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黑松使者 文人之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文房四宝故事·砚的称谓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它的历史已很久远了,近年出土文物中,有西汉初期的砚台和砚石,那么,它至少有二千年的历史了。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关它的称谓或别称,可谓多矣!一曰即墨侯。
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
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
如宋朝王迈的除夜洗砚诗:"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二曰万石君。
宋朝苏轼作《万石君罗文传》,以他优美的文笔,给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了一篇传记。
说"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
万石君的名字从此传开。
三曰瓦砚,亦称砚瓦,俗称瓦头砚。
唐以前除石砚、瓷砚外,就是陶砚。
澄泥砚是陶砚的进步。
唐朝韩愈在《瘗砚文》中讲的"土乎成质,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砚。
秦汉时建筑宫殿用的砖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来有人用这些砖瓦改制为砚。
正象唐朝吴融《古砚瓦赋》中描述的:"无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
还有一说,谓:"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四曰陶泓。
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陶泓指的也是砖瓦砚。
唐宋时,尽管著名的端石、歙石、红丝石以及洮石等相继出现,用这些石料做成的砚开始流行,但砚石开采、制作仍受种种条件限制。
瓷陶砚便于生产,所以瓷陶砚在当时仍多于石砚。
在称呼的习惯上,总是把砚和陶瓦联系起来,既是称石砚有些地方也叫砚瓦。
五曰砚台,把砚称为砚台,可以说是对砚的一种通称。
唐朝司空图的诗句:"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六曰石友。
过去的人都把书斋和客座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
一松一扇总是情:明清泥金扇片与盆景古词云:夜月泥金扇,春风暖玉屏,赏四时雨雪阴晴....。
相传,在虞舜时代,我国就有了扇子。
晋朝人崔豹在《古今注》中云:“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扇,此扇之始也”。
北宋,随着造纸业的发达,从日本经高丽传人我国的折叠扇开始流行起来。
折扇,因其撒合自如,又称聚头扇、撒扇。
折扇的产生,标志着扇子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成熟期。
宋代是我国折扇发展的高峰期,折扇从宫廷传到市井,成为扇子家族的一枝独秀。
杭州清和坊之东有一条二里多长的扇子巷。
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
高丽国王太子来杭游览时,进献给苏东坡一柄白松折扇,但见那扇:“展之广尺余,合之两指许。
”苏东坡挥笔在上面题了诗,一时在府衙内成为美谈,人见人爱。
苏东坡于是来到杭城制扇作坊集中的街坊,让他们仿制,谁知工匠们面面相觑,无一人应承。
这时,一位做了50多年团扇的老者仔细端详了折扇后,答应三天后交货。
三天后,老者果然如期交货。
苏东坡接过一看,该扇玲珑精巧,要不是那把高丽折扇上题了诗,简直真假难辨,甚是高兴,遂将题诗折扇赠与老人,并赏其五两纹银,让其再制50柄折扇,以便送给府上官员共享。
从此,老者的折扇出了名,生意十分兴隆。
于是,附近作坊纷纷仿制,杭州父老闻讯,都赶来购买。
从此以后,这条小巷遂取名为“扇子巷”,一直流传至今。
明清扇面不外纸、绢纸两种,绢本目前的只见清代实物,而纸本扇则以明代为贵。
提起明代金笺,有块金和满金两种,行家往往称“明金”,近几年藏扇风气大盛,明金在拍卖会上,也成为买家逐鹿的对象,但明金的种类和特征,却不容易说清楚,明金色泽偏红,但绝非明金都很红,也并不是说发红的都是明金,明代泥金扇,确有金色偏黄的一种,如吉林博物馆所藏唐寅《西竹图》扇,上有文徵明题诗,就是正黄色,说明当时并非冶炼或泥贴工艺使用的金发红,而只是社会的审美趣味如此。
其制作工艺和配料非常讲究,一直保存至今,鲜有金色以黑,残损的,且不易有蛀虫,这一点清代制品是不如的。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参考答案:B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参考答案:B3、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参考答案:D4、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参考答案:A5、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参考答案:A6、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十六个D.十八个参考答案:A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参考答案:B8、孔子是哪国人?()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参考答案:B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竹林七贤”?()A.嵇康B.阮籍C.山涛D.王勃参考答案:D10、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B.嵩阳书院C.集贤书院D.白鹿洞书院参考答案:C11、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参考答案:D12、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一书。
A.《尚书》B.《论语》C.《周易》D.《孟子》参考答案:C1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深夜参考答案:C14、“豆蔻”是指女子()岁。
A.十二岁B.十三岁C.十五岁D.十六岁参考答案:B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航海活动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参考答案:D16、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鱼”指的是()。
北京市人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谁制造了如此多的“短命”建筑物王立夫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建筑业迎来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大多数堿市建设却陷入拆拆建建的怪圈。
为缓解堿市居民住房紧张状况而建造的许多建筑,因规划、设计时缺乏发展眼光,成为今天城市发展的障得物,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同时,大量有利用价值的市区珍贵土地被建筑垃圾侵占,使居民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然而,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并没有使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师清醒。
在各方面利益的驱动下,体量庞大而寿命短暂的新建筑仍在不断建成。
伟大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建筑是表现为空间的时代意志”。
也就是说,建筑应该体现一个时代的技术成就和精神特质,通过空间反映人们在一个时期的思想。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物质丰裕、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普遍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科学合理地规划、建造出宜居的建筑。
然而现实是建筑规划的合理性被商业利益改变。
今天的建筑没有反映人们的居住理想和现实需求,而成为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短视行为的见证。
城市建筑的设计师往往因开发商急于施工,没有时间去仔细观察项目所处地城的人们的生活现状,没有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安居理想,甚至连场地也来不及去考察,就匆匆拿出设计方案。
设计师常常粗暴地将流行的或所谓的成熟的模式引λ设计,而相似或雷同的设计使堿市建筑失去了个性。
一些设计师为了使建筑在降低造价后不失花哨,将更多的工夫放在建筑外形的设计上,给建筑强加一些与建筑结构完全无关的造型和与材料肌理美感相悖的艳俗色彩,使建筑造型奇异,华而不实。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
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
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__________,传播既速且广。
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
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
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
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__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
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
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
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
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__。
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孜孜以求一孔之见众说纷纭正本清源B.孜孜以求真知灼见众说纷纭源头活水C.上下求索一孔之见莫衷一是源头活水D.上下求索真知灼见莫衷一是正本清源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B.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D.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书法课是好早以前的往事了,用计算机录入打印,连铅笔钢笔都用得越来越少,还提笔墨纸砚做什么?文房四宝真的成为可以封存起来的老古董了吗?想想不久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用了什么节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再想想神州七号上天前后,国家领导人和科学精英们会书写下多少豪言壮语、励志箴言和赞歌颂词,被制成条幅、锦旗高悬厅堂;还有大街上的老字号匾额、新潮建筑上金光闪闪的题词、博物馆和拍卖行里的天价国宝它们都出自书房案头的笔墨纸砚!从洪荒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用竹木和毛发造笔,木炭和生物胶制墨,植物纤维造纸,精美石头造砚,然后用它们锻造出辉煌的中华文化。
在这些取材天然的简单文具中,国人又演绎着中国特色的哲学思辨:太极生两仪,万物分阴阳,在文房四宝的关系中,纸砚为阴、笔墨为阳;以笔而论,笔头为阴,笔杆为阳;在它们创造的书画中,黑为阴白为阳,弧线为阴直线为阳就在这无数的二进制关系中,水墨艺术还有它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变化无穷,生生不息。
作为书桌上的中国符号,笔墨纸砚也大可不必如此玄奥。
浪漫的中国古人将它们当作书房中的密友,还为它们封官进爵。
国庆之时,让我们用中国特产的眼光,读一读书房中这四位君子的“列传”。
笔:以刚御柔的管城侯当人们发现把动物毛发捆扎在木棍上以后,用小刀和锥子吃力刻画的时代就一去不返了。
这项发明相当了不起:硬直的笔杆适于手握,松软的笔头便于吸墨和涂抹。
在秦朝以前,笔并没有统一的名字,这种书写工具在吴国被称为不律,在燕国被称为弗,在楚国被称为聿,被命名为“笔”,要归功于秦始皇手下的大将蒙恬。
相传,蒙恬在伐楚的途中,路过今天的安徽宣城、泾县(古称中山)一带,这里盛产野兔和细长匀称的苦竹,这给了蒙恬改良毛笔的灵感:他用硬度不同的兽毛制作笔头的笔心和外被,再将它们植入竹管。
虽然并非毛笔的发明者,蒙恬仍被尊为笔祖,因为他改良的毛笔形式传承了两千年,只是大小、形状、材质有所变化。
唐代韩愈曾写过一篇《毛颖传》(颖即笔峰),说的是秦始皇让蒙恬把聚成束的笔毛清洗干净,“封”在管城(笔杆)中,此后,“管城侯”便成了毛笔的爵位和代称之一。
2025届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遇火即可燃烧。
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它要少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这让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它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可燃冰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它在海底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然而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极为,温度不能太高,压力不能太大,一般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中才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开采极为困难。
尽管人类地寻求最好的开采方式,但开采量还是。
而且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漏,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从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可见,( ),只有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会真正地为人类造福。
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起步较晚,却,曾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中,连续产气22天,从而成为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它要少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B.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C.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D.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绝不产牛任何污染物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苛刻殚精竭虑微不足道后米居上B.尖刻殚精竭虑微乎其微青出于蓝C.苛刻千方百计微乎其微后来居上D.尖刻千方百计微不足道青出于蓝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仪是新的希望,还有新的挑战B.“可燃冰”在带给人类新的希望的同时,更多的是新的挑战C.“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挑战,还有新的希望D.“可燃冰”在带给人类新的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新的希望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墨黑松使者文人之友
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
绕画蝇初落,含滋绶更深。
悲丝光易染,叠素彩还沉。
别有张芝学,书池幸见临。
――唐?李峤?墨
中国古代的文人一贯有把笔墨纸砚这四种基本的文房
用具人性化的传统。
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仅能做书画之用,而且有它们自己的精、气、神,像“文房四友”、“文房四士”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把文书工具视做亲密朋友的倾向。
唐玄宗遇墨精
唐代冯贽的《云仙杂记》和元代陆友的《墨史》均记载了唐玄宗遇到墨精的故事。
据说唐玄宗的御案上有墨,这个御墨的名字非常好听,叫做“龙香剂”,因为唐玄宗的御墨是用油烟入龙脑(冰片)、麝香、金箔制成的。
一天,唐玄宗看到他的墨上有一个苍蝇一样的小黑点在爬行,仔细一看,竟然是个身体微小的小道士。
唐玄宗贵为天子,自然不怕妖魔鬼怪,于是将这个小道
士厉声喝住。
小道士一看被皇上发现了,立刻跪倒在墨上,而且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玄宗觉得好玩,就问道:“你是什么人?”小道士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是墨精啊,也是黑松使者。
”
唐玄宗又问:“墨精?那你是干什么的?”
小道士回答说:“墨精其实到处都是,只要世人有文者,他的墨上都有十二个龙宾。
”
唐玄宗觉得十分神奇,一高兴就把御墨“龙香剂”分发赏赐给诸位掌文事之官。
由这一个故事,墨又有了三个新的别名,一是“龙宾”,一是“黑松使者”,一是“龙香剂”。
说到墨的别名,除了“龙宾”和“黑松使者”这两个神奇的叫法以外,还有诸如“元光”、“青松子”、“松滋侯”等。
这三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唐人文嵩的《松滋侯元光传》中。
这个所谓的松滋侯元光并不是历史上的真人,它就是“墨”。
这样煞有介事地为墨树碑立传,体现出了文人的雅兴。
易水盛产名墨,因此墨的姓是“易”,又因为墨是黑黝黝的,充满光泽,因此它的名字是“元光”。
墨是用松烟制成,因此把它的“先人”称为“青松子”。
除了这些人性化的别名,墨还因为自己的体态、特征等获得了更多的绰号。
唐朝著名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诗《春兴》,写道:“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里面的“玄圭”
就是指墨,这个称呼无非来自墨的色泽(玄)和形状(类似圭)。
其他如“乌金”、“松烟都护”、“玄香太守”等别致的雅号更是不一而足。
冯贽在《云仙杂记?墨封九锡》中干脆为它们封了不同的官爵:“薛稷又为墨封九锡,拜松烟都护、玄香太守兼毫州诸郡平章事。
”
偷梁换柱东坡墨
潘衡是宋代杭州著名的墨工,与同时代的张遇、叶茂实等齐名。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记载了一个有关苏东坡制墨和潘衡卖墨的故事。
苏东坡曾经被贬到海南岛,在海南岛上,苏东坡所有的财产只是一栋房子。
就是在这种困苦的情况下,苏东坡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雅兴。
他在海南岛上创制过许多草药、食谱,甚至酿过酒。
作书作画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据苏东坡的儿子苏过回忆,苏东坡还曾经自己制作过墨,而且险些把房子烧掉。
因为岛上无墨,苏东坡制墨一方面是为了自己使用,一方面也是消遣。
有一天,潘衡(当时潘衡还是个普通的卖墨商人)来海南岛造访苏轼,苏轼听说他也会制墨,心下大乐,立刻请他到一间小屋里,准备制墨。
两个人烧松脂制黑烟灰,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半夜,小屋突然起了火,
差点把整栋房子都烧掉。
不消说,是制墨惹的祸。
第二天,苏轼还不甘心,带着潘衡和苏过从焦黑的残物中硬是翻出了几两黑烟灰,并且打算继续制墨。
可是海南岛上哪有齐全的制墨材料?没有胶,他们就将牛皮胶和黑烟灰混合起来,最后弄出来几十条像手指头一样大的“墨”,由于牛皮胶的凝固性不好,这些墨自然也无法使用。
苏东坡哈哈大笑,潘衡则灰溜溜地走了。
但是几年之后,在杭州,突然崛起了一家新的墨店,出产的墨无论从色泽还是质地来说都属上乘,一时之间风靡了整个杭州城。
这家墨店对外声称,他们的主人是专程去海南岛拜访苏轼,并从他那里学来了苏轼的独家制墨秘方。
以苏轼之名来为墨作宣传实在高妙,谁会想到苏轼只是个制墨差点把房子烧了的“门外汉”呢?
不用说,这家墨店的主人正是潘衡,他此时已经从卖墨的商人变成了制墨的名家,依靠着自己墨的不俗品质和苏东坡秘方的招牌,卖着自己生产的价格不菲的墨,而且不愁销路。
但很快,他跟苏东坡在海南岛那次失败的制墨经历就被人捅了出来。
不过因为此时潘衡的墨已经太有名,所以也没有人再去追究他的“虚假广告”。
本文摘自《文房四宝?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