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归纳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归纳一、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1、固体固体气体1反应容器试管2注意事项粉末状固体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2、固体液体气体图11反应容器试管、烧瓶、广口瓶锥形瓶;2加液容器长颈漏斗、分液漏斗;3注意事项见图4、6图2图3图4图5图64启普发生器及改良图7图8图9图10图113、“固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气体”1反应容器试管、烧瓶2加液容器分液漏斗3注意事项见图16、17第1页共5页图12图13图14图15二、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排空气法图16图17图182、排水法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3、贮气瓶图25图26三、尾气处理装置根据多余气体的性质选择1、在水中溶解性不大的气体第2页共5页图272、在水中溶解性很大的气体防倒吸。
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3、燃烧或袋装法图37图38四、气体净化装置根据净化剂的状态和条件选择图39图40图41图42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选择1、常温反应装置图43图442、加热反应装置第3页共5页图35图36图45图46图473、冷却反应装置图48图49六、排水量气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注意事项图50中量器内的水位与水槽中水相平,图52中左短水位与右端水位图50图51图52图53.(14分)有下列实验装置如图8-1第4页共5页相平。
示意图中A是简易的氢气发生器,B是大小适宜的圆底烧瓶,C是装有干燥剂的U 形管,a是旋转活塞,D是装有还原铁粉的反应管,E是装有酚酞的试管。
实验前先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一定量适当浓度的盐酸,产生氢气。
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然后如图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在烧瓶中继续燃烧,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中的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反应管D进入试管E 中,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初中化学气体制备装置分析初中化学主要考查两种常见气体(O 2和CO 2)的制备原理、药品,气体制备装置一般分四大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会考突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教科书上原理的考查;中考则突出考查学生能力,在会考基础上进行延伸和综合。
中考内容包括会考内容。
一、制取常见气体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二、气体的发生装置(一)固+固(加热)(图1):适用于制备气体:O 2 (KClO 3和MnO 2共热、KMnO 4加热)、NH 3注意事项:⑴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⑵铁夹应夹在距管口处(试管的中上部)。
⑶固体药品要放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⑷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⑸如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
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⑹用KMnO 4制取O 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
(二)固+液体(不加热)(图2、图3):适用于制CO 2、H 2、O 2(用Na 2O 2 和H 2O 、H 2O 2和MnO 2制取O 2也用此装置)⑴图2装置注意事项:①在最右边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深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而无法使用。
②加入大小适宜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
如果太碎会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应太快无法控制,造成容器内压力过大,导致酸液溢出。
③加人酸的量要适当。
④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⑵图3装置注意事项:①瓶内气密性要好。
②先放固体后加液体。
③加入酸的量要适当。
④生成气体微溶或难溶于水。
三、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一)常见干燥剂及气体的干燥(二)常见净化(包括干燥气体)装置(图4)注意事项:⑴ A为加热固态试剂以除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
实验室气体制备的基本装置和流程实验室气体制备常用的基本装置有气体发生装置、气体纯化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和气体储存装置。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1.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所需的气体。
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酸碱反应装置、热分解装置和电解装置。
酸碱反应装置:通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反应产生气体。
例如,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氢气。
热分解装置:通过在一定温度下使化合物分解产生气体。
例如,热分解氢过氧化物可以产生氧气。
电解装置:利用电解过程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此装置一般由电解槽、电极和电源组成。
2.气体纯化装置:气体纯化装置用于去除气体中的杂质,以获得高纯度的气体。
常用的气体纯化方法包括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
吸附法:将气体通入吸附剂床,通过吸附剂对杂质进行吸附,以获得纯净的气体。
例如,使用活性炭吸附床可以去除气体中的有机物。
冷凝法:通过冷却气体来使其中的杂质凝结,然后分离出纯净的气体。
例如,使用冷凝器冷凝水蒸气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气体分子的大小、形状或亲疏水性差异来实现气体分离纯化。
例如,使用聚酰胺薄膜可以分离氮气和氧气。
3.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用于将制备好的气体收集起来以便后续实验使用。
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有气体密封玻璃管和气体收集瓶。
气体密封玻璃管:将气体发生装置中的气体通过管道导入到密封的玻璃管中,以保持气体的纯净和安全。
气体收集瓶:将气体发生装置中的气体通过管道导入到气体收集瓶中,通过容积计或水位计测量气体体积,以后续使用。
4.气体储存装置:气体储存装置用于储存制备好的气体以备后续使用。
常用的气体储存装置有气体钢瓶、气体压缩机和气体冷冻罐。
气体钢瓶:将气体通过高压充入压力可调节的钢瓶中,以便长时间储存和运输气体。
气体压缩机:通过压缩装置将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以便在储存或运输中减小体积。
气体冷冻罐:将气体冷却至低温并压缩,使之液态存储,以便减小体积和增加储存时间。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及优缺点收集气体时,应注意收集装置的选择。
对于不易溶于水或氧气(O2)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气法收集,这样可以保证气体的纯度,但是可能含有一定的水蒸气。
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采用向下排气法,这样可以保证气体较干燥,但是纯度不高。
如果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向上排气法,这样可以保证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
收集装置的注意事项包括:收集装置的选择应根据气体性质来确定;在收集气体时,应注意保证装置的密封性,避免气体泄漏;在收集气体后,应及时关闭导管,避免空气进入装置。
收集装置的优缺点主要在于纯度和干燥度的高低,以及是否容易添加液体药品。
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实验装置:可以选择C、D、E或F,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收集装置:使用H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 H2O。
验满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证明瓶内已充满CO2,否则说明CO2没有收集满。
注意事项:不选用碳酸钠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与酸反应速度过快,难以控制;不选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使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太缓慢;不选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支持燃也不能燃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 + H2O;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CO2 + H2O → H2CO3 △ H2CO3(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加热溶液后H2O + CO2↑(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加入活性炭后溶液变无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炭层会转化成一氧化碳CO2 + C(高温)→2CO。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装置一、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发生装置 注意事项及优缺点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 注意: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缺点:不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固体放有孔塑料板上)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①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②控制反应速率; ③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当需要反应发生时打开弹簧夹b ,不需要时关闭弹簧夹b )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适用于固体+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①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距试管口约1/3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③加热时要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在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④用排水法收集,刚开始有气泡的时候不能收集,要等到有大量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⑤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同上,此外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注意:①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②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有区别有一个活塞,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到液面以下优点:①控制反应速率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③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收集装置 气体性质 举例 优缺点 排水集气法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氧气(O 2) 氢气(H 2)、甲烷(CH 4)、一氧化碳(CO)等 收集气体较纯,但含有水蒸气不够干燥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等纯度不高,但气体较干燥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归纳一.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1、固体固体气体1反应容器:试管2 注意事项:粉末状固体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固体液体气体2反应容器:试管、烧瓶、广口瓶1锥形瓶;加液容器:长颈漏斗、分液漏斗;2注意事项:见图4、63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4启普发生器及改良二、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排空气法2、排水法三、气密性的检查1.受热法:如图 1 所示装置,要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应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用手掌紧贴烧瓶的外壁。
如果装置不漏气,试管或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
然后把手移开,过一会儿,待试管或烧瓶冷却后,水就从烧杯或水槽中升到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
图 2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园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2.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图 A图B图 C方法:如图所示。
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 1/2 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图 3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类似。
首先,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到高度长颈漏斗球体约1/2 处一会儿,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表明装置不漏气。
3.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4、图 5 中装置的气密性。
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
四、常见气体的制备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⑴药品及反应原理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解说实验装置解说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要求:1、 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的反应原理、除杂、收集、验纯、检验、尾气处理等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的反应原理、除杂、收集、验纯、检验、尾气处理等2、 掌握仪器气密性的检验掌握仪器气密性的检验3、 如何防止倒吸如何防止倒吸复习要点:一、常见气体的常规制法:一、常见气体的常规制法:气体气体 名称名称反应原理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 反应反应 装置装置 收集收集 方法方法操作注意操作注意 事项事项氧气氧气 2KClO 3 2KCl+3O 2↑固+固 气 大试管、大试管、 酒精灯等酒精灯等排水法排水法制O 2时试管要时试管要干净,MnO 2应 加热处理过加热处理过2KMnO 4K 2MnO 4+ MnO 2+O 2↑氨气氨气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向下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氢气氢气 Zn+H 2SO 4=ZnSO 4+H 2↑ 固+固 气 启普发生器启普发生器 或简易装置或简易装置排水法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1、使用长颈漏斗、使用长颈漏斗 时,要使漏斗时,要使漏斗下端下端 伸入液面下伸入液面下 2、启普发生器只、启普发生器只 可用于不溶于水可用于不溶于水 的块状固体与液的块状固体与液 体的反应体的反应3、使用分液漏斗、使用分液漏斗 可加强气密性,也可加强气密性,也 可控制液体流速可控制液体流速CO 2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向上排气法向上排气法SO 2 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H 2O+SO 2↑ 分液漏斗+ 烧瓶或广口烧瓶或广口向上排气法向上排气法NO 2Cu+4HNO 3(浓)=Cu(NO 3)2+ 2NO 2↑+2H 2O 向上排气法向上排气法C 2H 2CaC 2+2H 2O Ca(OH)2 + C 2H 2↑ 排水法排水法氯气氯气 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固+液 气 分液漏斗+烧瓶烧瓶 +石棉网、酒精石棉网、酒精 灯向下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1、氯气有毒,尾气、氯气有毒,尾气 用NaOH 溶液吸收溶液吸收 2、NO 用排水法可除用排水法可除 去NO 2,又可防氧化,又可防氧化 NO 3Cu+8HNO 3(稀)=3Cu(NO 3)2 +2NO ↑+2H 2O 排水法排水法 CO HCOOH H 2O+CO ↑ 液+液 气 分液漏斗+烧瓶烧瓶酒精灯(有的还有的还 要温度计) 排水法排水法1、制C 2H 4应加碎瓷应加碎瓷 片,防止爆沸片,防止爆沸2、制C 2H 4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在170℃左右。
丿/」、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适用于固体+ 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①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距试管口约1/3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③加热时要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在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④用排水法收集,刚开始有气泡的时候不能收集,要等到有大量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⑤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同上,此外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注意: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缺点:不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固体放有孔塑料板上)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①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②控制反应速率;③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当需要反应发生时打开弹簧夹b,不需要时关闭弹簧夹b)、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装置气体性质举例优缺点适用于固+液不加热C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排水集气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氧气(Q)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收集气体较纯,够干燥但含有水蒸气不瓶D 注意:①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②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有区别有一个活塞,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到液面以下优点:①控制反应速率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③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氧气(0)二氧化碳(CQ)等纯度不高,但气体较干燥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气体实验装置的设计1、装置顺序: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反应或收集装置→除尾气装置2、安装顺序:由下向上,由左向右3、操作顺序:装配仪器→检验气密性→加入药品→进行实验→拆除裝置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装置基本类型:装置装置示意图固体反应物(加热)固液反应物(不加热)固液反应物(加热)气体O2、NH3、CH4等H2、CO2、H2S等。
Cl2、HCl、CH2=CH2等操作要(l)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2)铁夹应夹在试管口 l/3处.(3)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1)可通过分液漏斗来控制液体用量和气体的生成速率。
(2)分液漏斗可改用长颈漏斗,但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1)可通过分液漏斗来控制液体用量和气体的生成速率。
(2)若被加热液体沸点较低,烧瓶中要加细瓷片。
点面不能太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停止加热前,应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3)反应容器可视制气量的多少选择试管、广口瓶、烧瓶等.(3)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停止加热前,应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装置气密性的检验①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借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空气膨胀(或用酒精灯加热),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形成气泡冒出,把手(酒精灯)拿开,过一会,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启普发生器:关闭活塞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容器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容器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启普发生器不漏气。
几种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BCDEFG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气体名称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注意事项氧气2KClO3 2KCl+3O2↑ 固+排水法向①催化剂MnO2可用2KMnO 4K 2MnO 4+MnO 2+O 2↑固气上排气法 CuO\、Fe 2O 3等代替.②加热KMnO 4时可用一团棉花放在管口,以防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九年级化学实验制取气体装置图加热固体气体反应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实验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向下排水气法(难、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图示:(有时可用试管代替集气瓶)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下排水气法①向下排水气法②(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小于空气)(难、不易溶于水)(难、不易溶于水)一、实验制取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1、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装置收集装置①收集装置②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 二氧化锰2H2O + O2 ↑(用于实验制取氧气)反应装置收集装置①收集装置②或用简易装置反应装置收集装置①收集装置②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反应装置收集装置或者其他形式的反应装置:三、实验制取氢气:(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用于实验制取氢气)反应装置收集装置①收集装置②或者其他形式的反应装置: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图一、收集气体1.排 水 法:①.适用范围: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②.优点:1.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③.收集时间:气泡均匀冒出时收集气体2.向上排空气法:①.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 ②.优点:操作较为方便,需验满③.收集时间:反应开始时,即开始收集3.向下排空气法:①.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 ②.优点:操作较为方便,需要验满③.收集时间:反应开始时,即开始收集4.补充:如右图此装置作用(1)收集气体①向上排空气法:a 进b 出②向下排空气法:b 进a 出③排水法:瓶内装满水,b 进a 出(2)干燥气体装浓H 2SO 4(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3)尾气处理根据不同要求,装各种可以吸收废气的溶液,如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
(4)验证气体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二、反应装置1. 固体反应 1.先预热,后集中加热2.试管口略向下:防止冷凝液体回流,使试管炸裂3.导管口稍露出橡皮塞:防止堵塞导管4.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后移除酒精灯5.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加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蒸气进入导管,污染导管,堵塞导管固液实验中“控制反应速率”和“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区别: ①控制反应速率:不能实现固液分离,液体和固体接触,其中一者反应完时,实验优点为控制反应速率;②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实验过程通过气压变化,能够实现固液分离,实验优点为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2.固液反应,液液反应补充进阶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手离开试管后,导管中有一段液柱产生。
缺点:不能控制反应的进行;药品必须反应完,不能节省药品;只能进行一次反应。
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丿/」、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适用于固体+ 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①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距试管口约1/3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③加热时要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在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④用排水法收集,刚开始有气泡的时候不能收集,要等到有大量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⑤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同上,此外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注意: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缺点:不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固体放有孔塑料板上)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①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②控制反应速率;③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当需要反应发生时打开弹簧夹b,不需要时关闭弹簧夹b)、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装置气体性质举例优缺点适用于固+液不加热C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排水集气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氧气(Q)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收集气体较纯,够干燥但含有水蒸气不瓶D 注意:①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②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有区别有一个活塞,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到液面以下优点:①控制反应速率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③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氧气(0)二氧化碳(CQ)等纯度不高,但气体较干燥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氢气(H2)I收集装置注意事项此装置既可用收集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也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CK①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应该长进短出即气体从c端进去,空气从d端排出。
②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应该短进长出即气体从d端进去,空气从c 端排出。
此装置可用于测量气体体积也可用于排水收集气体1L ①用此装置收集气体相当于排水集气法,应该短进长出,即气体从f端进去,水从e端排出。
(水始终与导管接触)②用此装置测量气体体积时,气体从f端进,e端连接量同,量同中水的体积就疋气体的体积(2)反应原理:氯酸钾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2KC1O3(3)发生装置:A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C1+O21(1)药品:高锰酸钾加口热(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一、氧气的制取(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一*水+氧气符号表达式:H2O2 MnO2 - H2O+O2 化学方程式:2H2O2』僅2 H2O+ O2 T (3)发生装置:C或D或E或F (固体+液体不加热型)(4)收集装置:G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H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2.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KMnO 4 K z MnO+MnO+Q2KMnO 4 K2MnO+MnO+C2 T⑶发生装置:B4.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5. 验满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气体已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已满。
7.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如下图所示把导管的一段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证明装置不漏气(8)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二)、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的空气(物理变化)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2. 反应原理: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aC03+HCI------- CaCl 2+H2O+CO 2 f 化学方程式:CaCO3+2HCi -CaC3+H2O+CO2 个3. 发生装置:C或D或E或F (固体+液体不加热型)4. 收集装置:H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5. 检验方法: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Q化学方程式:CO+Ca(OH>^CaCOj +HO6. 验满方法: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证明瓶内已充满CO, 否则说明CO没有收集满。
7. 注意事项:①不选用碳酸钠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与酸反应速度过快,难以控制②不选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使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太缓慢。
③ 不选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④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8.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支持燃也不能燃烧;②能使石灰水变浑浊CO+Ca(OH»CaCOj +HQ③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H2CO(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加热溶液后溶液从红色变回紫色HCO=^HO+CE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加入活性炭后溶液变无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④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炭层会转化成一氧化碳。
CO+C高温2CO9. 用途:灭火;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致冷剂.人工降雨10. 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实验方法为: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除去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实验方法为: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二八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CaC03 CaO+CO2fCaCO3^= CaO+CO 2 f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锌粒、稀硫酸2. 反应原理:锌+稀硫酸----- 硫酸锌+氢气Zn+H 2SO4 ZnSO4+H2Zn+H 2SO4^= ZnSO4+H2 f3. 发生装置:C或D或E或F (固体+液体不加热型)4. 收集装置:I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或G排水集气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5. 验满方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不纯,若发出轻微的“噗”声,表明已纯。
6. 注意事项:①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②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③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用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装置及步骤以用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实验装置图初中上学期主要实验二、实验步骤通、点、停、通1•通氢气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混有空气受热发生爆炸)2•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3•当黑色粉末全变成红色后停止加热(即熄灭酒精灯)4.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防止还原得到的铜又被氧化)注:氧化铜为黑色粉末状固体初中常用知识点1.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氢气(H2)、一氧化碳(CO)、碳(C),氢气、一氧化碳为气体,碳是黑色固体。
2. 产物水的检验: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烧杯,如果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则证明燃烧产物中有水。
②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无水CuSO4)粉末,若果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证明产物中有水。
注: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粉末,遇到水变为蓝色3. 火焰的颜色:①淡蓝色火焰:氢气(H2)、硫(S)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CO)、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③蓝紫色火焰:硫(S)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4. 污染空气的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5. 导致酸雨的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6. 气体特征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二氧化硫(SO2)、氨气(NH3)②有颜色的气体:氯气(CI2)是黄绿色、二氧化氮(NO2)是红棕色1/5。
氮气不易溶于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内空间的结论: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水。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2)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2.电解水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瓶内氧气没有耗尽;(3)装置漏(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2H 20 =通电2f f +Q f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现象:两电极产生气泡,B试管中气体是氧气,A试管中气体是氢气V正极:V负极=1 : 2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 )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为了提高温度(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试管①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进入试管②中产生气泡(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化学方程式: CQ+Ca (OH—CaCO j +H z O2CuO+C高温2Cu+COf(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4.燃烧条件的探究p课本124页至125页5.过滤p课本55页畑碑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