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基本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安康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摘要:我国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将是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它关系着我国未来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文章依据安康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统计数字及相关的调查资料,对安康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对策建议一、安康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安康市辖9县1区,209个乡镇。
全市总面积2352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1764平方公里,占92.5%。
2004年末总人口29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0万人,城镇人口44万人。
全市17-50岁农村适龄劳动力154.7万人,剩余劳动力73万人。
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50.1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3.65万人,增长37.4%,外出从业人员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35.33%。
近5年,全市累计劳务输出93.8万人次,实现36亿元。
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额的60%来自外出务工。
2010年劳务输出工作又有新发展,劳务输出规模达到45.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7.2万人,组织培训11.6万人,实现就收入18亿元。
2.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目前城乡及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别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
从流向来看,主要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
据统计全国2004年外出务工人员的70%流向东部地区,安康转移的劳动力中流向东部地区为60.61%,中部地区为12.15%,西部地区为27.24%.由于安康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贫困山区,故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流动距离相对较远,2004年外出劳动力中跨省流动(离开本省到外省务工)的农民工占外出务工农民工的74.3%,跨省流动的比例比全国高23.3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值高20.8个百分点。
安康导游词3篇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安康导游词篇一:我的家乡在安康,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安康,多么动听的名字。
虽然我没在安康出生没在安康长大,但是我对它的情深似海,因为它是我父母的故乡;虽然它没有名扬四海,但是它在我心里就名列前茅!就光听它的名字:安康-----就能给人带来平安和健康!安康有风光旖旎的瀛湖,有宽阔迷人的广场,也有滔滔不绝的汉江水,更有独一无二的香溪洞!暑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加入了一群晨练的队伍来到了香溪洞这块久仰的圣地!走过一条条宽阔大路,穿过一条条羊肠小道,顺着小溪叮咚叮咚的乐声走到底,再穿过一条陡峭的山路就来到一个小山洞。
上山顶要经过三个天门,出天门就见到龙王的八个威风凛凛的儿子在喷水。
水中有很多虾兵蟹将,鱼贯而入快乐无比!在向斜上方望,就清楚地看见“天梯”两个大字,它好像从天上挂下来似的让我不敢再看第二眼!我就顺着每一个台阶抓住铁链向上攀登,与淘气的弟弟边向上攀登边数着每一层台阶,一共数了183个台阶,直累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从天梯顶上向下望去,我们好像在天上一般!我还发现两边的铁链上有许多的同心锁,它好像要将来这里的有情人的心紧紧锁住,一心团结才能向上,嘻嘻,不知我这样说它高兴么?在天梯的旁边有一个天然的健身房,有很多热爱生活关爱自己的老老少少在这里健身,真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人人乐趣无穷我也美不胜收啊!安康的美景我的只言片语是说不清楚的,有空你来是亲自来看看吧。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外爷家附近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水沟,是附近的人们洗衣戏水的好地方。
我仅仅同外爷去了一次,那水的清凉与纯净就让我难以忘怀!啊!我的家乡,独特的家乡,是一幅和谐迷人的田园风景画!我深深地爱着您——安康!安康导游词篇二: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安康市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数据审核报告安康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二年五月2 主要普查成果2.1 水利工程普查成果分地市列表展示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引调水、堤防和塘坝及窖池工程的数量等主要普查成果。
(数据来源H200-1-1、H200-1-2)表2.1-1 安康市级普查区水利工程主要普查成果2.4 水闸工程普查成果规模以上水闸工程共9座(含橡胶坝工程5处),其中分洪闸1座,排(退)水闸2座,引水闸1座,橡胶坝5座。
4座水闸工程(不含橡胶坝)的过闸总流量为80.2m3/s,其中分洪闸流量为34.8m3/s,排(退)水闸流量37.4m3/s,引(进)水闸8m3/s。
引水闸总引水能力3351.34万m3。
表2.4-1 安康市级普查区水闸工程主要普查成果表2.4-2 安康市级普查区水闸工程分规模主要普查成果2.5 泵站工程普查成果规模以上泵站工程共20座,其中小(1)型8座,小(2)型12座。
总装机流量11.1662m3/s,装机功率4092KW,水泵数量共42台。
表2.5-1 安康市级普查区泵站工程主要普查成果2、分地市列表展示不同规模的泵站工程数量和主要普查成果。
(数据来源H204-1-2、H204-1-3、H204-1-4)表2.5-2 安康市级普查区水闸工程分规模主要普查成果3、审核工作开展情况3.1 准备情况6为做好我市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审核工作,我市普查办成立了由多人参加的普查数据审核小组,7人员涉及普查办工作人员,各业务科室水利专业人员,水利统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参与数据审核工作,并邀请了水利系统内外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参与审核。
3.2 审核过程首先,我们水利工程专项组对普查数据进行业内审核,根据局有关科室和档案室对全市水利工程设施掌握的情况,我们有关专业人员对水利工程专业普查对象分别进行数量审核、数据完整性审核、重点指标审核,分析表内、表间普查数据的合理性、逻辑性、关联性是否合理。
安康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和特点安康市统计局2005年9月近年来,我市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拉动农民收入呈较快增长态势。
为了提高统计部门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统计运行监测,市统计局结合安康实际,从2004年起对劳动力外出建立了专项统计调查制度。
从全市统计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额的60%左右都来自外出务工,同时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外出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一)外出从业人员总量为50万人截至2004年末,外出从业人员人数50.1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3.65万人,增长37.4%。
外出从业人员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35.33%。
(二)外出从业人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从性别上看,男性从业人员占67.18%,女性占32.72%,男性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2.64个百分点。
从年龄上看,外出从业人员以青壮年为主。
其中,16-25岁的占50.84%;26-30岁的占16.34%,31-40岁的占21.51%,4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1.31%。
(三)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多数未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外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小学占29.89%,初中占56.56%,表明外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外出从业人员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比例仅占21.23%,受过外出从业技能培训的只占8.42%,而未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人员只能以出卖体力挣钱。
(四)外出从业人员主要从是制造业和采矿业2004年我市外出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4.22%(比全国高3.9 2个百分点);其次是采矿业,占20.11%(比全国高18.31个百分点);建筑业占9.76%(比全国低9.4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业占8.38%(比全国低2.02个百分点)。
从事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41.97%,到2 004年的54.33%,2005年上半年末的60.94%。
安康农业资源分布一基本介绍地理位置安康市地处于祖国内陆腹地,陕西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通要冲,介于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
北与西安周至、户县、长安县以及商洛市的柞水、镇安县毗邻;西与汉中市的佛坪、洋县、西乡县接壤;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巫溪县、四川省的万源县相连;东与湖北省的竹山、竹溪县、郧西、郧县相接。
安康处在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居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全市总面积23529.24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11.4%,其中耕地面积199432公顷,林地1658496公顷,森林覆盖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顷,水域面积39861公顷。
地质地貌安康市位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扬子准地台北缘,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
安康市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轮廓。
市辖区北部秦岭东梁海拔2965.4米为全市最高点,南部巴山的化龙山海拔2917.2米为南部最高点,汉江在白河出境处海拔170米为全市最低点,相对高差2700米以上。
安康市地貌受垂直地带性差异变化制约,分为山地、丘陵地、川道平坝地三种基本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2.58%、5.35%、2.07%。
这种高低悬殊的地理特征,形成气温差异带来动植物垂直不同分布和人类选择生存空间的不同分布。
自然气候本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主要特点是热量丰富,降雨充沛,冬季温和,春季升温快但波动大,夏季炎热,秋季降温急骤,雨热同步,四季分明,但降雨量年内年际间变率大。
全市自然气候以旱为主,旱涝交错,灾害频繁。
由于受地形和海拔高度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性明显,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温度降低,雨量增加,温度东部高于西部,降雨量西部高于东部,全市平均降雨量910毫米,东、北部700—900毫米,旬阳小河是少雨中心,西部和南部为900—1200毫米,任河西部是多雨区,全市年降雨量多集中在 7—9月。
安康基本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安康市,全称安康火车站,是中国陕西省直辖市,位于华中经济区中西部,距省会西安市约250公里。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脉南麓,地形复杂,山地居多,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安康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作为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安康曾是古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之地。
今天,安康市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千年古刹潼关房、古代农耕文明遗址古城固城等,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见证了安康悠久的历史。
安康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族、回族、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
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友善热情。
市区中心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设施和生活设施,但乡村依旧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
安康市是一个繁荣发展的城市。
作为陕西省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安康市拥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
这里主要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特产有金银花、中草药等,是中国著名的中药产地。
安康市还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
这里有许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位于安康市西北的嘉陵江大峡谷,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峡谷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安康市西南的牛背山,是一个以生态农业和旅游为主题的风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安康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还是自然风光,都让人留连忘返。
去安康走一走,品味一下这座充满韵味的城市,相信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示例:安康,古称汉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秦巴山脉南麓,素有“秦巴陕门”的美誉。
安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是中国革命老区、绿色生态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安康自古以来就是山水园林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南国园城、秦巴桥头堡”。
治下30个县,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
交通便利,古为秦巴通道。
自秦、汉以后便枢纽交通...第三篇示例:安康位于陕西省中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安康基本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安康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安康市面积24629平方公里,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约450万人。
安康市具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安康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安康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中药材,如当归、人参、石斛等,被誉为“中草药之乡”。
安康市还有大片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被誉为“陕南绿色明珠”。
安康市在历史上曾是秦汉时期的都城,被誉为“千年秦都”。
安康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安康古城墙、汉江古渡、浮玉泉、绿江森林公园等景点都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安康还有许多民俗文化活动,如蹴鞠、马鞍山古戏、西乡腰鼓等,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
安康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拥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安康市交通便利,有北京至成都的京藏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重庆的西成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方便了城市的发展和旅游的交流。
安康市还有规模较大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安康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
无论是游览名胜古迹,还是感受当地民俗文化,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希望安康这座美丽的城市能够越来越好地发展,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此一游,体验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第二篇示例:安康,古称汉中,是位于陕西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素有“秦蜀咽喉”之称。
作为陕西省的“南大门”,安康地处四川、陕西两省的交界处,东临秦岭,西接巴山,南与四川省接壤,北依山川环抱,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安康市总面积约为齐霍诠,其中山地占比高达95%,是全国著名的矿藏富集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这里生活繁衍,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安康市平利县财政局基本情况平利县财政局内设办公室、人教股、综合股、预算股、国库股(工资发放办)、事财股(行政政法股、教科文股)、社会保障股、农财股(农业综合开发股)、经济建设股、企业股、债务管理股、税政及财政政策法规监督检查股、会计股、信息股、采购股15个股级、1个正科级(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机构,下属政府采购中心(正科级)、收费资金管理中心(副科级)、会议费结算中心(副科级)3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和公共资产管理局(正科级)、国库支付局(正科级)、农村财务管理局(副科级)、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副科级)4个事业单位,与乡镇共管行政单位11个(指乡镇财政所,目前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人员编制和党团组织关系隶属乡镇管理,人、财、物由县财政局直接管理)。
全系统编制总数155名(含乡镇财政所70名),其中机关行政编制99名(含乡镇财政所- 1 -页70名)、机关工勤编制2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编制8名、事业编制46名;在职149人,退休36人。
安康市平利县财政局主要事迹若不是亲身感受,你一定不会相信,一个不通铁路、航运、高速公路,地方财政收入刚刚过亿元的大巴山区贫困县,却在兄弟县区竞相发展、财政改革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面前,两度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连续四年跻身“全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县”,并以全国排名第二的佳绩荣膺十佳“中国最美乡村”称号,这就是地处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的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省平利县。
这些殊荣背后,是该县财政局领导班子带领一百多名干部,紧扣“理财为公、服务为民”这一主线,立足全县发展和财政改革两个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发奋图强,用实际行动奏出了“小财政催生大发展”的最强音。
一、统筹全县发展、财政改革两个盘子,确保县域经济和- 2 -页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正值全国各族人民挥展“十二五”宏伟蓝图,许多县区已经迈步奔向小康之时,而平利县2010年末的人均GDP才勉强迈过万元门槛,人均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只有478元和239元,还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财政所罗嗣栋同志基本情况罗嗣栋,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汉滨区中原镇财政所所长、副主任科员。
罗嗣栋同志一直扎根贫困山区从事财政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竭尽全力做好乡镇财政工作,为山区人民管好钱、理好财、服好务。
他扎实的工作、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勤奋的工作精神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肯定,所负责的中原镇财政所多次被区政府、区财政局评为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区优秀财政干部、财税先进工作者、财政系统先进个人、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财政所长罗嗣栋同志主要事迹在安康市汉滨区财政系统都知道有个财政所长叫罗嗣栋,他在距离城区10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干了30多年财政工作,当了10多年的财政所长,30多年来,他立足岗位,扎根山区,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智慧、拳拳爱心都奉献给了财政事业和这里的老百姓,将毕生热血和赤诚丹心抛洒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用满腔热忱与激情书写朴素无华的人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罗嗣栋,现年52岁,汉族,中共党员。
1983年担任原枧沟乡麻庙村村长,1985年参加市人事局招干统考,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叶坪区财政所。
1997年,担任叶坪镇财政所所长。
2001年,因全区财政所长实行异地交流,从叶坪镇交流到中原镇担任财政所所长。
建制度,当好财政的“大管家”中原镇位于汉滨区北部,是北部片区最贫困的山区大镇之一。
机构改革时,由原回龙、枧沟、中原、马坪四乡合并而成,财政供养人口多,外债高垒,包袱沉重,财政十分困难,甚至连政府日常运转都举步维艰,政府机关附近餐馆、商店等也因财政困难不愿和镇政府打交道。
常言道:“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
向来“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罗嗣栋,一接手中原镇财政所所长,便深深地感到肩上担子的份量。
怎么办?具有多年财政工作经验的罗嗣栋坐不住了。
他用了两个月时间,查阅前四年的全镇财政档案文件资料及账表,跑遍了全镇14个村127个村民小组,走访干部群众2千人次,向广大干部群众请教。
尊敬的招聘负责人:您好!我谨代表安康本地工作推荐信团队,向您推荐一位优秀的候选人——XXX。
他/她是我市的一名杰出青年,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相信他/她将成为贵公司的一颗闪亮之星。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安康市的基本情况。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是一个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
近年来,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成长空间。
接下来,让我详细介绍一下这位候选人。
他/她出生在一个热爱劳动、尊重教育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在学业方面,他/她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先后毕业于我国知名高校,取得了XXX专业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在实践经验方面,他/她曾在我国知名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实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
此外,他/她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工作中,他/她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他/她擅长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同时,他/她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同事、领导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团队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在人际交往方面,他/她待人真诚、友善,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我相信,他/她的加入将为贵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在此,我衷心希望贵公司能够给予他/她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相信他/她一定会在贵公司的工作中发挥出色,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他/她在贵公司能够不断成长、进步,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的跨越。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安康市人民,向他/她表示最诚挚的祝福。
祝愿他/她在贵公司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同时,也祝愿贵公司业务繁荣、蒸蒸日上、不断创新!此致敬礼!安康本地工作推荐信团队[[今天日期]]。
关于安康、汉中部分县市商业流通企业改制情况的调查报告宋英珊;吕若冰;张祥;赵洪烈
【期刊名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1999(000)007
【摘要】在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颁布一年之际,我们先后赴汉阴、岚皋、安康市、西乡、镇巴及汉中市就商业流通部门国有企业改制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处于改革前沿的国有小型流通企业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始终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中心工作之一。
从安康、汉中两地市部分企业改制实践看,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改制基本情况安康、汉中地处我省秦岭南麓,多以山地为主,中小企业居多,流通产业总体发展比较滞后,企业经营困难,活力不足,规模小,效益差,明星企业不多。
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和省政府《流通决定》颁发后,两【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宋英珊;吕若冰;张祥;赵洪烈
【作者单位】陕西省政府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1
【相关文献】
1.加快市场经济进程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对锦州市国有商业企业改制情况调查[J], 马树辉
2.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重道远——部分市县粮改情况的调查报告 [J], ;
3.建宁县粮食局部分退休干部关于粮食生产,流通情况调查报告 [J], 陈声琛
4.跻身大市场组织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关于苏州国有商业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J], 时裕福
5.企业改制悬空贷款的现象不容忽视——对部分物资流通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银行债务情况的调查 [J], 霍广志;李祝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安康市是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城
市发展的同时,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安康市出台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确保每个市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首先,安康市对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是基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
水平进行科学测算的。
根据安康市的实际情况,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安康市对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执行是严格的。
政府部门会对符合条件
的低收入家庭进行审核,确保他们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规定。
一旦符合条件,政府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他们相应的生活保障补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再次,安康市对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是及时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
的变化,政府会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种及时的调整能够更好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后,安康市对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宣传是全面的。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
市民宣传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福利,确保他们能够及时申请和享受到相关的生活保障政策。
总之,安康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是
政府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护。
通过科学的制定、严格的执行、及时的调整和全面的宣传,安康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每个市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安康市基本情况
安康古称金州,取“安宁康泰”之意,位于陕西省东南端,国土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国土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11.4%。
安康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
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岭东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县汉江出境处),海拔高低相对差为2794.6米。
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
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地区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
安康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宁陕、镇坪12℃左右,其他各县15℃左右。
全市日照时数在1495.6小时(镇坪)—1836.2小时(白河)之间。
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间。
全市无霜期210—270天,平均8个月以上。
气候差异明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生物资源荟萃,矿产资源富集,水力资源充沛,旅游资源突出,素有“秦巴万宝山”之称。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
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暴雨和连阴雨。
经济发展
2008年,全市GDP完成233.7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35.8%,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52.3%;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2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0元,净增2099元,增长26.1%;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净增514元,增长22.8%;单位能耗下降4.5%。
人口分布
全市辖1区9县200个乡镇(办事处),2559个村民委员会,101个居委会。
总人口300万,常住人口为265.25人,其中城镇人口46.7万人,安康市区人口32.6万人。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荟萃。
安康森林覆盖率56.5%,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动物430种,其中药用植物1215种、药用动物57种。
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之乡”的美誉。
蚕桑、茶叶、食用菌、胶股蓝、烤烟、黄姜、魔芋等资源品质好,规模大。
全市有桑园近100万亩,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蚕桑基地;茶园30余万亩,是全国有名的富硒茶产区;黄姜60万亩,全国黄姜种植第一大市;胶股蓝5万亩,全国最大的绞股蓝种植基地;烤烟15万亩、魔芋10万亩,为绿色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康被誉为富硒茶之乡、绞股蓝之乡、黄姜之乡。
水力资源充沛。
安康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41条,年均径流量10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710立方米,是全国的1.55倍。
长江第一大
支流汉江在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占其总长的37% 。
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468万千瓦,可开发量275万千瓦。
安康现有水力发电站363座,总装机容量149.02万千瓦,全年用电209039.62万度。
旅游资源独特。
安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碧,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境内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32处,现已建成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重点开发了西北最大的人工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瀛湖以及南宫山、香溪洞、千家坪等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打造了岚河、西河和任河漂流等江河漂流项目;推出了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和民歌、汉剧、茶艺表演等旅游文化项目;兴起了以休闲为特色的“秦巴人家”游。
汉江干流开发的完成,将形成6个梯次相连的人工湖面,享有“西部水城”之美誉,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