡环节”。
(一) 什么是生活
《辞海》(1979)对生活的定义是生存,活着。《辞海》(2002)提出生活的另一种定义是人类的各种活动。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虽然没有直接给生活下定义,但却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角度出发,根据重要程度的高低,将人的生活依次划
1 通讯作者:胡金姣,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E-mail: 2 分为: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1]。
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那么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有什么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篇1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和浪漫注意相结合。其中最著名的的是《安徒生童话》受到全球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挚爱。
引 言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幼儿童话的幻想契合现实生活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他们独特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思维方式协调一致,总是洋溢着幼儿的游戏精神。富有童趣的叙述方式建构的情节,为幼儿创造出了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世界,让孩子徜徉其间,在尽情的享受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童话故事的滋养,从而实现幼儿童话故事的价值。而幼儿童话故事的育儿价值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幼儿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
童话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契合的,我们应当为儿童多提供一些接触童话的机会。童话帮助他们渲泄着情感,帮助他们习得智慧,也帮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就是以如此的热情重复体验着这些故事,将自己的爱恨情仇、焦虑、担忧、内疚、善良等等投射和融汇在童话中的生灵身上。故事中美丽的环境景色让孩子们向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刺激孩子的好奇,当正义战胜邪恶,坏人受到惩罚,这样的内容与艺术形式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美感,是非观念,还在潜意识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中让孩子们知道哪怕有多么丑陋,只要你是天鹅蛋,你总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这样的信念给了孩子多少的美好憧憬,给了孩子多少的力量来面对成长中的困难、挫折、烦恼。
二、愉悦孩子性情,养成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在幼儿童话故事作品中,那种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那种对茫茫宇宙憧憬着的神秘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他们幼小而又充满好奇的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例如拇指故事、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母亲的故事、温柔善良的小兔灰灰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这种童话故事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快乐和热情陪伴着孩子的成长。
种植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种植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作为一种常见的园艺活动,种植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幼儿园里,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多乐趣和成就感。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种植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可以了解到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素,并且可以观察到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
通过参与种植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到植物也是一种生命体,它们也有自己的生长、繁殖和死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培养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3.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种植活动需要耐心和细心,幼儿需要等待植物从种子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经常浇水、施肥、除草等,还要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出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4. 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种植活动,幼儿可以体会到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也能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并且学习如何保护环境。这样有助于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种植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种植任务。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
6.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当幼儿亲手种下一颗种子,并看到它从发芽到成长,再到开花结果,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会让孩子们更加自信。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7.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在种植活动中,孩子们需要认真负责地照顾植物,并保持环境整洁。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爱护之心。
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种植对于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耐心、细心、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品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种植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成长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