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轴上的“阳光谷”》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6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试题(二)六年级班姓名等级一、按要求写字词句。
1.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2. 看拼音写词语。
shēnɡsǐyōu ɡuān quán shì谭千秋时大爱。
kānɡkǎi jīánɡhénɡxínɡbàdào郑成功警告者。
bōtāo xiōnɡyǒnɡɡéhéxiānɡwànɡ天河牛郎织女。
3.选择题,用“√”画出正确答案。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沼.(zhāo zhǎo)泽蒙.(ménɡ měnɡ)古运载.(zāi zài)(2)选择正确的词语。
这家超市(临近邻近)菜场,商品(色色俱全琳琅满目)。
(3)选择正确的字义。
漂泊不定.(①固定②平静③约定)负荆请.罪(①求②邀③敬辞)(4)下列带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外婆的心脏..。
..不太好。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②这个地道..的北京话。
..很深。
她能说一口地道③这个角色我可以替代..爸爸去开家长会。
..他来演。
今天奶奶代替4.下面横线上该填什么风呢?请写在横线上。
送爽细雨骤雨知劲草5. 在下列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句。
(1)夏洛蒂三姐妹地写作着,很快她们就,震动了世界文坛。
(2)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在依依不舍地话别,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3)好曲不厌百回唱,。
初读好书,如;重读好书,如。
(4)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丛鲜花,就吐露一片芬芳;如果你是,就。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种境界既,又,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它却在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句话给你的启发是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中外名人:有赤胆爱国的、;有、舍己为人的船长;有被称为“”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有被称为“”的钱学森;还有的詹天佑。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潮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第三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C. “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D.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2. 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A. 10°B. 15°C. 30°D. 60°3.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小D. 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大4.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 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 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D. 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人射角不能为0°5. 打过油的皮鞋用软布反复擦,越擦越亮,这是由于()A. 反复擦可以增加漫反射的效果B. 反复擦可使皮革表面更加光滑,增加镜面反射的效果C. 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增加了镜面反射效果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 小明身高为1.5 m,站立在平面镜前2 m处,他以0.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 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 1.5 m,像变大B. 2 m,像变小C. 3.6 m,像不变D. 4.4 m,像不变7. 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直线传播B. 小孔成像C. 光的反射D. 光的色散8. 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C. 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D. 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9.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A. 竖直向上运动B. 竖直向下运动C. 水平向左运动D. 水平向右运动10. 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A. 逐渐变短B. 逐渐变长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 如图所示的漫画说的是一个成语,你知道这个成语吗?____________;这个成语说明的光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13. 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了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14.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平面镜所成的像. 为确定像的位置,此时需拿一支____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________(填“甲”或“乙”)完全重合.15. 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16. 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水面对光的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17.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 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 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18. 上海世博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晶莹剔透、喇叭状的装置——“阳光谷”,如图所示. 它不但把阳光从40多米的空中“采集”到地下,也把新鲜空气运送到地下,既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压抑感,还实现了节能. 在“阳光谷”节点上布置的LED星光灯以及在顶部布置的太阳能LED星光灯,这些灯晚间可发出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按比例搭配可实现各种变色,达到“变幻莫测、流光溢彩”的效果.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9.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 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一个冬日的早晨,王刚的妈妈手持小镜子正梳妆打扮,突然她呼出的热气碰到镜面,镜子里的像没了. 她赶紧叫来读初三的儿子小刚,让他说说其中的物理知识.(1)小刚发现镜面上有无数非常细小的水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时的镜子不能成像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想使镜子能够重新成像,请你提出两种方法:21.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实验时,小明应选________(填字母)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________(填字母)两支蜡烛.(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________.(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__.22.小唐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同,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1)小唐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________.A. 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B. 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3. 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重30 kg 的“角反射列阵”,它由100块石英制成的角反射镜组成,排列成10行,每行10块. 角反射器刚放好,各国立即向它发射激光. 宇航员还没有离开月球,科学家就捕获到了反射光. 后来,人们又不断把角反射器送到月球,其中搭载阿波罗15号登月的角反射器列阵由300块角反射镜组成,测月的误差已经减少到15 cm.(1)想一想:我们能利用高能量、方向性好的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2)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 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并说出下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装置()A. 自行车尾灯B. 汽车后视镜C. 手电筒反光罩(3)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 s,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答案一、1. D2. C点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 D点拨: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增大.4. B5. B6. D点拨: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 m,则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2 m×2=4 m;由他以0. 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 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0. 1 m/s×2 s=0. 2 m,此时他与平面镜的距离为0. 2 m+2 m=2. 2 m,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2 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 2 m+2. 2 m=4. 4 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7. D8. A点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无关;物体和在镜中所成的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板的时候,像也会靠近玻璃板;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所以用光屏可以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显然,只有选项A中的说法不正确.9. C点拨:如图所示,当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从A′点运动到B′点.10. D二、11. 一叶障目;光沿直线传播12. 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点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要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13. 直线传播;反射点拨:直线传播的光被小明挡住,在小明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14. 未点燃;乙15. 漫;沿直线传播16. 镜面17. 红;快点拨:由图可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的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不同色光通过棱镜的偏折程度不同,是因为不同色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紫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慢,经过棱镜的时间最长,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经过棱镜的时间最短,偏折程度最小.18. 红、绿、蓝三、19. (1)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3)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点拨:(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这样可通过将FON纸板沿ON 向后折,观察FON上是否能够发现反射光线,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0. 解:(1)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发生液化现象(2)光射到有水珠的镜面上,发生漫反射而不能成像(3)①将镜面放到火上烤一烤;②用干毛巾将水擦干.点拨:(3)镜面有小水珠发生漫反射不能成像,恢复成像的方法就是把镜面上的水珠去掉.21. (1)F;确定像的位置(2)B、C(3)垂直(4)虚(5)10:35点拨:(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从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因此实验时,小明应选F作为平面镜. (2)实验中选择相同的B、C两支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垂直. (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根据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是10:35.22. (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2)A点拨:本题考查红外线的传播和反射. 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因为红外线属于光,那么它就有光的共性: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以发生光的反射等. 此外红外线也有自己的特性. 实验一研究的是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实验二中发现不对着电视,往天花板某些方向发射也能遥控电视,说明红外线可以反射. 但并不能说明这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因而不能说明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3. 解:(1)不能,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如图所示;A(3)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s =vt =3×108 m/s×2.56 s 2=3. 84×105 km.。
期中检测卷(一)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目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采取的措施:建立_____________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建立动物_____________;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等。
2.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3.制订标书时的竞标要点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工程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活动。
5.遗传和变异是__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__的基础。
6.植物与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_____________(填“生活环境”或“人类生活”)相适应。
7.像蚂蚁这样胸部有3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而蝙蝠属于_____________。
8.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说生物的_____________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2.美观和成本是工程项目的核心。
()3.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主要目的是彰显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4.“中国天眼”的建造过程很重要,但是选址不重要。
()5.钢管可以用来制作塔台的承重部分。
()6.港珠澳大桥在建造过程中,经过多次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达成了最终的工程要求。
()7.自然界鸟类很多,我们捕杀几只是没有关系的。
()8.世界上存在相貌一模样的两个人。
()9.金鱼长有鱼鳍、鱼鳞、鳃等身体结构,这都是与它水中的生活相适应的。
()10.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当三角形这样受力时(如图),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是因为C这条边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的作用。
金钥匙科技竞赛试题及答案一、知识题(一)选择题1.( B )如果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会发现太阳上有小黑点。
这些小黑点叫太阳黑子。
太阳上为什么有黑子呢?A.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完美,黑子就像是人类脸上的雀斑B.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比较低的地方C.是太阳被其他星体撞伤留下的痕迹2.( A )关于手足口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B.手足口病是一种皮肤病C.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3.( B )在哺乳动物的心脏里,左心室流出的血流经主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管,然后流进什么地方?A.左心房B.右心房C.右心室4.( C )宇航员在神舟七号上执行任务时,使用的太空用笔不是普通的笔,因为有些笔在太空中不能正常使用。
下列哪种笔在太空中仍能正常使用呢?A.钢笔B.圆珠笔C.铅笔5.( C )在神七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宇航员保持下列哪种姿势更科学?A.令自己倒立B.抱着头坐在座位上C.躺下来6.( B )雪后,汽车车轮上套上铁链是为了:A.减少摩擦力B.增大摩擦力C.让雪化得更快些7.( B )开屏的孔雀是雌孔雀还是雄孔雀?A. 雌孔雀B.雄孔雀C.雌雄孔雀都可以开屏8.( C )在大气层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9.( B )月亮上为什么会有阴影?A.月球表面温度低的地方会形成阴影B.月亮反射太阳的光,它上面的高山和低谷反射光的强度不一样,就形成了阴影C.月亮上的阴影是月球上空的云层造成的10.(B)如果猫咪不喜欢你,会做出下列哪种行为?A. 竖起尾巴B. 摆动尾巴C.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11.( A )植物身上的刺是从哪里来的?A.是由自身其他器官演变出来的B.植物的皮肤生病才会长刺C.植物吸收的肥料多了就会长刺12.( C )地震了,最先到达地面的波会是下列哪种波?A.表面波(L波)B.横波(S波)C.纵波(P波)13.( C )汶川地震属于哪种地震?A. 陷落地震B.诱发地震C.构造地震14.( C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在黑暗处也能进行B.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氧气C.在光合作用中,绿色植物、光和二氧化碳缺一不可15.( B )纳米是指:A.长度计量单位之一B.一种高科技材料C.水稻新品种16.( B )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A.蚂蚁B.壁虎C.蜗牛17.( A )下列垃圾中,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的是:A.碎菜叶、蛋壳B.陶瓷碗、头发C.废纸、塑料袋18.( B )大多数鸟都有单腿站立的习惯,不过也有的鸟不会单腿站立。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射到投影屏幕上发生漫反射B.河岸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C.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虚像D."海市蜃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自然奇观【答案】A【解析】A、投影屏幕表面的比较粗糙,发生的是漫反射,选项正确;B、水面很平,相当于镜面,所以“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选项错误;C、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选项错误;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物质时,光路发生偏折形成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错误。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折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注意字母的书写顺序),反射角等于度。
【答案】OG;30º【解析】,∴EO和FO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反射光线,则OG为折射光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所以可以确定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光路图如下所示:【考点】光的反射和折射3.在图中,画出光线SA经水池壁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根据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SA的反射光线交水面与O,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如图所示。
【考点】光的反射作图,光的折射作图。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和“池水映明月”分别说的是()现象。
A.折射和折射B.折射和反射C.反射和反射D.反射和折射【答案】B【解析】“潭清疑水浅”是指看起来潭中的水比实际的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引起的,对照各选项,B符合题意,选填B.【考点】光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5.如上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
金钥匙科技竞赛试题及答案金钥匙科技竞赛试题及答案一、知识题一)选择题1.正确答案:B。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比较低的地方。
2.正确答案:B。
手足口病不是皮肤病,而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3.正确答案:C。
左心室流出的血会流进右心室。
4.正确答案:C。
在太空中,只有铅笔能正常使用。
5.正确答案:C。
宇航员在返回舱中应该躺下来。
6.正确答案:B。
套上铁链可以增大汽车车轮的摩擦力。
7.正确答案:B。
只有雄孔雀才能开屏。
8.正确答案:A。
大气层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9.正确答案:B。
月亮上的高山和低谷反射光的强度不一样,从而形成阴影。
10.正确答案:B。
如果猫咪不喜欢你,它会摆动尾巴。
11.正确答案:A。
植物身上的刺是由自身其他器官演变出来的。
12.正确答案:C。
纵波是最先到达地面的波。
13.正确答案:C。
汶川地震是构造地震。
14.正确答案:C。
在光合作用中,绿色植物、光和二氧化碳缺一不可。
15.正确答案:B。
纳米是一种高科技材料。
16.属于脊椎动物的是哪个选项?正确答案是B,壁虎。
17.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机肥料的垃圾是哪个选项?正确答案是A,碎菜叶和蛋壳。
18.不会单腿站立的鸟是哪个选项?正确答案是B,鸵鸟。
19.为什么眼睛不怕冷?正确答案是C,眼睛里没有感觉寒冷的神经。
20.在神七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宇航员应该保持哪种姿势才不会受伤害?正确答案是C,躺下来。
21.汽车在雪地上行驶时,车轮上套上铁链是为了什么?正确答案是B,增大摩擦力。
22.含蛋白质较高的食品是哪个选项?正确答案是B,鱼。
23.阳光是以下哪种形式传播的?正确答案是A,直线。
24.能和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是哪个选项?正确答案是A,蜘蛛。
25.塑料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正确答案是B,不易分解。
26.植物身上的刺是从哪里来的?正确答案是A,是由自身的某些器官演变出来的。
27.常温下,哪种物质能导电?正确答案是C,铅笔芯。
28.如果你带着一个氢气球坐在一辆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上,汽车突然刹车,氢气球会有什么变化呢?正确答案是C,向后运动。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导航卫星的原理就是不断地向地面播发导航电文,电文的核心内容就是位置坐标和相应位置的时间等信息。
为了实现信息足够高的精度,卫星本身要有非常精确的计时功能,这种计时功能是由原子钟来实现的。
原子钟是一种精密测量设备,它是利用某种元素原子的能级跃迁来实现精确计时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它旋转的电子组成的。
有些原子拥有相当多数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
当原子从某一个能量高的层次跃迁到低一点的能量层次时,它就会释放出电磁波。
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它的能级跃迁变化频率是固定的。
1956年,美国科学家生产出了实用化的原子钟,它所用的元素是金属铯。
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用它来制作原子钟非常方便。
铯的共振频率是9192631770赫兹,规定它的原子核振动这么多次所用的时间就是一秒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还开发出了用铷、氢元素作为原料的原子钟,体积越来越小。
目前最先进的成果是用金属铝来制造原子钟,精度比前三种原子钟都高。
北斗导航卫星携带了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原子钟。
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份。
原子钟之间相互校准,免得工作的那一台发生了超过设计指标的误差。
卫星在太空中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飞行轨迹就是卫星轨道。
我们知道北斗星座是几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中轨道设置最复杂的,包括三种轨道类型,即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主力是运行在中圆轨道上的卫星,它们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地向地面发射信号。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宇宙射线、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用户在使用中圆轨道卫星所提供的信号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就需要提供改正信息。
无论在GPS、格洛纳斯、还是伽利略系统的建设中,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都没有设置这样的轨道,改正信息是由第三方通过其他类型或者地面手段来实现的,而北斗卫星为了从一开始就尽最大努力来提高用户的信号精度,在系统设计当中就考虑了三种类型的轨道。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东中学联盟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阅读答案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
(11分)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
①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全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是世博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
说它是主轴线,是因为它处于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左右分别连接中国馆、浦东主题馆群、世博中心和世博演艺中心,这5座建筑有着“一轴四馆”的合称。
世博轴分地下、地上两层,它将为海内外7000万人次参观者带来奇妙的昼与夜,它更是“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的聚合体。
②在这条主轴线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6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倒锥形钢结构,它们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叫“阳光谷”———顾名思义就是让自然光洒落“谷底”。
③6个“阳光谷”造型各异,尺寸也不尽相同。
它们的上部开口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体高40多米,有十多层楼高。
整个建筑像一朵玻璃的喇叭花从地下悄然绽放,晶莹剔透。
世博会期间,每个“阳光谷”内部都将以一种自然资源(火焰、树木、大地、水、金属和大气)为主题,体现自然与技术的交融。
当阳光、空气、雨水等来自天空的要素,被这些“开放的花朵”引入地下空间时,世博轴上平添了几分浪漫气质。
④视觉美感之外,“阳光谷”还蕴藏着重要的科技理念——营造舒适的
“绿色地下空间”。
它不但把阳光从40多米的空中“采集”到地下,也把新鲜空气运送到地下,既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压抑感,还实现了节能。
此外,雨水也能顺着这些广口花瓶状的玻璃幕墙,流入地下二层的积水沟,再汇向7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经过处理后实现水的再利用。
这些水将满足“阳光谷”两侧下沉式花园的灌溉,并可用作厕所冲洗。
据估计,通过“阳光谷”的收集,可以使世博轴的生活用水量打个“对折”,足足省去5万立方米。
同时,为了保证这个“绿色地下空间”的舒适凉爽,世博轴除了采用了喷雾、利用自然风、采用黄浦江水源和热地泵等环保的降温方式之外,它的“膜结构”也能起到很好的遮阳效果。
头顶上的这些“大伞”由69块巨大的白色膜布拼装组成,总面积达6.8万平方米,使用寿命30年,虽然厚度仅为1毫米,设计张拉力却达到了世界最高强度:每米5吨。
⑤“阳光谷”的钢结构和膜结构一起,刚柔并济。
这种最先进的技术赋予了世博轴“温柔”的人性化特质。
6个“阳光谷”共有1万多个钢结构节点,每个节点上都有4—6个杆相交,仿佛一个张开的手掌。
这些节点的拼接,哪怕出现一点小误差,就会最终导致“喇叭花”上部无法封口,因此对建筑精度要求相当苛刻,具有世界级的难度。
然而,随着“阳光谷”的成功建造,这种高难度的节点技术已被再次运用到黄浦江对岸世博园区的一个水门的建设中。
⑥当你信步在世博轴这个巨大通道里,面前是豁然洒下的阳光,抬眼望去是朗朗天际。
关注人、自然、技术的相处之道,“连接天与地”,这
就是世博轴赋予人的感动,堪称引领中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可持续新风的一个典范。
1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阳光谷”。
(3分)
15.细读文章第④段,说说“阳光谷””是怎样来营造舒适的“绿色地下空间”的。
(3分)
16.下列句子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2分)
A.世博轴全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是世博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
B.虽然厚度仅为1毫米,设计张拉力却达到了世界最高强度
C.6个“阳光谷”造型各异,尺寸也不尽相同。
D.据估计,通过“阳光谷”的收集,可以使世博轴的生活用水量打个“对折”,足足省去5万立方米。
17.仔细观察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图片,
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必须用上第③段中的
划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分)
参考答案:
14.造型各异,尺寸也不尽相同(视觉美感);蕴藏着重要的科技理念;钢结构和膜结构一起,刚柔并济。
15.把阳光“采集”到地下;把新鲜空气运送到地下;雨水玻璃幕墙汇向蓄水池;采用了喷雾、自然风等环保的降温方式,“膜结构”能起到很好的遮阳效果。
16.B
17.略(必须用上打比方的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