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案例教学法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临床疾病的本质、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临床案例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疾病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特点包括:1.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案例教学法采用真实的病例,通过情境模拟,为学生提供与临床实践相似的学习场景。
2.针对性和启发性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要,定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具有启发性。
3.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从多个方面对病例进行分析、评估、诊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1.案例教学法的选材选取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及启发性,体现新趋势、新技术或新理念,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实际临床案例。
2.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1)确定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2)准备案例:精心选取临床病例,进行归纳总结,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制成教学案例。
(3)介绍案例:简要介绍病例的主要内容和临床特征,并发放给学生。
(4)讨论案例: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5)全班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集中探讨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6)总结案例:结合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巩固。
三、案例教学法的评价方法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学生的活跃程度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说话次数、提问质量、探究的深度和广度等因素。
2.学生对案例的反应情况了解学生对于所讨论病例的理解情况、思考深度、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采用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一、引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案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临床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及其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将学生置于实际临床案例中,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病例,分析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案例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识别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参与和思考,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需要分析临床案例的各个方面,评估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临床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3. 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临床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通过讨论和分析不同领域的案例,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的临床思维模式,加深对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理解。
1. 选择合适的案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常见的临床问题和治疗方案,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案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设计案例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环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师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临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3. 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种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如临床案例数据库、模拟病例、视频资料等。
这些工具和资源可以丰富案例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临床知识。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摘要】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优势包括能够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施步骤,并评估其效果和局限性。
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表明,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是有效的,未来应该进一步探讨案例教学法的改进和应用,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临床医学教学、重要性、研究目的、优势、应用、实施步骤、效果评价、局限性、实践证明、有效性、改进、未来探讨。
1. 引言1.1 1.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种基于真实病例或临床场景的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况下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病例是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病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医疗水平。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1.2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优势、应用、实施步骤、效果评价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和改进案例教学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建议,从而不断提升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揭示其局限性,并为未来研究提出改进方向和探讨空间。
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运用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解真实的临床病例来进行医学教学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应用相结合,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培养其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的一些运用方法及其优势。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且具有启发性的病例进行讲解。
通过这些病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临床疾病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病例中的经典病征和病情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病理生理学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讲解病例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通过讲解这些检查结果与病例的关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临床检查在诊断和跟踪病情中的作用。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中的病例特点,比如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从而判断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病例的疗效,帮助学生理解临床决策的相关因素。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可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对不同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的能力,并能够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真实且有趣的病例,学生更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
病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临床问题中,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讨论病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4.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病例教学法通常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能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总之,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9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宋艳【摘要】如今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主要手段之一,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医学检验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全面的培养医学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在 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医学检验专业应用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的模式逐渐在改变,所以我们需要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医学检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在医学检验教学的实际改革中学会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中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了如今医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们在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改革中。
_、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实施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自主思维的引领下能够进行思考真实的案例问题,增 强的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二,案例教学法还能够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思考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推理、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对患病症状进行一个总体的概括,学生可以从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来加深自己的认识。
最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还能够将教师与学生结合起来,双方共同投人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实现共同参与。
二、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一)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法运用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需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紧紧围绕着医学检验教学的大纲来开展,对学生的学习要有启发性,案例最好是教师在工作中积累下来实际性案例,能够体现出医学检验课程中的难点和重要知识点。
案例教学法在运用到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文字,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描述要客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快速的了解所学的内容,案例的描述在选择上应该适当的选用图片展示,表格以及临床资料等等。
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 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单向式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仅倡导学生“学”(研讨),更强调教师“导”(引导),是属于研究性的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思路的扩展、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尤其适合案例教学法的推广运用。
1.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它既[2、3]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李远翰 薛斌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219[]:作者简介李远翰,男,年生,助教。
1981案例教学法是指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 (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学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其操作流程为 "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
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1]【】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精心选择的案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临床医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是关键,组织实施是重点。
【】 临床医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G42【】 , .【 】摘要号0Clinical case method refers to the use of carefully selected cases by teachers andstudents so as to actively guide the independent study, so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system,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master basic clinical skills and logical thinking as a means of teaching. I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case teaching, cas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re the key factors whil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the focus 关键词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Teaching Li Yuanhan Xue BinChangsha medic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219Abstract Key words Clinical ; case method; application中图分类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意实践教学环节,以临床病例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问病、查体、设定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工作“现场”,运用以往所学知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主动地将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断,明确疾病诊断的可能性,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
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临床案例教学法通过剖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诊断学等纵向相关知识主动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既巩固已学知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临床诊断等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通过真实病例的讨论,亲身感受了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与帮助。
案例教学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重视双向交流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广泛收集各种复杂疑难病例,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同时依据医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的发展与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临床病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1 典型临床病例的选择精选和编写临床医疗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以下原则:一是明确目标,突出主题。
一个好的案例,必然表现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鲜明的主题,至少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
如一例误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而导致死亡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案例,它所强调2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的是腹痛的鉴别诊断,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凸现急腹症与腹外疾病鉴别的重要,使学生的临床思维由局部向整体扩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客观真实,生动典型。
所谓真实、典型即该案例应当是来源于临床实际,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拟学内容的理论体系,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医疗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实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同时选择的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
三是难易适中,信息适量。
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过于简单。
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复杂危重、容易造成误诊的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探究原因、查阅资料、深入分析的热情。
此外,对于案例中所要反映的关键问题,教师要提供条理清晰的相关信息以便于案例的使用和案例教学的开展。
汉森等人在谈到案例编写时曾说过:“从案例作者的角度看,我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述,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要能够足以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并且富含启发性。
”2.2 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
问题之设计,可以是常识性、单一性的,如:右上腹部包含哪些器官等;也可以是逻辑性、综合性的,如:结合已有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推断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或者是:该例患者按照胆囊炎治疗为什么效果不好?通常情况下,问题的安排顺序应该以课程推进的理论体系为导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选择真实案例时,要特别注意将案例最后诊断结果隐去,尤其是尸体解剖的病理结果一定要隐去,留给学生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空间。
2.3 案例布置与分组讨论布置案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案例有充分了解和分析,使学生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让学生在课堂上花时间了解案例不太可能,故案例布置应在课前完成。
布置时可以通过局域网(如个人主页或其他特定主页) 公布,也可通过印发纸质资料等。
一般应在讲课前一[4]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51周左右布置为好。
开展课前的小组讨论,对于学生建立自信和掌握教材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学习小组的建立是要求学生改变以往“单干户”的角色,在彼此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共同体”,其规模不宜太大,一般4-6 人,不超过10人。
小组讨论的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机会,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了案例学习的效果。
2.4分析与总结归纳课堂分析应尽量采用讨论式分析方法,即由学生唱主角,鼓励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仅作为主持人,巧妙引导讨论,适时进行引导性讲解或归纳总结。
如果教师在讨论进行之前要作基础知识(如概念或内容体系) 讲解,则时间不宜过长。
如果教师在讨论进行之前未作基础知识讲解,则可要求学生在讨论时将基础知识融合在讨论发言中。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讨论中显现的问题以及思想闪光点,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在归纳总结时,教师除点评学生的讨论过程(如观点、论证方法、存在的问题等) 外,还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特别是对病例中涉及鉴别诊断的关键临床表现的价值也应作引申讲解,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2.5 课后作业可就本次讨论以作业形式要求学生撰写书面分析报告,字数在1500-3000 为宜。
主要是帮助学生消化本次讨论内容,更深入地巩固所学所想所感,也可以锻炼未来临床医学人才的文字功底。
3.1 把握好运用时机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开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达到教学目的。
对诊断学、内科学等临床医学的教学,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基本知识的串讲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中才能得以充分展示。
3.2 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3 临床医学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案例教学也是如此。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整个病例材料,明确教学要涉及的基本理论观点;其次是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思路与观点,并确定自己介入讨论的时机,制订周密的病例讨论引导计划;三是收集与病例有关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影像、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运用文字、图表、图像、声音等多种元素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其仿佛亲临诊疗现场,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 掌控好教学节奏着重强调教学时间、内容与形式的掌控。
由于学时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进度安排井然有序,还要求教师具有全盘驾驭的能力。
课堂分析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对病例分析的讨论发言,及时提出关键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或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向;适时归纳学生的建议或见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观点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