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3古诗两首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31
13古诗两首
一、组词
紫()疑()绝()觉()暴()
紧()凝()艳()决()瀑()
二、多音字组词
行hang( ) 挨āi( ) 骨gū( ) xíng( ) ái( ) gǔ( ) 三、填空
“疑”查()部首,第一笔是()。
“尺”的声母是(),用部首查字法查()
“绝”的音序是(),韵母是()。
四、读诗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代伟大诗人()写的。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绝句》是()代伟大诗人()写的。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秀丽、充满生机的春光图)表达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
诗中运用了(对仗)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和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朗读磁带。
3.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
4.课件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
他们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紫川尺疑绝瀑布银河黄鹂白鹭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指名读,全班读。
(3)交流其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1)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画出停顿。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复习学古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二、用"四步法"学习《望庐山瀑布》课堂交流。
13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了解和积累很少。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
1.学会生字“紫、尺、疑、绝”、多音字“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含、泊、疑”等字的意思,读懂古诗的意思。
反复朗诵古诗,抓住重点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生动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初步感知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的用词之妙。
3.采用“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诵诗情”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运用这个方法拓展诵读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富自己的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理解“含、泊、疑”等字的意思。
反复朗诵古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
【难点】反复朗诵古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初步感知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的用词之妙。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诗眼,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想象画面,体验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
特别是《望庐山瀑布》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
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