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重点之药动学相关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20.11 KB
- 文档页数:1
山西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药理学真题(12)药理学是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重要考察科目,中公卫生人才网为大家整理医疗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药理学真题(12),希望对大家通过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有所帮助!1.关于药物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药物连续使用则组织中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药积B. 当蓄积部位是药理作用的部位时,药物的作用时间必定会延长C. 重复用药及体内解毒或排泄功能的改变,会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产生蓄积中毒D. 表观分布容积是将全血或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正确答案】B。
【中公解析】如蓄积部位是药理作用的部位,就可能延长作用时间。
但许多药物在体内蓄积的组织并不是药物发挥疗效的部位。
因此药物在组织内的蓄积往往不是所期望的。
2.某药的t1/2是5小时,如果按0.5g,每天三次给药,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是()小时A.10~15B.15~20C.20~25D.25~30【正确答案】C。
【中公解析】多次给药,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一般为4-5个半衰期。
3.常用剂量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 有效血药浓度B 稳态血药浓度C 峰浓度D 阈浓度【正确答案】B。
【中公解析】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或分次恒量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经4~5个半衰期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也称坪值。
4.磺胺类药与抗菌增效剂合并应用时,可增强疗效数倍到数十倍,这种现象称为A 拮抗作用B 协同作用C 相加作用D 敏化作用【正确答案】B。
【中公解析】相加:合用时效应是各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题目中“增强疗效数倍到数十倍”应该是协同作用中的增强作用。
增强:合用时效应大于各别效应的代数和。
5.药物的内在活性指的是A.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其脂溶性的强弱B.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受体产生效应的能力C.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其水溶性的强弱D. 药物对受体亲和力的强弱【正确答案】B。
药理学——药动学知识点归纳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被动转运中的简单扩散!Ⅰ、被动转运——简单扩散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2.特点:(1)不消耗能量。
(2)不需要载体。
(3)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4)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5)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
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1)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
(2)溶解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
(3)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
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著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例题:一个pK 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A.10%B.40%C.50%D.60%E.9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 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 7.4-8.4=10-1=0.1。
※总结: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例题:某弱酸性药物pK 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 值分别是1.4、7.4和8.4。
问该药物在理论上达到平衡时,哪里的浓度高?A.碱性尿液>血液>胃液B.胃液>血液>碱性尿液C.血液>胃液>碱性尿液D.碱性尿液>胃液>血液E.血液>碱性尿液>胃液『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中公卫生人才网/
山西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重点之酚妥拉明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理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中国卫生人才网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理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酚妥拉明的概述
为α1、α2受体拮抗药,具有血管舒张作用。
常用其甲磺酸酯,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中微溶。
熔点为176~181℃,熔融时同时分解。
酚妥拉明的临床应用
1.用于血管痉挛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手足发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
2.用于室性早搏。
3.用于预防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时溢出所致的组织坏死。
4.用于控制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高血压危象,对疑似嗜铬细胞瘤作诊断性试验。
酚妥拉明的不良反应
1.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鼻塞、瘙痒、恶心、呕吐等。
2.静脉给药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心动过速、心绞痛,有耐药性。
酚妥拉明的注意事项
1.低血压、严重动脉硬化、心脏器质性损害、肾功能减退、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等患者慎用。
2.忌与铁制剂等配伍。
中公卫生人才网/更多卫生事业单位笔试题,请访问卫生人才网!。
药理学一、序言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熟练掌握)(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2)、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3)、药理学科的任务:◆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理学证据,是新药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阐明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本质,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4)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整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和毒物并无严格的界限,任何药物都可能对机体产生包括毒性作用在内的不良作用。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药物毒理学是新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5)、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
它区别于基础药理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系在人体内进行的。
临床药理研究是评价新药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新药药理学二、药效学1、药物的作用(熟练掌握)(1)、药物作用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产生原因:①药物对不同组织亲和力不同,能选择性地分布于靶组织②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③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不同组织受体分布的多少和类型存在差异。
执业医师考试药物动力学考点药物动力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它对于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具有关键意义。
掌握药物动力学知识,有助于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会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和作用强度。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众多,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解离度)、剂型、胃肠道的生理状态(如胃肠道蠕动、pH 值)等。
例如,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更容易吸收,而弱碱性药物则在小肠中吸收较好。
此外,首过消除也是需要关注的要点。
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道黏膜和肝脏时,可能被代谢一部分,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这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剂量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的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血浆蛋白结合率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发挥药理作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暂时失去活性,且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处于动态平衡。
药物还会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呈现不均匀分布,这与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细胞膜通透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等因素有关。
例如,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分布到脂肪组织中。
另外,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也会限制某些药物的分布,从而影响药物在特定部位的作用。
三、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也可在其他组织器官进行。
药物代谢的主要类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
经过代谢,药物的活性可能发生改变,有的代谢产物活性增强,有的则减弱或消失。
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系统包括专一性酶和非专一性酶。
其中,细胞色素 P450 酶系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也较大,某些个体可能存在遗传多态性,导致药物代谢速度不同,这在临床用药中需要特别注意。
四、药物的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共同决定了药物的排泄速度。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以下是对药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兴奋作用可以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抑制作用则使其减弱。
2、药物的作用方式(1)局部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2)全身作用: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
3、药物的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
(2)对症治疗:针对疾病症状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
4、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3)变态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5)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
5、药物的量效关系(1)量效曲线: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
(2)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3)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6、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影响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发挥作用,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2)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
(3)对神经递质、激素或自身活性物质的影响。
(4)作用于受体。
(5)影响酶的活性。
(6)影响离子通道。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1、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给药途径、机体的生理状态等。
(2)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中公卫生人才网/山西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之拟多巴胺类药
药理学虽然是基础学科,在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中经常会考到,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理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中国卫生人才网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理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拟多巴胺类药:
一、左旋多巴:本身无药理活性,进入中枢脱羧成多巴胺后起治疗作用。
作用:
1、抗帕金森病;
2、心血管作用(直立性低血压);
3、内分泌作用(减少催乳素)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心血管反应(低血压)
3、不自主异常动作
4、精神障碍。
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麻黄碱、利血平及拟肾上腺素药合用。
维生素B6是多巴胺脱羧酶辅基,可增强左旋多巴的外周副作用。
例题:
左旋多巴治疗肝昏迷的原理是:
中公卫生人才网/
A.转变成NA,恢复正常的神经活动
B.改善肝功能
C.破坏苯乙醇胺和羟苯乙胺,病人苏醒
D.激动纹状体D2受体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A
二、左旋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
卡比多巴:外周脱羧酶抑制剂。
单独使用无药理作用,是左旋多巴的重要的辅助药。
苄丝肼: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苄丝肼与左旋多巴1:4配合成美多巴。
三、金刚烷胺:原是抗病毒药,有抗帕金森病作用。
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及较弱的抗胆碱作用。
四、麦角类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培高利特、氨基麦角林、麦角乙脲。
查看更多医疗卫生招聘考试资料,关注卫生人才网。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 座9层、11层、17层
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网址:/ 卫生事业单位专业知识—医疗卫生招聘考试:药学考试记忆技巧
推荐阅读: 2013事业单位招聘| 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中公教育医疗考试研究院安雅晶指出药学的专业知识内容庞杂,记忆量大。
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住大量的知识点,除了自己要下功夫,合理的记忆方法也很重要。
比如说药理学,各个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都是考察重点,但是怎样有效记忆呢?我们可以尝试编一些顺口溜、口诀等帮助记忆。
口诀不需要复杂,只要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记忆,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例如肾上腺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它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都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考的考点。
对于它的药理作用,我们可以用简单的三个字“寿星吃”来辅助记忆——“寿星”即“收”和“兴”,分别对应心血管系统的两大重要作用“收缩血管”和“兴奋心脏”,而由血管收缩又可以快速联想到升高血压的作用;“吃”也即“弛”,表示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这样就简单快速的记住了它的几个重要的、也是常考的药理作用: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血管收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
同时,根据药理作用也能随之记住与之相对的临床应用,如抢救过敏性休克、抢救心脏骤停、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
安雅晶建议,与此类似的,大家可以总结、收集一些简单的顺口溜、口诀,帮助我们记忆一些复杂难记的知识点,在考试中争取更高的分数。
中公卫生人才网/
山西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重点之药动学相关知识点
药理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理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中国卫生人才网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理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1.首过消除
是指药物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细胞或肝脏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物量减少,药效明显降低的现象。
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
首过消除又可以称为首关消除。
2.血脑屏障
为存在于血-脑组织、血-脑脊液及脑脊液-脑组织之间三种隔膜的总称。
其特殊的组织结构是该屏障具有选择性允许或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内的特点,对脑组织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
当脑组织发炎时,血管扩张,屏障的通透性增加,使进入脑组织的物质增加,有利于治疗效果,但也容易加重不良反应。
3.肝肠循环
具有肝肠循环特点的药物,由于药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不但可使作用维持时间增加,也可以导致药物排泄缓慢,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稳态血药浓度
根据治疗目的,在临床治疗中,常采取同一种药物反复多次给药的方法,使血中浓度逐渐升高。
当药物吸收速率与体内消除速率达到平衡时,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为“稳态血药浓度”。
更多卫生事业单位笔试题,请访问卫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