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格式:docx
- 大小:14.40 KB
- 文档页数:2
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是20世纪最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对语言学和外语教学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语言学理论,影响了今天的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方法。
本文将就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进行探讨,以探寻他的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主要包括生成语法理论和普遍语法理论。
他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语言习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基因决定的,称为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是人类共有的语言习得能力,它使得婴儿可以在接受语言输入的过程中自动学会语言的规则和结构,而无需系统的教学。
这一理论对语言习得过程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外语教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的本质是生成语法,即一种可以生成无限句子的规则系统。
他的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的句子是通过一系列的转换规则从基本句式生成而来,这些转换规则可以生成无限多个有效的句子。
这一理论给语言学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更科学的方法。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也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普遍语法理论提出了“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等外语教学方法的批判,认为这些方法忽视了学习者天生的语言习得能力,过分注重语法规则和翻译,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他倡导了更注重语言输入和语言环境创设的外语教学方法,如“沉浸式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
“沉浸式教学法”是指将学习者置身于使用目标语言的环境中,让他们通过实际运用语言来学习。
这种方法对于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因为他认为学习者需要接受真实的语言输入才能够自然地学会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这种方法的实践证明,确实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习得,使他们更快地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交际教学法”也是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他认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语言学流派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语言学作为系统性研究语言产生及发展历程的学科,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性。
外语教学作为语言学在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与语言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语言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的教学理念、方法及手段,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
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众多现代语言学流派获得迅速发展和繁荣。
现代语言学流派虽然因为自身理念及研究角度不同在外语教学方面存有差异,但都是从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深刻内涵出发来研究教学问题,从而为外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为外语教学及世界范围内语言的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一、传统语法与外语教学传统语法是指以早期的拉丁或希腊语法为源头,在19 世纪中期之前对语言进行系统描述和具体分析的现代语言学流派[ 1]。
传统语法诞生于前语言学时期,而并非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产生时期。
传统语法追求语言描述及表达上的准确无误,十分讲究利用文学手法进行语言雕琢和完善,赋予语言以特殊的文学意义。
此外,传统语言多使用拉丁模式,在进行语言表达和书写时,强调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论述,注重语言的规范性。
在外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编写外语教材及安排语法知识常常以传统语法作为理论根基,将早期一些具有语言权威性的学术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使用并将其视为教学典范。
随着语言形式持续退化,外语教学持续将书写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加以强化,而并不十分关注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从细节出发,研究语言某一层面的用法和结构,而并不重视对语言整体的探究。
因此,外语教学中,学生经常被要求注意一些禁止使用的语法和禁止出现的语言错误。
外语课堂教学中,翻译和语法探讨是整个外语教学的重点。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常常教授语言的定义、用法及使用规则。
此教学方法注重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将语言学习过程看作知识的传递和认知过程,并将语言学习模式固化,即采用教师授课、学生接受的形式。
系统功能语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纲中对于英语教学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以及推荐词汇量做了详细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实施了几十年,但是教学效果差异很大。
原因很多,且很复杂。
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是目前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分析语言,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发展基础。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应试能力上,而忽略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和词汇,但是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无法熟练地运用语言,这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的现象和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这种知识的过程,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这种教学法的弊端,并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探索。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简介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它并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更甚于结构。
系统语法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由实体体现;而功能语法则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
语言系统的形成正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所决定的。
语言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的实际使用作为研究对象。
制定本学派的理论体系,并在应用过程中检验和完善理论。
语言学习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语言学习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涉及到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
在外语教学中,了解语言学习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外语。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语言学习理论,并探讨这些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 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语言能力是通过自然环境中的语言接触和社会交往逐步习得的,而非通过教学学习。
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沉浸式学习来习得外语。
教师应该尽量减少对语法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多地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鼓励学生从交流实践中习得语言。
2.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理论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语言的学习需要了解并融入相应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外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外语的使用背景,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外语。
3. 交际法交际法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语言教学法。
根据这一理论,语言学习应该以交际为目的,注重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真实的交际中学习外语,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交际,而非单纯强调语法规则和词汇记忆。
4. 认知语言学习理论认知语言学习理论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
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去理解语言结构和意义。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各种认知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知识。
以上几种语言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均有一定的启示,结合这些理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 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交际中学习外语。
这包括组织各种语言活动、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中学习外语。
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包括他的思想核心以及对语言习得的见解。
然后分析了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探讨了如何结合他的理论来改进教学方法。
接着讨论了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最后总结了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指出了继续研究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外语教学、应用、教学方法、挑战、启示、现实意义、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们希望能够利用最先进的语言学理论来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Universal Grammar)和生成语法理论(Generative Grammar)在言语生成和语言习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观念,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通过对语言的普遍性和独特性进行探讨,乔姆斯基引领了语言学界的发展方向。
在外语教学领域,教师们一直在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他的理论强调语言习得的内在机制,对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自然地掌握外语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希望能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如何影响外语教学实践,以及如何将其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输入假设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Krashen)提出的一种语言学习理论,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输入(而不是通过教学)来建立语言技能。
根据输入假设,学习者在听到输入的自然语言环境中,能够认识到新的语言结构,能够把它们快速理解并运用到语言社交环境中。
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听到足够的语言输入时,才能掌握新的语言结构和掌握语言能力,这就是认知语言学的“对比”概念。
输入假设理论不仅对理解语言能力有很大的贡献,而且对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输入假设理论强调输入的重要性,强调语言学习是从大量的输入进行的,输入会引发学习者本身的分析过程,而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
因此,外语教学应更多地侧重于自然对话中的“输入”,让学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的输入,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新的语言结构和词汇。
此外,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从大量的输入中,学习者可以从自然流利的语言中获得习语知识,这个习语知识是自然语言中不可缺少的。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习语要素,以期让学生掌握外语习语知识,并能正确理解习语表达的含义。
此外,输入假设理论也重视听力技能的培养。
首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听力材料,让学生有机会多听多读,从而增强他们的听力技能和理解能力;其次,要注重学习者的语言意识,让学生能够发现语言的规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听懂外语语句;最后,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多参与实践,以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总之,输入假设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调输入的重要性,强调从大量的输入中获取习语知识的必要性,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外语教学应该更多地侧重于自然环境中的输入,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的语言结构和词汇,正确理解习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学习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习理论是指对人类语言习得及语言能力发展过程的探讨和解释。
它包括了多种
学说,如行为主义、认知语言学、社会文化理论等,这些学说从不同角度解释人类如何习
得和掌握语言。
此外,他们也对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外部刺激,如奖励与惩罚,来形成语言习惯。
因此,人们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来巩固语言。
此理论有启示意义的意义是,外语学习者需要定期
进行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不断地强化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
困难,以及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人类语言习得是通过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关系的建立来实现的。
例如,人们通过将新的语言知识和已经熟悉的语言知识相联系,来巩固并延伸他们已经掌
握的语言。
这个理论对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即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言背景并将新
的语言知识逐步呈现,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语言认知关系。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人们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获取
语言知识。
此理论的启示是,教师必须创建一个主动学习、建立个人成就感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对语言习得的不同理论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都提出
了新的思考和观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生的所处语言阶段,灵活选择不同
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charles c.fries的意义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查尔斯·弗里斯的意义理论及启示查尔斯·弗里斯(Charles C. Fries)是20世纪美国语言学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构成性语法”(Structural)。
弗里斯的意义理论是通过观察社会实践以及语言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外语教学的。
他认为:学习者即是一个建构者和社会交际者,外语学习是一种文化性的行动,其根本动机是交流和了解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因此,语言教学应该以把学习者从“传统话语中引导出来”作为目标,而不是只把教学视为把语言本身的规律传授给学习者的过程。
弗里斯的意义理论把重点放在语言表达方式的文化特色,认为语言是受体们所用的表达方式,它受特定语言表达规律和文化背景影响,而文化背景是构成性语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构成性句法语言结构外,“把思想内容考虑进来”也是重要的。
弗里斯先生也指出,语言要有一个内在的“かくてい架构”;一门语言是一种文化差异,而语言把这种文化差异表达出来,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
查尔斯·弗里斯的意义理论对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首先,应让学习者明白外语学习是融入一个新文化而不是学习一门新语言;其次,语言教学应以把学习者从“传统话语中引导出来”作为目标,而不是仅仅只是把语言的规律传授给学习者的工作;再次,针对待提高的学习者,应让他们意识到要把思想内容考虑进来,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的层面;最后,要充分利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和文化。
总之,查尔斯·弗里斯的意义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观点,它突出了外语教学和学习者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指出语言教学应把理解文化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这既激发了学习者学习兴趣,又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融合成一体,有效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乔姆斯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语言学理论对于外语教学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中提炼出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关键概念,并探讨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概念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
普遍语法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种普遍的语言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语言的规则和结构来产生和理解无限数量的句子。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非简单地灌输语言知识。
通过提供大量的输入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普遍语法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外语。
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的生成式特性”对于外语教学也有启示作用。
他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的生成过程组成的,这些生成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授语法规则,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
给予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和创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生成的规则。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区别也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思考。
他认为语言的习得是一种自然而无意识的过程,而语言的学习则是通过教学和学习的有意识过程。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地处于习得的状态,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语言。
我们也不能忽视对语言规则的有意识学习和教授,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系统性。
乔姆斯基反对单纯地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语言是与意义和功能紧密联系的,应该将语言形式与意义和功能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应用语言,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与启示摘要:本文结合语言学研究现状,以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对语言学与语法教学、词汇教学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指出语言学对外语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反之,外语教学实践对二语习得对外语教学也能提供一定的案例研究。
因此,语言学、应用与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1. 引言语言学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受到高度重视,而中国外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语言技巧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与记忆,忽略了对规律的把握及应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果我们能从语言学的角度俯视外语语言现象,那么我们在语言学习、语言教学中所遇到的许多疑难现象会变得容易理解、容易传授、容易掌握。
因此,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在全世界受到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在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起步较晚,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早,开创了我国英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先河,其中语言教学是英语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关系进行探讨。
2.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言学使理论的语言教学向语言教学实践方面发展,使教育者对教学目的与宗旨有了明确的了解。
同时,语言学也阐述了其理论对语言教学法的深刻解析,一旦教学内容和宗旨被确定下来,教育者就要考虑如何去教。
本文就一一探讨语言学与语法词汇教学、语言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1 语言学与语法教学语言是符号的系统,印欧语系的语言这一特点尤为明显。
比如: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可置换性。
线条性指的是句子中的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就像一根链条,其基本次序是主--谓--宾。
可置换性是指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同类的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
如果我么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通过替换说出无数个不同意思的句子,从而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获得英语语言能力。
[教学法,语⾔学,流派]语⾔学流派对外语教学法的影响语⾔学流派对外语教学法的影响语⾔学已经成为⼀个庞⼤的学科,其派⽣出⼤⼩许多门类。
要想研究语⾔学,就应该了解这门学科的来龙去脉。
对于研究外语教学的学者来说,语⾔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显⽽易见的。
⽆论是从语⾔学中的各分⽀。
例如:语⾳学,句法学,语⽤学等对外语教学的语⾳,语法,语意的指导与影响,还是从不同的语⾔学流派对外语教学法的影响,都⽆疑成为当代教育⼯作者的研究对象。
本⽂试图通过对不同语⾔学流派的基本理论,研究⽅法来探讨对外语教学法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到,从⼀开始的语⾔研究就与语⾔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直接影响,其影响突出表现在理论对语⾔教学指导上,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套有效的教学法。
这些教学法被⼴泛应⽤于教学中,有些任然⼴受欢迎,并⼀直沿⽤⾄今。
I.历史⽐较语⾔学派对外语教学法的影响。
⼗九世纪初,西⽅语⾔学发展中,历史⽐较语⾔学逐步发展与完善,成为语⾔学中标志性特征。
历史⽐较语⾔学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较,把有关语⾔放在⼀起加以共时⽐较或同⼀语⾔的不同发展历程进⾏⽐较,找出它们在语⾳,词汇,语法上的异同。
这样既能明⽩各种语⾔⾃⾝特点,也能找出某些具有共同来源的语⾔的亲属关系。
历史⽐较语⾔学打破了传统上认为各语⾔互不相同的局限。
受历史⽐较语⾔学的影响,在外语教学领域诞⽣了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最⼴泛的⽅法之⼀,以系统的语法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段,培养第⼆语⾔读写能⼒的教学法。
它的主要特点:第⼀,理解⽬的语的书⾯语⾔,培养阅读能⼒与写作能⼒,不重视⼝语和听⼒。
第⼆,以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要求学⽣以机械式记忆与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第三,以母语进⾏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段。
第四,讲究语法翻译的精确性与规范性。
语法翻译法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母语的理论,成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个教学法体系。
然⽽,作为⼀种古⽼的教学法,存在⼀定的局限性。
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思想家,其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主要集中在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和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两个核心概念上。
生成语法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描述人类语言结构的理论框架,它通过生成规则来描述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语法规则。
普遍语法则认为,人类语言具有共同的普遍规律,即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这种语言能力,人们能够学会和使用任意一种自然语言。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成语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语言结构描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成规则向学生解释语言的结构和句子的构建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的语法规则。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共同的语法规律。
这一观点启示了外语教学中的对比法教学方法。
通过比较学生已掌握的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还强调了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学习不仅是对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一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以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还对外语教学中的错误分析和纠正提供了思路。
他认为语言错误来源于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系统性误解,教师应该通过错误分析来找出学生的误区,并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这一观点对外语教学中的语言纠正和反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成语法和普遍语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语言结构描述方法,并启发了对比法教学和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
乔姆斯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并探讨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主要包含两个核心概念:生成语法和普遍语法。
生成语法是一种描述语言结构的形式系统,它将句子分析为层级结构,并提供一套规则来生成句子。
普遍语法则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种本能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有限的语法规则来生成和理解无限的句子。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生成语法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学习和理解外语的语法结构。
生成语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外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种语言能力,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启示。
他们可以相信自己有能力学习和掌握外语,只需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这个观点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还倡导以交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
他认为语言主要是用来交际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外语的词汇和语法,还需要掌握如何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这些知识。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还强调语言的身体性质。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与身体经验、文化环境和情感体验紧密相关。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习者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语言。
这种身体化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语言学习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语言学习理论是指对人类语言学习的认识和理论系统,它是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有很多流派和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
这些理论都对外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行为主义是指强调学习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种无条件的机械过程。
在语言学习方面,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是一种通过环境因素而习得的行为,外界的刺激可以使人们产生语言行为。
这种理论启示了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刺激下自然地学习语言。
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中,人的认知过程被视为一种推理过程,通过思考和推理,人们能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语言学习方面,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学习语言时先通过感知、记忆和语音表达等方面的认知处理,然后通过语法和语言规则的推理和分析来掌握语言。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着重于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思考语言细节和逻辑关系,认识到语言规则的本质。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从社会角度看待语言,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学习和使用。
在语言学习方面,社会语言学认为人们学习语言时不仅需要语言环境,还需要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包括语言使用的习惯、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方式,以及语言学习和使用所涉及的社会交往和文化因素。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跨文化教育元素。
以上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表明: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创造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加强对语言的感知、记忆和理解;注重以思考和推理为基础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规则意识;注重跨文化交际,帮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习惯。
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结合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
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引言在教学实践中,外语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
而要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深入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在语言学领域,乔姆斯基被公认为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他的语言学理论影响深远,对于外语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展开讨论,旨在探究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1. 语言的本质和发展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非后天习得的技能。
他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概念“语言习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语言习得的构造,这种构造使得儿童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习得母语。
乔姆斯基也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认为在所有自然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的语法原则。
这一理论对于外语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尊重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能力,重视语法的普遍性,而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地教授语言知识。
2. 语言的生成力乔姆斯基提出了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由有限的元素生成无限的句子。
在他看来,句子的生成不是依赖于具体的句法规则,而是依赖于一套抽象的规则系统。
这一理论表明,语言具有无限的生成能力,这对于外语教学意味着学习者不仅要学会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还要具备自己产生语言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
3. 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中,他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两个概念。
语言能力是指人类对语言的普遍认知和掌握,而语言表现则是指这种能力在具体语言行为中的体现。
这一区分对于外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即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追求他们的语言表现。
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 重视语言习得能力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一观点对于外语教学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语言学理论对制定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语言的交际功能有助于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
语言学理论指出,
交际功能的语言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的,因此语言教学要以学习者的实
际能力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其次,词汇和语法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理论指出,要
建立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需要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记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语言理论建议,外语教学更应注重实践性和具体性,促进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训练他们适应不同的场景。
外语教学也要强调学生的社会
思想,引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验外
语的乐趣。
总而言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必须考虑语言学理论,不仅要求
在学习者的实际能力上强调技能和策略的重要性,而且要注重语言交际功
能的发展,强调实践和具体性,并加强学生的社会思想。
一、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均把语言(Language)作为其研究对象。
然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在其对语言的态度、目标及方法上彼此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语言学中,语言是“形式体系"(System of Forms);而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是“技能体系”(Set of Skills)。
语言学研究注重建立能够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而语言教学却以学生掌握语言为最终目的.为使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便应运而生,充当了二者间的媒介。
它诠释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并使之为语言教育工作者所用。
应用语言学主要在两个方面对外语教学起着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首先,应用语言学将理论语言学(Theoretical Linguistics)向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的方向拓展,这样教师便能够就教学目标与内容做更好的衡量。
设计教学大纲(Syllabus)时,教师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应该教授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交流用语? 应该教授整个语言体系还是其中的一部分? 编选课本的原则如何?什么样的练习最为合适?要回答这些问题,教
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自己对语言习得的性质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判断。
应用语言学给教师提供了语言及其体系性质的确切信息,故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语言习得性质的理解。
老师也因此在采用何种方法、教授何种内容的问题上会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其次,应用语言学通过语言学理论给语言教学法(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以深刻启示。
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师便要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与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如何对待学生犯的错误?教师要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应用语言学利用各种语言学理论规定了语言习得的性质,故而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
二、各种语言学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1。
传统语法(Traditional Grammar)
传统语法是20 世纪前对语言的描述(Language Description),它基于早期的拉丁或希腊语法。
作为前语言学时代的产物,它强调准确(Correctness)、文雅(Literary Excellence),套用拉丁语式(the Use of Latin Models)及书面语言(the Priority of the Written Language)。
在语言教学中,基于传统语法的课本总将19 世纪著名作家的作品作为语言的范例,因而他们往往推崇的是过去的“最纯正的语言形式”( Purest Form) 而非如今的“衍生形式”(Degenerated Forms);相比之下,它们更为注重书面语言而非口语;而且它们关注的是句子的各个细节点(Detailed Points)而非整个句子结构.因此,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使学生学会许多诸如“英语中不能用分割不定式(Split Infinitive)"或“句子末不能用介词”等等这些拉丁语中的禁忌(Taboos)。
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许多的定义、规则并辅之以详细的解释,因此可称之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意即主要的教与学的活动就是翻译和语法学习。
在许多的现代语言学家看来,这样的教学法对语言习得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认为教师教授的应该是语言本身而非语言的知识,因为在日常的交流中,人们首先应该学会“说”(Speak)语言,而非“读”(Read)语言。
2。
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
结构主义语言学描述的是语言结构及体系的特征.与传统语法不同的是,它所描述的是人们日常交流
中所使用的现成的口头语言.结构主义语言学在音位系统(Phonology System) 方面开了先河,而音位系统为教授发音的教学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方便和帮助。
然而,同传统语法一样,结构主义语法的焦点依然是某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Grammatical Structure).结构主义的教材是基于语法模式(Grammatical Patterns)和语法结构,是以本着有利于推进教学顺序而编排的。
显然,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了行为主义(Behaviorism)观点的影响,而行为主义的观点恰恰认为,一个人的语言习得是通过逐渐养成基于刺激—反应链(Stimulus2Response Chains)之上的习惯而进行的.这对教学法的启示颇为深刻:我们应该利用一定的模式训练方法(Pattern Drill Technique)使学生对语言形式的习得变成其自觉行为。
3。
转换生成语言学(Transformational2Generative Linguistics)由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TG Grammar) 把语言看做是一套固有规则的体系。
按照乔姆斯基的观点,一个说本国语的人便拥有一
种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儿童天生普遍具有某种语言天赋。
在习得目的语期间,他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语法。
因此,语言的习得并非习惯的形成过程,而是一项不断建立假设(Hypothesis)并对其进行测试的活动。
对于句子的组成结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由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及一些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s)构成。
尽管乔姆斯基的理论不是实践主义的代表,然而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发现转换生成语法给语言教学带来了一些有用的概念。
例如,在设计教材时,具有相同深层结构的句型模式可以紧密相连,如主动与被动句。
转换规则也有助于教师讲授复杂的句子结构。
在文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作风格分析(Style Analysis)时,转换生成语法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例如,可根据作者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各种转换类型而确定其风格.然而,尽管我们做了将转换生成语法付诸语言教学的各种尝试,但这种正式而抽象的语法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影响仍然有限.
4. 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语义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将语言看做是在社会化交流中执行各种功能的工具。
他在其一系列的作品中详细考察了童年时期语言功能的发展及语言在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
在哈勒第看来,学习语言就是要学会表达言下之意(to mean),为此必须掌握与句型(Sentence Forms)直接相关的语言功能体系。
既然系统语言学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体系,而且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性,故其范围领域要比前述的语言学理论要广阔得多。
在语言教学领域,它给人们带来了教学大纲设计的观念的变化,基于功能性的教学大纲因此也日益受到关注.
5。
交际能力理论(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能力(Competence) 的概念起源于乔姆斯基,它指理想中的语言使用者的语法知识,与具体情况下的语言的实际运用并无关系。
交际能力的概念一直被人批判为太过于狭义且理想化。
作为对功能概念的拓展,海姆斯(D。
H。
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它有四个组成部分:可能性(Possibility)—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可行性(Feasibility)—生成能够为人脑所理解的句子的能力;恰切性(Appropriateness)-在具体的社会变化场合准确使用语言形式的能力;行为性( Performance)—语言表达行为的完成.
依海姆斯的观点来看,语言习得者获取句子知识的行为不仅是从语法的角度,而且是从恰切性的角度出发的。
语言习得的目的是具有执行一系列语言行为(Speech Acts) 以便参与相应的语言事件(Speech Events).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即所谓执行某些功能的能力的习得.同哈勒第的功能语法一样,海姆斯的理论也为人们带来了基于功能性的大纲,而且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即交际教学大纲.交际能力理论强调语言使用的语境(Context) 。
例如,在应用中,教师可讲述在不同情形下,同一句子如何执行陈述、命令和请求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介绍同一语意结构的不同语言学形式时,教师可让学生特别注意,它们使用于不同的语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学理论影响到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界定习得目标,设计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及特殊手段,选择评估手段等等。
事实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与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能力相对应,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与交际能力理论相照应。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语言学理论的趋势一直在推动着西方的语言学家及语言教育界向着交际的目标迈进,然而迄今为止成果甚微.讨论了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应用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我们想提请读者注意两点。
首先,语言教学实践性非常强。
掌握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自身应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寻找对自己适用或有价值的语言学理论。
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到学生的需求,而不是被各种语言学概念所迷惑.其次,语言学并非是影响教学实践的惟一理论领域。
其他诸如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语言教学的实践的影响也颇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