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与运河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45
《长城和运河》课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课文及教案【课文】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1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5指名读,生评议.16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4)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长城和运河生字1【驾】读音:jià巧记:“加”上一匹“马”,靠它把车拉(字义)。
字义:①操纵,使开动②把车套在牲口身上③古代车乘的总称。
敬辞,称对方组词:①驾飞机腾云驾②驾辕驾轻就熟劳驾大驾光临造字:形声法造句:我坐在缆车上看风景,感觉像腾云驾雾一样。
笔顺:“加”要写得扁些;“马”略宽,最后一横稍长。
字歌:有口喝咖啡有草是雪茄有贝来祝贺有马把车驾2【折】读音:zhé巧记:按一半(扌),断一半(斤),连在一起,还是断。
字义:①断,弄断②弯转,屈曲③叠,折叠组词:①折断骨折②转折折腰③折纸折尺折衣服造字:会意法造句:请不要随意折断花草树木。
笔顺:左窄右宽。
“斤”第二笔在竖中线上起笔,竖略长。
3【蜒】读音:yán巧记:诞生一“虫”,无言(延)相对。
字义:[蜿蜒]蛇爬行的样子,引申为弯弯曲曲组词:蜿蜒造字:形声法造句:蜿蜒起伏的长白山蕴藏着巨大的宝藏。
笔顺:蜒字右边类似正字,最后一笔是竖折,要包含在“廴”内。
4【谱】读音:pǔ巧记:说“普”通话(讠)。
字义:①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②编写歌谱组词:①乐谱歌谱棋谱谱子②谱曲谱写造字:形声法造句:人生犹如乐谱,演奏出命运的跌宕起伏。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中横略长,“日”稍扁。
5【朽】读音:xiǔ巧记:污水一除(丂),该种树木()。
字义:①腐烂,多指木头②衰老组词:①朽木永垂不朽②老朽造字:形声法造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笔顺:左右等宽,“木”横短竖长;右部横取斜势。
字歌:战事持久巧妙防守美名流传永垂不朽6【篇】读音:piān巧记:短简()残编(扁)。
字义:①量词,用于文章②用于纸张、书页(一篇是两页)③首尾完整的文章组词:①一篇文章②篇幅③篇章造字:形声法造句:这本书收录了很多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笔顺:笔画排列均匀紧凑,竖画间距要匀称。
字歌:竹简写诗篇用丝来串编有人偏爱它走近看一遍7【创】读音:chuàng巧记:“仓”库旁有人拿刀(刂)守护。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课文《长城和运河》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课文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我们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课文,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课文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目前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大家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目前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大家中华民族的祖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长城和运河》教学深思《长城和运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大家的伟大。
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长城由东向西,撇出凝重雄伟的阳刚一笔,运河自北到南,划出恬静平和的阴柔一捺。
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大家平凡而又伟大的祖先。
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思维能力怎能不得到很大的训练和提升?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采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由于采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大量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采集。
由于事先都采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方位的知道,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
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有关背景资料,而是容易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另一方面协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探寻资料,理解资料。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
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采集的材料,激起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己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原文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