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挂线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开窗”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78例目的:探讨高位肛瘘的手术治疗术式,分析“开窗”挂线术的疗效,以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对2004-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8例高位肛瘘患者采用“开窗”挂线疗法治疗,其中73例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
结论:“开窗”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高位肛瘘;“开窗”挂线术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1]。
一般由原发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
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常不止一个。
肛漏多是肛痈的后遗症。
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
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78例,女25例,男53例,年龄17~62岁,平均39.5岁,病程2~20年,其中高位单纯性肛瘘50例,高位复杂性28例。
合并混合痔者35例。
1.2 临床表现(1)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条管道,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2)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及管道有分支窦道,其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者。
查体:肛门视诊可见外口,外口凸起较小者多为化脓性;外口较大凹陷,周围皮肤暗紫,皮下有穿凿性者,应考虑复杂性或结核性肛漏。
低位肛漏可在肛周皮下触及硬索,高位或结核性者不易触及。
以探针探查,常可找到内口。
辅助检查:X线碘油造影术可显示瘘管走形、深浅、有无分支及内口位置,与直肠及周围脏器的关系等,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也有助于发现内口及瘘管,为手术提供依据。
1.3 方法高位肛瘘多采用挂线法、切除挂线法等,其中单纯挂线法对瘘管走形平直者疗效可靠,但对于蹄铁型等弯曲瘘管来说,因不易找到肛瘘内口及挂线与肛直环的切线不垂直而使肛周组织损伤过重,往往造成手术失败,但采用“开窗”挂线术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挂线疗法在肛肠病的应用  挂线疗法是中医肛肠科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简单的说,挂线法就是用药线、丝线或橡皮筋穿在瘘管中扎紧,利用其张力使组织呈渐进性坏死断裂,达到切开引流的目的。
此法对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影响较小,显著减少了肛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缺损,避免造成严重的肛门畸形,且复发率低。
标签: 挂线疗法肛肠科综述挂线法首见于明《古今医统大全》引《永类钤方》挂线术:“至于成漏穿肠串臀,支分节派,中有鹅管,年久深远者……必是《永类钤方》挂线治法,庶可通达而除根。
”该方法操作简单、引流通畅、疤痕小、疗效可靠及经济方便,尤其是不影响肛门功能而长期被广泛应用。
根据它的作用机理,目前由原来单一治疗肛瘘扩大到治疗多种肛肠疾病。
1挂线疗法的作用机理国内应用挂线疗法强调的是其切割作用,在组织切开的同时,底部组织生长,肌肉两端粘连、固定,维持张力,避免肛门失禁。
其主要原理是:(1)慢性勒割作用;(2)异物刺激作用;(3)引流作用;(4)标志作用。
国外应用则主要强调的是引流与标志作用。
英国1987年利兹大学肛瘘主题会认为,应用挂线疗法有2种方式:(1)挂线后,并不紧线,仅作引流作用,最后去掉该线,瘘管切除;(2)挂线通过瘘管内、外口和肛门,将括约肌扎住,定期收紧(这种疗法与我国基本一致)。
詹姆斯·汤姆森认为挂线(泄液线)有2个主要功能:(1)它可标明在麻醉下测定的瘘管,失去麻醉后,可估计被线围住的功能性肌肉数量,必要时可在较晚的时候,进行进一步分离术;(2)更主要的作用是引流,以允许高位瘘道从基底愈合,而外部位置无过早闭合。
2挂线的分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挂线疗法,不管所用材料为何,均不外乎松弛挂线和切割挂线两类。
(1)松弛挂线,主要是利用挂线持续、可靠的引流的作用及标志作用,适用于肛管直肠周围的脓肿。
另外肛瘘的分期手术也常利用松弛挂线的标志作用。
(2)挂线切割,利用挂线的弹性张力缓慢切割括约肌,切割后形成的纤维化确保括约肌断端不分离。
肛瘘和肛裂有什么区别?如何治疗这两种疾病641218肛瘘与肛裂是两种常见的肛门疾病,它们在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肛瘘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出现瘘管,并伴随流脓、疼痛等症状,而肛裂则表现为肛门裂口,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
在治疗上,肛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如挂线疗法和肛瘘切除术;肛裂则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等保守治疗方法。
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时就诊并获得正确的治疗。
一、肛瘘和肛裂的区别一是病因不同。
肛瘘和肛裂是两种不同的肛门疾病,它们发病的原因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肛瘘的病因比较复杂,通常是由肛门腺感染引起的。
肛门腺是肛门内部的天然腺体,它的开口朝向肛门内壁,当腺体感染或炎症时,就可能引发肛瘘。
此外,一些肠道炎症、感染、肿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肛瘘。
肛瘘是指肛管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大部分由肛周脓肿引起。
相比之下,肛裂的病因主要归结为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和收缩力过强。
当肛门括约肌过于紧张时,会导致肛门皮肤裂开,形成疼痛、出血和感染。
肛裂是消化道出口从齿状线到肛缘这段最窄的肛管组织表面裂开,反复不愈的一种疾病。
肛裂的发病部位多见于肛管后正中部位,以老年患者居多。
总的来说,肛瘘和肛裂的病因有明显的不同,肛瘘主要是由感染和炎症等因素引起,而肛裂则主要是由于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和收缩力过强导致。
二是症状不同。
肛瘘和肛裂的症状也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肛瘘的主要症状是肛门周围流脓、疼痛、瘙痒等。
肛瘘患者在发病期间会感到明显的肛门疼痛,尤其是在排便时。
此外,由于肛门周围流脓,可能会导致肛门周围的皮肤出现瘙痒和红肿等症状。
如果肛瘘病情严重,还可能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相比之下,肛裂的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出血、便秘等。
肛裂患者在排便时往往感到剧烈的疼痛,这是因为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和收缩力过强导致肛门皮肤裂开。
此外,肛裂患者还会出现出血症状,表现为大便带血或滴血。
挂线疗法在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挂线疗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肛瘘的一种方法。
首载于明代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他在书中描述了其使用挂线疗法的亲身感受:“予患此疾一十七年,遍览群书,悉遵古法,治疗无功,几中砒毒,寝食忧惧。
后遇江右李春山,只用芫根煮线,挂破大肠,七十余日,方获全功。
”通过进一步的临床实践,他详细的总结了该疗法的操作方法、挂线时间和机理。
“不拘数疮,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取速效。
”并且明确了挂线时间:”线落日期,在疮远近,或旬日半月,不出二旬。
”对该疗法的疗效进行观察:”线既过肛,如锤脱落,百治百中。
”,”未穿疮孔,鹅管内消,七日间肤如旧。
”还对挂线疗法的治疗机理作了初步的阐释:如”药线日下,肠肌随长。
僻处既补,水逐线流”。
挂线疗法自古人发明以来,沿用至今,一直都是国内治疗高位肛瘘的经典术式。
欧美外科挂线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
公元前600 年印度外科医Sushruta[1]第一个应用药线疗法,将药线插入瘘管。
到公元前460~377年Hippocrates[1]倡导挂线切割法(Cutting seton method)。
1376 年Arderne提出治療肛瘘的改良二期挂线术。
1873 年越南Dittel第一个报告应用印度橡胶结扎治疗肛瘘的优点,18个月后StMark 医院William Allingham受Dittel工作的启发,在伦敦医学会发表了应用弹性结扎法治疗肛痿60 例的经验,并在1875 年正式发表。
20世纪,挂线疗法得到很大发展,不仅应用于于肛肠科,还可以广泛用于其它领域的治疗,如;泪道挂线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挂线疗法治疗腱鞘囊肿等。
1挂线疗法的原理挂线疗法挂线疗法的最大优点是既能治愈高位肛瘘又不致完全性肛门失禁。
该疗法能获这种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以下四种作用取得的。
1.1慢性勒割作用是指通过紧线或弹力收缩,可以局部产生压迫性缺血性坏死而缓慢分离,在逐渐分离过程中,括约肌分离和组织的纤维化修复可同时进行,使分离后的肌端有附着支点,就可缩小分离后距离,减少功能障碍。
挂线疗法操作规范一、机理其机理在于利用结扎线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所产生的压力或收缩力,缓慢勒开管道,给断端以生长和周围组织产生炎症粘连的机会,从而防止了肛管直肠环突然断裂回缩而引起的肛门失禁。
目前多以橡皮筋代替丝线,可缩短疗程,减轻术后疼痛。
二、适应症1、肛漏(肛瘘):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
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 1~3 条线。
①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
②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
③长期引流挂线:适用于高位经括约肌克罗恩病肛瘘患者,以预防复发性脓肿的形成和保持肛门功能。
④短期引流挂线:尽管目前临床报导短期挂线引流治疗肛瘘有效,完全保留了括约肌,不会导致肛门失禁,但因其复发率高,临床应用需慎重。
⑤亦作为复杂性肛漏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
2、肛痈(肛周脓肿)高位脓肿,如由肛隐窝感染而致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禁忌症肛门周围有皮肤病患者;漏管仍有酿脓现象存在者;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梅毒等,或极度虚弱者;有癌变者。
三、操作方法1、麻醉:以腰俞穴麻醉或局部浸润性麻醉,取侧卧位病侧在下或截石位。
2、常规消毒。
3、具体流程(1)肛痈(肛周脓肿)①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或穿刺抽脓,指示部位,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充分排脓后,以食指分离脓腔间隔,然后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修剪切口扩大成梭形(可切取脓腔壁送病理检查)。
②同肛漏。
见下。
(2)肛漏(肛瘘)①用球头探针,将探针从漏管外口(脓肿切口)轻轻的向内探入,另一食指伸入肛内引导协助探针,沿瘘管(脓腔)底部轻柔地探查,在肛管齿线附近找到内口,探通内口后,将球头探针拉出,以橡皮筋结扎于球头部,通过瘘管(脓腔)拉出外口(切口),将橡皮筋两端收拢,提起橡皮筋,切开漏管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拉紧橡皮筋,紧贴皮下切口用止血钳夹住,在止血钳下方用粗丝线收紧橡皮筋,并双重结扎之。
一.手术名称:肛瘘切除挂线术
三、用物准备:
截石位敷料,扩创器械,手术衣,肛窥,探条,灯罩
一次性用物:血垫*1,中角,小圆,4.7#线,刀刷,吸引器,吸引头,石蜡
油,凡纱
耗材:止血纱,电刀
七.消毒范围:自外侧向手术中心区依次向肛门消毒,外侧外界,臀部及大腿内后侧上2/3、会阴部至趾骨联合
八.铺巾方式:35#巾+治疗巾垫屁股,4条治疗巾铺伤口四周,44#铺躯干,裤套套脚,最后铺孔巾。
7、麻醉方式:腰麻
8、手术体位:截石位
八、手术步骤及配合
九、手术相关解剖
十、
十、手术间布局:
十一、手术注意事项:
1、铺巾注意无菌原则
2、手术中随时清点纱块、带线针
3、术中注意正确传递器械,避免误伤术者。
4、用物准备时,跟巡回护士和主刀医生确认手术使用耗材。
手术医生
第一助手 手 术 台 器械护士。
肛瘘(肛瘘挂线术)临床路径一、肛瘘(肛瘘挂线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0)行肛瘘挂线术(ICD-9-CM-3:49.73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硬结、肿痛、流脓等。
2.查体示:肛瘘外口挤压见血性、脓性分泌物,触及条索状瘘管至肛门口。
3.肛门镜提示肛瘘内口,脓性分泌物流出。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肛瘘挂线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瘘(ICD-10:K60.300)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CRP、降钙素原、脓液细菌培养;(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正位片、常规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肛周磁共振检查、肛门镜检查;(2)常规心电图、胸片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腰麻。
2.手术耗材: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4.术后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4-14天。
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1.静脉用药:止痛、止血、补液、抗感染(1-7天)等。
局部用药(双氯芬酸钠栓和乳膏塞肛、中药洗剂坐浴等)。
32名家面对面 ·人物专访名家□特约记者 曙 光 中药全程“保驾护航”,把复杂肛瘘简单化肛瘘是肛肠疾病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一种,它几乎不能自愈,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临床主张一经确诊越早手术越好,延误治疗有可能会使肛瘘越来越复杂。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杨巍教授首创复杂性肛瘘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疗法、术后中药熏洗疗法的标准操作规程,解决了很多患者的痛楚。
―― 访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杨巍教授所谓“创新术式”其实是一种名为“对口切开旷置垫棉结合高位松挂线术”的手术,它是由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病研究所所长、肛肠科主任医师杨巍教授团队研发的。
凭借这种创新术式,杨巍教授团队还曾斩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那么,这种术式到底创新在哪里?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又有哪些益处呢?高位复杂性肛瘘占肛瘘的10%,也最难治我们人体的直肠和肛管之间有一圈锯齿形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
正如抽绳袋束紧时袋口会形成很多褶皱,齿状线处的直肠黏膜也形成了许多开口向上的漏斗状小窝,称为“肛隐窝”。
如果一个人肠胃功能不佳,经常大便稀薄、腹泻,“脏东西”就会积在肛隐窝中,加之饮食、生活不规律或工作压力大、熬夜等引起免疫力下降,就易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肛周脓肿,肛周脓肿破溃后就形成了“肛瘘”。
其中瘘是指人体腔内和体外的互通管道,它可以外漏分泌物和脓液,严重的可见粪便流出,所以临床又形象地把肛瘘叫做“偷粪老鼠”。
杨巍教授介绍,肛瘘根据数量和位置分别有单纯性和复杂性、低位和高位之分。
如果肛周脓肿的炎症蔓延、扩展,形成了多个脓腔,遗留2个及以上的内外口和瘘管,就称为“复杂性肛瘘”。
多个瘘管虽然有不同的起止点,但又相连、交汇,就像地铁的换乘站,很多线路都在此集合。
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则是所有肛瘘类型中最难治的,它位于肛管直肠环上方,瘘管数量多,在肛门肌肉间走行复杂弯曲;又“跨过”了肛管直肠环,常涉及较多的肛门括约肌。
肛瘘挂线疗法
一、历史渊源
此法早在明代就已采用。
《古今医统》中说:“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即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
”简要叙述了本疗法简便、经济,不影响肛门功能,具有瘢痕小,引流通畅等优点。
二、机理
其机理在于利用结扎线的机械作用,以其紧缚所产生的压力或收缩力,缓慢勒开管道,给断端以生长和周围组织产生炎症粘连的机会,从而防止了肛管直肠环突然断裂回缩而引起的肛门失禁。
目前多以橡皮筋代替丝线,可缩短疗程,减轻术后疼痛。
三、适应症
1.肛漏(肛瘘):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
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1~3条线。
①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
②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
③长期引流挂线:适用于高位经括约肌克罗恩病肛瘘患者,以预防复发性脓肿的形成和保持肛门功能。
④短期引流挂线:尽管目前临床报导短期挂线引流治疗肛瘘有效,完全保留了括约肌,不会导致肛门失禁,但因其复发率高,临床应用需慎重。
⑤亦作为复杂性肛漏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
2.肛痈(肛周脓肿)
高位脓肿,如由肛隐窝感染而致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四、禁忌症
肛门周围有皮肤病患者;漏管仍有酿脓现象存在者;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梅
毒等,或极度虚弱者;有癌变者。
五、操作方法
1.麻醉:以腰俞穴麻醉或局部浸润性麻醉,取侧卧位病侧在下或截石位。
2.常规消毒。
3.具体流程
⑴肛痈(肛周脓肿)
①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或穿刺抽脓,指示部位,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充分排脓后,以食指分离脓腔间隔,然后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修剪切口扩大成梭形(可切取脓腔壁送病理检查)。
②同肛漏。
见下。
⑵肛漏(肛瘘)
①用球头探针,将探针从漏管外口(脓肿切口)轻轻的向内探入,另一食指伸入肛内引导协助探针,沿瘘管(脓腔)底部轻柔地探查,在肛管齿线附近找到内口,探通内口后,将球头探针拉出,以橡皮筋结扎于球头部,通过瘘管(脓腔)拉出外口(切口),将橡皮筋两端收拢,提起橡皮筋,切开漏管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拉紧橡皮筋,紧贴皮下切口用止血钳夹住,在止血钳下方用粗丝线收紧橡皮筋,并双重结扎之。
②然后在结扎线外1.5cm处剪去多余的橡皮筋。
③松开止血钳,用红油膏纱布条填塞伤口压迫止血,外垫纱布,宽胶布固定。
④若以药线挂线,将药线收紧,打一、二扣活结,以备以后紧线;也可将药线的一端穿入另一段药线内,由肛门牵出,使线漏管周围成为双股线,然后收紧,打一活结,每隔1~2天紧线1次,直至挂线脱落。
六、术中的注意事项
1.肛痈
⑴定位要准确: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应先穿刺,待抽出脓液后,再行切开引流。
⑵切口: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
⑶引流要彻底: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⑷预防肛漏形成:术中应切开原发性肛隐窝炎(即内口),可防止肛漏形成。
2.肛漏
⑴探针由外口探入时,不能用力,以免造成假道。
⑵如瘘管在肛管直肠环下方通过,可以一次全部切开漏管。
如漏管通过肛管直肠环的上方,必须加用挂线疗法,即先切开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及其下方的瘘管,然后用橡皮筋由剩余的管道口通入,由内口引出,缚在肛管直肠环上,这样可避免由一次切断肛管直肠环,而造成失禁。
如肛管直肠环已纤维化者,也可一次全部切开无须挂线。
⑶漏管若在外括约肌深、浅两层之间通过者,该处肌肉未形成纤维化时,不能同时切断两处外括约肌,在切断外括约肌时,要与肌纤维成直角,不能斜角切断。
⑷高位肛漏通过肛尾韧带,可以作纵行切开,不能横行切断肛尾韧带,以免造成肛门向前移位。
七、术后处理
1.常规抗炎:酌情应用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的中药或抗生素。
2.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润下剂以及缓泻剂。
3.注意肛门清洁:术后每次便后用苦参汤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换药。
4.术后疼痛者可给予止痛剂或采用耳针。
5.一般挂线后,橡皮筋在5天左右可以脱落,可酌情紧线或剪除,此时创面已修复浅平,再经换药后,可迅速愈合,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若10天以后不脱落,可以剪开,若结扎橡皮筋较松,需要再紧线1次。
6.伤口必须从基底部开始生长防止表面过早粘连封口,形成假愈合。
7.管道切开或挂开后,改用生肌散纱条或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至收口。
8.肛漏在切开或挂开后,可有少量脓水流出,四周肿胀逐渐消散,如仍有
较多脓水,应检查有无支管或残留的管道。
9.如有局部感染,以及有无高热、寒战等,如有则应及时予以治疗。
八、预防与调护
1.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发现肛痈,宜早期治疗,一次手术治疗可以防止后遗肛漏。
3.肛漏患者应及早治疗,避免外口堵塞而引起脓液积聚,排泄不畅,引发新的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